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江苏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专题十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江苏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专题十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15 11:4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江苏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模块二 人文地理
专题十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五年高考
                
考点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2023广东,1—2,6分)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下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  )
A.大幅增加 B.保持不变
C.略有增加 D.有所减少
2.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  )
A.公路网更完善 B.车流量更大
C.人口更为稠密 D.河网更密集
(2023新课标,4—6,12分)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下图示意经过某县城的国道布局变化,其中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上图所示旧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县城对外运输
B.方便县城内部运输
C.促进县城用地扩展
D.吸引县城商业集聚
4.新国道通车前,旧国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等级过低 ②线路过长
③车流量过大 ④路口过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推测新国道通车后(  )
A.车辆过境速度提高
B.车辆穿城用时增加
C.县城汽车保有量减少
D.县城商业萎缩
(2023湖北,7—9,9分)由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加持的智慧交通“大脑”正助力重庆市交通管理部门打通城市交通“肠梗阻”。下图示意重庆市城区局部街景。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架设在高楼层的高空人行天桥数量和分布是重庆智慧交通“大脑”掌握的重要信息。重庆城区高空人行天桥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起伏大 B.高层建筑多
C.河网密度大 D.地面车流多
7.支撑重庆智慧交通“大脑”运行的关键数据包括 (  )
①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数据
②居民出行时空动态数据
③不同路段的即时车流量和人流量
④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为缓解重庆市交通堵点压力,下列应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做到的是(  )
A.分析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预测交通出行人数
B.分析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优化居民出行方式
C.分析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给出车辆通行建议
D.分析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
(2023湖南,3—4,6分)港口地域组合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诸多港口长期相互作用,形成具有某种分布格局、结构形式和功能类型的组合。下图示意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演变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演变阶段的顺序是(  )
A.④①③②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10.上图中④示意的阶段,岛域内港口(  )
A.功能尚未出现分化 B.腹地界线较清晰
C.分布格局趋向集中 D.演化出不同等级
(2022湖北,4—6,9分)近年来,河南某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整合运力资源,推进全域公交,方便群众出行,让生活在偏远山区的群众也能够实现“出门见路、抬脚上车”,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将快递物流与城乡客运有机融合,构建全域公交和货运班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运营模式。如今,便民惠民、助推发展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正在形成。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1.该县为实现全域老百姓“出门见路、抬脚上车”,需要(  )
A.增加公交发车频次 B.完善公交覆盖网络
C.开发移动购票程序 D.实行政府补贴票价
12.公交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可以(  )
①降低公交运营成本
②提高公交使用效率
③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该县建设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主要是为了 (  )
A.助力乡村振兴 B.促进物流发展
C.提高城镇化率 D.保护生态环境
14.(2022海南,17,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重庆是成渝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国家物流枢纽、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发挥着通江达海、连接亚欧的节点作用(下图)。截至2021年底,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累计运输量超过27万标箱,货值480亿元;成渝两地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1.8万列,实现进出口贸易额超7 000亿元。
从物流枢纽的角度,说明重庆在不同尺度区域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考点2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3江苏,22,2分)目前,江苏省13个设区市实现了高铁(各类型动车组)市市相通。下图为“江苏省高铁线路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1.未来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其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B.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C.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
D.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
(2023海南,9—10,6分)由中国承建运营的蒙内(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是肯尼亚在近100年间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下图为非洲部分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从铁路布局推测图示区域铁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农矿产品输出
B.加速区域城市化
C.加强人员对外交流
D.完善区域铁路网
3.蒙内铁路在建设期间对肯尼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促进人口向外流动
B.缩小南北地区差距
C.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D.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2022广东,1—2,6分)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  )
A.最大的是甲模式
B.最大的是乙模式
C.最大的是丙模式
D.三种模式一样大
5.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  )
A.职能一致性
B.区域均衡性
C.空间封闭性
D.等级差异性
(2022浙江6月选考,17—18,4分)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从街道1到街道7)周边用地开发较晚,目前主要以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下图为该轨道交通运行初期和运行五年后沿线街道人口规模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6.该轨道交通市郊线辐射的街道中(  )
A.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B.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性增大
C.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
D.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扩大
7.该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对边缘区整体的影响是 (  )
A.就业空间集中现象减弱
B.行政服务功能变化显著
C.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增强
D.居住用地空间更加集中
(2022浙江1月选考,9—10,4分)高铁对城市的空间结构、产业升级和居民出行影响显著。高铁新城产业发展方向与其依托城市密切相关。下图为某高铁新城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8.该高铁新城空间结构,布局合理的是(  )
A.Ⅰ主要功能为科研、行政等
B.Ⅱ主要功能为商贸、商务办公等
C.Ⅱ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均大于Ⅰ
D.Ⅲ主要功能为居住、文化、教育等
9.高铁新城发展方向与其依托城市相匹配的是(  )
A.零售等生活型服务业——旅游城市
B.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传统工业城市
C.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转型升级城市
D.高新技术创新型服务业——都市圈核心城市
三年模拟
考点强化练
                
考点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2023无锡江阴期末,18—20)站城融合是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中心,通过空间的合理构建与功能的协调整合,在确保交通功能运行良好的同时,形成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主体的城市活力区。下图示意站点客流—城市功能空间促生关系。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可以最先实现站城融合的客运中心站点为(  )
A.高铁站 B.汽车站 C.地铁站 D.航空港
2.站城融合发展促生城市功能空间,图中L示意的功能空间是(  )
A.居住生活空间 B.交通换乘空间
C.工业生产空间 D.娱乐休闲空间
3.站城融合发展的目的有(  )
①完善综合交通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扩大城市规模 ④优化城市空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2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3无锡一模,20—22)有着南疆铁路环线“最后一千米”之称的和若铁路,东起若羌、西至和田,全长约825.5 km,2022年6月16日开通运营。铁路沿线采用由高立式沙障、芦苇方格、乔木和灌木条带形成的“外阻内固”防沙模式。下图为“环塔里木盆地铁路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和若铁路有53.7 km路段采用以桥代路,主要目的是(  )
A.预留风沙通道 B.减少占用土地
C.提高运行速度 D.保护野生动物
2.和若铁路沿线外侧栽种乔木,靠近铁路侧栽种灌木,灌木的主要作用是(  )
A.防风 B.拦沙 C.固沙 D.减沙
3.和若铁路的通车运营,对南疆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经济发展 B.增加出疆路程
C.提高城市等级 D.改善环境质量
(2023苏州一模,14—15)苏州轨交S1线起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终点为昆山花桥镇,全长41.27 km,沿线设站28个,计划2023年开通试运行。下图为“轨交S1线路及站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S1线站点中“泾”“浦”“河”“湖”等字大量出现,对这些站点命名解释合理的是(  )
A.易读易记、通俗易懂
B.保留传统、传承文化
C.地区标志、利于辨识
D.历史文脉、知名度高
5.S1线开通后,苏州地区内(  )
A.沪苏通勤人口规模显著增加
B.各站点周边房价将趋于一致
C.沿线地面交通压力得到缓解
D.昆山太仓城市等级迅速提升
限时拔高练
分钟:25分钟 分值:3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2023南京、盐城一模,21—22)2022年12月26日新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完成(如图),很多路段“裁弯取直”,全线桥隧比重超过75%。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新成昆铁路峨眉至西昌段“裁弯取直”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省工程投资 B.增强南北联系
C.减少灾害影响 D.保护耕地资源
2.新成昆铁路的通车(  )
A.利于矿产资源开发 B.提高重庆城市等级
C.扩大昆明服务范围 D.改善沿线环境质量
(2023南京考前,37—38)2023年1月16日上午9时许,随着一组崭新的电客车从相官车辆段缓缓开出,滁(滁州)宁(南京)城际铁路正式进入热滑试验,标志着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为联调联试和开通运行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滁宁城际铁路作为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其建设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滁宁城际铁路线路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滁宁城际铁路沿线设置多个站点的主要原因是 (  )
A.增加运营收入
B.便于居民通勤
C.提高运行速度
D.降低运行成本
4.滁宁城际铁路通车的意义有(  )
①推进滁宁交通基础建设互联互通
②完善皖江城际铁路网
③促进滁宁两地货运交通物流畅通
④提升滁州的城市等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023苏州模拟,17—19)匈塞铁路是一条连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和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双线(有2条平行轨道)电气化客货共线高速铁路。中欧陆海快线是匈塞铁路的延长线和升级版,南起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北至匈牙利布达佩斯。目前,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中远海运集团)已收购比雷埃夫斯港67%的股权,并将其用作我国集装箱船从亚洲向欧洲出口的转运枢纽。下图示意中欧陆海快线线路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双线铁路较之于单线铁路的优势体现在(  )
A.运输能力大 B.能源消耗少
C.占地面积小 D.避免列车脱轨
6.比雷埃夫斯港被用作我国集装箱船从亚洲向欧洲出口的转运枢纽,主要得益于其(  )
A.可实现河海联运
B.距苏伊士运河较近
C.冬季结冰期较短
D.附近经济较为发达
7.若中欧陆海快线建成,其主要作用是(  )
A.显著降低中欧间的运输成本
B.能够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
C.加速中西欧地区的产业转移
D.促进沿线资源要素有效流动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8.(2024届南京学情调研,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内贸货物跨境运输”是指国内贸易货物由我国境内某一口岸启运,通过境外运至我国境内另一口岸的运输方式。由于运力有限,东北地区运往南方的物资难以及时运出,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为缓解运力紧张,海关总署先后同意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内贸货物经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港过境运至东南沿海港口。
材料二 下图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位置示意图和气候资料图。
(1)判断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冬季寒冷的原因。(6分)
(2)评价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港形成的区位条件。(8分)
(3)简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港作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对东北地区的意义。(6分)
模块二 人文地理
专题十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五年高考
                
考点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2023广东,1—2,6分)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下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  )
A.大幅增加 B.保持不变
C.略有增加 D.有所减少
答案 D 
2.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  )
A.公路网更完善 B.车流量更大
C.人口更为稠密 D.河网更密集
答案 A 
(2023新课标,4—6,12分)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下图示意经过某县城的国道布局变化,其中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上图所示旧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县城对外运输
B.方便县城内部运输
C.促进县城用地扩展
D.吸引县城商业集聚
答案 A 
4.新国道通车前,旧国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等级过低 ②线路过长
③车流量过大 ④路口过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5.推测新国道通车后(  )
A.车辆过境速度提高
B.车辆穿城用时增加
C.县城汽车保有量减少
D.县城商业萎缩
答案 A 
(2023湖北,7—9,9分)由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加持的智慧交通“大脑”正助力重庆市交通管理部门打通城市交通“肠梗阻”。下图示意重庆市城区局部街景。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架设在高楼层的高空人行天桥数量和分布是重庆智慧交通“大脑”掌握的重要信息。重庆城区高空人行天桥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起伏大 B.高层建筑多
C.河网密度大 D.地面车流多
答案 A 
7.支撑重庆智慧交通“大脑”运行的关键数据包括 (  )
①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数据
②居民出行时空动态数据
③不同路段的即时车流量和人流量
④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8.为缓解重庆市交通堵点压力,下列应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做到的是(  )
A.分析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预测交通出行人数
B.分析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优化居民出行方式
C.分析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给出车辆通行建议
D.分析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
答案 C
(2023湖南,3—4,6分)港口地域组合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诸多港口长期相互作用,形成具有某种分布格局、结构形式和功能类型的组合。下图示意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演变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演变阶段的顺序是(  )
A.④①③②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答案 B 
10.上图中④示意的阶段,岛域内港口(  )
A.功能尚未出现分化 B.腹地界线较清晰
C.分布格局趋向集中 D.演化出不同等级
答案 D 
(2022湖北,4—6,9分)近年来,河南某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整合运力资源,推进全域公交,方便群众出行,让生活在偏远山区的群众也能够实现“出门见路、抬脚上车”,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将快递物流与城乡客运有机融合,构建全域公交和货运班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运营模式。如今,便民惠民、助推发展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正在形成。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1.该县为实现全域老百姓“出门见路、抬脚上车”,需要(  )
A.增加公交发车频次 B.完善公交覆盖网络
C.开发移动购票程序 D.实行政府补贴票价
答案 B 
12.公交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可以(  )
①降低公交运营成本
②提高公交使用效率
③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13.该县建设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主要是为了 (  )
A.助力乡村振兴 B.促进物流发展
C.提高城镇化率 D.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 A 
14.(2022海南,17,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重庆是成渝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国家物流枢纽、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发挥着通江达海、连接亚欧的节点作用(下图)。截至2021年底,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累计运输量超过27万标箱,货值480亿元;成渝两地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1.8万列,实现进出口贸易额超7 000亿元。
从物流枢纽的角度,说明重庆在不同尺度区域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答案 重庆是成渝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和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频繁,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重庆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依托沿江通道,通江达海,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重庆为国家物流枢纽,通过便利的公路、铁路及航空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及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了物资等全国范围内的流动;重庆为连接亚欧的节点,通过中欧班列、中缅输油管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交通通道,联通亚欧,通达世界,成为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重要的节点作用。
考点2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3江苏,22,2分)目前,江苏省13个设区市实现了高铁(各类型动车组)市市相通。下图为“江苏省高铁线路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1.未来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其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B.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C.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
D.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
答案 D 
(2023海南,9—10,6分)由中国承建运营的蒙内(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是肯尼亚在近100年间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下图为非洲部分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从铁路布局推测图示区域铁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农矿产品输出
B.加速区域城市化
C.加强人员对外交流
D.完善区域铁路网
答案 A 
3.蒙内铁路在建设期间对肯尼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促进人口向外流动
B.缩小南北地区差距
C.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D.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 D 
(2022广东,1—2,6分)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  )
A.最大的是甲模式
B.最大的是乙模式
C.最大的是丙模式
D.三种模式一样大
答案 B 
5.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  )
A.职能一致性
B.区域均衡性
C.空间封闭性
D.等级差异性
答案 D 
(2022浙江6月选考,17—18,4分)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从街道1到街道7)周边用地开发较晚,目前主要以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下图为该轨道交通运行初期和运行五年后沿线街道人口规模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6.该轨道交通市郊线辐射的街道中(  )
A.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B.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性增大
C.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
D.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扩大
答案 C 
7.该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对边缘区整体的影响是 (  )
A.就业空间集中现象减弱
B.行政服务功能变化显著
C.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增强
D.居住用地空间更加集中
答案 A 
(2022浙江1月选考,9—10,4分)高铁对城市的空间结构、产业升级和居民出行影响显著。高铁新城产业发展方向与其依托城市密切相关。下图为某高铁新城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8.该高铁新城空间结构,布局合理的是(  )
A.Ⅰ主要功能为科研、行政等
B.Ⅱ主要功能为商贸、商务办公等
C.Ⅱ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均大于Ⅰ
D.Ⅲ主要功能为居住、文化、教育等
答案 D
9.高铁新城发展方向与其依托城市相匹配的是(  )
A.零售等生活型服务业——旅游城市
B.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传统工业城市
C.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转型升级城市
D.高新技术创新型服务业——都市圈核心城市
答案 D 
三年模拟
考点强化练
                
考点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2023无锡江阴期末,18—20)站城融合是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中心,通过空间的合理构建与功能的协调整合,在确保交通功能运行良好的同时,形成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主体的城市活力区。下图示意站点客流—城市功能空间促生关系。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可以最先实现站城融合的客运中心站点为(  )
A.高铁站 B.汽车站 C.地铁站 D.航空港
答案 A 
2.站城融合发展促生城市功能空间,图中L示意的功能空间是(  )
A.居住生活空间 B.交通换乘空间
C.工业生产空间 D.娱乐休闲空间
答案 B 
3.站城融合发展的目的有(  )
①完善综合交通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扩大城市规模 ④优化城市空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考点2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3无锡一模,20—22)有着南疆铁路环线“最后一千米”之称的和若铁路,东起若羌、西至和田,全长约825.5 km,2022年6月16日开通运营。铁路沿线采用由高立式沙障、芦苇方格、乔木和灌木条带形成的“外阻内固”防沙模式。下图为“环塔里木盆地铁路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和若铁路有53.7 km路段采用以桥代路,主要目的是(  )
A.预留风沙通道 B.减少占用土地
C.提高运行速度 D.保护野生动物
答案 A 
2.和若铁路沿线外侧栽种乔木,靠近铁路侧栽种灌木,灌木的主要作用是(  )
A.防风 B.拦沙 C.固沙 D.减沙
答案 C 
3.和若铁路的通车运营,对南疆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经济发展 B.增加出疆路程
C.提高城市等级 D.改善环境质量
答案 A 
(2023苏州一模,14—15)苏州轨交S1线起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终点为昆山花桥镇,全长41.27 km,沿线设站28个,计划2023年开通试运行。下图为“轨交S1线路及站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S1线站点中“泾”“浦”“河”“湖”等字大量出现,对这些站点命名解释合理的是(  )
A.易读易记、通俗易懂
B.保留传统、传承文化
C.地区标志、利于辨识
D.历史文脉、知名度高
答案 B 
5.S1线开通后,苏州地区内(  )
A.沪苏通勤人口规模显著增加
B.各站点周边房价将趋于一致
C.沿线地面交通压力得到缓解
D.昆山太仓城市等级迅速提升
答案 C 
限时拔高练
分钟:25分钟 分值:3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2023南京、盐城一模,21—22)2022年12月26日新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完成(如图),很多路段“裁弯取直”,全线桥隧比重超过75%。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新成昆铁路峨眉至西昌段“裁弯取直”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省工程投资 B.增强南北联系
C.减少灾害影响 D.保护耕地资源
答案 C 
2.新成昆铁路的通车(  )
A.利于矿产资源开发 B.提高重庆城市等级
C.扩大昆明服务范围 D.改善沿线环境质量
答案 A 
(2023南京考前,37—38)2023年1月16日上午9时许,随着一组崭新的电客车从相官车辆段缓缓开出,滁(滁州)宁(南京)城际铁路正式进入热滑试验,标志着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为联调联试和开通运行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滁宁城际铁路作为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其建设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滁宁城际铁路线路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滁宁城际铁路沿线设置多个站点的主要原因是 (  )
A.增加运营收入
B.便于居民通勤
C.提高运行速度
D.降低运行成本
答案 B 
4.滁宁城际铁路通车的意义有(  )
①推进滁宁交通基础建设互联互通
②完善皖江城际铁路网
③促进滁宁两地货运交通物流畅通
④提升滁州的城市等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2023苏州模拟,17—19)匈塞铁路是一条连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和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双线(有2条平行轨道)电气化客货共线高速铁路。中欧陆海快线是匈塞铁路的延长线和升级版,南起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北至匈牙利布达佩斯。目前,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中远海运集团)已收购比雷埃夫斯港67%的股权,并将其用作我国集装箱船从亚洲向欧洲出口的转运枢纽。下图示意中欧陆海快线线路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双线铁路较之于单线铁路的优势体现在(  )
A.运输能力大 B.能源消耗少
C.占地面积小 D.避免列车脱轨
答案 A 
6.比雷埃夫斯港被用作我国集装箱船从亚洲向欧洲出口的转运枢纽,主要得益于其(  )
A.可实现河海联运
B.距苏伊士运河较近
C.冬季结冰期较短
D.附近经济较为发达
答案 B 
7.若中欧陆海快线建成,其主要作用是(  )
A.显著降低中欧间的运输成本
B.能够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
C.加速中西欧地区的产业转移
D.促进沿线资源要素有效流动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8.(2024届南京学情调研,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内贸货物跨境运输”是指国内贸易货物由我国境内某一口岸启运,通过境外运至我国境内另一口岸的运输方式。由于运力有限,东北地区运往南方的物资难以及时运出,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为缓解运力紧张,海关总署先后同意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内贸货物经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港过境运至东南沿海港口。
材料二 下图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位置示意图和气候资料图。
(1)判断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冬季寒冷的原因。(6分)
(2)评价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港形成的区位条件。(8分)
(3)简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港作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对东北地区的意义。(6分)
答案 (1)温带季风气候。原因:纬度高,冬季太阳高度小、日照时间短;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千岛寒流影响。
(2)有利: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地理位置优越;有铁路与之相连,腹地范围广;远东地区资源丰富,运输需求多。不利:纬度较高,受寒流影响,冬季海域结冰期长。
(3)缓解东北地区货运运力紧张的状况;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东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