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文艺作品要与社会现实相符。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杜甫的《石壕吏》——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 B.李清照的《声声慢》——国家统一的和平景象
C.关汉卿的《窦娥冤》——传统社会走向衰落 D.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西文化的交融
2.(本题3分)南朝道士张融临死时遗命入殓“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这要反映了
A.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 B.文化传承与道家思想的发展
C.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合之势 D.佛教已与儒学、道教鼎足而立
3.(本题3分)法门寺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纹饰丰富,有二十四孝故事图、佛教中常见的飞天、道教瑞兽仙鹿等。这反映出唐代( )
A.寺院影响日益扩大 B.饮茶之风盛行 C.儒家正统地位丧失 D.思想文化多元
4.(本题3分)下图所示为唐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他以楷书最着,其遒媚劲健的书体,虽稍带颜法,却自创一派,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他是:
A.张旭 B.颜真卿 C.柳公权 D.黄庭坚
5.(本题3分)魏碑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魏碑书体上承汉碑法度、隶书遗意,笔法古拙劲正,意态万千,其流风所及直导隋唐。据此可知,魏碑
A.受到佛道兴盛的影响 B.开启了刻石纪事传统
C.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 D.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
6.(本题3分)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7.(本题3分)出土的唐代雕塑造型丰满健壮、雍容大度,色彩和描绘上具有浪漫豪放的气息;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融合传统中国的剑舞与西域舞蹈之精髓,创造出了《西河剑器》《剑器浑脱》等,广受好评。由此可知,唐代艺术
A.具有开放而自信的气度 B.体现了社会奢华享乐的景象
C.盛行谦虚而好学的风气 D.实现了各类艺术形式的融合
8.(本题3分)宋代哲学思想主要是理学,理学在宋代思想界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宋代科技的重大发展 B.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C.朱熹等人的努力 D.佛教思想的影响
9.(本题3分)据日本僧人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开成六年(后改为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春节,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亦然”。这一记载( )
A.寄托了中日世代友好的愿望 B.赞颂了盛唐的经济繁荣景象
C.反映了唐代社会风气的开放 D.证明了佛教初步完成中国化
10.(本题3分)初唐一书法家,尤善正书,独成一体,开颜柳先河,名声大到当时远方的少数民族都知道,此人最有可能是
A.王羲之 B.怀素 C.张旭 D.欧阳询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农学: 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12.(本题3分)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发达的原因有哪些?举出几个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实例
(1)原因:隋唐时期, 统一, 空前发展, 、 交流活跃;
(2)实例:
①隋朝
A.陆路:隋炀帝命裴矩驻守张掖,管理与 的通商事务
B.海路:隋朝 从南海郡出航到达 国,国王也遣其子来到中国。②唐朝
A.陆路:唐朝与 国的接触,使包括 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了 地区
B.海路: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近20次,每次都有 、学问僧随船而来,人数少者近百人,多者有650余人,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
13.(本题3分)(一)中外文化交流
秦汉以来,中国文化不仅广泛吸收域外文明成果,而且还进行反输,形成了“输入—输出的”文化交流特色。
1. 根据“ 输入— 输出 ” 的文化交流特色,上图所示的文明成果中,输入中国的是
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从中国输出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 结合上述图片,完成以下表格
14.(本题3分)唐朝:武则天时, ,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 的修行比较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影响最大。
15.(本题3分)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以下是反映这一时期中外交流的史料
上述材料中可以作为研究东亚文化圈史料的是: ;
可以作为研究唐代对外交往的一手材料的是: (选填字母)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从三国到五代,由于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
17.(本题2分)《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
18.(本题2分)贾思勰的主要著作是《九章算术》。( )
19.(本题2分)南朝祖冲之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
20.(本题2分)诗歌这一文学成就反映了我国唐朝时期的文学特色,其中诗人杜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考古成果与历史遗迹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来源。
材料一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文化情况简表
材料二
宜侯夨簋
部分铭文释意:“在四月丁未这一天,周康王对宜地进行占卜之后,命令虞侯夨(cè)说:把你迁到宜地,赐给你好酒一卣、圭瓒一陈……赐给你土地和人口。”
材料三
里耶秦简
部分内容释意:“秦始皇二十七年二月,洞庭郡政府下达到所辖各县的政令文书,由各县负责传达到有关官吏与部门,并予以执行……”
材料四
悬空寺三教殿,位于山西大同,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殿阁内雕塑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韩愈痛感于儒学的衰弱,著《原道》一文。一方面竭力排佛,另一方面又在自己的学说中糅进了不少佛学的成果……
——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隋唐五代两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
(2)分别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作用。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魏晋至唐代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
22.(本题15分)敦煌石窟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北朝至宋元1000多年的不断开凿修建,形成了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
隋唐时期是莫高窟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开凿石窟数量多达1000余个,保存下来的有200多个,壁画和塑像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石窟装饰纹样既保留了北朝时期敦煌本地图案和一些西域纹样图案的特点,又吸收中原地区石窟、陵墓雕饰、丝织物上的纹样特征,还吸取了中亚地区的一些纹样风格。以花卉、禽兽等图案为代表,内容丰富,富于变化,色彩绚丽。
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西夏石窟的图案装饰纹样受到北方辽政权的影响,也明显模仿宋代建筑彩画的纹样。西夏晚期和元代的洞窟,壁画和雕塑中都出现藏传佛教的内容。
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和阗文、希伯来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
随着岁月的流转,因长期受风沙等自然原因的影响,敦煌石窟正在以“比古代快100倍的速度走向死亡”。鉴于此,让文物在数字档案中永生的构想被提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武汉大学研究团队、敦煌研究院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已有289个洞窟完成数字化摄影采集,140个洞穴进行了三维重建,敦煌石窟建立了全方位的数字档案,开发出根据图片自动生成高精度三维模型的云计算共享平台。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形态被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尘封的文物由此获得新生和永恒。
——摘编自关友惠《敦煌装饰图案》、高宇飞《人类敦煌:敦煌文化特色与形态》、胡珊《数字档案“让敦煌永生”》等
(1)依据材料,概括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指出敦煌莫高窟的史料价值。结合敦煌莫高窟数字档案建设的具体做法,谈谈你的认识。
2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学校教育以官学为主,在中央设国子学、太学、书学、算学、广文馆、崇文馆、医学等学校,还开设教导皇族子孙及功臣子弟的小学教育。在地方设府学、州学、县学,乡、里也有学校。唐代教育内容集中在经学和史学方面,还有兽医、卜筮、乐师、天文历法等专业技术教育。唐政府十分看重教师的道德修养和学识修养,每年对教师考核。唐代教师大都是学识较高之人,如韩愈、孟郊等都曾以官员身份从事授业工作。唐代私学的教育形式灵活多样,与官学互补。
——据穆惠涛赵岚《唐代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启示》等整理
材料二 宋代教育的形式与层次比以往时代更为完备。小学教育相当普遍,其中多为私学。程颐、程颢和张载等著名学者都做过教习儿童的私学导师。小学之后,州县学渐渐发达,州县学属官府所办,州学教授要经过考核才能执教,以保证教学质量。中央官学设国子学、太学、律学、武学、医学,宋徽宗因嗜好书画,还设了书学、画学与算学。官学教育主要内容为“四书五经”。宋代书院教育发达,弥补官学不足。
——摘编自李树喜《中国人才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宋教育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唐宋教育的认识。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据材料“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的《石壕吏》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故A项正确;李清照处于宋代,不是国家统一的和平景象,故B项错误;关汉卿的《窦娥冤》处于元朝,不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时期,故C项错误;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没有西方文化的交融,故D项错误。故选A。
2.C
【详解】《孝经》是儒家的思想,《老子》是道家的经典,《小品》《法华经》是佛教的著作,故体现了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合之势,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文献都是中国古代典籍,没有外国文献,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释、道三教并存、三教调和的内容,没有体现道家思想的发展,也没有突出佛教的地位变化,故B、D两项错误。
【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即可解答。
3.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法门寺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纹饰中不仅有传统的二十四孝图,还有佛教和道教的相关内容,这反映了唐朝儒道释三教并行的文化多元现象,D项正确;材料中只列举了法门寺一地,并不能看出这一时期寺院影响在扩大,排除A项;茶具的纹饰并不能反映出饮茶风气的盛行,排除B项;儒家思想并未丧失正统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他的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稍显颜法,却自创一派,故选C项;颜真卿创造出敦厚雄浑的“颜体”。
5.C
【详解】由材料“魏碑书体上承汉碑法度、隶书遗意,笔法古拙劲正,意态万千,其流风所及直导隋唐”可知,魏碑继承了汉碑法度和隶书的意韵,兼具隶书和楷书的神韵,C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魏碑继承汉碑和隶书的意韵,没有体现受到佛道兴盛的影响,排除A项;刻石纪事传统在魏碑出现以前就已存在,排除B项;魏碑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没有体现促进南北文化交流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以后理学成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对当时民众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社会生活突出纲常伦理,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CD均是当时文学呈现世俗化趋势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A。
7.A
【详解】唐代雕塑造型丰满,呈现出浪漫豪放的气息;公孙大娘的舞蹈中融合了外来元素,而且受到民众的欢迎,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开放,对待外来文化持兼容并包的态度,是开放而自信的气度的表现,A项正确;材料体现唐朝艺术的开放和自信,不能体现谦虚好学和奢华享乐,排除BC两项;材料中只反映了舞蹈,“各类艺术形式”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的中国。根据所学理学的主导地位是统治者提出的,原因就是符合统治者统治的需要,B项正确;科技的发展和理学占主导地位没有关系,排除A项;朱熹等的努力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佛教思想的发展是冲击儒学的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841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当时中国的春节活动,既包括佛教的布施行为,也有“俗家”对少数民族美食的品鉴,这体现了唐代社会风气的开放,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中日政府或民间关系,排除A项;根据时间可知这一记载反映的是唐朝后期,而非盛唐时期的状况,排除B项;仅一个节日习俗的片段,不足以证明佛教是否完成中国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初唐一书法家,尤善正书,独成一体,开颜柳先河,”可知中唐朝书法家主要是楷书成就,故C项正确;A是东晋时期;B和C均属于草书书法家,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艺术·书法
【名师点睛】
11.北朝贾思勰
【详解】根据所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12. 政治 对外关系 经济 文化 西域 常骏 赤土 大食 造纸术 阿拉伯 留学生
【详解】(1)原因:隋唐时期,政治统一,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
(2)实例:①隋朝A.陆路:隋炀帝命裴矩驻守张掖,管理与西域的通商事务B.海路: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国王也遣其子来到中国。②唐朝A.陆路:唐朝与大食国的接触,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B.海路: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近20次,每次都有留学生、学问僧随船而来,人数少者近百人,多者有650余人,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
13.【小题1】输入:ADFG 输出: BCE 【小题2】①宋元 ②海上/新航路 ③利玛窦、徐光启 ④长安
【解析】【小题1】结合所学可知,胡旋舞为西域传入;意大利人利玛窦到中国传教,带来了几何原本的主要内容;明代利玛窦到达广州,自制《万国图志》,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李之藻据此绘制成图曰《坤舆万国全图》;大秦景教并非中国本土宗教,是唐代正式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火药、印刷术,丝织技术均源自中国,故输入应为ADFG,输出应为BCE。
【小题2】结合所学可知,汉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宋元时期,中国的印刷术火药传入欧洲;明清时期,中国通过海上新通道与国外进行联系,如郑和下西洋,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西方科技思想,以徐光启为代表的中国人与西方传教士合译完成早期西学东渐历程。
14. 佛教本土化 禅宗
【详解】据所学可知,唐朝:武则天时,①佛教本土化,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②禅宗的修行比较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影响最大。
15. AE ABDF
【详解】(1)AE主要涉及的是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因此可用于研究东亚文化圈的史料。
(2)ABDF等史料都是唐朝当时的一手史料,分别涉及和日本、网拉的、大秦、西域的交往,包括当时遗存下来的手迹、出土的文物等,因此可以作为研究唐代对外交往的一手材料。
16.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三国到五代,由于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故题干表述正确。
17.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时期的《金刚经》。
18.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贾思勰的主要著作是《齐民要术》。
19.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齐民要术》是贾思勰的著作,与祖冲之不符,题干说法错误。
20.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诗歌这一文学成就反映了我国唐朝时期的文学特色,其中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而不是杜甫,故题干所述错误。
21.(1)特点:分布广泛,多元(地)起源,源远流长,各具特色。
(2)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材料三 反映的是秦朝的郡县制。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3)特点:思想活跃,文化多元,儒道佛三教交融,存在思想冲突。
【详解】(1)特点:从分布的地点可得出分布广泛,从起源的角度可得出多元(地)起源,从发展的角度可得出源远流长,从各自的特点可得出各具特色。
(2)从材料的内容可得出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根据所学西周的分封制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结合材料可得出材料三 反映的是秦朝的郡县制。根据所学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3)特点:根据“韩愈痛感于儒学的衰弱,著《原道》一文。一方面竭力排佛,另一方面又在自己的学说中糅进了不少佛学的成果……”可得出思想活跃,文化多元,儒道佛三教交融,存在思想冲突。
22.(1)特点:石窟开凿数量多、水平高;纹样内容丰富、富于变化;体现西域、中原、中亚文化特征,具有多元性;原因:隋唐政治统一;社会经济发展;陆上丝绸之路畅通;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三教并行、佛教的发展;历代传承。
(2)史料价值:石窟保留下了丰富的实物、图像、文献史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观生动地传达历史信息,可对传世文献提供印证与补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石窟的内容反映了北朝至宋元时期的一些社会状况,可用于研究这些时期的建筑、艺术、宗教、文学、经济、民族交融等内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发展的见证。
认识:敦煌石窟的数字档案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来保存、传承敦煌千年文化,扩大了敦煌文化的影响力,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唐时期的莫高窟。
第一问特点,由材料“隋唐时期是莫高窟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开凿石窟数量多达1000余个,保存下来的有200多个,壁画和塑像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可得出石窟开凿数量多、水平高;由材料“以花卉、禽兽等图案为代表,内容丰富,富于变化,色彩绚丽。”可得出纹样内容丰富、富于变化;由材料“石窟装饰纹样既保留了北朝时期敦煌本地图案和一些西域纹样图案的特点,又吸收中原地区石窟、陵墓雕饰、丝织物上的纹样特征,还吸取了中亚地区的一些纹样风格。”可得出体现西域、中原、中亚文化特征,具有多元性。
第二问原因,由材料“隋唐时期是莫高窟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及所学可得出隋唐政治统一,社会经济发展;由材料“石窟装饰纹样既保留了北朝时期敦煌本地图案和一些西域纹样图案的特点,又吸收中原地区石窟、陵墓雕饰、丝织物上的纹样特征,还吸取了中亚地区的一些纹样风格。”及所学可得出陆上丝绸之路畅通,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三教并行、佛教的发展;由材料“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北朝至宋元1000多年的不断开凿修建,形成了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可得出历代传承。
(2)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
第一问史料价值,由材料“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可得出石窟保留下了丰富的实物、图像、文献史料;由材料“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和阗文、希伯来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可知,莫高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观生动地传达历史信息,可对传世文献提供印证与补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由材料“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北朝至宋元1000多年的不断开凿修建,形成了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西夏石窟的图案装饰纹样受到北方辽政权的影响,也明显模仿宋代建筑彩画的纹样。西夏晚期和元代的洞窟,壁画和雕塑中都出现藏传佛教的内容。”可得出石窟的内容反映了北朝至宋元时期的一些社会状况,可用于研究这些时期的建筑、艺术、宗教、文学、经济、民族交融等内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发展的见证。
认识:由材料“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武汉大学研究团队、敦煌研究院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已有289个洞窟完成数字化摄影采集,140个洞穴进行了三维重建,敦煌石窟建立了全方位的数字档案,开发出根据图片自动生成高精度三维模型的云计算共享平台。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形态被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尘封的文物由此获得新生和永恒。”可得出敦煌石窟的数字档案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来保存、传承敦煌千年文化,扩大了敦煌文化的影响力,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23.(1)共同点:统治者重视教育;加强教育管理(重视师资或任用学识较高的人担任老师);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次教育体系;教学内容丰富;重儒家思想教育;办学途径多样化(官学私学并行)。
(2)认识:促进了儒学的发展与传播;有利于培养多元化人才;推动教育的普及(推动科举考试发展);有利于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有利于古代典籍的传承;有利于社会安定与发展;有利于政权稳定;对后世的教育文化事业产生深远影响。教育受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当时培养的人才主要满足科举考试和统治者的需要。
【详解】(1)根据材料“唐代学校教育以官学为主”“州县学渐渐发达,州县学属官府所办”,可知唐宋时期官学发达,体现了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唐政府十分看重教师的道德修养和学识修养,每年对教师考核”“州学教授要经过考核才能执教”说明唐宋以来政府都高度重视对教师的考核,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中央设国子学、太学......在地方设府学、州学、县学,乡、里也有学校”“州县学渐渐发达”“中央官学设国子学、太学”说明唐宋时期从中央到地方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校教学体系,“唐代教育内容集中在经学和史学方面,还有兽医、卜筮、乐师、天文历法等专业技术教育”“中央官学设国子学、太学、律学、武学、医学,宋徽宗因嗜好书画,还设了书学、画学与算学”说明唐宋时期的学校教育内容广泛,并非完全局限于四书五经,“唐代私学的教育形式灵活多样,与官学互补”“宋代书院教育发达,弥补官学不足”说明唐宋时期私学发达,私学与官学形成了相互补充的关系。
(2)根据材料“唐代教育内容集中在经学和史学方面”“官学教育主要内容为‘四书五经’”,可知儒家思想在唐宋时期依然是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唐宋教育对儒学的推广具有积极作用,唐宋时期的学校教育内容广泛,极为多元化,有利于培养多元化的人才,而且唐宋时期的私学和官学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人才,对促进教育发展和文化传播都有巨大的积极作用,为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巩固统治秩序起到推动作用,使我国从古至今逐渐形成了重视教育的传统,从而为后世的教育发展提供借鉴。但是封建社会的教育归根究底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是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