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小说”阅读复习——
分析人物形象
1、《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
2、《带上她的眼睛》(刘欣慈)
3、《最后一课》(都德)
4、《故乡》(鲁迅)
5、《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6、《孤独之旅》(曹文轩)
7、《智取生辰纲》(施耐庵)
8、《范进中举》(吴敬梓)
9、《三顾茅庐》(罗贯中)
10、《刘姥姥进大观园》(曹雪芹)
11、《孔乙己》(鲁迅)
12、《变色龙》(契诃夫)
13、《溜索》(阿城)
14、《蒲柳人家》(刘绍棠)
一、电影场景中的人物
景别是指镜头摄取场景画面的范围或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景别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
① 特写:摄取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
画面。
主要作用:制造悬念,让观众去想象画面外的内容。表现人
物的细微的表情,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见的特殊的视觉
感受。主要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
知识链接
② 近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
的画面。
主要作用: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 ,传达人
物的内心世界。
③ 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或
场景局部的画面。
主要作用:既能展示周围环境又比
全景更专注人物,叙事
能力强。
④ 全景:展现场景的全貌和人物的全
身动作 主要表现对象是人
物全身。
主要作用:强调人物之间或者人与环
境之间的关系
(希望在拐角处)
⑤ 远景: 营造出画中人物离观众特别远的感觉,
背景占据主要地位。
主要作用:抒发画中人物的某种感情或者人
物来到某个地方,展现环境。
教材回归
《溜索》中瘦小汉子的溜索场景写的极为精彩,如果用电影镜头表现这一场景,你会怎样设计景别?并说明设计理由。
景别 画面内容 设计理由
全景 瘦小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纸烟 瘦小汉子是人群中第一个站起来准备溜索的人,用全景可以使站起来的他与蹲着的其他汉子形成对比,表现瘦小汉子面对溜索的从容。
瘦小汉子走到索前,扯出一个角框,身体一跃,腿已入套
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
瘦小汉子脚一用力
瘦小汉子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腰上的绳子弯弯滑过峡顶
景别 画面内容 设计理由
瘦小汉子走到索前,扯出一个角框,身体一跃,腿已入套
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
瘦小汉子脚一用力
瘦小汉子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腰上的绳子弯弯滑过峡顶
用全景可以把瘦小汉子溜索前的一系列动作都放进镜头,表现出瘦小汉子动作的娴熟
全 景
纸烟向峡下飘去,不见踪迹,用远景可以表现出峡谷的幽深难测,为接下来的溜索营造一种惊险感
远 景
特 写
把这个镜头设计成特写,可以突出瘦小汉子脚用力的一刹那表现出来的速度美和力量美
飞身离岸的速度非常快,“嗖”和“小” 都表现出这种速度,用远景方能捕捉到这种速度,而且远景还能把瘦小汉子飞快小过去的身影与大峡谷的高峻形成对比,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远 景
课本活用
鲁迅的孔乙己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下图是课文中的插图,请你用所学的镜头的知识作判断,并说明理由。
(课本插图)
采用全景镜头。这是孔乙己第一次出现 在众人的视线,用全景能展现孔乙己的全身动作特征和个人整体的印象——才学里装着迂腐,给人滑稽的审美意义。同时有将孔乙己置于现实的场景之中,揭示孔乙己的生活的背景,强调了孔乙己和当时社会的格格不入,这也成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根源。这样的镜头设计有着强烈的暗示和铺垫效果。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景别的划分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同样一个取景范围,它属于哪一类景别,这就要看对什么而言。各种景别有自己不同的表现力,其表现力也各有所长。我们在选用景别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与要求,根据镜头组内镜头的相互配合,来确定取哪一种景别。
远景能呈现一种气势、规模,有视觉冲击力;
全景关注的人或者物的形状,从一个全局的事业去表现人或者物的动作、位置、关系;
中景关注的是人或者物的动作,能比较清晰地看到人或者物的动作形态
近景则是一种更加靠近的注视,能引导观众发现人活着物的神韵,或者近距离地观察人物的表情、物体的特征。
特写则是为了突出强调或者引人注意,是对于观众视线和情绪的一种强势引导,有时候也用特写来暗示情节的发展或者人物情绪的变化。
小 结
二、矛盾冲突中的人物
作者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来表现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心情感。根据《蒲柳人家》课文内容及"知识卡片",探究作者巧用冲突,塑造了何大学问这一人物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利益等的不同,会产生各种矛盾斗争,这些矛盾斗争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反映就称为冲突。主要包括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与人物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三种形态。
冲突中的何大学问
(1)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痛恨侵略,朴素的爱国
日伪政权施行反动统治,借机掠夺百姓财物
何大学问赶的马被没收,自己叶差点丧命
何大学问
何满子
(2)人物与人物的冲突
何大学问没文化,徒有虚名,想让孙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请了先生。
何满子生性顽皮,喜欢自由,被何大学问拴在立柱上泄恨。
疼爱孙子
没文化得不到尊重的失落悲凉
对成为文化人的渴求期盼
(3)人物内心的冲突
作为粗人,举止粗鲁,说话带脏字,教育孙子方式粗暴
学问上下功夫:看书、念唱本、花钱求教、打扮斯文、咬文嚼字
严格要求孙子、附庸风雅
何大学问
外貌、经历、绰号:侠肝义胆、仗义疏
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
但喜欢戴高帽。
矛盾冲突:具有民族大义、疼爱孙子、
崇尚学问。
“燕赵文化”的赤胆忠诚
小说离不开情节,情节离不开矛盾冲突。小说中形成矛盾冲突的内容和方式是多方面的,可以说,矛盾冲突是小说的灵魂。小说中的矛盾冲突如果设计得好,既能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又能起到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的作用。
小 结
三、舞台说明中的人物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
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
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提示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既能推动剧情发展,又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
提示人物的上下场信息。
推进剧情发展,刻画人物性格,同时,也为演员提供了动作表演的依据。
①肖:小民久仰孙大总统威名,今日特地前来求见,一则想一睹大总统风范,二则有几个问题要向您求教。
②肖:孙大总统十几年倡言革命,今日终成正果。现朝廷改称政府,皇帝改称总统,不知两者到底有何区别
③孙:老先生不必客气,有话请讲。
④孙:简单地说,皇帝是终身制的,总统是任期制的;皇帝是人民的主人,人民要受制于皇帝,而民国大总统在位一天,就一天是国民的公仆,总统是为国民服务的。
⑤肖:那总统如果离职了呢
⑥孙:总统离职以后,又回到老百姓中间去,同老百姓一个样子。
⑦肖:哎呀,今日老朽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往日但闻欧美各国以民主治国而兴,我只是说中国君主制已有两千余年根基,历来政治人物斗争,莫不以面南背北、君临天下为终极目的。不曾想真有如孙大总统一般得其势而不谋其位的民主志士!
⑧孙:A(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革命党人自当顺应民主、自由、平等的历史趋势啊!如今民国新立,百废待兴。肖老先生乃商界名流,德高望重,望今后多为国家建言献成啊!
⑨肖:那是那是……大总统政务繁忙,老朽告辞了
⑩孙:(转向秘书)快安排车子送宵老先生回宾馆。
孙先生与盐商(节选)
活动:在《孙中山与盐商》中,孙中山先生有段台词“世界潮流,浩浩汤汤…望今后多为国家建
言献策啊!”,请你根据对人物的理解,从语气、表情、动作等任选一个角度对文中A处表演
作合理的舞台说明,并向导演组说明理由。
舞台说明 语气——沉稳而坚定。
表情——坚定、热切、真诚。
动作——突然站了起来,看着远方,而后走到肖老先生跟前,握着肖老的手。
设计理由
剧中孙中山先生是一个不受名利诱惑,顺应民主、自由、平等,决意民主治国,为国民服务的公仆形象。语气的平缓沉稳坚定,是为了突出他志向的坚定,不动摇。表情随着台词时而坚定,时而热切,时而真诚,正是为了体现出他一心为国,愿做国民公仆的形象。动作“站了起来”“看着远方”表现出他对民主治国的坚定和期待,“握着肖老的手”是对肖老的尊重和期盼,希望肖老建言献策,这些都体现出他愿做国民公仆的形象。
【店内空,小伙计合眼坐,孔乙己以手拖移,坐门槛】A
孔乙己 (低沉地)温一碗酒
掌 柜 (伸出头去)B 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 (仰面、颓唐地)C 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掌 柜 (笑着)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
孔乙己 (不十分分辩)不要取笑(门外进三五个顾客)
掌 柜 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孔乙己 (低声地)跌断,跌,跌……(眼色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众人笑。)
【小伙计端酒放门槛上】【孔乙己摸出四文钱,喝酒,用手慢慢走去了】
【练习】
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课文《孔乙己》编得课本剧,请你从ABC选择一处舞台设计作设计理由的说明。
四、人物出场中的艺术
人物作为小说的主要组成元素,其出场是呈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环节.
1、单刀直入法
开篇人物就走出场来。这种方法质朴、平实,看似平淡无奇,但平稳、干净利落,不易离题。
《变色龙》中主人公奥楚蔑罗夫的出场:“警官奥楚蔑罗夫穿着新的军大衣,走过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得子,里面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这种开头法,直截了当,不拖泥带水。
2、先声夺人
也就是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先描写人物的语言,再交代人物的出场。这种开头给人以一种自然之感,易于表现人物特点,展示故事情节,为下文的情节展开作好铺垫。。
《故乡》中杨二嫂的出场:“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这突如其来的尖利声音,是如此突然和怪异,让“我”不由得“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这也正是杨二嫂要追求的效果——显示自己的存在,从而让对方不至于“贵人眼高”忽视自己!鲜明的突现了她尖嘴利舌、泼辣贪图小使宜的自私性格,也折射着她日趋贫困、每况愈下的生活窘况。
特别是一些性格泼辣、爱说爱笑的人物,这种开头法尤为适用.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 ……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贵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声如其人。
3、画家三染
三染法就是在人物正式出场之前,采用由远而近,逐步写来的方式,层层烘托,反复渲染,让人物“千呼万唤始出来”,从而给读者留下既有层次感又十分深刻的印象。
1)延迟 许多小说情节的进展并不是呈现一条直线,作者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而是成心"延迟”小说的进展,让它在某处放慢速度基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一环扣一环,展现小说的结构张力。采用"延迟"的手法使小说情节张驰有度。
《故乡》中闰土的三次延迟出场,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发读者的联想,把读者的期待心理提的更高;又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使故事情节有序展开,人物、事件接连出场;同时增强结果的悲剧色彩,丰富作品主题的内涵。
2) 顿挫
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情节流动的多端。通过层层铺垫,重重渲染,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
《三顾茅庐》节选第三次拜访时,就有五个顿挫:诸葛均告诉刘备其兄在家。但童子却说诸葛亮在昼寝,刘备只得侍立堂下,这是其一;等了许久,看到诸葛亮在床上翻身,结果他又睡着了,这是其二;好不容易醒了,却又撇下刘备去更衣,这是其三;经过这一番折腾后,二人相见,刘备向他请教安邦治国之道,诸葛亮却推辞说自己“年幼才疏,有误下问”,这是其四;隆中对后,刘备恳请诸葛亮出山,但诸葛亮却说自己“久乐耕锄,实难丛命。”这是第五个顿挫。
作者运用了这么多的顿挫手法,充分显示了刘备求才若渴、礼贤下士的可贵品质;同时,由此也刻画出诸葛亮神龙见首不见尾、神秘莫测、高雅洒脱的隐士风流及其立身严正、自尊自信。
4、金钩倒挂
又叫序幕回忆法。它往往先写人物最终命运或结局,然后追述其经过。这种方法开头,同样可以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兴趣。
如《祝福》的开篇写祥林嫂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死去,再追述其第一次出现在鲁镇的情景及她不幸的一生,揭示她死去的原因。为什么祥林嫂会在祝福中死去 开篇高疑,再追述往事。这种人物出场法,能避免行文的单调呆板。
形成策略:
1、从电影场景中的人物出发,了解场景的类别,把握不同景别的
艺术效果。
2、从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出发,了解冲突的种类,欣赏冲突对塑造
人物的作用。
3、从舞台说明中的人物出发,设计舞台说明,理解舞台说明对刻
画人物性格补充作用。
4、从人物出场中的艺术出发,了解出场的方式,体会小说中人物
出场的效果。
人物出场,是人物的第一次亮相,为了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往往要倾注大量的心血来营造,小说人物别具一格的出场,可以说不仅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而且很好的表现了自己的创作意图,因而值得我们认真品味!要使人物出场做到多姿多彩,又不出现雷同是很困难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一般技巧方面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建立在作者对作品人物的分析与理解上。因此,把握了人物的出场,这同样可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更好的把握作者的艺术构思和独特的匠心!
小 结
《孔乙己》:渲染铺垫。首先用大量的笔墨为主人公的出场营造一个特定的环境氛围,对孔乙己的生活环境作了充分的渲染,这种渲染既有社会背景的描写,如鲁镇酒店的刻画,也有人物关系的交代,如对短衣帮和穿长衫的描绘,还有生活气氛的烘托,如那令人压抑、活泼不得的氛围。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孔乙己应运而出、应境而来了。经过这样层层渲染和铺垫,才姗姗出场的孔乙己,寄寓着作者深刻的艺术命意:是典型环境塑造了孔乙己,也是孔乙己点缀了这个独特环境!孔乙己这种别具一格的出场方式,不仅揭示了他的社会地位和性格特征,而且显示了他人生悲剧的必然性。
【练习】
请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试分析孔乙己出场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