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高考化学考前专项练习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平衡-高考化学考前专项练习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5-13 12:1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化学平衡
共18题,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注意保持试卷整洁
一、单选题(共50分)
1.(本题5分)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 ΔH<0,4 s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A、B、C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2时,反应即达到平衡状态
B.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降低
C.此时A的转化率为50%
D.4 s内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75 mol/(L·s)
2.(本题5分)有关SO2催化氧化反应(2SO2+O22SO3)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减慢反应速率
B.使用催化剂可提高反应速率
C.达到平衡时,(正)=(逆) =0
D.达到平衡时SO2转化率可达100%
3.(本题5分)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40 mol·L-1,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升高为0.70 mol·L-1。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x+y>z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B的转化率减小 D.C的体积分数减小
4.(本题5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C(石墨,s)= C(金刚石,s) ,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反应在室温下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
C.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平衡转化率不变
D.密闭容器中存在:,当时,该反应到达限度
5.(本题5分)人体血液的正常pH范围是7.35~7.45.血浆“”缓冲体系对稳定体系酸碱度有重要作用的缓冲作用可用下列平衡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血浆中
B.运动后血液中的增加,血液的pH降低
C.当人体血液中pH升高时,的值减小
D.人体血浆中的可以消耗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
6.(本题5分)工业上可通过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HCOOCH3):CH3OH(g)+CO(g) HCOOCH3 (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投入等物质的量CH3OH和CO,测得相同时间内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CO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因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正向移动
B.平衡常数Kb<Kd,由图可知生产时反应温度控制在80~85℃为宜
C.向该容器中充入N2,CH3OH的转化率增大
D.反应速率υb<υd
7.(本题5分)对于以下反应:A(s)+3B(g) 2C(g)+D(g),在一定温度和容积固定的容器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当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可以判断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B.往容器中通入稀有气体He,由于压强增大,所以反应速率增大
C.往容器中加入少量A,反应速率增大
D.无论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8.(本题5分)在恒温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SO3(g)2SO2(g)+O2(g),可用来确定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SO3的消耗速率与SO2的生成速率相等
C.三种气体的分子数比为2:2:1
D.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且等于零
9.(本题5分)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香茅醛( )中加入酸性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验证香茅醛中是否含碳碳双键
B 测量浓度均为0.1的溶液和溶液的pH,比较pH大小
C 取5mL 0.1 KI溶液和1mL 0.1 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2mL 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少量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验证和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D 向两支盛有5mL 4%的溶液中分别加入2滴0.1的溶液和2滴0.1的溶液,观察气泡生成的快慢 比较、对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
A.A B.B C.C D.D
10.(本题5分)对于可逆反应 ,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
A.反应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图 B.正逆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图 C.不同温度下X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图 D.正逆反应速率与压强的关系图
A.A B.B C.C D.D
二、判断题(共20分)
11.(本题4分)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A(s)+2B(g) C(g)+D(g),混合气体的密度、压强、总物质的量、B的物质的量浓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_______)
12.(本题4分)在FeCl3+3KSCN Fe(SCN)3+3KCl平衡体系中,加入KCl固体,颜色变浅。
13.(本题4分)化学平衡状态时,所有物质的速率都相等。( )
14.(本题4分)可逆反应2NO2(g)2NO(g)+O2(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_______)
15.(本题4分)对于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H<0),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加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
三、解答题(共30分)
16.(本题10分)干燥的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可生成氨基甲酸铵固体,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NH2COONH4(s) △H<0,在四氯化碳中通入二氧化碳和氨制备氨基甲酸铵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1用来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将块状石灰石放置在试管中的带孔塑料板上,漏斗中所加试剂为 ,装置2中所加试剂为 ;
(2)装置4中试剂为固体NH4Cl和Ca(OH)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口不能向上倾斜的原因是 ,装置3中试剂为KOH,其作用为 ;
(3)反应时,三颈烧瓶需用冷水浴冷却,其目的是 。
(4)下列实验事实能说明N的非金属性比C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酸性:HNO3>H2CO3
B.NH3的沸点高于CH4
C. NH3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CH4在水中的
17.(本题10分)为探究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对溶液和铬(VI)盐溶液的反应规律进行研究,并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①
②铬(VI)盐即六价的铬盐,被还原生成(绿色)
(1)进行实验ⅰ和ⅱ:
序号 操作 现象
ⅰ 向2mL的橙色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pH约为9)3滴 溶液变绿色(含)
ⅱ 向2mL的黄色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3滴 溶液没有明显变化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ⅰ中现象: 。
(2)继续进行实验ⅲ:
序号 操作 现象
ⅲ 向2mL饱和溶液中滴加的橙色溶液3滴 溶液变黄色
为了说明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补充实验:向2mL蒸馏水中滴加的橙色溶液3滴,溶液变成浅橙色。
①补充实验的目的是 。
②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ⅲ中现象: 。
③根据实验ⅰ~ⅲ,可推测:溶液和铬(VI)盐溶液的反应与溶液酸碱性有关。
a.碱性条件下,溶液和铬(VI)盐溶液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 。
④向实验ⅲ所得黄色溶液中继续滴加硫酸,产生的现象证实了上述推测。该现象是 。
(3)为探究溶液酸性增强对溶液还原性或铬(VI)盐溶液氧化性的影响,该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继续实验(已知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a.K闭合时,电压为。
b.向U型管左侧溶液中滴加硫酸至后,电压增大了。
c.继续向U型管右侧溶液中滴加硫酸后,无气体逸出,电压几乎不变。
①上述实验说明: 。
②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 也会使电压增大,于是补做了一个实验:U型管左管中盛放的溶液,右管盛放饱和溶液,闭合K记录电压;先向左管溶液中滴加硫酸至后,记录电压,测得电压增大了z,证明实验结论不受影响。
18.(本题10分)乙酸乙酯是极好的工业溶剂,现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制备。
步骤如下:向三颈烧瓶中加入23 mL 95%的乙醇(含CH3CH2OH 0.37 mol),再加入1 g FeCl3·6H2O,向滴液漏斗中加入14.5 mL冰醋酸(含CH3COOH 0.25 mol);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开始加热,缓缓滴入冰醋酸。
已知:I.由羧酸和醇反应生成酯的机理如下:
(成质子化)
(脱质子化)
II.乙醇可与CaCl2结合形成CaCl2·6C2H5OH难溶物。
(1)实验中乙醇要过量的目的是 。
(2)实验中三颈烧瓶适合的容积为___________(填字母)。
A.50mL B.100 mL C.250 mL D.500 mL
(3)实验温度为80℃时产率最高,此时需要观察温度计 ( 填“a”或“b”)的读数,另一只温度计在 操作中使用。
(4)选用FeCl3·6H2O作为催化剂,可不加入碎瓷片,原因是 。根据羧酸和醇生成酯的反应机理推测,下列物质中可用作制备乙酸乙酯催化剂的是 (填字母)。
A.NaOH B.BaCl2 C.FeSO4 D.HIO4 (固体)
(5)对得到的粗产品提纯:
①向粗产品中加入碳酸钠粉末,至无 气体逸出。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氯化钙溶液,以除去
③向所得有机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钠,以除去 ,过滤后再蒸馏,收集77℃左右的馏分。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当浓度比为2:1:2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2mol,不等于1.2mol,故A错误;B、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B错误;C、生成c(C)=0.6mol·L-1时,消耗的A的物质的量为0.6×2mol=1.2mol,即A的转化率为1.2/4×100%=30%,故C错误;D、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v(C)=0.6/4mol/(L·s)=0.15mol/(L·s),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B)=v(C)/2=0.15/24mol/(L·s)=0.0754mol/(L·s),故D正确。
2.B
【详解】A.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A错误;
B.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活化能,可提高反应速率,故B正确;
C.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达到平衡时,(正)=(逆) ≠0,属于动态平衡,故C错误;
D.2SO2+O22SO3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SO2转化率不可能可达100%,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3.A
【详解】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若平衡不移动,A的浓度为0.80 mol·L-1,而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变为0.70 mol·L-1,说明A的浓度是减小的,则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A.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故x+y>z,故A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平衡正向移动,故B错误; C.因平衡正向移动,故B的转化率增大,故C错误; D.平衡正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增大,故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本题的易错点是: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再达平衡时,A的浓度升高为0.70 mol·L-1,错误认为增大压强,A的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而实际上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若平衡不移动,A的浓度应该是0.80 mol·L-1,而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变为0.70 mol·L-1,说明A的浓度是减小而不是增大,则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4.A
【详解】A.根据能量最低原理,能量越低越稳定,C(石墨,s)= C(金刚石,s) ,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A正确;
B.对于反应,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根据自发进行,该反应在低温下自发进行,所以该反应的,故B错误;
C.对于反应,属于分子数增多的反应,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逆向进行,平衡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
D.对于可逆反应,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体系中各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时达平衡状态,对于反应:,当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A。
5.C
【详解】A.人体温度高于25℃,升温促进水的电离,故体血浆中,A正确;
B.运动后血液中的c(CO2)增加,c(H2CO3)增大,平衡向左移动,c(H+)增大,血液的pH降低,B正确;
C.,人体血液中pH升高时,氢离子浓度减小,则其比值增大,C错误;
D.和酸反应,故人体血浆中的可以消耗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D正确;
故选C。
6.D
【详解】A.c点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还有升高,说明c点以前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83℃时随着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说明此时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且发应放热,故A错误;
B.温度在80~85℃时,CO的转化率最高,生产时反应温度控制在80~85℃为宜;对于放热反应而言,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故平衡常数Kb>Kd,故B错误;
C.恒容条件下,充入N2,CH3OH和CO的浓度都不变,平衡不移动,CH3OH的转化率不变,故C错误;
D.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故υb<υd,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D
【详解】A.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容器的容积不变;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体系压强始终不变,因此不能根据压强不变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
B.往容器中通入稀有气体He,尽管体系的压强增大,但反应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所以反应速率不变,B错误;
C.A是固体,往容器中加入少量A,物质的浓度不变,因此反应速率不变,C错误;
D.升高温度,物质的内能增大,分子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正反应速率一定增大,与反应类型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无关,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8.A
【详解】A.由反应2SO3(g)2SO2(g)+O2(g)可知,该反应为非等体积反应,容器恒容,所以当压强不变时,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选A;
B.由反应可知,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所以只要反应发生就有SO3的消耗速率与SO2的生成速率相等,故B错;
C.可能存在某一时刻存在三种气体分子数之比为2:2:1,但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故C错;
D.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都不等于零,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D错。
答案选A。
9.C
【详解】A.向香茅醛中醛基和碳碳双键都可以使酸性溶液褪色,该实验不能验证香茅醛中是否含碳碳双键,故A错误;
B.1的溶液中CH3COO-和NH都会发生水解,而溶液中只有HCO反应水解,不能通过测量浓度均为0.1的溶液和溶液的pH,比较pH大小,来验证,故B错误;
C.取5mL 0.1 KI溶液和1mL 0.1 溶液混合,是少量的,充分反应后,再加2mL 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少量KSCN溶液,检验Fe3+,若溶液变红,说明Fe3+未反应完全,可以验证和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故C正确;
D.比较、对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应该要设置单一变量,和的浓度应该相同,向两支盛有5mL 4%的溶液中分别加入2滴0.1的溶液和2滴0.1的溶液,和的浓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A.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短,同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X的体积分数减小,A正确;
B.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前v(正)>v(逆),B错误;
C.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高,化学反应速率快,达到平衡的时间短,C错误;
D.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目减少的吸热反应,正逆化学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继续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D错误;
答案选A。
11.错误
【详解】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相等,所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不一定平衡,错误;
12.错误
【详解】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 Fe(SCN)3,加入KCl对该平衡无影响,颜色不变,故错误;
13.错误
【详解】化学平衡状态时同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14.正确
【详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正确;
15.错误
【详解】酯化反应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浓硫酸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作吸水剂,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加热,加快反应速率,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故错误;
16. 稀盐酸 浓H2SO4 2NH4Cl +Ca(OH)22NH3↑+ CaCl2 +2H2O 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干燥剂(干燥氨气) 降低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产量 A
【分析】(1)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2)实验室用固体NH4Cl和Ca(OH)2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氨气,KOH能够干燥氨气;
(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着正向移动;
(4)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有: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以及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等。
【详解】(1)装置1用来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将块状石灰石放置在试管中的带孔塑料板上,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漏斗中盛放的试剂为稀盐酸;装置2中的试剂用于干燥二氧化碳,应盛放浓硫酸,故答案为:稀盐酸;浓H2SO4;
(2)装置4中试剂为固体NH4Cl和Ca(OH)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 +Ca(OH)22NH3↑+ CaCl2 +2H2O,该反应中有水生成,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若试管口向上倾斜,冷凝水会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则试管口不能向上倾斜;装置3中KOH为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故答案为:2NH4Cl +Ca(OH)22NH3↑+ CaCl2 +2H2O;冷凝水倒流到管底部使试管破裂;干燥剂(干燥氨气);
(3)反应2NH3(g)+CO2(g) NH2COONH4(s))的△H<0,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着正向移动,可提高产量,所以反应时三颈烧瓶需用冷水浴冷却,故答案为:降低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产量;
(4)A.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HNO3、H2CO3分别为N、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 HNO3>H2CO3,可以说明N的非金属性比C的非金属性强,故A符合;
B. NH3的沸点高于CH4,与氢键、分子间作用力有关,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故B不符合;
C. NH3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CH4在水中的,与物质的溶解性有关,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故C不符合,故答案为:A。
【点睛】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有: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以及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等,这是常考点,也是学生们的易错点。
17.(1)+3+8H+=2Cr3++3+4H2O
(2) 排除水的稀释对溶液颜色变化造成的影响; (橙色)+ H2O (黄色)+2H+,溶液中大量的或OH-,与H+结合,导致溶液中c(H+)下降,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变黄色; 在碱性条件下,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酸性条件下,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r3+; 溶液变绿
(3) 溶液酸性增强,铬(VI)盐溶液的氧化性增强; 溶液中O2的氧化性增强也会使电压增大。
【分析】(1)在酸性环境下,K2Cr2O7与Na2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①实验ⅲ的目的是排除水的稀释对溶液颜色变化造成的影响;
②溶液中大量的或OH-与H+结合,导致溶液中c(H+)下降,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变黄色;
③在碱性条件下,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酸性条件下,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r3+;
④向实验v所得黄色溶液中继续滴加硫酸,溶液变绿;
(3)①滴加浓硫酸,电压增大,说明溶液酸性增强,K2Cr2O7溶液的氧化性增强;
②溶液中存在O2,随着溶液酸性增强,溶液中O2的氧化性增强也会使电压增大。
【详解】(1)酸性环境下,K2Cr2O7与Na2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r3+,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8H+=2Cr3++3+4H2O,故答案为:+3+8H+=2Cr3++3+4H2O;
(2)①实验ⅲ的目的是排除水的稀释对溶液颜色变化造成的影响,故答案为:排除水的稀释对溶液颜色变化造成的影响;
②向2 mL饱和Na2SO3溶液中滴加酸性K2Cr2O7溶液,根据(橙色)+ H2O (黄色)+2H+,溶液中大量的或OH-,与H+结合,导致溶液中c(H+)下降,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变黄色,故答案为:(橙色)+ H2O (黄色)+2H+,溶液中大量的或OH-,与H+结合,导致溶液中c(H+)下降,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变黄色;
③根据实验可推测: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的反应与溶液酸碱性有关,在碱性条件下,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酸性条件下,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r3+,故答案为:在碱性条件下,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酸性条件下,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r3+;
④向实验ⅲ所得黄色溶液中继续滴加硫酸,溶液变绿,产生的现象证实了上述推测,故答案为:溶液变绿;
(3)U形管左侧溶液A为pH=2的0.05 mol·L 1的K2Cr2O7溶液,滴加浓硫酸,电压增大,说明溶液酸性增强,K2Cr2O7溶液的氧化性增强,故答案为:溶液酸性增强,铬(VI)盐溶液的氧化性增强;根据设计对照实验推测溶液中存在O2,随着溶液酸性增强,溶液中O2的氧化性增强也会使电压增大。
18.(1)提高乙酸的利用率,增大产率
(2)B
(3) b 蒸馏
(4) 催化剂使得反应在温度较低条件下进行 CD
(5) 二氧化碳 C2H5OH 水
【分析】向三颈烧瓶中加入23 mL 95%的乙醇、1 g FeCl3·6H2O、14.5 mL冰醋酸,在较低温度下加热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碳酸钠固体除掉乙酸,加入CaCl2除掉乙醇,再加入无水硫酸钠吸收水分。
【详解】(1)乙酸和乙醇反应是可逆反应,为了提高乙酸的利用率,一般加入乙醇过量,因此实验中乙醇要过量的目的是提高乙酸的利用率,增大产率;故答案为:提高乙酸的利用率,增大产率。
(2)实验中药品是23 mL 95%的乙醇、1 g FeCl3·6H2O、14.5 mL冰醋酸,总的药品体积不超过40mL,烧瓶中纵液体体积不能小于三分之一,不能大于三分之二,因此三颈烧瓶适合的容积为100mL;故答案为:B。
(3)实验温度为80℃时产率最高,此时是测溶液的温度,因此需要观察温度计b的读数,后面需要将乙酸乙酯蒸馏出来,因此另一只温度计在蒸馏操作中使用;故答案为:b;蒸馏。
(4)选用FeCl3·6H2O作为催化剂,使得在温度较低条件下反应,因此可不加入碎瓷片;根据羧酸和醇生成酯的反应机理推测,
A.NaOH会使生成的酯发生水解,故不能作催化剂,故A不符合题意;
B.BaCl2是中性溶液,在反应中无法提供氢离子,故B不符合题意;
C.FeSO4中亚铁离子水解显酸性,能提供氢离子,故C符合题意;
D.HIO4 (固体)电解出氢离子显酸性,能提供氢离子,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催化剂使得反应在温度较低条件下进行;CD。
(5)①向粗产品中加入碳酸钠粉末,碳酸钠和乙酸反应生成醋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反应至无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②根据乙醇可与CaCl2结合形成CaCl2·6C2H5OH难溶物,向其中加入饱和氯化钙溶液,以除去C2H5OH;故答案为:C2H5OH。
③向所得有机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钠,以除去水,过滤后再蒸馏,收集77℃左右的馏分;故答案为: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