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3 10:1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战国时期,儒、墨思想以鲁国为中心,儒家思想传播于晋、卫、齐,墨家思想传播于楚、秦;道家思想源于南方的楚、陈、宋;阴阳家则起于北方的燕、齐;法家思想以三晋为主。这一现象表明( )
A.社会进入转型时期 B.士人阶层得到解放
C.各诸侯国文化繁荣 D.文化区域特色明显
2.(本题3分)计量方法已被引入历史研究领域。据统计,在一部记录某位思想家言行的著作中,提到“仁”109处、“礼”78处、“道”(通“导”)60处、“德”40处、“义”25处、“命”21处等。该著作最有可能是
A.《论语》 B.《道德经》 C.《诗经》 D.《韩非子》
3.(本题3分)《韩非子解老》中说,只有那和天地初开一同诞生,到天地毁灭也不会死、不会衰老的东西才叫“常”。这说明韩非子,在一定程度上
A.奠定了法家思想的框架 B.揭示了自然规律的奥秘
C.继承了老子的哲学观 D.否定了儒家的世界观
4.(本题3分)如表是齐国管仲改革的各项措施。这些措施( )
方面 措施
经济 劝事农桑;相地而衰征;开发盐铁生产;组织商业贸易
政治 叁其国而伍其鄙
外交 尊王攘夷
军事 寓兵于农,兵民合一
A.推动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维护了周王的至上权威
C.加强了国家对商业贸易的控制 D.奠定了齐国霸业的基础
5.(本题3分)墨家尚贤,认为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二者都( )
A.反映了民众的迫切愿望 B.具有一定革新思想
C.重视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D.维护西周礼乐制度
6.(本题3分)《尚书》记载“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下列政治观念与之最相符合的是( )
A.天子作民父母,为天下王
B.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
D.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为寇雠
7.(本题3分)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A.都对自然科学有较深的研究
B.都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推崇
C.都曾提出了有关中庸的思想
D.都是著名教育家并收徒讲学
8.(本题3分)春秋时期,齐相管仲认为:“是以欲正天下,财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财盖天下,而工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工盖天下,而器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这表明管仲( )
A.主张构建交通网络 B.支持百姓弃农经商
C.反对以农为本思想 D.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9.(本题3分)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A.商鞅 B.李冰 C.郑国 D.王景
10.(本题3分)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的主要意义在于
A.是灌溉农业的一大进步
B.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D.确立了以小块土地为特征的小农经济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百家争鸣的影响
(1)是春秋战国时期 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 运动。
(2)为新型的 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3)成为后世 的源头活水。
12.(本题3分) 时期,私营商业兴起,官营局面被打破。
13.(本题3分)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
(1)军事:①废除 ,奖励 ,设立军功爵制度; ②建立 。
(2)经济:①废除 ,允许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统一度量衡。
(3)政治:①废分封,建立县制 ,强化中央集权;②(严格刑罚)推行 制度; ③ 规定轻罪重刑。
(4)思想文化: 。
14.(本题3分)春秋晚期,孔子创立 家学派,孔子思想核心是“ ”。
15.(本题3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百家争鸣:影响实质: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
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 运动。
影响:它不仅为新兴的 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这一政策。
17.(本题2分)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
18.(本题2分)商鞅变法是以法家思想为主导的变法。( )
19.(本题2分)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以民为本,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20.(本题2分)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对于秦国的强国之道,古今论者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敌首),无返!”
——《史记·商君书》
材料二 秦之胜在于官僚制度的建立,政治行政中心所体现出来的秩序和强权。一个巨官僚机器的高度精密可靠的运转,本身就被视为最高目的。在这种秩序崇拜的权力哲学之中,吏员不过是官僚机器的齿轮与螺钉,民众不过是人格化的力役和赋税。他们仅仅在数量和功能上具有意义。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材料三 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世之有民也,固先于国,且建国以为人乎?
——章太炎《国故论衡·原道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了哪些弱民强国的措施,并指出其目的。
(2)材料二认为秦的强国之道是什么?
(3)概括三则材料作者对强国之道各自认识的立足点。
22.(本题15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年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蓬蒿藜藿”之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之野,以及诸侯国境之间的旷土隙田逐渐得到垦辟,出现“公田不治”的景象。春秋末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土地的让渡转移和宅圃的买卖,更是公然地进行了。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
——摘编自李静萧洪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
2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宗庙中称亡父为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礼记 大传》
材料二 《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 圣者所以必有宗,何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宗其为始祖后者为大宗,此百世之所宗也。宗其为高祖后者,五世而迁者也。故曰:“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宗其为曾祖后者为曾祖宗。宗其为祖后者为祖宗。宗其为父后者为父宗。父宗以上至高祖,皆为小宗,以其转迁,别于大宗也。别子者,自以为其子孙。祖继别者,各自为宗。
——(汉)班固《白虎通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西周的主要继承原则,并说明西周的继承原则是建立在什么政治制度之上的?
(2)根据材料二中班固对宗法制度的解释及所学,说明“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可知儒、墨、道等思想均是以一定的区域为中心发散的,这表明文化区域特色明显,D项正确;材料与进入社会转型期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士人阶层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说明文化繁荣,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因此根据材料信息“‘仁’109处、‘礼’78处”可以判断出是《论语》,A正确;《道德经》是道家的代表,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B排除;《诗经》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C排除;《韩非子》强调的是严刑酷法和变革,D排除。故选A。
3.C
【详解】从材料信息可知,韩非子把自然界永恒自存的东西即客观规律叫“常”,这与老子把“道”作为宇宙的本源和万物的运行规律是一致的,说明韩非子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老子的哲学观,故C正确;法家思想主要是富国强兵,依法治国的思想,排除A;材料只是反映韩非子对自然规律的初步认识,不可能揭示宇宙万物存在的奥秘,排除B;虽然儒家提倡“性善论”,法家提倡“性恶论”,但与材料没有关系,排除D。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只有那和天地初开一同诞生,到天地毁灭也不会死、不会衰老的东西才叫“常”。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管仲在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方面进行了改革,其鼓励农业生产,按照土地不同情况分等征收农业税等经济举措增强了齐国经济实力,政治、军事及外交政策为齐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为齐国称霸奠定基础,D项正确;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A项;“尊王攘夷”表面上维护了周王权威,本质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排除B项;“组织商业贸易”说明国家鼓励商业贸易,无法说明政府对商业贸易的控制,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墨家主张选贤任能,打破旧的 等级观念;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不论关系亲疏 和尊卑,由此可知,二者都冲击了传统观念, 具有一定革新思想,B项正确; 墨家代表平民利益,其思想反映了民众的迫切愿望,法家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不能反映民众的迫切愿望,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个人道德修养,排除C项; 材料中墨家和法家的思想均反对礼乐制度,而非维护,排除D项。 故选B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0世纪(周代)。根据材料“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观点是行爱于亲人,行敬于长上,从家和国开始,最终推广到天下。A项的主要观点是,天子应当像作臣民的父母一样,来作天下臣民的君王,与材料政治观念最相符,A项正确;B项是宗法制指定继承人所要遵守的原则,排除B项;C项的主要观点是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与材料政治观点不符,排除C项;D项的主要观点是君主把臣下看成为泥土草芥,那臣下就会把君主看成为仇敌,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著名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故D项正确;孔子不适合A项;B也不适合孔子;C不适合柏拉图思想。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春秋时期(中国)。据题干材料可知,管仲主张想要匡正天下,但是财富不能富天下,那就不能匡正天下;富甲天下,而生产水平不能够天下第一,还是不能匡正天下;生产水平天下第一,但装备不能最为精良,还是不能匡正天下。这反映出管仲注重工商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重视工商业的发展,而没有提到构建交通网络,排除A项;春秋时期齐国仍主张重农,不主张百姓弃农经商,排除B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蜀郡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使四川平原成为“天府之国”,B项正确;商鞅没有主持修建水利工程,A项错误;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和王景主持修黄河,都没有能使当地成为“天府之国”,CD两项错误。
10.B
【详解】A项不符合题意;春秋时期的“初税亩”制度实际上就已经承认了土地私有制,故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不能完整地反映出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征。选择B正确。
11. 经济发展、阶级关系 思想解放 地主阶级 中华思想文化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①处填写经济发展、阶级关系 ;②处填写思想解放;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为新型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③处填写地主阶级;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④处填写中华思想文化。
12.春秋战国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私营商业兴起,官营局面被打破,出现了许多强大经济实力的大商人和商业中心。故答案为春秋战国。
13. 世卿世禄制 军功 什伍组织 井田 自由买卖土地 什伍连坐 焚烧诗书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军事上,废除①世卿世禄制,奖励②军功,设立军功爵制度,建立③什伍组织;经济上废除④井田,允许⑤自由买卖土地,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政治上废分封,建立县制 ,强化中央集权,推行⑥什伍连坐制度,规定轻罪重刑;思想文化上,⑦焚烧诗书。         
14. 儒 仁
【详解】据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
15. 思想解放 地主阶级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故填空1.思想解放;2.地主阶级。
16.正确
【详解】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首倡“重农抑商”,奖励农耕,限制工商业生产,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这一政策,故判断为正确。
17.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故题干表述错误。
18.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农战和立法,利用法家思想推进变法。
19.正确
【详解】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之一,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强调以民为本,是中国早期民本思想,故该说法正确。
20.正确
【详解】据所学,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
21.(1)措施: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强制推行小家庭政策。目的:富国强兵(驱使人民为兼并战争和增强国力服务)。
(2)强国之道:官僚机器高效运转形成秩序和强权。认识:剥削压迫人民(或造成“其民不人”)。
(3)立足点:法家;制度;民本。
【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弱则尊官,贫则重赏”“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并结合商鞅变法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从富国强兵角度回答。
(2)依据材料二“一个巨官僚机器的高度精密可靠的运转,本身就被视为最高目的”归纳可知,官僚机器高效运转形成秩序和强权。
(3)依据三则材料分别从法家思想、制度建设以及民本思想回答。
22.(1)新现象: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土地买卖出现。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
(2)有利于促进地主阶级的崛起;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和社会进步发展。
【详解】(1)本题属于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
第一小问新现象,根据材料““蓬蒿藜藿”之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之野,以及诸侯国境之间的旷土隙田逐渐得到垦辟,出现“公田不治”的景象。”可知公田逐渐失去它的生存的空间,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根据材料“秋末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土地的让渡转移和宅圃的买卖,更是公然地进行了”可知土地买卖出现。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春秋年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可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
(2)本题属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可知有利于促进地主阶级的崛起;根据材料“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可知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和社会进步发展。
23.(1)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政治上是君臣关系,隶属关系,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大宗是小宗的领袖,小宗要服从大宗。
(3)血缘关系作为维持统治秩序的核心手段;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
【详解】(1)根据“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宗庙中称亡父为祢)者为小宗。”可得出是嫡长子继承制。结合所学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因此其继承原则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上的。
(2)根据“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父宗以上至高祖,皆为小宗,以其转迁,别于大宗也”可得出在宗法制之下,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政治上是君臣关系,隶属关系,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大宗是小宗的领袖,小宗要服从大宗。
(3)根据所学可得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作为维持统治秩序的核心手段;同时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