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回归课标】专项0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查漏补缺
新课标要求:1.能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并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例题1、图中的两个温度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为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例题2、如图是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其中图甲表示物质的 态,该物质由图甲状态变为图乙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 。该物质由图丙状态变为图甲状态时,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例题3、图甲是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B”或“C”)。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石蜡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持续了 。
(3)由实验可得到晶体熔化特点: 。
(4)请写出一点此实验中用图像处理数据的优点 。
答案:例题1、【答案】 38.5 -5
【详解】[1]由图可知,甲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示数为
38℃+5×0.1℃=38.5℃
[2]乙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乙图的示数是
5×(-1℃)=-5℃
例题2、【答案】 固 熔化 放热
【详解】[1]固液气三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态分子间作用力大,有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液态分子间作用力小于固体,无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气态分子间作用力最小,无固定形状,无固定体积,由图可知,图甲表示固态,图乙表示液态,图丙表示气体。
[2][3]从甲到乙状态,是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该物质由图丙状态(气态)变为图甲状态(固态)时,属于凝华,需要放热。
例题3、【答案】 C 38 非晶体 6 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形象直观的表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比较图像的形状便于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的区别
【详解】(1)[1]实验时,为了确保酒精灯的外焰对物体进行加热,实验器材应该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组装,所以图甲中,应该先固定的是C装置确保能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最后固定A装置。
[2]图甲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读数为38℃。
(2)[3]由图乙知,石蜡熔化时,没有固定的温度,则石蜡属于非晶体。
[4]海波熔化的时间段为:从第4min开始熔化,到第10min熔化结束,所以海波熔化持续的时间为6min。
(3)[5]海波在熔化过程中,需要持续进行加热,结合图像可知,熔化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4)[6]用图像处理数据的优点是形象直观的表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或是比较图像的形状便于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的区别。
【类型一】温度计的使用
【方法总结】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估测待测液体的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量程太大可能读不出示数,量程太小则损坏温度计);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3)读数时仰视偏小,俯视偏大,正确读数为平视。
(4)在读取温度计示数时,一定要看清温度计是零上还是零下,若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温度计示数越来越大,则是零上;若数字越来越小,则是零下。
【举一反三】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C。
【答案】
【详解】温度计的分度值1°C,由图可知数字越往下越大,说明是零下温度,此时示数为°C。
【类型二】判断物态变化及吸放热
【方法总结】物质的三种状态转化图。
判断物态变化,首先判断变化前后物质的状态,在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作出正确判断。
注意:(1)我们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它们几乎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2)关于液化形成的水出现在玻璃的哪一侧的问题,主要判断哪一侧温度更高,液化形成的水就在温度高的那一侧。
【举一反三】如图是一瓶刚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矿泉水,在温暖的室内放置一会儿瓶外壁布满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矿泉水的温度大约为
B.矿泉水瓶外壁上水珠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C.矿泉水瓶外壁上的水珠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D.放置一会儿后矿泉水瓶外壁上的水珠消失是汽化现象
【答案】D
【详解】A.冷藏室温度大约为3℃,因此刚从冰箱冷藏室拿出来的矿泉水此时的温度约为3℃,故A错误;
BC.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矿泉水瓶外壁温度低,矿泉水外壁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矿水瓶而液化形成的,液化过程要放热,故BC错误;
D.小水珠消失的原因是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类型三】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方法总结】(1)辨别晶体和非晶体的方法: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2)熔化、凝固图像的判别:①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中都有与时间轴平行的一段图像,而非晶体的图像没有;②熔化图像总体上是升温趋势,凝固图像总体上是降温趋势。
【举一反三】如图是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 )
A.甲物质在第5min时开始熔化
B.0~12min为乙物质的熔化过程
C.甲物质是晶体
D.80℃的乙物质可能是液态
【答案】D
【详解】A.甲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甲物质从一开始加热就熔化,故A错误;
B.从图可以看出,乙在第5min开始熔化,到12分钟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是5min~12min,故B错误;
C.甲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故C错误;
D.乙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乙是晶体,乙从第5分钟开始吸热但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熔点是80℃,处于熔点80℃的乙物质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故D正确。
故选D。
一、单选题
1.(2024·山东济宁·一模)常见测量仪器的使用与读数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下列关于仪器的使用和读数正确的是( )
A.小球直径为1.1cm B.测量烧杯质量时调节平衡螺母
C.电能表的读数为4353.6kW·h D.温度计所测温度的示数为21℃
2.(2024·山西太原·二模)图是壶口瀑布的“冰瀑飞虹”美景,“冰瀑”是由两岸岩石上的瀑布流水凝结而成。下列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与“冰瀑”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秋冬早晨草叶上结霜 B.冬天户外冰雕逐渐变小
C.用糖浆制作漂亮的糖画 D.利用干冰进行人工增雨
3.(2024·河北沧州·一模)冬天,“尔滨”凭借冰雪大世界在国内外火出圈。某游客游玩时记录下了下列四个场景,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早市上可看到各个摊位向上冒“白气”,“白气”是水蒸气
B.图-2,街边的树枝上挂满了针状“雾凇”,针状“雾凇”是水凝华形成的
C.图-3,松花江上惊现“大雪人”,堆“大雪人”的雪的形成需要放热
D.图-4,玻璃窗上出现了美丽的“冰窗花”,“冰窗花”的形成需要吸热
4.(2024·湖南·二模)“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主要是升华现象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主要是液化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主要是凝华现象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主要是凝固现象
5.(2024·四川成都·二模)如图甲所示,为“成都熊猫国际灯会2024”中民间艺人制作的“糖画”。制作糖画时,艺人舀起高温的液态糖浆,在水平桌面上将糖浆绘制成各种图案,最后等糖浆慢慢变硬;小明通过红外温度计测量了糖浆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关于“糖画”的制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制作过程中糖浆内能先降低,后不变,最后继续降低
B.如图乙所示过程,糖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C.在图像中BC段,糖浆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D.制作糖画使用的糖是非晶体
6.(2024·河北·一模)小华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夏天打开冰箱门时能看见“白气”,这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放热液化的现象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感觉到粘手,这是水蒸气凝华的现象
C.发现冷冻室的内壁有一层霜,这是水凝固成冰的现象
D.从冷藏室拿出的汽水,过段时间后瓶外壁出现小水珠,这是熔化现象
7.(2024·广东深圳·一模)下图形象地反映出物质固、液、气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甲物态的分子没有固定位置,运动比较自由,乙物态的分子只能原地振动,丙物态的分子距离较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态是固态
B.从甲物态变化到丙物态需要吸热
C.从乙物态变化到丙物态叫液化
D.从甲物态变化到丙物态时应在特定温度下才能发生
8.(2024·四川成都·二模)《金牛区中小学、幼儿园家庭劳动教育指引》以家庭劳动为切入点,旨在切实为广大家长提供多元化、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关于家庭劳动中观察到的问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升华现象
B.用天然气烧开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是因为火力太小了
C.冰冻的“肥牛卷”置于室内一段时间会变软,该过程需要吸热
D.用湿手拿冰箱里的冻肉时,手会被冻肉“粘住”,是凝华现象
二、填空题
9.(2024·湖南长沙·二模)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学科,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是小关同学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错误 ;
(2)如图乙体温计的读数是 ℃;
(3)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如图丙所示,小关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后,开始测量硬币的质量,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填写序号)。
10.(2024·湖北十堰·模拟预测)2024年春节前我市遭遇了一轮寒潮大风及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小张看到护路工人在路面上撒上大量的盐,他了解过后发现撒过盐的雪能更快地熔化,且不容易结冰,从而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是撒盐可以 雪的熔点(选填“增高”或“降低”),雪熔化需要 热。
11.(2024·陕西西安·二模)2024年3月20日,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鹊桥二号将架设地月新“鹊桥”,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等任务提供地月间中继通信。由于高速运动,飞船的外壳温度会比较高,在飞船外壳上有特殊的涂层,该涂层可以瞬间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为气体,达到 (选填“升高”或“降低”)温度的目的。
12.(2024·内蒙古赤峰·一模)2024年2月,内蒙古召开的“十四冬”单板滑雪大跳台男子公开组决赛,山西队苏翊鸣技压群雄获得冠军! 本次比赛的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 ,形成“雪”:自然界的“霜”是水蒸气 形成的。(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3.(2024·江苏盐城·一模)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非晶体),该物质第5min时处于 (固/液/固液共存)态,它的熔化过程 吸热(需要/不需要)。
14.(2024·宁夏银川·一模)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 (选填“A”、“B”或“C”);加热到某一时刻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 ;试管内的冰完全熔化为水后,持续加热,试管内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15.(2024·江苏泰州·一模)如图是小明同学与老师合作“制造”的“气压火箭”,他们将“气压火箭”发射筒内充满高压气体后,按下发射气阀,火箭发射筒笔直的向上飞出,同时下端管口出现了明显的“白气”。此处 (液化/汽化)现象,这个过程要 (吸热/放热),发射筒升到最高点时 (处于/不处于)平衡状态。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2.00cm,物体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3.10cm,则物体的长度为
L=3.10cm-2.00cm=1.10cm
故A错误;
B.天平在测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B错误;
C.电能表显示的数字的最后一位为小数部分,故示数为4353.6 kW·h,故C正确;
D.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20刻度在上30刻度在下,说明此时的温度为零下,所以,示数为﹣21℃,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由题可知,冰瀑是由水凝固形成的。
A.秋冬早晨草叶上结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天户外冰雕逐渐变小,这是冰升华变为水蒸气散失到了空气中,故B不符合题意;
C.用糖浆制作漂亮的糖画,糖浆由液态凝固成了固态的糖画,故C符合题意;
D.利用干冰进行人工增雨,是利用干冰的升华来使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A.早市上可看到各个摊位向上冒白气是来自食物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
B.雾凇是空气中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中遇冷放热后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误;
C.雪的形成是空气中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中遇冷放热后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
D.玻璃窗上出现了美丽的冰窗花,是空气中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中遇冷放热后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4.A
【详解】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河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A.在制作过程中糖浆,不断放出热量,内能不断降低,故A错误;
B.如图乙所示过程,糖浆温度先下降,然后不变,再下降,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故B正确;
C.在图像中BC段,糖浆为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C错误;
D.制作糖画使用的糖有固定凝固点,是晶体,故D错误。
故选B。
6.A
【详解】A.打开冰箱门,看见冒白气,“白气”的形成原因是冰箱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正确;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是手上的水遇冷凝固成冰,这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B错误;
C.冷冻室的内壁有一层霜,这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C错误;
D.从冷藏室拿出的汽水,过段时间后瓶外壁出现小水珠,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7.B
【详解】A.甲图中分子间的距离略大,约束力很小,分子的位置不固定,和液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小,约束力很大,分子的位置固定,和固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约束力几乎没有,分子的位置极度散乱,和气态分子特点相似,故A错误;
B.从甲物态变化到丙物态,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正确;
C.从乙物态变化到丙物态,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
D.从甲物态变化到丙物态,属于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故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A.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水珠,故A错误;
B.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一个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用天然气烧开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是因为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B错误;
C.冰冻的“肥牛卷”置于室内一段时间会变软,该过程中肥牛的冰吸热熔化成水,故C正确;
D.用湿手拿冰箱里的冻肉时,手会被冻肉“粘住”,是手上的水珠遇冷凝固成冰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9.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37.5 CDAB
【详解】(1)[1]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图中有两处错误:一是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二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
(2)[2]图乙是体温计,分度值是0.1℃,读数为37.5℃。
(3)[3]如图丙所示,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后,应先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左盘放入硬币后,通过增减砝码或改变游码位置使横梁平衡,则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CDAB。
10. 降低 吸
【详解】[1]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相当于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
[2]雪熔化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所以雪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11. 升华 降低
【详解】[1][2]科学家为保证火箭在高温下的安全运行,在表面覆盖了特殊涂层,涂层中的氧化硒、硫化汞等物质,会在高温时发生升华从而带走部分热量,从而从返回舱外壳吸收热量,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使得舱内的温度正常。
12. 凝固 凝华
【详解】[1]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液态的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凝固现象,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即形成了“雪”。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13. 晶体 固液共存 需要
【详解】[1]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图像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80℃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
[2]物质的熔化过程是从第3min到第7min,则在第5min时晶体处于熔化过程,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14. C 38 不会
【详解】[1]为了确保酒精灯外焰加热,该实验的装置应自下而上的安装,故应先固定C。
[2]由图乙可知,该温度计一大格为10℃,一小格为1℃,即分度值为1℃,且越往上示数越大,则其示数为38℃。
[3]当试管内的水吸热达到沸点时,试管内水的温度与烧杯中水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故不会沸腾。
15. 液化 放热 不处于
【详解】[1][2]下端管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这个过程要放热。
[3]发射筒升到最高点时只受重力的作用,因此受力不平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回归课标】专项0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查漏补缺
新课标要求:1.能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并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例题1、图中的两个温度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为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例题2、如图是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其中图甲表示物质的 态,该物质由图甲状态变为图乙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 。该物质由图丙状态变为图甲状态时,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例题3、图甲是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B”或“C”)。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石蜡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持续了 。
(3)由实验可得到晶体熔化特点: 。
(4)请写出一点此实验中用图像处理数据的优点 。
【类型一】温度计的使用
【方法总结】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估测待测液体的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量程太大可能读不出示数,量程太小则损坏温度计);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3)读数时仰视偏小,俯视偏大,正确读数为平视。
(4)在读取温度计示数时,一定要看清温度计是零上还是零下,若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温度计示数越来越大,则是零上;若数字越来越小,则是零下。
【举一反三】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C。
【类型二】判断物态变化及吸放热
【方法总结】物质的三种状态转化图。
判断物态变化,首先判断变化前后物质的状态,在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作出正确判断。
注意:(1)我们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它们几乎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2)关于液化形成的水出现在玻璃的哪一侧的问题,主要判断哪一侧温度更高,液化形成的水就在温度高的那一侧。
【举一反三】如图是一瓶刚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矿泉水,在温暖的室内放置一会儿瓶外壁布满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矿泉水的温度大约为
B.矿泉水瓶外壁上水珠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C.矿泉水瓶外壁上的水珠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D.放置一会儿后矿泉水瓶外壁上的水珠消失是汽化现象
【类型三】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方法总结】(1)辨别晶体和非晶体的方法: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2)熔化、凝固图像的判别:①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中都有与时间轴平行的一段图像,而非晶体的图像没有;②熔化图像总体上是升温趋势,凝固图像总体上是降温趋势。
【举一反三】如图是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 )
A.甲物质在第5min时开始熔化
B.0~12min为乙物质的熔化过程
C.甲物质是晶体
D.80℃的乙物质可能是液态
一、单选题
1.(2024·山东济宁·一模)常见测量仪器的使用与读数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下列关于仪器的使用和读数正确的是( )
A.小球直径为1.1cm B.测量烧杯质量时调节平衡螺母
C.电能表的读数为4353.6kW·h D.温度计所测温度的示数为21℃
2.(2024·山西太原·二模)图是壶口瀑布的“冰瀑飞虹”美景,“冰瀑”是由两岸岩石上的瀑布流水凝结而成。下列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与“冰瀑”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秋冬早晨草叶上结霜 B.冬天户外冰雕逐渐变小
C.用糖浆制作漂亮的糖画 D.利用干冰进行人工增雨
3.(2024·河北沧州·一模)冬天,“尔滨”凭借冰雪大世界在国内外火出圈。某游客游玩时记录下了下列四个场景,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早市上可看到各个摊位向上冒“白气”,“白气”是水蒸气
B.图-2,街边的树枝上挂满了针状“雾凇”,针状“雾凇”是水凝华形成的
C.图-3,松花江上惊现“大雪人”,堆“大雪人”的雪的形成需要放热
D.图-4,玻璃窗上出现了美丽的“冰窗花”,“冰窗花”的形成需要吸热
4.(2024·湖南·二模)“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主要是升华现象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主要是液化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主要是凝华现象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主要是凝固现象
5.(2024·四川成都·二模)如图甲所示,为“成都熊猫国际灯会2024”中民间艺人制作的“糖画”。制作糖画时,艺人舀起高温的液态糖浆,在水平桌面上将糖浆绘制成各种图案,最后等糖浆慢慢变硬;小明通过红外温度计测量了糖浆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关于“糖画”的制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制作过程中糖浆内能先降低,后不变,最后继续降低
B.如图乙所示过程,糖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C.在图像中BC段,糖浆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D.制作糖画使用的糖是非晶体
6.(2024·河北·一模)小华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夏天打开冰箱门时能看见“白气”,这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放热液化的现象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感觉到粘手,这是水蒸气凝华的现象
C.发现冷冻室的内壁有一层霜,这是水凝固成冰的现象
D.从冷藏室拿出的汽水,过段时间后瓶外壁出现小水珠,这是熔化现象
7.(2024·广东深圳·一模)下图形象地反映出物质固、液、气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甲物态的分子没有固定位置,运动比较自由,乙物态的分子只能原地振动,丙物态的分子距离较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态是固态
B.从甲物态变化到丙物态需要吸热
C.从乙物态变化到丙物态叫液化
D.从甲物态变化到丙物态时应在特定温度下才能发生
8.(2024·四川成都·二模)《金牛区中小学、幼儿园家庭劳动教育指引》以家庭劳动为切入点,旨在切实为广大家长提供多元化、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关于家庭劳动中观察到的问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升华现象
B.用天然气烧开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是因为火力太小了
C.冰冻的“肥牛卷”置于室内一段时间会变软,该过程需要吸热
D.用湿手拿冰箱里的冻肉时,手会被冻肉“粘住”,是凝华现象
二、填空题
9.(2024·湖南长沙·二模)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学科,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是小关同学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错误 ;
(2)如图乙体温计的读数是 ℃;
(3)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如图丙所示,小关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后,开始测量硬币的质量,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填写序号)。
10.(2024·湖北十堰·模拟预测)2024年春节前我市遭遇了一轮寒潮大风及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小张看到护路工人在路面上撒上大量的盐,他了解过后发现撒过盐的雪能更快地熔化,且不容易结冰,从而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是撒盐可以 雪的熔点(选填“增高”或“降低”),雪熔化需要 热。
11.(2024·陕西西安·二模)2024年3月20日,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鹊桥二号将架设地月新“鹊桥”,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等任务提供地月间中继通信。由于高速运动,飞船的外壳温度会比较高,在飞船外壳上有特殊的涂层,该涂层可以瞬间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为气体,达到 (选填“升高”或“降低”)温度的目的。
12.(2024·内蒙古赤峰·一模)2024年2月,内蒙古召开的“十四冬”单板滑雪大跳台男子公开组决赛,山西队苏翊鸣技压群雄获得冠军! 本次比赛的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 ,形成“雪”:自然界的“霜”是水蒸气 形成的。(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3.(2024·江苏盐城·一模)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非晶体),该物质第5min时处于 (固/液/固液共存)态,它的熔化过程 吸热(需要/不需要)。
14.(2024·宁夏银川·一模)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 (选填“A”、“B”或“C”);加热到某一时刻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 ;试管内的冰完全熔化为水后,持续加热,试管内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15.(2024·江苏泰州·一模)如图是小明同学与老师合作“制造”的“气压火箭”,他们将“气压火箭”发射筒内充满高压气体后,按下发射气阀,火箭发射筒笔直的向上飞出,同时下端管口出现了明显的“白气”。此处 (液化/汽化)现象,这个过程要 (吸热/放热),发射筒升到最高点时 (处于/不处于)平衡状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