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科学中考模拟试卷1
一、选择题(共15题;共45分)
1.(3分)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事物分类结果不正确的是( )
序号 事物 依据 结果
A 微粒 是否带电 原子、离子
B 动物 有无脊椎骨 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C 固体 有无熔点 晶体、非晶体
D 植物 有无种子 种子植物、无种子植物
A.A B.B C.C D.D
2.(3分)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了解了耳的基本结构。当小科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小科“打呵欠”影响了( )
A.鼓膜的振动 B.听小骨的振动
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D.神经冲动的传导
3.(3分)甲、乙、丙、丁四人分别为 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且各不相同。用丙的血清给其他三人验血,只有乙、丁两人的红细胞起凝集反应;用丁的血清给其他三人验血,只有乙、丙两人的红细胞起凝集反应。则乙的血型为( )
A.A 型 B.B型 C.AB型 D.O型
4.(3分)(2022·浙江)人们采取扦插的方法来繁殖葡萄、月季等植物,以下植物的生殖方式与其不同的是( )
A.石榴用压条的方法繁殖 B.马铃薯用块茎繁殖
C.水蜜桃用嫁接的方法繁殖 D.向日葵用种子繁殖
5.(3分)小明利用所学知识并结合下表信息,对太阳系中的行星运行周期进行了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
行星 直径(千米) 自转周期(以地球上的“天”为单位) 公转周期(以地球上的“年”为单位)
水星 4878 59 0.24
金星 12104 243 0.62
地球 12756 1 1
火星 6794 1.03 1.9
A.行星直径越大,自转周期越长
B.行星直径越大,公转周期越长
C.行星距离太阳越远,自转周期越长
D.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
6.(3分)(2024七上·宁波期末)如图是月球绕地公转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为月球公转过程所处的四个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处月球被照亮的区域不相同
B.农历初七、初八,月球公转至②位置
C.月球处于①处时,可能发生日食
D.月球经历①→②→③→④→①的时间为27.3日
7.(3分)(2024·杭州模拟)“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下列关于节气中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谷雨”,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白露”,露是空气中的小冰晶熔化形成的
C.“霜降”,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大雪”,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8.(3分)(2024九下·杭州月考)如图是小平周末同家人出门在路上行驶时的两个画面,判断小平(甲车中)正在运动不能选择的参照物是()
A.路面 B.路旁的广告牌
C.驾驶车辆的爸爸 D.旁边经过的乙车辆
9.(3分)(2024·杭州模拟)如图所示为物体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动能Ek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该物体可能是( )
A.由静止下落的乒乓球 B.竖直向上垫起的排球
C.离开脚后在地上滚动的足球 D.从肩上斜向上投掷出去的铅球
10.(3分)(2024九下·台州月考)如图所示,利用桔槔从井里汲水,它的前端A系一水桶,后端B系一配重物,O为支点。当人沿着AC方向向下拉时,拉力F1的力臂是( )
A.OA B.OB C.OC D.OD
11.(3分)(2024九下·杭州月考)学习了《质量测量工具的进化》的项目化课程,小敏认识并使用了如图台秤,发现指针偏转角度与所测物体质量成正比。根据台秤示数变化规律,小敏想选用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示数来反映所测物体质量大小,设计的电路最合理的是()
A. B.
C. D.
12.(3分)(2024九上·柯桥月考)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不变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3.(3分)(2024·杭州模拟)近年来,科学家在太空中检测到氦合氢离子(HeH+),关于1个He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1个原子核 B.共有3个质子 C.共有4个电子 D.相对质量为3
14.(3分)(2024八下·金华市月考)长期不用的铜炊具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成有毒的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一旦进入人体内会造成伤害。下列有关铜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铜绿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铜绿中铜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5
C.铜绿中所含的每一个OH﹣含有9个电子
D.铜在空气中形成铜绿可能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
15.(3分)(2024·浙江模拟)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向稀硫酸和硫酸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B.相同质量的铁和锌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C.向一定量氯化钡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其中一份加入少量MnO2
二、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
16.(4分)(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2024年1月23日凌晨2时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新疆位于天山地震带,地质构造错综复杂,这个区域受到 板块对亚欧板块强烈碰撞和持续挤压的远程效应影响,导致了地震频发。地震的能量来自于地球的 。(选填“内部”或“外部”)
17.(4分)(2023七上·龙泉期中)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面细胞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2分)经观察发现,甲细胞中含有液泡、细胞壁和 ,因此该细胞是植物细胞:
(2)(2分)在显微镜下观察,若将丙图转换成丁图,需要移动载玻片,则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的明暗变化情况分别是____;
A.向左移动,视野变亮 B.向左移动,视野变暗
C.向右移动,视野变亮 D.向右移动,视野变暗
18.(4分)(2022八上·慈溪开学考)去年2月,美国卫星曾拍到南极出现”血雪”,雪像被鲜血染红了一样。实际上这并非是染红的血液,而是由于南极温度升高,冰川融化,导致生活在南极的南极冰藻大量繁殖。
(1)(2分)南极所有南极冰藻构成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2分)如果没有了冰藻,南极将会寂寞孤寒,是因为南极生态系统 能力差。
19.(4分)霜降节气过后,大量的枫叶开始变红,像极了天上被打翻的调色盘,晕染了大好河山。我们能看到火红的枫叶,是因为枫叶 (填“吸收”或“反射”)了太阳光中的红光;如果在暗室里只将蓝色的光照到枫叶表面,那么会看到枫叶呈 色。
20.(4分)(2024·浙江模拟)魔法水母是一款受孩子喜爱的玩具,将魔法水母放人注水的矿泉水瓶中,旋紧瓶盖后,可通过调整握塑料瓶的松紧来控制魔法水母的上浮、下沉及悬浮。
(1)(2分)魔法水母悬浮在水中时,浮力 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2分)某款魔法水母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原理与潜水艇的原理相同。其原理是靠改变 来实现浮沉。
21.(4分)(2024八下·金华市月考)某化合物的化学为HnRO2n+1,其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化合价为 .
22.(4分)(2024九下·金华模拟)小金学习了有关溶液的知识后,对A物质的溶解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结合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间题;
(1)(2分)由实验可得,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2)(2分)根指该实验,小金判定乙烧杯中的A溶液是该温度下饱和溶放,无需再进一步实验判断,请问支持他这样论断的证据是 。
23.(4分)(2024九下·平湖开学考)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2分)能产生气泡的是 (填序号)。
(2)(2分)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 。
24.(4分)(2024·浙江模拟)实验室提供H2O2溶液、MnO2、KClO3和KMnO4四种药品及下列仪器.
(1)(2分)根据提供的药品,任写一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2分)利用上述药品及仪器可以制取O2,若组装发生和收集O2的装置,需要选择的最佳仪器是 (填序号)。
25.(4分)(2024九下·金华模拟)《热辣滚烫》讲述了一个肥胖女孩到勇猛拳击手蜕变的故事,主演贾玲通过运动及控制饮食瘦身了50千克。如图所示控力器是常见的健体瘦身器材,配重由若干金属块(每块质量为5千克)组成,锻炼者站立在地上,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合适的金属块数量,向下拉动控杆,达到健体瘦身的效果。(杆重、绳重、摩擦均不计)
完成下列问题:
(1)(2分)若小科的质量为80千克,他一次最多能拉起 块金属块。
(2)(2分)质量为1克的蔗糖,完全氧化约能产生16480焦耳的能量。假设1克蔗糖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50%用于拉力做功。小科每次选拉10块金属块,把拉杆竖直向下拉动1米,若要完全消耗1克蔗糖释放的能量,则至少需要拉动 次。
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35分)
26.(5分)(2024八下·义乌)小明制作了一个可测量物体质量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小筒与大筒均为圆柱形容器.小筒和托盘的总质量为200g,小筒底面积50cm2,高12cm,大筒中装有适量的水,托盘上不放物体时,在小筒和大筒上与水面相平的位置的刻度均为“0”,将小筒竖直压入水中,当水面距小筒底10cm时,在小筒和大筒上与水面相平位置的刻度均为最大测量值,小筒和大筒的分度值相同。把被测物体放入托盘中,读出小筒或大筒上与水面相平位置对应的刻度值,即为被测物体的质量。
(1)(2分)该装置所能测量物体的最大质量为 g;
(2)(1分)小筒上相邻两刻度线的间距比大筒上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 (选填“大”或“小”);
(3)(2分)他想利用此装置测算出石块的密度,操作如下,如图乙所示,将石块放入托盘中,读出大筒上的示数为m1;如图丙所示,将此石块沉入水中,读出大筒上的示数为m2,该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石=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27.(8分)(2024·浙江模拟)如图1是小南同学所在的项目活动小组同学探究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的实验:
完成下列问题:
(1)(2分)向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分)[提出问题]滴加碳酸钠溶液后,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成分中含有哪些离子
[猜想与假设]小南同学猜想是:Na+、OH-;
小岗同学猜想是:Na+、OH-、Ba2+。
[实验验证]
小岗同学进行了自己的验证实验,取试管中溶液少许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的现象,于是得出结论: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
小南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试管中溶液少许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硫酸钠溶液,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于是得出结论:自己的猜想正确。请对小南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 ;
(3)(2分)[反思与总结]
小南、小岗两位同学的实验所选用的试剂不同,得出结论也不相同,由两位同学的验证实验总结得出:在验证猜想的溶液中溶质离子成分时,所选试剂要求是 ,就能一次性验证溶质离子成分;
(4)(2分)向滴加碳酸钠溶液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沉淀质量变化情况如图像(图2)。请回答:图像时,沉淀质量不改变的原因是 。(1分)
28.(7分)(2024·浙江模拟)“秸秆变宝,助力脱贫攻坚”。秸秆用于制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的燃料短缺问题。沼气的燃烧产物可能有,为确定沼气燃烧产物的成分,小科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以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1分)证明沼气燃烧产物中含有的证据是 ;(填序号)
①甲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②乙中黑色粉末变红 ③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2分)小科通过正确操作确定了沼气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则他的正确操作及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
(3)(2分)实验装置丙在本实验中有多种用途,除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和收集尾气外,从实验安全性角度考虑,还有一个作用是 ;
(4)(2分)实验结束后,小科对玻璃管中的红色固体是否为铜产生疑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①气体与氧化铜反应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②铜和氧化亚铜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③
随后小科为了探究反应所得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稀硫酸,观察到溶液变蓝,说明红色固体中一定有 。
29.(7分)(2024九下·金华模拟)小科同学为“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在实验室选取以下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压恒为4.5V),滑动变阻器"20Ω,1A",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导线若干。
(1)(2分)小科根据图甲电路图连接成图乙所示的实物图。检查电路连接时,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就在该导线上打“x”,并画出正确的连线;
(2)(1分)纠正错误后,闭合开关s,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均不动。小科断开开关S,将与电压表负接线柱相连的导线改接到电源负接线柱上(相当于将图甲中,电压表与c点相连的那根导线改接到d点),再次闭合开关s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仍不动,但电压表的指针有明显的偏转。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
A.电流表短路 B.电流表断路
C.定值电阻R断路 D.滑动变阻器断路
(3)(4分)小华先用5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S后,移动滑片P,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记录数据;然后更换其它电阻,按前面操作步骤继续完成实验,测得数据记录在表中,其中第4和第5组数据未能完成收集。
①分析第 4和第5组未能完成数据收集的原因是 ;
②为了期利收集第4和第5组数据,小华提出了一种解决办法;可以在图甲电路的 (填“a”或’b”)点再串联一个定位电阻,即可完成实验。
30.(8分)(2024九下·义乌开学考)叶片是给植物其他器官提供有机物的“源”,果实是储存有机物的“库”。现以某植物为材料研究不同库源比(以果实数量与叶片数量比值表示)对叶片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项目 甲组 乙组 丙组
处理
库源比 1/2 1/4 16
单果重(g) 11.81 12.21 19.59
注:甲、乙、丙组均保留枝条顶部1个果实并分别保留大小基本一致的2、4、6片成熟叶
回答下列问题:
(1)(4分)分析实验甲、乙、丙组结果可知,随着该植物库源比降低,单果重量 (填“增加”或“减少”)。分析库源比升高导致果实单果重变化的原因是 。
果实位置 单果重(g)
第1果 12.31
第2果 10.43
第3果 8.19
(2)(2分)为进一步研究叶片光合产物的分配原则进行了实验,库源处理如下图所示,结果见表2。
表2
根据表2实验结果,从库与源的距离分析,叶片光合产物分配给果实的特点是 。
(3)(2分)综合上述实验结果,从调整库源比分析,下列措施中能提高单枝的合格果实产量(单果重10g以上为合格)的是哪一项?____。
A.除草 B.遮光 C.疏果 D.松土
四、解答题(共5题;共40分)
31.(8分) 如图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系统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当外界气体进入肺泡时,外界大气压 (填“>”“<”或“=”)肺内气压。
(2)(4分)图中a气体是 ,血液中运输它的细胞是 。第一部分 生命科学 专019
(3)(2分)健康人进食一段时间后,葡萄糖通过消化道管壁进入循环系统,血液中的血糖含量上升,胰岛素分泌量 ,从而使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
32.(10分)(2024九下·杭州月考)“同济飞鱼”是我国制造的一款水空跨域巡航器原型机,它在空中可以像无人机一样飞行,入水后像潜水器一样运行(如图甲所示),它的质量为1.63kg,可在水下巡游约40min.已知g取 10N/kg,水的密度=1.0x10 kg/m3.
(1)(4分)计划给“同济飞鱼”安装一个微型摄像机收集水下信息,已知微型摄像机镜头的表面积约为4cm2,巡游过程中某一时刻“同济飞鱼”的显示器显示受到的水的压强为1.5x106Pa,求此时微型摄像机的镜头表面受到的压力为多少牛
(2)(6分)在某次测试“同济飞鱼”的“打捞”功能的试验中,“同济飞鱼”悬挂着一个实心物块A从水中匀速上升.直至实心物块A匀速提升到距水面一定的高度,如图乙所示;测试过程中,绳的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不计水的阻力),如图丙所示。求:
①实心物块A的重力为多少N.
②实心物块 A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③实心物块A的密度是多少
33.(8分)(2024九下·台州月考)我国某盐碱湖地区的农民,通过“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获得大量湖盐。通过夏天晒盐方法得到的NaCl会混有Na2CO3杂质,某兴趣小组为测定该盐中杂质Na2CO3的含量(假设不含其它杂质),进行如下实验:称取样品50.0克,加入一定量的水中配成溶液后,逐滴滴入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2分)夏天晒盐是通过 (选填“蒸发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获得食盐晶体。
(2)(2分)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 ·
(3)(4分)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4.(4分)撑杆跳是奥运会的一个项目,整个过程分为:助跑(0~t )、起跳上升(t ~t )、继续上升(t ~ t )、下落至刚触碰垫子(t 以后),这4个过程,请从能量角度分析画出运动员的机械能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像并说明理由。(不计阻力)
35.(10分)(2024九下·龙湾开学考)在学校创新比赛中,小龙设计了一个多档位电热水器。其工作电路图如图甲所示,R1和R2是两根电热丝;旋转开关如图乙所示,内有一块绝缘圆盘,圆盘的边缘共有10个金属触点(触点编号与电路图对应,编号相同的触点用导线连接)。可以绕中心轴转动的开关旋钮两端各有一个金属滑片,可以将相邻的触点连接。当旋钮上的箭头指向图中位置D,金属滑片将1、2两触点接通,同时另一端也将3、4
两触点接通。旋钮上的箭头指向A、B、C、D不同位置时,可以实现四档的加热功率。他设计的四挡加热功率如下表所示:
温度挡位 高温 中温1 中温2 低温
加热功率/W 1100 660
(1)(2分)旋钮上的箭头指向D位置时,电热水器处于高温档,两根电热丝 。(选填“串联”或“并联”)
(2)(4分)若四档加热功率依次递增,计算电热丝R1和R2的阻值各是多少?
(3)(4分)该电热水器低温档时的加热功率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种子植物;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一般根据其形态特征的区别进行分类。
【解答】A.其中微粒中的原子核分子是不带电的,而离子是带电的,故分类错误;
BCD中可根据有无脊椎骨,熔点,种子进行分类。
故答案为:A
2.【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然后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解答】人的口腔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相连,打哈欠时,鼓膜受到刺激,产生振动,从而影响正常的听觉;
故选A。
3.【答案】C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4.【答案】D
【知识点】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是用种子繁殖,有些也可以用根、茎、叶这些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扦插属于营养繁殖
【解答】石榴的压条,马铃薯的块茎繁殖、水蜜桃的嫁接都属于营养繁殖,与题中方法相同,所以A、B、C都错误,D正确
5.【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引力影响公转的速度,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受到的引力越大,所以当行星离太阳近时公转就越快.相反,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解答】解:引力影响公转的速度,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受到的引力越大,所以当行星离太阳近时公转就越快.故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农历初一,为新月。月食是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地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月球上,这时发生月食现象,在农历十五,为满月。
【解答】A、由于月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月球的一半,所以①③两处月球被照亮的区域相同,A错误。
B、农历初七、初八为上弦月,月球公转至②位置,B正确。
C、月球处于①处时,可能发生月食,C错误。
D、月球经历①→②→③→④→①的时间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长度是29.5306天,D错误。
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
①物质从固态变化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熔化需要吸热,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熔点),状态为固液共存态,非晶体的熔化是应该变软变稀的过程,温度持续上升。
②物质从液态变化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凝固需要放热,液态晶体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凝固点),状态为固液共存态。
③ 物质从固态变化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凝华,凝华需要吸热;物质从气态变化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升华,升华需要放热。
④物质从液态变化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需要吸热,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⑤物质从气态变化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需要放热,液化包括降温和压缩体积两种方式;
【解答】
A、“谷雨”,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白露”,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霜降”,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正确;
D、“大雪”,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9.【答案】D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物体动能的变化规律,再与各个选项进行比照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该物体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最小时动能不是零。
A.由静止下落的乒乓球,它的动能不断增大,故A不合题意;
B.竖直向上垫起的排球,它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最高点时动能为零,故B不合题意;
C.离开脚后在地上滚动的足球, 它的动能不断减小,故C不合题意;
D.从肩上斜向上投掷出去的铅球,它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最高点时水平方向速度不为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C
【知识点】力臂的画法
【解析】【分析】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解答】图中的支点是O,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故图中OC是拉力F1的力臂。
故答案为:C。
11.【答案】B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12.【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剂和溶质的质量之和;
(2)根据分析质量分数的变化;
(3)根据硝酸钾溶质的质量变化分析;
(4)如果溶液中有晶体出现,那么溶液饱和;如果没有晶体出现,那么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解答】A.降温后,有少量晶体析出,说明溶质的质量减小,即溶液的质量也减小,故A错误;
B.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减小,但是溶剂的质量不变,根据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B正确;
C.当温度降低后,硝酸钾有晶体析出,说明原来是不饱和溶液,现在是饱和溶液,那么它的溶解度变小了,故C错误;
D.原来的溶液并没有晶体析出,因此它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根据氦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氢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个氦合氢离子(HeH+)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进行分析。
【解答】A. 1个氦合氢离子(HeH+)中含有2个原子核,故错误。
B. 1个氦合氢离子(HeH+)中含有2个原子核,氦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氢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则共有3个质子,故正确。
C. 1个氦合氢离子(HeH+)中含有2个原子核,氦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氢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则共有3个质子,1个氦合氢离子(HeH+)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则其核外电子数为3-1=2,故错误。
D. 相对质量=4+1=5,故错误。
故答案为:B。
14.【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
B、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原子个数比分析;
C、根据氢氧根离子是氢氧根得一个电子形成的阴离子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铜绿的组成确定生成该物质时反应物分析。
【解答】A、 铜绿是由铜、氢、氧、碳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 铜绿中铜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5 ,不符合题意;
C、 铜绿中所含的每一个OH﹣含有9个质子,10个电子 ,符合题意;
D、由铜绿的元素组成可知,铜在空气中形成铜绿可能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B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16.【答案】印度洋;内部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板块学说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024年1月23日凌晨2时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新疆位于天山地震带,地质构造错综复杂,这个区域受到印度洋板块对亚欧板块强烈碰撞和持续挤压的远程效应影响,导致了地震频发。地震的能量来自于地球的内部。
17.【答案】(1)叶绿体
(2)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细胞膜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物质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其支持的作用。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
【解答】(1)甲是植物细胞,含有液泡、细胞壁和叶绿体;
(2)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丙到丁,现将装片向右移动,图像进入到视野的正中央,在移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高倍镜下,视野变暗,所以选D;
故答案为:(1)叶绿体(2)D
18.【答案】(1)种群
(2)自动调节能力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草原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的原因是草原生物数量和种类少.
【解答】(1)某一地区,同一物种的总和叫做种群,所以南极所有南极冰藻构成一个种群;
(2) 如果没有了冰藻,南极将会寂寞孤寒,是因为南极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差。
故答案为:(1)种群(2)自我调节能力
19.【答案】反射;黑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我们能看到火红的枫叶,是因为枫叶反射了太阳光中的红光。枫叶只能反射红光,则在暗室里只将蓝色的光照到枫叶表面,那么蓝光被吸收,会看到枫叶呈黑色。
20.【答案】(1)等于
(2)自身重力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21.【答案】M﹣16﹣33n;+(3n+2)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 HnRO2n+1相对分子质量为M,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n+x+16×(2n+1)=M,解得x= M﹣16﹣33n ; 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为-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R的化合价为x,则(+1)n+x+(-2)×(2n+1)=0,x= +(3n+2) .
故答案为: M﹣16﹣33n ; +(3n+2) .
22.【答案】(1)升高
(2)实验步骤中往乙杯溶液继续加 50 克 A 物质最终溶液质量还是 150 克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升高温度固体可继续溶解证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析;
(2)根据向溶液中加溶质,若溶质溶解溶液质量增加,溶液质量不增加,说明固体不能继续溶解及饱和溶液定义分析。
【解答】(1)由实验可知, 当升高温度时,未溶解的物质全部溶解,说明A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2)因向乙中加入50克A,溶液质量未增加,由此可说明乙烧杯中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1)升高;(2) 实验步骤中往乙杯溶液继续加 50 克 A 物质最终溶液质量还是 150 克 。
23.【答案】(1)BD
(2)Cu的活动性排在氢后,所以不与稀盐酸反应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24.【答案】(1)或或
(2)①②⑥⑦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
25.【答案】(1)16
(2)17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1)定滑轮不能省力,人拉起的金属块的总重力等于人的最大拉力(人的体重);
(2)人通过定滑轮拉起配重时,人的拉力等于10块金属块的总重力,然后根据W=Fs计算对金属块的一次做功。接下来根据W总=能量×50%计算拉力做的总功,最后根据计算需要拉动的次数。
【解答】(1)由图可知,该滑轮为定滑轮,不能省力,杆重、绳重、摩擦均不计,
则人能提供的最大拉力等于人的重力,即F最大=G人=m人g=80kg×10N/kg=800N,
每个金属块的重力:G金属=m金属g=5kg×10N/kg=50N,
最大能拉起的金属块的数量:,
所以人最多能拉起16块金属块;
(2)10块金属块的重力G总=10G金属=500N,
则人的拉力F=G总=500N,
人拉动10块金属块,使杆竖直向下拉动1米做功:W=FS=500N×1m=500J,
由题意拉力做的总功:W总=16480J×50%=8240J,
若要完全消耗1克蔗糖释放的能量,则至少需要拉动的次数。
26.【答案】(1)300
(2)大
(3)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27.【答案】(1)
(2)不正确,如果溶液中含有,加入硫酸钠溶液时也无明显现象
(3)只与待测离子反应,产生明显、唯一的实验现象,且不引入其他待测离子
(4)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28.【答案】(1)②
(2)不加热,将沼气燃烧后的气体通入装置一段时间,观察到丙中石灰水变浑浊
(3)加热前,检验甲乙装置中空气是否排尽
(4)氧化亚铜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
29.【答案】(1)
(2)B;D
(3)滑动变阻器的量程太小;b 点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图甲确定电器元件的串并联关系,以及电表所测定的物理量,还要注意变阻器接线“一上一下”,据此分析解答;
(2)对各个选项中的故障进行分析,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哪个与题目描述一致,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3)①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计算出定值电阻为20Ω时变阻器接入的阻值,然后与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比较即可;
②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电压表应该与定值电阻R并联。根据乙图可知,可将定值电阻R与变阻器相连的导线从变阻器上拆下,改接再电压表的“-”接线柱上即可,如下图所示:
(2)A.电流表短路时,只有电流表没有示数,但是电压表应该有示数,与题意不符,故A不合题意;
B.电流表断路时,整个电路断开,则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没有示数。而电压表接在cd之间时会有示数,故B符合题意;
C.定值电阻R断路时,电流表没有示数,但是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应该有示数,与题意不符,故C不合题意;
D.滑动变阻器断路时,整个电路断开,则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没有示数,而电压表接在cd之间时有示数,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3)①根据表格可知,电压表保持不变的示数U=IR=0.4A×5Ω=2V;
则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应该为U变=U总-U=4.5V-2V=2.5V;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和电阻成正比得到:;
;
解得:R变=25Ω;
而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只有20Ω,因此不能将电压表的示数调节到2V;
则第4和第5组未能完成数据收集的原因是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太小。
②根据题意可知,此时滑动变阻器阻值较小,即分担电压的能力较弱。如果要增大变阻器的调节能力,那么就要增大变阻器的阻值,即将电阻串联在b点。
30.【答案】(1)增加;库源比升高,叶片数目也就少,叶片通过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也少,运输到单个果实的有机物量减少,因此单果重量减少
(2)离叶片越近的果实分配到的有机物越多,即库与源距离越近,库得到的有机物越多
(3)C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是有机物的积累过程,所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产量。
①充分利用光照:合理密植,进行套种。
②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解答】 (1)分析实验甲、乙、丙组结果可知,随着该植物库源比降低,单果重量增加。库源比升高,叶片数目也就少,叶片通过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也少,运输到单个果实的有机物量减少,因此单果重量减少。
(2)根据表2实验结果,从库与源的距离分析,叶片光合产物分配给果实的特点是库源比升高,离叶片越近的果实分配到的有机物越多,即库与源距离越近,库得到的有机物越多。
(3)由于疏果,减小库和源的比值,能提高果实产量,所以从调整库源比分析,能提高单枝的合格果实产量的是疏果。
31.【答案】(1)>
(2)氧气(或O2);红细胞
(3)增加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细胞呼吸
32.【答案】(1)F=P×S=1.5 ×10 6Pa×4×10 -4m2=600N
(2)①14N ②F 浮=G-F 拉=14N-9N=5N③=,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33.【答案】(1)蒸发结晶
(2)Na2CO3、NaCI
(3)解:设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钠的质量为m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m 5g
106:100=m:5g
m=5.3g
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5.3g/50g×100%=10.6%
答: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适宜蒸发结晶分析;
(2)根据图像确定反应进程,由此确定对应点溶质种类分析;
(3)根据生成碳酸钙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钠质量,从而计算碳酸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夏天晒盐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来获得食盐晶体。
(2)A点碳酸钠部分反应,溶质为Na2CO3、NaCl。
故答案为:(1)蒸发结晶;(2)Na2CO3、NaCl;(3) 10.6%。
34.【答案】解:助跑(0~t )做加速运动,质量不变,速度增加,动能增加,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等于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所以机械能增加;起跳上升(t ~t )使撑杆发生弹性形变,撑杆弹性势能增加,同时运动员自身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动能转化为撑杆的弹性势能和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动能的减小量大于重力势能的增加量,故运动员的机械能减小;继续上升(t ~t )在撑杆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动能和重力势能,运动员的机械能增加;下落至刚触碰垫子(t 以后),做加速运动,动能增加,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增加的动能,机械能不变。这4个过程,运动员的机械能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像如图所示: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而弹性势能大小与形变程度大小有关,据此结合撑杆跳的运动过程分析解答。
35.【答案】(1)并联
(2)解:由表中数据知,中温挡1功率为:P1=660W,
所以;
由表中数据可知,高温挡功率为:,
所以两电阻并联的总电阻,
由可得:,
解得,
(3)解:低温挡功率:;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6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49.0(30.6%)
主观题(占比) 111.0(69.4%)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6(45.7%)
主观题(占比) 19(54.3%)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15(42.9%) 45.0(28.1%)
填空题 10(28.6%) 40.0(25.0%)
解答题 5(14.3%) 37.0(23.1%)
实验探究题 5(14.3%) 38.0(23.8%)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82.9%)
2 容易 (5.7%)
3 困难 (11.4%)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8.0(5.0%) 31
2 固体密度的测量 6.0(3.8%) 26
3 浮力大小的计算 10.0(6.3%) 32
4 液化及液化现象 3.0(1.9%) 7
5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4.0(2.5%) 18
6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10.0(6.3%) 32
7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3.0(1.9%) 14
8 物体的颜色 4.0(2.5%) 19
9 制取氧气的原理 4.0(2.5%) 24
10 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8.0(5.0%) 35
11 细胞呼吸 8.0(5.0%) 31
12 种子植物 3.0(1.9%) 1
13 血液循环 8.0(5.0%) 31
14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3.0(1.9%) 14
15 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8.0(5.0%) 30
16 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4.0(2.5%) 25
17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0(1.9%) 6
18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7.0(4.4%) 12,22
19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3.0(1.9%) 12
20 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4.0(2.5%) 25
21 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4.0(2.5%) 16
22 阿基米德原理 16.0(10.0%) 26,32
23 简单的有机物 8.0(5.0%) 28
24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3.0(1.9%) 2
25 参照物及其选择 3.0(1.9%) 8
26 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3.0(1.9%) 11
27 力臂的画法 3.0(1.9%) 10
28 消化系统的组成 8.0(5.0%) 31
29 酸的化学性质 4.0(2.5%) 23
30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3.0(1.9%) 1
31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8.0(5.0%) 35
32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7.0(4.4%) 9,34
33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4.0(2.5%) 22
34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8.0(5.0%) 35
35 凝华及凝华现象 3.0(1.9%) 7
36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10.0(6.3%) 20,26
37 种群的概念 4.0(2.5%) 18
38 蒸腾作用 8.0(5.0%) 30
39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4.0(2.5%) 21
40 模型与符号 3.0(1.9%) 13
41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8.0(5.0%) 29
42 升华及升华现象 3.0(1.9%) 7
43 盐的性质及用途 11.0(6.9%) 15,27
44 植物的无性生殖 3.0(1.9%) 4
45 细胞的结构 4.0(2.5%) 17
46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3.0(1.9%) 12
47 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7.0(4.4%) 33
48 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3.0(1.9%) 1
49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3.0(1.9%) 15
50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15.0(9.4%) 27,33
51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3.0(1.9%) 7
52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3.0(1.9%) 4
53 观察细胞 4.0(2.5%) 17
54 地球公转 3.0(1.9%) 5
55 血型与输血 3.0(1.9%) 3
56 显微镜的使用 4.0(2.5%) 17
57 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4.0(2.5%) 21
58 光合作用的原理 8.0(5.0%) 30
59 月相 3.0(1.9%) 6
60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8.0(5.0%) 3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