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嘉善干家窑镇“民多业陶”,江苏吴江盛泽镇“四乡农民,重织轻耕”“以蚕桑为业”,江西景德镇陶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
A.工商业成主导部门 B.集镇出现专业分工
C.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D.市镇规模不断扩大
2.(本题3分)下列属于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的是
A.北京四合院 B.福州高级中学体操馆 C.山西乔家大院 D.福建土楼
3.(本题3分)徽州古村落在选址上秉承“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其体现的环境理念是( )
A.天人合一 B.敬天法祖 C.人定胜天 D.家国同构
4.(本题3分)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分封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
5.(本题3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称:“城市的出现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农业生产率得到了增长。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据此可知,城市产生的最主要前提是( )
A.农业的出现 B.剩余产品日益增多 C.国家的形成 D.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6.(本题3分)两宋时期,相对于传统州县城市,大量涌现的市镇超过了3600处,其中2200处属于较为成形和稳定的市镇,开启了一条农耕文明时代的城镇化道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坊市制度被打破
B.草市的发展兴盛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对外贸易的扩大
7.(本题3分)西递和宏村作为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皖南古村落,在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列对两者共同点的论述准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本题3分)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
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商业发展削弱了专制皇权
C.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D.传统坊市格局已经被打破
9.(本题3分)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在公共建筑、城市规划、公共卫生等方面的独特而惊人的创造至今仍影响着西方乃至世界。下列属于其“独特而惊人的创造”的是
①城市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②集体住宅和复合式公寓的建筑形态
③主次分明、院落有序的住宅布局结构④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的建筑特征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本题3分)西周时期,王城规模庞大,大多没有城墙,宫殿、宗庙、工商活动和居民区域零落分布,无明显功能分区。东周时期,王城规模缩小,呈现大郭城(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内套宫城(宫殿和宗庙)结构,宫城和郭城均有坚固的城墙。以上变化反映出东周( )
A.工商业集镇的规模扩大 B.生产力进步助推王城建设
C.天子共主地位得到强化 D.军事动荡与社会分化加剧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城市的产生:商朝时, 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
12.(本题3分)中国古代的镇
(1)原因:主要是为 而设的。
(2)发展
①两宋: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手工业者和商人在集镇上开办 和商铺,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②元朝: 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
③明清: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 。
13.(本题3分)城市的产生:定义: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 的中心场所。
14.(本题3分)集镇的出现: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 。
15.(本题3分)
原因 出现,筑屋定居
最早出现地区 村落最早出现在 。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
村落基本构成 村落建有住宅、 、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
意义 ①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 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②为人们进行 活动提供了便利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农业出现以后,人们定居形成村落
17.(本题2分)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集镇逐渐形成
18.(本题2分)钢筋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 )
19.(本题2分)村落为人类提供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
20.(本题2分)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2.(本题15分)城市是社会的中心,城市的发展总是与商业的繁荣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星罗棋布,明代分布了300多个市镇,清代分布了400多个市镇。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江南市镇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其产品特别是丝织品、棉布等畅销海内外。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东京城城市繁荣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市镇的特征,并说明其影响。
2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长安城选建在宽阔的关中平原上,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城内很少有公民公共设施。即使有大型的活动场所,也是为达官贵族和皇室服务的场所。城内的道路规整,布局与形制按照《周礼·考工记》进行设计营造。汉长安城的礼制建筑位于南郊,有宗庙、辟雍和社稷遗址等。统治中心位于中、南部,市场、民间手工作坊和阁里集中在城北。
——《城墙功能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汉长安城布局特点并分析影响其布局的因素。
材料二: 1933年6月,世界货币会议召开,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美国在会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二战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世界贸易复苏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的新变化。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的集镇出现了专业分工,如嘉善干家窑镇的制陶业,盛泽镇的丝织业,景德镇的陶瓷业等,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农业仍旧占据主导地位,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政府仍旧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工商业市镇的专业分工,没有体现市镇的规模及规模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州高级中学体操馆尖顶建筑体现了欧式建筑风格,同时门庭居中设计突出了中国自身元素,故为中西合璧建筑,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为中国民间传统住宅形式,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徽州古村落在选址上秉承“依山造屋、傍水结村”,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合一,A项正确;敬天法祖的意思是敬奉上天和拜祭祖先,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人定胜天的意思是人为的力量能够克服自然阻碍和改造环境,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强调的是宗法、宗族的关系,与宗法制度有关,故C项正确;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政治表现,与材料中强调宗法血缘关系无关,故A项错误;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内容之一,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禅让制没有涉及血缘关系,故D项错误。
5.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类题目,时空是城市的出现。根据材料“城市的出现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农业生产率得到了增长。”可知,材料中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正是由于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农耕畜牧的发展,剩余产品才会产生,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才会产生,城市才会出现,可见,城市产生的重要前提是生产力水平的提升,D项正确;“农业的出现、剩余产品日益增多、国家的形成”均是生产力水平提升的结果,排除AB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两宋时期,……大量涌现的市镇……开启了一条农耕文明时代的城镇化道路。”可知,两宋市镇开启城镇化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其根源是两宋时期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草市的兴盛。故答案为B项;坊市制度被打破涉及的传统州县城市,不涉及市镇,排除A项;城市和市镇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因果倒置,排除C项;D项说法与市镇发展无直接关联,排除。
7.B
【详解】西递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原为汪姓聚居之地,绵延至今已有800余年,故①“徽商始创”的评价错误。西递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串村而过,村中街巷沿溪而设,均用青石铺地,整个村落空间自然流畅,动静相宜;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故②“方正端庄,中轴对称”的评价错误。西递、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故无论是西递还是宏村山水环绕,水系发达,③正确。西递、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四百四十多幢,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世所罕见,故④“粉墙青瓦,三雕精美”的评价正确。综上所述,①②错误,③④正确,排除ACD,所以选B。
8.C
【详解】材料中“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说明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布局和功能发生变化。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只能说明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无法说明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排除;B项, 商业发展削弱了专制皇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材料只说明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无法说明传统坊市格局已经被打破,排除。
9.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古罗马的建筑具有完善的城市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①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古罗马建筑的集体住宅和复合式公寓的建筑形态,深刻影响了西方世界,②正确;古罗马的建筑没有主次分明、院落有序的住宅布局结构,③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可知,古罗马的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的建筑特征属于其“独特而惊人的创造”,④正确,综上可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周(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因此王城规模缩小,战争频繁,军事动荡,因此宫城和郭城均有坚固的城墙,城市出现了工商业区和居民区,表明社会分化加剧, D项正确;材料只有王城的规模以及内部结构分区,没有涉及工商业集镇的信息,无法得出工商业集镇的情况,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从西周到东周,王城规模缩小,因此王城建设谈不上有多少发展,生产力进步助推王城建设的说法不符题意,排除B项;C项不符史实,东周时期,王权逐步旁落,排除C项。故选D项。
11.城市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商朝时,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
12. 军事目的 作坊 漕运 专业分工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镇主要是为①军事目的而设的;两宋时期,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手工业者和商人在集镇上开办②作坊和商铺,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元朝时期,③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④专业分工。
13.宗教祭祀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和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14.分工
【详解】根据所学,集镇的出现: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
15. 农业 两河流域 仓廪 防卫 集体
【详解】据所学可知,原因:①农业出现,筑屋定居。最早出现地区:村落最早出现在②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村落基本构成:村落建有住宅、③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意义:①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④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②为人们进行⑤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16.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原始农业出现,人们筑屋定居,形成村落,因此正确。
17.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手工业者在便于交换的地方聚集,集镇逐渐形成,因此正确。
18.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世界各地的民居这个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是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题干描述错误
19.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农业出现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居民聚居点——村落,村落是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居民聚居点,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因此本题说法正确。故选正确。
20.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因此本题说法正确。故选正确。
21.(1)西周: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有城墙等防御设施。
古希腊:公民享有参政权;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
(2)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可知,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根据材料一中“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等信息可知,西周时期的都城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有城墙等防御设施。根据材料二中“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公民享有参政权;根据材料二中“希腊城邦……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根据材料二中“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
(2)根据材料一“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等方面思考作答。
【点睛】
22.(1)表现:出现了夜市,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店铺经营的专业化;瓦子出现增强了城市生活的娱乐性;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2)特征:数量多,网络化分布是周边村落的商业联系纽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生产的专业化。
影响: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有利于产生新的生产关系;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促进与世界市场的联系。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从北宋东京城城市繁荣、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等放来分析。
(1)材料一是宋代东京城城市布局示意图,根据图片图注信息、图上分布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主要商业街分布贯穿东京城,说明坊市界限已经被打破;瓦子反映了专门娱乐场所出现;酒楼、药铺、肉食店等信息说明店铺经营的专门化;同时,说明了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等,联系所学可知,宋代城市还出现了夜市、晓市,打破了时间限制。
(2)材料“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星罗棋布”“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可以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影响从对农村经济结构、对新的生产关系以及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等角度作答,结合所学知识,市镇化是城镇化的重要表现。
23.(1)特点:皇室官署建筑占主体地位;道路规整,依礼制布局。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中央集权制度;讲究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2)原因:各国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推动贸易自由化。
变化: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服务贸易增长迅速;电子商务规模扩大。
【详解】(1)特点:分析材料表述方式,围绕“汉长安城布局特点”从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由“规模最大的都城”、“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等信息得出特点一,即城市规模宏大,皇室官署建筑占主体地位;由材料中“城内的道路规整,布局与形制按照《周礼·考工记》进行设计营造”,概括出特点二,即道路规整,依礼制布局。
影响因素:“选建在宽阔的关中平原上”,是“规模宏大”的自然地理条件;皇室官署建筑占主体地位的影响因素在于中央集权制度;“形制按照《周礼·考工记》进行设计营造”说明受讲究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的影响;。
(2)原因:由材料中“由危机中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等信息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签订推动贸易自由化;从危机时期“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说明各国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加强国际合作。
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关税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进一步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服务贸易迅速增长;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交易手段,电子商务兴起且规模不断扩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