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高考化学考前专项练习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烃-高考化学考前专项练习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5-13 12:3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共18题,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注意保持试卷整洁
一、单选题(共50分)
1.(本题5分)制取乙醇的下列反应中原子经济性最差的是
A.乙烯水化法:CH2=CH2+H2OCH3CH2OH
B.乙醛还原法:CH3CHO+H2CH3CH2OH
C.卤代烃水解法:CH3CH2Br+H2O→CH3CH2OH+HBr
D.酯类水解法: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
2.(本题5分)下列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
A. 与 B.CH3CH3与
C.CH3CH2Cl与 D.CH3CH2CH3与CH3CH2Cl
3.(本题5分)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H2F2的电子式: B.乙醇的比例模型:
C.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D.丙烯的键线式:
4.(本题5分)下列各组混合物不论它们的组分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经过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为一定量的是(  )
A.乙烷和乙烯
B.丙烯和丙烷
C.甲烷和己烷
D.乙炔和乙烯基乙炔( CH2=CH﹣C≡CH)
5.(本题5分)下列操作方法中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的是
A.将气体通过盛CCl4的洗气瓶 B.将气体与氯气混合
C.将气体通过盛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 D.将气体通过盛溴水的洗气瓶
6.(本题5分)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C、H、O个数之比为1:2:3
B.分子中C、H个数之比为1:2
C.分子中可能含有氧原子
D.此有机物的最简式为为CH4
7.(本题5分)CH2=C(CH3)CH=CH2与一定量的HBr在一定条件下加成,生成的产物有:
A.4种 B.5种 C.8种 D.10种
8.(本题5分)2-丁烯有顺()、反()两种异构体。T℃,异构体转化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顺-2-丁烯转化为反-2-丁烯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顺-2-丁烯稳定性大于反-2-丁烯
C.发生加成反应时,顺 2 丁烯断键吸收的能量低于反 2 丁烯断键吸收的能量
D.T℃,1mol顺 2 丁烯完全转化成反 2 丁烯放出热量(c-b)kJ
9.(本题5分)下列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B.
C.
D.
10.(本题5分)下列实验不能获得成功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A 探究苯与溴能发生取代反应 苯与溴水混合后,加入铁粉
B 探究乙醇能发生氧化反应 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
C 探究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不都是烷烃 将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D 探究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取少量蔗糖溶液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后,加入NaOH溶液中和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
A.A B.B C.C D.D
二、判断题(共20分)
11.(本题4分)天然橡胶的成分为聚异戊二烯,它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_______)
12.(本题4分)将铜丝弯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后,立即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反复几次,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_______)
13.(本题4分)1-戊烯比2-甲基-1-丁烯的沸点高。(___)
14.(本题4分)1,3-丁二烯与溴单质的加成产物有2种。(___)
15.(本题4分)含有π键的有机物一般容易发生加成反应。(___)
三、解答题(共30分)
16.(本题10分)实验室中通常用加热无水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乙烯,浓硫酸是乙醇反应的催化剂和脱水剂。在具体的化学实验中常因加热的温度过高导致副反应发生而使乙烯气体中混有二氧化硫气体。下图所表示的装置可以用于确认乙烯气体中混有二氧化硫气体。
可选择的化学试剂有:
A.品红溶液 B.烧碱溶液 C.浓硫酸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由乙醇生成乙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该化学反应所属的类型可以是 或 。
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脱水反应 D.消去反应
(2)图中①、②、③、④的容器内盛放的化学试剂分别是(填写代号)
① 、② 、③ 、④ 。
(3)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
(4)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 ;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 。
(5)确认乙烯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
(6)实验室中可以采用将乙烯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实验方法证明乙烯具有容易被氧化的化学性质。在将乙烯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之前要进行的一项实验是 。
17.(本题10分)如图所示,U形管的左端用橡胶塞封闭,充有甲烷和氯气(体积比为1∶4)的混合气体,假定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可以忽略不计。将封闭有甲烷和氯气混合气体的装置放置在有漫射光的地方让混合气体缓慢反应一段时间。
(1)假设甲烷与氯气反应充分,且只生成一种有机物,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应,U形管右端的水面变化是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3)若水中含有Na2SiO3,则在U形管左端会观察到 。
(4)右端玻璃管的作用是 。
(5)若把1体积的CH4和4体积的Cl2组成的混合气体充入大试管中,将此试管倒置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里,放在光亮处,试推测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①黄绿色逐渐消失
②试管壁上有油珠出现
③水位在试管内上升到一定高度
④水槽内有少量晶体析出
⑤液面上有白雾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8.(本题10分)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的结构中碳碳间以单、双键交替排列结合成环状。为了验证凯库勒的观点,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连接好仪器;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FeBr3,塞上橡皮塞,打开止水夹K1、K2、K3;
④待烧瓶a中收集满气体后,将导管b的下端插入烧杯D里的水中,挤压预先盛有水的胶头滴管,观察实验现象。
(1)A中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 。
(2)装置B的作用是 。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原子利用率=期望产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比。A、B选项中生成物都是期望产物,可知它们的原子利用率都是100%;C、D比较,都生成1 mol C2H5OH时,C的副产物是HBr,D的副产物是CH3COOH,且都是1 mol,由于Mr(HBr)=81>Mr(CH3COOH)=60,故原子利用率:D>C,所以选项C原子利用率最差,故合理选项是C。
2.B
【详解】A. 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二者属于同种物质,A不符合;
B. CH3CH3与 结构相似,都为烷烃,分子组成相差2个—CH2—,两者互为同系物,B符合;
C. 二者所含氯原子数不同且分子组成不是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不互为同系物,C不符合;
D. 二者不属于同一类物质,前者是烷烃,后者为卤代烃,不互为同系物,D不符合;
故选B。
3.D
【详解】A.CH2F2分子中F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每个F原子含有3对孤电子对,其电子式为,故A错误;
B.乙醇的比例模型为,故B错误;
C.硝基苯中硝基中的N原子直接与苯环相连,不存在C-O键,则硝基苯的结构简式为,故C错误;
D.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2,则键线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4.D
【分析】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CO2的质量也一定,则说明混合物各组分分子中含碳量相等,由于选项中都是由烃组成混合物,则满足条件的烃的最简式相同。
【详解】A.乙烷与乙烯的最简式不同,则等质量时的含碳量不同,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同,故A错误;
B.丙烯和丙烷的最简式不同,则含碳量不同,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甲烷和己烷的最简式不同,则含碳量不同,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乙炔和乙烯基乙炔( CH2=CH-C≡CH)的最简式都是CH,含碳量相同,符合题意,故D正确;
答案选D。
5.D
【详解】A.二者都可溶于CCl4,既不能鉴别也不能除杂,A不符合题意;
B.将气体与氯气混合,乙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油状液体卤代烃,乙烯可以和氯气加成生成1,2二氯乙烷,也是油状液体,不能鉴别也不能除杂,B不符合题意;
C.虽然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可以鉴别二者,但是酸性KMnO4溶液会将乙烯氧化物二氧化碳引入新的杂质,所以不能除杂,C不符合题意;
D.因为乙烷不和溴水反应,而乙烯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所以可以鉴别,且生成的CH2BrCH2Br为液态,可以除杂,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6.C
【详解】燃烧生成物中的CO2中的C和H2O的H来自有机物,但是不能肯定原有机物中有无氧元素;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原有机物中的C和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原有机物可能是甲烷、甲醇等有机物;故选C。
7.D
【详解】CH2=C(CH3)CH=CH2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能够发生1,2-加成和1,4-加成,及完全加成,加成产物如下:CH3C(CH3)BrCH=CH2;CH2BrCH(CH3)CH=CH2;CH2=C(CH3)CH2CH2Br;CH2=C(CH3)CHBrCH3;CH3C(CH3)=CHCH2Br;CH2BrC(CH3)=CHCH3;CH3C(CH3)BrCH2CH2Br;CH3C(CH3)BrCHBrCH3;CH2BrCH(CH3)CHBrCH3 ;CH2BrCH(CH3)CH2CH2Br,故生成的产物共有10种,答案选D。
8.C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顺-2-丁烯与反-2-丁烯互为同分异构体,故顺-2-丁烯转化为反-2-丁烯的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故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由题干能量转化图可知,顺-2-丁烯具有的总能量大于反-2-丁烯,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故顺-2-丁烯稳定性小于反-2-丁烯,B错误;
C.顺 2 丁烯和反 2 丁烯加成后均得到相同的产物,即终态的能量相同,而顺-2-丁烯具有的总能量大于反-2-丁烯,即发生加成反应时,顺-2-丁烯放出的能量大于反-2-丁烯,形成过程中放出的总能量相同,故顺 2 丁烯断键吸收的能量低于反 2 丁烯断键吸收的能量,C正确;
D.由题干能量转化图可知,T℃,1mol顺 2 丁烯完全转化成反 2 丁烯放出热量(a-b)kJ,D错误;
故答案为:C。
9.A
【详解】A.属于乙烯的加成,故A符合题意;
B.属于甲烷的取代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属于醇的氧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是醇和Na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10.A
【详解】A.苯与溴的取代反应在铁做催化剂时需与液溴反应,与溴水不反应,A中实验不能获得成功,故A符合题意;
B.Cu在空气中加热生成黑色的CuO,CuO和乙醇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醛和Cu,铜丝又变成红色,所以可以实现实验目的,故B不合题意;
C.不饱和烃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如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可证明有烯烃生成,所以可以实现实验目的,故C不合题意;
D.取少量蔗糖溶液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后,加入NaOH溶液中和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蔗糖水解的产物中含有葡萄糖,D中实验能获得成功,故D不合题意;
答案为A。
11.错误
【解析】略
12.正确
【详解】加热变黑生成CuO,再与乙醇发生氧化反应,重复几次,完成乙醇氧化为乙醛的实验,实验合理,故正确。
13.正确
【详解】当烯烃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则1-戊烯比2-甲基-1-丁烯的沸点高,故正确;
14.错误
【详解】1,3-丁二烯与溴单质的加成可以发生1,2-加成,也可以发生1,4-加成和1,2,3,4-加成,产物有3种,故错误;
15.√
【详解】双键或三键中的π键不稳定,易断裂发生加成反应,因此含有π键的有机物一般容易发生加成反应,说法正确。
16. CH3—CH2—OHCH2=CH2↑+H2O C D A B A D 中品红溶液褪色 除去二氧化硫 帮助判断二氧化硫是否除尽 ③中品红溶液不褪色,④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除去乙烯中的二氧化硫
【详解】(1)由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至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H3—CH2—OHCH2=CH2↑+H2O,该化学反应所属的类型可以是脱水反应或消去反应,故答案为C和D;
(2)因装置①用来检验SO2,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含有SO2,装置②试管装有NaOH溶液除去SO2,装置③试管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装置④通过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检验乙烯;
(3)装置①用来检验SO2,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含有SO2;
(4)装置②试管装有NaOH溶液除去SO2;装置③试管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
(5)通过③中品红溶液不褪色,④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推知混合气体中有乙烯;
(6)因乙烯中混有的SO2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需除去乙烯中的二氧化硫,且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点睛:明确SO2和乙烯的性质特征是解题关键,二氧化硫的检验用品红溶液,乙烯的检验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乙烯和二氧化硫都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所以先检验二氧化硫,然后检验乙烯,同在检验乙烯之前用NaOH溶液除去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最后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检验乙烯,据此解题。
17.(1)CH4+4Cl2CCl4+4HCl
(2)B
(3)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4)平衡压强
(5)D
【详解】(1)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根据题意,甲烷和氯气以1∶4完全反应,且只生成一种有机物,说明甲烷中的H原子全部被取代生成四氯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4+4Cl2CCl4+4HCl;
(2)氯气和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产物中HCl易溶于水,有机产物中只有一氯甲烷为气态,其余均为液态,所以气体的体积会减小,左侧压强降低,液面升高,右侧的液面会降低,故选B;
(3)取代反应产物中有HCl,HCl会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所以会观察到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4)反应过程中U形管内压强会降低,玻璃管连接大气,可以平衡压强;
(5)①氯气是黄绿色气体,氯代甲烷和氯化氢都是无色气体,光照条件下,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烃和氯化物,所以气体颜色变浅,最终逐渐消失,故①正确;
②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都是液态有机物且不溶于水,所以瓶内壁有油状液滴生成,故②正确;
③该反应中有氯化氢生成,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导致试管内压强减小,水进入试管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故③正确;
④氯化氢溶于水后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导致氯化钠固体析出,故④正确;
⑤因为生成的氯化氢溶于水,液面上不会产生白雾,故⑤错误;
综上分析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8. 取代反应 烧瓶a中产生喷泉现象 吸收挥发出来的苯及溴蒸气
【分析】(1)苯与溴在溴化铁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
(2)由于反应放热,苯和液溴均易挥发,溴的存在干扰检验H+和Br-;
(3)苯和液溴在铁粉催化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
【详解】(1)苯与溴在溴化铁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溴苯和溴化氢,苯分子里的氢原子被溴原子所代替,是取代反应,不是加成反应,所以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双键交替,所以凯库勒观点错误,生成的溴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C中产生“喷泉”现象;
(2)由于反应放热,苯和液溴均易挥发,苯和溴极易溶于四氯化碳,用四氯化碳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和苯,以防干扰检验H+和Br-;
(3)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所取代,生成溴苯,同时有溴化氢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苯的结构特点是无碳碳双键,不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其有不饱和烃的性质,能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也具有饱和烃的性质,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由此可知苯环中的碳碳键为特殊键,不是双键也不是单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