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江苏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专题十五区域协调与区际合作(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江苏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专题十五区域协调与区际合作(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15 14:0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江苏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模块三 区域发展
专题十五 区域协调与区际合作
五年高考
                
考点1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的影响
(2022山东,1—2,6分)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  )
A.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
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
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
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
2.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  )
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
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③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
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2 流域内协调发展
(2022北京,16,15分)泃河流域地跨京津冀三地。某校中学生到该流域进行野外研学。下图为泃河流域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 走访桑园水文站
桑园水文站记录了海子水库多年入库径流量,如下表所示。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年径 流量/ 106 m3 23 11 0 24 37 47 7 0 26 23
(1)绘制统计图,并说出海子水库入库径流量的变化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7分)
任务二 考察兴隆县山楂产业
泃河发源地兴隆县被誉为“中国山楂之乡”,当地山楂特色栽培是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山楂药食同源,用途多样。该县大力发展山楂产业,举办中国兴隆山楂产品发展研讨会,建有产业技术研究院,聘请专家指导山楂种植和产品开发。
(2)概述兴隆县发展山楂产业的有利条件。(4分) 
任务三 探索流域协作开发
在流域协作开发过程中,京津冀十分重视水资源保护。
(3)列举图示区域水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4分) 
考点3 资源跨区域调配
(2023浙江1月选考,11—12,4分)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下图为部分清洁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共同的主要清洁能源是(  )
A.核能 水能 B.风能 火电
C.水能 地热 D.风能 太阳能
2.我国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可以(  )
A.促进低碳能源发展 B.改变能源资源分布
C.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D.缩短能源输送距离
(2022浙江1月选考,8,2分)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略图。完成下题。
3.从区域外调水对洛杉矶的影响有(  )
A.减少城市水分蒸发 B.减轻城市地质灾害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增加城市内涝风险
4.(2022湖北,17,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中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地表储水条件差,水资源极度贫乏。为了缓解区域缺水问题,国家在黄河支流——洮河上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实施跨区域调水。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等方式,线路坡度小,且多呈直线布局。该工程于2021年9月全线通水,极大缓解了当地5市13县(区)用水短缺,600多万群众受益。下图示意该调水工程。
(1)分析该区域地表储水条件差的原因。(6分)
(2)指出该工程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的优点。(6分)
(3)评价输水线路网状布局的积极意义。(4分)
5.(2022浙江6月选考,2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方电网由广东等五省区电网构成,并与港澳电网相连,大规模的西电东送是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广东电网的调峰任务主要由西部送电承担,省内的火电、燃机采取昼启夜停的方式参与调峰,其承担的调峰量在电力负荷高峰季节较为明显。从调峰、调频、电网安全稳定性及经济运行要求来看,广东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是必要的。
材料二 下图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分布略图。下表为广东电网主要机组各类特性指标表。
电源类别 占本网装 机比例(%) 调节容量 比例(%) 调节负荷 升降速度
火电 59 40~100 慢
水电 10 0~100 较快
抽水蓄能 5 -100~100 较快
液化天 然气燃机 15 60~100 较慢
(1)说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东西互补性强的主要原因。(3分)
(2)根据表中信息,指出广东电网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合理性。(4分)
(3)分析广东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对“西电东送”输电效益的有利影响。(6分)
6.(2022浙江1月选考,26,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跨流域调水某水源区示意图。该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突出,水质优良,承担着向京津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陕西渭河平原(引汉济渭工程)的调水任务。
材料二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产生大量移民,部分移民后靠安置(安置到附近海拔更高区域)。
(1)该水源区水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有        、        、        。(3分)
(2)春季甲地区农业灌溉用水与引汉济渭调水的矛盾突出,简析其原因。(3分)
(3)影响后靠安置移民村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并指出移民村可扶持发展的产业。(4分)
考点4 产业转移
(2022山东,10—12,9分)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某省一些服装企业为缓解成本压力,将总部和部分生产部门留在国内,把欧美服装订单转移到东南亚进行加工。在此过程中,该类服装企业自带技术和丝绸、刺绣等原材料,同时携手与其在工序上联系紧密的相关企业共同“走出去”。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该类服装企业“自带原材料”主要是为了(  )
A.缩短加工时间 B.保证产品品质
C.降低生产成本 D.加强文化交流
2.该类服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携手相关企业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自身技术更新 B.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C.共用当地基础设施 D.提高服装生产效率
3.该类服装企业需要在东南亚配套的服务部门是 (  )
A.设计咨询 B.展览销售
C.金融保险 D.专业物流
(2022海南,14—15,6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到海外投资设厂。图1、图2分别是中国鞋服类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和柬埔寨投资建设的工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图中企业到海外投资设厂,主要原因是国内(  )
A.原材料成本上升 B.出口政策调整
C.劳动力成本上升 D.运输成本上升
5.图中工厂生产初期面对的首要问题是(  )
A.语言交流 B.资金筹措
C.政策变化 D.技能培训
(2022天津,13,3分)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个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升级和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03—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累计净迁入人口650余万,其中四个中心城市迁入450余万。各中心城市净迁入人口数如图所示。回答下题。
6.关于上图中各地人均GDP增速差异及其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  )
A.大湾区四个中心城市最快,经济实力最强
B.大湾区内非中心城市最快,城镇化水平高
C.湾区外城市快于湾区内,承接产业转移多
D.深圳快于广州,城市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2022重庆,3,3分)近年来,随着区域一体化和生产分工体系的不断深化,我国某个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圈内部联系进一步加强。下图示意该城市圈内部的四类联系。据此完成下题。
7.M级城市为优化城市空间利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N级、L级城市优先转移的产业部门属于(  )
A.园艺业 B.制造业 C.信息业 D.金融业
8.[2023浙江6月选考,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波士华城市带是美国工业化的重要发源地。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工业向外转移,该区域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重要金融、贸易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
材料二 图1为北美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的支柱产业。
简述产业转移对该城市带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
考点5 国际合作
(2021福建,1—3,9分)科隆自贸区和新太平洋自贸区(下图)对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状况,1948年,巴拿马建立科隆自贸区,发展转口贸易(从各国进口商品再批发到拉美地区)。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自贸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隆自贸区以运河航运为基础,发展金融、保险、通讯等产业。2007年,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太平洋自贸区建立。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世纪70年代后期,科隆自贸区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的成本上升
B.地理位置优势弱化
C.制造业的比例增加
D.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2.巴拿马建立新太平洋自贸区可直接(  )
A.缩小东西部经济差异
B.增加国内就业机会
C.缓解生态环境的压力
D.提升运河转运能力
3.与新太平洋自贸区相比,中国首选科隆自贸区作为中拉贸易投资平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产业结构 B.经济腹地
C.基础设施 D.地理位置
三年模拟
考点强化练
                
考点1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的影响
(2023常州期中,13—14)都市圈是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的圈域经济现象,其发展演化依次有结核期、整体集聚期、次中心形成期、成熟期四个阶段。下图为“都市圈演化阶段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与次中心形成期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都市圈演化进程中(  )
A.次中心形成期的竞争最激烈
B.整体集聚期城市首位度上升
C.结核期的城市间不存在竞争
D.成熟期的动力以外部为主导
考点2 流域内协调发展
(2023如皋期末,19—21)幼发拉底河89%的流量来自上游。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下图为两河流域大型水坝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幼发拉底河的丰水期主要在(  )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
2.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库拦截 B.气候干旱
C.水流缓慢 D.下游断流
3.巴格达附近大型水坝分布密集主要目的是(  )
A.增大蓄水 B.开发水能
C.通航需要 D.水产养殖
4.(2023连云港一模,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自2003年开始到2013年截止,马过河干流共建成水电站7座。流域梯级开发改变了河流的天然状态,也改变了流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
材料二 下图为马过河流域及梯级电站分布图。下表为马过河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表。
土地利 用类型 2002年 2013年
面积 (hm2) 占总面 积比例(%) 面积 (hm2) 占总面积 比例(%)
森林 69 606 50.4 75 792 54.9
灌木林 26 390 19.1 22 367 16.2
草地 8 302 6 3 241 2.4
水田 3 574 2.6 10 704 7.8
旱地 21 748 15.8 18 683 13.5
人工表面 646 0.5 1 817 1.3
裸土 2 825 2 2 377 1.7
水体 4 909 3.6 3 019 2.2
(1)简述马过河流域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4分)
(2)推测2002—2013年水田新增面积的主要来源并分析其原因。(6分)
(3)分析该流域梯级开发对金沙江干流自然环境的影响。(8分)
考点3 资源跨区域调配
(2023苏州模拟,20—21)有专家建议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由“单线”变“双线”,修建西干线,将东线部分水量分流到“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再经该工程调入白洋淀。后续再由白洋淀北调水量到北京。下图为华北平原三大调水工程路线图。完成下面两题。
1.南水北调东线“双线”方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受水区(  )
A.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质的要求提高
B.沿线不合理用水导致盐碱化严重
C.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发生变化
D.人口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激增
2.将东线水引入“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对雄安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A.提高供水稳定性 B.扩大用水广泛性
C.缓解输水矛盾性 D.维持生物多样性
(2023扬州一模,22—23)“引江济淮”是一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分引江济巢、江淮运河、江水北送三段。其中江淮运河段可通航2 000吨级船舶,2022年底实现全线试通水、试通航,淮河中游船只通过此工程可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下图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江淮运河航道的建设将(  )
A.延长淮河船舶通航时间
B.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C.促进长江沿线协调发展
D.利于优化皖鄂产业布局
4.“引江济淮”工程的重要社会意义是(  )
A.提高江淮平原地区农业产量
B.改善沿线河流湖泊生态环境
C.保障沿线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D.缓解长江中游地区洪涝问题
考点4 产业转移
(2023海安中学检测,22—23)2012年5月,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要求将其建成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与装备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合作发展先行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从区域规划的发展目标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最宜承接转移的产业是(  )
A.特色农产品种植与加工
B.国际航空物流中转业务
C.电子、精密仪表等工业
D.高端铝材加工等工业
2.“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
A.吸引高素质人才 B.就业压力增大
C.农产品附加值提高 D.环保压力增大
考点5 国际合作
(2023南通二模,17—19)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有“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之称,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2023年2月22日,中国(黑龙江)—哈萨克斯坦贸易促进交流会在阿斯塔纳举行,双方围绕战略合作、采购贸易、项目投资等达成多个合作意向。下图为“哈萨克斯坦与黑龙江省位置与地形略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与哈萨克斯坦相比,黑龙江省的优势自然资源是(  )
A.光照资源 B.土地资源
C.草场资源 D.淡水资源
2.哈萨克斯坦从黑龙江主要进口(  )
A.油气资源 B.机电产品
C.小麦制品 D.棉纺织品
3.黑龙江与哈萨克斯坦深入开展战略合作对黑龙江的主要意义是(  )
A.提振产业经济 B.缓解生态压力
C.加快矿产开发 D.保障粮食安全
(2023泰州期末,18—20)2022年12月1日,中国与阿尔及利亚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重点领域三年(2022—2024)合作计划》,聚焦交通、能源矿产、制造业及研发、信息技术、金融服务、医疗服务等重点领域合作,是积极推进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下图为阿尔及利亚位置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4.阿尔及利亚沿海地区(  )
A.6—9月高温多雨
B.12月—次年2月寒冷干燥
C.全年炎热干燥
D.雨热不同期
5.影响阿德拉尔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 B.交通
C.旅游资源 D.矿产资源
6.中阿合作有利于(  )
①降低我国能源对外依赖度
②促进阿尔及利亚基础设施建设
③促进阿尔及利亚工业发展
④提高我国石油能源安全保障度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限时拔高练
分钟:25分钟 分值: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023苏北七市三模,13—15)虹吸效应是中心城市从周边地区集聚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而扩散效应反之。下图为“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时间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展差距开始缩小的时间是(  )
A.t0 B.t1 C.t2 D.t3
2.下列城市群中,最有可能处于Ⅲ阶段的是(  )
A.京津冀城市群
B.长三角城市群
C.北部湾城市群
D.辽中南城市群
3.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处于Ⅲ阶段的城市群战略重心是(  )
A.加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
B.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
C.增强外围空间承接能力
D.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2023扬州考前模拟,18—19)我国“西氢东送”“海氢陆送”项目已进入加速推进阶段。“西氢东送”采用“风光火储氢一体化”模式保障氢能供应稳定,“海氢陆送”利用海上风电制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海上风力发电中的“弃风”问题。下图为“海氢陆送”项目模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4.与“西氢东送”相比,“海氢陆送”(  )
A.成本更低廉 B.运输更便捷
C.产量更稳定 D.制氢更低碳
5.“西氢东送”“海氢陆送”有利于(  )
A.西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B.改变能源资源短缺现状
C.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D.减小沿海地区生态破坏
(2023南京盐城二模,18—20)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经历了从珠三角转移到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变化,近年来向四川、重庆等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逐步显现。下图为五大城市群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数量和新增企业数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图示期间,五大城市群电子信息制造业(  )
A.京津冀占全国的比重上升
B.长三角企业数量增速最快
C.珠三角始终是投资热点区
D.成渝的产业发展水平最高
7.成渝城市群吸引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转入的主要优势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劳动力成本较低
C.科技研发投入大
D.政策扶持力度大
8.促进城市群之间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良性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A.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B.加大政策扶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C.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均衡发展
D.基于资源禀赋,构建差异化的产业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9.(2023如皋二模,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发挥沿黄地区大中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是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依托西安、宝鸡、天水等城市及横贯东西的交通线,国家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构建西北产业集聚带,该经济区战略区位重要,科教实力雄厚,产业基础扎实,文化积淀深厚。
材料二 下图为黄河流域主要城市分布和辐射范围图。
(1)指出影响沿黄地区城市辐射范围的主要因素。(4分)
(2)简析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对黄河中上游区域发展的意义。(4分)
(3)从流域协作开发角度,为黄河流域经济和生态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模块三 区域发展
专题十五 区域协调与区际合作
五年高考
                
考点1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的影响
(2022山东,1—2,6分)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  )
A.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
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
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
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
答案 A 
2.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  )
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
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③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
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考点2 流域内协调发展
(2022北京,16,15分)泃河流域地跨京津冀三地。某校中学生到该流域进行野外研学。下图为泃河流域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 走访桑园水文站
桑园水文站记录了海子水库多年入库径流量,如下表所示。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年径 流量/ 106 m3 23 11 0 24 37 47 7 0 26 23
(1)绘制统计图,并说出海子水库入库径流量的变化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7分)
任务二 考察兴隆县山楂产业
泃河发源地兴隆县被誉为“中国山楂之乡”,当地山楂特色栽培是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山楂药食同源,用途多样。该县大力发展山楂产业,举办中国兴隆山楂产品发展研讨会,建有产业技术研究院,聘请专家指导山楂种植和产品开发。
(2)概述兴隆县发展山楂产业的有利条件。(4分) 
任务三 探索流域协作开发
在流域协作开发过程中,京津冀十分重视水资源保护。
(3)列举图示区域水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4分) 
答案 (1)图略。入库径流量年际波动大,个别年份无径流入库;降水、生态用水、生产生活用水等。
(2)地处低山丘陵区,水源地污染小,山楂品质好;历史悠久;政策和科技支持;市场广阔;等。
(3)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修建梯田,防治水土流失;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节水意识;等。
考点3 资源跨区域调配
(2023浙江1月选考,11—12,4分)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下图为部分清洁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共同的主要清洁能源是(  )
A.核能 水能 B.风能 火电
C.水能 地热 D.风能 太阳能
答案 D 
2.我国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可以(  )
A.促进低碳能源发展 B.改变能源资源分布
C.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D.缩短能源输送距离
答案 A 
(2022浙江1月选考,8,2分)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略图。完成下题。
3.从区域外调水对洛杉矶的影响有(  )
A.减少城市水分蒸发 B.减轻城市地质灾害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增加城市内涝风险
答案 B 
4.(2022湖北,17,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中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地表储水条件差,水资源极度贫乏。为了缓解区域缺水问题,国家在黄河支流——洮河上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实施跨区域调水。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等方式,线路坡度小,且多呈直线布局。该工程于2021年9月全线通水,极大缓解了当地5市13县(区)用水短缺,600多万群众受益。下图示意该调水工程。
(1)分析该区域地表储水条件差的原因。(6分)
(2)指出该工程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的优点。(6分)
(3)评价输水线路网状布局的积极意义。(4分)
答案 (1)黄土疏松,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水源涵养能力差;地形破碎,河流短小;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2)避免暴露地表,减少蒸发;克服地形障碍,缩短渠道长度;硬化沟渠,减少渗漏;有效控制输水速度,避免渠道淤积或被过度冲刷。
(3)扩大受水区面积,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精准供水,提升供水效率;网状布局,有利于用水公平。
5.(2022浙江6月选考,2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方电网由广东等五省区电网构成,并与港澳电网相连,大规模的西电东送是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广东电网的调峰任务主要由西部送电承担,省内的火电、燃机采取昼启夜停的方式参与调峰,其承担的调峰量在电力负荷高峰季节较为明显。从调峰、调频、电网安全稳定性及经济运行要求来看,广东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是必要的。
材料二 下图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分布略图。下表为广东电网主要机组各类特性指标表。
电源类别 占本网装 机比例(%) 调节容量 比例(%) 调节负荷 升降速度
火电 59 40~100 慢
水电 10 0~100 较快
抽水蓄能 5 -100~100 较快
液化天 然气燃机 15 60~100 较慢
(1)说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东西互补性强的主要原因。(3分)
(2)根据表中信息,指出广东电网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合理性。(4分)
(3)分析广东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对“西电东送”输电效益的有利影响。(6分)
答案 (1)西部常规能源丰富,东部能源需求量大;东西部电力负荷季节差异明显。
(2)抽水蓄能调峰能力强、速度较快,谷电转为峰电,提升价值;水电占比低,调节作用有限;火电、燃机调节速率慢。
(3)改善电源的运行环境,提高火电运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增加西电东送电量,提高综合效益;提高输电线路的利用率,降低输电成本;促进节能环保,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
6.(2022浙江1月选考,26,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跨流域调水某水源区示意图。该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突出,水质优良,承担着向京津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陕西渭河平原(引汉济渭工程)的调水任务。
材料二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产生大量移民,部分移民后靠安置(安置到附近海拔更高区域)。
(1)该水源区水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有        、        、        。(3分)
(2)春季甲地区农业灌溉用水与引汉济渭调水的矛盾突出,简析其原因。(3分)
(3)影响后靠安置移民村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并指出移民村可扶持发展的产业。(4分)
答案 (1)植被覆盖率高 开发强度较低 环境保护要求高
(2)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量大;春季降水量少,上游集水面积小,水源供给相对较少。
(3)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 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业等。
考点4 产业转移
(2022山东,10—12,9分)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某省一些服装企业为缓解成本压力,将总部和部分生产部门留在国内,把欧美服装订单转移到东南亚进行加工。在此过程中,该类服装企业自带技术和丝绸、刺绣等原材料,同时携手与其在工序上联系紧密的相关企业共同“走出去”。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该类服装企业“自带原材料”主要是为了(  )
A.缩短加工时间 B.保证产品品质
C.降低生产成本 D.加强文化交流
答案 B 
2.该类服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携手相关企业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自身技术更新 B.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C.共用当地基础设施 D.提高服装生产效率
答案 D 
3.该类服装企业需要在东南亚配套的服务部门是 (  )
A.设计咨询 B.展览销售
C.金融保险 D.专业物流
答案 D 
(2022海南,14—15,6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到海外投资设厂。图1、图2分别是中国鞋服类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和柬埔寨投资建设的工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图中企业到海外投资设厂,主要原因是国内(  )
A.原材料成本上升 B.出口政策调整
C.劳动力成本上升 D.运输成本上升
答案 C 
5.图中工厂生产初期面对的首要问题是(  )
A.语言交流 B.资金筹措
C.政策变化 D.技能培训
答案 D 
(2022天津,13,3分)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个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升级和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03—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累计净迁入人口650余万,其中四个中心城市迁入450余万。各中心城市净迁入人口数如图所示。回答下题。
6.关于上图中各地人均GDP增速差异及其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  )
A.大湾区四个中心城市最快,经济实力最强
B.大湾区内非中心城市最快,城镇化水平高
C.湾区外城市快于湾区内,承接产业转移多
D.深圳快于广州,城市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答案 C 
(2022重庆,3,3分)近年来,随着区域一体化和生产分工体系的不断深化,我国某个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圈内部联系进一步加强。下图示意该城市圈内部的四类联系。据此完成下题。
7.M级城市为优化城市空间利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N级、L级城市优先转移的产业部门属于(  )
A.园艺业 B.制造业 C.信息业 D.金融业
答案 B 
8.[2023浙江6月选考,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波士华城市带是美国工业化的重要发源地。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工业向外转移,该区域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重要金融、贸易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
材料二 图1为北美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的支柱产业。
简述产业转移对该城市带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
答案 腾出发展空间,促进生产要素向新兴产业集中(1分);提高环境质量,促进新兴产业发展(1分)。
考点5 国际合作
(2021福建,1—3,9分)科隆自贸区和新太平洋自贸区(下图)对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状况,1948年,巴拿马建立科隆自贸区,发展转口贸易(从各国进口商品再批发到拉美地区)。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自贸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隆自贸区以运河航运为基础,发展金融、保险、通讯等产业。2007年,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太平洋自贸区建立。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世纪70年代后期,科隆自贸区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的成本上升
B.地理位置优势弱化
C.制造业的比例增加
D.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答案 D 
2.巴拿马建立新太平洋自贸区可直接(  )
A.缩小东西部经济差异
B.增加国内就业机会
C.缓解生态环境的压力
D.提升运河转运能力
答案 B 
3.与新太平洋自贸区相比,中国首选科隆自贸区作为中拉贸易投资平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产业结构 B.经济腹地
C.基础设施 D.地理位置
答案 A 
三年模拟
考点强化练
                
考点1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的影响
(2023常州期中,13—14)都市圈是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的圈域经济现象,其发展演化依次有结核期、整体集聚期、次中心形成期、成熟期四个阶段。下图为“都市圈演化阶段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与次中心形成期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2.都市圈演化进程中(  )
A.次中心形成期的竞争最激烈
B.整体集聚期城市首位度上升
C.结核期的城市间不存在竞争
D.成熟期的动力以外部为主导
答案 A 
考点2 流域内协调发展
(2023如皋期末,19—21)幼发拉底河89%的流量来自上游。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下图为两河流域大型水坝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幼发拉底河的丰水期主要在(  )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
答案 D 
2.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库拦截 B.气候干旱
C.水流缓慢 D.下游断流
答案 C 
3.巴格达附近大型水坝分布密集主要目的是(  )
A.增大蓄水 B.开发水能
C.通航需要 D.水产养殖
答案 A 
4.(2023连云港一模,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自2003年开始到2013年截止,马过河干流共建成水电站7座。流域梯级开发改变了河流的天然状态,也改变了流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
材料二 下图为马过河流域及梯级电站分布图。下表为马过河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表。
土地利 用类型 2002年 2013年
面积 (hm2) 占总面 积比例(%) 面积 (hm2) 占总面积 比例(%)
森林 69 606 50.4 75 792 54.9
灌木林 26 390 19.1 22 367 16.2
草地 8 302 6 3 241 2.4
水田 3 574 2.6 10 704 7.8
旱地 21 748 15.8 18 683 13.5
人工表面 646 0.5 1 817 1.3
裸土 2 825 2 2 377 1.7
水体 4 909 3.6 3 019 2.2
(1)简述马过河流域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4分)
(2)推测2002—2013年水田新增面积的主要来源并分析其原因。(6分)
(3)分析该流域梯级开发对金沙江干流自然环境的影响。(8分)
答案 (1)水能资源丰富;多峡谷地形,利于建坝;人口少,移民少。(任答两点得4分)
(2)草地、旱地。(2分)灌溉条件改善;流域内气候更加湿润。(4分)
(3)有利:调节金沙江径流;减少含沙量,河道淤积减少。(4分)
不利:影响鱼类洄游产卵,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4分)
考点3 资源跨区域调配
(2023苏州模拟,20—21)有专家建议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由“单线”变“双线”,修建西干线,将东线部分水量分流到“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再经该工程调入白洋淀。后续再由白洋淀北调水量到北京。下图为华北平原三大调水工程路线图。完成下面两题。
1.南水北调东线“双线”方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受水区(  )
A.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质的要求提高
B.沿线不合理用水导致盐碱化严重
C.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发生变化
D.人口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激增
答案 C 
2.将东线水引入“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对雄安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A.提高供水稳定性 B.扩大用水广泛性
C.缓解输水矛盾性 D.维持生物多样性
答案 A 
(2023扬州一模,22—23)“引江济淮”是一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分引江济巢、江淮运河、江水北送三段。其中江淮运河段可通航2 000吨级船舶,2022年底实现全线试通水、试通航,淮河中游船只通过此工程可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下图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江淮运河航道的建设将(  )
A.延长淮河船舶通航时间
B.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C.促进长江沿线协调发展
D.利于优化皖鄂产业布局
答案 B 
4.“引江济淮”工程的重要社会意义是(  )
A.提高江淮平原地区农业产量
B.改善沿线河流湖泊生态环境
C.保障沿线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D.缓解长江中游地区洪涝问题
答案 C 
考点4 产业转移
(2023海安中学检测,22—23)2012年5月,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要求将其建成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与装备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合作发展先行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从区域规划的发展目标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最宜承接转移的产业是(  )
A.特色农产品种植与加工
B.国际航空物流中转业务
C.电子、精密仪表等工业
D.高端铝材加工等工业
答案 D 
2.“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
A.吸引高素质人才 B.就业压力增大
C.农产品附加值提高 D.环保压力增大
答案 B 
考点5 国际合作
(2023南通二模,17—19)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有“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之称,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2023年2月22日,中国(黑龙江)—哈萨克斯坦贸易促进交流会在阿斯塔纳举行,双方围绕战略合作、采购贸易、项目投资等达成多个合作意向。下图为“哈萨克斯坦与黑龙江省位置与地形略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与哈萨克斯坦相比,黑龙江省的优势自然资源是(  )
A.光照资源 B.土地资源
C.草场资源 D.淡水资源
答案 D 
2.哈萨克斯坦从黑龙江主要进口(  )
A.油气资源 B.机电产品
C.小麦制品 D.棉纺织品
答案 B 
3.黑龙江与哈萨克斯坦深入开展战略合作对黑龙江的主要意义是(  )
A.提振产业经济 B.缓解生态压力
C.加快矿产开发 D.保障粮食安全
答案 A 
(2023泰州期末,18—20)2022年12月1日,中国与阿尔及利亚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重点领域三年(2022—2024)合作计划》,聚焦交通、能源矿产、制造业及研发、信息技术、金融服务、医疗服务等重点领域合作,是积极推进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下图为阿尔及利亚位置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4.阿尔及利亚沿海地区(  )
A.6—9月高温多雨
B.12月—次年2月寒冷干燥
C.全年炎热干燥
D.雨热不同期
答案 D 
5.影响阿德拉尔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 B.交通
C.旅游资源 D.矿产资源
答案 A 
6.中阿合作有利于(  )
①降低我国能源对外依赖度
②促进阿尔及利亚基础设施建设
③促进阿尔及利亚工业发展
④提高我国石油能源安全保障度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C 
限时拔高练
分钟:25分钟 分值: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023苏北七市三模,13—15)虹吸效应是中心城市从周边地区集聚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而扩散效应反之。下图为“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时间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展差距开始缩小的时间是(  )
A.t0 B.t1 C.t2 D.t3
答案 C 
2.下列城市群中,最有可能处于Ⅲ阶段的是(  )
A.京津冀城市群
B.长三角城市群
C.北部湾城市群
D.辽中南城市群
答案 B 
3.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处于Ⅲ阶段的城市群战略重心是(  )
A.加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
B.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
C.增强外围空间承接能力
D.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答案 C 
(2023扬州考前模拟,18—19)我国“西氢东送”“海氢陆送”项目已进入加速推进阶段。“西氢东送”采用“风光火储氢一体化”模式保障氢能供应稳定,“海氢陆送”利用海上风电制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海上风力发电中的“弃风”问题。下图为“海氢陆送”项目模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4.与“西氢东送”相比,“海氢陆送”(  )
A.成本更低廉 B.运输更便捷
C.产量更稳定 D.制氢更低碳
答案 D 
5.“西氢东送”“海氢陆送”有利于(  )
A.西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B.改变能源资源短缺现状
C.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D.减小沿海地区生态破坏
答案 C 
(2023南京盐城二模,18—20)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经历了从珠三角转移到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变化,近年来向四川、重庆等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逐步显现。下图为五大城市群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数量和新增企业数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图示期间,五大城市群电子信息制造业(  )
A.京津冀占全国的比重上升
B.长三角企业数量增速最快
C.珠三角始终是投资热点区
D.成渝的产业发展水平最高
答案 C 
7.成渝城市群吸引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转入的主要优势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劳动力成本较低
C.科技研发投入大
D.政策扶持力度大
答案 B
8.促进城市群之间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良性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A.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B.加大政策扶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C.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均衡发展
D.基于资源禀赋,构建差异化的产业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9.(2023如皋二模,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发挥沿黄地区大中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是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依托西安、宝鸡、天水等城市及横贯东西的交通线,国家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构建西北产业集聚带,该经济区战略区位重要,科教实力雄厚,产业基础扎实,文化积淀深厚。
材料二 下图为黄河流域主要城市分布和辐射范围图。
(1)指出影响沿黄地区城市辐射范围的主要因素。(4分)
(2)简析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对黄河中上游区域发展的意义。(4分)
(3)从流域协作开发角度,为黄河流域经济和生态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答案 (1)城市规模与等级;地理位置;经济水平;交通条件;距离远近等。  
(2)利用原有产业基础,加强对黄河中上游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利于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形成区域增长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
(3)立足比较优势,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加强流域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便捷流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上中下游生态环境问题协同治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