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通过学习你知道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吗?( )
①皇室与少数民族首领通婚 ②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③在边疆地区设立管辖机构 ④对少数民族发动战争,干涉少数民族内部事物,激化民族矛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2.(本题3分)下图为《步辇图》(局部),该图描绘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唐朝对吐蕃的赞普册封制度得以确立 B.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有效管辖
C.唐蕃互派使者维持两政权的友好关系 D.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
3.(本题3分)唐代某农书提到一种农具:“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由此可知该农具( )
A.简易便携 B.调节灵活 C.结构复杂 D.经久耐用
4.(本题3分)唐代笔记《因话录》记载:有商人在外地做生意,“得钱数百缗,惧川途之难赍(携带)也,纳于公藏(官府钱库)而持牒(凭证)以归,世所谓‘便换’者,寘(放置)之衣囊。”“便换”也称“飞钱”。这一记载表明( )
A.开始出现最早的纸质货币 B.重农抑商加重商人的负担
C.官府强行夺占商人的资财 D.商业发展使汇兑业务出现
5.(本题3分)史家陈寅恪在《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南北朝民族交融为唐繁荣奠定基础 B.唐朝废除了秦汉以来的各项制度
C.唐朝开创后世各项政治制度的先河 D.南北朝时期中原文化焕发新机
6.(本题3分)下表是与隋朝相关的文献史料节选。由此可知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
史料 出处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 杜佑《通典·食货典》
唐太宗说: “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 吴兢《贞观政要》
大运河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需要。但是……隋炀帝失去了民众的支持,损害了自己的王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B.国富民穷,矛盾尖锐
C.外戚专权,党锢之祸 D.赋役繁重,严刑峻法
7.(本题3分)白居易在《策林》中指出:“善为国者,不求非农桑之产,不重非衣食之货,不用计数之吏,不畜聚敛之臣。闻榷管之谋,则思侵削于下,见羡徐之利,则念诛求于人。然后德泽流而歌咏作矣!”这反映出白居易
A.开拓进取的经济主张
B.劝诫统治者应实施仁政
C.固守传统的经济思想
D.强调赋税改革的必要性
8.(本题3分)唐代陆龟蒙《耒耜经》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下列示意图与其描述一致的是( )
A. B.
C. D.
9.(本题3分)《新唐书>载:“凡(官营)工匠,以州县为团,五人为火,五火置长一人。四月至七月为长功,二月三月、八月、九月为中功十月至正月为短功。雇者,日为绢三尺。”此举意在
A.遵循农耕规律 B.发展新型经济
C.保证官坊生产 D.垄断销售市场
10.(本题3分)下图是位于吐鲁番西10千米处的交河故城遗址,是唐朝安西都户府曾在地。以下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与西域都护府共同维护天山南北地区的安宁
B.它的管辖安西四郡,即敦煌、酒泉、龟兹、于阗
C.它促进西域和中原文化的交融
D.它导致了东突厥部众反叛唐朝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安史之乱
(1)背景:唐玄宗后期怠于政事,用人不当,政治腐败;军事举措失当,设置 形成 的局面。
(2)经过:755—763年,安禄山、史思明
(3)影响:中央集权大大削弱,形成 的局面;边防空虚,吐蕃入侵,边疆告急。唐朝从此由 。
12.(本题3分)影响
①许多将领拥兵自重,独立性强,中央集权被削弱。
②边防空虚,唐朝由盛转衰。
③形成 的局面,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13.(本题3分)封建农民起义军首次提出平均思想是 农民战争。
14.(本题3分)隋朝建设
(1)兴建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 东都:洛阳;西都:长安
(2)兴建 城。
(3)开通大运河:隋炀帝开凿,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五大水系,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5.(本题3分)唐玄宗在位时期,将唐朝推向全盛,史称“ ”。但是其统治后期,出现了“ ”,唐朝由盛转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军镇长官 权力太大,尤其是 (人物)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唐玄宗封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17.(本题2分)唐玄宗统治后期,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18.(本题2分)唐太宗吸收隋亡教训,励精图治,国家出现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开元盛世”。
19.(本题2分)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20.(本题2分)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一贯重视且擅长处理民族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今四川松潘),……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退兵,再派使臣求婚。……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保证了唐蕃间在政治上的长久友好关系,还将大唐的音乐、茶文化和医药典籍等传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马球运动、装束方式等也传入了大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继文《从现存若干文物文献看文成公主入蕃对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字嵯峨,气势雄伟,……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是数以千计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的最杰出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例证。
——唐语等《布达拉宫建筑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对吐蕃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文成公主入藏的积极意义。
(2)关于布达拉宫,这两种认识一般都为大众接受:①布达拉宫既是一座宗教和艺术建筑,也是饱含政治意义的建筑;②布达拉宫的建筑蕴含了多个民族的文化特色。选择①,请列举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措施。选择②,请阐述布达拉宫体现的藏汉风格建筑特色。
22.(本题15分)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直接代表皇帝监察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设置太学,学生学业完毕后,即派往各政府机构任事。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林永光《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材料二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政权进行交往的主要方式。
23.(本题15分)材料 开元四年,山东地区发生严重的蝗虫灾害。在“天命论”和崇佛思想的影响下,老百姓对蝗虫无能为力,在路旁烧香磕头,乞求上天开恩,眼看着蝗虫食禾苗,不敢捕杀。满朝文武也都一筹莫展。唯独姚崇上疏积极主张捕杀蝗虫。他引经据典,极力说服玄宗,同时提出了灭蝗办法,并派遣御史分头督促各地灭蝗。后又派遣使者去各州县进一步检查捕蝗情况,并把各州县官吏捕蝗的勤惰、政绩大小上报朝廷,以促进州县捕蝗救灾。姚崇督责捕蝗,始终如一,因此捕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仅汴州一州,就捕蝗十四万石,投入汴渠顺流而下者尚不可胜数。在他的努力下,虽然山东连年发生蝗灾,也没有造成很大的饥荒。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姚崇的救灾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姚崇的救灾举措.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有皇室与少数民族首领通婚,即和亲,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在边疆地区设立管辖机构,①②③正确,选择B项;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和谐,排除④,排除AC项;D项选择不全面,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图片材料”的信息可知,描述的是唐朝时“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松赞干布是西藏地区的领袖,希望通过通婚的方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唐太宗是中原王朝的君主,对边疆少数民族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使臣觐见求婚的场景,没有册封方式的体现,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没有形成有效的管辖,唐政权与吐蕃政权之间,是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不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对题干的材料信息理解有误,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反映“互派使者”的活动,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农具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的深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曲辕犁便于调节,没有涉及简易便携、结构复杂和经久耐用,排除AC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得钱数百缗,惧川途之难赍(携带)也,纳于公藏(官府钱库)而持牒(凭证)以归,世所谓‘便换’者,寘(放置)之衣囊。”可知,唐朝时期,商人去外地做生意,但货币太多,不方便携带,于是将货币放于官府钱库,而后持存入凭证到地方支取,这是中国早期汇兑业务的表现,D项正确;最早的纸质货币是“交子”,在北宋时期出现,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汇兑业务,没有体现重农抑商使商人的负担增加,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商人将货币存入官府的钱库,而非官府强行夺占,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材料中“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说明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为唐朝的再次统一和走向强盛奠定了基础,A正确;唐朝继承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制度,排除B;C不符合史实,排除;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动荡,文化凋零,排除D。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隋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天下义仓又皆充满。” “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隋炀帝失去了民众的支持,损害了自己的王朝”可知,隋朝时期建造了大量的义仓,其中储存的米粟比较充裕,但并未起到解救饥荒的作用,最终加剧了阶级矛盾,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使隋王朝走向了灭亡,B项正确;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属于唐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排除A项; “外戚专权,党锢之祸”属于东汉灭亡的原因之一,排除C项; “赋役繁重,严刑峻法”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材料信息“善为国者,不求非农桑之产,不重非衣食之货,不用计数之吏,不畜聚敛之臣”体现出白居易强调发展农业,不主张发展其他行业,说明其固守重农的传统经济思想,故选C项;重农的传统经济思想,不具备开拓进取精神,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劝诫统治者应实施仁政”,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赋税改革,故D项错误。
8.C
【详解】材料描述的是唐代的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若提起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这样就能调节犁耕的深浅,C项正确;A项图片所示为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排除A项;B项图片所示为一人控制两头牛牵引一犁在耕地,排除B项;D项图片所示为灌溉工其筒车,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材料反映了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工作时间、工作报酬的规定,这有利于保证官坊生产,故选C;材料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情况,没有涉及农业,故排除A;官营手工业不属于新型的经济形态,故排除B;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流入市场,材料规定不是为了垄断市场,故排除D。
10.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的最高政治军事机构其为维护唐朝在西域的主权,都护府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对于促进西域和中原文化的交融发挥着重要作用,C项正确;它与北庭都护府共同维护天山南北地区的安宁,排除A项;安西四镇是碎叶、龟兹、于阗、疏勒,排除B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项。
11. 节度使 外重内轻 藩镇割据 由盛转衰
【详解】据所学可知,安史之乱
(1)背景:唐玄宗后期怠于政事,用人不当,政治腐败;军事举措失当,设置①节度使形成②外重内轻的局面。
(2)经过:755—763年,安禄山、史思明
(3)影响:中央集权大大削弱,形成③藩镇割据的局面;边防空虚,吐蕃入侵,边疆告急。唐朝从此由④由盛转衰。
12.藩镇割据
【解析】略
13.唐末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封建农民起义军首次提出平均思想是唐末农民战争。
14.洛阳
【详解】根据所学课本知识可知,隋朝的各种建设较多,规模宏大。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又包括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隋炀帝兴建的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开通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五大水系,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5.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节度使” 安禄山
【详解】根据所学,唐玄宗在位时期,将唐朝推向全盛,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其统治后期,出现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军镇长官节度使权利太大,尤其是安禄山。
16.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因此本题说法正确。故选正确。
17.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在平叛的过程中,唐军许多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占领河西陇右地区。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18.错误
【详解】唐太宗吸收隋亡教训,励精图治,国家出现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而不是“开元盛世”。后者是在唐玄宗时期出现的,故题中表述错误。
19.正确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并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隋朝在制度上也多有创新,如创立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为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到第二代皇帝隋炀帝时由于暴政引发农民起义,隋朝统治灭亡。因此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故说法正确。
20.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因此题干所述为正确。
21.(1)主要措施:武力征服;和亲。
意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传播了中原地区的风俗与文化;促进了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或“西藏地区封建化”);使中华文化愈加丰富多元;促进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
(2)选择①:册封活佛,作为西藏政教领袖;西藏行政、宗教等事务由理藩院负责处理;派满、汉工匠入藏参与布达拉宫扩建;除夕在保和殿宴请少数民族王公贵族。
选择②:藏式建筑:藏式碉楼建筑形式,土木混合结构;宫墙全部用花岗石砌筑,墙上开有藏式黑边方窗;墙基深入岩层,部分墙体夹层浇注铁汁,以增强抗震能力。
汉式建筑:殿顶飞檐翘角;殿内的木结构采用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
【详解】(1)“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可以说明武力征服措施,文成公主入藏说明和亲这一措施。唐朝实行怀柔、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主观目的是政治上巩固统治,加强管理,客观上又促进了民族融合以及汉藏两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原先进文明入藏也推动了西藏的封建化。
(2)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学生只需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论述即可。选择①综合性较强,考查了清朝的边疆政策、康熙的民族政策以及保和殿的功能。选择②集中考查布达拉宫藏汉合璧的建筑风格。
22.(1)措施: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设立太学;盐铁官营;儒学独尊。(任答三点)
(2)主要方式:军事征服(或:战争)设立军政机构;册封;和亲;会盟;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任答三点)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关于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据材料“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可知,设立刺史;据材料“设置太学,学生学业完毕后,即派往各政府机构任事。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可知,设立太学;盐铁官营;据所学可知,未解决诸侯王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为了进行思想统一,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唐朝(中国)。关于唐朝与边疆各民族政权进行交往的主要方式,据材料“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可知,和亲;据材料“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可知,会盟;据材料“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可知,设立军政机构;册封;据所学可知,唐朝初期采用武力消灭东突厥、西突厥,可见,唐朝与边疆各民族政权进行交往的方式之一是军事征服;唐朝与边疆各族保持着经济文化交流。
23.(1)引经据典争取皇帝支持:提出科学的救灾办法,并派遣御史督促落实:教灾与官府政绩挂钩。
(2)策略得当,教灾及时:当机立断、始终如一:措施全面,有力地缓解了灾害造成的损失等
【详解】(1)“举措”,依据材料信息“他引经据典,极力说服玄宗”、“同时提出了灭蝗办法,并派遣御史分头督促各地灭蝗”、“把各州县官吏捕蝗的勤惰、政绩大小上报朝廷”从引经据典争取皇帝支持、提出科学的教灾办法并落实、救灾与官府政绩挂钩等角度作答。
(2)“简评”,依据材料信息“姚崇督责捕蝗,始终如一,因此捕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他的努力下,虽然山东连年发生蝗灾,也没有造成很大的饥荒”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策略得当、始终如一、措施全面、减少损失等角度作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