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小升初模拟二 六年级语文
一、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11分)
从受尽欺辱yāpò( )到走向繁荣富强,这是一条màn cháng( )的征途,我们的国家经历了yán jùn( )的考验。百年间,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即便面临失败和xīshēng( ),他们也毫不退缩,最终在bù qū bùnáo( )的奋斗中,创造了bù kě sī yì( )的民族奇迹。惟奋斗,方①致远。作为未来的栋梁,我们要追寻先辈的足迹,努力奋斗,拼搏进取,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注释】①方:才能。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填入语段中的括号里。(4分)
2.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欺辱( ) 头颅( ) 热血( ) 栋梁( )
3.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壮烈的篇章。用一个词语赞美他们的英雄品质,不恰当的是( )(2分)
A.坚贞不屈 B.舍生忘死 C.视死如归 D.文质彬彬
4.借助“惟弈秋之为听”中“惟”的意思和语段的注释,我推测“惟奋斗,方致远”的意思是( )(2分)
A.只要奋斗,各方面就能有进步。 B.唯恐奋斗,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C.只有奋斗,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D.唯一不变的是奋斗,让我们走得更远。
5.从落后到崛起,中国不断寻求变革,谋求长远发展,这正如《周易》中所说:“穷则变, , 。”(1分)
二、选择题。(14分)
1.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宽容是一门交际的艺术。它润滑了彼此的关系, 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 了彼此的了解。宽容打开两颗 的心,像一种明澈而柔润的调和剂,使之相融相知。
A.消除 消融 开放 B.消除 增进 封闭
C.切断 增进 封闭 D.切断 消融 开放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表达意思不同的是( )(2分)
A.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
B.节假日,北京各大景点迎来了大批客人,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人潮汹涌。
C.校运会上,哥哥在跳远比赛中拔得头筹,我也要在跑步比赛中争金夺银。
D.这次展示活动中,民间工艺大师的剪纸作品不计其数,雕刻作品数不胜数。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描写的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孙悟空。
B.元宵的花灯形态各异:有的状如兔子,温柔可爱;有的形似长龙,威风凛凛。
C.“即兴发言要提前打腹稿,”老师提醒道:“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
D.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4.下列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几个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他伤心极了,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B.这个学期过得可真快,暑假眨眼间就要到了。
C.老虎的吼叫声把山冈都震得动了起来。
D.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5.下面的语段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作为一种宫廷艺术,景泰蓝是明清时期宫廷中高贵的装饰艺术品。它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吸收了瓷器工艺,同时大量引进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是集冶金、铸造、绘画、窑业、雕、錾、锤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堪称集中国传统工艺之大成者。
A.景泰蓝堪称集中国传统工艺之大成者。 B.景泰蓝是一种宫廷艺术。
C.景泰蓝是宫廷中高贵的装饰艺术品。 D.景泰蓝制作时运用了青铜、瓷器、绘画工艺。
6.下列句中画线的名句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希望需要付诸实践才能变为现实,因为“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B.古人云:“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及时行孝。
C.老师经常用“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教导我们,要想文采出众,就得下苦功夫。
D.魏格纳在地质科学上的成就远胜于他的老师,正所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演讲和辩论时运用关联词语,可以让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和严密。
B.活动策划书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分工等几个部分。
C.文章中详写部分是重要的,略写部分是次要的,所以我们写作时要尽量详写,不要略写。
D.写作品梗概时,我们可以先读懂内容,把握脉络;再筛选概括,合并成段;最后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5分)
1.体会句子的表达特点,把句子补充完整。(2分)
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 ,演奏着高低不同的音符;生活是一本书, ; , 。
2.下面的这段赠言中有三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用修改符号进行改正。(3分)
凤凰花开,毕业在即。我们将分别小学,步入初中。难忘那充满欢声笑语的小学校园——操场上,我们一起呐喊助威;课堂上,我们一起合作探究;艺术节,我们一起边唱边跳、载歌载舞……这一切将美好的记忆化作,永远珍藏在我们心中。
四、根据所学知识填空。(每空0.5分,共7分)
1.感受诗词魅力。诗词中有景,有“ ,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江南春色,有“ ,冷露无声湿桂花”的如水月色;诗词中有情,有“孤帆远影碧空尽, ”的不舍,有“旧时茅店社林边, ”的惊喜;诗词中有志,有“红军不怕远征难, ”的豪迈,有“ ,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铮铮铁骨。
2.领略民风民俗。《寒食》中,“ ,轻烟散入五侯家”表现了 节传赐新火的习俗。我还知道 节也是传统节日,与这个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是“ , ”,节日习俗有: 。
3.汲取人生智慧。读“ ,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知道:要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读“路遥知马力, ”我们懂得:了解一个人需要长时间接触。
五、快乐读书吧。(8分)
班级举办名著分享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阅读经验和阅读收获吧!
“你过来,”名叫五月玫瑰的牛说,“我给你一蹄子,让你永远不能忘记!”
“你过来,”名叫金百合的牛说,“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
“你过来,我也叫你尝尝去年夏天你经常用木鞋打我的滋味!”名叫星星的牛吼道。
“你过来,你曾经把马蜂放进我的耳朵,现在我要报仇!”金百合叫着。
六、阅读理解。(30分)
(一)小文言文阅读。(8分)
乐羊子①妻(节选)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②,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③’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④,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⑤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注释】①乐羊子:人名。②遗金一饼: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③盗泉:泉水名,孔子口渴,经过此地,因厌恶其名而不喝。④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⑤捐:丢弃。
1.解释下列加点字。(1分)
(1)羊子尝行路: (2)乃捐金于野:
2.文中乐羊子的妻子是怎么劝导乐羊子的 他听了妻子的劝告后是怎么做的 请根据本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3.文中,乐羊子的妻子和乐羊子分别是怎样的人 (2分)
4.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2分)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9分)
【材料一】
节,始见于战国文字,古字形从竹,即声。“节”本义是竹节,引申指木节,又引申指事物的分节、分段。引申指节日。因竹节的分段有一定的规律,又引申为法度、节操之意。“节”又引申作动词表示节制,特指节省用度,由此引申为摘取的一部分。在古代还指符节,是朝中大臣的一种凭证,又特指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即使节。另一音“jiē”,仅用于“节骨眼儿”“节子”。
【材料二】 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鲁国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幼时,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 ”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材料三】
自古以来,中国人最看重气节和操守。翻开我国百年来风云激荡的历史篇章,多少气节之士傲立于前。我们在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 ”的诗句中见过;在高喊“砍头不要紧, ”的夏明翰身上见过;在毛泽东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写的演讲稿《为人民服务》中见过……世代培育、传承、弘扬的气节与信念,是几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1.三则材料分别从 、与礼节有关的名人故事、 三个方面,对“节”进行了阐述。(2分)
2.读材料一,给句中加点的“节”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A.节日。 B.节制。 C.使节。 D.事物的分节、分段。 E.节操。
(1)芝麻开花节节高。( ) (2)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
(3)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3.阅读材料二,孔融让梨的理由是什么 请用“ ”画出相关语句,并说说其意思。(2分)
4.补充材料三中的诗句,并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节”的感悟。(3分)
(三)现代文阅读。(13分)
一张纸的命运
①大学里,有一堂哲学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记忆犹新。
②那是期中考试后的一天,班里的一个同学因为各门功课都考得一塌糊涂,所以忧心忡忡,在哲学课上无精打采。他的异常引起了哲学教授的注意,教授把他从座位上叫了起来,请他回答问题。教授拿起一张纸扔到地上,问他:“这张纸有几种命运 ”
③也许是惊慌,也许是心不在焉,那位同学一时愣住,好一会儿,他才回答:“扔到地上就变成了一张废纸,这就是它的命运。”教授显然并不满意他的回答。教授又当着大家的面在那张纸上踩了几脚,纸上印上了教授沾满灰尘和污垢的脚印,然后教授又请这位同学回答这张纸有几种命运。
④“这下这张纸真的变成废纸了,还有什么用呢 ”那位同学垂头丧气地说。教授没有说话,捡起那张纸,把它撕成两半扔在地上,然后心平气和地请那位同学再一次回答同样的问题。我们被教授的举动弄糊涂了,不知道他到底要说什么。那位同学也被弄糊涂了,他红着脸回答:“这下纯粹变成了一张废纸。”
⑤教授不动声色地捡起被撕成两半的纸,很快就在上面画了一匹奔腾的骏马。而刚才踩下的脚印恰到好处地变成了骏马蹄下的原野。骏马充满了刚毅、坚定和张力,让人充满遐想。最后,教授举起画问那位同学:“现在请你回答,这张纸的命运是什么 ”那位同学的脸色明朗起来,干脆利落地回答:“您给一张废纸赋予希望,使它有了价值。”教授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⑥最后教授说:“大家都看见了吧,起初并不起眼的一张纸,我们以消极的态度去看待它,就会使它变得一文不值。我们再使纸遭受更多的厄运,它的价值就会更小。但如果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它,给它一些希望和力量,纸就会起死回生。一张纸是这样,一个人也一样啊。”
⑦一张纸尚且有多种命运,更何况我们呢 命运如同掌纹,弯弯曲曲,然而它无论怎样变化,永远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2分)
(1)忧心忡忡:
(2)不动声色:
2.读第②段,哲学课上,那位同学表现“异常”是因为 。(1分)
3.那张纸遭受的“更多的厄运”在文中指什么 请简要概括。(2分)
4.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5分)
(1)将那位同学的神态变化按顺序写下来。(3分)
(2)导致他的神态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2分)
5.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短文第⑦段的理解。(3分)
七、习作。(25分)
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很快就要画上圆满的句号了。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辛苦付出的父母,循循善诱的老师,朝夕相处的同学,他们给予我们温暖和陪伴,使我们充满向上的力量。请你以“感谢 ”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诗歌除外),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选择具体的事例写清楚。
要求:写的时候要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真情实感自然地表达出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在450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