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综合推断-高考化学考前专项练习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无机综合推断-高考化学考前专项练习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5-13 12:3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无机综合推断
共13题,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注意保持试卷整洁
一、单选题(共50分)
1.(本题5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甲乙丙,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
B.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
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氯气
D.若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2
2.(本题5分)已知甲、乙、丙、X是4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符合上右图。则甲和X(要求甲和X能互换)不可能是 [提示:Al3++3AlO2-+6H2O=4Al(OH)3]
A.C和O2 B.SO2 和NaOH溶液
C.Cl2和Fe D.AlCl3溶液和NaOH溶液
3.(本题5分)元素X的单质及X 与Y形成的化合物能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则X 为
A.Cu B.Fe C.S D.C
4.(本题5分)若甲、丙为短周期、同一主族元素组成的单质,乙、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满足条件的甲和丙可以为
A.钠和氧气 B.硫和氧气
C.碳和硅 D.氯气和溴
5.(本题5分)若甲、乙为短周期、同一主族元素组成的单质,丙、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满足条件的甲和乙可以为
A.钠和氢气 B.硫和氧气 C.碳和硅 D.氯气和溴
6.(本题5分)某固体物质X在一定条件下分解:2X=Y+2Z+4W,产物均为气体,现测得生成的混和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0.714,则X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A.22.85 B.79.97 C.159.94 D.45.69
7.(本题5分)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Z为金属且Z的原子序数为W的2倍。n、p、q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常温下n为气体。m、r、s分别是Z、W、X的单质,t的水溶液显碱性且焰色反应呈黄色,上述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元素的一种核素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
B.2.4gm在足量的n中充分燃烧,固体质量增加1.6g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X
D.n+p→s+t的过程中,有离子键、共价键的断裂,也有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8.(本题5分)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Fe2+、K+、I-、SO32-、SO42-,且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向该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下列关于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不含I- B.肯定含有SO32-、I-
C.肯定不含SO42- D.肯定含有NH4+
9.(本题5分)W、X、Y、Z、M、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f是它们组成的化合物,其中b、c、d、f是二元化合物,d是常见的温室气体,e是常见的强碱,0.01mol/L的f的水溶液pH=2。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R>Z>M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Y>X
C.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R>Y>X
D.R、X、Y、Z均可与W形成含18e-的化合物
10.(本题5分)图是氯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①属于非电解质
B.物质①转化为②需要加入还原剂
C.物质③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D.将石蕊试液滴入④的溶液中,溶液呈红色
二、解答题(共50分)
11.(本题15分)I.离子化合物A由三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两种是金属元素,一种是非金属元素。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
(1)组成A的元素为 。(填元素符号)
(2)写出固体C部分溶于NaOH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3)A与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 。
II.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84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和酒精混合使用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
(1)A中出现黄绿色气体,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醇氧化为乙醛)
(2)有同学用手触碰三颈烧瓶后发现,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温度升高,所以提出产生的气体中可能混有O2,该同学为了验证O2,打开弹簧夹,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操作的错误原因为 。
12.(本题15分)有一澄清透明的溶液,可能大量存在有NH4+、Fe3+、H+、Mg2+、A13+、I-、CO32-等离子。现分别取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1)加入淀粉溶液,未见蓝色。
(2)加入少量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和气体生成。
(3)逐滴加入1mol·L-1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的滴入,产生沉淀的量如图所示。
试确定: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 ,其中阴离子物质的量为 ,加入少量AgNO3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13.(本题20分)某实验兴趣小组对某化合物X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化合物X在空气中加热到800℃,不发生反应。请回答:
(1)X由三种元素组成,它们质量分别是 ;X的化学式为 。
(2)溶液C的溶质组成为 (用化学式表示)。
(3)写出由X到A的化学方程式 。
(4)设计实验,检验尾气中相对活泼的2种气体)① ;② 。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甲为焦炭,丁为O2,物质转化关系为:C与不足量的O2反应产生CO,CO与O2反应产生CO2,CO2与C在高温下反应产生CO,A正确;
B.若甲为SO2,丁为氨水,SO2与足量氨水反应产生NH4HSO3,NH4HSO3与氨水反应产生(NH4)2SO3;SO2与氨水反应产生NH4HSO3,B正确;
C.若甲为Fe,丁为氯气,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而氯化铁与氯气不反应,C错误;
D.若甲为NaOH溶液,丁为CO2,CO2与足量NaOH反应产生Na2CO3,Na2CO3在溶液中与CO2反应产生NaHCO3,NaHCO3与NaOH反应产生Na2CO3,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2.C
【详解】 A.当甲为C、X为O2时,乙是CO,丙是CO2;当甲为O2、X为C时,乙是CO2,丙是CO,符合如图转化关系;
B.当甲为SO2 、X为NaOH时,乙是NaHSO3,丙是Na2SO3;当甲为NaOH、X为SO2时,乙是Na2SO3,丙是NaHSO3,符合如图转化关系;
C.当甲为Cl2 、X为Fe时,乙是FeCl3,丙是FeCl2;当甲为Fe、X为Cl2时,乙是FeCl3,但乙不能转化到丙,不符合如图转化关系;
D.当甲为AlCl3溶液、X为NaOH溶液时,乙是Al(OH)3,丙是NaAlO2;当甲为NaOH溶液、X为AlCl3溶液时,乙是NaAlO2,丙是Al(OH)3,符合如图转化关系。
答案选C。
3.B
【详解】由转化关系中XY2和XY3可知,X的化合价为+2价和+3价,或+4价和+6价,所以选项A、D错误;由X发生置换反应生成XY2即FeCl2,由X发生化合反应生成XY3即FeCl3,FeCl3与Fe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eCl2,由此确定X为Fe元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反应类型分析判断才能确定出X。很容易被SO2和SO3所困扰而选错。
4.C
【分析】若甲、丙为短周期、同一主族元素形成的单质,乙、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该反应为置换反应,钠能和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Si单质,溴属于长周期元素.
【详解】若甲、丙为短周期、同一主族元素形成的单质,乙、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该反应为置换反应,钠能和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2Na+2HCl=2NaCl+H2↑、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Si单质2C+SiO2Si+2CO,且Na和H、C和Si都属于同一主族短周期元素,甲为Na或C,丙为HCl或SiO2符合条件,
A、由以上分析,钠和氧气不符合,故A不符合;
B、硫和氧是氧气可以置换硫,故B不符合;
C、碳和硅符合,故C正确;
D、溴属于长周期元素,故D不符合;
故选C。
5.C
【详解】A.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不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A错误;B.氧气和二氧化硫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不能置换出硫单质,故B错误;C.碳和硅处于同一主族且属于短周期元素,碳具有强还原性,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和二氧化碳,所以符合条件,故C正确;D.溴属于长周期元素,不符合条件,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应用和性质推断,掌握反应特征和类型,结合题中的限制条件分析判断,关键是周期表的结构和周期表中各物质的特征化学性质的掌握。解答本题可以将各选项代入框图检验即可。
6.B
【详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0.714×32,
假定混合气体为1mol,则质量为0.714×32g/mol×1mol=0.714×32g。
由方程式可知1molX可生成3.5mol混合气体,设生成混合气体为1mol需X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
1mol:3.5mol=nmol:1mol,所以n=mol。
所以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79.97g/mol。
所以气体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9.97。
答案选B。
7.D
【分析】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Z为金属且Z的原子序数为W的2倍,则Z的原子序数为偶数,Z应为Mg元素,W为C元素,由n、p、q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常温下n为气体。m、r、s分别是Z、W、X的单质,t的水溶液显碱性且焰色反应呈黄色,结合图中转化关系可知,m为Mg,n为CO2,q为MgO,r为C,p为Na2O2,t为Na2CO3,s为O2,则X为O元素, Y为Na元素。
【详解】A.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核素是“14C”,A项错误;
B.2.4gMg的物质的量为0.1 mol,镁在足量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0.1 mol镁完全反应生成0.1 mol氧化镁和0.05 mol碳,则固体质量增加(0.1mol×16g/mol+0.05mol×12g/mol)=2.2g,B项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则水的稳定性强于甲烷,C项错误;
D.n+p→s+t的反应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则反应时有离子键、共价键的断裂,也有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D项正确;
答案选D。
8.C
【详解】因为溶液呈无色,则溶液中不含Fe2+;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呈无色,溶液中一定含SO32-(反应为Br2+SO32-+H2O=2Br-+SO42-+2H+),由于SO32-的还原性强于I-,加入的溴水是少量,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I-,A、B项错误;由于溶液中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根据电荷守恒,Na+、NH4+、K+都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溶液中Na+、NH4+、K+至少含有两种,而SO42-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则溶液中一定不含SO42-,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选C。
【点睛】易错点:加入少量溴水后,溶液仍呈无色易判断出一定不含I-;事实是还原性SO32-I-,少量溴水先与还原性强的SO32-反应,即使含I-也不能发生反应发生颜色的变化。
9.C
【详解】根据d是常见的温室气体,则d为二氧化碳。e是常见的强碱,e为氢氧化钠。0.01mol/L的f的水溶液pH=2,f为盐酸。则a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b为氨气,c为水。故W、X、Y、Z、M、R是H、C、N、O、Na、Cl。
A.根据“层多径大,序大径小”原则,简单离子半径,A正确;
B.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就越稳定,非金属性Cl强于N强于C,故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但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不一定了,HClO的酸性比碳酸弱,C错误;
D.HCl、、、都是含的化合物,D正确。
故选C。
10.C
【分析】①为氯的氢化物且Cl的化合价为-1价,①为HCl,②为氯的单质,为Cl2,③是氯的氧化物且Cl的化合价为+4价,③为ClO2,④为含氯酸且Cl化合价为+1价,④为HClO。
【详解】A.物质①为HCl,HCl为强电解质,A错误;
B.物质①为HCl,物质②为Cl2,HCl转化为Cl2失电子需要加入氧化剂,B错误;
C.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C正确;
D.将石蕊试液滴入HClO溶液中,溶液一开始呈红色,但是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石蕊试液故随后溶液红色褪去,D错误;
故答案选C。
11. Mg、Al、H 乙醇易挥发且易燃,与带火星木条存在安全隐患
【分析】化合物A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液体1.44g,可以推出是水,氢元素的质量是 =0.16g,白色固体C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固体和溶液,说明含有氧化铝,铝元素的质量是 =1.08g,则另一种金属元素的质量是1.72g-0.16g-1.08g=0.48g,生成白色固体0.8g,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是0.8g=0.48g=0.32g,可以推出该金属元素是镁元素,镁、铝、氢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2:8,则化合物A的化学式是 ,据此回答问题。
【详解】I. (1) 有分析可知,组成A的元素为Mg、Al、H ;
(2)固体C是氧化铝和氧化镁,部分溶于NaOH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A与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是氢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II.(1)三颈烧瓶中是次氯酸钠和酒精的混合溶液,出现黄绿色气体,说明生成了氯气,乙醇被氧化成乙醛,则化学方程式是:;
(2)三颈烧瓶中还有乙醇,不能直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因为乙醇易挥发且易燃,与带火星木条存在安全隐患。
12. 、、 n(I-)=0.06mol
【详解】试题分析:加入AgNO3溶液,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黄色沉淀为AgI,说明含有I-,Fe3+能把I-氧化为碘单质,淀粉遇碘变蓝色,溶液未变蓝说明无Fe3+;同时产生气体,由于AgNO3溶液显酸性,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了NO气体,反应是离子方程式是:2Ag++2NO3-+8H++8I-=2AgI↓+2NO↑+4H2O+3I2。向该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开始无现象,说明有H+,发生反应:H++OH-=H2O,后产生沉淀,当沉淀达到最大值后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沉淀量有所减少,则溶液中还含有Mg2+、A13+,发生反应方程式是:Mg2++2OH-=Mg(OH)2↓;A13++3OH-=Al(OH)3↓;Al(OH)3+OH-=AlO2-+2H2O。由于未出现加入NaOH溶液,沉淀不增加、不减少的过程,因此溶液中无NH4+;故溶液中一定含有H+、Mg2+、A13+,H+、Mg2+、A13+三种离子均可与CO32-发生反应,因此溶液中无CO32-,因此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为:I-、H+、Mg2+、A13+;一定不含有的离子为:NH4+、CO32-、Fe3+;(2)发生反应:H++OH-=H2O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n(NaOH)=c·V=1mol/L×0.01L=0.01mol,因此n(H+)=0.01mol;溶解氢氧化铝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n(NaOH)=c·V=1mol/L×0.01L=0.01mol,因此根据Al元素守恒可知n(A13+) =n[Al(OH)3 ]=0.01mol;则与A13+反应的氢氧根离子为0.03mol,则与Mg2+反应的氢氧根离子为0.05mol-0.03mol=0.02mol,则n(Mg2+)=0.01mol。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可得:n(H+)+2 n(Mg2+)+3 n(A13+)= n(I-),将已知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代入上式,可得n(I-)=0.01mol+2×0.01mol+3×0.01mol=0.06mol;加入少量AgNO3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考点:考查溶液成分的确定、离子共存、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应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知识。
13.(1) m(Ba)=0.685g、m(Cu)=0.96g、m(O)=0.32g BaCu3O4
(2)HCl、H2SO4
(3)2NH3+BaCu3O4Ba(OH)2+3Cu+N2+2H2O
(4)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尾气出口,若变蓝,说明尾气中有NH3 将尾气通入冷的集气瓶中,若有液珠,说明有H2O(或通过无水硫酸铜,变蓝)
【分析】化合物X由三种元素组成,在加热条件下和足量氨气反应生成固体混合物 A,A 和盐酸反应生成 0.960 g紫红色固体应该是Cu,无色溶液 B中加入 0.015 mol 稀硫酸生成1.165g白色沉淀应该是 BaSO4,无色溶液C中加入足量 BaCl2溶液生成 2.330 g白色沉淀是BaSO4,据此解答。
【详解】(1)固体混合物A 与盐酸反应后得到0.960g紫红色固体和无色溶液 B,可知该紫红色固体为 Cu,则X中含有0.960gCu元素,物质的量为0.015 mol;向无色溶液C中加入足量 BaCl2,溶液生成2.330g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是0.010 mol BaSO4,可计算出此过程消耗了0.010 molH2SO4,而n点(H2SO4)=0.015 mol,因此可判断 1.165g白色沉淀全部是硫酸盐沉淀,其物质的量为0.005 mol,假设该白色沉淀只为一种物质,其摩尔质量为,由此可确定假设成立,1.1650.005 mol白色沉淀为BaSO4,则化合物X中含有0.005 ml Ba元素;由于化合物X中含有三种元素, 再由质量守恒可计算出化合物X中另一种元素质量为, 结合已知信息化合物X在空气中加热到800C,不发生反应,推知化合物X中Ba、Cu 均为+2价,另一种元素呈负价,推断为O元素; 所以化合物X中 Ba、Cu、 O三种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则X的化学式为BaCu3O4;
(2)由(1)的分析可知无色液C中含有HC1和H2SO4;
(3):反应中 Cu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则氨气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生成氮气,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由X到A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BaCu3O4Ba(OH)2+3Cu+N2+2H2O;
(4)反应中氨气可能过量,高温下水是气态,氮气性质稳定,所以需要检验的是氨气和水蒸气,实验方案为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尾气出口,若变蓝,说明尾气中有NH3;将尾气通入冷的集气瓶中,若有液珠,说明有 H2O。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