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合)(浙江省宁波市)

文档属性

名称 词五首(合)(浙江省宁波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8-14 23:33:00

文档简介

(共8张PPT)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任密州知州。当年春夏,密州天旱,旱蝗灾害相继发生。苏轼曾到位于东武(今山东诸诚)西南二十里的常山祈雨,后果然得雨,他再往常山祭谢,并开云泉、建云泉亭。同年十月,常山之庙整修一新,苏轼再往祭谢,归途中与同官会猎于铁沟。苏轼写下了一系列作品,这首《江诚子·密州出猎》最为人们称道。
1、《梁书·张充传》:“充少时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
2、《三国志》:孙权曾亲自射虎,马被虎伤,权用双戟掷过去,虎为倒退。
3 、是用《史记·冯唐传》的故事(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获罪被削职,冯唐谏文帝不应该为了小过失罢免魏尚,文帝就派他持节去赦魏尚)
江城子·密州出猎·词意散译

老夫暂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放气概,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架着苍鹰;戴上锦帽,穿上貂皮袍子,千人万马席卷了平坦的山野。为了回报全城的人紧紧跟随太守的激情,,我亲手射那老虎,大家争着看我这个今天的孙郎。酒喝到兴头,胸怀肝胆正在开阔昂扬,鬓发白了一些,又有什么关系。什么时候派遣冯唐,手持符节来到云中郡给魏尚复职。定将拉开那一如圆月的雕花弓,向西北望去,对准那贪婪的天狼星射去。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1、文中作者表明自己英武的句子是:
2、文中希望得到朝廷信任的句子是:
3、表现作者关怀国家命运,要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的句子是:
4、描写诗人决定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共19张PPT)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破 阵 子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一名《十拍子》。唐教坊曲。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入场,尤壮观也。”
(《秦王破阵乐》为唐开国时之大型武舞曲,震惊一世。玄奘往印度取经时,一国王尝询及之。见所著《大唐西域记》。此双调小令,当是截取舞曲中之一段为之,犹可想见激壮声容。)
词牌名来历
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作者简介: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陈亮来访稼轩,两人痛饮。谈起了时局形势。陈亮气愤异常,朝廷权贵只知歌舞升平,苟且偷安。中原沦陷已历经六十余年,再不北伐讨虏,收复失地,中原百姓就难见复国的一天了。提起中原百姓,辛弃疾不禁想起了当年在山东沂蒙山的战斗生活,想起了豪爽的耿京。便取出宝剑,递与陈亮看,并给他讲述耿京的事情。陈亮不禁赞道:“想不到草莽之中竟有如此豪杰!”大有恨不相识之感。酒至酣处,陈亮舞起宝剑,辛弃疾引吭高歌,歌的便是文前《破阵子》。
朗读欣赏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五十弦:本指瑟,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里泛指各种乐器。
八百里:本指牛;语出《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 ,常莹其蹿角。”这里语意双关,兼指耿京义军连营之广。熟的肉。
的卢:古代烈性的名马,三国时代刘备所乘马就叫的卢
深入分析
醉里挑灯看剑:
写了醉里还挑灯看剑,念念不忘的是杀敌报国。
当时作者已经闲居已久,请缨无路,都受到南宋投降派统治集团的排斥和打击。在现实生活中,韬晦之不暇,不可能触发他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只有在喝醉酒的时候,使他能暂时忘却现实,而通过“挑灯看剑”的举动,生动地表现出来。
梦回吹角连营:
在迷离的恍惚的醉态中,英雄酣然入梦,一梦醒来,各军营里连续响起了雄壮的军号声。他的神志立即回到了军营里,“吹角连营”意味着动员令已经下达,军心振奋,这是诗人的愿望,也是人民的愿望!——投入备战。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这两句,意气激昂,形象阔大,这应该是具体描绘动员令下达的情况,部下的官兵们分食烤熟的牛肉,军队奏起雄壮的战歌。进一步渲染了军中的战斗生活气息,官兵斗志昂扬。
“沙场秋点兵”:人们仿佛看到了这支队伍的赫赫军威。
秋天在沙场上检阅军队,阵容威武雄壮,秋高马肥。秋又是肃杀之气,都和“沙场”、“点兵”结合得很密切,把杀气腾腾的气氛渲染得符合实际。“点兵”意味着就要对敌人下总攻击令而进入战斗的阵地了,只用五个字,就笔酣墨饱地对上文所描写的情况作出了出色的小结。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是说马飞快如的卢,弓弦惊如霹雳。
“马作的卢飞快”:是运用典故,“的卢”是古代著名的快马,相传一跃三丈,这里用来比喻战马都像的卢那样飞速奔驰。 其所以如此组合,是为了突出“快”和“惊”。英雄们骑着快马,拉着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英雄形象。使读者对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前的英勇气概,历历如在目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指完成了君王统一大业,自己也取得了深厚英名。
两句意味着作者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
这是作者的壮志也是理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的热情。这两句中的君王、功名的念头表现得很明显;但我们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看,封建时代的爱国主义事业是离不开“君王”和“功名”来实现的。
作者在结尾处为什么说“可怜白发生”?转笔使感情从极高点跌落下来,剩下的只有悲愤,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壮志和理想是美好的,可是祖国没有统一,自己没有功名,却已经年纪大了,生了白发,没有机会了。
作者从21岁起投笔从戎,从军杀敌,23岁时,集合突入军营,生擒叛将,智勇双全,气吞山河。40岁以后一直闲居在农村,“可怜白发生”,把自己的悲愤展现在人们眼前。在理想与现实的强烈的对比下,使千百载下的读者对作者那种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愤慨,还觉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破阵子 [宋]晏殊
湖上西风斜日,荷花落尽红英。金菊满丛珠颗细,海燕辞巢翅羽轻。年年岁岁情。
美酒一杯新熟,高歌数阕堪听。不向尊前同一醉,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共16张PPT)
渔 家 傲
范仲淹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庆历三年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作者简介:
  解题: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角连声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笛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 范仲淹
赏析诗歌:
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点明了地点,“秋来”点明了时间,“异”字统领全词。
衡阳雁去无留意
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
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
苦寒:雁尚且无留恋之
情,将士又何以忍受?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描写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强我弱。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浊酒”表明边塞生
活的艰苦,“家万里”
表现了思乡之切。
 慨叹功业未建,边患未除,归乡无期。
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
浓白霜,更使人惆怅难
眠。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不寐”的是将军也是征夫,流下的是思念家乡的泪,更是功业无成、壮志未酬的英雄泪!
渔家傲范仲淹
上阕写景
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长烟落日
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下阕抒情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
抒发思乡报国之情

借景抒情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问题:
2、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面对浊酒一杯,映着将军花白的头发和士兵的眼泪。表现了将士壮志难酬,怀念故乡的心情。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参考译文:
1、本册中我们还学了范仲淹的哪篇文章?
2、从空间描写洞庭湖的句子是?
3、览阴冷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怎样的感情?
4、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具备怎样的情怀才
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渔家傲》中从声音来写边关空旷的诗句是
6、温庭筠的《梦江南》,描写女子肠断的句子是?
欢迎各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