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阿房宫赋 杜牧
解题
“阿房宫”的“阿房”旧读“ēpáng”,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 阿房宫,秦始皇营造的宫殿。规模宏大,奢华壮观。传说后被项羽烧毁。从此阿房宫的兴亡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历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勋元外郎,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诗文兼擅,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杜牧生活在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国事,忧国忧民,希望恢复昔日唐帝国的繁荣和昌盛的局面。他在文学上有比较进步的见解,认为文章应为事而作,不应无病呻吟。因此他的不少诗文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无耻。 杜牧创作中诗歌最著名,他与同时代的另一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诗歌豪爽清丽,自成风格。七言绝句尤为后人传诵。
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写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概括了无限深广的内容,简洁而雄健,涵盖全文,叙事中寓褒贬。
第一段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钩心斗角:古指宫室建筑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廊腰缦回:“腰”名词作状语,像人的腰部一样。缦:动词,萦绕;
盘盘焉,
囷囷焉,
蜂房水涡,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
像蜂房,像漩涡
落:量词,座
焉:……的样子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东西。
未云何龙,不霁何虹:“云”“龙”“虹”,名词作动词,
出现云彩,出现龙,出现虹。
由“覆压三百余里”到“不知西东”,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就阿房宫的高和广做进一步描写,突出了阿房宫的雄伟瑰丽。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
一宫之间,
而气候不齐。
对偶 通感
气候:古义:天气;今指某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合作探究
第一段是怎样以既简练又夸张的笔法,对阿房宫进行总括性描写?
总写外貌
细写内部
先写楼阁
次写长桥复道
后写宫中歌舞盛况
(巨大耗资、宏伟规模、楼阁之高)
建
筑
人物
第一段
本段铺叙阿房宫建筑的雄伟、壮观。为下文揭露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作了铺垫。
多少楼台烟雨中
宫殿
雄伟壮观
地域之广
楼阁之多
结构精巧
长桥复道
歌舞之盛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来铺写阿房宫的宫殿的?
夸张
背景
阿房宫的建筑
建造背景 巨大耗资
夸张
比喻
楼阁
走廊 檐牙
长桥 复道
歌舞盛况
宏伟壮丽
外观
夸张
占地之广 建筑之高
内部
排比
由外及内
第一段
如果说雄踞在九江边以清风为弦的庐山是一把别致的竖琴,那么在海浪中呢喃吟哦的天涯海角就是一支悠然的小夜曲;如果说在阳光下缱绻舒展的银沙滩是一首浪漫的抒情诗,那么在海鸥的祝福声中、迎着朝阳浅笑的厦门就是一篇珠圆玑润的散文。
慢时光
聆听世界的美好
作者是在盛赞阿房宫建筑之美吗?
“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
——《古文观止》篇末总评
第二段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辇:名词作状语。
歌、弦:名词作动词。
唱歌、弹琴
朝歌夜弦:互文手法
宫人的来历
一写妆镜之多,二写发鬟之多,三写脂粉之多,四写香料之多,五写宫车之多。运用了比喻、夸张、排比。
极写美人之多,其实是写秦皇的骄奢淫逸,糜烂不堪。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辘辘远听,杳不知所之也。
宫女众多
美女起床四步骤:
1、照镜子
2、梳美发
3、化靓妆
4、熏香气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见,三十六年。
宫人的生活命运。可见宫人之盼。“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以宫人的命运之惨,揭示了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
第一句:照应“六王毕,四海一”。
2 第二、三句:写宫人梳妆打扮,着力表现其明艳动人。
3 第四五句:写宫人的凄惨生活,揭示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
众多宫妃的由来
宫中荒淫奢靡的生活
宫中生活之奢侈腐朽
小结:写阿房宫里的美人,揭露秦朝统治者 奢靡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
几世几年,
摽掠其人,
倚叠如山。
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无数的珍宝, 都是多少代、多少年,从百姓手中掠夺来的,堆积如山。
一旦不能有,
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秦人视之,
亦不甚惜。
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这阿房宫中。
而秦人
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扔得到处都是,秦人看了这些宝物,也不觉得太可惜。
第二段:
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设伏。
穷奢极欲
珍宝
来源
数量
处置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六国 (剽掠其人)
倚叠如山
原文: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鉴赏:一叹一问,从最普通的人性角度出发,对秦统治者的残民自肥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控诉。“秦”、“人”并提,说明并无高低贵贱的区别;“奈何”一问,却问出了多少的无奈和辛酸?
分析: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
鉴赏:六个夸张铺排在一起,好像飞瀑一般直泻而下,虽是同一意思却不重复,虽是议论却极形象。阿房宫中的事物与民间的事物一一对比,尽情夸张,把秦始皇奢侈享乐造成人民生活痛苦的社会现象揭露的一览无遗。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①“嗟乎”到“用之如泥”为第一层,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
② 从“使负栋之柱”到“日益骄固”为第二层,用六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写出了郁积人民胸中的愤怒和仇恨。
③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了三件史实:“戍卒叫”写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写刘邦破关,“楚人一炬”二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它们共同表现了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起义的怒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可耻可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
结合翻译及你的理解,你认为第三段可以分为几层?
第三段:由描写转向议论,显示赋文的旨意。
第三段
贪欲
挥霍
灭亡
一人之心
秦爱纷奢
千万人之心
人亦念其家
使……多于……
(六个排比)
叫、举、一炬
常情
积怨
爆发
秦始皇因为骄奢淫逸而自取灭亡。
原文: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鉴赏: 深沉而又犀利地指出六国和秦朝亡国的根本原因都在自身。“嗟夫” 一叹,继之以两个假设,而两个假设又是一陈述,一反问,极尽跌宕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深深遗憾。在作者的遗憾中,岂不深深地蕴含着他对唐朝统治者的建议?
鉴赏:以“哀”“鉴”两字向后人提出劝戒,揭示全文主旨,此为卒章显志,水到渠成。读至此,再回头看前面的铺排叙写,作者的深意可见也。
第四段:分析秦灭国的原因,抒发作者的感慨。
原文: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研读第四段
说说秦(包括六国在内)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作者写作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其目的是“鉴”,即:借古讽今,要唐帝国吸取秦亡的教训,向唐敬宗提出委婉的警告,提醒他不要重蹈覆辙。
其原因是“不爱其人”。
第四段
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卒章显志
不爱民
哀之,鉴之
总结全文
1 主题:
2 写作特色:
1)想象、比喻与夸张相结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描写、铺排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3)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借古讽今,通过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的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