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3 14:5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树德中学高 2023 级高一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材料三: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东晋一朝和明清两代,江南文化颇具特色,为《红楼梦》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第三十七回写探春
发帖倡议在大观园办诗社,其中有这样几句:“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
注意事项: 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这里引用前朝四个典故,如慧远组织莲社、谢安东山雅会、王子猷雪夜访戴、杜甫迎客扫花,除唐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代杜甫外,其余三个均出自东晋,一个发生在东晋的庐山,两个则发生在东晋的江南,因其知名度甚高,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所以在探春发出的帖子中,成了大观园中的人文化追求的效仿或竞争的一种标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当然,从女性角度说,东晋时期江南谢道韫少儿时代咏絮显露的才情也自然会影响红楼女性人物的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小题,19分) 形象塑造。这不但在“金陵十二钗”判词中,直接用“堪怜咏絮才”来暗示林黛玉的才情,而且,元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省亲时让宝玉写诗,宝玉反应迟钝,还是林黛玉帮宝玉代写了一首《杏帘在望》,得到元妃赞赏,也让
材料一: 人想起谢道韫在发现小叔子王献之与客人议论时理屈词穷,就隔着帷幕代王献之重新论辩,终于扭转局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 势,所谓“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而后来,林黛玉与史湘云联句时的那种自信,林黛玉和薛宝钗同
破了。”这是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视角进行高度概括的,然而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究竟是怎么打破的?遗 咏柳絮词的夺人眼球,似乎把围绕着的谢道韫的女性才情,进一步发扬光大了。
憾的是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这个问题苦苦地探寻。 再看明清,就群体论,明清时代的诗社,特别是女性诗社的出现,是不同于晋代的一个江南文化重
我们知道,小说故事的元素是人物、情节、线索等,但如何组合,也就是结构方式,这才是创造, 要特色,如清代康熙年间在江南杭州成立的“蕉园诗社”和乾隆年间苏州成立的“清溪吟社”等,给《红
才能显示作家的天才。曹雪芹正是在《红楼梦》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这一点,打破了传统。 楼梦》描写女性创作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现实依托,而《红楼梦》的这种创作又反过来激励启发了后续的
传统叙事的经典作品《三国演义》和《水浒》,其时空表现形态虽各自不同,但都遵循着一个共同 江南女性创作,大大挑战了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
的叙事原则: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是一致的,文本形成的以主要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为枢纽来绾结和创 就个人言,《红楼梦》多次提及明四家唐寅、仇英等人的绘画。特别是苏州才子唐寅,在小说中,
建整体的时空结构,就是故事的时空结构。所以人们习惯分析叙事的结构方式时常常集中在时间链条上, 如草蛇灰线般若隐若现,对小说不同人物的个性塑造、言行刻画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不少学
提炼出叙事的主线和副线,形成传统线性的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 者指出,林黛玉的《葬花吟》与唐寅的《花下酌酒歌》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而唐寅在生活中也有哭花、
《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历史、现实和 葬花之举动。
梦幻混合、交织、重组,小说人物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 总之,一种从晋代开启的江南性情文化传统,在明代得到大大发挥,并在清代《红楼梦》中体现出
系中来来往往。“现在”不是折射过去的记忆,便是投影未来的图像,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 集大成的意义。
幻想,并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传统”在被打破,也体现出现代 (摘编自詹丹《一部<红楼梦>,是江南性情文化传统之大成》,有删改)
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分离,创造了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这是我们过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认识不到的层面,也正是《红楼梦》叙事“新变”的内涵。 A.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指出,曹雪芹的《红楼梦》在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方面
(摘编自郑铁生《<红楼梦>的故事是怎样讲的》) 有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
材料二: B.《红楼梦》不仅长于写实,也具有浪漫色彩,既给创作主体留下了二度创作的自由,也给读者留
《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 下了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
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 C.《红楼梦》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其人物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
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来往,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中。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 D.苏州才子唐寅对《红楼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研究者一致认为林黛玉的《葬花吟》和唐寅的
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
《花下酌酒歌》有明显继承关系。
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
A.《红楼梦》开篇强调故事不失其真,从东晋谢道韫的才情影响了《红楼梦》女性人物塑造上来看,
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两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着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
这一点可以得到印证。
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B.写实的作品穿插了神话的、魔幻的故事,便具有了浪漫的色彩,这说明浪漫主义作品比现实主义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
作品更具有文学性。
(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
C.《红楼梦》长于写实,虽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针对性,但正是因为失去这一点而获
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
得了更普遍长远的意义。
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
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 D.《红楼梦》写探春发帖倡议在大观园办诗社,这有现实的影子,而《红楼梦》的这种创作又影响
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了后来的江南女性创作。
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一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 分)
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A.《三国演义》以三足鼎立的形成、发展和衰亡,直至三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为主线,文本结构的基
(摘编自王蒙《红楼启示录》) 本框架与历史相去不远。
高一语文 2024-5 期中 第 1 页 共 4 页
B.《水浒》的叙事方式采用的是单一结构的组合方式,展示了一条“个人反抗——聚众造反——逼 〖金穆蓉把十字架抱出来,往门框上钉。田翠兰端出来一尊弥勒佛和一个木托子,在门框上
上梁山”的叙事主线。 找地儿。〗
C.《红楼梦》中“宝玉挨打”证明了叛逆与卫道的矛盾冲突,这正是全书的情节主线,并以此融入 田翠兰 福斗!我把墙上的神仙薅下来了,你找个大钉子给我揳到门框上去,让他坐高儿
了书中众多的人物和事件。 高儿地往下看……看看谁还敢欺负咱们!
D.有红学家认为,我们读《红楼梦》时,会因其结构的周密、时空的繁杂,有种仿佛置身大海,前 苑国钟 (郁郁寡欢)关老爷圣明!那二位都晾出来了,您也出来待会儿……(向塑像鞠
后左右波浪澎湃的感觉。 了一躬)今儿是好日子啊!今儿霜降了……今儿是我……
4.材料三在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古月宗 今儿是窝头会馆的主子要饭的日子口儿了!你们快围上去……围上去给他施舍呀。
答: ▲ 苑国钟 就那点儿房租,现在能买一小撮儿白面,够包俩饺子的了,我都赶不及给大伙儿
5.材料一中写到“(《红楼梦》中的人物)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 涨房钱!你们看着给吧,反正我没法儿赶你们走……
请你结合金陵十二钗中的一个人物,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周子萍退下来。苑国钟盯着姑娘手里那叠儿钱,抢夺似的把钱抓了过去,两只手紧紧攥着。〗
答: ▲ 苑江淼 (高声) 放下!爸爸!您把钱还给人家……您的眼睛里除了钱还有什么?……您
攥着人家的钱干什么?那是人家的钱!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分) 苑国钟 ……攥着怎么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苑江淼 (苦笑)我还能怎么说话?爸爸,您告诉我……(指着身后的屋子)民国十六年,
窝头会馆(节选) 租房子住在这儿的那位教书先生是什么人?
刘恒 苑国钟 ……韩先生是赤党。
第一幕 苑江淼 韩先生是怎么被抓走的?
一九四八年夏,处暑,白昼。 苑国钟 ……有人来抓他……他就给抓走了……把我也捎带上了……
〖北平南城一个号称“窝头会馆”的小四合院里,住着几户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房主 苑江淼 您平平安安回来了……(咳嗽)可人家被枪毙了。
苑国钟。东厢房有三小间,租户是正骨医师周玉浦,媳妇金穆蓉,女儿周子萍。西厢房也是三小 苑国钟 (焦灼)人家毙的就是赤党!人家毙我干吗呀?
间,租户王立本以卖炒肝儿谋生,媳妇田翠兰给他打下手儿。西边那间的住户是清末的举人古月 苑江淼 那笔钱是哪儿来的?您为什么一直瞒着不肯说?
宗。〗 苑国钟 (苦苦挣扎)我……我……你别听人家乱嚼舌头!……你爸爸里外都是清白的,我
苑国钟 (高声)今儿是处暑,好节气!是我苑国钟要饭的日子口儿了……(见众人回避便 没干过对不起人的事情!
收敛了笑容)我要的不是租钱,我要的是饭钱!你们不能不赏我一口饭吃。〖苑江淼从屋子里走 苑江淼 可是过后您买了这个宅子!……(极度疲倦)从我懂事儿起,您嘴里永远是钱……
出来,端着一个竹篦子暖壶。他脸色苍白,头发略显蓬乱,轻轻咳嗽着,眼睛始终盯着脚底下。 钱……钱!催着人家要钱,躲在屋儿里数钱……为了钱您跟街坊计较翻脸吵架,做什么您都惦记
苑国钟小心翼翼地迎过去。〗 着钱……
苑国钟 你好好歇着呀……快递给我,我给你灌暖壶去。 苑国钟 ……没有钱……我拿什么养活你还供你上学?
苑江淼 不用了,我自己来。 苑江淼 钱的来路不正,我宁愿当初您把我扔到城墙根儿去!
苑国钟 您说……我这儿子是不是念书念傻了? 苑国钟 (站立不稳)儿子……你这么说话是想要我的命!
田翠兰 满世界就没您这么惯儿子的!他再有病您也是他爸爸,他是您儿子!您犯不着一 〖苑江淼径直去抢夺父亲手里的钞票。苑国钟死死攥着钞票不撒手。苑江淼情急之下给了父
天到晚供着他…… 亲一个耳光,钞票落叶似的撒了一地。〗
苑国钟 我不是他爸爸,他是我爸爸……成了吧? 第三幕
田翠兰 您还别不爱听!让他休了学是让他养病的,没白日儿没黑介地看书看书,就知道 一九四八年冬,大雪,黑夜。
看书! 〖油印传单撒落在地,肖鹏达出现在大门口。〗
苑国钟 我儿子喜欢看书,看了书他高兴……我得变着法儿让他高兴。 肖鹏达 向伟大……的新中国……进军……谁的?
田翠兰 您吃浆子吃多了吧? 苑国钟 我的!是我的……(谄媚地醉笑)这东西是我的。
苑国钟 我是心疼他,大半夜听他咳嗽,我心口都裂成八瓣儿了!他是嫌我跟你们催租子 肖鹏达 (朝苑江淼晃晃那张传单)苑江淼!上边儿密密麻麻的一大堆梦话,都是你写
呢! 的……也是你印的吧?(讪笑)我多嘴问一句,您那新中国在哪儿呢?
田翠兰 那您就甭要租子了,您还是要儿子吧。 苑江淼 (憧憬)……等天亮了,太阳出来了……人人都会看到她!
苑国钟 (不悦)你们存心要饿死我是不是?饿死我没关系,你们不能饿着我儿子……这不! 肖鹏达 我怎么看不见呐?(手搭凉棚)哪儿呢新中国……除了你们家那烂墙头,我什么
刚给他抓了药,人家跟我要多少钱我也得乖儿乖儿递过去,跟我要脑袋我不是也得给吗?我…… 也没瞧见!
〖金穆蓉端着一笸箩成捆儿的纸币走过来,二话不说往篮子里倒。苑国钟赶紧张开衣襟兜住。〗 苑江淼 你当然看不见……你是个瞎子。
第二幕 肖鹏达 (冷笑) ……苑叔儿,您赶紧领我上去,让我看看您儿子那蜡纸和油辊子,他
一九四八年秋,霜降,黄昏。 怎么就刻得这么漂亮印得那么地道呢?我是真佩服他……
肖鹏达 (突然挥枪对准苑江淼,苑国钟窜出来挡住枪口,引起一片惊呼。)
高一语文 2024-5 期中 第 2 页 共 4 页
苑国钟 小达子!好孩子……今儿你要是非得打死一个人,那你务必得打死我……我不能 C.第三幕中“雪花亮晶晶的,似有若无。牛大粪兴高采烈地跑来”这一舞台说明,一方面承
让你打死我儿子! 接前文的清冷格调,烘托舞台氛围;另一方面推动了剧情发展,使剧情由高潮进入落幕。
肖鹏达 您让开…… D.剧末的舞台说明中“新生儿的哭声”“绚烂的花朵”“晶莹的落雪”体现了本剧现实主义
苑国钟 达子!人得讲良心……你小时候偷我的黑枣,我逮着你想揍你两巴掌,我儿子拦 的写法,具有象征意义,使剧情由沉重转为欢快,透出了一种新生的希望。
着我不让打,他怕你疼……我儿子仁义呀!你倒想拿枪打他…… 8.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剧情的基础,请从第二幕中概括出三处戏剧冲突并作简要说明。(4 分)
苑江淼 爸爸,您不用为我担心……儿子觉得值。 答: ▲
苑国钟 你值了……(啜泣)我不值!我什么都不要……我就要我儿子!小达子……(情 9.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请以主要人物苑国钟为例,结合剧情阐
绪失控,怒视对方)你敢碰我儿子一根毫毛,我生吞了你,你信不信?我儿子是赤党,我也是赤 释这一美学理论。(6 分)
党,有本事你现在就开枪!你看城外头那些拿枪拿炮的能不能饶了你? 答: ▲
〖几个人扭成了一团。突然响了一枪,众人群雕一般一动不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周玉浦 (看着地上)血……苑大哥您……您怎么流血啦?〖血顺着裤脚淌到地上,袍子裂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口处的棉花也被浸红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苑江淼 爸……您没事儿吧……爸!(死死搂住父亲不放)爸!(哭泣)爸…… 士之可贵者,在气节不在才智。天下未尝无才智之士,而世之乱也,恒以用才骋智者驰骛太过,钓
苑国钟 (高声)爸爸对不住韩先生啊!韩先生叮嘱我……让我把钱送到南河沿十六号…… 奇窃名以悦其君,卒致无穷之祸,而气节之士不与.焉。气节者偃蹇可畏,而才智者聪慧可喜。可喜者,
我去了十六号……可十六号让人家给抄家啦!……我得空儿就到十六号对过儿树底下蹲着……下 易以成功,亦易以致乱;欲制祸乱于未萌之先,非得可畏者而任之,不可也。
大雨蹲着……下大雪也蹲着…半年了一个子儿都不敢花……赶上古爷要甩他的房,我脏了心烂了
汉汲长孺、吴张子布辈,皆负气自高,昌言倨色,不少屈抑以取合当世,视人君之尊不为之动,遇
肠子……我把人家的钱给花啦! .
苑江淼 爸爸!是儿子对不起您…… 事辄面争其短,无所忌。此皆流俗所谓戆①人也,而朝廷恒倚之以为重,狐鼠之盗瞷②其进退以为恭肆,
苑国钟 立本儿!立本儿…… 彼岂用区区之才智以服人哉!人望而惮之,以其节之足尚也。国家可使数十年无材智之士,而不可一日
王立本 在呐。 无气节之臣。譬彼甘脆之味,虽累时月不食,未足为病;而姜桂之和,不可斯须无之。人君无可畏者在
苑国钟 拿窝头来!快着……蘸我的血……治病……你们快着呀!再磨蹭就凝啦……儿 其侧,欲无危败难矣。
子……爸爸手不干净……血……血干净……吃了治你的病……快着! 余少慕古之戆者,欲起长孺、子布与之交而不可得,则思博交海内之士以观其所存。谓余为戆者有
〖雪花亮晶晶的,似有若无。牛大粪兴高采烈地跑来。〗 矣而慕乎戆者未始或见岂节义之士独少于今之时乎抑遇合之术固有不同也?今也天子惩近代之弊,立谏
牛大粪 降啦!他们降啦……这边儿投降啦! 诤,风厉在位,俾得言事,诚.得戆者出以应其求,则治道可冀矣。
苑国钟 ……我儿子……我儿子……他想去新中国…… 同邑潘君伯理甫,年七十余,而以戆名其窝,岂慕长孺辈者乎?于其名可从而知其志,惜其老而不
牛大粪 咱们一块儿去新中国! 获见.于用也。然有志者不累乎用舍,居乎家、行乎乡,与用邦国奚异焉?使长孺、子布为布衣,亦将闻
苑国钟 (找儿子的手,紧紧抓住)儿子…… 于时、传于后,其肯泯然与庸众人等乎!君居其名、师其道,言论事为必有卓乎越于世者,是亦余之所
苑江淼 (紧紧地紧紧地抱着父亲) 爸爸! 慕者也,愿造君之窝而相与论之。
〖西厢房突然爆发出新生儿的哭声。夜幕下的生者和死者都静悄悄的,那些落叶的树木居然 (方孝孺《戆窝记》)
依次开出了绚烂的花朵,与晶莹的落雪交相辉映。大幕在婴儿嘹亮的啼哭声中缓慢地闭合了。〗 ① 戆 ( g à n g ):憨厚而刚直。②瞷(jiàn):窥视,偷看。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6.下列对本剧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谓余为戆者/有矣/而慕乎戆者/未始或见/岂节义之士独少于今之时乎/抑遇合之术/固有不同也/
A.本剧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社会为背景,塑造了一群生活于社会底层的百姓形象,剧 B.谓余为戆者有矣/而慕乎戆者未始或见/岂节义之士独少于今之时乎/抑遇合之术固有不同也/
作从小处着眼,对话细节和人物分寸把握得很好,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转折。 C.谓余为戆者/有矣/而慕乎戆者/未始或见/岂节义之士独少于今之时乎/抑遇合之术固有不同也/
B.第一幕的开头和结尾关于苑国钟收房租的场景,反映了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另外,“要 D.谓余为戆者有矣/而慕乎戆者未始或见/岂节义之士独少于今之时乎/抑遇合之术/固有不同也/
饭”“赏我一口饭吃”等台词,表现了苑国钟的世故与无奈。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第三幕中苑国钟相信蘸血的窝头能治儿子的病,这个情节主要是为了反映旧社会环境下百 A.“与”,意为“亲附”,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吾与点也”的“与”意思不同。
姓思想上的迷信愚昧,表现了对国民性的批判。 B.“负”,意为“依仗”,与《齐桓晋文之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的“负”意思不同。
D.苑江淼是个有文化、有觉悟、思想进步的青年;然而他也有对父亲态度淡漠甚至厌恶的一 C.“诚”,意为“如果”,与《谏太宗十思疏》“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的“诚”意思不同。
面,在文中表现为他当着许多人的面斥责甚至动手打自己的父亲。 D.“见”,表被动,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冀君实或见恕也”的“见”用法不同。
7.下列对本剧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剧在剧情设计上独具匠心,它通过两条线索的交叉,使处世态度不同的两代人发生激烈 A.文章开篇亮出观点,可谓振聋发聩,先声夺势,定下全文激昂的情感基调。
的冲突,展现了人物的毁灭与新生,用小剧情反映了大时代。 B.汲长孺和张子布都是很有气节的人,不为君王的权势所动,遇事有时当面争论。
B.剧中的道具“十字架”“弥勒佛”“关老爷”,台词“他想去新中国”“咱们一块儿去新 C.作者很仰慕戆人,很希望有这样的人出来响应天子的请求,实现国家的大治。
中国”等,都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反映了人物的信仰和追求。 D.作者认为潘理甫谈论事情有超越一般人的地方,所以希望能够去拜访他与他交谈。
高一语文 2024-5 期中 第 3 页 共 4 页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村庄已经睡熟,没有孩子的哭闹,没有牛哞,没有狗吠,月亮怕扰了人们的好梦,把穿过蚕丝似的
(1)然有志者不累乎用舍,居乎家、行乎乡,与用邦国奚异焉?(4分) 云彩的脚步放轻,呼吸也屏住了,只以母性的眼睛和蔼地看着村庄。整个村庄________在温情的月光里,
答: ▲ 每一座房屋都________上了轻纱薄绡,麦草屋顶或弥漫淡淡的青烟,或浮动乳白色的雾气,红瓦屋顶上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4分) 则叮当着月光金属质的脆响。这使村庄更为安详,梦更为甜蜜。
答: ▲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14. 方孝孺认为“士之可贵者,在气节不在才智”的理由有哪些? 请作简要概括。(3分) A.纷纷扬扬 浸润 沐浴 裹
答: ▲ B.纷纷扬扬 沐浴 浸润 披
C.飘飘荡荡 浸润 沐浴 披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D.飘飘荡荡 沐浴 浸润 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如何增强内容的画面感的?请简要分析。(5分)
和曹东谷韵 答: ▲
谢枋得①
万古纲常担上肩, 脊梁铁硬对皇天。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4小题,12分)
人生芳秽有千载, 世上荣枯无百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此日识公知有道, 何时与我咏游仙。 置身蓝天绿草之间,看天上云卷云舒,是露营追求的氛围感;明艳的阳光、清凉的泳池、手中的冷
不为苏武即龚胜②,万一因行拜杜鹃③。 饮,共同营造出夏日的氛围感……可以说,氛围感既可以是难以言喻的情绪、气氛,也可以是 ① ,但
[注]①谢枋得:南宋末年爱国诗人。②龚胜:汉哀帝时光禄大夫,王莽篡汉后,拒不应聘, 本质上是一种审美需求和生活韵味。
继食而死。③拜杜鹃:表示对国家、君主的忠诚。 翻看古人的文选、诗集, ② 。 “抱琴开野室,携酒对情人。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与今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的出行游玩有异曲同工之妙。“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和近年来流行
A.首联表明“纲常”在作者心中占有重要地位,此“纲常”可指爱国情怀、民族气节。 的围炉饮茶意趣有相近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古人捕捉“须臾之物”的意境,而我们称之为氛围感;古
B.颔联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同唱一曲正气歌。 人诉诸文字,而我们往往 ③ 。
C.根据颈联内容及酬和诗特点,可推测出诗人朋友曹东谷可能是游仙论道的高人。 今天,营造氛围感、享受氛围感,日益成为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是越来越多人消费升级的缩
D.本诗意绪慷慨激昂,语言清新淡远,朴直而有韵致,言为心声,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影。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消费更加注重品质与个性,简单的商品消费更多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传统商
16.《宋史》评价谢枋得“以忠义自任”,请分析这种忠义在此诗中是如何体现的。(6 分) 业都在寻找新的“风口”。通过享受和营造好的氛围感,使我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饱满的情绪价值,
答: ▲ 在身心愉悦中创作出新的需求,为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开辟出创新的路子。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小题,6分) 意。(3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 ▲ , ▲ ”,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 个字。(6分)
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2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风口”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 , ▲ ”二句写出了诗人对历来凭吊金陵之作的看法。 A . 鲤 鱼“科学家”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有其他世界的鱼冷嘲热讽。
(3) 在《阿房宫赋》中,秦人把六国的珍宝物资全部运送到阿房宫,享用时则“ ▲ , ▲ ”, B.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还丢得到处都是,一点也不爱惜。 C.杭州第 19 届亚运会的火炬传递以“心心相融,爱达未来”为主题。
D.“千金难买心头好”,你只要喜欢咱们就买,不用在乎它贵不贵。
五、语言实际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题。(8分) 六、写作(60分)
天空碧澄澄,蓝晶晶,月亮像一面新磨过的天镜,亮铮铮的清辉银粉一样________洒下来,无声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落在场院里,新鲜纯净,散发一股淡淡的香气。场院以南,收割了苘麻的空地上,仿佛覆盖了一层厚厚 “上岸”是当前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络用语,一般就是指终于通过了某次考试或终于完成了某项既定
的雪,那雪是松暄柔软的,踩上去能没了脚脖子。湾边的树,迎着月亮的一面,树峰镶了白银的花边; 的目标。有人说,生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经历一次又一次的“上岸”,才能建构属于我们自己的
腰间一些地方似是挂着雾凇,重重的,压垂了叶子。树影却愈显黑了,一团一团,好像画家遗落的墨块。 稳定的大陆。也有人说,人生若只剩下“上岸”,人就会被一个又一个的“任务”追赶,再也无法享受
远处田野里,融化了的月光在流淌,像一条明亮的大江,又像汪洋大海,这里涌动着一波波的浪花,那 随机和未知带来的惊喜。
边摇曳着柔滑的丝织品的条纹。而这同时,哗哗的水声盈满两耳,间或还好像听到几声蛙鸣。平原尽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是逶迤的青龙山,它的轮廓清晰,圆润,山上的岩石宛若片片水淋淋的锦鳞,只是它停止了飞舞,它卧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伏在那里,静静地守护着平原,让这明媚柔和的夜深深________着平原。 少于 800字。
高一语文 2024-5 期中 第 4 页 共 4 页
树德中学高 2023 级高一下学期半期语文试题(参答及评分标准) 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却不服气。(董:督责;振:威吓,状后句 1分,大意 1分)
14.①有气节的人依仗意气,自负正直。②不亲附君王,可敬可畏,还能制止纷乱。③有才智的人会讨取
1.C(A.曲解原文,材料一说“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B.偷换概念,材料二说“这就给创作主
君王的欢心,最终往往招致无穷的祸患。(每点 1分)
体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15.D(“清新淡远”错误。)
D.扩大范围,材料三倒数第二段说的是“不少学者指出”。)
16.①直抒胸臆,以肩担“纲常”和“脊梁铁硬”,直接表达对国家的忠贞不渝。②对比,以人生
2.B(“这说明浪漫主义作品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具有文学性”曲解文意,“浪漫主义作品比现实主义作
中的美好品德或丑恶言行可以千年留存,与万物盛衰枯败的短暂做对比,突出了他对忠义节气的追
品更具有文学性”表述不正确,原文没有将浪漫主义作品与现实主义作品作比较的意思。)
求。③用典,借苏武不变气节和龚胜绝食而死,表明作者为国死节的爱国情怀和不屈辱事敌的民族
3.C(这种解读思维是传统的线性情节结构分析,而材料一最后一段指出“《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
正气。(评分细则:答对 1 点给 2 分,满分 6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
17.(1)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4.①整体为总分总结构。(1分)先提出论点,即江南文化对《红楼梦》的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1
(2)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分)然后分别从东晋时期、明清时代加以阐述,(1分)最后得出江南性情文化传统在《红楼梦》中体现
(3)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出集大成的意义的结论。(1分)②论证方法上,主要运用了例证法(举例论证)(1分),例如东晋的
18.A(第一组,纷纷扬扬:形容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舞或者形容消息、流言广为传布。飘飘荡
谢道韫、明代的唐寅、清代的“蕉园诗社”“清溪吟社”等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江南文化对《红楼
荡:表示物体在某种条件下摇晃。“纷纷扬扬”更能形容“银粉一样”。第二组,浸润:液体渐渐渗入
梦》的影响。(1分)
或附着在固体表面。沐浴:洗澡,洗浴。比喻受润泽;沉浸在某种环境中。“浸润”可以修饰夜,也可
5.(示例)秦可卿。如在第 5 回出现在现实时间,让宝玉在她自己的房里睡觉;然后又出现在神话时间,
以修饰月光,但“沐浴”不能修饰夜,所以,第二处填“浸润”,第三处填“沐浴”。第三组,村庄沐
作为警幻仙子的妹妹出现在贾宝玉梦中。而在第 13回,秦可卿又给凤姐托梦出现在梦幻时间。(至少分
浴在月光里,屋顶上弥漫着淡淡的青烟,房屋整个被笼罩了,“裹”更恰当。故选 A。)
析出两个时间,每点 2分,情节恰当准确 1分,分析合理 1分。)
19.①运用色彩词:如“青”“白”“红”,写出夜晚村庄在月光下的多姿多彩,让画面具有层次感。
6.C(“这个情节主要是为了反映旧社会环境下百姓思想上的迷信愚昧,表现了对国民性的批判”
②巧用修辞:“屋顶上则叮当着月光金属质的脆响”是通感,以听觉来沟通视觉,画面更生动形象。
错误。第三幕中苑国钟想用窝头蘸自己的血来给儿子治病,更多的是为了表现他对儿子的关爱。)
③善用动词:以“弥漫”“浮动”展现月光的温柔和轻柔,细腻生动,让画面更具动态美。
7.D(“体现了本剧现实主义的写法”错误。应该是体现了本剧浪漫主义的写法,“新生儿的哭
(1点 2分,2点 4分,3点 5分)
声”“绚烂的花朵”“晶莹的落雪”体现的并不是真实的场景,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想象的场景,
寄寓了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20.改为:营造和享受好的氛围感,使我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饱满的情绪价值,在身心愉悦中创造出
8.①父亲与儿子的冲突。苑国钟为了儿子抢房客的钱,儿子却反对他抢钱,并嫌弃他的钱来路不 新的需求,为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开辟出创新的路子。
正。②房东与房客的冲突。苑国钟作为房东为生活所迫催收房租,房客们与他进行对抗并嘲讽他。 (画波浪线的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通过”和“使”一起使用,使句子缺少主语,二
③苑国钟内心的冲突。物价飞涨,苑国钟无法及时涨房租又不能赶走房客,内心充满矛盾。(1 者应删除其一;二是语序不当,应为“营造和享受”。三是搭配不当,结合“在身心愉悦中创作出新的
点 1 分,2 点 3 分,3 点 4 分)
需求”可知,“创作”与“需求”搭配不当,可改为“创造出新的需求”。改对 1处 1分。)
9.苑国钟身上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精神品质:①作为父亲,苑国钟对儿子充满无私的爱,宁可拿
21.①可知可感的具体事物 ②处处可感美好意境 ③用相机定格美好瞬间
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儿子的幸福;②作为房东,在自身生活窘迫的情况下,收租时却小心翼翼,更
(结合原文“氛围感既可以是难以言喻的情绪、气氛,也可以是……”可知,此处填的是和“难以
无法赶走房客,体现出人性的善良;③受人之托,不顾风雨蹲守,用半年的时间等待钱的主人,
言喻的情绪、气氛”相反的句子,即具体可感的事物,故可填“可知可感的具体事物”。
体现出诚信。枪响后,悲剧发生了,苑国钟中枪,观众都为即将逝去的生命痛惜,更值得痛惜的
结合前文“翻看古人的文选、诗集”和后文“抱琴开野室……相近之处”可知,此处是说古人的文
是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每点 2 分)
选和诗集给人美的享受,故可填“处处可感美好意境”。
10.B
结合原文“古人诉诸文字,而我们往往……”可知,此处是说我们营造氛围感的方式和古人不同,结合
11.C(A.“吾与点也”的“与”是“赞同”;B.“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的“负”是“背”;C.都为
实际情况可填“用相机定格美好瞬间”。)
“如果”;D.“见恕”的“见”是“我”。)
22.A。(文中“风口”的引号作用是特殊含义。A.表示特殊含义。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强调突出。
12.B(“有时遇事当面争论”错误,原文“遇事辄面争其短,无所忌”,“辄 ”是“就 ”的意思,表
D.表示直接引用。故选 A。)
明只要是遇到事, 就当面争论,不是有时当面争论。)
23. 作文(略)
13.(1)然而有志向的人不被任用与否所牵累,待在家里,在当地行走,与被国家任用有什么不同呢?
(得分点:“累”,局限,在意,牵累,连累;“用”,被任用;“奚”,什么。1点 1分,大意 1分)
(2)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
高一语文 2024-5 期中 第 5 页 共 4 页
参考译文: 作文评分标准:
君子的可贵之处,在于气节的伟大而并非才智的出众。天下不曾缺少有才智的人,而社会秩序的混
乱,常常因为有一些运用才智的人奔跑追逐得太快了,寻求新鲜奇异的事儿,编出花言巧语以讨取君王
的欢心,最终往往招致无穷的祸患,可是有气节的人却不这么做(不亲附君王)。有气节的人傲气风发,
让人可敬可畏(疏远),而有才智的人灵活聪慧,让人可喜可佩(亲近)。让人可喜的人更容易取得成
功,也容易引起纷乱;所以要想在祸乱还未发生之前制止它,就必须得让有气节的人来做不可。
汉武帝时的汲长孺、吴国的张子布等人,都依仗意气,自负正直,直言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且理直气
壮地面对对方,没有一点为了迎合当世而屈服、退让的意思。对于君王的威严、 权势不为所动,遇到事
儿总是毫不留情地当面劝谏或争论(不好的地方),无所顾忌。这就是流俗所说的“戆人 ”(迂愚而刚
直的人,在一般人看来是傻),但是朝廷依然委其以重任,狐鼠之盗一类的小人往往通过观察对方的行
动是进是退来决定应该对其恭敬还是侵犯,故又怎能仅仅用才智来使他们真正认可和屈服呢!一个人若
使人敬畏,正是因为他有不屈不挠的气节值得人崇敬。一个国家可以数十年不用有才智的人,但绝不能
一天不用有气节的臣。就像是甜美酥脆的食物,即使很长时间不吃,也不会得病;但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生姜和肉桂却不能片刻不吃。君王如果没有令人可敬畏的有气节的臣子在旁辅佐,那么想要没有危险和
失败发生就比较难了。
我年少时仰慕古时的“戆”人,想与长孺、子布这样的人交朋友,但这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便想着
广结天下之士,认识他们,了解他们。说我“戆”的人有不少,但是我所仰慕的“戆”人却还未曾谋面,
难道有节义之士只有在现在这么少了吗?还是相遇而欣赏的方法本来就有所不同?如今天子戒止近代以
来的流弊,树立直言规劝的风气,鼓励在位的人,让他们能够对政事发表看法,果真能得到戆直的人出
来响应他的请求,那么国家大治就可以希望了。
同乡的潘理甫,七十多岁了,用戆命名他的家,难道是仰慕长孺这类人吗?从那个名字里从而知道
他的志向,怜惜他年老而不被任用。然而有志向的人不在乎被任用与否,呆在家里,在当地行走,与被
国家任用有什么不同呢?假使长孺、子布作为一般的平民百姓,也将闻名于当时,流传于后世,怎么能
消失沦落成与一般人相同呢?你储存他的名声,学习他的道理,谈论事情必定有卓然超越一般人的地方,
这也是我所仰慕的人,我希望能到你家拜访,并且与你一起讨论。
高一语文 2024-5 期中 第 6 页 共 4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