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3 19:05:1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6张PPT)
新课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山水,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执着,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代诗歌五首,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作品简介·作者介绍
陈子昂(661—702年),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在诗歌上,他推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他的作品《感遇》等指斥时弊,书写情怀,风格高昂清峻。有《陈伯玉集》。
陈子昂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在政治上拥护武则天。他在二十九岁时曾向武则天上书《答制问事八条》,主张轻刑罚、用贤才、纳谏士、赏功勇、减徭役,提出了许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张。但武则天当时忙于称帝改制,有自己的一套施政方针,因此不但没有重视陈子昂这个文学小臣的意见,反而嫌他上疏议政太过多事,罢了他的职。
作品简介·作者介绍
作品简介·背景介绍
696年,契丹族的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yō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诗歌体裁分类:
解题
登幽州台歌
题目点明了此诗是诗人在登临幽州台时所作。
幽州
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大兴。
幽州台
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也有称“燕台”。
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
“歌”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眼泪
悲伤的样子。
大意:
(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
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
1. 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与“来者”分别指谁?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细读感悟
时间角度
两个“不见”相互映照,表达出诗人对贤明君主的钦敬仰慕之情,也表露出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伤。
“古人”:燕昭王一类的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未来的燕昭王一类的明君。
2. 后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空间角度
俯仰天地,天高地远,寰宇苍茫,反衬出诗人无比的渺小和孤单。诗人不禁怆然涕下。这种一己的悲哀里,蕴含着伟大的孤独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
诗的题目有一个“登”字,但是诗中无一处点明这个字,不过读者又处处感到有这个字的存在。
一、二句的“前”与“后”自然是诗人登高所望的“眼前”与“身后”,但他却因此联想到久远的古昔与以后的时代。古今相连,造成了时间的漫长。
诗人苦闷痛苦的心情因时间与空间的衬托,得到了极为深沉的表现。
3.作者是如何表现“登 ”这一题意的?
4.诗歌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
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登幽州台歌》中诗人登楼远眺,以北方苍茫广阔的原野为背景,俯仰古今,视通万里,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时不我待、孤独悲伤的感情。
概括主题
①景中藏情。
前三句写诗人登高所见及心理活动,最后一句才写外部表情。内心是表情的依赖,表情是内心的反映,两者巧妙结合,勾画出一个胸怀大志而又生不逢时、独自悲叹的诗人形象。
②沉郁悲壮。
诗歌的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了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台远望,写出了空间的辽阔。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诗人则“独怆然而涕下”,那种孤独寂寞、悲哀苦闷流溢而出。景与情相互映照、衬托,分外动人。
写作特色
曹操的《观沧海》与本诗都是登高抒怀之作,试比较一下这首诗抒发的情感与《登幽州台歌》有什么不同。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拓展延伸
本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时不我待、孤独悲伤的感情。
《观沧海》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和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态度。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这首诗借景抒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如何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
1. 根据日常文言词汇的积累,扫清字词障碍,读懂诗词的主要内容。首先要通读诗词,从整体上去理解诗词内容。对于相对较难理解的诗词,要耐心多读,反复推敲,以便将诗词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理解。
2. 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如辛弃疾曾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他的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陶渊明的诗主要描写田园风光,抒发隐逸情怀;陆游的诗多与爱国有关,渴望朝廷收复失地。
如何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
3.重视诗题的作用。诗题往往对诗词的内容和情感有提示作用,有的诗题直接反映诗歌的主要内容,揭示作者的情感和情趣。但要注意词的词牌名与题目的区别。
4.根据诗词的题材来阅读。不同的题材,内容自然不一样。如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将士生活及报国情怀为主;田园诗往往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作者热爱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
俯仰古今
登台远眺
怆然涕下
时间悠久
空间辽阔
孤独悲伤
感于往事
慨叹身世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