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频考点5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
涉及考点:洋务运动、《民报》、新文化运动、社会生活的变化等
1.在兴办洋务的热潮中,西方的科学技术,从新式织布机到原动机械蒸汽机,从各种工作母机到新式的转炉和平炉炼钢,以及轮船、火车、电报等交通、通信工具,都相继引进中国。这说明洋务运动( )
A.促进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 B.抵制了欧美资本对华入侵
C.遭到封建顽固派坚决排斥 D.培养了一批科技军事人才
2.(新角度·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他们强调办轮船招商局主要是为了“无事时可运官粮客货,有事时装载援兵军火”;兴建开平煤矿是为了保证“兵商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办汉阳铁厂是“为制造轨械兵船之根本,关系军实要需”。材料表明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是( )
A.寻求国家富强 B.服务军事工业 C.维护清朝统治 D.抵御列强入侵
3.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写道:“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这反映出他( )
A.主张变法以救亡图存 B.发动公车上书拒签和约
C.愿为变法维新而流血牺牲 D.领导武装起义宣布独立
4.康有为编写的《日本变政考》的叙事结束于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他说:“日本变法二十四年,而后宪法大成,民气大和,人士知学,上下情通,而后议院立,礼乐莘莘,其君亦日益尊,其国日益安,此日本变法已成之效也。”康有为参考日本的经验认为维新事业完成的标志是( )
A.民主选举 B.宪法推行 C.皇权受限 D.建立共和
5.(新考法·戊戌变法的作用) “以省会之大书院为高等学,郡城之书院为中学,州、县之书院为小学。……虽然由于变法很快失败,普遍兴办学校的措施不可能实现,但是中国有了自己创办的近代大学和比较普遍地有了新式中学、小学,则是从戊戌变法开始的。”这表明戊戌变法(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 D.促进了教育近代化
6.(新素材·《临时大总统宣言书》)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发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对外宣称临时政府成立后,“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孙中山发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的目的是( )
A.为中国赢得广泛的国际支持 B.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权造势
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彻底改变晚清屈辱的外交
7.民国初年,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事物大量出现,如“中华书局”“中华银行”“中华革命党”等。这可以说明辛亥革命( )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D.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8.1915年,有才子撰联:“或在園中,拖出老袁还我國。”这反映了( )
A.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 B.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C.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D.革命党人软弱妥协
9.陈独秀指出,“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所由起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建立推已及人的主人道德,必须推翻‘三纲’”。据此可知( )
A.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 B.五四运动明确发出反帝号召
C.妇女的社会地位极大提高 D.《新青年》杂志倡导文学革命
10.(新课标·跨学科)1915—1919年关于孔子的文章篇数出现下图所示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新文化运动( )
关于孔子的文章篇数
注:据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
A.批判封建礼教思想 B.主张兴建新式学堂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D.提倡个性解放理念
11.(新课标·历史解释)下图所示是1913—1920年中国纺织业发展情况,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华经济掠夺 B.洋务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C.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一战之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卷土重来
12.南京临时政府明确规定,官员之间、官员和民众之间不行跪拜;用鞠躬致意和握手的方式来替代跪拜。这说明( )
A.近代社会生活新旧并呈 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传统习俗已经彻底废除 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主题情境新题练
【近代上海的发展】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谁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
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驱驰。
沿街沿巷贴招纸,招徕生意好法子……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
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三五茅亭聊备坐,碧梧蔽日任风翻。
——摘编自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材料二 上海这个城市,由于西方经商企业的设立而诞生。就经济生活而论,虽然绝大部分按照欧美方式组成,实际上却安放在农村文明的基础上。在农村经济基础上,上海首先建立了通达世界各地的对外贸易,接着又建立了一个工业制造集合体,使它成为主要的世界都市工业中心之一。
——罗兹·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上海城市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近代前期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城市社会生活转型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一、二,归纳上海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 A根据材料中“新式织布机”“原动机械蒸汽机”“工作母机”“轮船、火车、电报”等可知,材料说明洋务运动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
2. B 根据材料中“办轮船招商局主要是为了‘无事时可运官粮客货,有事时装载援兵军火’“兴建开平煤矿是为了保证‘兵商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办汉阳铁厂……关系军实要需”可知,创办民用企业是为军事工业服务,B正确。
3. A根据材料中“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可知,材料反映了康有为主张变法。
4. B根据材料中“结束于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而后宪法大成,民气大和,人士知学,上下情通……其国日益安,此日本变法已成之效也”可知,康有为认为日本变法完成的标志是宪法的推行,因此他将宪法推行作为维新事业完成的标志,B符合题意。
5. D根据材料中“中国有了自己创办的近代大学和比较普遍地有了新式中学、小学,则是从戊戌变法开始的”可知,材料反映了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6. A
7. C
8. C材料,时间信息:1915年,关键信息:“園”“老袁”“國” ,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正式宣布恢复帝制,材料体现的是人们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要求恢复民国,C符合题意。
9. A根据材料中“陈独秀”“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推翻”三纲”可知,材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批判等级制度、礼教,A符合题意。
10. A 由图中数据可知,1915—1919年,关于孔子的文章越来越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有关,A正确。
11. A第一步,分析图片内容。
根据图片中数据可知,材料反映了1913—1920年中国的纺织厂数和纺锭数量持续增加。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A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与题于时间不符,B不符合题意;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一战之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卷土重来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D不符合题意。
12. D
13.(1)交通工具;生活方式;传媒方式;休闲娱乐。(4分)
(2)新旧并呈。(2分)上海是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西方文化影响;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的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2分,任答一点即可)
(3)接受西方新思想、新技术、新事物的桥头堡。(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6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频考点 5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
涉及考点:洋务运动、《民报》、新文化运动、社会生活的变化等
1.在兴办洋务的热潮中,西方的科学技术,从新式织布机到原动机械蒸汽机,从各种工作母机到新
式的转炉和平炉炼钢,以及轮船、火车、电报等交通、通信工具,都相继引进中国。这说明洋务运动
( )
A.促进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 B.抵制了欧美资本对华入侵
C.遭到封建顽固派坚决排斥 D.培养了一批科技军事人才
2.(新角度·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他们强调办轮船招商局主要是为了“无事时可运官粮客货,有
事时装载援兵军火”;兴建开平煤矿是为了保证“兵商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办汉阳铁厂是
“为制造轨械兵船之根本,关系军实要需”。材料表明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是( )
A.寻求国家富强 B.服务军事工业 C.维护清朝统治 D.抵御列强入侵
3.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写道:“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
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这反映出他( )
A.主张变法以救亡图存 B.发动公车上书拒签和约
C.愿为变法维新而流血牺牲 D.领导武装起义宣布独立
4.康有为编写的《日本变政考》的叙事结束于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他说:“日本变法二十四
年,而后宪法大成,民气大和,人士知学,上下情通,而后议院立,礼乐莘莘,其君亦日益尊,其国
日益安,此日本变法已成之效也。”康有为参考日本的经验认为维新事业完成的标志是( )
A.民主选举 B.宪法推行 C.皇权受限 D.建立共和
5.(新考法·戊戌变法的作用) “以省会之大书院为高等学,郡城之书院为中学,州、县之书院为
小学。……虽然由于变法很快失败,普遍兴办学校的措施不可能实现,但是中国有了自己创办的近代
大学和比较普遍地有了新式中学、小学,则是从戊戌变法开始的。”这表明戊戌变法(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 D.促进了教育近代化
6.(新素材·《临时大总统宣言书》)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发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对外宣称
临时政府成立后,“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
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孙中山发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的目
的是( )
A.为中国赢得广泛的国际支持 B.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权造势
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彻底改变晚清屈辱的外交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民国初年,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事物大量出现,如“中华书局”“中华银行”“中华革命党”
等。这可以说明辛亥革命( )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D.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8.1915年,有才子撰联:“或在園中,拖出老袁还我國。”这反映了( )
A.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 B.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C.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D.革命党人软弱妥协
9.陈独秀指出,“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所由起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
是也,建立推已及人的主人道德,必须推翻‘三纲’”。据此可知( )
A.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 B.五四运动明确发出反帝号召
C.妇女的社会地位极大提高 D.《新青年》杂志倡导文学革命
10.(新课标·跨学科)1915—1919年关于孔子的文章篇数出现下图所示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新文化
运动( )
关于孔子的文章篇数
注:据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
A.批判封建礼教思想 B.主张兴建新式学堂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D.提倡个性解放理念
11.(新课标·历史解释)下图所示是 1913—1920年中国纺织业发展情况,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华经济掠夺 B.洋务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C.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一战之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卷土重来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南京临时政府明确规定,官员之间、官员和民众之间不行跪拜;用鞠躬致意和握手的方式来替代
跪拜。这说明( )
A.近代社会生活新旧并呈 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传统习俗已经彻底废除 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主题情境新题练
【近代上海的发展】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谁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
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驱驰。
沿街沿巷贴招纸,招徕生意好法子……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
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三五茅亭聊备坐,碧梧蔽日任风翻。
——摘编自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材料二 上海这个城市,由于西方经商企业的设立而诞生。就经济生活而论,虽然绝大部分按照欧美
方式组成,实际上却安放在农村文明的基础上。在农村经济基础上,上海首先建立了通达世界各地的
对外贸易,接着又建立了一个工业制造集合体,使它成为主要的世界都市工业中心之一。
——罗兹·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上海城市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近代前期以上海为代表的中
国城市社会生活转型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一、二,归纳上海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 A根据材料中“新式织布机”“原动机械蒸汽机”“工作母机”“轮船、火车、电报”等可知,
材料说明洋务运动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
2. B 根据材料中“办轮船招商局主要是为了‘无事时可运官粮客货,有事时装载援兵军火’“兴建
开平煤矿是为了保证‘兵商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办汉阳铁厂……关系军实要需”可知,创
办民用企业是为军事工业服务,B正确。
3. A根据材料中“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可知,材料反映了康有
为主张变法。
4. B根据材料中“结束于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而后宪法大成,民气大和,人士知学,上下
情通……其国日益安,此日本变法已成之效也”可知,康有为认为日本变法完成的标志是宪法的推
行,因此他将宪法推行作为维新事业完成的标志,B符合题意。
5. D根据材料中“中国有了自己创办的近代大学和比较普遍地有了新式中学、小学,则是从戊戌变
法开始的”可知,材料反映了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6. A
7. C
8. C材料,时间信息:1915年,关键信息:“園”“老袁”“國” ,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 12月
12日,袁世凯正式宣布恢复帝制,材料体现的是人们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要求恢复民国,C符合题
意。
9. A根据材料中“陈独秀”“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推翻”三纲”可知,材料
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批判等级制度、礼教,A符合题意。
10. A 由图中数据可知,1915—1919年,关于孔子的文章越来越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新文
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有关,A正确。
11. A第一步,分析图片内容。
根据图片中数据可知,材料反映了 1913—1920年中国的纺织厂数和纺锭数量持续增加。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
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
粉业.A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发生在 19世纪 60—90年代,与题于时间不符,B不符合题意;帝国主
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一战之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卷土重来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D不
符合题意。
12. D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1)交通工具;生活方式;传媒方式;休闲娱乐。(4 分)
(2)新旧并呈。(2分)上海是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西方文化影响;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
展;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的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2分,任答一点即可)
(3)接受西方新思想、新技术、新事物的桥头堡。(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