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4.3 产业转移(随堂练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4.3 产业转移(随堂练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13 10:37:19

文档简介

4.3 产业转移 随堂练习(解析版)
基础检测练
1.判断题
(1)大小兴安岭属于我国主体功能区中的重点开发区域。
判断 ,如果错误,改成:
(2)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的衰落原因是由于当地的煤炭资源枯竭。
判断 ,如果错误,改成:
(3)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会加大我国生态环境的压力,但可以加快工业化进程。
判断 ,如果错误,改成:
【答案】(1) 错误 大小兴安岭属于我国主体功能区中的限制开发区域。
(2) 错误 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的衰落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产品附加值较低。
(3) 正确 无
【分析】本题考查大小兴安岭的开发、鲁尔区的衰落原因、产业转移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取、辨析相关知识的能力。
【详解】(1)依据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这里的“开发"特指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
①优化开发区域: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镇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接近饱和,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群的协调发展。
②重点开发区域:如兰州-西宁地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人口较为密集,城镇体系初步形成,虽然目前开发基础较弱,但未来的开发潜力大,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③限制开发区域:所限制的是大规模的工业化、 城镇化开发,而不是所有的开发活动。限制开 发区域分为两类:一类是农产品主产区,一类 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较好,尽管也适宜开发,但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该区域的首要任务是保障我国的农产品供给。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脆弱,该区域必须将保护和修复环境放在首位。
④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 ,散布在上述三类开发区域之中。
大小兴安岭都有面积较大的自然保护区,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必须将保护和修复环境放在首位。属于限制开发区域。
(2)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钢铁产品出现过剩,煤炭资源的能源地位下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加上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单一,市场适应性差,许多企业开工不足,加上产品附加值较低,导致大批企业倒闭,鲁尔区开始衰落,这些导致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中,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较低,是鲁尔区的自身原因,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20世纪50年代还没有出现明显的枯竭问题。
(3)产业转移会使某产业从创新地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成为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产业
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因此我国在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一方面会加大生态环境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本国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方面 具体影响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①对于产业转出的国家或地区:原产业向 转移,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 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 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承接 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 ,缩短产业 的时间,从而加快 化的进程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①国际产业转移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 条件选择发展 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 和 ②产业转移还通过企业把 国和 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 与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①产业转移国:产业大量向 转移,会减少 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 人口的增加②产业转移对象国:多为 国家,劳动力 ,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 压力
【答案】 外 主导 条件 发达 调整 升级 工业 优势 相应 分工 合作 转移 承接 分工 合作 国外 国内 失业 发展中 丰富 就业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产业转移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产业转出的国家或地区,原产业向外转移,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来讲,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产业转移会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国际产业转移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选择发展相应的产业,因地制宜,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还通过企业把承接国和转移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对于产业转移国,将大量产业向国外转移出去,会使国内的就业机会减少,使本国失业人口增加,而转移对象国,承接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多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较为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压力。
3.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时间 转出区 承接区
20世纪60年代 日本 纺织等 密集型产业 韩国、 、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
20世纪70年代 钢铁、 、造船等产业
20世纪80年代 日本、 、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 家电、 、 、电子等产业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泰国、 、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
21世纪以来 中国东部 地区及20世纪80年代的转出国家或地区 、制鞋、家电等产业 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越南、 、老挝、 等东南亚国家
【答案】 劳动 新加坡 化工 韩国 服装 汽车 马来西亚 沿海 服装 柬埔寨 缅甸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经历了不同时间的发展。在20世纪60到70年代,日本将产业转移到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主要产业类型为纺织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钢铁,化工,造船等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将产业转移到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此外,还有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主要产业类型包括家电,服装,汽车,电子等产业。21世纪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一些周边国家,将产业转移到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主要产业类型包括服装,制鞋,家电等产业。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劳动力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具有充足、 素质且工资 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市场 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 ,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其 的需要,企业就会开辟 市场
企业为了避开跨国销售所面临的各种 ,直接在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
市场不断变化,因此 会发生变化
政策 对于产业转出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 干预的方式迫使一些 产业向外转移
对于产业承接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 的政策、改善公共 以及提升政府 水平等来吸引企业进驻
(2)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原生产区地价 、原材料 及运输成本增加等。
【答案】(1) 高 低廉 饱和 发展 国际 限制 建厂 产业转移的方向 间接 落后 优惠 基础设施 服务
(2) 昂贵 短缺
【分析】本题涉及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劳动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具有充足、高素质且工资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市场: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国内市场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就会开辟国际市场。企业为了避开跨国销售所面临的各种限制,就直接在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市场不断变化,因此产业转移的方向会发生变化。政策:对于产业转出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间接干预的方式迫使一些落后产业向外转移;对于产业承接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优惠的政策、改善公共基础设施以及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等来吸引企业进驻。
(2)影响产业转移的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原生产区地价昂贵、原材料短缺及运输成本增加等。
【点睛】
一、亚太地区的产业转移
5.产业转移的概念和类型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 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
(2)类型: 、 。
26.亚太地区产业转移的四个阶段
(1)20世纪50年代:美国把 产业转移至日本。
(2)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日本将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至 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
(3)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日本等国家将钢铁、化工、汽车、家电等部分 向外转移。韩国、新加坡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积极承接上述产业,同时,向东南亚其他国家和我国东部地区转出 产业。
(4)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日本不断输出 产业,韩国、新加坡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的 产业则不断向东南亚其他国家和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
27.产业转移的原因
(1)技术水平差距:各国、各地区在生产技术水平、 、研发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的存在影响了产业输出国向外转移的 或 。考虑到技术吸收问题,一般来说,技术差距越小,产业转移 ,所以产业转移一般是按“ ”依次进行推进。
(2)劳动力价格差异:劳动力资源 、素质 且价格 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同时,劳动力因素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产业转移随之在 发生变化。
(3)市场规模大小: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使得 越来越大,为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提供了市场机遇,对国际产业转移有着重要作用。
(4)政策支持程素:一些发达国家通过立法、 等政策,限制一些高污染、 、低技术含量的产业在本国发展,有利于 。而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则通过制定产业优惠政策、建设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园等措施来 产业转移。
(5)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产业链集聚产生的效应,原生产用地紧张、 、环境污染严重等,
也都促使企业进行产业转移。
28.产业转移的影响
(1)对移入区的影响:促进移入区的 。移入国家或地区通过承接发达国家或地区移出的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加 ,促进就业,减少人口外迁。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移入加大了当地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2)对移出区的影响:在区域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改善移出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减轻资源压力。就业机会减少, 增加;影响迁入人口的数量和素质。
【答案】5. 原产地 国内产业转移(也称作区域产业转移) 跨国产业转移(也称作国际产业转移) 6. 劳动密集型 韩国、新加坡 资本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 资本与技术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 7. 管理 产业类型 产业工序 越弱 技术差距 丰富 高 低廉/低 空间上 市场规模 税收 高资源消耗 产业移出 承接 地价昂贵 8. 经济发展 就业岗位 劳动力
【分析】本题以亚太地区的产业转移为背景,涉及产业转移的概念和类型、亚太地区产业转移的四个阶段、产业转移的原因以及产业转移的影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运用能力。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按照涉及地域范围的不同,产业转移可分为国内产业转移(也称作区域产业转移)和跨国产业转移(也称作国际产业转移)。
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日本面临经济复苏,美国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日本。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日本将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至韩国、新加坡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主要是这些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日本等国家将钢铁、化工、汽车、家电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韩国、新加坡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积极承接上述产业,同时,向东南亚其他国家和我国东部地区转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日本不断输出资本与技术产业,韩国、新加坡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则不断向东南亚其他国家和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
7.产业转移的原因应当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技术水平差距:产业转移一般是按“技术差距”依次进行推进。各国、各地区在生产技术水平、管理、研发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的存在影响了产业输出国向外转移产业类型或产业工序。考虑到技术吸收问题,一般来说,技术差距越小,产业转移越弱,所以产业转移一般是按“技术差距”依次进行推进。
劳动力价格差异:劳动力资源充足、素质高且价格低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高且价格低廉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同时,劳动力因素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产业转移随之在空间上发生变化。
市场规模大小: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为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提供了市场机遇。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使得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为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提供了市场机遇,对国际产业转移有
着重要作用。
政策支持程度:许多国家制定相应政策,支持产业转移。又些发达国家通过立法、税收等政策,限制一些高污染、高资源小号、低技术含量的产业在本国发展,有利于产业移出。而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则通过制定产业优惠政策、建设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园等措施来承接产业转移。
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生产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产业链集聚产生的效应,原生产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也都促使企业进行产业转移。
真题点兵练
近年来,云南省抓住我国产业有序梯度转移的契机,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外溢产能,形成了“东部企业+云南资源”、“东部研发+云南制造”、“东部市场+云南产品”等产业协作模式。云南产业格局正加速重构,呈现出多点带动的经济发展新局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部沿海地区企业产能外溢的主要原因是( )
A.区位优势减弱 B.劳动力素质低
C.研发能力下降 D.产品市场饱和
2.云南省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有助于( )
A.集中财力,大力开拓高附加值产品市场
B.加快资源开发,缓解环境压力
C.利用产业资源优势,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D.减轻交通堵塞,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1.D 2.C
【解析】1.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企业数量多,生产规模大,产品市场广阔。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市场逐渐饱和,导致一些企业产能过剩,需要寻找新的市场或者生产基地来释放产能。同时,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入,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相对较低,使得一些企业选择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产能,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东部沿海地区企业产能外溢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市场饱和,D正确;区位优势没有变化,A错误;随着教育水平提高,劳动力的素质逐渐提升,B错误;研发能力逐渐增强,C错误,故选D。
2.转移的产业一般属于低端的工业,附加值低,A错误;产业转移有助于加快资源开发,但云南的环境压力较小,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由材料“形成了“东部企业+云南资源”、“东部研发+云南制造”、“东部市场+云南产品”等产业协作模式”可知,产业转移有助于云南利用资源的优势,形成新的支持产业,C正确;产业转移导致城市人口增加,可能会加重交通堵塞,D错误,故选C。
【点睛】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高铁开通提升了区域可达性,加速人才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并通过辐射效应和廊道效应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产生影响。辐射效应是高铁开通明显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增长的现象;廊道效应是少部分区域虽然有高铁开通,但经济改善效果不明显的现象。下图是我国高铁开通后出现廊道效应的地级市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3.高铁开通能明显促进各种生产要素流动,产生集聚效益和辐射效应。下列地区因高铁开通出现辐射效应最明显的是( )
A.西部地区 B.东北地区 C.中部地区 D.东部地区
4.存在廊道效应的地区的共同特点最可能是( )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多是产业转移承接区
C.气候干旱,生态脆弱 D.远离经济发达的地区
5.能有效改善廊道效应地区摆脱此困境的主要措施是( )
A.鼓励人力资源积极外出就业 B.发展与中心城市同质化产业
C.因地制宜形成特色产业结构 D.借助高铁发展资源型加工业
【答案】3.D 4.B 5.C
【解析】3.辐射效应与集聚效应相对应,出现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这些地区能通过高铁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辐射效应最明显。以长三角为例,沪宁、沪杭高铁的开通,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了方向和途径,形成了相应的高铁经济带,拉动了高铁沿线经济增长,D正确;不能只看廊道效应分布区,还要看区域发展水平。如青藏地区,高铁很少。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廊道效应分布区也不多,但辐射能力强的区域较少,ABC错误。故选D。
4.据图可知,珠三角、山东半岛和华北平原的极少数地区也存在廊道效应,这些地区地形平坦,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近,据图可知,这些地区多是产业转移承接区。高铁沿线经济不发达地区往往会作为发达地区产业承接地,在某种程度上会让承接地的产业发展丧失地区特色,竞争力下降,B正确,AD错误;珠三角、山东半岛和华北平原经济较发达,D错误。故选B。
5.高铁开通以后,沿线城市在享受发达城市经济发展辐射效应的同时,仍应塑造自身特色,提升自身竞争力,形成特色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点,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风险的防范能力,从而摆脱廊道效应,C正确;人口外流会造成人才流失,A错误;发展与中心城市同质化产业,不利于分工合作,缺少竞争力,B错误;高铁主要是客运,D错误。故选C。
【点睛】高铁通过廊道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等多种途径影响人口流动: 通过 产业分布转移,促进区域整体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影响人口流动中的劳动力流动; 通过沿线城市集聚建设及城镇化加速,带动大量的人口流动; 也通过缩短时空距离导致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改变,以此影响人口流动。高铁的密集化将会导致城市空间重组,带来人口重新分布效应。
日本川崎市原为农业聚落,从1913年开始填海造陆,后逐步建成以钢铁、石油、化工、造船等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区。20世纪70年代,川崎市产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制造业大量外迁,房地产及其他服务业比重大幅上升,从工业城市向研发型城市转变。下图示意川崎市地理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6.推测20世纪70年代,川崎市制造业多迁移至( )
A.日本内陆地区和海外发展中国家 B.日本沿海地区和海外发达国家
C.日本内陆地区和海外矿产富集区 D.川崎周边城市和海外人口稠密区
7.川崎市发展房地产业的关键条件是( )
A.房价低廉 B.邻近大城市
C.环境优美 D.闲置土地多
8.川崎市向研发型城市转变为该市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缓解就业压力 B.减轻人口老龄化程度
C.根治环境污染 D.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答案】6.A 7.B 8.D
【解析】6.20世纪70年代,川崎市已经发展成为大城市,其制造业多迁移至日本内陆地区和海外经济欠发达国家,A正确;沿海地区和川崎周边城市是日本经济发达的区域,并非传统制造业的转移目的地,B、D错误;川崎市传统的钢铁、石油、化工、造船等重工业多属于资金、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关资源依
赖于海运进口,矿产的富集程度并非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C错误。所以选A。
7.读图可知,川崎市地处东京和横滨两大城市之间,距离两大城市较近,适合发展房地产业,B正确;川崎市地理位置较特殊,可能会使其房价低于邻近的东京和横滨、环境质量优于邻近的东京和横滨,但房价和环境质量并非川崎市发展房地产业的关键因素,A、C错误;结合材料可知,该市从1913年就开始填海造陆,可见闲置土地并不多,D错误。所以选B。
8.从工业城市向研发型城市转变,会减少重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A错误;向研发型城市转变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但不一定能减轻人口老龄化程度(一般来说需年轻人迁入),B错误;向研发型城市转变,有助于缓解环境污染问题,但难以根治,C错误;科技发展有助于带动产业转型升级,D正确。所以选D。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普通影响因素如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特殊影响因素如某些工业对矿产、水能、空气或气候等有特殊要求。 (二)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府、科技等。 (三)其他社会因素: 社会需求对工业的影响。 1.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为解决就业问题,工厂设在并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20世纪80年代发展沿海地区经济到21世纪初进行西部大开发。 2. 国防安全的考虑: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批大型工业基地。 3. 个人行为因素: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数据中心是全球协作的特定设备网络,用来在internet网络基础设施上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存储数据信息。当前我国数据中心分布以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较发达地域为主。数据中心的主要运营成本包括土地、水、电、运维等要素,其中高能耗导致的高电力成本是制约数据中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面向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国家和地方持续出台一系列政策,进一步规范了数据中心的能耗管理,完成下面小题。
9.有关我国数据中心的选址布局趋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向用户终端靠近 B.向综合能效最优聚集
C.向交通枢纽聚集 D.向算力需求中心聚集
10.近年来,大批数据中心在紧邻北京的张家口、廊坊和靠近上海的南通、昆山等中小城市密集落户,其主要原因是( )
①一线城市地价上涨,环保政策趋严 ②一线城市运维成本上升
③中小城市劳动力廉价且丰富 ④中小城市基础设施改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贵州省贵阳市成为数据中心聚集地的主要优势是( )
A.总部企业密集 B.有丰富的水电资源
C.更靠近用户终端 D.政策优惠力度更大
【答案】9.C 10.C 11.B
【解析】9.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经济发达,数据处理、保存、传输、交换和管理需求量大,数据市场的需求量大,排除A;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的技术水平高,资源利用率高综合能效好,排除B;数
据中心选址在高新技术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算力需求大,排除D;数据中心属于数据处理中心,依托网络进行数据处理和传输,因此对交通的需求较小,C正确。故选C。
10.我国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中,电力成本高,碳排放量大,国家和地方持续出台一系列的规范政策,导致数据中心搬出大城市①正确;近年来,大批数据中心在紧邻北京的张家口、廊坊和靠近上海的南通、昆山等中小城市密集落户,这些数据中心靠近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好,④正确,数据中心要求的是高素质劳动力,③错误;与维护成本高关系不大,②错误;①④正确,故选C。
11.高耗能导致的电力成本是制约数据中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贵州省位于长江上游水能资源,电力资源丰富,可以满足数据中心对电力的需求,B正确;贵州省位于西南地区,总部企业并不密集,A错误;用户终端大多在经济技术发达的地区,贵州省地处偏远,用户终端量小,C错误;政策优惠力度西部省区差异不大,且政策优惠不是数据中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D错误。故选B.
【点睛】数据中心是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一样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信息时代下的数据中心行业中,只有对数据进行大规模和灵活性的运用,才能更好的去理解数据,运用数据,才能促使我国数据中心行业快速高效发展,体现出国家发展的大智慧。海量数据的产生,也促使信息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企业也从实体服务走向了数据服务。
广东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启动了“双转移”战略,即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省内的欠发达地区(粤东西北地区)转移,同时粤东西北地区的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如图为广东“双转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粤东西北地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产业主要是( )
A.服装制造业 B.煤炭开采业 C.造船业 D.装备制造业
13.“双转移”战略会使广东省( )
A.人口老龄化减轻 B.人口数量增加 C.经济均衡化发展 D.行政范围和腹地扩大
【答案】12.A 13.C
【解析】12.结合材料可知,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省内的欠发达地区转移,结合粤东西北地区特征进行判断,服装制造业最为可能,A正确;煤炭开采需要煤炭资源丰富,B错误;粤东西北地区缺少沿海、沿河地区造船业不合适,C错误;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基础较为薄弱,装备制造业不合适,D错误。故选A。
13.“双转移”战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发展,促进经济均衡化发展,C正确;产业在省内转移,人口主要表现为省内的流动,人口数量不会明显增加,人口老龄化不会明显减轻,AB错误;省内产业转移,行政范围和腹地不会扩大,D错误。故选C。
【点睛】工业区位指工业所在的地区和地理位置,一般来说工业区的位置主要受交通、土地价格、人口集聚;次要受政策、市场、劳动力、原料、动力等因素所影响。
世界棉纺织业起源于英国的曼彻斯特,是在最早的毛纺织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8世纪中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毛纺织业表落,棉纺织业迅速兴起,使得曼彻斯特成为英国的“棉都”。20世纪初期,世界棉纺织业开启了棉纺织业的产业转移。下图示意世界棉纺织业产业转移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18世纪中期英国的曼彻斯特成为英国“棉都”,得益于英国( )
A.棉花种植面积大 B.棉花品质较好 C.棉纺劳动力较多 D.纺纱机械的推广
15.美国在承接世界棉纺织业第一次转移时的主要优势不包括( )
A.丰富的棉花原料 B.先进的纺织技术 C.广阔的土地资源 D.发达的航空运输
【答案】14.D 15.D
【解析】14.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世界棉纺织业起源于英国的曼彻斯特,是在最早以及最重要的手工业—毛纺织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先锋,纺纱机械的推广使得英国的曼彻斯特的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也使其成为英国的“棉都”,D正确;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不适合喜光照的棉花生长,故其棉花种植量不大,品质也相对较差,AB错误;与亚洲国家相比,18世纪中期的劳动力数量也不占优势,C错误。故选D。
15.读图并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20世纪初期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列强国力下降。美国经济的崛起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促使了棉纺织业的工业化生产,使得棉花原料的需求量迅速提升。美国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棉花种植,逐步成为丰富的纺织原料输出中心,从而使得美国成为世界棉纺织业第一次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ABC不符题意;发达的航空运输不是影响美国承接棉纺织业第一次转移的因素,且20世纪初期世界航空运输网络还很不完善,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产业转移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光伏装备制造包括晶体硅制造、光伏组件生产、光伏电站建设等多个环节,下图示意2000—2021年我国光伏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布局与扩张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16.发展初期,我国光伏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布局主要考虑的是( )
A.制造业产业基础 B.土地投资成本
C.太阳能资源禀赋 D.本地市场规模
17.在光伏装备制造产业空间扩张的途径中( )
A.东部地区内部的产业扩张主要受太阳能资源禀赋影响
B.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扩张考虑了市场距离影响
C.中部地区内部的产业扩张主要受空间距离因素的影响
D.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产业扩张明显受原料因素的影响
【答案】16.A 17.B
【解析】16.根据材料所给图片,我国光伏装备制造业发展由东部转移到中部再转移到西部,最初在东部地区时也是现在东部中心城市,然后转移到一般城市。因此在产业发展初期,我国光伏装备制造业主要集聚于东部中心城市,而东部中心城市与其他类型城市相比,最大的优点是经济发达,制造业产业基础强,A正确;东部城市地价高,降水多,太阳能资源不丰富,发展初期市场尚未培育成熟,规模有限,BCD错误。故选A。
17.由图可知,东部地区内部产业扩张主要从中心城市向一般城市,太阳能禀赋差距小,主要考虑的是降低生产成本,A错;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扩张主要目标是中西部的中心城市,交通条件相对较好,市场距离较近,B对;中部地区内部的产业扩张主要从中心城市向太阳能资源型城市,说明考虑的是获得更多的资源而不是空间距离影响,C错;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产业扩张方向是从中心城市向太阳能资源型城市,说明考虑的是获得更多的资源而不是原材料,D错。故选B。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有土地成本、 原料、交通运输、动力、市场、劳动力素质及成本、环境、基础设施、工业基础、政策法规等。
伴随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和剧烈化,供应商的选择对于企业效益越来越重要。我国H手机供应商的全球分布呈现高度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下图示意H手机核心供应商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8.H手机供应商的主要特征是( )
①集聚于东亚和北美②营销费用占比最高③零部件生产能力强④产品快速适应市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中国大陆地区的供应商在材料流动方面具有较强的内部联系,其主要原因在于( )
A.信息联系 B.生产联系 C.科技联系 D.空间联系
20.H手机供应商在全球选择的直接目的是( )
A.降低销售成本 B.拓展消费市场 C.保证产品质量 D.促进当地就业
【答案】18.B 19.D 20.C
【解析】18.读图可知,H手机供应商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北美地区,①正确。供应商研发能力强、研发费用占比高、产品更新快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④正确。营销费用占比较低,其主要特征不是体现在生产能力上,②③错误。故选B。
19.依据题干我国H手机的“中国大陆地区各供应商在材料流动方面具有较强的内部联系”,国产手机在国内材料流动的最大优势是空间位置的临近性,D正确;材料中未体现信息、生产及科技之间的联系,ABC错误。故选D。
20.供应商的选择对于企业效益起重要作用,手机产业链供应商分布广,利于零部件的选购,可对供应的零部件进行比对,选择质优价廉的零部件保证产品质量,C正确;销售费用包括广告费、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展览费、工商税收等,供应商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会增加手机的销售费用,A错误;市场范围取决于整机性价比、品牌等多种因素,B错误;企业主要为了盈利,故促进当地就业不是手机产业链供应商遍布全球的直接目的,D错误;故选C。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原料、能源、土地、水源、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农业基础、政策、个人偏好、社会协作条件、国防需要。4.3 产业转移 随堂练习(解析版)
基础检测练
1.判断题
(1)大小兴安岭属于我国主体功能区中的重点开发区域。
判断 ,如果错误,改成:
(2)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的衰落原因是由于当地的煤炭资源枯竭。
判断 ,如果错误,改成:
(3)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会加大我国生态环境的压力,但可以加快工业化进程。
判断 ,如果错误,改成:
2.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方面 具体影响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①对于产业转出的国家或地区:原产业向 转移,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 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 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承接 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 ,缩短产业 的时间,从而加快 化的进程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①国际产业转移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 条件选择发展 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 和 ②产业转移还通过企业把 国和 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 与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①产业转移国:产业大量向 转移,会减少 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 人口的增加②产业转移对象国:多为 国家,劳动力 ,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 压力
3.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时间 转出区 承接区
20世纪60年代 日本 纺织等 密集型产业 韩国、 、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
20世纪70年代 钢铁、 、造船等产业
20世纪80年代 日本、 、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 家电、 、 、电子等产业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泰国、 、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
21世纪以来 中国东部 地区及20世纪80年代的转出国家或地区 、制鞋、家电等产业 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越南、 、老挝、 等东南亚国家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劳动力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具有充足、 素质且工资 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市场 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 ,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其 的需要,企业就会开辟 市场
企业为了避开跨国销售所面临的各种 ,直接在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
市场不断变化,因此 会发生变化
政策 对于产业转出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 干预的方式迫使一些 产业向外转移
对于产业承接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 的政策、改善公共 以及提升政府 水平等来吸引企业进驻
(2)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原生产区地价 、原材料 及运输成本增加等。
一、亚太地区的产业转移
5.产业转移的概念和类型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 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
(2)类型: 、 。
26.亚太地区产业转移的四个阶段
(1)20世纪50年代:美国把 产业转移至日本。
(2)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日本将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至 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
(3)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日本等国家将钢铁、化工、汽车、家电等部分 向外转移。韩国、新加坡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积极承接上述产业,同时,向东南亚其他国家和我国东部地区转出 产业。
(4)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日本不断输出 产业,韩国、新加坡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的 产业则不断向东南亚其他国家和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
27.产业转移的原因
(1)技术水平差距:各国、各地区在生产技术水平、 、研发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的存在影响了产业输出国向外转移的 或 。考虑到技术吸收问题,一般来说,技术差距越小,产业转
移 ,所以产业转移一般是按“ ”依次进行推进。
(2)劳动力价格差异:劳动力资源 、素质 且价格 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同时,劳动力因素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产业转移随之在 发生变化。
(3)市场规模大小: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使得 越来越大,为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提供了市场机遇,对国际产业转移有着重要作用。
(4)政策支持程素:一些发达国家通过立法、 等政策,限制一些高污染、 、低技术含量的产业在本国发展,有利于 。而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则通过制定产业优惠政策、建设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园等措施来 产业转移。
(5)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产业链集聚产生的效应,原生产用地紧张、 、环境污染严重等,也都促使企业进行产业转移。
28.产业转移的影响
(1)对移入区的影响:促进移入区的 。移入国家或地区通过承接发达国家或地区移出的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加 ,促进就业,减少人口外迁。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移入加大了当地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2)对移出区的影响:在区域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改善移出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减轻资源压力。就业机会减少, 增加;影响迁入人口的数量和素质。
真题点兵练
近年来,云南省抓住我国产业有序梯度转移的契机,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外溢产能,形成了“东部企业+云南资源”、“东部研发+云南制造”、“东部市场+云南产品”等产业协作模式。云南产业格局正加速重构,呈现出多点带动的经济发展新局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部沿海地区企业产能外溢的主要原因是( )
A.区位优势减弱 B.劳动力素质低
C.研发能力下降 D.产品市场饱和
2.云南省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有助于( )
A.集中财力,大力开拓高附加值产品市场
B.加快资源开发,缓解环境压力
C.利用产业资源优势,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D.减轻交通堵塞,促进经济发展
高铁开通提升了区域可达性,加速人才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并通过辐射效应和廊道效应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产生影响。辐射效应是高铁开通明显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增长的现象;廊道效应是少部分区域虽然有高铁开通,但经济改善效果不明显的现象。下图是我国高铁开通后出现廊道效应的地级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高铁开通能明显促进各种生产要素流动,产生集聚效益和辐射效应。下列地区因高铁开通出现辐射效应最明显的是( )
A.西部地区 B.东北地区 C.中部地区 D.东部地区
4.存在廊道效应的地区的共同特点最可能是( )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多是产业转移承接区
C.气候干旱,生态脆弱 D.远离经济发达的地区
5.能有效改善廊道效应地区摆脱此困境的主要措施是( )
A.鼓励人力资源积极外出就业 B.发展与中心城市同质化产业
C.因地制宜形成特色产业结构 D.借助高铁发展资源型加工业
日本川崎市原为农业聚落,从1913年开始填海造陆,后逐步建成以钢铁、石油、化工、造船等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区。20世纪70年代,川崎市产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制造业大量外迁,房地产及其他服务业比重大幅上升,从工业城市向研发型城市转变。下图示意川崎市地理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6.推测20世纪70年代,川崎市制造业多迁移至( )
A.日本内陆地区和海外发展中国家 B.日本沿海地区和海外发达国家
C.日本内陆地区和海外矿产富集区 D.川崎周边城市和海外人口稠密区
7.川崎市发展房地产业的关键条件是( )
A.房价低廉 B.邻近大城市
C.环境优美 D.闲置土地多
8.川崎市向研发型城市转变为该市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缓解就业压力 B.减轻人口老龄化程度
C.根治环境污染 D.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数据中心是全球协作的特定设备网络,用来在internet网络基础设施上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存储数据信息。当前我国数据中心分布以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较发达地域为主。数据中心的主要运营成本包括土地、水、电、运维等要素,其中高能耗导致的高电力成本是制约数据中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面向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国家和地方持续出台一系列政策,进一步规范了数据中心的能耗管理,完成下面小题。
9.有关我国数据中心的选址布局趋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向用户终端靠近 B.向综合能效最优聚集
C.向交通枢纽聚集 D.向算力需求中心聚集
10.近年来,大批数据中心在紧邻北京的张家口、廊坊和靠近上海的南通、昆山等中小城市密集落户,其主要原因是( )
①一线城市地价上涨,环保政策趋严 ②一线城市运维成本上升
③中小城市劳动力廉价且丰富 ④中小城市基础设施改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贵州省贵阳市成为数据中心聚集地的主要优势是( )
A.总部企业密集 B.有丰富的水电资源
C.更靠近用户终端 D.政策优惠力度更大
广东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启动了“双转移”战略,即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省内的欠发达地区(粤东西北地区)转移,同时粤东西北地区的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如图为广东“双转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粤东西北地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产业主要是( )
A.服装制造业 B.煤炭开采业 C.造船业 D.装备制造业
13.“双转移”战略会使广东省( )
A.人口老龄化减轻 B.人口数量增加 C.经济均衡化发展 D.行政范围和腹地扩大
世界棉纺织业起源于英国的曼彻斯特,是在最早的毛纺织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8世纪中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毛纺织业表落,棉纺织业迅速兴起,使得曼彻斯特成为英国的“棉都”。20世纪初期,世界棉纺织业开启了棉纺织业的产业转移。下图示意世界棉纺织业产业转移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18世纪中期英国的曼彻斯特成为英国“棉都”,得益于英国( )
A.棉花种植面积大 B.棉花品质较好 C.棉纺劳动力较多
D.纺纱机械的推广
15.美国在承接世界棉纺织业第一次转移时的主要优势不包括( )
A.丰富的棉花原料 B.先进的纺织技术 C.广阔的土地资源 D.发达的航空运输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光伏装备制造包括晶体硅制造、光伏组件生产、光伏电站建设等多个环节,下图示意2000—2021年我国光伏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布局与扩张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16.发展初期,我国光伏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布局主要考虑的是( )
A.制造业产业基础 B.土地投资成本
C.太阳能资源禀赋 D.本地市场规模
17.在光伏装备制造产业空间扩张的途径中( )
A.东部地区内部的产业扩张主要受太阳能资源禀赋影响
B.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扩张考虑了市场距离影响
C.中部地区内部的产业扩张主要受空间距离因素的影响
D.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产业扩张明显受原料因素的影响
伴随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和剧烈化,供应商的选择对于企业效益越来越重要。我国H手机供应商的全球分布呈现高度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下图示意H手机核心供应商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8.H手机供应商的主要特征是( )
①集聚于东亚和北美②营销费用占比最高③零部件生产能力强④产品快速适应市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中国大陆地区的供应商在材料流动方面具有较强的内部联系,其主要原因在于( )
A.信息联系 B.生产联系 C.科技联系 D.空间联系
20.H手机供应商在全球选择的直接目的是( )
A.降低销售成本 B.拓展消费市场 C.保证产品质量 D.促进当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