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8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3 15:2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树德中学高 2022 级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说他们“岁首祭盘瓠,揉鱼肉于木槽,扣槽群号以为礼”。这种风俗与现代世界各处的图腾团族举行
舞会,装扮并摹仿其图腾的特性与动作,是同样性质的。我国古代所谓“禹步”的一种独脚跳舞,本
是仿效蛇跳,也属于这类。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做,确有其绝对的实际作用。
凡图腾都是那一图腾团族的老祖宗,也是他们的监护神和防卫者,它给他们供给食物,驱除灾祸,
注意事项:
给他们降示预言以指导他们趋吉避凶。如果它是一种毒虫或猛兽,那更好,因为那样它更能为儿孙们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尽防卫之责。每个老祖宗当然知道谁是它的儿孙,认识他们的相貌和声音。但儿孙太多时,老祖宗一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等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时疏忽,认错了人,那是谁也不能担保的。所以为保证老祖宗的注意,儿孙们最好是不时在老祖宗面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前演习他们本图腾的特殊姿态、动作与声调,以便提醒老祖宗的记忆。这便是前面所讲的瑶族祭狗王
本试卷上无效。
时“扣槽群号”而食和“禹步”的目的。另一种保证老祖宗注意的方法,是经常的在装饰上表现着本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图腾的特殊形相,以便老祖宗随时随地见面就认识。代表这一种手段的实例,便是龙图腾的“断发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身”的风俗。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小题,19 分)
为什么装扮得像龙,就不为蛟龙所害呢?龙之不加害于越人,恐怕不是受了越人化装的蒙蔽,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是它甘心情愿如此。越人之化装,也不是存心欺骗,而是一种虔诚心情的表现。换言之,“断发文身”
什么是龙,确乎是一个谜。龙像马,所以马往往被呼为龙。《月令》“驾苍龙”,《周礼·庾人》
是一种图腾主义的原始宗教行为。断发文身的目的,固然是避免祖宗本人误加伤害,同时恐怕也是给
“马八尺以上为龙”,皆其例。龙有时又像狗。《后汉书·孔僖传》“画龙不成反类狗”,所以狗也
祖宗便于保护,以免被旁人伤害。以上解释,可称为“避害说”。
被呼为龙。此外还有一种有鳞的龙像鱼,一种有翼的又像鸟,一种有角的又像鹿。至于与龙最容易相
至于许慎所谓“刺皮为龙文,所以为尊荣之也”,可称为“尊荣说”。这一说似乎与图腾无关,
混的各种爬虫类的生物,更不必列举了。
其实不然。就现代人观点看来,人决不以像爬虫为尊荣。这完全是图腾主义的心理。图腾既是祖宗,
然则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
又是神,人哪有比像祖宗,像神更值得骄傲的事呢!龙之所以有资格被奉为图腾,当然有个先决条件。
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的
定是假定了龙有一种广大无边的超自然的法力,然后才肯奉它为图腾;崇拜它,信任它,皈依它,把
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古埃及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在我们历史上,五方兽中的北方玄武本是龟
整个身体和心灵都交付给它。如果有方法使自己也变得和它一样,那岂不更妙?在这里,巫术——模
蛇二兽,也是一个好例。不同的是,这些是几个图腾单位并存着,各单位的个别形态依然未变,而龙
拟巫术便是野蛮人的如意算盘。
则是许多单位经过融化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单位,其各小单位已经是不复个别的存在罢了。前者
(节选自闻一多《伏羲考》)
可称为混合式的图腾,后者称为化合式的图腾。部落既总是强的兼并弱的,大的兼并小的,所以在混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合式的图腾中总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作为它的基本的中心单位,同样的在化合式的图腾中,
A. 图腾有两种,混合式图腾可以玄武神兽例,化合式图腾可以中国龙为例。
也必然是以一种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其主干,而以其他若干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附加部分。
B. 化合式图腾的形成,往往是实力较强的团族,兼并及同化其他团族的结果。
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
C. 认定图腾动物是祖先,装扮并摹仿其特性与动作,是少数民族的共同标志。
态却是蛇。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
D. 图腾是部落子孙的监护神和防卫者,如果是毒虫或猛兽,其护卫功能更强。
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巳,而巳即蛇,可见龙的基调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还是蛇。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种蛇的名字便叫作“龙”。后来有一个以
A. 古人说“马八尺以上为龙”,又说“画龙不成反类狗”,可见在龙的形象中糅合了马和狗的
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Klan)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
特征。
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这样
B. 瑶族祭狗王时“扣槽群号”,这个仪式有它的实际作用,现代世界的图腾团族舞会便继承了
看来,龙与蛇实在可分而又不可分。所以我们在引用古书中关于龙蛇的传说时,就无法也不必将它们
这个传统。
分清。甚至正因其分不清,这问题对于我们,才特别有意义。不错,唯其龙蛇分不清,我们才更能确
C. 一旦断发文身,模拟成龙,就是模仿了神的外形,能拥有神的无边法力,这便是巫术的如意
定龙是古代图腾社会的遗迹,因为我们知道,图腾的合并,是图腾式的社会发展必循的途径。
算盘。
图腾有动物,有植物,也有无生物,但最习见的还是动物。同一图腾的分子都自认为这图腾的子
D. 龙是一种虚构的生物,但融合众家而成的龙图腾成了华夏文化的基石,中国人至今被称为龙
孙。如果图腾是一种动物,他们就认定那动物为他们的祖先,于是他们自己全团族的男男女女,老老
的传人。
少少也都是那种动物了。曾奉狗为图腾的瑶族,如今还很鲜明的保存着这种意识。陆次云《峒溪纤志》
2024-5 高二语中 第1页共 4 页
3. 下列选项,最能支持“避害说”的一项是( )(3分) 孙子站在门前望一会儿,再回到院里。他们的年过完了,我和左邻单身男人的年也过完了。
A. 禹治洪水时,有神龙以尾画地,导水注所当决者,因而治之。 日子重新开始,重新开始的日子一如既往地展开,铺开它时疏时密的针脚。开门关门,走出院子,
B. 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亦因屈原。 走进院子,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那棵树。我想把这件事告诉别人,但又不知道告诉谁。
C. 每值正朔,家人负狗环行炉灶三匝,然后举家男女向狗膜拜。 直到一天早晨,我在门前碰到邻院的男人。他抬起鼓鼓的金鱼眼,尖尖的喉头骨碌着,在我脸上
D. 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 搜寻。我指给他看。男人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望了一会儿,没说什么,转身走开了。
4. 作者强调,无法也不必分清古代传说中的龙蛇,理由何在?(4分) 又一年,老人门前停了一辆轿车,这回是白色的。一对穿着时尚的男女从车上下来,还是老人的
5. 大禹是古史记载中的圣王,而《说文解字》中说“禹,虫也”,请依据本文观点对此加以解 儿子儿媳,他们又回来过年了。还是一年前的样子,只是那个洋娃娃一样的男孩长高了许多,从院里
释。(6分) 迎出来的卷发男孩也强壮了许多,只是老人更老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又一年,年过完之后,卷发男孩也跟着父母离开了。他完全好了,身体已经有了成年男人的雏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邻院老人站在道上望了很久。我陪他说了一阵话,很自然地说起那棵树。我又指给他看,说这次你看
树□在那里 到了吗?他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望过去,伫立着。我知道这次他看到了。这年夏天过完了,秋天也过完
李云风 了,冬天没有过完,老人就去世了。

有一天,我发现家的正前方一百米的地方出现了一棵树。以前我从没有看到它,它是一下子出现 又一个年来临了,老人门前再也没有一辆黑色或者白色的轿车出现。我和邻院单身男人年三十的
在那里的。这棵树至少五年的树龄了,五年时间我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它确实是凭空出现的。它是 晚上,也就再没有看到很多的烟花。
那种我们这里不常见的松树,支支蓬蓬,泛着绿色,浓密的针叶挤在一起,很像回事儿地占有了一小 日子还在过着,犹如浅水静流。我和邻院男人偶尔会说说话,我们再也没有提起那棵树,都回避
片空间。我到跟前仔细观察过,围绕它的土质浑然一体,没有丝毫人工栽植的痕迹,一些零星的蕨莱 着。
和细草很自然地分布在四周,怎么看它都在这里生长很久了。它大约有三米高的样子,树干粗粗糙糙, (本文有删改)
表面的皮质排列成鱼鳞的模样,手触上去有一种坚硬的质感。我用力摇了摇它,它几乎没有动,再摇,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还是没有动。我确信了它与下面的大地早已经接通了血脉,交融在一起。 A. 男孩围在老人身边,狗围在他身边,朴实的生活画面,给冷清的山村增添了生机。
这是一小块废弃的空地,除了一些零星的贴地植物,就没有其它的什么了。如果不是这里突然冒 B. 单身男人除了沉默就是喝酒,有时会说醉话,可见生活对他来说是单调而沉闷。
出一棵树,我根本都不会注意这个地方。 C. 老人门前停的轿车先是黑色再是白色,后来再没轿车,意在表达生活发生了变化。
D. 他们的年过完了,“我们”的年也过完了,强调“过个好年”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我生活在一个小村里,左邻是一个单身男人,他每天除了沉默,就是喝酒,喝酒时会说一些醉话, 7. “照应”是小说创作常用的手法,它能增强小说的内在联系,让小说更有魅力。下列对本文
从屋里传出来,但也不会说得太多。右邻是一个老人和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男孩有着一头柔软的卷 中“照应”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一天”“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一年”……时间上的反复照应,使小说
发和一双忧郁的眼睛,漂亮,身子很弱,总是围在老人身边。他是老人的孙子,从城里回乡下养病。
他带回一条雪白色的狗,也很温顺。男孩围在老人身边,狗围在他身边。村里人家几乎从不来往,都 形成循环复沓之美。
B. “右邻是一个老人”“只是老人更老了”“老人就去世了”,人物照应使老人的坚毅性格变
过着自己的日子。有时在道上碰见,也会打上一声招呼,说上一两句话,然后各自走开,也不多言。
日子过得很慢,像水流一样,一天到来,一天过去,没有一丝缝隙。 得突出,让人印象深刻。
C. “发现那棵树”“说起那棵树”“再也没有提起那棵树”,细节上的照应,使小说的主旨内
一天,老人门前停了一辆轿车,车上下来一对穿着时尚的男女,那是老人的儿子儿媳。他们领着
一个同样一头卷发,洋娃娃一样的男孩,下了车,进到院子,进到屋里。偶尔会出来,有时是上厕所, 涵得以丰富和深化。
D. “日子过得很慢,像水流一样”“日子还在过着,犹如浅水静流”,意象照应和勾连使小说
有时站在院中往村子的四下望。他们会在院里放一些鞭炮和烟花,但在过年的晚上会放更多,发出的
笑声也更大。我和单身男人也从屋里出来,站在自家院中,把目光投向他们。一些过年的气氛从那里 结构紧密,含义隽永。
8. 请在标题的方框处填上一个单字动词,将标题补充完整,并以文本为依据阐释你填写这个动
飘过来,一些兴奋也会感染过来。但有时等不到他们热闹完,我们就会转回屋中。这时我会打出一个
程式化的电话,有时也会接到一个电话。 词的理由。(5分)
标题:树□在那里
过了一段时日,邻院老人的儿子儿媳就走了,再次领着那个洋娃娃一样的男孩走出院子,老人和
他生病的孙子跟在后面。他们打开车门,一个接一个地隐进车子,车子启动,离开。老人和他生病的 理由:
2024-5 高二语中 第2页共 4 页
9. 微型小说本就短小,作者却将其分成“上”“下”两部分,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意图。(6分) A.相,在材料一中加点处的意思与“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一句中的“相”词义相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B.被发左衽,指头发披散,衣襟向左开,文中代指华夏将沦为文明未开化的夷狄之族。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 分) C.弹冠而相庆,含贬义,指“三子”在管仲死后为自己将得到齐桓公的重用而相互庆贺。
D.手足,文中借代举动,与成语“情同手足”“手足之情”中的“手足”词义不相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材料一: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
A.子贡从一臣不事二主的立场对管仲是个仁者表示怀疑,而孔子则从造福天下百姓的角度肯定了
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 ② ③..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 也,自经 于
管仲的历史功绩,言外之意认为他有大仁。
沟渎而莫之知也。”
B.孔子认为管仲“器小”,批评他不俭,家有“三归”且“官事不摄”;还批评他不知礼,在有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④,官事不摄⑤,焉得俭?”
些生活享受上甚至超越了齐桓公。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C.苏洵认为,从源头上考量齐国的成败,成功起于鲍叔而不是管仲,衰败则起于管仲而不是受齐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桓公宠幸的竖刁、易牙等三个奸臣。
(节选自《论语》)
D.同为春秋霸主,晋文公之才没超过齐桓公,手下大臣又不如管仲,然而在两人死后,晋、齐两
材料二: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
国的国运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
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⑥,而曰管仲。何则?竖刁、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
(1)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4分)
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
(2)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4分)
不可近而已。
14.同为批评管仲,孔子与苏洵的批评目的却不相同,请简要说明。(3分)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
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则三子者,三匹夫耳。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
初夏幽居偶题①四首(其三)
齐国未为无仲也。
陆游
五伯莫盛于桓、文⑦,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文公死晋袭文公之余威得为诸侯
昔如转战堕重围,今幸骞翔②脱骇机。
之盟主者百有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
晓树好风莺独语,夜窗细雨燕相依。
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安居不恨蜗庐迮③,得食宁论鹤料④微?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
更喜暮年强健在,又看刀尺制缣衣⑤。
仲者,何以死哉?
【注】①选自《剑南诗稿》,南宋诗人陆游晚年退居故乡山阴时作四首《初夏幽居偶题》,此为其
(节选自苏洵《管仲论》)
三。②骞翔:飞翔。③迮:通“窄”。④鹤料:泛指官府给的俸禄。⑤缣衣:双层丝服。
【注】①公子纠:齐桓公之兄长,齐桓公与之争位,最终杀了他。管仲曾是公子纠的家臣。②谅: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小的诚信。③自经:自缢。④归:藏钱的府库。⑤摄:兼任。⑥竖刁、易牙、开方:齐桓公的三位宠
A.首联起句,诗人追忆了往昔抗击金兵的军旅生涯,曾经多方转战却都陷入重重的包围。
臣。⑦文:指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B.“骇机”原指猝发的祸难,诗中实指危机四伏的官场,“骇”字传达出诗人当时的心理。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
C.颔联运用多个意象渲染初夏特有景色,既勾勒了幽居之所,又景中寓情,点题可谓巧妙。
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D.颈联中诗人用“蜗庐”的比喻极言居室窄小,“宁论”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要说”。
文公死A晋B袭C文公之余D威E得为诸侯之盟F主G者H百有余年 16.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说:“务观(陆游的字)此诗乍读是‘喜’,深读皆‘悲’……”你能从诗中
解读出哪些“悲”?(6分)
2024-5 高二语中 第3页共 4 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1)《蜀相》中作者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深度伪造是指技术利用机器的深度学习,实现图像、声音、视频的篡改、伪造和自动生成,产生
是:“ , ”。 高度逼真且难以甄别的效果。最( A )的方式就是 AI 换脸,其他较为常见的还包括语音
(2)李白的《蜀道难》中,“ , ”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蜀 模拟、人脸合成、视频生成等。
道山岭之高,行人步履的艰难,与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 现实应用中,深度伪造技术虽然能促进部分领域技术更迭,但_____①____。近几年,国内外均
恐惊天上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出现了利用深度伪造“公众人物”实施诈骗的案例。今年 1月中下旬,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
(3)《客至》一诗中写因为家贫,没有山珍海味和美酒招待客人,只有简单的菜和薄酒的两句: 超就成为深度伪造的目标。网上出现了用人工智能伪造的电视节目片段,很多市民警惕性较低,信以
“ , ”。 为真。特区政府立即严正澄清,称有关影片全属伪造,呼吁___②______________,并强烈谴责不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19 分) 之徒的违法行为。奇安信安全专家裴志勇就此表示,由于公众人物的图像、声音、视频等资料具有公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开性,为 AI 训练提供了大量素材,被伪造内容更是可以( B ),从而更容易导致深度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造技术被非法使用。
小小一方腐乳,浓缩着多重蜕变。 深度伪造技术应用不当还会__________③________。深度伪造技术产生的虚假影像、声音等内容,
黄豆被倒进盛满水的大缸内,浸泡两天,吸足了水,成了一个个鼓鼓的小胖子。接着把黄豆磨成 不仅会让个人名誉、财产和人身受到损害,还会冲击社会信任、媒体信任,甚至扰乱社会秩序,危害
豆浆,再用布袋沥出豆渣,再把去渣后的豆浆放进大铁锅里煮熟。然后起锅,将满锅“琼浆玉液”舀 国家安全。
进“花缸”。经盐卤点化,豆浆似变戏法一样凝固起来,形成豆腐。轻轻地舀出豆腐,放进模框。被 21. 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模框塑形的豆腐成为腐乳的雏形,这是“白坯”。给“白坯”刷一遍曲霉后,封在笼格内,让它们静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心“修炼”。在适宜的条件下,曲霉慢慢进入豆腐,慢慢发力,改变豆腐的性状并生出味道。豆腐会 超过 15 字。(6 分)
渗出一点水分,接着长出细细的绒毛,这就是毛霉。几天之后,绒毛密密地盖满笼格。
豆腐终于完成前期发酵的“功课”,出房,见阳光。那时叫它什么都不对——豆腐已霉,腐乳将 四、写作(60 分)
成未成。接下去,把整排笼格搬到一个大缸旁,把霉豆腐取出并盘进大缸内,一层层,一圈圈,挤压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也不怕。将备好的盐分层撒匀,以抑制毛霉生长;再把上百斤左右的黄酒倒进盐缸内,豆腐淹至“没 一些人喜欢热闹的生活,喜欢段子、金句、笑点等感官刺激,习惯将费力的文字转化成轻松的视
顶”,让它们脱尽俗气,在酒中洗浴。这个密封腌制的过程一.般.要持续一两个月。腐乳在盐缸内服服 听语言,植入笑点,以使自己远离枯燥。
帖帖,四方的豆腐块已软化,内里也已脱胎换骨,成为货真价实的美味。 但也有人认为,枯燥并不可怕,在很大程度上,它会成为生命的滋养。
在这段充裕的时间里,腐乳似在盐缸里举行隆重的“毕业仪式”,又像聚在一起举办“高峰论 作为成长中的青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热闹”与“枯燥”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
坛”。霉菌做完交班前的谢幕致辞,盐继而成为主角,掌控场面;黄酒进场调味,是重要参与者;腐 篇文章。
乳即将炼成,少不了一场“毕业感言”,它们会诉说蜕变的过程,诉说师傅们的勤劳,也会骄傲地描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述自己的滋味。 少于 800 字。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
意。(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一般”与文中加点的“一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平时他说出啥意见一般都得到汤阿英的尊重,这点小事更不在话下了。
B.她以为要救中国,一定先有学问,还要有一般志同道合的朋友。
C.不管大家怎样劝他,他都像秋风过耳一般,根本不听。
D.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一般,但他一直非常努力。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语言生动形象,饶有趣味,请简要分析。(5 分)
2024-5 高二语中 第4页共 4 页
(2)(4分)齐桓公耳朵中从来没停止过音乐,眼睛中也从来没断过美女,然而如果没有这三个
树德中学高 2022 级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人的话,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 1 分;“绝”——停止,断绝,没有;“无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无法;“遂”——满足,实现。以上三点每译对一点给 1 分。共 4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小题,19 分) 14.(3分)(1)表明儒家的节俭和礼制主张。(评分参考:意到“节俭”1 分,意到“礼制”
1. C 2. B 3. D 1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共 2 分,)(2)讽谏大宋朝廷须
4. (4分 )①无法分清,是因为龙图腾的主干和基本形态是蛇,其次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巳,而巳 重视对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评分参考: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
即蛇。②不必分清,是因为龙蛇不可分,更能确定龙是古代图腾社会的遗迹。 (4分。每点2分,意 给分。共 1 分)
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5.( 6分)①禹本是虫名,古代的“禹步”舞本是效仿蛇跳。②虫往往是先民的部族图腾,有保佑民 15.A(“追忆”以下理解错误,首联起句并非追忆,而是以多方转战陷入重围为比喻暗示了自
众,驱邪避害之用。③禹为部族首领,护佑民众,治水有功,以虫名之,是对他的神化和尊崇。(6 身曾经的政治遭遇。注意句中“如”字的准确理解。)
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6.(6 分)①官场上屡遭围攻排挤,无奈被迫离开官场;②初夏幽居美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独苦闷;③自己居食无忧,却心忧百姓不能安居和得食;④暮年身体强健却沦落幽村,“看刀尺制缣
6. D 7. B 衣”而已,恢复河山之志到老都未酬。(评分参考:意到任意 3 点即可,每点 2 分,共 6 分。如有其
8. (5分)(示例)标题:树长在那里(填词1分) 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理由:①从词语本身来看,“长”是“生长”之意,是个动态的生命过程(1分),与文本时间流逝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与人事变化的内容相契合(1分)。 (2分) 17.(1)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②从文章结构来看,“长”对应了“上篇”关于树的细节描绘,如“它都在这里生长很久了”等内容;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长”让文章的内容与文章的标题形成呼应。 (2分) (3)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6分。每空 1分,错字、漏字该句不得分)
③从文章主旨来看,“树长在那里”有很强的象征隐喻义,树长在大地上,人生存在土地上,树与大 三、语言文字运用 19 分)
地交融一体,人“生活”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这种象征隐喻义借由“长”字得以彰显。 (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小题,11 分)
(共5分。填词1分,每点2分,答到两点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8.(3 分)“上百斤左右”改为“上百斤”或“百斤左右”;“豆腐”前加“将”;
9. (6分)①结构上,分成“上”“下”两部分,使小说层次分明;“上” 有关树的内容又在“下” “脱尽俗气”与“在酒中洗浴”互换位置。 (改对一处 1 分)
的部分出现,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结构独特,富有魅力。 19. A
②内容上,“上”重在写树,突出树的特点;“下”重在叙事,叙述人们的生活状态;“写树”意在 20.(5 分) ①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霉菌、盐、黄酒和腐乳等物以人的情态、动作、心理,生动
“写人”,“上”“下”相得益彰,发人深省,深化主题。 形象,感染力强。
③艺术效果上,“上”树莫名出现,带有神秘色彩,“下”写平淡到不能再平淡的三家人的故事, ②词语贴切新颖,将“谢幕致辞”“掌控场面”“毕业感言”等本用于典礼等场合的词语用于腐
“上”虚“下”实,吸引读者,具有艺术感染力。 乳发酵场景,富有生活情趣与文学韵味。 (一点 2 分;两点 5 分)
(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小题,8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21. A.司空见惯 B.以假乱真 (一处 1 分,共 2 分,如有其它词语合乎语境,也可以)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22. ①往往成为诈骗案的新工具 ②市民提高警惕(市民切勿误信) ③带来社会危害
10.(3分)AEH(评分参考:涂对一项得 1分,超出三项不给分。共 3分) (6分。每处 2分,意思对即可)
11.A(材料一中的相是“辅佐”之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一句中的“相”是表动作 四、写作(60 分)
偏指一方)
12.B(“超越了齐桓公”理解错误,应为“堪比齐桓公”或“与齐桓公平起平坐”。)
13.(1)(4 分)管仲辅佐桓公,(使他)称霸于诸侯,(并且)完全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如
今还享受着他的恩赐。(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 1 分;“霸诸侯”省略句式——称霸于诸侯或在诸侯
中称霸;“匡”——匡正,匡护;“赐”——恩惠,恩赐。以上三点每译对一点给 1 分。共 4 分)
2024-5 高二语中 第5页共 4 页
附: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子贡问道:“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没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又辅
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使他)称霸于诸侯,(并且)完全匡正了天下,老百
姓到如今还享受着他的恩赐。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也要披头散发,衣襟向左开了。哪像普通
男女那样为了小节小信,在沟渠中上吊自杀也没有什么人知道他们。”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
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藏金库,家中的管事也没有
兼职,怎么谈得上节俭呢?”“既然如此,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
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会晤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
的设备。如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材料二:
功业的成就,并不是成就在成就这一日,必然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于
它发作的这一天,也一定会有它的起因和先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由于管仲,而
说是由于鲍叔;等到它发生祸乱,我不说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由于管仲。为什么呢?
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人,他们固然是使国家动乱的人,只是那个重用他们的人,正是齐桓公。
而使齐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人,正是管仲!管仲病危时,齐桓公询问他宰相人选。正当这个时候,
我认为管仲将推荐天下贤人来回答齐桓公,但是他的话竟然不过说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人没
有人之常情,不能亲近罢了。
唉!管仲以为齐桓公果真会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齐桓公相处多年了,也该知道齐桓公的
为人了吧?齐桓公耳朵中从来没停止过音乐,眼睛中也从来没断过美女,然而如果没有这三个人
的话,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在他最初即位时不重用他们的原因,只是因为有管仲在朝廷上罢
了。一旦没了管仲,那么这三人就可以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自己临终前的遗言就能用来束缚住
齐桓公的手脚了吗?齐国不担心有这三人,而是担心没有管仲;若有管仲在朝,那么这三人只不
过是三个普通人罢了。唉!管仲可以说是不懂得治国之本的人啊!(如果他)趁齐桓公询问之时,
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仲死了,齐国也不是没有管仲这样的人。
春秋五霸中没有比齐桓公、晋文公再强盛的人了,晋文公的才能,没有超过齐桓公,他手下
的大臣也都比不上管仲。晋文公死后,晋国延续了晋文公的余威,能成为诸侯的盟主之国,达一
百多年。为什么呢?它的君主虽不英明,但是还有老成持重的大臣在朝廷上。齐桓公死后,齐国
一次内乱就不可收拾,这没有什么可困惑的,因为它仅仅依靠一个管仲,而管仲却已经死了。
国家因一个人而兴盛,又因一个人而灭亡;贤能的人不会为自己的死而感到悲伤,而是忧虑
自己国家的衰败,因此一定要再有贤人(接替自己),然后才可以安心死去。那个管仲,凭什么
就这样死了呢?
2024-5 高二语中 第6页共 4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