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2、姓氏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编写成的韵语识字,将一些常用姓氏寓于琅琅上口的儿歌中。文中渗透了中国传统姓氏文化,介绍的姓氏大多以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称说,主要有分解部件和偏旁称说两种方式,体现合体字的特点。课后练习中还提到了以组词来介绍姓氏的方法。教学时,要借助介绍姓氏达到识字的目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教学目标
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李”等12个生字;会写“姓、什、双”这3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多种方法识字。
2、正确朗读课文,学会写生字“姓、什、么”。
教学资源
PPT、姓氏卡
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姓氏概况
1.学生自我介绍:我叫什么
2.指名问:那你知道你姓什么吗?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
相机识写“姓”:指名读(正音:后鼻音);指导写(左右结构,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时,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
指名说说屏幕上学生名字中的姓是什么。
3.采访一名学生:你姓什么?你爸爸姓什么?你爷爷姓什么?看来我们的姓是跟着我们长辈的姓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所以我们把“姓”又叫——姓氏。
(出示词卡:姓氏。学生认读词语)
4.在我国有 5000 多种姓氏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姓氏有关的儿歌——《姓氏歌》。(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儿歌,读准字音节奏
1.范读: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本,先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到哪儿,你们就看到哪儿。
2.学生自读:借助拼音,自己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遍,争取字字读正确,句句读通顺。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1)学生“开火车”读儿歌,一人读一行。相机正音
(2)师生一行一行合作读
(3)同桌一人一行合作读
(4)男女生分小节读。
(5)拍手读
三、认读姓氏,学习介绍方法
过渡:《姓氏歌》读起来多有趣呀,在这首小儿歌里还提到了好多有趣的姓氏朋友,我们现在一起去找找,好吗?
1.自己读一读第一小节,看看第一节中介绍了哪些姓氏呢?请你拿起笔把它们圈出来,注意重复的姓只圈一次。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圈出姓氏)
2.指名汇报出现的姓氏,教师相机板贴:李、张、胡、吴、徐、许。
3.指名读姓氏
4.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姓氏的呢?
预设一:拆分
(1)在第一小节中有哪些姓氏是可以拆一拆的呢?(李、张、胡、吴)
(2)指名上台举着姓氏卡和老师合作一问一答介绍姓氏
(3)(出示一些学生的姓名)老师的百宝箱里,有一些小朋友的姓可以拆一拆,谁会拆拆他们的姓?
(4)小结:看来这样拆一拆能清楚地介绍我们的姓氏。
预设二:说偏旁
(1)这些姓中哪些是通过偏旁来介绍的呢 (徐、许)
(2)为什么要说偏旁介绍这两个姓呢?(有的姓的读音相同或相似,我们就可以像这样说说它们的偏旁来区分。)
什么徐?什么许? 你看,这样一说,就清楚多了。
(3)出示一些学生的姓名:我们班小朋友的名字中,有没有哪些姓可以用偏旁来介绍呢?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吗?
4.发散思维,探究其他方法
(出示班级里一些不易拆分的姓)
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的姓既不能拆一拆,又没有偏旁,你能帮他想想该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吗?()
(1)提示:读读课后练习中的对话。
(2)交流:这里用的是什么方法呢?还可以怎么组词?
(2)谁也能用组词的方法来介绍自己或其他同学的姓
四、自主合作,拓展介绍自己
1.刚才我们用了几种巧妙有趣的方法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姓。现在,也请你用上这些方式将自己的姓氏介绍给同桌!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全班展示交流。)
2.听大家这样介绍,我发现中国的姓氏可真是太有趣了。
五、书写汉字,溯源姓氏文化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一直在交流你们的“姓”,还认真书写了,这一课要写的字宝宝中还有两个字和“姓”也是左右结构,你发现什么秘密了吗?
课件出示:姓、双、什
1.说发现:左窄右宽、互相穿插、左右两边上面平齐
2.指导书写。
3.生书写。(师在巡视中为写得好的学生加星)
4.评价、展示两位学生的书写,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了解书写规则。
六、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有趣的姓氏,还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来介绍姓氏。我们一起再来读读有趣的姓氏歌。下节课我们走进第二小节,了解更多的姓氏文化!
板书设计
2、姓氏歌
李 张 吴 胡 徐 许
采用多种方式识字,注重识字教学的生活性
——《姓氏歌》说课
沈燕萍
一直以来,在识字教学中,低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是重中之重,多识字是为了便于我们在生活中运用,便于我们读更多的书,学更多的知识。因此,面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如何将枯燥的识字学习变得饶有趣味,让学生感兴趣?我不断思考,并在《姓氏歌》一课中尝试着在丰富多元的学习活动中引领学生认识汉字,规范书写。
下面,我将结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习效果评价和设计特色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编写的韵文,一问一答,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课文通过熟字加一加的方式,认识中国的姓氏,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认识更多的姓氏,提升识字的乐趣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能够学以致用,学会用结构的方法、组词的方法、说笔画的方法等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姓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是11个,要求会写的字是7个。同时,认识三个偏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相处一学期,有些同学对于班里其他同学的姓名已经能认识,所以在学《姓氏歌》时,认识同学的姓,介绍自己的姓,这样的内容他们很感兴趣。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引导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将习得的方法用于互动交流,不断激发学习动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由于学生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不认识同学的名字,不认识这些姓,也有极少数学生不明确自己的姓和名,不明白“姓氏”的意思。基于这样的学情,既要保护能力强的学生的成就感,也要照顾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保证他们都学会,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设置
基于以上的思考与分析,我针对第一课时设定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
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李”等12个生字;会写“姓、什、双”这3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本课时重难点:
多种方法识字。
正确朗读课文,学会写生字“姓、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提出这样的目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识字教学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本节课的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关注儿童心理特点,力求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学生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师生、生生互动活动,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识字的乐趣,在习得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沟通与协作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从而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培养适应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而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阐述:
接下来,我将结合教学过程具体阐述一下我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在教学中,我将尝试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引领学生走进《姓氏歌》,正确朗读,认识更多的姓氏。
一、谈话导入,了解姓氏概况
由自我介绍导入学习,说说自己姓什么,揭示课题后相机认识“姓氏”。
二、初读儿歌,读准字音节奏
进入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的读书要由指读转向捧读,在教学之初就明确要求,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认读效率,促使提高朗读能力,熟悉儿歌内容。通过开火车读、师生合作朗读、生生互动朗读、拍手节奏朗读这些形式,提高朗读的趣味性。并且多种形式朗读,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教学活动,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还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认读姓氏,学习介绍方法
通过拆一拆、说偏旁、组词语等多种方法识记汉字,了解不同的姓氏,引出渗透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四、自主合作,拓展介绍自己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
五、书写汉字,溯源姓氏文化
聚焦本节课要学写的“姓、什、双”这3个生字。引导观察左右结构汉字的宽窄、高低、穿插,关注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和书写,培养学生读帖的能力,持续关注写字姿势,重视对书写的评价,指导生生互评。
课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帖、写字,在学生用心描红、临写之后,进行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评价,进一步明确字的间架结构,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再次临写,之后再次同桌互评,真正落实书写练习,提高效率。教师在学生独立写字时进行巡视,随时给予纠正和评价,再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让学生互相评一评小伙伴的字。这样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