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晏子的话妙在何处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请大家齐读课题 课前大家已经根据导学提示自学了课文,谁先来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你是怎么知道的 (评价)
教师小结:晏子名叫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在古代,一些有学问的、有贡献的男性,通常都被人们称为 “子”。你还知道哪些人因此而得名呢?像孔子、孟子、老子都因此而得名。 (你看,查阅工具书,上网都可以让我们获得知识。)
2、通过预习,结合自己的理解,你知道“使”是什么意思?(出使)题目的意思就好理解了,那就是晏子出使楚国
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齐国为什么要派人出使楚国呢?
师简介背景,在春秋末期,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想吞并其他国家,于是齐国就想和楚国结为盟友,共同抵抗秦国,所以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晏子使楚
二、检查预习,理清文章脉络
1、请看大屏幕,谁会读这些词语?(大屏幕出示)
课件显示:乘机、大夫、 侮辱、敝国、不中用、撒谎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实话实说
(男女生读,齐读正音)有没有你不明白的词语?(要知道,善于质疑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看看,谁最善于提出问题?
谁来帮帮他?
大夫:古代的官名。
敝国:对自己国家的谦称。学习“敝”的笔顺。拿出强化记忆本。
2、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课文讲了晏子与楚王的几次交锋?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是哪三次吗?我们再把这句话提炼一下,变成小标题,那就是——
板书:进城门 见楚王 赴酒宴 (归纳能力强,多数同学已经养成了做学习笔记的习惯)。
三、小组探究、自主学习。
你看,楚王一次又一次的想侮辱晏子,这究竟为什么呢?(生:……
哦,仗着自己国势强盛,就想侮辱晏子,这真是仗势——,以大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感受一下楚王的霸道与狂妄。(大屏幕显示)咱们同学可千万别欺负小同学。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
大屏幕显示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是这样的:每个小组首先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故事来研读,一个故事讨论完了,可以研读下一个。由小组长来提问,其他同学来回答,如果答对了,大家就有感情的读一读,如果答错了,大家就先找出争确答案,然后再读,看看哪一个小组合作最愉快: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3号同学回答,然后大家齐读)
2、晏子是怎样反驳的?(2号同学回答,大家齐读)他的话语中是不是话中有话?言外之意是什么?(大家都来说,各抒己见)
3、三次的结果分别是怎样的?(4号同学回答,大家齐读)
三,集体交流,研读课文(精讲点拨 引领提升)
1、研读进城门
刚才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的很热烈,合作的很愉快。
下面开始集体交流,哪一组回答正确了一个问题,组长马上在本上加1分。
首先我们来看看晏子与楚王第一次交锋,究竟鹿死谁手!
问题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每个组的3号同学来交流一下)这简直是岂有此理!晏子是怎样回答的呢?(2号同学!生:……)
指导朗读:如果你是晏子,你会怎么说这些话?来,我来采访一下晏子晏大夫,你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不卑不亢、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反问、嘲弄……)
让我们带着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齐读一下晏子的话。
读得真好,我仿佛看到晏子就站在我面前。
你看XX若有所思的样子。看来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当时人物的心理和对话,这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眼到、口到、心到 !
想一想晏子的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还有什么潜台词没说出来?(……)(如果楚国是个狗国,我就从这个狗洞钻进去)(你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来看看,如果按照晏子的思维,那就是(大屏幕)谁来读一读?
你说楚王他能承认自己的国家是个狗国吗?(肯定不能,晏子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这样理直气壮、胸有成竹地说,让楚王没有任何选择的打开城门。)
5、我们接着往下看,楚王是怎么做的呢?(4号 生读相关的句子)
同学们,楚王是心甘情愿的打开城门欢迎晏子的吗?(不是)
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只好)无奈呀!同学们,来,大家一起读读这句话。
2、研读见楚王
就这样,晏子进了城门,见到了嚣张的楚王。选择第二个小故事的小组请注意了,机会来了。
3号同学:这次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这里楚王所说的人是什么人?(人才、能人)
2号同学:晏子是怎样回答的呢?( )好一番唇枪舌战哪!
大家看,原文中这样记载: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齐读。这句话用三个成语形容了临淄人很多,是哪三个?
张袂成阴的意思是 ——?挥汗成雨就是——?摩肩接踵——?
晏子用这么夸张,想表达什么意思?(生:临淄的人口很多),可是,楚王所说的,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是指什么人?(人才)你看,他巧妙的把“人才”转化成了“普通老百姓”,借机赞扬了齐国。
让我们一起分角色来朗读课文,我就是不可一世的楚王,你们就是聪明睿智的晏子。
既然齐国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说:“——大屏幕
敝国有个规矩……
晏子这句话,说的好吗?好在哪里?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请看 大屏幕,谁来读一读。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楚国是个下等国家。如果直接说行不行?为什么?楚王会发怒,出国和齐国结盟的事就会——
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这段。我来读旁白,女生读楚王,男生读晏子。
评价:看来大家已经走进了人物的内心,读的真好!
3、研读赴酒宴
哪些小组研读了第三个小故事?在喝酒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呢?(生:楚王派人押出了齐国的囚犯,想让晏子出丑),晏子是怎么巧妙应对的呢?(2号)
大屏幕: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水土不好其实就是说——讽刺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晏子用柑橘来比喻人,巧妙地取笑了楚王。
原文是这样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小组合作分角色,伴音乐朗读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知道了楚王三次侮辱晏子,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宴,可是都被晏子巧妙回击。看来只有好好学习,像晏子一样,能言善辩,才能不辱使命,维护国家的尊严。
五、课外拓展,应用反馈:
课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
你想扮演机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还是故事中的配角―士兵呢?赶快行动起来吧!下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表演,理解故事中的人物!
下课!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进城门
见楚王
赴酒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