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天空中的云是由( )聚集而成的。
A.水蒸气 B.水蒸气和空气 C.小水滴和小冰晶
2.多肉植物叶片肥厚多汁,主要是为了( )。
A.贮存水分 B.美观 C.防寒防冻
3.我们这里四季分明,不同的季节气候差异大。气温高、雨水多,容易下暴雨引发洪涝灾害的季节是( )。
A.春季 B.冬季 C.夏季
4.小红在探索物体影子的奥秘时,她想让物体影子的长短发生变化,可以( )。
A.改变光源照射物体的角度B.改变物体被照射的面 C.改变物体的大小
5.皓皓同学手举小红旗面向北面观测风向,红旗飘向了他的身后。这时刮的是( )。
A.北风 B.南风 C.东风
6.下列哪种植物可以在沙漠中生存?( )
A.芭蕉 B.仙人掌 C.风仙花
7.关于月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太阳和地球相比,月球的体积最小
B.月球上没有水和空气,昼夜温差大
C.月球上的月陆是由平原和盆地组成,看起来颜色暗淡
8.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行为对应错误的是( )。
A.青蛙、狗→冬眠 B.兔子、北极狐→换毛 C.鲸、海豚→洄游
9.植物枯败后落入土壤,使土壤更加肥沃。这说明( )。
A.生物会影响和改变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B.生物会影响和改变环境中的生物因素
C.非生物会影响和改变环境中的生物因素
10.“( )”描写的是即将下雨的景象。
A.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B.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马上就来到。
C.早上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二、填空题
11.太阳是由 组成的、能自身发 发 的一颗恒星。
12.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了。2000多年前,西汉的张骞开通了著名的“ ”。
13.太阳距离地球大约 千米,太阳系是以 为中心。
14. 、 是我们最常见的天体。
15.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在室外空气流通、不受 的空旷处,距离地面约 测得的空气温度。
16.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从 方转移到 方,从中午到傍晚,物体的影子从 方转移到 方。
三、判断题
17.蚁蚕喂黄中带绿的嫩桑叶,蚕长成后可用较老的桑叶喂养。( )
18.养蚕的环境一定要干净卫生,可以经常给蚕室消毒,夜晚点蚊香。( )
19.我们可以将植物按照植物生长环境来分类,也可按照植物茎的特点来分类。( )
20.所有的生物都有生命周期。( )
21.在鸟类中,有迁徙习性的鸟叫作候鸟,无迁徙习性的叫作留鸟。( )
22.会下棋的机器人是一种特殊的生物。( )
四、连线题
23.把下列动物和它适宜的生长环境用线连起来。
亚洲象 沙漠 香蕉树
骆驼 热带雨林 浮萍
鲫鱼 湖泊 仙人掌
五、简答题
24.古人常用哪些计时工具计量时间?(请列举不少于3种)
25.古人利用影子制造的测量仪器有哪些?
26.蚕的一生分为哪几个阶段?
27.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六、实验题
28.实验题:光被阻挡物遮挡时,就会产生影子。请你根据实验完成下列各题。
(1)影子的形成需要 、 、 三个条件;探究影子的实验时,我们分别用手电筒、蜡烛、纸屏来代替。
(2)做影子实验时,手电筒和纸屏要放在阻挡物的 ,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3)阻挡物和纸屏位置不变,手电筒光照着阻挡物且逐渐移向它的上方,影子会逐渐 。
(4)手电筒和纸屏位置不变,要让影子变长蜡烛应该移向 。
(5)影子的形状主要与 的形状有关。如: 就是这个特点的应用。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在天空中,浮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非常轻,当它们大量聚集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云。
2.A
【详解】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多肉植物叶片肥厚多汁,主要是为了贮存水分,保水能力强,以适应干旱的环境,所以A符合题意。
3.C
【详解】在众多自然灾害中,洪涝灾害一直都是严重危害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之一。夏季气温高、雨水多,容易下暴雨引发洪涝灾害。洪涝灾害不仅影响农业和河流,还会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
4.A
【详解】物体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照射物体的角度有关,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改变物体被照射的面、改变物体的大小,影响镜子的形状,不会改变影子的长短。
5.A
【详解】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测量工具:风向标。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皓皓同学手举小红旗面向北面观测风向,红旗飘向了他的身后。这时刮的是北风,所以A符合题意。
6.B
【详解】植物所具有的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它们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仙人掌生活在干旱高温的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茎肉质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水。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适应沙漠生活。B符合题意。
7.C
【详解】A、月球、地球与太阳都是很多人熟悉的星体,太阳体积最大,地球次之,月球体积最小。A正确;
B、月球上没有水,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目前人类还无法在月球上长期生存,B正确;
C、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月球暗的地方叫月海,亮的地方叫月陆,C错误。
8.A
【详解】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冬眠、换毛,要了解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
A、青蛙适应季节变化的行为是冬眠,狗是换毛,对应错误;
B、兔子、北极狐适应季节变化的行为是换毛,对应正确;
C、鲸、海豚适应季节变化的行为是洄游,对应正确。
9.A
【详解】植物枯萎后落入土壤变成腐殖质,致使土壤更加肥沃;蚯蚓和蚂蚁等动物在土壤中爬行生活,使土壤更加疏松。生物与非生物相互影响共同依存,这说明生物会影响和改变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A符合题意。
10.B
【详解】在一些情况下,动物对变化的天气情况有着超乎寻常的感知力,它们能够捕捉到非常细微的变化,比如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马上就来到描写的是即将下雨的景象。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说的是气候;早上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说的是下雨的时间长短。
11. 炽热气体 光 热
【详解】太阳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普通恒星,地球和其它的八颗行星一起绕着太阳转,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行星,而月亮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
12.丝绸之路
【详解】我国古代的蚕桑业十分发达,养蚕历史久远,早已经形成一套自成体系的蚕桑文化。2000多年前,西汉的张骞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13. 1.5亿千 太阳
【详解】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5亿公里,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
14. 月亮 太阳
【详解】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月球和太阳是我们最常见的天体。
15. 太阳直射 1.5米
【详解】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在室外空旷、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的环境下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在距离地面约1.5米的百叶箱内测定。测量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时,我们应该间隔一定的时间去测量。
16. 西 北 北 东
【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中午比较短。早晨和傍晚的时候最长。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与太阳的位置相反,早晨影子指向西方;中午,影子指向北方;傍晚,影子指向东方。
17.√
【详解】蚁蚕适宜喂养嫩桑叶,叶色黄中带绿;幼蚕适宜喂养嫩桑叶,叶色绿中带黄,或嫩绿色,有光泽;蚕长大后,适量增大,适量增大,可以喂较老的桑叶。
18.×
【详解】蚕是昆虫,对于环境要求较高,对于杀虫剂、香水、蚊香等气味敏感,应该注意不要在蚕室周围喷洒,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9.√
【详解】我们可以将植物按照植物生长环境来分类,也可按照植物茎的特点来分类,按照植物生长环境来分类,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植物茎的性质,可将植物分为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所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是不一样的。
20.√
【详解】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每一种动物的一生都会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一代一代循环往复,使得动物种族得以延续。所有的生物都有生命周期,只不过时间长短不同。
21.√
【详解】由于动物和生活的环境相互影响,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过程,动物的身体形态结构与其食物、习性都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徙。在鸟类中,有迁徙习性的叫做候鸟,无迁徙习性的叫做留鸟。
22.×
【详解】生物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生长和繁殖等。会下棋的机器人是人类制造出来的,是没有生命的,不是生物。故题干说法错误。
23.
【详解】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分析图表可知,亚洲象、香蕉树适宜在热带雨林生活;骆驼、仙人掌,适宜在沙漠生活,鲫鱼、浮萍适宜在湖泊生活。
24.答:古代计时工具有沙漏、水漏、日晷。
【详解】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测量时间的方法,古代有:日晷、水钟、沙漏、滴漏、脉搏等。
25.圭表、日晷。
【详解】古人利用影子制造的测量仪器有圭表、日晷。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机器。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一种计时工具。
26.蚕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卵、幼虫、蛹、成虫
【详解】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卵是胚胎发育、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幼虫是摄取食物营养的生长阶段,蛹是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变态阶段,成虫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的生殖阶段。
27.答:光源、不透明的阻挡物、屏。
【详解】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产生影子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幕。
28. 光源 遮挡物 屏 两侧 变短 手电筒 遮挡物 皮影戏
【分析】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详解】(1)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遮挡物、屏三个条件。探究影子的实验时,我们用手电筒来代替光原,用蜡烛代表遮挡物,用纸代表屏。
(2)做影子实验时,手电筒和纸屏要放在阻挡物的两侧,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3)阻挡物和纸屏位置不变,手电筒光照着阻挡物且逐渐移向它的上方,影子会逐渐变短。
(4)手电筒和纸屏位置不变,要让影子变长,蜡烛应该移向手电筒的方向移动。
(5)影子的形状主要与遮挡物的形状有关。如:皮影戏就是这个特点的应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