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模拟试题分类: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跨学科】
1.(2024·山东聊城·一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界的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下列有关植物生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将蒜瓣插进土里,一段时间后,会长出小蒜苗,该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B.以黑枣为砧木嫁接柿树,所结果实兼具黑枣和柿子的特征
C.为了保持植物的某些优良遗传特性,我们常用有性繁殖的方法来繁殖后代
D.“无心插柳柳成荫”中描述的柳树繁殖方式为无性繁殖
【答案】D
【分析】有性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
【详解】A.我们将蒜瓣插进土里,一段时间后,会长出小蒜苗,该繁殖方式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A错误。
B.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可见,以黑枣为砧木嫁接柿树,所结果实只具有柿子的特征,B错误。
C.为了保持植物的某些优良遗传特性,我们常用无性繁殖(不是有性生殖)的方法来繁殖后代,C错误。
D.“无心插柳柳成荫”中描述的柳树繁殖方式是扦插,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为无性繁殖,D正确。
故选D。
【结合生活实际】
2.(2024·山东潍坊·一模)直发对卷发为显性。李某和妻子均为直发,经过调查与李某关系密切的人员如下表,如果用A、a表示控制基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与李某的关系 父亲 母亲 妹妹 弟弟 岳父 岳母
性状 卷发 直发 卷发 ? 直发 卷发
A.李某的妻子一定携带着卷发基因
B.李某的基因型是Aa,其妹妹的基因型是aa
C.李某夫妻生一个直发女儿的几率为75%
D.表中的弟弟与妹妹为双胞胎,卷发的几率为50%
【答案】C
【分析】直发对卷发为显性,直发是显性性状,卷发是隐性性状,因此直发的基因型为:AA或Aa,卷发的基因型为aa。
【详解】A.子代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由父母双方各提供一个,从表中数据可知,李某妻子的母亲是卷发(基因组成是aa),因此李某的妻子虽为直发,但她携带有卷发基因a,A正确。
B.从表中数据可知,李某的父亲是卷发(基因组成是aa),父亲传给李某的基因是a,李某是直发,因此李某的基因组成是Aa,李某的妹妹是卷发,其基因组成是aa,B正确。
C.由以上A、B选项可知:李某及其妻子的基因组成都是Aa,遗传图谱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李某夫妻生一个直发孩子的概率是75%,生女生女的机会是均等,都是50%,因此李某夫妻生一个直发女儿的几率为37.5%(75%×50%),C错误。
D.李某的父亲是卷发,其基因组成是aa,李某的母亲直发,其基因组成有两种情况:AA和Aa,但李某的妹妹也是卷发,说明李某的母亲的基因组成只能是Aa;基因组成是aa的父亲和基因组成是Aa的母亲结婚,所生子女卷发的几率50%。如图所示:
表中的弟弟与妹妹为双胞胎,卷发的几率为50%,D正确。
故选C。
一、选择题
1.(2013·山东德州·一模)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随着农药的使用,具有抗药性的害虫群体逐渐增加
B.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C.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答案】C
【分析】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详解】A.随着农药的使用,具有抗药性的群体存活了下来,通过农药的层层筛选,抗药性逐渐增强,A正确。
B.害虫的变异本身是不定向的,但是农药对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进行了定向选择,使其抗药性逐渐形成,B正确。
C.害虫原来就存在着变异,不是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C错误。
D.由图示曲线可以看出,害虫群体没有在第一次使用农药时就全部被杀死,说明群体当中从最初就有具有抗药性的个体,D正确。
故选C。
2.(2024·山东菏泽·一模)2022年医学史上,成功将一颗基因编辑猪的心脏移植进了一名男性心脏病患者的体内。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猪心与人类心脏的大小、管道分布和动力输出类似,其心脏右心室与肺静脉相连通
B.人的心脏中,左心房和左心室中流动的血液是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
C.异种移植,人体免疫系统可能把外来的组织或者器官当作抗原产生排斥反应
D.科学家为猪植入人的基因并成功表达说明:基因蕴含的遗传信息在动物和人之间是相通的
【答案】A
【分析】1.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不同的血管相连。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2.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所以,异种移植,人体免疫系统可能把外来的组织或者器官当作抗原产生排斥反应 。
【详解】A.猪心与人类心脏的大小、管道分布和动力输出类似,其心脏右心室与肺动脉(不是肺静脉)相连通,A错误。
B.人的心脏中,心脏的右侧(右心房、右心室)是体循环回来的静脉血,心脏的左侧(左心房、左心室)是肺循环中进行气体交换之后的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B正确。
C.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并攻击这些非自体的外来组织。可见,异种移植时,人体免疫系统可能把外来的组织或者器官当作抗原产生排斥反应,C正确。
D.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可以在不同物种间(如人、猪)转移基因,这表明基因编码的信息在不同物种间具有一定的通用性,D正确。
故选A。
3.(2024·山东菏泽·一模)下图分别是水稻的果实、植株、花蕊和根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一是由图三中③发育形成,我们吃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图一中的②
B.图二中的①②是由图一中的④发育而来
C.幼苗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有机物,主要依靠图四根尖的①区来吸收
D.神舟十三号将作物种子搭载到太空,这是利用了太空辐射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答案】C
【分析】题图一,①是种皮和果皮,②是胚乳,③是子叶,④是胚芽,⑤是胚轴,⑥是胚根。
图二中,①是叶,②是茎。
图三中,①是花药,②是花丝,③是子房。
图四中,①是成熟区,②是伸长区,③是分生区,④是根冠。
【详解】A.图一是水稻果实由图三中③子房发育形成,水稻是单子叶植物,营养贮存在胚乳中,因此我们吃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图一中的②胚乳,A正确。
B.胚是新生命的幼体,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根与茎的连接处;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因此图二中的①茎②叶是由图一中的④胚芽发育而来的,B正确。
C.幼苗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有机物,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的,C错误。
D.由于太空中,农作物种子受到失重、宇宙射线等因素的作用,导致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培育出高产优质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属于诱变育种,同时这个新性状是可以遗传的,D正确。
故选C。
4.(2024·山东滨州·一模)周末,小明去草莓园采摘草莓,他看到草莓园的标牌上写着:“草莓繁殖匍匐茎,不易感染传染病。”“匍匐茎是草莓新茎的腋芽下萌发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地上茎,又叫走茎或蔓。”你认为下列哪一种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草莓一样的是( )
A.酵母菌 B.马铃薯 C.蘑菇 D.小麦
【答案】B
【分析】植物的生殖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后代保持母体的遗传特性。利用草莓的匍匐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详解】A.酵母菌属于真菌,不是植物,A不符合题意。
B.马铃薯可用块状茎的芽进行繁殖,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B符合题意。
C.蘑菇属于真菌,不是植物,C不符合题意。
D.小麦用种子繁殖,种子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4·山东济南·一模)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某男孩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该基因是由男孩的母亲遗传下来的
B.男性精子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决定后代的性别
C.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都会遗传
D.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与环境没有关系
【答案】D
【分析】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控制生物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如A表示),控制生物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如a表示)。 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显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称为XY染色体。
基因控制性状,受环境影响。
【详解】A.男孩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父亲,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因此某男孩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该基因是由男孩的母亲遗传下来的,A正确。
B.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因此,男性精子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决定后代的性别,B正确。
C.在生殖过程中,基因会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下一代,不管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都会遗传,C正确。
D.生物的性状除了由基因控制外,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6.(2024·山东济南·一模)下列关于基因、DNA、染色体、性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是DNA上的片段,DNA 就是所有的基因片段的组合
B.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性状是否表现,还受环境的影响
C.细胞核内的 DNA 分子位于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 DNA
D.若某生物体细胞有12 对染色体,则形成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为6对
【答案】B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 上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上含有多个基因。
【详解】A.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叫基因,一个DNA
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DNA除了基因外,还有其他成分,A错误。
B.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环境影响,B正确。
C.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上含有多个基因,C错误。
D.若某生物体细胞有12对染色体,则其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12条,生殖细胞的染色体不成对,D错误。
故选B。
7.(2024·山东济南·一模)与两栖类动物相比,鸟类繁殖成活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下列哪几项:①卵生 ②体内受精 ③卵内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④有孵卵与育雏行为 ⑤卵有卵壳保护 ⑥生殖发育不受水的限制 ⑦卵的数量巨大(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①③⑦ D.①③⑥⑦
【答案】B
【分析】鸟类的生殖行为有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和育雏,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且卵外有坚硬的外壳。两栖动物青蛙雌雄抱对后将受精卵和精子产到水中,进行体外受精,在水中发育,它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
【详解】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 鸟类在繁殖季节,许多鸟类会选择合适的场所筑巢,然后求偶,求偶成功,雌雄鸟进行交配。精子和卵细胞在雌鸟的体内结合成受精卵。卵有卵壳保护,鸟的受精卵在雌鸟的体内就开始发育。所以,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内发育。鸟类的筑巢、孵卵、育雏等行为,卵有卵壳保护,摆脱了卵孵化对环境的依赖,生殖发育不受水的限制,提高了卵的孵化率,育雏提高它们后代的成活率。与两栖类动物相比,鸟类繁殖成活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②体内受精 、③卵内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④有孵卵与育雏行为、 ⑤卵有卵壳保护、 ⑥生殖发育不受水的限制。⑦鸟类产卵数量远没有两栖类多,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2024·山东济南·一模)某昆虫体色深色(A)对浅色(a)为显性,若表中各组都产生子代且数目相当。若深色昆虫易被天敌捕食,则下列哪组的后代被捕食的数量可能最多( )
组别 A B C D
亲代基因组成 Aa×Aa Aa×AA aa×aa aa×Aa
A.A B.B C.C D.D
【答案】B
【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已知某种昆虫的体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深色对浅色为显性,以A表示显性等位基因,以a表示隐性等位基因。则控制深色昆虫的基因是AA或Aa,控制浅色基因是aa,根据表中的A、B、C及D四组不同基因型的亲代繁殖可知:A组亲代基因型Aa×Aa,后代基因型均为AA:Aa:aa=1:2:1,后代深色:浅色=3:1;B组亲代基因型Aa×AA后代基因型均为AA或Aa,表现为深色;C组亲代基因型aa×aa,后代基因型均为aa,表现为浅色性状;D组亲代基因型aa×Aa,后代基因型为Aa:aa=1:1,后代表现深色:浅色=1:1。因此,杂交后代被捕食数量可能最多的是B,ACD错误。
故选B。
9.(2024·山东济南·一模)南方的橘子甘甜多计,但我们把它种在北方,其果实却又酸又涩,下列选项中与“南橘北枳”变异类型相同的是( )
A.杂交育种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
B.改变光照时间,促进植物提前开花
C.两只黑鼠的后代出现了棕鼠
D.玉米果穗上的种子有三种颜色
【答案】B
【分析】(1)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
(2)不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遗传的变异。
【详解】ACD.杂交育种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两只黑鼠的后代出现了棕鼠、玉米果穗中的籽粒有三种颜色,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CD不符合题意。
B.改变光照时间促使提前开花,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与“南橘北枳”变异类型相同,B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4·山东济南·一模)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和f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B.经过A 过程后,c和d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C.c的染色体组成可以表示为22条+Y
D.B过程为受精,e为受精卵
【答案】C
【分析】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男性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表示为“22对常染色体+XY”,那么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内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条+X或22条+Y。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XX,产生的卵细胞(生殖细胞)只有一种:22条+X。 所以,精子和卵细胞,其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3条,性染色体数都是1条。
【详解】A.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a、b为该夫妇的体细胞,f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包含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并且又恢复到父母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因此a、b和f的染色体数均为23对,即46条,A正确。
B.在A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c精子或d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B正确。
C.决定人的性别取决于男性的性染色体,若男性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即发育为女孩;若男性含Y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即发育为男孩,由题干可知,f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XX,则c的染色体组成可以表示为22条+X,C错误。
D.B过程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即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D正确。
故选C。
11.(2024·山东济南·一模)如图分别表示蝼蛄和菜粉蝶的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和乙的发育都属于变态发育
B.甲代表蝼蛄,它的一生要经历三个时期
C.甲和乙的不同之处是甲多了一个③时期
D.乙为菜粉蝶,危害农作物的时期为图中的⑤
【答案】C
【分析】菜粉蝶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历④卵→⑤幼虫→⑥蛹→⑦成虫;蝼蛄的一生经历的①卵→②若虫→③成虫。
【详解】A.菜粉蝶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蝼蛄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都属于变态发育,A正确。
B.蝼蛄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发育经历①卵、②若虫、③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与甲图相符,B正确。
C.菜粉蝶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历④卵→⑤幼虫→⑥蛹→⑦成虫;蝼蛄的一生经历的①卵→②若虫→③成虫,由此,可见,甲和乙发育的不同之处是乙多了一个⑥时期,C错误。
D.图乙中的昆虫⑤幼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而⑦成虫只吃少量的花粉或植物汁液,⑥蛹不食不动,D正确。
故选C。
12.(2024·山东泰安·一模)黑色和黄色是拉布拉多犬的两种常见毛色(基因用H、h表示),研究者对这两
种常见的毛色的遗传进行了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推断亲代甲与丁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
Ⅰ 黑色(甲)×黑色(乙) 3/4黑色,1/4黄色
Ⅱ 黑色(丙)×黄色(丁) 全部黑色
A.Hh、hh B.HH、Hh C.HH、hh D.Hh、Hh
【答案】A
【分析】(1)生物的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者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两个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若两个亲代是同一个性状(表现型)进行杂交,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子代新出现的那个性状是隐性性状,亲代的那个性状是显性性状,并且两个亲代都是杂合体。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若两个亲代是两个不同的性状(表现型)进行杂交,子代个体全部是亲代的某一个性状,则子代出现的那个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另一个性状是隐性性状,并且两个亲代都是纯合体。
【详解】由表可以看出,Ⅰ的两个亲代都是黑色,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黄色性状,则子代新出现的黄色是隐性性状,亲代的黑色是显性性状,并且两个亲代的基因组成都是杂合体Hh,则Hh×Hh,它们的遗传图解如下:
由此可见,子代黑色占了3/4,黄色占了1/4,亲代甲的基因组成是Hh。Ⅱ的两个亲代一个是黑色,另一个是黄色,子代全部是黑色,子代出现的黑色是显性性状,黄色是隐性性状,丙的基因组成为HH,丁的基因组成是hh,因此HH×hh,它们的遗传图解如下:
由此可见,子代全部为黑色,丁的基因组成为hh。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亲代甲与丁的基因组成分别为Hh、hh,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2024·山东滨州·一模)下列植物的生殖方式与试管婴儿在本质上相同的是( )
A.椒草叶的叶柄处发出芽和根最后叶长成新植株
B.夏天入伏后播种萝卜种子,秋天就能收获萝卜
C.竹子地下茎节上的芽发育为竹笋,竹笋长成新竹
D.把月季枝条下部插入湿土,不久枝条长成新植株
【答案】B
【分析】(1)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2)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 无性生殖的优点:后代保持亲本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等。
(3)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故“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依据的原理是有
性生殖。
【详解】ACD.“椒草叶的叶柄处发出芽和根最后叶长成新植株”“竹子地下茎节上的芽发育为竹笋,竹笋长成新竹”“把月季枝条下部插入湿土,不久枝条长成新植株”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的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ACD不符合题意。
B.“夏天入伏后播种萝卜种子,秋天就能收获萝卜”,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B符合题意。
故选B。
14.(2024·山东青岛·一模)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几幅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A.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胚、受精卵→种子
C.尿液形成: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D.脊椎动物进化大致过程: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
【答案】C
【分析】(1)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被子植物从开花到结果要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3)尿液的形成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详解】A.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没有没有系统,A错误。
B.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图如下:
由图可知,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之后,子房发育成了果实,子房壁发育成了果皮,胚珠发育成了种子,受精卵发育成了胚,B错误。
C.当血液由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
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尿液的形成是: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C正确。
D.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D错误。
故选C。
15.(2024·山东青岛·一模)下列有关人类性别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性染色体与人类的性别决定有直接关系
B.生男生女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类型
C.儿子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父亲或来自母亲
D.女性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22条+X
【答案】C
【分析】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
【详解】A.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因此性染色体与人类的性别决定有直接关系,故A正确。
B.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另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可见,生男生女主要决定于父亲的哪一种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故B正确。
C.性别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看见,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故C错误。
D.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因此女性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22条+X,故D正确。
故选C。
16.(2024·山东临沂·一模)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下列有关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嫁接、试管婴儿、克隆均属于无性生殖
B.家蚕、蝗虫是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完全变态发育
C.玉米、水稻发育的起点都是种子
D.鸡卵的卵黄表面有一盘状小白点,称为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答案】D
【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详解】A.嫁接、克隆均属于无性生殖,而试管婴儿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A错误。
B.家蚕、蝗虫都是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家蚕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B错误。
C.玉米和水稻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不是种子,C错误。
D.鸡卵的结构中,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D正确。
故选D。
17.(2024·山东淄博·一模)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育种培育水稻与大熊猫胎生产生后代的方式同属有性生殖
B.水域环境的污染会危及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C.蝇的发育过程与家蚕相似,均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D.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都包括求偶、筑巢、孵卵等几个阶段
【答案】D
【分析】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蜜蜂、菜粉蝶、蝇、蚊、蚂蚁等的发育同家蚕。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等。
【详解】A.杂交育种需要经过传粉受精,属于有性生殖,大熊猫繁殖后代,也需要经过受精,也属于有性生殖,A正确。
B.两栖动物既不能长期生活在水中、也不能长期生活在陆地上,只能生活在水陆搭界的地方,而且它们的生殖发育过程离不开水,一旦水域环境被破坏,将对它们的生存造成成巨大威胁,B正确。
C.蝇和家蚕的发育周期都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都属于完全变态发育,C正确。
D.部分鸟类,比如杜鹃,其生殖发育过程只包括求偶、交配、产卵三个阶段,没有筑巢、孵卵、育雏等行为,D错误。
故选D。
18.(2024·山东潍坊·一模)直发对卷发为显性。李某和妻子均为直发,经过调查与李某关系密切的人员如下表,如果用A、a表示控制基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与李某的关系 父亲 母亲 妹妹 弟弟 岳父 岳母
性状 卷发 直发 卷发 ? 直发 卷发
A.李某的妻子一定携带着卷发基因
B.李某的基因型是Aa,其妹妹的基因型是aa
C.李某夫妻生一个直发女儿的几率为75%
D.表中的弟弟与妹妹为双胞胎,卷发的几率为50%
【答案】C
【分析】直发对卷发为显性,直发是显性性状,卷发是隐性性状,因此直发的基因型为:AA或Aa,卷发的基因型为aa。
【详解】A.子代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由父母双方各提供一个,从表中数据可知,李某妻子的母亲是卷发(基因组成是aa),因此李某的妻子虽为直发,但她携带有卷发基因a,A正确。
B.从表中数据可知,李某的父亲是卷发(基因组成是aa),父亲传给李某的基因是a,李某是直发,因此李某的基因组成是Aa,李某的妹妹是卷发,其基因组成是aa,B正确。
C.由以上A、B选项可知:李某及其妻子的基因组成都是Aa,遗传图谱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李某夫妻生一个直发孩子的概率是75%,生女生女的机会是均等,都是50%,因此李某夫妻生一个直发女儿的几率为37.5%(75%×50%),C错误。
D.李某的父亲是卷发,其基因组成是aa,李某的母亲直发,其基因组成有两种情况:AA和Aa,但李某的妹妹也是卷发,说明李某的母亲的基因组成只能是Aa;基因组成是aa的父亲和基因组成是Aa的母亲结婚,所生子女卷发的几率50%。如图所示:
表中的弟弟与妹妹为双胞胎,卷发的几率为50%,D正确。
故选C。
19.(2024·山东潍坊·一模)萨克斯滨螺是一种海洋蜗牛,通过对化石的对比研究发现,萨克斯滨螺在过去10万年内成功进化为胎生,而其栖息地的“近亲”海洋蜗牛还是卵生,这种进化导致萨克斯滨螺可以扩散到新的栖息地。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萨克斯滨螺和“近亲”海洋蜗牛构成一个基因库
B.萨克斯滨螺由卵生进化为胎生是一步步逐渐积累的结果
C.萨克斯滨螺化石是研究其进化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D.萨克斯滨螺的进化是环境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
【答案】A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A.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萨克斯滨螺和“近亲”海洋蜗牛是不同的物种,两者不能构成一个基因库,A符合题意。
B.达尔文认为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萨克斯滨螺由卵生进化为胎生是一步步逐渐积累的结果,B不符合题意。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C不符合题意。
D.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萨克斯滨螺的进化是环境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2024·山东聊城·一模)核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出不仅会污染周边环境,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长期接触或摄入核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会导致辐射病、遗传突变等疾病的发生。以下有关核辐射对人类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辐射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B.核辐射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C.核辐射只对人有危害,对动植物没有
D.所有遭受核辐射的人都会发生变异
【答案】B
【分析】(1)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2)过量的核辐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癌、致死,时间越长、剂量越大,危害也越大。
(3)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就不会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异。
【详解】A.核辐射引起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故A错误。
B.核辐射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是可遗传的变异,故B正确。
C.核辐射不仅仅对人有危害,对所有的动植物都有危害,故C错误。
D.不同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以及遭受核辐射的时间、量的不同,有些人遭受核辐射后不会发生变异,故D错误。
故选B。
21.(2024·山东济南·一模)如图是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基因B、b在常染色体上),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4、5为一对龙凤胎,他们属于旁系血亲
B.根据图谱可判断此遗传病是由隐性基因引起的
C.图中1的基因组成为BB,5的基因组成为Bb
D.若3和4再生育一个孩子,其患此遗传病的概率为25%
【答案】C
【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通常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详解】A.旁系血亲是具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非直系血亲而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若4、5为一对龙凤胎,他们属于旁系血亲,A正确。
B.根据图谱3号和4号正常,子代7号患病,可判断此遗传病是由隐性基因引起的隐性遗传病,B正确。
C.5号正常、6号患病,子代9号患病。9的基因组成是bb,基因b来自双亲,由此可见5的基因组成为Bb,5号的基因B来自于1号,基因b来自于2号,无法判断1号的基因组成是BB还是Bb,C错误。
D.3号和4号正常,子代7号患病,3号和4号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即Bb,遗传图解如下:
若3和4再生育一个孩子,其患此遗传病的概率为25%,D正确。
故选C。
二、综合题
22.(2024·山东淄博·一模)每年的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每年5月的第3个星期是我国的“全国助残日”。这些节日的设立旨在促进人们对残疾问题的理解,动员人们支持维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大多数先天性耳聋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图为某家族先天性耳聋的遗传图解(用B和b表正常和患病基因)
(1)根据图谱分析,可以推断5号的基因组成为 ,6号的基因组成为 。
(2)2号为先天性耳聋患者,但其儿子和女儿均表现为正常,这说明了生物具有 现象。
(3)3号和4号再生一个女儿的概率为 ,是女儿且表现为健康的概率为 ,她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
【答案】(1)Bb Bb
(2)变异
(3)50% 3/8/37.5% XX
【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一般来说,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大多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属于隐性遗传病,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属于显性遗传病;对于隐性遗传病来说,父母都正常,子女可能正常也可能患病;父母一方患病,子女可能患病,也可能正常;父母都患病,子女都患病。
(2)由于父亲产生的X精子和Y精子数量相等,在受精过程中,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产生的XX受精卵和XY受精卵比例相等,即生男生女的比例各占50%。
【详解】(1)子女的每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该先天性耳聋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表现正常的基因组成为BB或Bb,患病的基因组成为bb;据图谱分析,1号正常,2号患病,基因组成为bb,2号为子女提供了b基因,儿子5号表现正常,所以5号基因组成为Bb;5号和6号正常,女儿10号患病,10号的基因组成bb来自父母双方,即6号为10号提供了一个b基因,所以6号基因组成为Bb。
(2)子代与亲代或子代个体之间性状出现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2号为先天性耳聋患者,但其儿子和女儿均表现为正常,这说明了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3)人的性别遗传图如下所示:
分析可知,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50%,3号和4号生一个女儿的概率为50%;3号和4号表现正常,子女中7号患病(bb),所以3号和4号的基因组成为Bb和Bb,子女的基因组成为:BB、Bb、bb,遗传图解如下:
正常的子女占比75%,生女孩占比50%,两件事同时发生,比率相乘,所以该女儿表现健康的几率为75%×50%=37.5%。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称为XY染色体,所以女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
23.(2024·山东滨州·一模)悠悠文明史,漫漫丝绸路。“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拓展和延续,该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热烈响应,我国织丝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家蚕发育成熟后才能结茧,雄蚕性染色体为ZZ,雌蚕性染色体ZW;已知绿色茧与白色茧是一对相对性状。
(1)人们为了提高家蚕的吐丝,往往会在桑叶上喷洒一种化学物质让蚕食用,喷洒这种化学物质应在蚕发育的 期。
(2)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是 ,家蚕体细胞内有28对染色体,雄蚕的精子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
(3)蚕茧的颜色由基因G、g控制,如下表是三组不同亲本的杂交结果,请分析回答:
组别 亲本组合 后代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
绿色茧 白色茧 总数
1 白色茧×绿色茧 691 690 1381
2 绿色茧×绿色茧 317 154 471
3 白色茧×绿色茧 1432 0 1432
①根据第 组可判断蚕颜色中绿色茧为显性性状。
②第一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与第三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杂交,后代出现白色茧的概率是 。
③第二组杂交组合子代绿色茧个体中,纯合体的概率是 。为确定其基因型是否为纯合体,我们可以选择性状为 的个体与之杂交,若后代全部是绿色茧,则一定是纯合体。
【答案】(1)幼虫
(2)生殖细胞 27+Z(或27条+Z)
(3)2、3 1/4 1/3 白色茧
【分析】(1)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成对。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1)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春蚕由卵孵化成幼虫后,取食桑叶,每隔5、6天就蜕一次皮,经过4次蜕皮后,停止取食吐丝,将身体围绕起来结茧化蛹。春蚕到了蛹期,蛹皮就硬起来了,无法吐丝了,所以一般养蚕的人,要想让蚕多吐丝,会在桑叶上喷洒一种化学物质给蚕食用可适当的增加幼虫期内营养物质的积累。
(2)生物体的某一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这对基因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比体细胞中减少了一半,当形成受精卵时,精子中的染色体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结合在一起,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也组合在一起,以控制生物体的某一性状,亲代的基因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下一代的。因此,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家蚕体细胞内有28对染色体,雄蚕性染色体为ZZ,雄蚕的精子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7+Z(或27条+Z)。
(3)①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
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个体杂交,杂种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杂种子一代没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根据第2、3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绿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
②由①可知,绿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蚕茧的颜色由基因G、g控制,则白色茧亲本的基因组成为gg,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或GG。由于第一组白色茧×绿色茧,产生的子代中绿色茧:白色茧≈1:1,故亲本白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绿色茧Gg,子代绿色茧的基因一个来组父本,一个来自母本,故子代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第三组白色茧×绿色茧的子代中全部为绿色茧,可推测出,第三组亲本的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白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所以子代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因此,第一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与第三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杂交,遗传图解如下:
由遗传图解可知,后代出现白色茧的概率是25%(1/4)。
③第二组绿色茧×绿色茧杂交,子代中绿色茧:白色茧≈3:1,则亲本绿色茧的基因组成都为Gg。遗传图解如下:
由遗传图解可知,子代绿色茧个体中,纯合体的概率是1/3。为确定其基因型是否为纯合体,我们可以选择性状为白色的个体与之杂交,若后代全部是绿色茧,则一定是纯合体。遗传图解如下:
24.(2024·山东德州·一模)黄瓜是餐桌上常见的蔬菜。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瓜的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属于 (填“单性花”或“两性花”)。
(2)黄瓜果实有苦味是因为细胞中有苦味素,可以减少害虫啃食。苦味素的合成受基因控制。黄瓜果实的苦与不苦是一对 。根据图2杂交实验结果可知,显性性状是 ,若用B、b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子二代果实苦的基因组成是 。
(3)研究发现通过调整施肥比例、大棚温度和光照条件等因素可以降低黄瓜果实的苦味,这体现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 共同决定的。
(4)野外自然生长的黄瓜中多数是叶和果实带有苦味的,极少会出现二者均不苦的个体,请你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推测其原因是 (填选项)。
a.不苦的黄瓜易被害虫啃食而淘汰
b.为了不被害虫啃食产生的有利变异
(5)柚果采摘后,果农常常采用保鲜袋将果实装袋密封,以抑制其 作用来达到保鲜目的。
【答案】(1)单性花
(2)相对性状 果实苦 BB或Bb
(3)环境
(4)a
(5)呼吸
【分析】(1)两性花是指被子植物的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单性花是指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详解】(1)根据雄蕊和雌蕊的有无,花可以分为两性花、单性花。黄瓜的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属于单性花。
(2)黄瓜果实的苦与不苦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一对相对性状。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题图2的遗传规律(子一代:果实苦×果实苦→子二代出现:果实不苦),可推知果实苦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BB或Bb),果实不苦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bb)。果实不苦子二代的基因组成是bb,一个b基因来自父方,一个b基因来自母方,因此果实苦亲代的基因组成为Bb和Bb,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子二代果实苦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
(3)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显示出不同的表现型。可见,研究发现通过调整施肥比例、大棚温度和光照条件等因素可以降低黄瓜果实的苦味,这体现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黄瓜的苦味素存在变异,有的叶和果实不带有苦味,有的叶和果实带有苦味,叶和果实不带有苦味的黄瓜易被害虫啃食而淘汰,叶和果实带有苦味的黄瓜不易被害虫啃食而生存。环境选择了叶和果实带有苦味的黄瓜生存下来,因此野外自然生长的黄瓜中多数是叶和果实带有苦味的,
极少会出现二者均不苦的个体。可见,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推测其原因是不苦的黄瓜易被害虫啃食而淘汰,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氧气不足会直接影响呼吸作用的速度。水果用保鲜袋进行封装后,袋内氧气较少,水果的呼吸作用被抑制,呼吸作用强度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减小,储存时间得以延长。可见,柚果采摘后,果农常常采用保鲜袋将果实装袋密封,以抑制其呼吸作用来达到保鲜目的。
25.(2024·山东东营·一模)海草生活在浅海中,一种或多种海草构成海草床。海草床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碳存储能力,保护海草床是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
(1)海草作为海草床生态系统的 者,能通过图中所示[ ] 作用合成含碳的有机物,并储存在叶、根和根状茎中,实现碳存储。
(2)与陆地植物相比,海草在进化的过程中丢失了参与气孔发育和合成挥发性物质的基因,这使得海草能够在海洋中生存并抵抗病菌入侵,这体现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 。
(3)海草床为海洋动物提供了觅食场所,由图可知,绿海龟和食草鱼的关系是 ,这些海洋动物促进了有机物沿着 进行传递,参与了碳的存储。
(4)海草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有机颗粒物,连同自身产生的落叶被埋存于海底沉积物中、海底温度低,同时沉积物中含氧少,使得其中的有机物被 等微生物分解的速率下降,从而 (促进/抑制)碳的循环,延长碳存储的时间。
(5)随着海岸线过度开发和海洋环境破坏,加速了海草床的退化。而一旦海草床大量丧失,埋存于沉积物中的碳就会被释放出来,成为巨大的碳释放源。为保护海草床生态系统,请提出合理的建议 。
【答案】(1)生产 ①光合
(2)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3)捕食和竞争 食物链
(4)细菌、真菌 抑制
(5)禁止过度开发海岸线/禁止随意采摘海草和捕捞鱼虾/加强海草床检测/建立海草床自然保护区(合理即可)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是指阳光、空气和水等。
(2)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图中: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详解】(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则图中①是光合作用,②是呼吸作用。海草能够通过①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提供给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因此海草是海草床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2)生物体都由细胞组成,而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携带遗传物质的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是DNA,每个DNA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控制性状(特征)的基本单位。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决定性状的表达。与陆地植物相比,海草在进化的过程中丢失了参与气孔发育和合成挥发性物质的基因,这使得海草能够在海洋中生存并抵抗病菌入侵,这体现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3)绿海龟以食草鱼为食,两者为捕食关系;绿海龟和食草鱼都以海草为食,两者为竞争关系,故绿海龟和食草鱼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因此这些海洋动物促进了有机物沿着食物链进行传递,参与了碳的存储。
(4)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因此海草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有机颗粒物,连同自身产生的落叶被埋存于海底沉积物中,海底温度低,同时沉积物中含氧少,使得其中的有机物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的速率下降,从而抑制碳的循环,延长碳存储的时间。
(5)根据题文可知,人类的活动导致了环境的破坏,因此为保护海草床生态系统,提出的合理建议有:禁止过度开发海岸线、禁止随意采摘海草和捕捞鱼虾、加强海草床检测、建立海草床自然保护区等。
26.(2024·山东济南·一模)果蝇是研究生物遗传的常用材料。图一表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一致;图二表示果蝇的发育过程;图三表示果蝇的长翅与残翅在亲代和子代的性状表现,用A、a表示控制显性、隐性性状的基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的两种组合方式中, 表示雄果蝇体细胞,产生的精子中有 条染色体。
(2)图二中,经过发育过程的[ ] 期,羽化出翅,成为成虫,与[ ] 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发育方式称为 发育。
(3)由图三的杂交实验可知,子代长翅果蝇中,基因组成是 AA 的概率是 。
(4)某同学捕捉到一只长翅雄果蝇,为确定该果蝇的基因组成是 AA 还是 Aa,他可以在图三的子代中选取一只残翅雌果蝇与该果蝇杂交。若后代出现 翅果蝇,则这只果蝇基因组成为 Aa;否则,这只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
【答案】(1)乙 4
(2)③蛹 ②幼虫 完全变态
(3)1/3/
(4)残
【分析】(1)果蝇的“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一致”,是由X、Y染色体决定,因此雄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X。
(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4)图一中,甲是雌果蝇,乙是雄果蝇。
【详解】(1)“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染色体,其形态结构如图一所示”。图甲中,第Ⅰ对性染色体大小相同,是XX染色体,因此是雌果蝇;图乙中,第Ⅰ对性染色体大小不同,是XY染色体,因此是雄果蝇。所以图一中乙表示雄果蝇体细胞,甲表示雌果蝇体细胞。雄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其产生的精子中有4条染色体。
(2)观察图二果蝇发育过程图,其发育起点是①受精卵,从图中可以看出,果蝇的发育经过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羽化出翅,成为④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与成虫的差别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
(3)图三中,亲代都是长翅,子代出现了残翅,表明残翅是隐性性状,长翅是显性性状,因此根据图二的杂交实验可知,残翅是隐性性状。
“用A,a表示控制显、隐性性状的基因”,则长翅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残翅的基因组成是aa。亲代果蝇遗传给子代残翅(aa)果蝇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亲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Aa,遗传图解如下:
子代基因型AA、Aa的表现型是长翅,aa的表现型是残翅,故子代长翅果蝇中,基因组成是 AA 的概率是1/3。
(4)某同学捕捉到一只长翅雄果蝇,为确定该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还是Aa,他可以在图三的子代中选取一只残翅雌果蝇与该果蝇杂交。长翅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或Aa,残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若杂交后,后代出现残翅果蝇和长翅果蝇,则这只果蝇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下:。
若杂交后代全为长翅果蝇,则该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下:
。
27.(2024·山东潍坊·一模)家蚕起源于中国,是一种专以桑叶为食的寡食性昆虫。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蚕(ZZ)与雌蚕(ZW)相比,在生命力、桑叶利用率和吐丝结茧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选择性地调控家蚕的性别比例有助于促进蚕丝产业的发展。
(1)家蚕体细胞中染色体为56条,欲测定家蚕基因组序列,需对家蚕 条染色体上的DNA进行测序。2000多年来,养殖家蚕品种不断增多,基因库不断丰富,试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家蚕进化的原因 。
(2)适当延长家蚕的 期,并加强该时期的管理,可以提高蚕丝的产量。家蚕取食湿桑叶后,会出现发育延缓、体重下降等现象,检测发现家蚕肠道内蛋白酶活性发生了如图1所示变化。据检测结果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为获得广食性(可食用多种植物)的家蚕,研究人员利用生物学方法改变家蚕控制寡食性的基因,并通过图2所示的杂交方案在其后代中选育出广食性家蚕。
将寡食性家蚕与广食性家蚕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判断 是隐性性状,其判断依据为 。理论上分析,子二代寡食性个体中基因型为纯合体的概率为 。
(4)家蚕的体色多样,刚孵化的幼虫体色黑色对赤色为显性,且相关基因(B/b)只位于Z染色体上。研究发现,赤色个体在高温干燥(30℃相对湿度60%)条件下胚胎致死。要想达到只孵化雄蚕的目的,我们可以选择体色分别为 的雄蚕与雌蚕进行杂交产卵,并将卵放置于 条件下进行孵化。
【答案】(1)29 突变和基因重组丰富了桑蚕的多样性,经过人工选择形成了不同新品种。
(2)幼虫 湿桑叶降低了蛋白酶的活性,影响家蚕对蛋白质的消化
(3)广食性 子一代寡食性个体杂交,子二代出现了广食性个体,说明亲代具有寡食性基因但未表现,因此判断广食性是隐性性状 1/3
(4)赤色、黑色 高温干燥(或30℃,相对湿度60%)
【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2.不同的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同。性别的决定方式有:环境决定型(温度决定,如很多爬行类动物);年龄决定型(如鳝);染色体数目决定型(如蜜蜂和蚂蚁);有染色体形态决定型(本质上是基因决定型,比如人类和果蝇等XY型、家鸽等鸟类和蛾类等ZW型)等。
【详解】(1)家蚕体细胞中染色体为56条,欲测定家蚕基因组序列,需对家蚕29条染色体(27条常染色体和Z、W这2条性染色体)上的DNA进行测序。从进化的角度看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人工选择是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可见,突变和基因重组丰富了桑蚕的多样性,经过人工选择形成了不同新品种。因此,养殖家蚕品种不断增多,基因库不断丰富。
(2)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养蚕
是为了获取蚕丝,蚕吐丝是在幼虫期,故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家蚕的幼虫期,并加强该时期的管理。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结合题图可知,湿桑叶降低了家蚕肠道内蛋白酶的活性,影响家蚕对蛋白质的消化。所以,家蚕取食湿桑叶后,会出现发育延缓、体重下降等现象。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结合题图2可知,子一代寡食性个体杂交,子二代出现了广食性个体,说明亲代具有寡食性基因但未表现,因此判断广食性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可表示为aa),进而可知寡食性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可表示AA或Aa)。子二代表现为隐性性状(广食性aa),则表现为寡食性的子一代含有一个隐性基因a,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理论上分析,子二代寡食性个体(AA或Aa)中基因型为纯合体(AA)的概率为:1÷(1+2)=1/3。
(4)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蚕是ZZ,雌蚕是ZW;刚孵化的幼虫体色黑色对赤色为显性,且相关基因(B/b)只位于Z染色体上。所以,赤色雄蚕的基因组成是ZbZb,黑色雌蚕的基因组成是ZBW,两者交配,遗传图解如下:
将它们产的卵放置于高温干燥(或30℃,相对湿度60%)条件下进行孵化,则赤色个体(ZbW)胚胎致死,
只保留下了黑色个体(ZBZb),达到了只孵化雄蚕的目的。
28.(2024·山东菏泽·一模)玉米是单性花,雌雄同株植物,自然状态下的玉米可以同株异花传粉(如图I),也可以植株间相互传粉(如图Ⅱ),已知玉米的非糯性(A)和糯性(a),高茎(D)和矮茎(d),籽粒饱满(E)和籽粒凹陷(e)互为一对相对性状,其中非糯性花粉(生殖细胞)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生殖细胞)遇碘液变棕色。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回答问题:
(1)若用碘液处理非糯性(Aa)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花粉的蓝色与棕色的数量比例为 。
(2)自然状态下,将纯合高茎玉米和矮茎玉米间行种植。纯合高茎玉米植株所结籽粒的基因组成为 ,若将矮茎玉米植株所结的籽粒全部种下,新长成的玉米植株的性状为 。
(3)现有一批籽粒基因组成相同的玉米种子,若籽粒均为凹陷,则该批玉米籽粒的基因组成是 。
(4)用某微生物制成的生物杀虫剂广泛用于防治害虫,已有多年的历史,研究表明,某微生物的杀虫作用与基因B有关,为定向改良玉米的品种,获得可遗传的抗虫特性的玉米植株,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采取的具体的操作技术是 。
【答案】(1)1:1
(2)DD或Dd 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3)ee
(4)将微生物的基因B转入到玉米细胞的基因中
【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
【详解】(1)杂合的非糯植株的基因型是Aa,按照分离定律产生的花粉的类型及比例是A:a=1:1,含有A的花粉(非糯性)遇碘呈现蓝色,含有a的花粉(糯性)遇碘呈现棕色,因此用碘液处理杂合的非糯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蓝色:棕色=1:1。
(2)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自然状态下的玉米可以同株异花传粉,也可以在植株间相互传粉。纯合高茎玉米同株异花传粉时,子代的基因组成为:DD×DD→DD;纯合高茎玉米接受矮茎植物的花粉时,子代的基因组成为:DD×dd→Dd。故自然状态下,将纯合高茎玉米和矮茎玉米间行种植,纯合高茎玉米植株所结籽粒的基因组成为DD或Dd。
间行种植的矮茎玉米异花传粉时,子代的基因组成为:dd×DD→Dd;同株异花传粉时,子代的基因组成为:dd×dd→dd。故矮茎玉米植株所结的籽粒基因组成为Dd或dd,将矮茎玉米植株所结的籽粒(Dd或dd)全部种下,故新长成玉米植株的性状为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3)籽粒饱满(E)和籽粒凹陷(e)互为一对相对性状,若籽粒均为凹陷,则该批玉米籽粒的基因组成是ee。
(4)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故要使玉米具有抗虫特性可利用转基因技术,又由于某微生物的杀虫作用与基因B有关。故将微生物的基因B转入到玉米细胞的基因中,玉米就能产生杀虫的毒素,表现出抗虫性。
29.(2024·山东泰安·一模)番茄是茄科茄属的植物,果实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请分析回答:
(1)番茄栽培中普遍存在青枯病严重的问题,目前栽培的番茄品种一般不抗青枯病,生产上预防番茄青枯病最有效、最具操作性的是利用 的方法栽培,选择的砧木必须对青枯病有较高的抵抗能力,成功的关键是使接穗和砧木的 紧密结合在一起。种植番茄期间,如果遇到雨水过多应及时排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
(2)番茄的紫茎和绿茎由一对基因A、a控制,科研人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试验。
①根据实验结果推断, 为显性性状。②紫茎番茄A产生的精子的基因组成是 。杂交一产生的子代中,紫茎的基因组成为 。杂交二产生的紫茎子代不含a基因的概率是 。
【答案】(1)嫁接 形成层 保证根正常呼吸
(2)紫茎 A或a Aa 1/3
【分析】嫁接是植物的人工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详解】(1)结合分析,生产上预防番茄青枯病最有效、最具操作性的是利用嫁接的方法栽培,嫁接成功的关键是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
植物的根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所以种植番茄期间,如果遇到雨水过多应及时排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根能正常进行呼吸。
(2)①根据杂交二实验结果推断紫茎自交,子代中出现绿茎,所以紫茎为显性性状,亲代番茄A和C都是杂合体,基因组成均是Aa。
②结合①详解,紫茎番茄A(基因组成为Aa)产生的精子的基因组成有2种,A或a。
杂交一的遗传图为:
杂交一产生的子代中,紫茎的基因组成为Aa。
杂交二的遗传图为:
由此可看出:产生的紫茎子代中,细胞中不含a基因的概率是1/3。
30.(2024·山东青岛·一模)现代遗传学的开山之作“三大遗传学规律”离不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
根的白眼果蝇实验。模式生物的选择和利用对开展遗传分析和功能研究意义重大。拟南芥这株田野里不起眼的小草目前成为了植物研究领域最耀眼的明星,先后四次搭载神州飞船完成遗传学实验。
(1)请根据学习经验推测拟南芥生长周期长短、结种子数量两个方面的特点是: ,因此被选为遗传学研究材料。
(2)拟南芥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如图一所示。由此可知,正常情况下,拟南芥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最可能是图二中的 。
(3)拟南芥体细胞的2号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能使拟南芥植株提前开花(简称早花),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现将两株早花拟南芥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收集种子种植下去,观察子代拟南芥的花期并统计数据,将其果绘成如图所示柱状图。可知,晚花是 性状,子代中纯合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
(4)如果控制早花、晚花的基因用F和f表示,为确定图中某早花植株的基因组成,应选取该植株与性状为 的拟南芥杂交,收集种子种植下去,观察子代拟南芥的花期,若子代表现为 ,则该早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
(5)科学家发现催促植物开花的基因F还具有调整叶片气孔开闭的作用,有利于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科学家成功地将该基因转入到水稻的细胞中,提高了水稻对二氧化碳的利用效率,提高了产量。这个实例说明
了 。
【答案】(1)生长周期短、单株结种子多、雌雄易辨等特点
(2)丙
(3)变异 显性 50%
(4)晚花 全是早花;出现晚花 FF;Ff
(5)基因控制性状
【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详解】(1)拟南芥具有生长周期短、单株结种子多、雌雄易辨等特点,因此经常作为实验研究的材料。
(2)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图2中的丙染色体呈单存在,因此,拟南芥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最可能是图二中的丙。
(3)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所以拟南芥植株提前开花,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现将两株早花拟南芥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代出现了晚花,晚花是隐性性状。如果控制早花、晚花的基因用F和f表示,则则子代中纯合个体(FF和ff)所占比例是50%,遗传图解如图:
(4)为了确定图二中某早花植株的基因型,选取该植株与晚花拟南芥杂交,收集种子种植下去,观察子代拟南芥的花期:①若子代全是早花,则该早花植株的基因型为FF;如图
②若子代既有早花,也有晚花,则该早花植株的基因型为Ff;如图:
(5)科学家发现催促植物开花的基因F还具有调整叶片气孔开闭的作用,有利于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科学家成功地将该基因转入到水稻的细胞中,提高了水稻对二氧化碳的利用效率,提高了产量。这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2024年中考生物模拟试题分类: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跨学科】
1.(2024·山东聊城·一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界的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下列有关植物生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将蒜瓣插进土里,一段时间后,会长出小蒜苗,该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B.以黑枣为砧木嫁接柿树,所结果实兼具黑枣和柿子的特征
C.为了保持植物的某些优良遗传特性,我们常用有性繁殖的方法来繁殖后代
D.“无心插柳柳成荫”中描述的柳树繁殖方式为无性繁殖
【结合生活实际】
2.(2024·山东潍坊·一模)直发对卷发为显性。李某和妻子均为直发,经过调查与李某关系密切的人员如下表,如果用A、a表示控制基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与李某的关系 父亲 母亲 妹妹 弟弟 岳父 岳母
性状 卷发 直发 卷发 ? 直发 卷发
A.李某的妻子一定携带着卷发基因
B.李某的基因型是Aa,其妹妹的基因型是aa
C.李某夫妻生一个直发女儿的几率为75%
D.表中的弟弟与妹妹为双胞胎,卷发的几率为50%
一、选择题
1.(2013·山东德州·一模)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随着农药的使用,具有抗药性的害虫群体逐渐增加
B.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C.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2.(2024·山东菏泽·一模)2022年医学史上,成功将一颗基因编辑猪的心脏移植进了一名男性心脏病患者的体内。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猪心与人类心脏的大小、管道分布和动力输出类似,其心脏右心室与肺静脉相连通
B.人的心脏中,左心房和左心室中流动的血液是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
C.异种移植,人体免疫系统可能把外来的组织或者器官当作抗原产生排斥反应
D.科学家为猪植入人的基因并成功表达说明:基因蕴含的遗传信息在动物和人之间是相通的
3.(2024·山东菏泽·一模)下图分别是水稻的果实、植株、花蕊和根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一是由图三中③发育形成,我们吃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图一中的②
B.图二中的①②是由图一中的④发育而来
C.幼苗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有机物,主要依靠图四根尖的①区来吸收
D.神舟十三号将作物种子搭载到太空,这是利用了太空辐射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4.(2024·山东滨州·一模)周末,小明去草莓园采摘草莓,他看到草莓园的标牌上写着:“草莓繁殖匍匐茎,不易感染传染病。”“匍匐茎是草莓新茎的腋芽下萌发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地上茎,又叫走茎或蔓。”你认为下列哪一种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草莓一样的是( )
A.酵母菌 B.马铃薯 C.蘑菇 D.小麦
5.(2024·山东济南·一模)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某男孩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该基因是由男孩的母亲遗传下来的
B.男性精子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决定后代的性别
C.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都会遗传
D.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与环境没有关系
6.(2024·山东济南·一模)下列关于基因、DNA、染色体、性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是DNA上的片段,DNA 就是所有的基因片段的组合
B.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性状是否表现,还受环境的影响
C.细胞核内的 DNA 分子位于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 DNA
D.若某生物体细胞有12 对染色体,则形成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为6对
7.(2024·山东济南·一模)与两栖类动物相比,鸟类繁殖成活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下列哪几项:①卵生 ②体内受精 ③卵内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④有孵卵与育雏行为 ⑤卵有卵壳保护 ⑥生殖发育不受水的限制 ⑦卵的数量巨大(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①③⑦ D.①③⑥⑦
8.(2024·山东济南·一模)某昆虫体色深色(A)对浅色(a)为显性,若表中各组都产生子代且数目相当。若深色昆虫易被天敌捕食,则下列哪组的后代被捕食的数量可能最多( )
组别 A B C D
亲代基因组成 Aa×Aa Aa×AA aa×aa aa×Aa
A.A B.B C.C D.D
9.(2024·山东济南·一模)南方的橘子甘甜多计,但我们把它种在北方,其果实却又酸又涩,下列选项中与“南橘北枳”变异类型相同的是( )
A.杂交育种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
B.改变光照时间,促进植物提前开花
C.两只黑鼠的后代出现了棕鼠
D.玉米果穗上的种子有三种颜色
10.(2024·山东济南·一模)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和f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B.经过A 过程后,c和d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C.c的染色体组成可以表示为22条+Y
D.B过程为受精,e为受精卵
11.(2024·山东济南·一模)如图分别表示蝼蛄和菜粉蝶的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和乙的发育都属于变态发育
B.甲代表蝼蛄,它的一生要经历三个时期
C.甲和乙的不同之处是甲多了一个③时期
D.乙为菜粉蝶,危害农作物的时期为图中的⑤
12.(2024·山东泰安·一模)黑色和黄色是拉布拉多犬的两种常见毛色(基因用H、h表示),研究者对这两种常见的毛色的遗传进行了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推断亲代甲与丁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
Ⅰ 黑色(甲)×黑色(乙) 3/4黑色,1/4黄色
Ⅱ 黑色(丙)×黄色(丁) 全部黑色
A.Hh、hh B.HH、Hh C.HH、hh D.Hh、Hh
13.(2024·山东滨州·一模)下列植物的生殖方式与试管婴儿在本质上相同的是( )
A.椒草叶的叶柄处发出芽和根最后叶长成新植株
B.夏天入伏后播种萝卜种子,秋天就能收获萝卜
C.竹子地下茎节上的芽发育为竹笋,竹笋长成新竹
D.把月季枝条下部插入湿土,不久枝条长成新植株
14.(2024·山东青岛·一模)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几幅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A.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胚、受精卵→种子
C.尿液形成: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D.脊椎动物进化大致过程: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
15.(2024·山东青岛·一模)下列有关人类性别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性染色体与人类的性别决定有直接关系
B.生男生女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类型
C.儿子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父亲或来自母亲
D.女性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22条+X
16.(2024·山东临沂·一模)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下列有关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嫁接、试管婴儿、克隆均属于无性生殖
B.家蚕、蝗虫是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完全变态发育
C.玉米、水稻发育的起点都是种子
D.鸡卵的卵黄表面有一盘状小白点,称为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17.(2024·山东淄博·一模)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育种培育水稻与大熊猫胎生产生后代的方式同属有性生殖
B.水域环境的污染会危及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C.蝇的发育过程与家蚕相似,均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D.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都包括求偶、筑巢、孵卵等几个阶段
18.(2024·山东潍坊·一模)直发对卷发为显性。李某和妻子均为直发,经过调查与李某关系密切的人员如下表,如果用A、a表示控制基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与李某的关系 父亲 母亲 妹妹 弟弟 岳父 岳母
性状 卷发 直发 卷发 ? 直发 卷发
A.李某的妻子一定携带着卷发基因
B.李某的基因型是Aa,其妹妹的基因型是aa
C.李某夫妻生一个直发女儿的几率为75%
D.表中的弟弟与妹妹为双胞胎,卷发的几率为50%
19.(2024·山东潍坊·一模)萨克斯滨螺是一种海洋蜗牛,通过对化石的对比研究发现,萨克斯滨螺在过去10万年内成功进化为胎生,而其栖息地的“近亲”海洋蜗牛还是卵生,这种进化导致萨克斯滨螺可以扩散到新的栖息地。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萨克斯滨螺和“近亲”海洋蜗牛构成一个基因库
B.萨克斯滨螺由卵生进化为胎生是一步步逐渐积累的结果
C.萨克斯滨螺化石是研究其进化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D.萨克斯滨螺的进化是环境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
20.(2024·山东聊城·一模)核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出不仅会污染周边环境,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长期接触或摄入核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会导致辐射病、遗传突变等疾病的发生。以下有关核辐射对人类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辐射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B.核辐射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C.核辐射只对人有危害,对动植物没有
D.所有遭受核辐射的人都会发生变异
21.(2024·山东济南·一模)如图是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基因B、b在常染色体上),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4、5为一对龙凤胎,他们属于旁系血亲
B.根据图谱可判断此遗传病是由隐性基因引起的
C.图中1的基因组成为BB,5的基因组成为Bb
D.若3和4再生育一个孩子,其患此遗传病的概率为25%
二、综合题
22.(2024·山东淄博·一模)每年的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每年5月的第3个星期是我国的“全国助残日”。这些节日的设立旨在促进人们对残疾问题的理解,动员人们支持维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大多数先天性耳聋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图为某家族先天性耳聋的遗传图解(用B和b表正常和患病基因)
(1)根据图谱分析,可以推断5号的基因组成为 ,6号的基因组成为 。
(2)2号为先天性耳聋患者,但其儿子和女儿均表现为正常,这说明了生物具有 现象。
(3)3号和4号再生一个女儿的概率为 ,是女儿且表现为健康的概率为 ,她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
23.(2024·山东滨州·一模)悠悠文明史,漫漫丝绸路。“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拓展和延续,该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热烈响应,我国织丝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家蚕发育成熟后才能结茧,雄蚕性染色体为ZZ,雌蚕性染色体ZW;已知绿色茧与白色茧是一对相对性状。
(1)人们为了提高家蚕的吐丝,往往会在桑叶上喷洒一种化学物质让蚕食用,喷洒这种化学物质应在蚕发育的 期。
(2)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是 ,家蚕体细胞内有28对染色体,雄蚕的精子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
(3)蚕茧的颜色由基因G、g控制,如下表是三组不同亲本的杂交结果,请分析回答:
组别 亲本组合 后代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
绿色茧 白色茧 总数
1 白色茧×绿色茧 691 690 1381
2 绿色茧×绿色茧 317 154 471
3 白色茧×绿色茧 1432 0 1432
①根据第 组可判断蚕颜色中绿色茧为显性性状。
②第一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与第三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杂交,后代出现白色茧的概率是 。
③第二组杂交组合子代绿色茧个体中,纯合体的概率是 。为确定其基因型是否为纯合体,我们可以选择性状为 的个体与之杂交,若后代全部是绿色茧,则一定是纯合体。
24.(2024·山东德州·一模)黄瓜是餐桌上常见的蔬菜。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瓜的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属于 (填“单性花”或“两性花”)。
(2)黄瓜果实有苦味是因为细胞中有苦味素,可以减少害虫啃食。苦味素的合成受基因控制。黄瓜果实的苦与不苦是一对 。根据图2杂交实验结果可知,显性性状是 ,若用B、b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子二代果实苦的基因组成是 。
(3)研究发现通过调整施肥比例、大棚温度和光照条件等因素可以降低黄瓜果实的苦味,这体现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 共同决定的。
(4)野外自然生长的黄瓜中多数是叶和果实带有苦味的,极少会出现二者均不苦的个体,请你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推测其原因是 (填选项)。
a.不苦的黄瓜易被害虫啃食而淘汰
b.为了不被害虫啃食产生的有利变异
(5)柚果采摘后,果农常常采用保鲜袋将果实装袋密封,以抑制其 作用来达到保鲜目的。
25.(2024·山东东营·一模)海草生活在浅海中,一种或多种海草构成海草床。海草床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碳存储能力,保护海草床是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
(1)海草作为海草床生态系统的 者,能通过图中所示[ ] 作用合成含碳的有机物,并储存在叶、根和根状茎中,实现碳存储。
(2)与陆地植物相比,海草在进化的过程中丢失了参与气孔发育和合成挥发性物质的基因,这使得海草能够在海洋中生存并抵抗病菌入侵,这体现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 。
(3)海草床为海洋动物提供了觅食场所,由图可知,绿海龟和食草鱼的关系是 ,这些海洋动物促进了有机物沿着 进行传递,参与了碳的存储。
(4)海草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有机颗粒物,连同自身产生的落叶被埋存于海底沉积物中、海底温度低,同时沉积物中含氧少,使得其中的有机物被 等微生物分解的速率下降,从而 (促进/抑制)碳的循环,延长碳存储的时间。
(5)随着海岸线过度开发和海洋环境破坏,加速了海草床的退化。而一旦海草床大量丧失,埋存于沉积物中的碳就会被释放出来,成为巨大的碳释放源。为保护海草床生态系统,请提出合理的建议 。
26.(2024·山东济南·一模)果蝇是研究生物遗传的常用材料。图一表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一致;图二表示果蝇的发育过程;图三表示果蝇的长翅与残翅在亲代和子代的性状表现,用A、a表示控制显性、隐性性状的基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的两种组合方式中, 表示雄果蝇体细胞,产生的精子中有 条染色体。
(2)图二中,经过发育过程的[ ] 期,羽化出翅,成为成虫,与[ ] 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发育方式称为 发育。
(3)由图三的杂交实验可知,子代长翅果蝇中,基因组成是 AA 的概率是 。
(4)某同学捕捉到一只长翅雄果蝇,为确定该果蝇的基因组成是 AA 还是 Aa,他可以在图三的子代中选取一只残翅雌果蝇与该果蝇杂交。若后代出现 翅果蝇,则这只果蝇基因组成为 Aa;否则,这只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
27.(2024·山东潍坊·一模)家蚕起源于中国,是一种专以桑叶为食的寡食性昆虫。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蚕(ZZ)与雌蚕(ZW)相比,在生命力、桑叶利用率和吐丝结茧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选择性地调控家蚕的性别比例有助于促进蚕丝产业的发展。
(1)家蚕体细胞中染色体为56条,欲测定家蚕基因组序列,需对家蚕 条染色体上的DNA进行测序。2000多年来,养殖家蚕品种不断增多,基因库不断丰富,试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家蚕进化的原因 。
(2)适当延长家蚕的 期,并加强该时期的管理,可以提高蚕丝的产量。家蚕取食湿桑叶后,会出现发育延缓、体重下降等现象,检测发现家蚕肠道内蛋白酶活性发生了如图1所示变化。据检测结果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为获得广食性(可食用多种植物)的家蚕,研究人员利用生物学方法改变家蚕控制寡食性的基因,并通过图2所示的杂交方案在其后代中选育出广食性家蚕。
将寡食性家蚕与广食性家蚕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判断 是隐性性状,其判断依据为 。理论上分析,子二代寡食性个体中基因型为纯合体的概率为 。
(4)家蚕的体色多样,刚孵化的幼虫体色黑色对赤色为显性,且相关基因(B/b)只位于Z染色体上。研究发现,赤色个体在高温干燥(30℃相对湿度60%)条件下胚胎致死。要想达到只孵化雄蚕的目的,我们可以选择体色分别为 的雄蚕与雌蚕进行杂交产卵,并将卵放置于 条件下进行孵化。
28.(2024·山东菏泽·一模)玉米是单性花,雌雄同株植物,自然状态下的玉米可以同株异花传粉(如图I),也可以植株间相互传粉(如图Ⅱ),已知玉米的非糯性(A)和糯性(a),高茎(D)和矮茎(d),籽粒饱满(E)和籽粒凹陷(e)互为一对相对性状,其中非糯性花粉(生殖细胞)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生殖细胞)遇碘液变棕色。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回答问题:
(1)若用碘液处理非糯性(Aa)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花粉的蓝色与棕色的数量比例为 。
(2)自然状态下,将纯合高茎玉米和矮茎玉米间行种植。纯合高茎玉米植株所结籽粒的基因组成为 ,若将矮茎玉米植株所结的籽粒全部种下,新长成的玉米植株的性状为 。
(3)现有一批籽粒基因组成相同的玉米种子,若籽粒均为凹陷,则该批玉米籽粒的基因组成是 。
(4)用某微生物制成的生物杀虫剂广泛用于防治害虫,已有多年的历史,研究表明,某微生物的杀虫作用与基因B有关,为定向改良玉米的品种,获得可遗传的抗虫特性的玉米植株,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采取的具体的操作技术是 。
29.(2024·山东泰安·一模)番茄是茄科茄属的植物,果实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请分析回答:
(1)番茄栽培中普遍存在青枯病严重的问题,目前栽培的番茄品种一般不抗青枯病,生产上预防番茄青枯病最有效、最具操作性的是利用 的方法栽培,选择的砧木必须对青枯病有较高的抵抗能力,成功的关键是使接穗和砧木的 紧密结合在一起。种植番茄期间,如果遇到雨水过多应及时排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
(2)番茄的紫茎和绿茎由一对基因A、a控制,科研人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试验。
①根据实验结果推断, 为显性性状。②紫茎番茄A产生的精子的基因组成是 。杂交一产生的子代中,紫茎的基因组成为 。杂交二产生的紫茎子代不含a基因的概率是 。
30.(2024·山东青岛·一模)现代遗传学的开山之作“三大遗传学规律”离不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白眼果蝇实验。模式生物的选择和利用对开展遗传分析和功能研究意义重大。拟南芥这株田野里不起眼的小草目前成为了植物研究领域最耀眼的明星,先后四次搭载神州飞船完成遗传学实验。
(1)请根据学习经验推测拟南芥生长周期长短、结种子数量两个方面的特点是: ,因此被选为遗传学研究材料。
(2)拟南芥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如图一所示。由此可知,正常情况下,拟南芥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最可能是图二中的 。
(3)拟南芥体细胞的2号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能使拟南芥植株提前开花(简称早花),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现将两株早花拟南芥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收集种子种植下去,观察子代拟南芥的花期并统计数据,将其果绘成如图所示柱状图。可知,晚花是 性状,子代中纯合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
(4)如果控制早花、晚花的基因用F和f表示,为确定图中某早花植株的基因组成,应选取该植株与性状为 的拟南芥杂交,收集种子种植下去,观察子代拟南芥的花期,若子代表现为 ,则该早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
(5)科学家发现催促植物开花的基因F还具有调整叶片气孔开闭的作用,有利于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科学家成功地将该基因转入到水稻的细胞中,提高了水稻对二氧化碳的利用效率,提高了产量。这个实例说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