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过秦论
教科书 书 名: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教学目标
1. 探究作者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其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 2. 学习本文铺陈渲染、气势酣畅等语言特点。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探究作者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
2. 掌握本文铺陈渲染、气势酣畅等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1. 探究作者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
2. 掌握本文铺陈渲染、气势酣畅等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任务一 探寻经典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天下,盛极一时。而这个王朝却迅速的灭。同样,后唐从建立到灭亡一共13年。课本上《过秦论》与《伶官传序》从撰述背景到写作意图,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甚至有人认为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也可称为“过唐论”。 作者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任务二 攻守之势 1.秦孝公时期秦朝崛起的原因有哪些?(攻之势) 第一段详写秦孝公,第二段略写五位君王。而孝文王、庄襄王只用了“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一笔带过。第三段贾谊仅用一句话交代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过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秦国力量强大,“攻之势”达到了巅峰。 金圣叹曾论之曰 :“……此通篇文字,只看得中间‘然而’二字一转。未转之前,重叠只是论秦如此之强;既转之后,重叠只是论陈涉如此之微。至于前半有说六国时,此只是反衬秦;后半有说秦时,此只是反衬陈涉,最是疏奇之笔。” 2.秦始皇为守护万世之业做了哪些不仁义的事 (守之势) 向南向北运用武力的手段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焚书坑儒以统一百姓思想,推行愚民政策。杀尽天下豪杰,收缴兵器,把那些管制刀具都没收,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这些部分作者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目的在于突出秦王朝统一后实行的是暴力的专制统治,突出其不实行仁政而导致最后的灭亡。 3.分析原因,议论引出作者结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何为不施行仁义?其实就是没能施行仁政,没有认识到人民的力量。打江山,可以用法家、兵家、纵横家的主张,但守江山非儒家不可。 4.语言特点 本文大量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形成一种自然流畅、明快而又错落有致的抒情节奏。渲染对比强调了合纵国力量强大,然而这种强大没有转化为胜利,交战的结果反而让力量弱小的秦国取得胜利,从而反衬了秦国实力的强大;秦“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足见其疆土之大、地势之险;“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足见其国防安保之严密。强大的秦军被弱小的起义军打败,形成巨大反差。 任务三 思昔抚今 作为封建士大夫的贾谊正是针对西汉初期现实而写《过秦论》,希望踌躇满志、居高自傲的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过秦论》这篇文言文学习的价值不仅在于让我们了解秦汉历史,学会以史为鉴,总结历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而且也让我们意识到民本思想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 根据《过秦论》的学习,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梳理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感受作者的济世情怀。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共18张PPT)
册 别:选必中
学 科:高中语文(统编版)
盛衰之理:探究史论中的史识
探寻经典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作者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攻之势 第一段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思考:秦孝公时期秦朝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秦国崛起的原因
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
地利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商君佐之
人和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政通
攻之势 第二段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攻之势 第三段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攻之势”达到了巅峰
第一次渲染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为何要花大的篇幅写各国的国名和人才?
第二段
第二次渲染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第三段
第二次渲染
地位 才财 兵力 装备 结果
陈涉
秦
瓮牖绳枢氓隶之人迁徙之徒
九五至尊
才能不及中人无富
疲弊之卒数百之众
良将精卒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劲弩利兵
云集响应
赢粮景从
秦朝灭亡
帝王之才
项目
对象
第三段
——齐读第四段,填写表格——
“……此通篇文字,只看得中间‘然’字一转。未转之前,重叠只是论秦如此之强;既转之后,重叠只是论陈涉如此之微。至于前半有说六国时,此只是反衬秦;后半有说秦时,此只是反衬陈涉,最是疏奇之笔。”
——金圣叹
守之势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秦始皇为守护万世之业做了哪些不仁义的事情呢
守之势“仁义不施”
执敲扑而
鞭笞天下(暴政)
政治
南取百越北筑长城
军事
废道、焚书(愚民)
文化
隳城杀杰,收兵铸金(弱民)
刑法
地理、人防(防民)
防御
总结分析,提出观点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最弱打败最强
原因:仁义不施
陈涉 < 九国 < 秦国 < 秦朝
“一夫作难”
“七庙隳”
(最弱)
(最强)
语言特色
本文大量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形成一种自然流畅、明快而又错落有致的抒情节奏。
本文由对偶形成的排比,有两种类型:一是运用同义或近义的词语组成排比,如第1段中“席卷”“包举”“囊括”“并吞”都有“吞并”之意,却无板滞之感;二是用几个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组成排比,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四句,强调秦国国力日盛、疆域日广。
你认为本文最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思昔抚今
秦国统一以后不但没有改革政治弊病,反而变本加厉施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导致曾经盛极一时的秦王朝迅速灭亡。西汉初年,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相争500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破坏。这时的汉朝与秦王朝一样,都处于保天下的阶段.
作为封建士大夫的贾谊正是针对西汉初期现实而写《过秦论》,希望踌躇满志、居高自傲的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作业
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梳理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感受作者的济世情怀。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