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3 11:3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导入新课——感受我国“外交天团”的霸气回怼
学习目标
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
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影响
2
知道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影响
3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内外变局 外交起步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内外变局 外交起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近代中国的外交:
材料一: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是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周恩来传》
材料二: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
——《周恩来传》
问题:根据材料,请用相关史实说明“中国一百多年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分析近代的外交具有什么特点?
结合一、二,新中国外交政策需要坚持哪些立场?
屈辱外交:不平等、不独立、不自主;
独立、自主、和平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思考:新中国建立之初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提出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内外变局 外交起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废除旧的不平等条约,订立新的平等条约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
是新中国执行独立自主原则的基本保证
巩固了新中国的
独立和主权
使新中国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思考:这一方针内涵是什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方针:
一、内外变局 外交起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提出外交政策的国内外背景
为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进行有效的经济建设,还需要几十年的长期努力,因此,我们需要和平,时间越长对人民越有利。
——刘华秋《中国的外交政策》
外部原因: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阅读课本81页,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外交困难是什么?面对这一局势,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努力?
一、内外变局 外交起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不利形势
1949年10月2日
1950年2月
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建交。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10月
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毛泽东和斯大林
举例说明这对中国的积极意义。
5.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 1949.10.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 1949.10.4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 1949.10.5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4 1949.10.6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5 1949.10.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 1949.10.6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7 1949.10.7 波兰人民共和国
8 1949.10.16 蒙古人民共和国
9 1949.10.27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何特点?
社会主义
国家占多数
意义: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为新中国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援助中国“一五”计划展开
一、内外变局 外交起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战后,亚洲和非洲诞生了一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美国挑拨中国同邻近国家的关系
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 10 9 1 0 0
以上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
1950年后,新中国的外交陷入了困境
由于意识形态等因素限制了选择的范围,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区别对待,影响了新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
6.外交再次陷入困局:
一、内外变局 外交起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崭露头角 树立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1953年7月,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这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引起中国周边国家的担忧与忌惮。
中、印、缅三国在历史上存在领土纠纷,不利于发展友好关系
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缅甸总理吴努
结合材料和相关史事思考:缅甸和印度两国为什么对中国既敬佩,又担心?消除他们疑虑的是什么?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印度总理尼赫鲁说:“看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赢得很高的国际威望,对中国既敬佩,又担心”。
二、崭露头角 树立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周恩来总理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前提
保障
目标
2.提出: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易错
二、崭露头角 树立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形成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周恩来有针对性地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其他国家的干涉。尼赫鲁十分赞同周恩来的看法,欣然与周恩来发表联合声明。
二、崭露头角 树立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意义
根据材料,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和世界有何意义?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申明》
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突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在国际社会中被普遍接受。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二、崭露头角 树立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三、冲破封锁 打开局面
——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
1:‘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24日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
时间 地点
人物 地位 目的 影响 1954年4月至7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美、苏、英、法、中】
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周恩来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瑞士·日内瓦
阅读P84知识拓展,了解日内瓦会议的概况。
三、冲破封锁 打开局面——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
日内瓦会议部分成果:
一、与会国保证尊重印度支那三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
二、结束在三国的敌对行动;
三、三国不得参加任何军事集团,也不允许任何外国在三国的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这三项协议内容分别对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什么内容
体现“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体现“和平共处”
体现“互不干涉内政”
时间
地点
中方代表
目的
地位
1955年
印度尼西亚万隆
周恩来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万隆会议。
三、冲破封锁 打开局面——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
2.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伊拉克代表
菲律宾代表
泰国代表
锡兰代表
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台湾应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遇难。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会 前
会 中
中国代表团遇到的问题
思考: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觉得应该如何应对?
陷入僵局
协议失败
纵容气焰
加深误解
三、冲破封锁 打开局面——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异存”。
——周恩来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
三、冲破封锁 打开局面——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
2.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1955年4月19日)
3.求同存异的方针
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历史遭遇:都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现实问题: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社会制度 发展道路
思考,“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各指什么?有何作用?
三、冲破封锁 打开局面——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


4.万隆精神在弘扬
三、冲破封锁 打开局面——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
习近平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
“新形势下,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摘选
万隆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等,被称为万隆精神
结合本节课所学,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的因素有哪些?
国家利益
社会制度
国际形势
外交家品质
国家实力
一个国家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丘吉尔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说一说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促使新中国实现了这一重大转变?
原因:
①政治上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
②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周恩来等领导人杰出的外交智慧
④新中国成立后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威望的提高;
课堂总结
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参加万隆会议,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苏建交
1949年
内外变局 外交起步
崭露头角 树立原则
冲破封锁 打开局面
请以时间轴的方式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