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汉景帝曾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材料反映了汉初的治国思想是:
A.无为思想 B.仁政思想 C.重农思想 D.抑商思想
2.(本题3分)疫病多少和流行时间长短与国家作为息息相关。有学者统计了两汉时期有历史记载的疾疫情况,发现西汉和新莽朝历时231年,有疾疫17次,平均13.59年一次;东汉历时195年,有疾疫34次,平均5.9年一次。这一变化说明东汉( )
A.气候变化灾害频发 B.朝廷控制能力有所削弱
C.医疗技术出现倒退 D.天人感应思想不受重视
3.(本题3分)“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据此可知,董仲舒的主要意图是
A.援礼人法 B.延揽儒生 C.礼法并用 D.统一思想
4.(本题3分)“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此段文献描述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5.(本题3分)《九章算术》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共收录了246个问题,涉及农业生产、造酒等手工业生产、工程量的计算、劳动力的分配、运输及利息的计算等等,几乎包括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们解决这些方面的数学问题提供了方法。材料体现出《九章算术》具有( )
A.创新性 B.系统性 C.理论性 D.实用性
6.(本题3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A.法家思想成为新儒学的基础 B.法家学说是西汉统治者的基本治国方略
C.儒法两家思想内容逐渐融合 D.独尊儒术与法家思想的原则具有一致性
7.(本题3分)读如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在①尊崇儒术,加强皇权 B.孙吴、东晋南朝均以④为都城
C.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③迁到② D.②是隋唐时期大运河的中心
8.(本题3分)寻找历史地图中的关键词是阅读历史地图重要方法。所谓“关键词”就是能够识别地图的关键信息点。某同学在查阅地图时找出了“匈奴”“北海郡”“胶东国”等关键词。他查阅的地图应该是( )
A.秦朝时期的地图 B.西汉初期的地图
C.北朝初期的地图 D.大唐帝国的地图
9.(本题3分)汉初,陆贾在《新语 道基》中说:“民知畏法,而无礼义。礼义不行,纲纪不立,后世衰废。于是 后圣乃定《五经》,明《六艺》,以绪人伦,以匡衰乱。”由此可知,陆贾
A.注重教化民众以稳定社会秩序 B.否定“以法治国”的理念
C.主张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质疑“无为而治”的思想
10.(本题3分)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工程。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A.三公九卿制的实行 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
C.工匠技艺水平高超 D.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丝绸之路”由来及地位
(1)由来:人类早期几个文明中心之间的交往主要是沿东西方向展开的。其中,最著名的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 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
(2)地位: 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12.(本题3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1)政治上
①颁布“ ”,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②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 ,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
③确立以 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④设 ,监察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
⑤任用 治理地方,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2)经济上
①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 。
②实行 ,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③推行 ,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④抑制 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3)思想上
①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 。
②公元前136年,设立五经博士, 独尊地位确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 意识形态。
13.(本题3分)秦朝定都在 西汉定都在 东汉定都在 。分别在今天的 省。
14.(本题3分)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陆上丝绸之路受气候、 限制;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阿拉伯国家长期对峙;经济重心南移;技术的进步(造船和 );统治者的对外开放政策;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5.(本题3分)两汉的文化:史学:西汉司马迁撰写的 ,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东汉班固撰写的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下图所示是我国西汉初推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国并行制,造成了地方诸侯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的问题。
17.(本题2分)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
18.(本题2分)东汉“清议”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
19.(本题2分)秦汉时期,中央政府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推进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
20.(本题2分)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和施政方针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 )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魏晋时期)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韩愈的思想比较粗糙,还不足以与佛老相抗衡。到了宋代,理学的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局面?并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局面出现的经济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目的。
(3)据材料三,指出儒学走向“精微”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理学诞生的背景。
22.(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邦的儿子和孙子继承了他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俭朴和仁慈作风。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年)时,他开始加强政府管制力度,对贸易和商人实行强制性政府管理,确立新税制,对盐、铁及粮食供应推行新的国家管制办法。最后这项措施后来叫做“和籴法”,即由政府在丰收年或在粮食富裕地区以低限价收购粮食,以避免歉收年出现饥荒。
整顿好帝国内部秩序,增加了政府岁入并提高了国力后,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开始实行野心勃勃的新征服计划。矛头首先指向位于东南部的福建和广东地区。那个时代北方的主要游牧民族是匈奴,汉朝将领曾抱怨说,匈奴“骑快马飞驰,他们胸中跳动着野兽的心”。但汉武帝还是在一系列战役中打败了他们,至少在一段时期内将他们赶出内蒙古、甘肃和新疆的大部分地区,然后在那些地区及沿丝绸之路安置中国驻军。
——摘编自【美】罗兹·墨菲著《亚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国家主流意识发生的变化及加强经济“管制”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新征服”行动产生的影响。
2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
材料二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摘编自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从政治、文化角度,写出战国时期“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局面产生背景的三个关键词。
(2)材料二中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思想”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指出这两个事件各自产生的历史影响。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汉景帝认为“农,天下之本也”“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这体现了其对农业的重视,属于重农思想,C正确;无为思想指的是政府不要过度干预社会发展,与题无关,排除A;仁政思想主要指的是统治者要爱惜民力,轻徭薄赋,排除B;抑商思想在材料中未提及,排除D。
2.B
【详解】根据材料,东汉相比于西汉,疾疫发生次数更多,频率更高。结合所学,疾疫的发生,虽然与自然灾害有关,但更多受国家政治安定程度和经济发展情况的影响。西汉前期和中期,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因此疫病发生少,频率低。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东汉朝廷控制能力有所削弱,因此疫病发生多,频率高,B项正确;自然灾害不是东汉疾疫频发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东汉医疗技术继续发展,未出现倒退,排除C项;天人感应在东汉并非不受重视,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根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董仲舒意在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从而实现思想的统一,故选D;董仲舒罢黜百家的目的在于统一思想,而非援礼入法、延揽儒生和礼法并用,排除ABC。故选D。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汉言文景,美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是对文景之治的赞誉,是对汉文帝与汉景帝时期社会繁盛的描述,A项正确;光武中兴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排除B项;贞观之治赞誉的是唐太宗,排除C项;开元盛世赞誉的是唐玄宗,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共收录了246个问题,涉及农业生产、造酒等手工业生产、工程量的计算、劳动力的分配、运输及利息的计算等等,几乎包括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们解决这些方面的数学问题提供了方法。这体现出《九章算术》具有实用性,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创新性,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系统性,排除B项;《九章算术》注重实用性,缺乏理论性,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代的新儒学的特点是外儒内法,因此独尊儒术与法家思想的原则具有一致性,D项正确;新儒学的基础是儒家,排除A;儒学才是基础治国方略,排除B;新儒学是杂糅了法家、道家,而不是逐渐融合,排除C。
7.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长安,是西汉的都城,汉武帝在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项正确;孙吴、东晋南朝均以南京为都城,排除B项;孝文帝改革将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③是北京,排除C项;洛阳是大运河的中心,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而“北海郡”和“胶东国”就是当时这种制度背景下的两个地方,故选B。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广郡县制,故并无“胶东国”的说法,排除A;匈奴在汉代的不断征讨下逐渐从中国北方消失,至汉和帝永元四年,汉军在金微山大败北单于,北匈奴助力便远走中亚,其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匈奴故地,故北朝时期和大唐时期北方地图上均不会显示“匈奴”,排除CD。
【点睛】本题考查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匈奴”“北海郡”“胶东国”等关键词,需要学生对知识点的联想能力。
9.A
【详解】陆贾主张用《五经》《六艺》,“以绪人伦,以匡衰乱”,认为通过教化有助于建构稳定的伦理秩序,进而有助于统治的稳定,故A正确;根据“民知畏法,而无礼义”可知,陆贾并未完全否定刑罚所起的作用,故B错误;主张确立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是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材料并未体现,故C错误;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但材料无法体现质疑“无为而治”,故D错误。
10.D
【详解】据材料图片“秦始皇陵……秦长城……阿房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些工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故D项正确;三公九卿制是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内容之一,故A项错误;秦始皇的正确决策,属于个人主观因素,故B项错误;工匠技艺水平高超,显然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故选D。
11. 丝绸 丝绸之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由来及地位(1)由来:人类早期几个文明中心之间的交往主要是沿东西方向展开的。其中,最著名的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2)地位: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12. 推恩令 中朝 察举制 刺史 酷吏 中央 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 工商业 儒术 儒学 主流
【详解】结合所学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知政治上为削弱诸侯势力,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为加强皇权,设立中朝,分割丞相权力;确立察举制为选官制度;设立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任用酷吏,治理地方。经济上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实行算缗告缗;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故①- 分别为推恩令;中朝;察举制;刺史;酷吏;中央;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工商业;儒术;儒学;主流。
13. 咸阳 长安 洛阳 陕西,陕西,河南
【详解】根据课本知识可知秦朝定都在咸阳,西汉定都在长安,东汉定都在洛阳。分别在今天的陕西,陕西,河南省。
14. 地形 指南针
【详解】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陆上丝绸之路受气候、地形限制;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阿拉伯国家长期对峙;经济重心南移;技术的进步(造船和指南针);统治者的对外开放政策;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5. 《史记》 《汉书》
【详解】根据所学,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6.正确
【详解】图片中有郡和国,说明是西汉时期推行的郡国并行制,该制度下诸侯国拥有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本题正确。选择A。
17.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道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所以题的表述是正确的。
18.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时期的“清议”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因此正确。
19.正确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中央政府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推进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如设机构管理、军事打击、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等。故正确。
20.错误
【详解】据所学,西汉初年基本沿袭秦制,史称“汉承秦制”,但施政方针调整为与民休息、休养生息。因此错误。
21.(1)百家争鸣。背景: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生产力发展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伸授;天人合一。目的:维护大一统王朝统治
(3)表现:“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的精粹,形成哲学体系等。
背景:魏晋以来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唐朝韩愈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理学兴起的先声;宋代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的鼓励;宋代士大夫的儒学复兴运动和学术创新等。
【详解】(1)局面:据材料“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众多学派并立,相互批驳,相互借鉴的百家争鸣。
背景: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2)主张:据材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据材料“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君权伸授;据材料“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目的:据所学可知,董仲舒新儒学的提出,其目的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统一,即维护大一统王朝统治。
(3)表现:据材料“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可知,宋代理学家提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的精粹,形成哲学体系等。
背景:据材料“(魏晋时期)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以来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据材料“、韩愈的思想比较粗糙,还不足以与佛老相抗衡”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韩愈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理学兴起的先声;据材料“到了宋代,理学的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的鼓励,利于理学的发展;宋代士大夫的儒学复兴运动和学术创新等。
22.(1)变化:由尊崇黄老无为思想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措施: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影响:加强了对东南地区的治理;开拓稳固了北方边疆;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巩固并加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国家主流意识由尊崇黄老无为思想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根据材料“对盐、铁及粮食供应推行新的国家管制办法”和所学可知可知,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在一系列战役中打败了他们,至少在一段时期内将他们赶出内蒙古、甘肃和新疆的大部分地区,然后在那些地区及沿丝绸之路安置中国驻军。”和所学可得出,加强了对东南地区的治理;开拓稳固了北方边疆;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巩固并加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3.(1)社会转型;政治失序;列国纷争;变法运动;士阶层崛起;私学发展;学术下移
(2)事件:“焚书坑儒”;尊崇儒术。
影响:“焚书坑儒”禁锢了人民思想,加快了秦朝灭亡,在历史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提示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社会转型、政治失序、列国纷争、变法运动、士阶层崛起、私学发展及学术下移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思想的措施是焚书坑儒,汉武帝统一思想的措施是独尊儒术。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焚书坑儒”禁锢了人民思想,加快了秦朝灭亡,在历史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