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江苏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阶段检测练 模块四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含区域发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江苏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阶段检测练 模块四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含区域发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15 09:4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江苏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阶段检测练
模块四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含区域发展)
分钟: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2024届海安调研,21—23)兰屿是我国台湾省东部沿海的一座小岛,岛上传统民居的主屋多为“半穴”结构,被称为“地下屋”。下图为该地下屋建筑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1.当地居民建造地下屋主要是为了防御(  )
A.洪涝 B.地震 C.台风 D.寒潮
2.岛上居民最主要的传统经济活动方式可能是(  )
A.耕作 B.捕鱼 C.放牧 D.晒盐
3.近年来,当地青年人很少愿意在“地下屋”生活起居,他们不能忍受的主要是(  )
A.阴暗潮湿 B.游客喧闹
C.夏热冬寒 D.交通不便
(2024届淮安一调,14—15)下图是某国“河上民居”景观。完成下面两题。
4.该民居景观最可能拍摄于(  )
A.柬埔寨湄公河畔 B.埃及尼罗河畔
C.英国泰晤士河畔 D.中国鸭绿江畔
5.对该民居建筑结构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域文化 B.地貌类型
C.植被密度 D.气候特征
(2024届镇江期初模拟,21—23)依据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我国将国土划分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指开发密度较高、环境承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区指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限制开发区指资源承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且关系到生态安全的区域;禁止开发区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生态脆弱性”指生态系统在外力扰动下的敏感反应和自我恢复力,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区生态脆弱性强烈。下图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区位置及生态脆弱性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6.依据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标准,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区大部分属于(  )
A.优化开发区 B.重点开发区
C.限制开发区 D.禁止开发区
7.图中,生态脆弱性模式划分所依据的指标是(  )
A.单一指标 B.综合指标
C.自然要素 D.人文要素
8.气候主导型生态脆弱性模式区的显著自然特征表现为(  )
A.山河相间,水流湍急 B.热湿
C.冰川广布,森林茂密 D.寒旱
(2024届镇江期初模拟,13—15)“渠(通济渠)有广狭,若水阔而行缓,则沙伏而不利于舟,故其广处束以木岸”。这是历史记载宋代中期水利专家最早采取“木岸狭河”(将木桩打入河道两侧,中间填入泥土和砂石,形成木岸)来治理通济渠的工程之一。下图为“通济渠位置及‘木岸狭河’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9.通济渠沟通的我国现省级行政区包括(  )
A.晋鲁冀 B.豫皖苏
C.鄂豫皖 D.苏鲁冀
10.宋代中期,治理前的通济渠(  )
A.河床较高 B.河道狭窄
C.含沙量小 D.流速较快
11.历史上,“木岸狭河”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
A.加固堤岸 B.清理河床
C.提高船速 D.拦蓄洪水
(2024届南京六校8月联考,20—21)土壤盐渍化是土地退化的重要类型之一。下图示意新疆塔里木河下游尉犁县某地不同月份土壤盐分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据图可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土壤盐分含量与土壤深度呈正相关
B.各月份土壤盐分含量均呈现表层集聚
C.土壤盐分累积量在12月要高于6月
D.3月份土壤含盐量在60 cm深处最少
13.10月份土壤表层含盐量明显高于其他月份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下水位偏高 B.气温偏高
C.植被覆盖率高 D.降水较少
(2024届南京学情调研,21—23)雷州半岛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自古以来就是“苦旱之地”。2022年8月广东省实施了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该工程从西江干流取水,调水至雷州半岛南部,供水范围覆盖茂名、湛江等地。下图为雷州半岛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14.雷州半岛缺水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A.降水量少 B.淡水储存条件差
C.植被稀疏 D.水利工程不完善
15.该工程西江至高州水库段采用全封闭隧道增压输水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水量 B.生态 C.水质 D.地形
16.该水资源调配工程对沿线及目的地的生态影响有(  )
A.回补雷州半岛地下水
B.缩短珠江河口海水上溯的距离
C.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D.受水区水生生物入侵风险降低
(2024届淮安一调,18—19)为保障供水安全,珠海市建设了水库群系统,由调水管线串联各水库、泵站(用于从河流抽水)与河流。珠海市水源水质可分为西江上游河流型水源、西江下游河流型水源和水库型水源3类,经测定,河流型水源中氮、磷等营养盐含量一般要比水库型水源高。下图为珠海市水源分布及调水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7.广昌泵站抽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8.为保障水库型水源的水质安全,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减少水体在水库中的停留周期
②加大从河流型水源调水频率
③引入适当水生植物以净化水体
④实行多个水库型水源的轮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届南京六校8月联考,22—23)受粮食价格影响,近期全球多个国家宣布禁止大米出口。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安全一直备受关注。下图为2009—2021年我国四大谷物的自给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9.我国粮食自给率较高的原因,不包括(  )
A.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B.通过补贴提高种粮积极性
C.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单产
D.大力开荒扩大种粮的面积
20.为了提高我国大豆的自给率,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全面减少大豆消费
B.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C.大幅提高大豆售价
D.增加进口大豆储备
(2024届苏州期初,16—18)锆是一种战略性稀有重金属。锆资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非洲,绝大多数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三大供应商开发,消费集中在中国、欧洲和北美。莫桑比克锆砂矿资源丰富,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某些月份在高潮线以上也有大量沉积。“一带一路”背景下,某中资企业与莫桑比克合作开发锆砂矿。下图示意某中资企业采矿区及所在区域。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1.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是该采矿区成矿物质来源地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推测含锆重砂矿物在海岸带高潮线以上大量沉积的月份为(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23.我国锆资源供应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①国内储量不足 ②开采难度较大
③运输方式单一 ④对外依赖度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共54分)
24.(2024届南京学情调研,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贵州晴隆县山地多、平地少,坡陡且垦殖率高,水土流失、耕地石漠化严重,人民生活贫困。2010年,该县喀斯特地貌面积817.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61.6%。其中,石漠化地区面积481.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6.3%。
材料二 2010年以来当地政府组织农民在陡坡岩溶山地开展人工种植优质牧草,养殖优质肉羊,探索出了一条岩溶山区种草养畜与扶贫开发、石漠化治理相结合的路子,较好地破解了生态脆弱地区农村贫困与生态退化恶性循环的怪圈,体现出生态修复与扶贫开发、农民增收的有机结合,被称为“晴隆模式”。
材料三 图1为晴隆在贵州的位置,图2为贵州的“晴隆羊”图。
(1)分析贵州晴隆石漠化问题突出的自然原因。(8分)
(2)从地形角度,分析晴隆县牧草品质优良的原因。(8分)
(3)说明晴隆模式是如何兼顾经济发展与石漠化治理。(6分)
25.(2024届镇江期初模拟,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粮食作物指谷类作物(小麦、水稻、玉米)、薯类作物(包括甘薯、马铃薯等)及豆类作物(包括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等)的总称。将粮食作物以外的所有耕地种植行为界定为“耕地非粮化”。“耕地非粮化水平”指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下图为“广东省耕地非粮化水平空间分布图”。
材料二 耕地非粮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倒逼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提升,但长期来看,以机械、化肥要素代替耕地的增产效应并非持久之策,如果任由耕地非粮化现象发展,势必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在现有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应聚焦于耕地的保护和治理,做好非粮化整治,坚守耕地红线。
(1)简述近20年来广东省耕地非粮化水平的变化特征。(4分)
(2)说明近年来广东省耕地非粮化现象对耕地的不利影响。(4分)
(3)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针对耕地非粮化现象,请从政府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26.(2023南通一调,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2022年1月1日,由东盟和中国等国共同构建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推动区域一体化向更高水平迈进。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不断增长,继续互为最大贸易伙伴,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东盟位置及主要贸易关系示意图”。
(1)从区域联系的角度分析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的原因。(10分)
(2)说明中国与东盟建立友好关系对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意义。(8分)
阶段检测练
模块四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含区域发展)
分钟: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2024届海安调研,21—23)兰屿是我国台湾省东部沿海的一座小岛,岛上传统民居的主屋多为“半穴”结构,被称为“地下屋”。下图为该地下屋建筑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1.当地居民建造地下屋主要是为了防御(  )
A.洪涝 B.地震 C.台风 D.寒潮
答案 C 
2.岛上居民最主要的传统经济活动方式可能是(  )
A.耕作 B.捕鱼 C.放牧 D.晒盐
答案 B 
3.近年来,当地青年人很少愿意在“地下屋”生活起居,他们不能忍受的主要是(  )
A.阴暗潮湿 B.游客喧闹
C.夏热冬寒 D.交通不便
答案 A 
(2024届淮安一调,14—15)下图是某国“河上民居”景观。完成下面两题。
4.该民居景观最可能拍摄于(  )
A.柬埔寨湄公河畔 B.埃及尼罗河畔
C.英国泰晤士河畔 D.中国鸭绿江畔
答案 A 
5.对该民居建筑结构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域文化 B.地貌类型
C.植被密度 D.气候特征
答案 D 
(2024届镇江期初模拟,21—23)依据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我国将国土划分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指开发密度较高、环境承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区指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限制开发区指资源承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且关系到生态安全的区域;禁止开发区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生态脆弱性”指生态系统在外力扰动下的敏感反应和自我恢复力,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区生态脆弱性强烈。下图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区位置及生态脆弱性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6.依据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标准,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区大部分属于(  )
A.优化开发区 B.重点开发区
C.限制开发区 D.禁止开发区
答案 D 
7.图中,生态脆弱性模式划分所依据的指标是(  )
A.单一指标 B.综合指标
C.自然要素 D.人文要素
答案 B 
                 
8.气候主导型生态脆弱性模式区的显著自然特征表现为(  )
A.山河相间,水流湍急 B.热湿
C.冰川广布,森林茂密 D.寒旱
答案 A
(2024届镇江期初模拟,13—15)“渠(通济渠)有广狭,若水阔而行缓,则沙伏而不利于舟,故其广处束以木岸”。这是历史记载宋代中期水利专家最早采取“木岸狭河”(将木桩打入河道两侧,中间填入泥土和砂石,形成木岸)来治理通济渠的工程之一。下图为“通济渠位置及‘木岸狭河’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9.通济渠沟通的我国现省级行政区包括(  )
A.晋鲁冀 B.豫皖苏
C.鄂豫皖 D.苏鲁冀
答案 B 
                 
10.宋代中期,治理前的通济渠(  )
A.河床较高 B.河道狭窄
C.含沙量小 D.流速较快
答案 A 
11.历史上,“木岸狭河”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
A.加固堤岸 B.清理河床
C.提高船速 D.拦蓄洪水
答案 D 
(2024届南京六校8月联考,20—21)土壤盐渍化是土地退化的重要类型之一。下图示意新疆塔里木河下游尉犁县某地不同月份土壤盐分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据图可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土壤盐分含量与土壤深度呈正相关
B.各月份土壤盐分含量均呈现表层集聚
C.土壤盐分累积量在12月要高于6月
D.3月份土壤含盐量在60 cm深处最少
答案 C 
13.10月份土壤表层含盐量明显高于其他月份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下水位偏高 B.气温偏高
C.植被覆盖率高 D.降水较少
答案 A 
(2024届南京学情调研,21—23)雷州半岛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自古以来就是“苦旱之地”。2022年8月广东省实施了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该工程从西江干流取水,调水至雷州半岛南部,供水范围覆盖茂名、湛江等地。下图为雷州半岛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14.雷州半岛缺水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A.降水量少 B.淡水储存条件差
C.植被稀疏 D.水利工程不完善
答案 B 
15.该工程西江至高州水库段采用全封闭隧道增压输水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水量 B.生态 C.水质 D.地形
答案 D
16.该水资源调配工程对沿线及目的地的生态影响有(  )
A.回补雷州半岛地下水
B.缩短珠江河口海水上溯的距离
C.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D.受水区水生生物入侵风险降低
答案 A 
(2024届淮安一调,18—19)为保障供水安全,珠海市建设了水库群系统,由调水管线串联各水库、泵站(用于从河流抽水)与河流。珠海市水源水质可分为西江上游河流型水源、西江下游河流型水源和水库型水源3类,经测定,河流型水源中氮、磷等营养盐含量一般要比水库型水源高。下图为珠海市水源分布及调水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7.广昌泵站抽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B 
18.为保障水库型水源的水质安全,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减少水体在水库中的停留周期
②加大从河流型水源调水频率
③引入适当水生植物以净化水体
④实行多个水库型水源的轮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2024届南京六校8月联考,22—23)受粮食价格影响,近期全球多个国家宣布禁止大米出口。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安全一直备受关注。下图为2009—2021年我国四大谷物的自给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9.我国粮食自给率较高的原因,不包括(  )
A.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B.通过补贴提高种粮积极性
C.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单产
D.大力开荒扩大种粮的面积
答案 D 
20.为了提高我国大豆的自给率,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全面减少大豆消费
B.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C.大幅提高大豆售价
D.增加进口大豆储备
答案 B 
(2024届苏州期初,16—18)锆是一种战略性稀有重金属。锆资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非洲,绝大多数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三大供应商开发,消费集中在中国、欧洲和北美。莫桑比克锆砂矿资源丰富,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某些月份在高潮线以上也有大量沉积。“一带一路”背景下,某中资企业与莫桑比克合作开发锆砂矿。下图示意某中资企业采矿区及所在区域。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1.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是该采矿区成矿物质来源地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22.推测含锆重砂矿物在海岸带高潮线以上大量沉积的月份为(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答案 A
23.我国锆资源供应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①国内储量不足 ②开采难度较大
③运输方式单一 ④对外依赖度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二、综合题(共54分)
24.(2024届南京学情调研,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贵州晴隆县山地多、平地少,坡陡且垦殖率高,水土流失、耕地石漠化严重,人民生活贫困。2010年,该县喀斯特地貌面积817.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61.6%。其中,石漠化地区面积481.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6.3%。
材料二 2010年以来当地政府组织农民在陡坡岩溶山地开展人工种植优质牧草,养殖优质肉羊,探索出了一条岩溶山区种草养畜与扶贫开发、石漠化治理相结合的路子,较好地破解了生态脆弱地区农村贫困与生态退化恶性循环的怪圈,体现出生态修复与扶贫开发、农民增收的有机结合,被称为“晴隆模式”。
材料三 图1为晴隆在贵州的位置,图2为贵州的“晴隆羊”图。
(1)分析贵州晴隆石漠化问题突出的自然原因。(8分)
(2)从地形角度,分析晴隆县牧草品质优良的原因。(8分)
(3)说明晴隆模式是如何兼顾经济发展与石漠化治理。(6分)
答案 (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山地多,平地少,地势起伏大;境内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广,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植被根系浅。
(2)天然草山、草坡多,草场面积广阔;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牧草种类丰富;地形崎岖,人类活动少,环境(水、土、气等)污染少,牧草质量优。
(3)调整了农业结构,延长了产业链,实现种草、养殖、加工多元化发展;退耕还草、羊粪还田有利于生态修复,减少地表裸露和水土流失,缓解了石漠化发展和人地矛盾;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当地的脱贫步伐。
25.(2024届镇江期初模拟,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粮食作物指谷类作物(小麦、水稻、玉米)、薯类作物(包括甘薯、马铃薯等)及豆类作物(包括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等)的总称。将粮食作物以外的所有耕地种植行为界定为“耕地非粮化”。“耕地非粮化水平”指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下图为“广东省耕地非粮化水平空间分布图”。
材料二 耕地非粮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倒逼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提升,但长期来看,以机械、化肥要素代替耕地的增产效应并非持久之策,如果任由耕地非粮化现象发展,势必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在现有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应聚焦于耕地的保护和治理,做好非粮化整治,坚守耕地红线。
(1)简述近20年来广东省耕地非粮化水平的变化特征。(4分)
(2)说明近年来广东省耕地非粮化现象对耕地的不利影响。(4分)
(3)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针对耕地非粮化现象,请从政府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答案 (1)耕地非粮化情况不断加重,水平不断提高,面积不断扩大。
(2)化肥、农药投入多,土壤污染加剧,土壤板结;破坏了耕地的耕作层,破坏土壤结构,影响了耕地的质量。
(3)加强监管,严守“18亿亩”的耕地红线;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种粮效益;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种粮规模效益;等。
26.(2023南通一调,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2022年1月1日,由东盟和中国等国共同构建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推动区域一体化向更高水平迈进。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不断增长,继续互为最大贸易伙伴,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东盟位置及主要贸易关系示意图”。
(1)从区域联系的角度分析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的原因。(10分)
(2)说明中国与东盟建立友好关系对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意义。(8分)
答案 (1)中国与东盟,地理位置邻近,互联互通历史悠久;水陆交通便利,运输成本较低;经济互补性强,贸易产品多;双方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东盟华人华侨多,文化习俗相近;同属自由贸易区,消除关税壁垒。(任答5点,得10分)
(2)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边境漫长,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与东盟友好利于维护我国国防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东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原料、粮食等农副产品进口来源地,与东盟友好利于维护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