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八下 第9课 对外开放(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八下 第9课 对外开放(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3 16:48:57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分析深圳前后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是谁成就了今天的深圳?
点击图片播放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 对外开放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
学习目标:
1.运用史料分析,了解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和意义;通过阅读课本,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含义和窗口。
2.通过展示示意图,了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知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和意义。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对外开放是“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结合,培养与时俱进和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分析
昔日的“小渔村”
“一夜崛起的城市”
知识过渡:深圳的今昔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1.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
历史经验的总结,闭关自守造成中国的落后。
我国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潮流。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推行改革开放。
一、大胆尝试:经济特区的建立
2.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厦门
汕头
珠海
深圳
广东省
福建省
“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 因为它面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面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面对着台湾……
--邓小平语录
为什么在这里兴办经济特区?
①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②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③有利于吸引外资
3.经济特区的含义、发展
经济特区政策指: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通过设置经济特区,深圳成为了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邓小平题词
开放前的深圳
发展(窗口):
开放后的深圳
经济特区的作用:
1、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3、对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经济特区的设立得到巨大成就,也证明了我们对外开放道路是正确的(课本43页相关史事);所以国家要发展,我国就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怎么开放呢?
4.经济特区的作用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文选》
1.过程
(2)线: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天津
上海
大连
秦皇岛
烟台
青岛
连云港
南通
宁波
温州
福州
广州
湛江
北海

线
二、不断深入: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点:1980年经济特区的设立,汕头、厦门、珠海、深圳
1.过程
①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地区
环渤海地区
海南岛
②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海南岛经济特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
上海浦东开发区
③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3)面: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
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
是欧美,是全世界。”
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
1990年以前的上海浦东
宁要浦西一张床,
不要浦东一栋房。
东方明珠电视塔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上海港:世界第一大港口
浦东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极大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开放浦东的必要性
1.过程
(4)1992年,内地城市开放;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
乌鲁木齐
拉萨
昆明
贵阳
长沙
西宁
银川
呼和浩特
长春
西安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满洲里市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草原腹地,北接俄罗斯,西临蒙古国,素有“东亚之窗”的美誉。
满洲里是一座开放之城,2012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2018年成为国家首批边境旅游试验区。满洲里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为我国沿边开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我们在努力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中作出了贡献,我们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提质升级。
对内呢,始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做好我们的民族工作,教育引导各族人民更加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更好地交往交流交融,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大局作贡献。
读图,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有何特点?
汕头
厦门
深圳
珠海
海南岛
经济特区
南通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连云港
青岛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湛江
北海
广州
沿海开放城市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区
长三角
环渤海
沿海经济开放区
上海浦东
岳阳
重庆
九江
武汉
芜湖
黑河
满洲里
珲春
河口
瑞丽
巴克图
东兴
霍尔果斯
乌鲁木齐
拉萨
昆明
贵阳
长沙
西宁
银川
呼和浩特
长春
西安
内地开放城市
由点到线到面的开放
沿海到内地的开放
3.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对外开放的格局、特点
2.特点
对外开放是“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结合,目前我国只实现了引进来,想要实现产品等走出国际市场,就必须扩大开放,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
瑞士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总部
目前拥有164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三、接轨国际: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12月
2001年中国代表团在多哈签署中国入世议定书。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时间
2.意义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习近平
知识拓展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对外开放
开放格局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特点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课堂小结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特区
1.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 )
A、上海浦东开发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深圳经济特区
2.我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D
课堂练习
3.“1984年广东的出口额超过1000亿元,比1978年增长23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
4.下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C
B
课堂练习
材料一:
歌词《春天的故事》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歌曲标题春天是改革的意思,歌曲中的老人指谁?“一个圈”指什么?写下“诗篇”又是什么?
课堂练习
一个圈指:在广东、福建两省开设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老人指:邓小平
1992年写下了诗篇指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从背景、内容、性质和影响四个方面比较现代中国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的区别?(自行制作表格)
2.依据本课学习目标,自拟6道简答题,不需要作答。
课后作业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本节结束,感谢您的聆听!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 16 课《对外开放》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之青年党员教师汇报课——第 16 课《对外开放》
课标要求: 了解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教材分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和引擎。本课教材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个方面介绍了对外开放的过程与影响。 本课综合性很强,涉及历史、地理、经济常识等学科内容,应注意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获取史料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做到论从史出。如利用地图,在教学中层层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过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理解改革开放的含义,这对学习本课的对外开放打下了知识基础。这一年级的学生也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图文理解和材料分析的能力,能够通过识别历史地图概括出对外格局的特点,但是学生尚不能完全理解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联,因此学生要学习对外开放的基本史实,知道对外开放的积极影响,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开放意识。
四、教学目标: 1.运用史料分析,了解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和意义;通过阅读课本,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含义和窗口。 2.通过展示示意图,了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知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和意义。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对外开放是“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结合,培养与时俱进和面向世界的意识。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情景教学法、比较法。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难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本、教案。 学生:教材、优化设计;简单预习本课内容。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导入 新课 多媒体展示视频:深圳在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教师提问:观看视频,分析深圳前后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是谁成就了今天的深圳? 学生观看视频后,说出感想:差异巨大,从一个贫穷边陲小镇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 视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大胆尝试:经济特区的建立 不断深入: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第三篇、接轨国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特区的建立 【知识过渡】深圳的今昔(图片) 教师提问:是什么原因使深圳成为了“一夜崛起的城市”呢? 【问题探究1】 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 材料:“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教师提问:同学们,根据材料,概括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问题探究2】对外开放的第一步落脚在了哪? 2.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知识拓展】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首先开放这些地区? 材料:“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面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面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面对着台湾…… ——邓小平 【问题探究3】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3.经济特区的含义及发展(窗口) 教师提问:课本42页,找一找经济特区到底“特”在哪里? 教师强调: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棒!经济特区的“特”指的是特殊的经济政策,而非政治上的特殊。 教师过渡:(出示历史图片)这一崭新的试验很快取得明显成就。深圳被大家称作“一夜崛起之城”,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教师讲授:深圳原本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几年就发展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问题探究4】经济特区的设立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了哪些作用? 材料:“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文选》 4.经济特区的作用 教师提问: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p43,指出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教师过渡:经济特区的设立得到巨大成就,也证明了我们对外开放道路是正确的(课本43页相关史事);所以国家要发展,我国就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怎么开放呢?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师引导: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时间接龙的游戏。自主学习课本43页,找一找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的具体过程。老师来说时间点,你们来说发生的事件。 教师提问:回顾刚才的学习,1980年发生了什么? 教师提问:1984年? 教师引导(出示动态地图)由此,我们发现我国对外开放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提问:那1985年呢? 教师引导:(出示动态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线的过程。 教师提问:那1988年呢? 教师讲授:(出示动态地图)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五个(海南、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经济特区中面积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的范围为海南本岛。1988年4月13日,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同时成立。 教师提问:那1990年呢? 【知识链接】开放浦东的必要性 材料: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 1990年以前的上海浦东 教师行为:(出示材料和图片)观看材料,感受浦东的变化。 教师讲述:浦东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极大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教师讲授:(出示动态地图和图片)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1992年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提问:我们的家乡满洲里出现在了我们的教科书中,同学们有何感受呢?谈谈自己对满洲里的了解吧。 教师行为:(出示满洲里图片4张) 教师讲授:满洲里市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草原腹地,北接俄罗斯,西临蒙古国,素有“东亚之窗”的美誉。 满洲里是一座开放之城,2012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2018年成为国家首批边境旅游试验区。满洲里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为我国沿边开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我们在努力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中作出了贡献,我们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提质升级。 对内呢,始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做好我们的民族工作,教育引导各族人民更加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更好地交往交流交融,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大局作贡献。 【问题探究5】(出示动态地图)同学们合作探究:读图,中国对外开放格局有何特点? 教师解释:解释“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①全方位: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②多层次: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③宽领域:不仅是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问题探究6】对外开放的意义 材料: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是经济发展最迅猛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荣损与共。正如胡锦涛所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总结中国对外开放的意义。 教师过渡:对外开放是“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结合,目前我国只实现了引进来,想要实现产品等走出国际市场,就必须扩大开放,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世界贸易组织 教师讲授:(出示图片) 名词解释: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英文缩写为WTO。 其前身是1947年10月30日签订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995年1月1日,世贸组织正式成立,它是独立于联合国之外的一个永久性国际组织,旨在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目前拥有164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教师讲授:(出示课件)简要讲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五年艰难入世之旅”。 教师讲授:(出示图片)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2001年在多哈召开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审议并表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成为WTO的第143个正式成员。 【问题探究7】请同学们结合课本44页最后一段思考,中国加入WTO有什么意义/影响? 【知识拓展】播放视频: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材料:“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习近平 学生讨论后回答: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材料,寻找关键词思考答案并概括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①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③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 观看地图,阅读文字材料,发现首先在广东、福建兴建经济特区的原因: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地处沿海,交通便利;著名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设立特区的作用:①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②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学生回答:1980年设立4个经济特区。 学生回答:①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学生回答:由点到线。 学生回答:②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学生回答:③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学生回答: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感受浦东的巨大变化。 学生回答: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根据课前资料,谈谈自己对满洲里的了解。 学生回答:(点——线——面)从东部到中西部,从沿海到内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学生回答:1.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2.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知道世界贸易组织。 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艰辛历程,感受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学生回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培养 学生读图 和分析问 题的能力。 通过史料,帮助学生“进入”历史现场,提高学生论从史出、史料实证、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史料的展示,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认识到经济特区并未改变国家社会性质。 加强对经济特区作用的掌握。加强对重点知识的巩固和对课本的熟识度。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归纳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 展示时间轴,对外开放示意图,结合教材梳理对外开放的过程,通过梳理时间线,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材料和图片,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当时的历史,培养爱国意识。 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通过梳理对外开放格局的扩大,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素养。 认识到中国入“世”的艰难历程;认识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性。增强自信心以及自豪感。 结合史料,分析中国入世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经济全球化做出的贡献,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 情感升华,让同学们感受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意识
九、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结合思维导图,自行完成本课的知识点梳理。 第一部分:大胆尝试:建立经济特区 第二部分:不断深入”:形成开放格局 第三部分:接轨国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总结课堂内容,梳理知识线索。
十、板书设计
十一、课后作业 1、从背景、内容、性质和影响四个方面比较现代中国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的区别?(自行制作表格) 2、依据本课学习目标,自拟6道简答题,不需要作答。
十二、课堂练习 1、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 ) A、上海浦东开发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深圳经济特区 2、我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1984年广东的出口额超过1000亿元,比1978年增长23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 4.下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5.综合题 材料: 歌词《春天的故事》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问题:歌曲标题春天是改革的意思,歌曲中的老人指谁?“一个圈”指什么?写下“诗篇”又是什么?
十三、课后反思 课堂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依据2022年课程标准,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能够按照学生认知规律,以直观性强的历史地图、图片、视频等供学生参考。板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但是时间分配上把握不好,前松后紧;过渡语句上还需要加强;重难点还需要再突出些。 知识点反思: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建立经济特区,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