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江苏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专题二 行星地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江苏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专题二 行星地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15 11:4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江苏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模块一 自然地理
专题二 行星地球
五年高考
                
考点1  地球的宇宙环境
(2023浙江1月选考,19—20,4分)某中学地理社团组织成员开展月相观测。2021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八,有同学用肉眼在湛蓝的天空中观测到了日、月同天景象,并作记录。同时,部分同学还从网上查到,位于(0°,105°W)的地点可观测到月球正在地平线落下。完成下面两题。
1.同学记录的日、月位置和月相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此时,赤道与晨、昏线交点的经度最接近的分别是(  )
A.15°W、165°E B.105°W、75°E
C.165°E、15°W D.75°E、105°W
考点2 地球的形成演化与圈层结构
(2022天津,3—4,6分)下图为某地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沉积地层在地表出露情况的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从奥陶纪到二叠纪,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为(  )
A.下降沉积、抬升侵蚀、下降沉积
B.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水平挤压
C.下降沉积、水平挤压、抬升侵蚀
D.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抬升侵蚀
2.该地区三叠纪地层中发育有落水洞、天坑等地貌。关于该地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可找到被子植物化石
B.岩石受到水的溶蚀作用
C.明显受到过风力侵蚀
D.位于背斜构造中心部位
(2022北京,4,3分)下图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题。
3.图中(  )
A.寒武纪比奥陶纪生物种类更加丰富
B.侏罗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
C.第三次物种大灭绝与地表升温有关
D.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的内能
4.(2021天津,1,3分)天津蓟州北部山区四幅景观照片中,能记录地球沧海桑田变化的是(  )
A.翠屏湖 B.中上元古界地层
C.黄崖关长城 D.八仙山天然次生林
考点3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3浙江6月选考,20,2分)一天内电力网络的供电量应与实际需求相匹配。下图为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一周每日不同时刻,平均发电量按来源划分的统计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完成下题。
1.当太阳能发电量在7日达到最大值时,北京时间约为(  )
A.7日1—2时左右 B.7日7—8时左右
C.8日3—4时左右 D.8日8—9时左右
(2022浙江1月选考,19,2分)摄影爱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朝西北固定方向拍摄太阳照片,拍摄时间为K日及其前、后第8天的同一时刻。图1为合成后的照片,图2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1
图2
2.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5点,全球处于不同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  )
A.1∶1 B.1∶5 C.2∶5 D.3∶5
考点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3福建,10—11,6分)局部强降雨后,太阳光线以一定的角度投射在雨幕上可能形成彩虹。下图示意彩虹最高视点与太阳高度角(h)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暑假某日,小海同学在武夷山旅游,雨后邂逅一轮美丽的彩虹。此时的时间和他的朝向最可能是(  )
A.07:30—08:30,面向太阳
B.10:30—11:30,背向太阳
C.14:30—15:30,面向太阳
D.16:30—17:30,背向太阳
2.从冬季到夏季,我国北方的彩虹可见概率的增幅较南方更大,主要是因为夏季北方较南方 (  )
A.白昼更长 B.降水更多
C.大气能见度更高 D.太阳高度角更大
(2023海南,14—15,6分)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图1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图2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观测当日(  )
A.甲地昼长夜短 B.乙地昼短夜长
C.甲地昼长大于乙地 D.甲乙两地昼夜等长
4.甲地位于乙地(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2023湖南,8—9,6分)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 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昼夜长短 B.天敌数量
C.太阳辐射 D.食物数量
6.北京时间15:00左右,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  )
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
(2023山东,14—15,6分)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下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该地夏至日地方时16:00时,杆影指向(  )
A.生肖虎 B.生肖虎与兔之间
C.生肖兔 D.生肖兔与龙之间
8.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内被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最多为(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2022广东,7—8,6分)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 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驻留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与广州市区广州塔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持续不断变大 D.始终保持不变
(2022浙江1月选考,19,2分)摄影爱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朝西北固定方向拍摄太阳照片,拍摄时间为K日及其前、后第8天的同一时刻。图1为合成后的照片,图2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11.K日地球位置位于图2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2浙江6月选考,19—20,4分)我国某中学生在学校附近通过天文观测,绘制出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α的年变化曲线,下图为该曲线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2.符合“昼变短,夜比昼长”条件的时段是(  )
A.甲至乙 B.乙至丙
C.丙至丁 D.丁至戊
13.丙日,对应的北极星光线和正午太阳光线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2天津,14—15,6分)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某山拍摄日出照片,下图是他在不同时间拍摄的两幅照片。回答下面两题。
14.该地这两天的昼长大约是(  )
A.12小时和8小时 B.13小时和11小时
C.14小时和10小时 D.16小时和8小时
15.推测该山可能是(  )
A.山东泰山 B.海南五指山
C.安徽黄山 D.四川峨眉山
(2021山东,13,3分)某日,小李在某地(110°E,40°N)广场游玩时,发现广场平面图中的指向标模糊不清(图a)。他通过观测广场石柱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图b), 确定了平面图的指向标。据此完成下题。
16.一周后的相同时刻,小李再次测量发现该石柱的影长变长,则第二次观测日期可能在(  )
A.2月16日前后
B.5月8日前后
C.8月20日前后
D.11月10日前后
三年模拟
考点强化练
                
考点1 地球的宇宙环境
(2023泰州期末,1—3)2022年11月8日,月全食和月掩天王星同时发生。月掩天王星是一种月球遮挡天王星的天文现象。下图为该日月全食阶段时刻(北京时间)图,白道是月球的运行轨道。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可能看到月全食全过程的地区是(  )
A.拉萨 B.开罗 C.伦敦 D.旧金山
2.月掩天王星现象的产生原因可能是(  )
A.天气晴朗、视野开阔
B.白道和黄道轨迹相似
C.月球与地球距离近
D.月全食红月亮亮度低
3.该时期(  )
A.钱塘江出现天文小潮
B.澳大利亚忙收割小麦
C.北京日出方位最偏北
D.东非大草原动物北迁
考点2 地球的形成演化与圈层结构
(2023盐城伍佑检测,10—12)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了目前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6亿年前,比此前发现的白垩纪哺乳动物早大约3 500万年。读“最早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及复原图”及“地质年代表(部分)”,完成下面三题。
宙 代 纪 距今年数 (亿年) 主要生物发展阶段
动物 植物
新生代 第四纪 0.025 8 人类时代 被子植 物时代
新近纪 0.230 3 哺乳动 物时代
古近纪 0.66
中生代 白垩纪 1.45 爬行动 物时代 裸子植 物时代
侏罗纪 2.013
三叠纪 2.521 7
1.科学家研究认为该古生物具有体覆毛发、食虫、擅攀爬等特点。由此推测其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
A.浩瀚的海洋
B.茂密的丛林
C.干旱的沙漠
D.寒冷的冰原
2.我国科学家用发现化石的地区和地层对该古生物进行命名,其最可能的命名是(  )
A.辽宁新生兽
B.东北白奎兽
C.中华侏罗兽
D.亚洲三叠兽
3.据地质年代表推断,恐龙出现在(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023连云港灌南检测,7—8)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面两题。
4.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5.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很低,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考点3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3苏北七市三模,1—3)2023年3月24日,我国部分地区日落后的西方低空可观测到月球“遮掩”金星的现象,其原因与日全食相似。下图为“我国三城市入掩和出掩时间示意图”“我国可观测月掩金星现象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成都入掩时,昏线位置最接近(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与成都相比,甲地不能全程观看月掩金星现象的原因是(  )
A.月球公转 B.月球自转
C.地球公转 D.地球自转
3.月掩金星现象发生时,与地球、月球、金星位置相符的示意图是(  )
 
 
考点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4届南京六校8月联考,1—2)仰仪是我国古代天文观测仪器。主体为铜质半球面,在其南部放置东西向横杆和南北向缩杆,缩杆末端延伸到半球中心,并装有一块中间有小孔、可以旋转的小方板(如下图所示)。观测时,让小方板正对太阳,使太阳光通过小孔在球面上形成光点,读取球面内刻度可以判断太阳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若4月1日天气晴朗,在南京使用仰仪,观察光点在铜质半球内面的移动轨迹可能为(  )
A.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B.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C.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D.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2.夏至日正午时,北京、南京光点位置显示正确的是(  )
 
 
(2023苏锡常镇二模,1—3)天文学上将月球的运行轨道称为白道,其与黄道的交角β在4°57'~5°19'之间变化,变化周期约为173天。当日、地、月位于同一直线且地球位于日月之间时,会产生月食现象。下图为白道、黄道、天赤道位置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南京(32°N)某中学天文小组观测到的月球高度最大值约为(  )
A.90° B.86° C.82° D.76°
4.当日、月相会于交点P时(  )
A.月光直射地球赤道 B.可能出现月全食
C.为廿四节气的立冬 D.适逢有天文大潮
5.当太阳位于交点K附近时(  )
A.北京正午日影渐长 B.悉尼日落西南方向
C.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D.华北大地春意盎然
(2023连云港考前,1—2)图1为2023年1月29日中国南极科考队员在格罗夫山钻探冰芯的照片,图2为钻探冰芯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照片的拍摄时间可能是(  )
A.6点 B.9点 C.12点 D.15点
7.照片中钻机影子的朝向是(  )
A.偏东 B.偏南 C.偏西 D.偏北
限时拔高练
分钟:20分钟 分值:26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2024届南通基地一调,9—11)2023年5月,浙江渔民在杭州湾滩涂发现素有“生物活化石”之称的中华鲎(hòu)(图1)。早在距今4亿年左右就生活在地球上。图2为地质年代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1.鲎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能够留存鲎的化石可能为(  )
A.大理岩 B.玄武岩
C.板岩 D.砂岩
3.甲地质时期主要的生物特点是(  )
A.蕨类植物茂盛 B.鱼形动物崛起
C.哺乳动物繁盛 D.裸子植物盛行
(2023徐州考前,1—2)北斗七星由七颗星组成,找到“天璇”和“天枢”后,用假想的线连接起来,将线段向“天枢”方向延长五倍,便可找到北极星。下图为“3月中旬某研学小组某日北京时间18时拍摄并标注的星空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绘制时该同学面朝(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5.拍摄地可能位于(  )
A.昆仑山脉 B.云贵高原
C.台湾山脉 D.辽东丘陵
(2023南京、盐城期末,1—2)《周髀算经》用“七衡六间”来反映太阳的运动。下图为“七衡六间”简略示意图,外衡表示冬至,内衡表示夏至,中衡表示春秋分,其余四衡代表不同的节气,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6.《周髀》记载“日出寅而入戌”,该日最可能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7.下列四地太阳视运动轨迹中,对应地点与“七衡六间”时间一致的是(  )
A.甲,北京—中衡 B.乙,南京—外衡
C.丙,赤道—Ⅴ衡 D.丁,南极—Ⅱ衡
(2023南通新高考基地3月联考,1—3)2022年11月24日,在南通某学校内,阳光透过窗户照在黑板上,老师用粉笔努力“追光”,下图为黑板上的光影轨迹。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该现象过程中,南通(  )
A.旭日东升 B.日上中天
C.红日西沉 D.灯火阑珊
9.该校学生当日观察太阳视运动轨迹投影最可能是(  )
10.此日过后的一个星期内,若光影出现在黑板上同一位置,则出现的时间可能(  )
A.逐渐提前 B.先提前后推迟
C.逐渐推迟 D.先推迟后提前
(2023南通二模,1—3)方位角是指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在平面上沿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观测日影的方法研究太阳高度和太阳方位的日变化。下表为“该小组成员某日三个时刻的观测数据表”。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北京时间 太阳高度(°) 太阳方位角(°)
7:40 20.90 71.70
12:40 86.50 2.80
18:40 8.00
11.该中学最有可能位于(  )
A.重庆 B.海南
C.福建 D.湖南
12.该日北京时间12时同学们发现杆影朝向(  )
A.正北 B.西南
C.西北 D.正南
13.下列四幅图中,与同学们绘制的当日北京时间18时40分杆影相符的是(  )
模块一 自然地理
专题二 行星地球
五年高考
                
考点1  地球的宇宙环境
(2023浙江1月选考,19—20,4分)某中学地理社团组织成员开展月相观测。2021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八,有同学用肉眼在湛蓝的天空中观测到了日、月同天景象,并作记录。同时,部分同学还从网上查到,位于(0°,105°W)的地点可观测到月球正在地平线落下。完成下面两题。
1.同学记录的日、月位置和月相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2.此时,赤道与晨、昏线交点的经度最接近的分别是(  )
A.15°W、165°E B.105°W、75°E
C.165°E、15°W D.75°E、105°W
答案 A 
考点2 地球的形成演化与圈层结构
(2022天津,3—4,6分)下图为某地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沉积地层在地表出露情况的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从奥陶纪到二叠纪,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为(  )
A.下降沉积、抬升侵蚀、下降沉积
B.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水平挤压
C.下降沉积、水平挤压、抬升侵蚀
D.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抬升侵蚀
答案 A 
2.该地区三叠纪地层中发育有落水洞、天坑等地貌。关于该地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可找到被子植物化石
B.岩石受到水的溶蚀作用
C.明显受到过风力侵蚀
D.位于背斜构造中心部位
答案 B 
(2022北京,4,3分)下图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题。
3.图中(  )
A.寒武纪比奥陶纪生物种类更加丰富
B.侏罗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
C.第三次物种大灭绝与地表升温有关
D.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的内能
答案 C 
4.(2021天津,1,3分)天津蓟州北部山区四幅景观照片中,能记录地球沧海桑田变化的是(  )
A.翠屏湖 B.中上元古界地层
C.黄崖关长城 D.八仙山天然次生林
答案 B 
考点3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3浙江6月选考,20,2分)一天内电力网络的供电量应与实际需求相匹配。下图为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一周每日不同时刻,平均发电量按来源划分的统计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完成下题。
1.当太阳能发电量在7日达到最大值时,北京时间约为(  )
A.7日1—2时左右 B.7日7—8时左右
C.8日3—4时左右 D.8日8—9时左右
答案 C 
(2022浙江1月选考,19,2分)摄影爱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朝西北固定方向拍摄太阳照片,拍摄时间为K日及其前、后第8天的同一时刻。图1为合成后的照片,图2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1
图2
2.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5点,全球处于不同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  )
A.1∶1 B.1∶5 C.2∶5 D.3∶5
答案 D 
考点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3福建,10—11,6分)局部强降雨后,太阳光线以一定的角度投射在雨幕上可能形成彩虹。下图示意彩虹最高视点与太阳高度角(h)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暑假某日,小海同学在武夷山旅游,雨后邂逅一轮美丽的彩虹。此时的时间和他的朝向最可能是(  )
A.07:30—08:30,面向太阳
B.10:30—11:30,背向太阳
C.14:30—15:30,面向太阳
D.16:30—17:30,背向太阳
答案 D 
2.从冬季到夏季,我国北方的彩虹可见概率的增幅较南方更大,主要是因为夏季北方较南方 (  )
A.白昼更长 B.降水更多
C.大气能见度更高 D.太阳高度角更大
答案 A 
(2023海南,14—15,6分)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图1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图2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观测当日(  )
A.甲地昼长夜短 B.乙地昼短夜长
C.甲地昼长大于乙地 D.甲乙两地昼夜等长
答案 D 
4.甲地位于乙地(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答案 A 
(2023湖南,8—9,6分)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 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昼夜长短 B.天敌数量
C.太阳辐射 D.食物数量
答案 C 
6.北京时间15:00左右,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  )
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
答案 A 
(2023山东,14—15,6分)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下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该地夏至日地方时16:00时,杆影指向(  )
A.生肖虎 B.生肖虎与兔之间
C.生肖兔 D.生肖兔与龙之间
答案 D 
8.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内被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最多为(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答案 A
(2022广东,7—8,6分)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 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10.驻留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与广州市区广州塔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持续不断变大 D.始终保持不变
答案 D 
(2022浙江1月选考,19,2分)摄影爱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朝西北固定方向拍摄太阳照片,拍摄时间为K日及其前、后第8天的同一时刻。图1为合成后的照片,图2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11.K日地球位置位于图2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2022浙江6月选考,19—20,4分)我国某中学生在学校附近通过天文观测,绘制出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α的年变化曲线,下图为该曲线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2.符合“昼变短,夜比昼长”条件的时段是(  )
A.甲至乙 B.乙至丙
C.丙至丁 D.丁至戊
答案 D 
13.丙日,对应的北极星光线和正午太阳光线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2022天津,14—15,6分)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某山拍摄日出照片,下图是他在不同时间拍摄的两幅照片。回答下面两题。
14.该地这两天的昼长大约是(  )
A.12小时和8小时 B.13小时和11小时
C.14小时和10小时 D.16小时和8小时
答案 C 
15.推测该山可能是(  )
A.山东泰山 B.海南五指山
C.安徽黄山 D.四川峨眉山
答案 D
(2021山东,13,3分)某日,小李在某地(110°E,40°N)广场游玩时,发现广场平面图中的指向标模糊不清(图a)。他通过观测广场石柱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图b), 确定了平面图的指向标。据此完成下题。
16.一周后的相同时刻,小李再次测量发现该石柱的影长变长,则第二次观测日期可能在(  )
A.2月16日前后
B.5月8日前后
C.8月20日前后
D.11月10日前后
答案 C 
三年模拟
考点强化练
                
考点1 地球的宇宙环境
(2023泰州期末,1—3)2022年11月8日,月全食和月掩天王星同时发生。月掩天王星是一种月球遮挡天王星的天文现象。下图为该日月全食阶段时刻(北京时间)图,白道是月球的运行轨道。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可能看到月全食全过程的地区是(  )
A.拉萨 B.开罗 C.伦敦 D.旧金山
答案 D 
2.月掩天王星现象的产生原因可能是(  )
A.天气晴朗、视野开阔
B.白道和黄道轨迹相似
C.月球与地球距离近
D.月全食红月亮亮度低
答案 C 
3.该时期(  )
A.钱塘江出现天文小潮
B.澳大利亚忙收割小麦
C.北京日出方位最偏北
D.东非大草原动物北迁
答案 B 
考点2 地球的形成演化与圈层结构
(2023盐城伍佑检测,10—12)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了目前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6亿年前,比此前发现的白垩纪哺乳动物早大约3 500万年。读“最早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及复原图”及“地质年代表(部分)”,完成下面三题。
宙 代 纪 距今年数 (亿年) 主要生物发展阶段
动物 植物
新生代 第四纪 0.025 8 人类时代 被子植 物时代
新近纪 0.230 3 哺乳动 物时代
古近纪 0.66
中生代 白垩纪 1.45 爬行动 物时代 裸子植 物时代
侏罗纪 2.013
三叠纪 2.521 7
1.科学家研究认为该古生物具有体覆毛发、食虫、擅攀爬等特点。由此推测其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
A.浩瀚的海洋
B.茂密的丛林
C.干旱的沙漠
D.寒冷的冰原
答案 B 
2.我国科学家用发现化石的地区和地层对该古生物进行命名,其最可能的命名是(  )
A.辽宁新生兽
B.东北白奎兽
C.中华侏罗兽
D.亚洲三叠兽
答案 C 
3.据地质年代表推断,恐龙出现在(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答案 C 
(2023连云港灌南检测,7—8)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面两题。
4.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答案 B 
5.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很低,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答案 C 
考点3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3苏北七市三模,1—3)2023年3月24日,我国部分地区日落后的西方低空可观测到月球“遮掩”金星的现象,其原因与日全食相似。下图为“我国三城市入掩和出掩时间示意图”“我国可观测月掩金星现象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成都入掩时,昏线位置最接近(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2.与成都相比,甲地不能全程观看月掩金星现象的原因是(  )
A.月球公转 B.月球自转
C.地球公转 D.地球自转
答案 D 
3.月掩金星现象发生时,与地球、月球、金星位置相符的示意图是(  )
 
 
答案 A 
考点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4届南京六校8月联考,1—2)仰仪是我国古代天文观测仪器。主体为铜质半球面,在其南部放置东西向横杆和南北向缩杆,缩杆末端延伸到半球中心,并装有一块中间有小孔、可以旋转的小方板(如下图所示)。观测时,让小方板正对太阳,使太阳光通过小孔在球面上形成光点,读取球面内刻度可以判断太阳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若4月1日天气晴朗,在南京使用仰仪,观察光点在铜质半球内面的移动轨迹可能为(  )
A.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B.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C.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D.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答案 B 
2.夏至日正午时,北京、南京光点位置显示正确的是(  )
 
 
答案 D 
(2023苏锡常镇二模,1—3)天文学上将月球的运行轨道称为白道,其与黄道的交角β在4°57'~5°19'之间变化,变化周期约为173天。当日、地、月位于同一直线且地球位于日月之间时,会产生月食现象。下图为白道、黄道、天赤道位置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南京(32°N)某中学天文小组观测到的月球高度最大值约为(  )
A.90° B.86° C.82° D.76°
答案 B 
4.当日、月相会于交点P时(  )
A.月光直射地球赤道 B.可能出现月全食
C.为廿四节气的立冬 D.适逢有天文大潮
答案 D 
5.当太阳位于交点K附近时(  )
A.北京正午日影渐长 B.悉尼日落西南方向
C.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D.华北大地春意盎然
答案 D 
(2023连云港考前,1—2)图1为2023年1月29日中国南极科考队员在格罗夫山钻探冰芯的照片,图2为钻探冰芯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照片的拍摄时间可能是(  )
A.6点 B.9点 C.12点 D.15点
答案 C 
7.照片中钻机影子的朝向是(  )
A.偏东 B.偏南 C.偏西 D.偏北
答案 B 
限时拔高练
分钟:20分钟 分值:26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2024届南通基地一调,9—11)2023年5月,浙江渔民在杭州湾滩涂发现素有“生物活化石”之称的中华鲎(hòu)(图1)。早在距今4亿年左右就生活在地球上。图2为地质年代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1.鲎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答案 B
2.能够留存鲎的化石可能为(  )
A.大理岩 B.玄武岩
C.板岩 D.砂岩
答案 D 
3.甲地质时期主要的生物特点是(  )
A.蕨类植物茂盛 B.鱼形动物崛起
C.哺乳动物繁盛 D.裸子植物盛行
答案 D 
(2023徐州考前,1—2)北斗七星由七颗星组成,找到“天璇”和“天枢”后,用假想的线连接起来,将线段向“天枢”方向延长五倍,便可找到北极星。下图为“3月中旬某研学小组某日北京时间18时拍摄并标注的星空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绘制时该同学面朝(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答案 A 
5.拍摄地可能位于(  )
A.昆仑山脉 B.云贵高原
C.台湾山脉 D.辽东丘陵
答案 C 
(2023南京、盐城期末,1—2)《周髀算经》用“七衡六间”来反映太阳的运动。下图为“七衡六间”简略示意图,外衡表示冬至,内衡表示夏至,中衡表示春秋分,其余四衡代表不同的节气,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6.《周髀》记载“日出寅而入戌”,该日最可能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答案 B 
7.下列四地太阳视运动轨迹中,对应地点与“七衡六间”时间一致的是(  )
A.甲,北京—中衡 B.乙,南京—外衡
C.丙,赤道—Ⅴ衡 D.丁,南极—Ⅱ衡
答案 B 
(2023南通新高考基地3月联考,1—3)2022年11月24日,在南通某学校内,阳光透过窗户照在黑板上,老师用粉笔努力“追光”,下图为黑板上的光影轨迹。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该现象过程中,南通(  )
A.旭日东升 B.日上中天
C.红日西沉 D.灯火阑珊
答案 C
9.该校学生当日观察太阳视运动轨迹投影最可能是(  )
答案 D 
10.此日过后的一个星期内,若光影出现在黑板上同一位置,则出现的时间可能(  )
A.逐渐提前 B.先提前后推迟
C.逐渐推迟 D.先推迟后提前
答案 A 
(2023南通二模,1—3)方位角是指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在平面上沿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观测日影的方法研究太阳高度和太阳方位的日变化。下表为“该小组成员某日三个时刻的观测数据表”。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北京时间 太阳高度(°) 太阳方位角(°)
7:40 20.90 71.70
12:40 86.50 2.80
18:40 8.00
11.该中学最有可能位于(  )
A.重庆 B.海南
C.福建 D.湖南
答案 B 
12.该日北京时间12时同学们发现杆影朝向(  )
A.正北 B.西南
C.西北 D.正南
答案 B 
13.下列四幅图中,与同学们绘制的当日北京时间18时40分杆影相符的是(  )
答案 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