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张PPT)
主讲教师:
鲁迅的至情与理性的纠葛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深度阅读(一)
学 科:高中语文(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可谓是“革命文学”的一个单元。本单元精选了散文、报告文学、小说等革命文学作品,从不同层面谱写中国革命的伟大征程,传递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
本单元选入了作为中国革命旗手的鲁迅的两篇文章。通过对鲁迅作品的研习,了解鲁迅的革命性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有利于丰富和加深学生对于革命文化的理解。
一、记念永远微笑的刘和珍
1.阅读《记念刘和珍君》,按时间顺序梳理刘和珍生平事迹,概括鲁迅对刘和珍的印象,制作《刘和珍简明档案》。
刘和珍简明档案 生平事迹 人物印象
刘和珍简明档案 生平事迹 人物印象
毅然预定《莽原》。 崇拜鲁迅的,勇于接受新思想的
反抗广有羽翼的杨荫榆校长,担任学生自治会职员,被开除。 无畏的、独立的、民主的
开除后到宗帽胡同听鲁迅讲课,态度始终温和。 好学的、温和的
复校后,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落泪。 爱校的、真诚的、感性的
为反抗帝国主义欣然请愿,不幸牺牲。 勇敢的、爱国的、激情的
2.研读《刘和珍简明档案》,思考鲁迅对刘和珍生平事迹的记述有哪些特征?这样记述有什么妙处?
①第一个特征:以片段和印象的记述为主,几乎不叙述完整的事情。这样安排可以突出刘和珍的形象,减少行文的枝蔓,同时又避免了鲁迅对刘和珍并不很熟悉的不足。
②第二个特征:繁简结合,突出重点。鲁迅在记述刘和珍的其他事件时用简笔,记述刘和珍被害的惨状则用繁笔。鲁迅用尽量客观的文字详细记述刘和珍遇害时的惨状,其中蕴含着真切的悲情与愤怒。文字表面的情感是克制的,文字背后的情感则是汹涌的。
③第三个特征:鲁迅记述刘和珍时,注重夹叙夹议,做到叙事、议论和抒情的结合。一方面以简要的叙事带出鲁迅自己深切的情感,一方面以深切的情感带出深刻的思考,另一方面以情感和思考带动叙事的发展。读者不仅对刘和珍之死有直观的感受,更有理性的思考。
二、品析鲁迅的至情与理性
1.用1-3个词语概括每一节的情感,梳理文章的情感脉络;划出其中最能体现鲁迅至情的语句,有感情地加以品读。
痛苦、悲愤、同情——赞叹、失望、绝望——悲哀、崇敬——愤慨——同情、悲哀——消极、失落、遗憾——振奋、激越
2.下列文句体现了鲁迅对刘和珍之死的理性思考。任选两句,谈谈你的理解,写两则简要的读书札记。(提示:撰写读书札记时,如能抓住词语、紧扣文本,分析就能更为准确)
①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②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何时是一个尽头!
③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就在沉默中灭亡。
④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⑤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⑥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读书札记 我选第( )句。 我从这句话中读到了
我选第( )句。 我从这句话中读到了
读书札记 我选第(①)句。 我从这句话中读到了 鲁迅的愤怒。他的愤怒不仅指向残暴的执政府,也指向无耻的流言家。因为执政府在肉体上消灭了革命青年,流言家则说革命青年是受了蒙骗而死,把她们真诚的爱国之心给污蔑了,可谓在精神上消灭了革命青年。因此,鲁迅三次强调被执政府和流言家们把持的世界是一个“非人间”。“非人间”里没有仁慈,没有是非,没有正义,只有残暴和无耻。鲁迅撰文记念刘和珍等人,自知也是被“非人间”的执政府和流言家所“快意”的下场,但却表现对革命青年的支持和同“非人间”战斗的姿态。
我选第(②)句。 我从这句话中读到了 鲁迅的矛盾。鲁迅称赞刘和珍等人是敢于直面人生并为之战斗的“真的猛士”,并称赞她们不仅“幸福”而且“哀痛”。她们哀痛是因为人生惨淡,国家衰亡;她们幸福是因为直面人生,直面战斗。但是,鲁迅暗示这种战斗的意义并不久长,只能使民族的血气稍微为之一震,从而延续一丝民族的血脉——“维持着似人非人的世界”,使之既不马上毁灭,也不马上扭转;苟延残喘到何时何地,难以预料。对这种状况的描述,体现出鲁迅的反感与不满,从中似乎显示出鲁迅对于刘和珍等人的请愿并不十分赞同的态度。
同学们,再见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鲁迅的至情与理性的纠葛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深度阅读(一)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6月第1版
教学目标
了解刘和珍、白莽、柔石等人的生平事迹,学习他们爱国奋进、敢于牺牲的光荣品质,从中体会艰难而光荣的中国革命历程; 理解鲁迅记叙刘和珍、白莽、柔石时运用的独特艺术手法,体会回忆性散文独特的文体魅力; 梳理文章的情感脉络,体会文中抒情、议论方面的关键语句,感受鲁迅的真切悲痛和深邃沉思。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鲁迅记叙刘和珍时的写作上的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抒情意味较浓、议论色彩较重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鲁迅的至情与理性的纠葛——《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深度阅读(一) 导入: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可谓是“革命文学”的一个单元。本单元精选了散文、报告文学、小说等革命文学作品,从不同层面谱写中国革命的伟大征程,传递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本单元选入了作为中国革命旗手的鲁迅的两篇文章。通过对鲁迅作品的研习,了解鲁迅的革命性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有利于丰富和加深学生对于革命文化的理解。 一、记念永远微笑的刘和珍 1.阅读《记念刘和珍君》,按时间顺序梳理刘和珍生平事迹,概括鲁迅对刘和珍的印象,制作《刘和珍简明档案》。 2.研读《刘和珍简明档案》,思考鲁迅对刘和珍生平事迹的记述有哪些特征?这样记述有什么妙处? 二、品析鲁迅的至情与理性 1.用1-3个词语概括每一节的情感,梳理文章的情感脉络;划出其中最能体现鲁迅至情的语句,有感情地加以品读。 2.下列文句体现了鲁迅对刘和珍之死的理性思考。任选两句,谈谈你的理解,写两则简要的读书札记。(提示:撰写读书札记时,如能抓住词语、紧扣文本,分析就能更为准确) ①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②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何时是一个尽头! ③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就在沉默中灭亡。 ④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⑤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⑥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