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江苏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模块一 自然地理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五年高考
考点1 水循环
(2023海南,5—6,6分)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下图示意1996—2020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B.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C.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D.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2.据材料推测,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分布特征是( )
A.东部低西部高 B.东部高西部低
C.自北向南递减 D.自南向北递减
考点2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1.(2023浙江6月选考,21,3分)麦兹巴赫湖是典型的冰川堰塞湖。2022年6月,湖泊不断接纳上游冰川融水,并于7月中旬发生溃决。6—7月期间,能反映湖泊冰水沉积物总量变化过程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2湖南,14—16,9分)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量
C.蒸发量 D.地表径流量
3.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
A.1961—1979年 B.1970—1989年
C.1980—1999年 D.2000—2020年
4.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
A.沙尘天气增多 B.灌溉面积扩大
C.湖岸线较稳定 D.绿洲面积增加
(2022浙江6月选考,23,3分)下图为塔里木河下游某地部分地理要素剖面示意图。该地的地下水主要靠地表径流补给。完成下题。
5.图中,相对于荒漠( )
A.河岸林地地下水含盐量低
B.耕地地下水埋藏较深
C.河岸林地地表水下渗较少
D.耕地地表水蒸发量小
6.(2022广东,1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湖泊面积2 015 km2,湖面海拔4 718 m。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 m的古湖岸线。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 648 m。雄曲和那曲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在10—11月期间,湖泊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图a示意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b示意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
(1)分析10—11月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6分)
(2)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图b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6分)
(3)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考虑,说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8分)
考点3 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
(2023浙江6月选考,9—10,4分)下图为南半球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和海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表层海水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密度最低 B.丁盐度最小
C.甲盐度大于丁 D.乙密度大于丙
2.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 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其栖息海域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
①大陆冰川融化 ②暖寒流的交汇
③深层海水上升 ④西风漂流携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3山东,6—7,6分)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下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该湖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相对干旱 B.河流带来盐分较多
C.沿岸流影响大 D.湖海水量交换较大
4.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表层水流动方向通常为( )
A.由海向湖
B.南口由海向湖,北口由湖向海
C.由湖向海
D.北口由海向湖,南口由湖向海
(2023北京,9,3分)下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为北京时间)。读图,回答下题。
5.①中的洋流( )
A.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高
B.扰动海水导致渔业资源种类少
C.促使厦门至高雄的轮船航速加快
D.降低台湾岛西侧沿海空气湿度
(2022山东,13—14,6分)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下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甲乙丁丙 B.甲丁乙丙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
7.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 )
A.为寒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B.为寒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C.为暖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D.为暖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2022广东,10,3分)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题。
8.冬季甲区域的超强气旋比乙区域多发,从洋流的影响考虑,是因为甲区域( )
A.寒流的范围更广 B.离岸流规模更大
C.暖流的势力更强 D.沿岸上升流更盛
(2022浙江6月选考,3—4,4分)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9.洋流( )
A.①②均是暖流
B.①②均是寒流
C.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D.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10.受图示洋流影响( )
A.甲海域存在大型渔场
B.乙群岛出现荒漠景观
C.丙沿岸冬季降温明显
D.丁海域地热资源丰富
11.(2022广东,19,10分)卡里马塔海峡是热带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水体交换的通道。该海峡表层流流向季节变化明显:在北半球夏季,其流向向北;冬季,转向南流且流速达到最大值。下图示意卡里马塔海峡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卡里马塔海峡表层流对爪哇海水体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分析在北半球冬季,该海峡表层海水向南流且流速达到最大的原因。
12.[2021广东,17(1)(2),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8分)
(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6分)
考点4 海—气相互作用
(2023北京,5—6,6分)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据此推算的厄尔尼诺事件频次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由图可知( )
A.距今1 200年左右该地气候较稳定
B.距今3 500年该地河流侵蚀作用强
C.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
D.全球气温下降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2.该地最可能位于( )
A.印度洋沿岸 B.大西洋西岸
C.亚欧大陆东部 D.南美洲西部
3.[2021广东,17(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现的降水会加速南极海冰融化,对其原因给出合理解释。
4.(2021浙江6月选考,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大多数海雾均属此类。风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海雾的形成。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海雾频发的海区之一。
材料二 图Ⅰ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Ⅱ为图Ⅰ中甲地不同风向下成雾频次图,图Ⅲ为西北太平洋沿145°E经线上成雾频次时空分布图。
(1)甲地最有利于海雾形成的风向是 。145°E经线上,每年3月至6月,海雾频发南界不断往 (填方位)移动。(2分)
(2)简析甲地所在海区风力过大、过小均不利于海雾形成的原因。(2分)
(3)从水汽来源的角度,分析甲地夏季海雾频发的原因,并说出甲地所在海区夏季海雾对海运影响较大的理由。(6分)
三年模拟
考点强化练
考点1 水循环
(2023南京、盐城期末,13—14)河流海岸水库是指修建在河口或者海岸地区的水库,其主要特点是利用堤坝分隔海水与淡水,从而达到在海洋环境中蓄积淡水的目的。下图为上海青草沙水库布局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上海青草沙水库的突出作用是( )
A.调节径流缓解内涝 B.防止长江水质恶化
C.保障上海城市供水 D.缓解市区用电紧张
2.与内陆水库相比,河口海岸水库的特点是( )
A.堤坝高度高 B.堤坝抗腐蚀能力强
C.水位落差大 D.库区泥沙淤积较弱
(2023连云港一模,9—11)基流是径流中相对稳定的组成部分。沙颍河发源自河南省西北部,流向安徽省西部,汇入淮河。下图为沙颍河流域降水量、总产流、表面径流、基流和壤中流年内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3.表示基流的是曲线( )
A.甲 B.乙 C.丙 D.丁
4.基流补给河流比重最高的月份是( )
A.1月 B.5月 C.7月 D.10月
5.增加基流的措施是( )
A.疏浚河道 B.增加植被覆盖率
C.抽水灌溉 D.加快城镇化建设
考点2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023常州一模,7—9)车尔臣河位于昆仑山北麓。图1为车尔臣河流域月均降水、径流及水资源年内分布图,图2示意1957—2019年车尔臣河流域年际径流量变化特征。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车尔臣河2—3月径流量增加的主要补给源是 ( )
A.大气降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2.4—5月河流径流量保持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减少,消融增加
B.降水减少,消融减少
C.降水增加,消融增加
D.降水增加,消融减少
3.与车尔臣河流域年际径流量变化特征关联度最大的是( )
A.春季流量 B.夏季流量
C.秋季流量 D.冬季流量
(2023南京三模,8—9)老虎沟流域位于祁连山西段,流域内冰川广布。图1示意该流域冰川分布,图2示意该流域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老虎沟流域冰川消融形成的径流,流向(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5.与7月相比,老虎沟流域6月径流量较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光照条件
C.降水形式 D.植被覆盖
考点3 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
(2023苏州模拟,4—5)黑海(如图)是一个双层海,深层水脱胎于古地中海的海盆,北部有多瑙河、第聂伯河、顿河等多条河流注入。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由于黑海盐度“表底”不一,被称为双层海,其成因是( )
A.海水来源 B.大气降水
C.结冰融冰 D.海水蒸发
2.黑海盐度“表底”不一带来的影响( )
A.海底生物丰富 B.海水对流旺盛
C.表层海水流出 D.出现“海水断崖”
(2023盐城三模,7—8)2017年7-8月中国极地科考队对斯瓦尔巴德群岛周边海洋环境进行了科学调查,下图为科考队采样区域位置图和记录的表层海水取样点海水温度、盐度均值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不同海域表层水温差异与主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1<6—寒流 B.5>4—纬度位置
C.2>4—暖流 D.3<6—海陆位置
4.中部海峡盐度明显偏低的原因是( )
A.寒流影响 B.淡水汇入
C.蒸发量小 D.降雪量大
考点4 海—气相互作用
(2023无锡期中,9—11)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下图为2018年1月-2021年12月关键区海表温度距平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据图可知( )
A.2018年以拉尼娜状态为主
B.2019年以厄尔尼诺状态为主
C.厄尔尼诺状态在2020年最典型
D.2021年连续半年呈现拉尼娜状态
2.2019年初,赤道附近( )
①中东太平洋下沉气流增强
②中东太平洋低纬信风增强
③印度尼西亚可能发生旱灾
④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减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1年冬我国中东部偏冷的原因可能是( )
A.东北信风增强,日本暖流减弱
B.东北信风减弱,日本暖流减弱
C.沃克环流增强,对冬季风吸引增强
D.沃克环流减弱,对冬季风吸引增强
4.(2024届南京学情调研,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厄尔尼诺是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2023年5月世界气象组织宣布,今年7月到9月产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为80%,可能加剧全球升温,预计海面温度将达到历史最高纪录。
材料二 下图为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沃克环流示意图。
(1)绘制南太平洋中低纬大洋环流并标注名称。(作图要求:用2B铅笔绘制洋流箭头时须加黑、加粗,洋流名称须写在箭头附近合适的位置)(4分)
(2)从大气运动和洋流运动的角度,说明沃克环流的形成过程。(6分)
(3)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厄尔尼诺年太平洋中东部气象灾害的成因。(6分)
限时拔高练
分钟:40分钟 分值: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2024届苏州期初模拟,10—11)近年来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读“德雷克海峡附近海陆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1.德雷克海峡的海冰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原因是( )
①水温较低 ②盐度较低
③水流较慢 ④风力较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时,短期内将导致图中区域( )
A.南美大陆西岸地区降水增加
B.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减少
C.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减少
D.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
(2023南通二模,4—5)下图为“渤海沿岸三个海洋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三个海洋站表层海水月平均盐度最低值可能出现在( )
A.4月 B.7月 C.8月 D.10月
4.与秦皇岛站相比,唐山三岛站表层水温年较差大,其主要原因是( )
A.入海径流较多 B.太阳辐射较强
C.冬季风力较大 D.海水深度较浅
(2023苏锡常镇二模,13—15)杨柴是毛乌素沙地优势多年生半灌木,其根萌蘗力强、抗风沙、耐干旱。杨柴蒸腾耗水与环境关系密切。下表示意杨柴蒸腾强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环境 因子 蒸腾 强度 空气 温度 空气相 对湿度 风速 太阳 辐射 饱和水 汽压亏 缺 土壤 含水 量
蒸腾 强度 1
空气温度 0.784 1
空气相 对湿度 -0.462 -0.682 1
风速 0.228 0.235 -0.028 1
太阳辐射 0.803 0.563 -0.710 0.015 1
饱和水汽 压亏缺 0.579 0.871 -0.923 0.069 0.664 1
土壤含 水量 -0.467 -0.659 0.411 -0.113 -0.242 -0.523 1
5.影响杨柴蒸腾强度的首要因素是( )
A.空气温度 B.空气相对湿度
C.风速 D.太阳辐射
6.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杨柴蒸腾水主要来自( )
A.雨水 B.大气凝结水
C.地表径流 D.土壤水
7.杨柴在生态恢复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
A.削弱蒸发,缓解旱情
B.降低温差,调节气候
C.降低风速,防风阻沙
D.拦截雨水,储存水分
(2023南师附中一模,7—9)阿克苏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西部,以山地降水及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该流域多年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为47.3mm,而蒸发量达2 100 mm。下图示意1961~2001年阿克苏河径流量距平和阿克苏市年平均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图中信息显示,阿克苏河径流量距平( )
A.1974年前后为偏丰
B.60年代变化幅度最大
C.1994年以后为偏枯
D.80年代变化幅度最小
9.与1965~1967年阿克苏河径流量距平变化最密切相关的是( )
A.降水量 B.蒸发量
C.全球气候变暖 D.植被破坏
10.1997~2001年,阿克苏市年平均气温变化对阿克苏河水文特征的主要影响是( )
A.河床不断变窄 B.汛期提前
C.径流量持续增加 D.含沙量加大
(2023南师大附中模拟,3—4)2021年5月,面积达4 320 km2的A-76冰山从南极洲罗恩冰架脱落,随后开始缓慢漂移。下图示意A-76冰山脱落位置及周边海域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导致A-76冰山在脱落后出现a→b→c位置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海陆轮廓 ②极地东风
③地转偏向力 ④西风漂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A-76冰山对所经海域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下垫面反射率减小
B.大气逆辐射增强
C.水汽输送量增大
D.大气吸收的海面热量减少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3.(2024届镇江期初,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自西向东流经汉中盆地,在江汉平原汇入长江。地质历史中,伴随着古长江的演化,古汉江自东向西逐步袭夺南北向的嘉陵江水系。区域性断裂及其伴生的挤压抬升是河流袭夺的主要因素。下图为“秦巴山间盆地水系演化过程示意图”。
材料二 汉江流域的河流阶地是我国古人类和旧石器遗存发现较早、遗址密集的区域。袭夺河因水量增加下切加剧,有新阶地形成或出现谷中谷现象,被袭夺河水量减少,泥沙堆积,常有小湖和沼泽形成。汉江流域东西向水系格局的建立沟通了相对宽阔、平缓的山间盆地,为古人类的迁徙提供了便利的地貌条件。
(1)在d图中,用圆滑的粗曲线绘出秦岭的合适位置,并从水文、水系的角度简述秦岭的地理意义。(10分)
(2)结合图文资料,描述汉江水系的演化过程。(8分)
(3)说明汉江上游河流袭夺对古人类聚落选址的影响。(8分)
14.(2023连云港考前,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海洋上层平均密度较小、深层平均密度较大,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垂向热力结构,这种结构会抑制水体的垂向混合过程,进而影响热量的垂向输送。研究人员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北冰洋有无河流径流输入对北冰洋海水性质有显著影响。图1示意北极地区大洋环流,图2示意楚科奇海和拉普捷夫海有无河流径流输入时的平均温度。
(1)在图1中用箭头标注洋流方向,将北极地区大洋环流补充完整。(6分)
(2)从海水运动角度,分析关闭北极河流径流后楚科奇海海冰面积减少的原因。(8分)
(3)简析关闭北极河流径流对拉普捷夫海表层水温的影响。(6分)
模块一 自然地理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五年高考
考点1 水循环
(2023海南,5—6,6分)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下图示意1996—2020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B.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C.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D.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答案 D
2.据材料推测,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分布特征是( )
A.东部低西部高 B.东部高西部低
C.自北向南递减 D.自南向北递减
答案 B
考点2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1.(2023浙江6月选考,21,3分)麦兹巴赫湖是典型的冰川堰塞湖。2022年6月,湖泊不断接纳上游冰川融水,并于7月中旬发生溃决。6—7月期间,能反映湖泊冰水沉积物总量变化过程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2022湖南,14—16,9分)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量
C.蒸发量 D.地表径流量
答案 D
3.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
A.1961—1979年 B.1970—1989年
C.1980—1999年 D.2000—2020年
答案 B
4.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
A.沙尘天气增多 B.灌溉面积扩大
C.湖岸线较稳定 D.绿洲面积增加
答案 D
(2022浙江6月选考,23,3分)下图为塔里木河下游某地部分地理要素剖面示意图。该地的地下水主要靠地表径流补给。完成下题。
5.图中,相对于荒漠( )
A.河岸林地地下水含盐量低
B.耕地地下水埋藏较深
C.河岸林地地表水下渗较少
D.耕地地表水蒸发量小
答案 A
6.(2022广东,1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湖泊面积2 015 km2,湖面海拔4 718 m。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 m的古湖岸线。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 648 m。雄曲和那曲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在10—11月期间,湖泊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图a示意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b示意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
(1)分析10—11月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6分)
(2)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图b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6分)
(3)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考虑,说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8分)
答案 (1)此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位于西风下风向,西风影响加强;(2分)西风经过湖区时,湖泊为西风提供热量和水汽;(2分)湖泊东侧区域地形较高,易产生地形雨。(2分)
(2)那曲凹岸处向东侵蚀,雄曲凹岸处向西侵蚀;(2分)侵蚀持续进行,分水岭将被切开;(2分)发生河流袭夺,两河流连通。(2分)
(3)两湖分水岭海拔低于4 740 m;(2分)纳木错湖面海拔曾达到4 748 m,高于分水岭和仁错湖面海拔,说明两湖曾经贯通;(2分)随着全球变暖,注入两湖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增加,湖面上涨;(2分)如果湖面上涨超过分水岭海拔,两湖将再次贯通。(2分)
考点3 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
(2023浙江6月选考,9—10,4分)下图为南半球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和海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表层海水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密度最低 B.丁盐度最小
C.甲盐度大于丁 D.乙密度大于丙
答案 D
2.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 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其栖息海域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
①大陆冰川融化 ②暖寒流的交汇
③深层海水上升 ④西风漂流携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2023山东,6—7,6分)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下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该湖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相对干旱 B.河流带来盐分较多
C.沿岸流影响大 D.湖海水量交换较大
答案 A
4.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表层水流动方向通常为( )
A.由海向湖
B.南口由海向湖,北口由湖向海
C.由湖向海
D.北口由海向湖,南口由湖向海
答案 A
(2023北京,9,3分)下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为北京时间)。读图,回答下题。
5.①中的洋流( )
A.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高
B.扰动海水导致渔业资源种类少
C.促使厦门至高雄的轮船航速加快
D.降低台湾岛西侧沿海空气湿度
答案 A
(2022山东,13—14,6分)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下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甲乙丁丙 B.甲丁乙丙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
答案 D
7.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 )
A.为寒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B.为寒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C.为暖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D.为暖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答案 C
(2022广东,10,3分)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题。
8.冬季甲区域的超强气旋比乙区域多发,从洋流的影响考虑,是因为甲区域( )
A.寒流的范围更广 B.离岸流规模更大
C.暖流的势力更强 D.沿岸上升流更盛
答案 C
(2022浙江6月选考,3—4,4分)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9.洋流( )
A.①②均是暖流
B.①②均是寒流
C.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D.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答案 D
10.受图示洋流影响( )
A.甲海域存在大型渔场
B.乙群岛出现荒漠景观
C.丙沿岸冬季降温明显
D.丁海域地热资源丰富
答案 B
11.(2022广东,19,10分)卡里马塔海峡是热带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水体交换的通道。该海峡表层流流向季节变化明显:在北半球夏季,其流向向北;冬季,转向南流且流速达到最大值。下图示意卡里马塔海峡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卡里马塔海峡表层流对爪哇海水体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分析在北半球冬季,该海峡表层海水向南流且流速达到最大的原因。
答案 表层水温变化;(2分)盐度(密度)变化。(2分)
北半球冬季,位于卡里马塔海峡北侧的南海海域受南下冬季风和信风的作用,表层海水向南流动;(2分)受南海南部地形影响,海面升高;(2分)叠加海峡地形的狭管效应,进一步抬升海面高度,加快流速。(2分)
12.[2021广东,17(1)(2),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8分)
(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6分)
答案 (1)西风漂流(盛行西风)和陆坡流(极地东风)共同影响;广阔洋面,海陆轮廓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影响。
(2)冰架区表面辐射冷却剧烈,产生向海气压梯度力;叠加因地形高差引起的空气重力下沉运动,加强风速,将冰筏带向外海;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形成的极地东风(陆坡流),带动冰筏漂移。
考点4 海—气相互作用
(2023北京,5—6,6分)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据此推算的厄尔尼诺事件频次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由图可知( )
A.距今1 200年左右该地气候较稳定
B.距今3 500年该地河流侵蚀作用强
C.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
D.全球气温下降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答案 C
2.该地最可能位于( )
A.印度洋沿岸 B.大西洋西岸
C.亚欧大陆东部 D.南美洲西部
答案 D
3.[2021广东,17(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现的降水会加速南极海冰融化,对其原因给出合理解释。
答案 雨水温度较高,加剧海冰融化;雨水对冰雪的冲刷加剧,下垫面反射率降低,冰面温度增加;海冰融化,海水面积增加,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加。
4.(2021浙江6月选考,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大多数海雾均属此类。风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海雾的形成。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海雾频发的海区之一。
材料二 图Ⅰ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Ⅱ为图Ⅰ中甲地不同风向下成雾频次图,图Ⅲ为西北太平洋沿145°E经线上成雾频次时空分布图。
(1)甲地最有利于海雾形成的风向是 。145°E经线上,每年3月至6月,海雾频发南界不断往 (填方位)移动。(2分)
(2)简析甲地所在海区风力过大、过小均不利于海雾形成的原因。(2分)
(3)从水汽来源的角度,分析甲地夏季海雾频发的原因,并说出甲地所在海区夏季海雾对海运影响较大的理由。(6分)
答案 (1)西南 南
(2)过大,不利于水汽凝结;过小,不利于水汽输送。
(3)原因:暖流表面温度更高,蒸发量大;多偏南风,利于暖湿空气输送。
理由:夏季航运繁忙;海雾范围广。
三年模拟
考点强化练
考点1 水循环
(2023南京、盐城期末,13—14)河流海岸水库是指修建在河口或者海岸地区的水库,其主要特点是利用堤坝分隔海水与淡水,从而达到在海洋环境中蓄积淡水的目的。下图为上海青草沙水库布局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上海青草沙水库的突出作用是( )
A.调节径流缓解内涝 B.防止长江水质恶化
C.保障上海城市供水 D.缓解市区用电紧张
答案 C
2.与内陆水库相比,河口海岸水库的特点是( )
A.堤坝高度高 B.堤坝抗腐蚀能力强
C.水位落差大 D.库区泥沙淤积较弱
答案 B
(2023连云港一模,9—11)基流是径流中相对稳定的组成部分。沙颍河发源自河南省西北部,流向安徽省西部,汇入淮河。下图为沙颍河流域降水量、总产流、表面径流、基流和壤中流年内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3.表示基流的是曲线(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4.基流补给河流比重最高的月份是( )
A.1月 B.5月 C.7月 D.10月
答案 A
5.增加基流的措施是( )
A.疏浚河道 B.增加植被覆盖率
C.抽水灌溉 D.加快城镇化建设
答案 B
考点2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023常州一模,7—9)车尔臣河位于昆仑山北麓。图1为车尔臣河流域月均降水、径流及水资源年内分布图,图2示意1957—2019年车尔臣河流域年际径流量变化特征。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车尔臣河2—3月径流量增加的主要补给源是 ( )
A.大气降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答案 C
2.4—5月河流径流量保持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减少,消融增加
B.降水减少,消融减少
C.降水增加,消融增加
D.降水增加,消融减少
答案 D
3.与车尔臣河流域年际径流量变化特征关联度最大的是( )
A.春季流量 B.夏季流量
C.秋季流量 D.冬季流量
答案 B
(2023南京三模,8—9)老虎沟流域位于祁连山西段,流域内冰川广布。图1示意该流域冰川分布,图2示意该流域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老虎沟流域冰川消融形成的径流,流向(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答案 D
5.与7月相比,老虎沟流域6月径流量较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光照条件
C.降水形式 D.植被覆盖
答案 C
考点3 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
(2023苏州模拟,4—5)黑海(如图)是一个双层海,深层水脱胎于古地中海的海盆,北部有多瑙河、第聂伯河、顿河等多条河流注入。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由于黑海盐度“表底”不一,被称为双层海,其成因是( )
A.海水来源 B.大气降水
C.结冰融冰 D.海水蒸发
答案 A
2.黑海盐度“表底”不一带来的影响( )
A.海底生物丰富 B.海水对流旺盛
C.表层海水流出 D.出现“海水断崖”
答案 C
(2023盐城三模,7—8)2017年7-8月中国极地科考队对斯瓦尔巴德群岛周边海洋环境进行了科学调查,下图为科考队采样区域位置图和记录的表层海水取样点海水温度、盐度均值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不同海域表层水温差异与主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1<6—寒流 B.5>4—纬度位置
C.2>4—暖流 D.3<6—海陆位置
答案 C
4.中部海峡盐度明显偏低的原因是( )
A.寒流影响 B.淡水汇入
C.蒸发量小 D.降雪量大
答案 B
考点4 海—气相互作用
(2023无锡期中,9—11)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下图为2018年1月-2021年12月关键区海表温度距平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据图可知( )
A.2018年以拉尼娜状态为主
B.2019年以厄尔尼诺状态为主
C.厄尔尼诺状态在2020年最典型
D.2021年连续半年呈现拉尼娜状态
答案 B
2.2019年初,赤道附近( )
①中东太平洋下沉气流增强
②中东太平洋低纬信风增强
③印度尼西亚可能发生旱灾
④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减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3.2021年冬我国中东部偏冷的原因可能是( )
A.东北信风增强,日本暖流减弱
B.东北信风减弱,日本暖流减弱
C.沃克环流增强,对冬季风吸引增强
D.沃克环流减弱,对冬季风吸引增强
答案 C
4.(2024届南京学情调研,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厄尔尼诺是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2023年5月世界气象组织宣布,今年7月到9月产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为80%,可能加剧全球升温,预计海面温度将达到历史最高纪录。
材料二 下图为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沃克环流示意图。
(1)绘制南太平洋中低纬大洋环流并标注名称。(作图要求:用2B铅笔绘制洋流箭头时须加黑、加粗,洋流名称须写在箭头附近合适的位置)(4分)
(2)从大气运动和洋流运动的角度,说明沃克环流的形成过程。(6分)
(3)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厄尔尼诺年太平洋中东部气象灾害的成因。(6分)
答案 (1)
(2)东南信风在太平洋东部属于离岸风,使冷海水上涌,(沿岸有来自较高纬度的寒流)使海水温度较低;东南信风将暖海水吹向西部,导致太平洋西部受暖流影响,海水温度高于东部;由于两地冷热不均,在赤道太平洋东岸气流下沉,西岸气流上升,从而形成热力环流即沃克环流。
(3)厄尔尼诺年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升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增多;蒸发量增大,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水汽增多;上升气流加剧,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降水增多引发暴雨洪涝。
限时拔高练
分钟:40分钟 分值: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2024届苏州期初模拟,10—11)近年来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读“德雷克海峡附近海陆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1.德雷克海峡的海冰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原因是( )
①水温较低 ②盐度较低
③水流较慢 ④风力较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A
2.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时,短期内将导致图中区域( )
A.南美大陆西岸地区降水增加
B.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减少
C.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减少
D.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
答案 D
(2023南通二模,4—5)下图为“渤海沿岸三个海洋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三个海洋站表层海水月平均盐度最低值可能出现在( )
A.4月 B.7月 C.8月 D.10月
答案 C
4.与秦皇岛站相比,唐山三岛站表层水温年较差大,其主要原因是( )
A.入海径流较多 B.太阳辐射较强
C.冬季风力较大 D.海水深度较浅
答案 D
(2023苏锡常镇二模,13—15)杨柴是毛乌素沙地优势多年生半灌木,其根萌蘗力强、抗风沙、耐干旱。杨柴蒸腾耗水与环境关系密切。下表示意杨柴蒸腾强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环境 因子 蒸腾 强度 空气 温度 空气相 对湿度 风速 太阳 辐射 饱和水 汽压亏 缺 土壤 含水 量
蒸腾 强度 1
空气温度 0.784 1
空气相 对湿度 -0.462 -0.682 1
风速 0.228 0.235 -0.028 1
太阳辐射 0.803 0.563 -0.710 0.015 1
饱和水汽 压亏缺 0.579 0.871 -0.923 0.069 0.664 1
土壤含 水量 -0.467 -0.659 0.411 -0.113 -0.242 -0.523 1
5.影响杨柴蒸腾强度的首要因素是( )
A.空气温度 B.空气相对湿度
C.风速 D.太阳辐射
答案 D
6.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杨柴蒸腾水主要来自( )
A.雨水 B.大气凝结水
C.地表径流 D.土壤水
答案 D
7.杨柴在生态恢复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
A.削弱蒸发,缓解旱情
B.降低温差,调节气候
C.降低风速,防风阻沙
D.拦截雨水,储存水分
答案 C
(2023南师附中一模,7—9)阿克苏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西部,以山地降水及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该流域多年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为47.3mm,而蒸发量达2 100 mm。下图示意1961~2001年阿克苏河径流量距平和阿克苏市年平均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图中信息显示,阿克苏河径流量距平( )
A.1974年前后为偏丰
B.60年代变化幅度最大
C.1994年以后为偏枯
D.80年代变化幅度最小
答案 D
9.与1965~1967年阿克苏河径流量距平变化最密切相关的是( )
A.降水量 B.蒸发量
C.全球气候变暖 D.植被破坏
答案 B
10.1997~2001年,阿克苏市年平均气温变化对阿克苏河水文特征的主要影响是( )
A.河床不断变窄 B.汛期提前
C.径流量持续增加 D.含沙量加大
答案 B
(2023南师大附中模拟,3—4)2021年5月,面积达4 320 km2的A-76冰山从南极洲罗恩冰架脱落,随后开始缓慢漂移。下图示意A-76冰山脱落位置及周边海域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导致A-76冰山在脱落后出现a→b→c位置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海陆轮廓 ②极地东风
③地转偏向力 ④西风漂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12.A-76冰山对所经海域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下垫面反射率减小
B.大气逆辐射增强
C.水汽输送量增大
D.大气吸收的海面热量减少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3.(2024届镇江期初,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自西向东流经汉中盆地,在江汉平原汇入长江。地质历史中,伴随着古长江的演化,古汉江自东向西逐步袭夺南北向的嘉陵江水系。区域性断裂及其伴生的挤压抬升是河流袭夺的主要因素。下图为“秦巴山间盆地水系演化过程示意图”。
材料二 汉江流域的河流阶地是我国古人类和旧石器遗存发现较早、遗址密集的区域。袭夺河因水量增加下切加剧,有新阶地形成或出现谷中谷现象,被袭夺河水量减少,泥沙堆积,常有小湖和沼泽形成。汉江流域东西向水系格局的建立沟通了相对宽阔、平缓的山间盆地,为古人类的迁徙提供了便利的地貌条件。
(1)在d图中,用圆滑的粗曲线绘出秦岭的合适位置,并从水文、水系的角度简述秦岭的地理意义。(10分)
(2)结合图文资料,描述汉江水系的演化过程。(8分)
(3)说明汉江上游河流袭夺对古人类聚落选址的影响。(8分)
答案 (1)
秦岭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汉水谷地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秦岭南坡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秦岭南坡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2)古汉江受挤压脊所限,不与汉中盆地水系连通;区域挤压脊被切穿,古汉江连通汉中盆地水系;汉江上游发生溯源侵蚀,袭夺古嘉陵江东侧支流,流程加长;分水岭隆起,南侧支流袭夺干流,现代东流水系格局形成。
(3)袭夺之后,上游来水增加,该地水源更加充足,有利于河谷地区发展农业;沟通了该地与汉中盆地的交通,有利于两地间的交往;水量加大、流速加快,洪灾风险增大;为趋利避害,聚落需要向高处迁移。
14.(2023连云港考前,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海洋上层平均密度较小、深层平均密度较大,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垂向热力结构,这种结构会抑制水体的垂向混合过程,进而影响热量的垂向输送。研究人员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北冰洋有无河流径流输入对北冰洋海水性质有显著影响。图1示意北极地区大洋环流,图2示意楚科奇海和拉普捷夫海有无河流径流输入时的平均温度。
(1)在图1中用箭头标注洋流方向,将北极地区大洋环流补充完整。(6分)
(2)从海水运动角度,分析关闭北极河流径流后楚科奇海海冰面积减少的原因。(8分)
(3)简析关闭北极河流径流对拉普捷夫海表层水温的影响。(6分)
答案 (1)
(2)关闭北极径流后,北冰洋海面高度降低,从太平洋流入楚科奇海的暖海水增加,导致海冰融化,楚科奇海向外输送的海冰增加。
(3)北极河流径流关闭后,陆地径流自较低纬度亚欧大陆向拉普捷夫海输送的热量减少,表层水温下降;由于缺少淡水的输入后附近的盐度上升,海水表层密度增加,利于海水热量的垂向输送,因此拉普捷夫海表层水温下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