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高考化学考前专项练习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原电池-高考化学考前专项练习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5-14 08:4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原电池
共18题,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注意保持试卷整洁
一、单选题(共50分)
1.(本题5分)研究金属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a点溶液变红
B.图1:a点产生的铁锈比b点的少
C.图2:若d为锌,则铁不易被腐蚀
D.图2: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
2.(本题5分)如图所示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下,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③④
3.(本题5分)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在解决湖泊、海洋富营养化以及城市废水处理等领域,均有着光明的应用前景。该电池利用微生物降解水下的沉积物,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B.b极电势高,物质M可能是或
C.两极间的水层起到质子交换膜的作用
D.若用此电池进行粗铜精炼,每消耗5.6L(标准状况)时,溶解32g粗铜
4.(本题5分)反电渗析是用离子交换膜将海水与淡水隔开,阴阳离子在溶液中定向移动将盐差能转化为电能的电池,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电流由钛电极经负载、石墨电极、电解质溶液回到钛电极
B.CM膜为阳离子交换膜,AM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C.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Fe3++e-=Fe2+
D.含盐水中NaCl的浓度大于海水中NaCl的浓度
5.(本题5分)混合动力车在刹车和下坡时处于充电状态;上坡或加速时,电动机提供辅助推动力,降低了汽油的消耗。该车一般使用的是镍氢电池采用镍的化合物和储氢金属(以M表示)为两电极材料,碱液(主要为KOH)电解液。镍氢电池充放电原理如图,其总反应式为:H2+2NiOOH = 2Ni(OH)2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在上坡或加速时,溶液中的K+向甲电极迁移
B.在刹车和下坡时,甲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 H2O+2e- H2↑+2OH-
C.在上坡或加速时,乙电极周围溶液的pH将减小
D.在刹车和下坡时,乙电极增重
6.(本题5分)如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
B.该原电池中,电子由铜片经过导线流入锌片
C.该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D.该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减小
7.(本题5分)肼(N2H4)暴露在空气中容易爆炸,但利用其制作的燃料电池是一种理想的电池,具有容量大、能量转化率高、产物无污染等特点,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正极附近的pH降低
B.当消耗1 mol O2时,有2 mol Na+由甲槽向乙槽迁移
C.负极反应为4OH-+N2H4-4e-= N2↑+4H2O
D.若去掉阳离子交换膜,电池也能正常工作
8.(本题5分)科研人员设想用如图所示装置生产硫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为负极,b为正极 B.b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C.H+从a极向b极移动 D.负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42﹣+4H+
9.(本题5分)下列反应不可用于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
A.CaCO3+2HCl=CaCl2+CO2↑+H2O B.2CH3OH+3O2=2CO2+4H2O
C.Zn+2HCl=ZnCl2+H2↑ D.4Al+3O2+6H2O=4Al(OH)3
10.(本题5分)Li-CO2可充电电池的结构和催化剂TAPP-Mn(Ⅱ)作用下正极反应可能的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电流由C电极经负载、Li电极、电解质回到C电极
B.Li-电池不能使用水溶液做离子导体
C.放电时,Li+由Li电极向C电极迁移
D.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二、判断题(共20分)
11.(本题4分)在原电池中,负极材料的活泼性一定比正极材料强。(_______)
12.(本题4分)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并平行插入稀硫酸中,由于锌片是负极,所以溶液中的H+向铜电极迁移。
13.(本题4分)有一种锂离子电池,在室温条件下可进行循环充放电,实现对磁性的可逆调控。一极为纳米Fe2O3,另一极为金属锂和石墨的复合材料,电解质只传导锂离子。电池总反应为:Fe2O3+6Li2Fe+3Li2O,关于此电池。
①放电时,此电池逐渐靠近磁铁
②放电时,正极质量减小,负极质量增加
14.(本题4分)普通锌锰干电池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大部分被消耗后,就不能再使用了。(______)
15.(本题4分)太阳能电池不属于原电池。(_______)
三、解答题(共30分)
16.(本题10分)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 。
(2)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 。
(3)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速率,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答两种)
(4)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混合溶液 A B C D E F
4 mol/L H2SO4(mL) 50 V1 V2 V3 V4 V5
饱和CuSO4溶液(mL) 0 5 15 25 V6 50
H2O(mL) V7 V8 V9 V10 10 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 ,V6= ,V7= 。
②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
17.(本题10分)治理氮氧化物(NOx)的污染是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I.NO能被灼热的铁粉还原为N2,同时生成FeO,现在利用下列装置模拟该反应的发生。
已知:①浓硝酸可将NO氧化为NO2;
②NaOH溶液能与NO2反应,不与NO反应。
(1)打开A装置分液漏斗活塞,烧瓶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铜片表面出现无色气泡,铜片逐渐变小、烧瓶上部 、烧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上述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 a→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g→h→b→c→d(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3)装置B的作用是: 。
(4)装置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II.工业上可利用甲烷催化还原氮氧化物(NOx),已知反应:CH4(g)+ 2NO2(g)= N2(g)+ CO2(g)+ 2H2O(g)△H < 0,
(5)若将该反应设计成电解质溶液为碱性的原电池,其正极反应式为:
III.探究电解饱和CuC12溶液的阴极产物。用下图所示装置电解饱和CuC1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阴极电极表面附着白色固体,电极底部有少量红色固体生成。
(6)查阅文献发现白色固体是CuCl,则生成CuCl的阴极电极反应为
18.(本题10分)(1)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证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他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填序号)
A.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有铜析出;
B.铁、铜与氯气反应分别生成FeCl3、CuCl2;
C.铜片置于FeCl3溶液中,铜片逐渐溶解(2FeCl3+Cu=2FeCl2+ CuCl2)
D.铁片、铜片分别置于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铁片上有气泡产生,而铜片无气泡
E.常温下,分别将铁片和铜片置于浓硝酸中,铁片不溶解,而铜片溶解
(2)请你另设计一个能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实验。要求:
a.此方案的原理不同于上述任一合理方案;
b.在方框内绘出实验装置图并注明所需的药品;
c.写出实验过程中的主要实验现象并用相关化学用语解释现象
现象 解释
现象 解释
参考答案:
1.B
【分析】食盐水的边缘处,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氧气得电子,即a为正极,b点为负极,负极被腐蚀。
【详解】A.食盐水的边缘处,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氧气得电子,反应式为O2+4e-+2H2O=4OH-,则a点处有氢氧根离子生成,即a点溶液变红,故A正确;
B.食盐水的边缘处,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氧气得电子,即a为正极,b点为负极,负极被腐蚀,生成的Fe2+移动到a极形成铁锈,所以a点产生的铁锈比b点的多,故B错误;
C.Fe与Zn形成原电池,Zn为负极,Fe为正极,正极被保护,则铁不易被腐蚀,故C正确;
D.Fe与Zn、食盐水形成原电池,发生吸氧腐蚀,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故D正确;
故选:B。
2.C
【分析】要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以及得失电子数目守恒。
【详解】①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活泼的金属作负极,锌比铜活泼,因此Zn为负极,Cu为正极,故①错误;②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正极反应式为2H++2e-=H2↑,因此Cu电极上有气泡冒出,正极上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故②正确;③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SO42-向Zn极移动,故③错误;④根据②中的电极反应式,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5/2mol=0.25mol,故④正确;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
【点睛】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决原电池的关键,一般是活泼金属作负极,负极上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解质溶液中没有电子通过,只有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3.D
【分析】由图可知,a极物质由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碳化合价升高,所以a极是负极,b极是正极;
【详解】A.由分析可知,a为负极,有机物,在a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和,电极反应式为,A正确;
B.b极是原电池正极,电势较高,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并结合,故生成的M可能是或,B正;
C.两极间的水层传递,起到质子交换膜的作用,C正确;
D.5.6L(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但由于电池正极产物可能不止一种,转移电子数不确定,且粗铜中除Cu外还含有Zn、Fe等杂质也可溶解,故无法计算溶解粗铜的质量,D错误;
故选D。
4.D
【分析】观察原理图知,钛电极上发生铁离子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钛电极是电池的正极,石墨电极上发生亚铁离子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石墨电极是电池的负极,正极反应式为:Fe3++e-=Fe2+,负极电极方程式为:Fe2+-e-= Fe3+。
【详解】A.观察原理图知,钛电极上发生铁离子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钛电极是电池的正极,石墨电极上发生亚铁离子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石墨电极是电池的负极,电流由电池正极(钛电极)经负载、石墨负极、电解质溶液回到钛电极,A正确;
B.海水中阳离子(钠离子)向电池正极(钛电极)移动,穿过CM膜,进入河水或正极区,阴离子(氯离子)向电池负极(石墨电极)移动,穿过AM膜进入河水,故CM膜为阳离子交换膜,AM膜为阴离子交换膜,B正确;
C.电池工作时正极发生铁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的反应,故正极反应式为Fe3++e-=Fe2+,C正确;
D.海水中NaCl的浓度最大,河水中NaCl的浓度最小,经过反电渗析后得到的“含盐水”中NaCl的浓度介于二者之间,D错误;
故选D。
5.B
【详解】在上坡或加速时,电池处于放电过程即原电池,溶液中的K+向正极即乙极移动,A错误;在刹车和下坡时,电池处于充电状态即为电解池,甲极是阴极,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氢气,B正确;在上坡或加速时,属于原电池,乙电极为正极,电极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乙电极周围因OH-浓度增大,pH将变大,C错误;在刹车和下坡时,属于电解池,乙极为阳极是氢氧化镍转化为氢氧化氧镍的过程,电极质量减轻,D错误;正确选项B。
点睛:可充电电池中,放电过程为原电池,充电过程为电解池。
6.B
【详解】试题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锌的金属性强于铜,则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A正确;B.该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锌片经过导线流入正极铜片,B错误;C.氢离子在正极放电产生氢气,则该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酸性减弱,C正确;D.锌是负极,失去电子转化为锌离子,该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减小,D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原电池判断
7.C
【分析】肼(N2H4)燃料电池中通入肼的电极是原电池的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是原电池的正极,结合原电池原理分析判断。
【详解】A.碱性环境中,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溶液的pH增大,故A错误;
B.消耗1molO2时,有4mol电子转移,有4mol Na+由甲槽向乙槽迁移,故B错误;
C.燃料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是肼发生氧化反应,肼中的N从-2价升高到0价,碱性电池中,电极反应式为N2H4+4OH--4e-=N2+4H2O,故C正确;
D.若撤走阳离子交换膜后,肼会与水中溶解的氧气直接接触,发生爆炸,电池无法正常工作,故D错误;
故选C。
8.B
【详解】A.该原电池中,二氧化硫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所以通入二氧化硫的电极是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是正极,所以a是负极、b是正极,故A正确;
B.b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而a是负极、b是正极,所以H+从a极向b极移动,故C正确;
D.负极上二氧化硫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42-+4H+,故D正确,
故选B。
9.A
【详解】A、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因为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所以不能设计成原电池;
B、甲醇的燃烧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且该反应放热,所以能设计成原电池;
C、锌和盐酸的反应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且该反应放热,所以能设计成原电池;
D、铝和氧气的反应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且该反应放热,所以能设计成原电池;
综上所述,本题选A。
【点睛】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10.D
【分析】在Li-CO2可充电电池中,Li作负极,C作正极。
【详解】A.放电时,电流由正极经负载流向负极,然后经过电解质溶液流回正极,即由C电极经负载、Li电极、电解质回到C电极,A正确;
B.Li能与水发生反应,所以Li-电池不能使用水溶液做离子导体,B正确;
C.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Li+由Li电极向C电极迁移,C正确;
D.放电时,负极反应为4Li-4e-=4Li+,正极反应为,D错误;
故选D。
11.错误
【详解】在原电池中,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失去电子,正极材料不参与反应,但负极材料的活泼性不一定比正极材料强,例如:以镁棒和铝棒作为电极材料,以氢氧化钠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是活泼性较弱的铝作负极;错误。
12.正确
【详解】在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并平行插入稀硫酸中,由于锌片是负极,所以溶液中的H+向铜电极迁移,故正确
13. 正确 错误
【分析】该电池总反应为: Fe2O3+6Li2Fe+3Li2O Li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为负极,负极反应式为Li-e-=Li+, Fe2O3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纳米Fe2O3为正极,正极反应式为Fe2O3+6Li++6e-=3Li2O+2Fe, 电池放电时生成铁,电池逐渐靠近磁铁;充电时,阳极、阴极电极反应式与正极、负极电极反应式正好相反,阳极Fe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2O3,移离磁铁,循环充放电,从而实现对磁性的可逆调控,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①Fe是铁磁性,具有较高磁性,当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生成铁,被磁铁吸引,电池逐渐靠近磁铁,①A正确;
②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Fe2O3+6Li++ 6e-=3Li2O+2Fe,正极纳米Fe2O3质量减小,负极反应式为Li-e-=Li+,并且电解质只传导锂离子,所以负极质量减小,②错误;
14.正确
【详解】普通锌锰干电池为一次电池,不能重复使用,故正确。
15.正确
【详解】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为高纯硅,在高纯硅的作用下,太阳能被转化为电能,不属于原电池,题干说法正确。
16. CuSO4+Zn=ZnSO4+Cu Zn+H2SO4=ZnSO4+H2↑ 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Cu与Zn形成Cu-Zn微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 升高反应温度 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或增加锌的比表面积等 50 40 50 当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H2SO4溶液的接触面积
【分析】锌较活泼,可与硫酸铜、硫酸等发生置换反应;硫酸铜溶液加快氢气生成的速率,原因是形成原电池反应;结合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为保证实验有对比性,只能逐渐改变一个变量分析,CuSO4溶液体积逐渐增多,故H2SO4的量应相等均为50mL,水的量减小,但每组实验中CuSO4与水的体积之和应相等;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在Zn的表面,影响了反应速率,据此分析。
【详解】(1)因为Cu2+的氧化性比H+的强,所以加入硫酸铜,Zn先跟硫酸铜反应,反应完后再与酸反应,反应的有关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Zn+H2SO4=ZnSO4+H2↑;
(2)锌为活泼金属,加入硫酸铜,发生Zn+CuSO4=ZnSO4+Cu,置换出铜,与锌形成原电池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3)对于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浓度、温度、催化剂以及固体表面积大小等,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表面积等;
(4)①要对比实验效果,那么除了反应的物质的量不一样以外,要保证其它条件相同,而且是探究硫酸铜量的影响,那么每组硫酸的量要保持相同,六组反应的总体积也应该相同,A组中硫酸为50ml,那么其它组硫酸量也都为50ml,而硫酸铜溶液和水的总量应相同,F组中硫酸铜50ml,水为0,那么总量为50ml,所以V1=50ml、V6=40ml、V7=50ml;
②因为锌会先与硫酸铜反应,直至硫酸铜反应完才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硫酸铜量较多时,反应时间较长,而且生成的铜会附着在锌片上,会阻碍锌片与硫酸继续反应,氢气生成速率下降。
【点睛】为保证实验有对比性,只能逐渐改变一个变量分析,为学生的易错点。
17.(1)红棕色气体产生
(2)f→e→j→i
(3)将尾气NO氧化为NO2
(4)2NO+2Fe 2FeO+N2
(5)2NO2 +8e- +4H2O=8OH-+N2
(6)Cu2++e-+Cl-=CuCl↓
【分析】要模拟“NO能被灼热的铁粉还原为N2,同时生成FeO”的反应,首先用Cu与稀硝酸反应制备NO,反应生成的NO会与装置里空气中O2反应生成NO2,所制NO中混有NO2、HNO3(g)和H2O(g),用D装置中的水将NO2转化为NO、同时吸收HNO3(g),用F装置中P2O5干燥NO,在E装置中实现NO与铁粉的反应,尾气NO会污染大气,要进行尾气处理,由于“NaOH溶液能与NO2反应,不与NO反应”,故先用浓硝酸将NO氧化成NO2,然后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防止污染大气。
【详解】(1)打开A装置分液漏斗活塞,烧瓶中发生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烧瓶上部发生反应2NO+O2=2NO2,故烧瓶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铜片表面出现无色气泡,铜片逐渐变小、烧瓶上部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烧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答案为:红棕色气体产生。
(2)洗气瓶中气流方向应“长进短出”,干燥管中气流方向应“大进小出”,根据上述分析,则上述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f→e→j→i→g→h→b→c→d;答案为:f→e→j→i。
(3)根据分析,装置B中浓硝酸的作用是将尾气NO氧化为能被NaOH溶液吸收的NO2;答案为:将尾气NO氧化为NO2。
(4)装置E中NO被灼热的铁粉还原为N2,同时生成Fe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Fe 2FeO+N2;答案为:2NO+2Fe 2FeO+N2。
(5)反应CH4(g)+ 2NO2(g)= N2(g)+ CO2(g)+ 2H2O(g)中,CH4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NO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若将该反应设计成电解质溶液为碱性的原电池,则正极为NO2得电子被还原成N2,正极反应式为2NO2+8e-+4H2O=N2+8OH-;答案为:2NO2+8e-+4H2O=N2+8OH-。
(6)电解饱和CuC1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阴极电极表面附着白色固体,电极底部有少量红色固体生成,查阅文献发现白色固体是CuCl,Cu2+在阴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CuCl,则生成CuCl的阴极电极反应为Cu2++e-+Cl-=CuCl↓,答案为:Cu2++e-+Cl-=CuCl↓。
18. AD 铜片表面有气泡 2H++2e-=H2↑ 铁片逐渐溶解; Fe-2e-=Fe2+
【分析】(1)根据金属的活泼性顺序表可以确定金属性的强弱;
(2)除了金属活动顺序表外,原电池装置也可以证明两电极材料的金属性强弱。
【详解】(1)A.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有铜析出,说明金属铁的活泼性强于铜,能证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故A正确;
B.铁、铜与氯气反应分别生成FeCl3、CuCl2,证明氯气是氧化性强的物质,能将金属氧化为高价,不能说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故B错误;
C.铜片置于FeCl3溶液中,铜片逐渐溶解:2FeCl3+Cu=2FeCl2+CuCl2,说明还原性是铜单质强于亚铁离子,不能说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故C错误;
D.铁片、铜片分别置于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铁片上有气泡产生,而铜片无气泡,证明金属铁能和硫酸之间发生置换反应,但是铜不能,所以能证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故D正确;
E.常温下,分别将铁片和铜片置于浓硝酸中,铁片会钝化,不溶解,而铜片则不会产生钝化现象,会溶解,不能说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故E错误;
故选AD;
(2)除了金属活动顺序表外,在原电池中,如果两电极材料都是金属,负极金属的活泼性一般是强于正极金属的活泼性的,如Cu、Fe、硫酸原电池中金属铁是负极,金属铜是正极,能证明铁的金属性强于铜,设计的原电池装置如:,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表面有气泡放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铁片溶解,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2e-=Fe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