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3 15:5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北清明,南姑苏”
《姑苏繁华图》全场12米,国家一级文物,反映了清朝中期苏州的繁荣景象。
《姑苏繁华图》/《盛世滋生图》(清代)
画作的开篇,就是一大片农田……
这样成片的农田和劳作的场景,在画作中还有很多很多……
盛世基业——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以上史料反映出清朝初期的经济面貌?
(河南)自明季以来,兵火相仍,郡邑丘墟,土田荆棘,户口耗减……
——(顺治年间)《河南通志》
(山东)地土荒芜,有一户之中止存一二人,十亩之田止种一二亩者。
——《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盛世基业——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
末也。
——雍正
帝王之政,莫爱民,而爱民
之道莫要于重农桑……
——乾隆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康熙

盛世基业——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措施:
①清朝初年,统治者对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十分重视。

盛世基业——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材料:
康熙十年(1671年)规定:新垦荒地四年后起科,并重申顺治时对地主垦田给予奖励的规定。……到康熙十二年,又进一步放宽到十年。还对某些垦荒农民贷给牛、种。康熙时期垦荒政策执行较为得力,因此成效显著。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清代开荒执照
执照上写明了沙立目一家开垦干地八亩,其坐落于打麦冲;四至范围:东到河、南到□(这个字漫漶不清)、西至树林、北至山脚,对这块地永远免收赋税。
2.措施:
②清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盛世基业——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时期 垦田面积
顺治十八年(1661) 549.3万顷
康熙二十四年(1685) 607万顷
雍正二年(1724) 683万顷
乾隆十八年(1753) 708万顷
乾隆三十一年(1766) 741万顷
嘉庆十七年(1812) 790万顷
材料:
3.表现: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
清朝治水图
②大力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和大运河 ;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黄河筑堤图

盛世基业——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
相关史事:当时在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在河北有大批旱地改为水田种水稻,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此外,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广。
3.表现:
③庄稼种植:改进种植技术(精耕细作),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影响:提高粮食产量,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促进了清朝人口的增长。
从国外引进的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在清朝时得以普遍种植。这对清朝社会有何影响?

盛世基业——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表现:
(乾隆年间)“种棉花之地,约居十之二三”。宁津县“种棉者几半县”。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药材
茶叶
棉花
甘蔗
④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盛世基业——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4.影响:
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康乾盛世”:
据历史学家研究,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主要因素:①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②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③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作。

盛世繁华——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盛世繁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棉织业
丝织业
印染业
制瓷业
1.手工业发展表现:
(1)传统手工业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清 康熙
御制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纹碗
拍卖出2.38亿元人民币

盛世繁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盛世繁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万人。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P97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苏州府志》
手工业工场的特点:
规模大
雇佣关系
分工明确

盛世繁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盛世滋生图(局部)
往来于河道的货运船只非常多。
沿河的商铺也非常繁荣。
2.商业发展的表现:
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盛世繁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图2 木渎镇沿街店铺
图4 苏州城云贵川广各省杂货老行
图1 山前村的杂货铺
图3 苏州城的商业街
《盛世滋生图》(局部)
繁荣的商业网
农村集市
城镇市场
区域性市场
全国性市场
2.商业发展的表现:
(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盛世繁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盛泽镇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地区的中心地带。
舟辑塞港,街道肩摩
河港交叉,水道纵横如网。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汉口镇,武
汉三镇之一,
地处两江之
滨,居四大
名镇之首。
2.商业发展的表现:
(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2.商业发展的表现:
《盛世滋生图》局部
乾隆时期的苏州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
(3)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

盛世繁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乾隆三十年,仅苏州一地就有山西商人经营的钱庄81家。
——《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苏州历史博物馆等合编
2.商业发展的表现:
(4)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共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全方位展现了晋商文化和晋商的富有。
商帮:以地域为中心,以乡缘为纽带,以“互助”为宗旨,以会馆为其在异乡联络的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

盛世繁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他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徽商最大的特点:“贾而好儒,富甲一方”。
胡雪岩: 著名的徽商,经营中药、丝茶生意,操纵江南商业,资产最高达2000万两以上。 后又入朝为官,所以历史上称“红顶商人”
作用:商帮的贸易活动领域遍及全国各地,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盛世危机——
人口的增长

盛世繁华——人口的增长
3亿
全国人口
明朝鼎盛时期
康熙时期
1.5亿
全国人口
1亿
全国人口
乾隆末期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
(2)原因:
①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②政府税收政策的改革;
③高产作物的引进与推广
根据材料分析清朝人口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人口增长的表现和原因:
(1)表现:
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盛世危机——人口的增长
思考:人口过快增长会带来什么问题?
材料: 乾隆末(18世纪末),平均每人只有3亩耕地;到了道光时(19世纪前期),人口继续增加,耕地却没有增加,人均耕地只有2.25亩。
——教师教学用书
人均耕地
人口
2.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
①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突出;

盛世危机——人口的增长
材料: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清高宗实录》卷910、卷1147
2.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
材料:在人口膨胀的压力下……流徙城市的人群因无业可就,形成一个由流氓、乞丐、小偷、賭徒、娼妓、迷信职业者和杀人越货者等组成的社会群体。人口膨胀实际上也是酝酿大小农民起义的潜在原因之一。
——《为何清代人口空前膨胀》
②生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③社会问题: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