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江苏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专题3.3 常见的天气系统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江苏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专题3.3 常见的天气系统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15 09:5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江苏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时间:50分钟 分值:67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华南地区春季暖湿水汽遇到较冷的墙面、地面时,墙面、地面出现冒水的现象,称为“回南天”。露点温度是指在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下图为3月12日—21日南宁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14时露点温度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回南天”的形成需要长时间日平均气温低于12℃之后突然变得暖湿。加剧华南地区春季多发“回南天”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准静止锋    D.暖锋
2.图示的某段时间发生“回南天”,则本次“回南天”结束的时间可能为(  )
A.15日    B.16日    C.17日    D.21日
2022年10月17日,台风“纳沙”正在南海以偏西路径移动并不断增强,18日凌晨最强可达强台风级,但19日开始迅速减弱并消亡。与以往单一台风不同的是,此次“纳沙”携手冷锋,没能缓解长江流域自夏季以来的干旱,10月18日16时,湖南、江西等多地发布火灾红色预警。下图为2022年10月18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以下关于冷锋对台风“纳沙”的影响,说法合理的是(  )
A.影响台风强度、移动路径和活动范围
B.影响台风强度和移动路径,不影响活动范围
C.不影响台风强度,但影响路径和活动范围
D.相互独立的天气系统,对彼此影响不大
4.关于图中台风“纳沙”在图示北部风力最强,解释合理的是(  )
A.台风北部等压线密集,风力大,与冷锋和大陆高压无关
B.大陆高压和冷锋对台风风力始终起增强作用
C.冷锋和大陆高压始终对台风阻挡作用明显,风力增强
D.大陆上高压和冷锋初期会增强台风北部风力
5.长江流域自夏季以来到“纳沙”发生时,受长时间干旱影响最大的经济作物是(  )
A.亚麻、柑橘    B.油菜、柑橘
C.茶叶、柑橘    D.茶叶、大豆
“锋前增温”指在冷气团到来之前,处在冷锋前部的区域被暖湿气流控制,随着冷锋逼近,冷气团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2020年1月某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锋前增温”现象。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该日8:00的近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该日“锋前增温”现象可能发生在(  )
①湖北南部    ②江西中部
③云南西部    ④浙江西北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锋前增温对图示区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气流上升作用增强,降水量增大
B.锋前锋后的气压差和温差增大
C.锋前锋后的气压差变小,温差变大
D.降水区域由锋后降水变为锋前
2023年1月24日凌晨,山东烟台受寒潮影响,出现罕见的“雷打雪”天气现象。“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强对流天气,在降雪过程中伴有雷电的天气现象,其发生与风速、风向、温度露点差(温度与露点的差值,温度露点差越大,湿度越小,当温度露点差接近0℃时,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近似饱和状态)等气象要素短期变化密切相关,下图为烟台某次“雷打雪”现象发生时气象要素的时间演变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8.推测图示“雷打雪”现象发生时刻为(  )
A.T0    B.T1    C.T2    D.T3
9.“雷打雪”发生后一周内,该地的天气特点为(  )
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
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气象状况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图中甲乙丙丁四条虚线可能出现锋面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图中①②③④最可能出现大雾天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江淮地区的梅雨一般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但2020年却出现“超级暴力梅”。我国江淮流域梅雨监测区域气候区划分为江南区(Ⅰ区)、长江中下游区(Ⅱ区)和江淮区(Ⅲ)三个部分。结合材料及表,完成下面两题。
2020年各梅雨监测区域主要参数
梅雨 监测 江南区 (Ⅰ) 长江中下 游区(Ⅱ) 江淮区 (Ⅲ) 江淮流域 (Ⅰ+Ⅱ+Ⅲ)
入梅 时间 6月1日 (-7天) 6月9日 (-5天) 6月10日 (-11天) 6月1日 (-7天)
出梅 时间 7月11日 (+3天) 7月31日 (+18天) 8月2日 (+18天) 8月2日 (+15天)
梅雨 量 615.6 mm (+68.5%) 753.9 mm (+168.3%) 659.0 mm (+149.2%) 759.2 mm (+121.1%)
注:入出梅时间括号中“-”“+”分别表示较气候态偏早/偏少,偏晚/偏多。
12.2020年出现的“超级暴力梅”,其特点表现为(  )
A.入梅早,出梅晚,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
B.入梅晚,出梅早,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
C.入梅晚,出梅晚,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
D.入梅早,出梅早,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
13.下列关于2020年“超级暴力梅”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暖气团势力强,冷气团势力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长时间持续偏南
B.冷暖气团势力强劲,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长时间持续异常
C.冷暖气团势均力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长时间持续偏北
D.冷暖气团势均力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长时间持续偏南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锋面常与气旋相结合形成锋面气旋。当冷暖锋移动速度相差较大时,则引起天气的较大变化。下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11月18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图。
(1)描述图中①②两地主要的气流运动方向及直线甲到乙的气压变化。(6分)
(2)若图中冷锋移动速度远快于暖锋,推测图中气旋可能引起的天气变化。(6分)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2022年6—8月,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时间、位置、范围异常,对我国东部地区江淮、华北、东北三地的雨带推移时间和降雨量产生重大影响,并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下图示意2022年8月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
(1)简述在图示异常副热带高压影响下,我国江淮和华北地区雨带移动的异常表现。(4分)
(2)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分析今年8月川渝地区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原因。(6分)
(3)简述2022年8月长江流域持续的极端干热天气对该流域森林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6分)
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时间:50分钟 分值:67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华南地区春季暖湿水汽遇到较冷的墙面、地面时,墙面、地面出现冒水的现象,称为“回南天”。露点温度是指在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下图为3月12日—21日南宁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14时露点温度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回南天”的形成需要长时间日平均气温低于12℃之后突然变得暖湿。加剧华南地区春季多发“回南天”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准静止锋    D.暖锋
答案 C
2.图示的某段时间发生“回南天”,则本次“回南天”结束的时间可能为(  )
A.15日    B.16日    C.17日    D.21日
答案 C
2022年10月17日,台风“纳沙”正在南海以偏西路径移动并不断增强,18日凌晨最强可达强台风级,但19日开始迅速减弱并消亡。与以往单一台风不同的是,此次“纳沙”携手冷锋,没能缓解长江流域自夏季以来的干旱,10月18日16时,湖南、江西等多地发布火灾红色预警。下图为2022年10月18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以下关于冷锋对台风“纳沙”的影响,说法合理的是(  )
A.影响台风强度、移动路径和活动范围
B.影响台风强度和移动路径,不影响活动范围
C.不影响台风强度,但影响路径和活动范围
D.相互独立的天气系统,对彼此影响不大
答案 A
4.关于图中台风“纳沙”在图示北部风力最强,解释合理的是(  )
A.台风北部等压线密集,风力大,与冷锋和大陆高压无关
B.大陆高压和冷锋对台风风力始终起增强作用
C.冷锋和大陆高压始终对台风阻挡作用明显,风力增强
D.大陆上高压和冷锋初期会增强台风北部风力
答案 D
5.长江流域自夏季以来到“纳沙”发生时,受长时间干旱影响最大的经济作物是(  )
A.亚麻、柑橘    B.油菜、柑橘
C.茶叶、柑橘    D.茶叶、大豆
“锋前增温”指在冷气团到来之前,处在冷锋前部的区域被暖湿气流控制,随着冷锋逼近,冷气团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2020年1月某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锋前增温”现象。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该日8:00的近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该日“锋前增温”现象可能发生在(  )
①湖北南部    ②江西中部
③云南西部    ④浙江西北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7.锋前增温对图示区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气流上升作用增强,降水量增大
B.锋前锋后的气压差和温差增大
C.锋前锋后的气压差变小,温差变大
D.降水区域由锋后降水变为锋前
答案 C
2023年1月24日凌晨,山东烟台受寒潮影响,出现罕见的“雷打雪”天气现象。“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强对流天气,在降雪过程中伴有雷电的天气现象,其发生与风速、风向、温度露点差(温度与露点的差值,温度露点差越大,湿度越小,当温度露点差接近0℃时,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近似饱和状态)等气象要素短期变化密切相关,下图为烟台某次“雷打雪”现象发生时气象要素的时间演变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8.推测图示“雷打雪”现象发生时刻为(  )
A.T0    B.T1    C.T2    D.T3
答案 C
9.“雷打雪”发生后一周内,该地的天气特点为(  )
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
答案 D
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气象状况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图中甲乙丙丁四条虚线可能出现锋面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11.图中①②③④最可能出现大雾天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江淮地区的梅雨一般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但2020年却出现“超级暴力梅”。我国江淮流域梅雨监测区域气候区划分为江南区(Ⅰ区)、长江中下游区(Ⅱ区)和江淮区(Ⅲ)三个部分。结合材料及表,完成下面两题。
2020年各梅雨监测区域主要参数
梅雨 监测 江南区 (Ⅰ) 长江中下 游区(Ⅱ) 江淮区 (Ⅲ) 江淮流域 (Ⅰ+Ⅱ+Ⅲ)
入梅 时间 6月1日 (-7天) 6月9日 (-5天) 6月10日 (-11天) 6月1日 (-7天)
出梅 时间 7月11日 (+3天) 7月31日 (+18天) 8月2日 (+18天) 8月2日 (+15天)
梅雨 量 615.6 mm (+68.5%) 753.9 mm (+168.3%) 659.0 mm (+149.2%) 759.2 mm (+121.1%)
注:入出梅时间括号中“-”“+”分别表示较气候态偏早/偏少,偏晚/偏多。
12.2020年出现的“超级暴力梅”,其特点表现为(  )
A.入梅早,出梅晚,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
B.入梅晚,出梅早,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
C.入梅晚,出梅晚,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
D.入梅早,出梅早,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
答案 A 
13.下列关于2020年“超级暴力梅”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暖气团势力强,冷气团势力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长时间持续偏南
B.冷暖气团势力强劲,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长时间持续异常
C.冷暖气团势均力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长时间持续偏北
D.冷暖气团势均力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长时间持续偏南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锋面常与气旋相结合形成锋面气旋。当冷暖锋移动速度相差较大时,则引起天气的较大变化。下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11月18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图。
(1)描述图中①②两地主要的气流运动方向及直线甲到乙的气压变化。(6分)
(2)若图中冷锋移动速度远快于暖锋,推测图中气旋可能引起的天气变化。(6分)
答案 (1)①处近地面风向为偏北风;②地气流表现为垂直方向上下沉,水平方向上顺时针向外辐散;直线甲到乙的气压变化为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
(2)锋面两侧均有降水;锋面前方形成暖锋云系,锋面后方形成冷锋云系,而且锢囚点云层变厚、降水增强。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2022年6—8月,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时间、位置、范围异常,对我国东部地区江淮、华北、东北三地的雨带推移时间和降雨量产生重大影响,并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下图示意2022年8月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
(1)简述在图示异常副热带高压影响下,我国江淮和华北地区雨带移动的异常表现。(4分)
(2)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分析今年8月川渝地区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原因。(6分)
(3)简述2022年8月长江流域持续的极端干热天气对该流域森林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6分)
答案 (1)江淮地区梅雨期缩短,降水量减少,江淮伏旱天气时间延长,高温干旱;华北和东北雨期提前,降水量增加。
(2)纬度低,夏季太阳高度大,昼长夜短,太阳辐射量大;长时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持续形成晴朗天气,大气削弱作用弱,地面接收太阳辐射而升温;地面辐射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形成高温天气。
(3)干热天气促进土壤水分加速蒸发,土壤严重缺水,影响森林生长;干热天气造成植物死亡,并引发森林大火,进一步影响森林生物多样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