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4年中考仿真模拟试卷(二)
一、综合题
(2024·北流模拟)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劳动溯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析,“劳”字同“劳”。劳由“力、”、炊”三部分组成,“力”代表力气、用力,“”象征房屋,意指光明、温暖和希望。“勞”字本义为向上用力,意涵用力做工方能有所获,引申为劳作可以创造美好愿景。“动”字同“動”,“動”由“重、力”两部分组成,本义为发力起动,引申为很用力地负重劳作。故“劳”“动”合义,意为下力气劳作,即能有所创获,象征人们通过勤劳工作,能够走向光明,收获希望。华夏先民chóng( )尚劳动、辛勤劳动的心路历程,成为激励后人筚路蓝缕( )、实现梦想的原动力。
【劳动创造】热爱劳动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开物成务、命脉赓续、继往开来的“传家之宝”。从“南泥湾” “天下粮仓” “黑土地”到“禾下乘凉”,中国奇迹是劳动创造的“制胜密码”;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东风导弹”到“神舟”与“天宫”遨游太空,中国天眼探索宇宙,中国高铁展现中国速度,一代代劳动者艰苦奋斗、卓绝探索,让“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享誉全球,让中国人民坚挺脊梁。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大好时代,我们用劳动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劳模精神】樊锦诗守护敦煌,让莫高窟既“延年益寿”,又以数字化的方式得以“永生”;黄文秀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动全村实现整体脱贫,将30岁的年轻生命奉献给了扶贫事业; 张桂梅扎根边远地区,推动创建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真可谓“____,____”。他们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忘我境界和“功成必定在我”的使命担当,广大劳模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1.阅读【劳动溯源】,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chóng 尚 筚路蓝缕
2.【劳动创造】中有不少成语,请你写出其中3个
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
遨游: 享誉:
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填入【劳模精神】语段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连贯。将相应的序号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①事当两可要平心 ②风流人物看今朝 ③人到万难须放胆
④见贤思齐创佳绩 ⑤栉风沐雨卫国家 ⑥锦绣江山留胜绩
上联: 下联:
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勞”字本义为向上用力,意涵用力做工方能有所获,引申为劳作可以创造美好愿景。
B.中国奇迹是劳动创造的“制胜密码”。
C.樊锦诗守护敦煌,让莫高窟既“延年益寿”,又以数字化的方式得以“永生”。
D.广大劳模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二、默写
6.(2024·天河模拟)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蒹葭萋萋, 。(《蒹葭》)
②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
④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瑾《满江红》)
⑤ ,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⑥ ,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2)诗人常常通过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请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诗句 批注 出处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禅房,静谧祥和。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 , 。 大漠落日,旷远荒凉。 王维《使至塞上》
2 , 。 秋来雁去,萧瑟肃杀。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三、名著导读
(2024九下·曾都模拟)阅读《儒林外史》《简·爱》片段,完成小题。
【甲】几个小老妈抱着小官,在大墙门口,同看门的管家说笑话。看见轿子进来,问道:"可是沈新娘来了?请下了轿,走水巷里进去。"沈琼枝听见,也不言语,下了轿,一直走到大厅上坐下。说道:"请你家老爷出来!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低三下四的人家。他既要娶我,怎的不张灯结彩,择吉过门,把我悄悄的抬了来,岂做娶妻的一般光景?我且不问他要别的,只叫他把我父亲亲笔写的婚书,拿出来与我看,我就没的说了!"老妈同家人都吓了一跳,甚觉诧异,慌忙走到后边,报与老爷知道。
....
沈琼被在宋家过了几天,不见消息,想道:"彼人一定是安排了我父亲,再来和我歪缠。不如走离了他家,再作道理。"将他那房里所有动用的金银器皿、真珠首饰打了一个包袱,穿了七条裙子,扮做小老妈的模样,买通了那丫鬟,五更时分,从后门走了。
____选自《儒林外史》
【乙】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吗?你认为我只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你认为我能忍受让人把我的一口面包从嘴里抢走,让人把我的一滴活命水从杯子里泼掉吗?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赐给了我一点美貌和大量财富,我也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凭着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肉体凡胎跟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离开人世,两人平等地一同站在上帝跟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
____选自《简.爱》
7.下面是小雨阅读《儒林外史》《简·爱》后的一些说法,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是我国明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全书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B.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了"喜极而疯"的范进、"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严监生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古人寸丝半栗的便宜"却拦劫别人家猪的严贡生。
C.《简.爱》这部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小说情节诡异,悬念迭起。那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和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以及悬念的巧妙设计和气氛的渲染,都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D.选段【乙】的情节是罗切斯特拐弯抹角试探简·爱的心思之后,简·爱的一番爱情宣言。可情说完,两人分道扬镳。
8.下面是小雨根据【甲】【乙】两选段,结合整部书,拟制出的名著对读单,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①②两部分。
第一次人生抉择:面对欺压 第二次人生抉择:面对婚姻
情节举例 性格特点 情节举例 性格特点
沈琼枝 面对押送自己的公差的无理讹诈,当面拒绝,不愿委曲求全。 刚烈勇敢, 勇于反抗 因宋家想要诱骗自己为妾,选择逃婚,独自到南京谋生。 ②
简·爱 ① 在婚礼上,得知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毅然离开。
9.小雯读了两部名著,很有收获。根据简·爱和沈琼枝在人生困境时的选择,结合她们在小说中的结局,说说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四、综合性学习
10.(2023·白云模拟)某中学开展“我的偶像”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不少同学选择以苏轼为偶像开展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帮助“苏轼研究小组”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一】
诗词书画样样精通的东坡,对竹十分偏爱,在他的诗作中,竹诗不下百首。看东坡作品,在各个时期对竹子的态度都不同。年轻时,“门前 , ”抒写抱负;中年时,“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转向闲适;老年时,“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已达超脱……纵观东坡写竹之变,似乎看到东坡对人生的思考,对世事的感叹。
【材料二】
网友作品:《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见下图)
(1)请重组以下汉字,补充到材料一的横线上,并用简体汉字把完整的诗句抄写在答卷的田字格里。
書 上 萬 庫 竹 堂 四 竿
(2)请仔细阅读材料二,说说你从图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3)研究小组拟为苏轼纪念馆撰写宣传册文案,为游客介绍苏轼。他们打算仿照林语堂对苏东坡的评价——“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来组织语言。请你结合材料,再续写三个分句。
五、文言文阅读
(2024·广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君尝言: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桓公伯,孔子称其仁,而不能止五公子之乱,使桓公死不得葬,曰:“管仲盖有以致此也哉!”
管仲身有三归,桓公内嬖如夫人者六人,而不议为非,此固适庶争夺之祸所从起也。然桓公之老也,管仲与桓公为身后之计,知诸子之必争,乃属世子于宋公。夫父子之间,至使他人与焉,智者盍至此乎
《传》曰:“管仲病且死,桓公问谁可使相者。管仲曰:‘知臣莫若君。’公曰:‘易牙何如 ’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何如 ’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刁何如 ’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管仲死,桓公不用其言,卒近三子,二年而祸作。”夫世未尝无小人也,有君子以间之,则小人不能奋其智。《语》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管仲知小人之不可用,而无以御之,何益于事?
内既不能治身,外复不能用人,举易世之忧而属之宋襄公,使祸既已成,而后宋人以干戈正之。于乎殆哉!
(节选自苏辙《管仲》)
材料二:
尝读《周官》《司马法》,得军旅什伍之数,其后读管夷吾书,又得管子所以变周之制。盖王者之兵,出于不得已而非以求胜敌也故其为法要以不可败而已。至于桓文,非决胜无以定霸,故其法在必胜。繁而曲者,所以为不可败也;简而直者,所以为必胜也。
若夫管仲之制其兵,可谓截然而易晓矣。三分其国,以为三军,万人为一军,三军三万人,疏畅洞达,虽有智者无所施其巧。
三代之制,至于列国犹有存者。及至管仲相桓公,南伐楚,北伐孤竹,九合诸侯,威震天下而其军垒阵法,不少概见者,何哉 盖管仲欲以岁月服天下,故变古司马法而为是简略速胜之兵,是以莫得而见其法也。
(节选自苏轼《管仲论》)
11.材料二面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出于不得A已B而C非D以求胜E敌也F故其为法G要H以不可败而已
1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通“霸”,文中的齐桓公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侯、秦伯都是“春秋五霸”。
B.倍,指背弃,与《湾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意思相同。
C.殆,指危险,与《项脊轩去》中“得不焚,殆有神护者”的“殆”意思不相同。
D.制,指统领,统率,与《过秦论》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的“制”意思相同。
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种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赢得了孔子的称许,但孔子也认为管仲未能及时制止五公子争夺君位,致使齐桓公死不得葬。
B.在管仲临终时,齐桓公就继任的人选征询他的意见,管仲认为易牙等三人都有悖人情,不可任用,但齐桓公后来没有所从。
C.苏辙认为,世间并非没有小人,君王防范小人得势的最好办法是重用君子,让小人无法逞其奸计,舜帝和商汤就是这样做的。
D.“什伍”是周朝军队的建制,这种编制方式较为繁琐,管仲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而采取了“三军”制,使军队运作非常流畅。
1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父子之间,至使他人与焉,智者盍至此乎?
②故变古司马法而为是简略速胜之兵,是以莫得而见其法也。
15.苏洵在《管仲论》中用“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来评价管仲,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2024·潮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说说“氛围感”
许 晴
①初秋,约二三好友,找间茶室,在古琴音韵中品一杯茶,浓浓的氛围感为秋日休闲生活平添了几许生趣与惬意。近年来,从拍照到穿搭,从就餐到出行,氛围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热词。
②何谓氛围感?置身蓝天绿草之间,看云卷云舒,是露营的氛围感;明艳的阳光、清凉的泳池、手中的冷饮,共同营造出夏日的氛围感……可以说,氛围感既是难以言喻的情绪、气氛,也是可知可感的具体事物,但本质上是一种审美需求和生活韵味。
③翻看古人的文选、诗集,“抱琴开野室,携酒对情人。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与今天的出行游玩有异曲同工之妙;“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古人捕捉“须臾之物”的意境,而我们称之为氛围感。
④今天,营造氛围感、享受氛围感,日益成为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是越来越多人消费升级的缩影。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消费更加注重品质与个性。好的氛围感使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饱满的情绪价值,在身心愉悦中创造出新的需求,也为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开辟了创新的路子。
⑤作为消费的新赛道,“氛围感经济”仍处于孕育期,需要多方呵护。“氛围感经济”重在氛围的个性与品质,如何避免在流量的作用下演变成千篇一律的“流水线作业”,伤害体验感这个关键竞争力?“氛围感经济”侧重消费感受,这样的商业模式如何监管,才能让消费者在消费前就拥有识别陷阱的慧眼?氛围感带来的放松、惬意是无价的,享受氛围感的消费却是有价的,如何优化监管,让创新的种子既可以快长,又不会长歪,考验着监管者智慧。
⑥不管是在大自然中探寻内心,还是在生活中追求舒适环境,抑或是购买氛围灯、香薰等“氛围感好物”,对美好的向往无处不在,满足美好向往的商业创新前景广阔。从这个角度看,氛围感事关个人体验,也关系超大规模市场的消费潜力。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9月1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南京街头的茶馆、民宿、咖啡店等不少商家,正紧锣密鼓地上新“围炉冰茶”。所谓“围炉冰茶”,正是夏季版的“围炉煮茶”。烟雾缭绕的图片、视频,配上“来一桌围炉冰茶,看云雾吞吐;配几碟江南点心,品花开花落”“偷得浮生半日闲”等一类的文案,作为“围炉”2.0版本的围炉冰茶,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走红全网。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其相关话题的播放量已超过1009万次,笔记话题阅读量也超百万次。
②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类消费主打氛围感和体验感。这种商业现象实际上是新茶饮结合新消费而创造出的一个新社交消费场景,是在冬季围炉煮茶场景基础上,结合季节变换的升级与创新。其自然会顺应一部分社会群体的社交消费需求,并会在短时期内形成和引领一定的消费潮流。火热褪去后,大概率会作为常规消费方式之一而长期延续下去。”
(选自《华夏时报》2023年4月30日,有删改)
16.下列关于上述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第①段以日常生活现象举例,引出话题:在生活众多方面,“氛围感”已然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词。
B.材料一第④段加点词“日益”“越来越多”强调了今天氛围感越来越重要,体现了本文语言的准确性。
C.材料一第⑤段连用两个问句,意在指出:“氛围感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需要新的监管模式。
D.材料二中“围炉冰茶”是“围炉煮茶”顺应季节变换的升级与创新,有可能会成为一种常规消费方式。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18.有人认为,“氛围感”只是一种营销手段,不值得推广。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结合材料内容和生活体验简要分析。
(2024·广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葛师傅
陆文夫
我的师傅姓葛,名字叫增先,五十八岁。总戴一顶瓦灰色的鸭舌帽,为的是遮掩了那一头斑白的头发。他总共有两个徒弟:一个是广德,一个就是我。
我自小欢喜听苏州评弹,而且居然学会了《水浒》中的几个段子。师兄广德便来鼓动我,说:“你何不把厂里的新鲜事情,编几段评弹?”
我说:“师兄,说书这一行,还有点窍门:你听或松打虎那一段,说起来多神!多险!那有个情节;眼前这厂里的事情,太淡。”
广德说:“这话不对,就说我们的葛师傅吧,他身上就有好材料。
“先对你说一段:葛师傅三十八岁那年,从汉口回到苏州。有个史老板,接下一宗大生活,替客户配一只大活塞。那时没有科学仪器测量,全靠一把大卡钳,手头上的功夫。照理,这样大的生活要到上海去做的,史老板想创招牌,硬把生活接下了。
“那活塞车了三天,最后一刀没人敢车了。史老板一急,把苏州一带稍有名气的车工都请到厂里。车工有句老话:“千刀万刀,最后一刀。”这最后一刀吃对了,就是正品,吃不准,就得报废。生活一废,史老板的招牌就碎了,车工的饭碗也得过河,没人敢落车。
“葛师傅站出来,拿起卡钳,量了个仔细。量完了,二话没说,把车床马达一推,拖板一摇,嗤溜溜地车了一刀,大模大样地说:“落车!”——活塞进汽缸,正好!
“从此,葛师傅到哪爿厂,哪爿厂就生意兴隆。葛增先这三个字,被人家喊成了活神仙!”我听了这段故事,来劲了,说:“这有点像式松打虎哩!”
广德笑起来说:“你怎么老是武松打虎啊?当今的英雄不同了,葛师傅去年革新二十八项技术,这才是正文哩。以后有空,我慢慢说给你听。”
我把葛师傅这段故事编成评弹,题目叫“活神仙巧车大活塞”,果然大受欢迎。
……
去年九月,葛师傅开会去了。这时候,来了紧急任务,也是要配大活塞。我心里想,这下子可以显显葛师傅的威风了。我把任务交给一个车工,关照他说:“这最后一刀你别车,放着等葛师傅回来。”
葛师傅刚回来。车间里的人呼隆一下把他围在当中,有人直着嗓子喊:“快来呀,活神仙要表演啦!”
葛师傅被弄得莫名其妙,我说:“别听他们瞎起哄,有只活塞请你卡一卡。”
葛师傅听到活塞两字,眉毛动了一下,问:“生活急不急?”
“人家一爿榨油厂停工,几百人等着哩!”
“活塞有多大?”
我说:“和你二十年前车的一样大。”
葛师傅脸色一虎,说:“什么二十年前,快领我去看。”
我见师傅脸色不对,心里有点虚。说实话,这样紧要的生活,是不能当耍的。那些看表演的人,一个劲地喊:“快来呀,表演开始罗!”
葛师傅跑到车床跟前,立刻把袖管一捋,拿起卡钳就量。量完问我:“厂里有没有这么大的分厘卡?”
“货已经订了,还没来,最快也要三天。”
葛师傅责怪我:“你为啥一点准备不做,莽莽撞撞地干险事?”
我听了,肚皮里泛泡泡。你二十年前干得那么神奇,如今却非分厘卡不可了。用分厘卡算啥稀奇。
那些看表演的人,也和我一个心思。本想见识葛师傅的当机立断,干脆利落,没想到活神仙却磨磨蹭蹭!有些人熬不住了,嘁喊嚓嚓地议论起来:
“并不那么神嘛!”
“他过去跟资本家做,也不曾考虑嘛,是怕塌面子!”
葛师傅耳朵十分尖灵,抬起头来追问:“这话是哪个说的?你哪知道替老板卖命的寒苦?那辰光,你当我真是神仙?我是拎着饭碗碰运气啊!碰对了,我能在苏州多吃几年饭。碰不对,大不了再闯几个码头。如今能这么乱闯?损失工料还是小事,榨油厂几百人等着!停一天工要给国家造成多大损失?这不是个人的饭碗问题了!”
车间里鸦雀无声,只有车床在咝咝嘘嘘地旋转,铁器轻轻地碰击。天窗里突然射进耀眼的阳光,我才看清葛师傅严肃的目光。我忙劝他说:“那就等三天吧。”
葛师傅拧起眉头,翘起下巴,味细着眼睛,停了一息说:“不能等。眼下正是新豆登场,榨油厂任务紧急。”
我说:“万一报废了,时间也差不多。”
葛师傅说:“通知翻砂车间,别把活塞的泥模毁了,随时准备浇第二只······”他把帽子一脱,现出一头斑斑白发。
旁边那些看表演的,肃静无声,好像在替葛师傅助劲,大家共担着一个责任。
紧要关头到了,见他满满地吸了口气,摆开八字步,把全身的力气都提到两只膀子上,屏住气,稳住劲。卡钳脚在活塞上轻轻地一探,跟着一挥手,高喊:“开车!”床飞舞起来了,车刀嗤喷地切削过来,雨点般的铁屑,沙沙地四洒开来。工夫不大,一刀到头,大活塞完工了。我没等葛师傅吩咐,便吹响哨子,指挥落车。那一边,人们个个抢着活干,忙着向汽缸里装。只听见梆头梆梆梆三响,车间里一片欢叫:“正好!”
我的一颗心从喉咙里落下肚去。回头看葛师傅,才发现他上半身的衣衫全湿透了,眉毛上都吊着汗珠。
这以后,我花了三个夜晚,编了一段新的评弹,它受到了大伙儿更加热烈的欢迎。
1961年发表
(有删改)
文本二,
向评弹学习(节选》
陆文夫
我向苏州评弹学过不少东西,所以有人说我的某些短属小说有点像苏州评弹。爱上苏州评弹,那是在我开始写小说之后。那时我为写小说而苦恼,而评弹带给了我各种启发。苏州评弹的语言很生动。很优美,很有表现力,可惜的是我不能用吴语来写小说,不懂苏州话的人看不懂,懂苏州话的人着起来也很吃力,何况吴语也和许多地方语言一样,许多传神之处无法用普通话加以翻译,只好吸收一些读音不同,字面能懂的方言,如“瞎七搭八”“滴溜滚圆”等等。
(有删改)
19.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德讲故事,先说葛师傅三十八岁从“汉口”回来,暗示他一身本领是从何而来的。
B.“我”让车工留下最后一刀,也故意不准备分厘卡,就是想亲眼看“活神仙”表演。
C.葛师傅告诉大家,二十年前为史老板巧车大活塞是“碰运气”,这里有谦虚的成分。
D.“我”建议“等三天”,而葛师傅想清楚得失利弊之后,果断决定冒险去车大活塞。
20.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年革新二十八项技术,从榨油厂来的任务很紧急,文本一中的这些细节透露出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时代气息。
B.文本一多处以描摹五官来刻画人物,如“眉毛动了一下”“拧起眉头”,神形兼备,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C.文本一中,工人们从议论纷纷到肃静无声再到欢呼一片,烘托了故事气氛,也表现了人们对葛师傅认识的转变。
D.两则文本都写到了评弹,但用意不同,文本一以评弹为主线串联情节,文本二以评弹为学习对象,谈论小说创作。
21.文本一中两处划线部分都描写葛师傅车活塞,却写出了“不一样”的葛师傅,谈谈你的理解。
22.陆文夫指出“有人说我的某些短篇小说有点像苏州评弹”,请结合两则文本中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文本一哪些方面“像苏州评弹”。
七、写作题
23.(2023·婺城模拟) 活动助写:
苦标签 乐标签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苦是他,乐也是他。苦、恨到底是何滋味,竟让文人有一夜白头之说:喜、乐又是何种样貌,竟让人有“欣喜若狂”之状态。屏气凝神,沉思冥想,想出一个最能传达“苦”或者“乐”滋味的词、物、事或者场景。阐述理由,100字左右。
24.(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守望是誓言,守望是承诺,守望是一种心灵的期盼。一个守望,或关乎友情,或关乎亲情,或关乎过往,或关乎未来。一个守望,揣着喜悦,怀着期待,留住了时光与真情,带给我们希望与力量。
请以“守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到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崇;lǚ
2.继往开来、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3.指“神舟”与“天宫”在太空中的自由飞行和探索。在这里,遨游强调了它们的自由度和探索精神;指“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得到了全球的认可的赞誉。这里,享誉强调了它们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
4.①⑤;②④
5.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释;近义成语语义轻重辨析;对联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 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
(3)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4)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5)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
1.”chóng “应写作“崇”,有“尊重”“重视”的意思,“崇尚”表示尊重和推崇某种观念、行为等。“缕”应写作 lǚ ,“筚路蓝缕”的“缕”读作“lǚ”,意思是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故答案为:崇;lǚ
2.继往开来:“继”是继承,“往”指过去,“开来”表示开辟未来。这个成语强调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未来开辟道路,体现了劳动精神中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千帆竞发:“千帆”指众多的帆船,“竞发”表示竞相出发。形象地描绘了在劳动中,人们如同众多帆船竞相前行,展现出积极进取、奋勇争先的精神面貌。百舸争流:“百舸”即许多船只,“争流”指竞相在水上疾驰。它寓意着在劳动中,大家你追我赶,努力奋进,充分体现了劳动的竞争与活力,以及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故答案为: 继往开来、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3.第 1 步,分析“遨游”一词,“神舟”与“天宫”遨游太空,形象地表现出它们在太空中自由地活动、探索的状态。第 2 步,“享誉”表示在某一领域或范围内获得广泛的赞誉和认可。“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享誉全球,说明它们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故答案为:指“神舟”与“天宫”在太空中的自由飞行和探索。在这里,遨游强调了它们的自由度和探索精神;指“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得到了全球的认可的赞誉。这里,享誉强调了它们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
4.根据对联的对仗要求来分析。“事当两可要平心”与“人到万难须放胆”相对,“见贤思齐创佳绩”与“栉风沐雨卫国家”相对,“风流人物看今朝”与“锦绣江山留胜绩”相对。从意义上看,“事当两可要平心”“栉风沐雨卫国家”表达了劳模的精神和品质,“见贤思齐创佳绩”“风流人物看今朝”体现了对劳模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
故答案为:①⑤;②④
5.B 项句子成分残缺,“中国奇迹”是主语,“是”为谓语,“制胜密码”为宾语,句子缺少“凭借”“依靠”等表示方式、手段的介词,应在“劳动创造的”前加上“凭借”。ACD.正确。
故答案为:B
6.【答案】(1)①白露未晞;②鸡声茅店月;③八十始得归;④秋容如拭;⑤淫慢则不能励精;⑥肉食者鄙
(2)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②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晞、茅、拭、鄙、衡。
故答案为:⑴①白露未晞②鸡声茅店月③八十始得归④秋容如拭⑤淫慢则不能励精⑥肉食者鄙⑵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②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答案】7.B
8.示例1:简·爱在读书时遭到表哥的欺辱毒打,不愿隐忍,与表哥厮打。示例2:当舅母散播自己善于撒谎的谣言时,简·爱当场拆穿他的伪善面具。;自尊自爱(自强),追求自由、平等。
9.简·爱最后与罗切斯特结婚,获得幸福;沈琼枝赢得了县令的尊重,得以还乡另嫁。
启示:面对生活中的不公,要勇于抗争,坚守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这样才能拥有想要的人生。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儒林外史》;《简·爱》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3)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7.A项错误在于,《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是清代的,而非明代。因此,A项中关于《儒林外史》的创作时代的描述是不准确的。
B.正确。
C项中的错误在于对《简·爱》叙述人称的描述。实际上,《简·爱》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的,而非第三人称。因此,C项中对叙述人称的描述是错误的。
D项中提到的“两人分道扬镳”与原著情节不符。在选段【乙】的情节中,简·爱表达了自己的爱情宣言后,并没有与罗切斯特分道扬镳,而是继续与罗切斯特保持关系。因此,D项中的描述是错误的。故答案为:B
8.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已知的“情节举例”和“性格特点”来填充剩余的空白部分。对于沈琼枝的部分,已知她在面对押送自己的公差的无理讹诈时,当面拒绝,展现了她的刚烈勇敢和勇于反抗的性格特点。接着,在面对宋家想要诱骗她为妾时,她选择逃婚,独自到南京谋生。这里需要概括她的这一行为所反映出的性格特点,可以总结为“独立自主,追求自由”。对于简·爱的部分,第一个空白需要填写的是她在面对欺压时的情节举例及其性格特点。从《简·爱》中,我们可以找到简·爱在面对表哥的欺辱毒打时,不愿隐忍,与之抗争的情节,这反映出她的自尊自爱,不畏强权的性格特点。或者当舅母散播她善于撒谎的谣言时,简·爱勇敢地拆穿舅母的伪善面具,这也体现了她的勇敢和反抗精神。故答案为: 示例1:简·爱在读书时遭到表哥的欺辱毒打,不愿隐忍,与表哥厮打。示例2:当舅母散播自己善于撒谎的谣言时,简·爱当场拆穿他的伪善面具。
自尊自爱(自强),追求自由、平等。
9.首先,需要概述简·爱和沈琼枝在面对困境时的不同选择。简·爱在小说《简·爱》中,面对各种挫折和磨难,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尊严,不屈不挠地追求自由和平等。她勇敢地离开了罗切斯特,但最终还是与真爱结合,获得了幸福。而沈琼枝在《儒林外史》中,面对压迫和困境,她选择逃离并独立谋生,展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她赢得了县令的尊重,最终得以还乡另嫁。其次,根据这两位人物的选择和结局,分析她们所表现出的共同品质和精神。无论是简·爱还是沈琼枝,她们都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敢于面对不公和困境,勇于抗争并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最后,结合两位人物的经历,提炼出启示。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和困境,我们应该像简·爱和沈琼枝一样,勇于抗争,坚守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故答案为: 简·爱最后与罗切斯特结婚,获得幸福;沈琼枝赢得了县令的尊重,得以还乡另嫁。
启示:面对生活中的不公,要勇于抗争,坚守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这样才能拥有想要的人生
10.【答案】(1)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
(2)从图中我读到了苏东坡一生仕宦浮沉的轨迹(多次被贬官的经历)读到了他一生数次被贬但依旧从容(积极乐观/豁达乐观),读到他在贬官期间依旧有很多直抵人心的优秀作品,读到他在贬官期间依旧心系国家和百姓。
(3)示例:一个“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居士,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进退舍得的智者,一个百折不挠、豁达乐观的文人,一个淡泊名利、志趣高洁的词人,一个心系国家和百姓的官员。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图表信息;新闻标题;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1)注意题目要求,重组汉字,补充到横线上。给到的汉字分别是:书上万库竹堂四竿。根据后文的诗句,可以横线处其实是苏轼年轻时写的关于竹子的诗“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
(2)材料二的图中,苏轼一生被贬多次,经过多个地方,包括:杭州、徐州、密州、幽州、徽州、儋州、京城。虽然被贬多次,但是苏轼态度不变,写了很多优秀作品,一直积极乐观,心系国家。
(3)仿写注意格式,是什么什么样的人。可以是:是一个性格豪放、心胸开阔的词人。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是一个心忧国家的官员。语言得体即可。
故答案为:(1) 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
(2) 从图中我读到了苏东坡一生仕宦浮沉的轨迹(多次被贬官的经历)读到了他一生数次被贬但依旧从容(积极乐观/豁达乐观),读到他在贬官期间依旧有很多直抵人心的优秀作品,读到他在贬官期间依旧心系国家和百姓。
(3) 一个“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居士,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进退舍得的智者,一个百折不挠、豁达乐观的文人,一个淡泊名利、志趣高洁的词人,一个心系国家和百姓的官员。
【点评】(1)本题考查汉字辨别及书写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重组汉字,补充到横线上。注意给到的汉字分别是:书上万库竹堂四竿。
(2)本题考查图片信息概括能力。读懂图片内容,把所有的内容如地点、态度、名句背后的寓意都写出来,注意语言得体。
(3)本题考查仿写。注意例句格式,字数等隐形要求,语言得体即可。
【答案】11.BFG
12.D
13.A
14.①父子之间的事,竟然要由别人来介入,有智慧的人难道会这样做吗?
②(管仲)所以改变古代的“司马法”,而制定出了这种简单快速取胜的军队建制,因此我们就看不到他运用古代“司马法”的事迹了。
15.①齐桓公能够称霸,主要是管仲的辅佐,管仲托起了齐国,所以说“国以一人兴”。
②管仲临终时没有向桓公举荐合适的继承人,导致齐国发生内乱,同时他没有安排好身后事宜,导致小人作乱,所以说“以一人亡”。
③苏洵用“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评价管仲,主要是想说明国家的兴亡关键在人事安排是否得当。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⑵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⑸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先君曾说:管仲九次汇集诸侯,匡扶天下,辅佐齐桓公称霸,连孔子都称赞他的仁义,然而仍然不能阻止五位公子为了争夺君位而相互残杀,使齐桓公死后不能下葬,说:“大概是由于管仲才达到这种地步啊! ”
管仲自己有三个藏金宝库,齐桓公宠爱的侍妾有六个人,管仲却不劝谏其错误,这本来就是嫡庶争夺君位的祸患的起源。然而齐桓公老了,管仲为齐桓公身后之事打算,知道各位皇子一定会争夺君位,于是把世子托付给宋公。父子之间的事,竟然要由别人来介入,有智慧的人难道会这样做吗?
《传》说:“管仲快要病死了,桓公问谁可以任宰相,管仲说:‘了解臣下的,没有人能比得上君主。’桓公说: ‘易牙怎么样 ’(管仲)回答说:‘杀了自己的儿子,来取悦国君,是不近人情的,不可任用。’桓公道:‘开方怎么样 ’(管仲)回答说:‘背弃自己的父母来投合君主,不近人情,难以接近。’桓公说:‘竖刁怎么样 ’ 管仲答:‘他残毁了自己的身体来投合君主,不近人情, 难以亲信。’管仲死后,桓公不采用管仲的意见,最终亲近、任用了这三人,仅仅两年祸乱就发生了。”世上不曾没有小人,有君子来阻隔他们,那么小人不能发挥他们的才智。《语》说:“舜得到天下,从众人中选用人才,推举了皋陶,那些不仁德的人就都远离了。汤得到天下,从众人中选举人才,推举了伊尹,不仁德的人也都远离了。”管仲知道小人不能任用,却没有办法阻止他们,对于国家大事又有什么帮助呢?
在内不能修养自身,在外又不能任用人才,拿朝代更迭的忧患托付给宋襄公,让祸患已经形成,而后宋人只能用战争来纠正它。这时候就很危险了。
材料二:
曾经读过《周官》《司马法》等文章,知道了军旅的基层建制的人数,在之后又读过了管仲的书,进而知道了《管子》改变周朝军旅管理制度的原因。凡是王道的军队,除非出于不得已,而绝对不是以战胜敌人为目的。所以在他们制定办法的时候,只是要求不可以战败而已。至于在齐桓公和晋文公的时代,除非决战胜利而没有其他办法才能称霸,所以他们制定的办法目的就是必须胜利。只有复杂和曲折的办法,才可以能立于不败之地;而简单和直接的办法,才是能作为必胜的手段。
那管仲统领他的军队,可以说是非常直接简单而且容易明白啊。把国家的力量分成三份,用来成就三军。一万人编成一个军,三军共计三万人。非常通畅并且容易透彻理解,即便有智慧的人也没有他施展才能的地方。
所有三代的制度,到了春秋战国还有幸存的。等到管仲在齐桓公这里称相,南伐楚国,北伐孤竹国,把九个诸侯国联合在了一起,威震天下,但是他的军事防守和战斗阵法,却是很难真正见到,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管仲想要在很短时间内征服天下,(管仲)所以改变古代的“司马法”,而制定出了这种简单快速取胜的军队建制,因此我们就看不到他运用古代“司马法”的事迹了。
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是出于不得已,而不是为了求得战胜敌人,所以他们的法制,最重要的是不可败。“而”为连词,表转折,位于句首,在B后断开;“非以求胜敌也”判断句,在F后断开;“要以不可败而已”意思是最重要的是不可败,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在G处断开。
故答案为:BFG
12.ABC.正确。
D.“制,指统领,统率”错误,“制”是“制服”的意思。句意:秦有剩余的力量来制服他们。
故答案为:D
13.A.“但孔子也认为管仲未能及时制止五公子争夺君位,致使齐桓公死不得葬”错误,原文“先君尝言: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桓公伯,孔子称其仁,而不能止五公子之乱,使桓公死不得葬”,这是作者的父亲苏洵的评价,而非孔子。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1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①重点词语:与,参与;盍,何,为什么;至使他人与焉,宾语前置,别人参与其中。②重点词语:故,所以;是,这,这样;以,用来;是以,因此。
故答案为:①父子之间的事,竟然要由别人来介入,有智慧的人难道会这样做吗?
②(管仲)所以改变古代的“司马法”,而制定出了这种简单快速取胜的军队建制,因此我们就看不到他运用古代“司马法”的事迹了。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苏洵在《管仲论》中用“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来评价管仲,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的兴衰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作用。结合材料分析,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从国家的兴盛角度来看,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管仲的才能和贡献使得齐国兴旺发达,这正符合了“国以一人兴”的描述。其次,从国家的衰亡角度来看,管仲去世后,齐国内乱,桓公死无葬身之地。管仲虽然知道易牙、开方、坚搏这三个小人不可用,但却无法阻止桓公亲近他们,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这也验证了“国以一人亡”的说法。综上所述,苏洵的评价“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既肯定了管仲对国家兴盛的巨大贡献,也指出了管仲在阻止国家衰亡方面的不足。管仲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生平和事迹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故答案为:①齐桓公能够称霸,主要是管仲的辅佐,管仲托起了齐国,所以说“国以一人兴”。
②管仲临终时没有向桓公举荐合适的继承人,导致齐国发生内乱,同时他没有安排好身后事宜,导致小人作乱,所以说“以一人亡”。
③苏洵用“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评价管仲,主要是想说明国家的兴亡关键在人事安排是否得当。
【答案】16.C
17.材料一第②段首先通过举例的方式,具体解释了“氛围感”的含义,然后进一步概括指出“氛围感”是情绪气氛和具体事物的结合,最后强调其本质上是审美需求和生活韵味。
18.示例:我不同意该观点。理由如下:①“氛围感”是审美需求和生活韵味的体现,它能让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饱满的情绪价值,创造出新的需求,也能为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开辟创新的路子。②“氛围感经济”是消费的新赛道,其商业前景广阔,对满足人们的美好向往和促进消费潜力的释放具有重要意义。③“氛围感”在日常生活中也无处不在,如人们在大自然中探寻内心,在生活中追求舒适环境,购买“氛围感好物”等,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氛围感”不仅仅是一种营销手段,它值得推广。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议论文文本;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一般步骤是一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二根据题干要求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三整理答案,列出序号,规范作答,最后还须根据题干赋分进行验证。概括时可以摘录文中的总起句或过渡句、重点句等,也可要素归纳,关注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还可段意合并或自行概括。如果是选择题,要将每一项选项都仔细与文本内容核对,找出正确的选项。
(2)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分析论证思路的步骤是:一审清题干,确定是某段还是全篇,确定答题区域;二通读答题范围内容,明确论点;三勾画出能提示论证方法、揭示主旨或论点的关键词,简单划分层次;四按照顺序分析每个层次,对论点论据内容进行分析,明确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在论证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提出了什么观点;五在把握层次的基础上,整合语言,分析概括论证思路,表述时要用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这样的逻辑关系的词语。
(3)本题考查谈观点看法。谈观点看法不要脱离文本,要再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表明自己的观点,再从原文出发联系现实谈看法,需要精心组织语言,完整表达。
16.材料一是一篇议论文,第1段由 日常生活现象举例,引出话题 ,第2段解释什么是”氛围感“,第3段介绍古人的”氛围感“,第4段论述今天, 营造氛围感、享受氛围感,日益成为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是越来越多人消费升级的缩影;第5段,阐明作为消费的新赛道,“氛围感经济”仍处于孕育期,需要多方呵护;第6段,结束全文, 氛围感事关个人体验,也关系超大规模市场的消费潜力 。第5段的问句意在阐明作为消费的新赛道,“氛围感经济”仍处于孕育期,需要多方呵护,故AB正确;C理解分析不正确。材料二中的“围炉冰茶”,是夏季版的“围炉煮茶”, 是在冬季围炉煮茶场景基础上,结合季节变换的升级与创新。 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7.材料一第2段共有3句话,第1句设问,第2句举例具体解释,第3句概括指出氛围感的内涵和本质。
故答案为:
材料一第②段首先设问,通过举例的方式,具体解释了“氛围感”的含义,然后进一步概括指出“氛围感”是情绪气氛和具体事物的结合,最后强调其本质上是审美需求和生活韵味。
18.材料一说:“氛围感”是情绪气氛和具体事物的结合,是审美需求和生活韵味。其作用是既可使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饱满的情绪价值,在身心愉悦中创造出新的需求,也为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开辟了创新的路子;同时,作为消费的新赛道的“氛围感经济” 是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其商业创新前景广阔。所以,“氛围感”是值得推广的。
故答案为:
示例:我不同意该观点。理由如下:①“氛围感”是审美需求和生活韵味的体现,它能让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饱满的情绪价值,创造出新的需求,也能为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开辟创新的路子。②“氛围感经济”是消费的新赛道,其商业前景广阔,对满足人们的美好向往和促进消费潜力的释放具有重要意义。③“氛围感”在日常生活中也无处不在,如人们在大自然中探寻内心,在生活中追求舒适环境,购买“氛围感好物”等,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氛围感”不仅仅是一种营销手段,它值得推广。
【答案】19.B
20.D
21.①第一处划线句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葛师傅车活塞时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气度,突出其技艺高超。②第二处划线句以“我”的视角,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葛师傅车活塞时的全神贯注和竭尽全力,突出其勇于担当的精神。
22.①情节设置巧妙、有吸引力。文本一写“我”听说葛师傅的故事,编成评弹大受欢迎,又遇到新任务,葛师傅再次显露身手,故事环环相扣,情节张弛有度,和评弹一样吸引了听众。②人物形象鲜明。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等方式塑造了一位技艺高超、勇于担当、有责任心的主人公形象。③语言富有表现力。文本以的语言质朴生动,通俗易懂,和评弹的语言一样有感染力。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⑵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此题,既要对文本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本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 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⑶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⑷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19.ACD.正确。
B.“也故意不准备分厘卡”错误,结合“货已经订了,还没来,最快也要三天”可知。
故答案为:B
20.ABC.正确。
D.“主线”错误,以人物故事为主线。
故答案为:D
21.结合“葛师傅站出来,拿起卡钳,量了个仔细。量完了,二话没说,把车床马达一推,拖板一摇,嗤溜溜地车了一刀,大模大样地说:‘落车!’一活塞进汽缸,正好!” 可知,第一处描写葛师傅车活塞迅速快捷,看起来自信满满,其实是对失败并不那么在乎;结合“紧要关头到了,见他满满地吸了口气,摆开八字步,把全身的力气都提到两只膀子上,屏住气,稳住劲,卡钳脚在活塞上轻轻地一探,跟着一挥手,高喊:‘开车!’床飞舞起来了,车刀嗤嗤地切削过来,雨点般的铁屑,沙沙地四洒开来。工夫不大,一刀到头,大活塞完工了”可知,第二处描写葛师傅车活塞小心翼翼,沉稳谨慎,唯恐出错;结合“这话是哪个说的 你哪知道替老板卖命的寒苦 那辰光,你当我真是神仙 我是拎着饭碗碰运气啊!碰对了,我能在苏州多吃几年饭。碰不对,大不了再闯几个码头。如今能这么乱闯 损失工料还是小事,榨油厂几百人等着!停一天工要给国家造成多大损失 这不是个人的饭碗问题了!”可知,葛师傅的表现不同,显示出 葛师傅勇于担当的精神,突显新时代工人阶级的主人翁意识。
故答案为:①第一处划线句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葛师傅车活塞时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气度,突出其技艺高超。②第二处划线句以“我”的视角,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葛师傅车活塞时的全神贯注和竭尽全力,突出其勇于担当的精神。
22.①结合“照理,这样大的生活要到上海去做的,史老板想创招牌,硬把生活接下了”可知,语言借鉴评弹,吸收吴地方言,语言富于表现力;②结合“先对你说一段: 葛师傅三十八岁那年,从汉口回到苏州。有个史老板……”等可知,情节像评弹,跌宕起伏,富有传奇色彩;③结合“我的一颗心从喉咙里落下肚去。回头看葛师傅,才发现他上半身的衣衫全湿透了,眉毛上都吊着汗珠”可知,人物形象与主题像评弹,歌颂时代英雄,赞美以葛师傅为代表的精益求精的新时代工人。
故答案为:①情节设置巧妙、有吸引力。文本一写“我”听说葛师傅的故事,编成评弹大受欢迎,又遇到新任务,葛师傅再次显露身手,故事环环相扣,情节张弛有度,和评弹一样吸引了听众。②人物形象鲜明。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等方式塑造了一位技艺高超、勇于担当、有责任心的主人公形象。③语言富有表现力。文本以的语言质朴生动,通俗易懂,和评弹的语言一样有感染力。
23.【答案】浊酒杯。这一个词的背后充满悲愁之绪。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但此时一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不觉中增添了无限悲慨。
或者:喜欲狂。回头望见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感到欣喜若狂。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解析】【分析】①关键字“浊酒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翻译为: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
②关键字“喜欲狂”。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翻译为:回头望见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感到欣喜若狂。“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用妻儿的欢欣来衬托诗人的欣喜之情。
故答案为:浊酒杯。这一个词的背后充满悲愁之绪。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但此时一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不觉中增添了无限悲慨。
或者:喜欲狂。回头望见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感到欣喜若狂。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理解古诗句表达含义,抓住诗句中的能传达“苦”或者“乐”滋味的词、物、事。结合诗句内容,理解描写的场景。分析描写的内容作用是什么,表达诗人何种情感、观点等。
24.【答案】例文:
有一种力量彻夜守望
冬天马上就要过了,春天就要汹涌而来了。我依然还是一个人摇着一杯咖啡细数光阴,像一只流失在繁华世界里无人认领的狗,默默地逡巡和守望。偶尔会翻出心底那幅幸福的地图,让她见见光,晒晒太阳。原本关于幸福的梦想还是一样清澈而明亮。
夜未挥去,铅华未尽;喧嚣未停,尘埃未定。手掌上关于命运的那条线总是那样扑朔迷离,令我总是怀疑,上帝把人当作游戏的玩偶,而他在那至高无上的位置,观看人类的快乐和哀伤,嘲笑人类的无知与愚昧。怀疑之后,心里却又有一种暗暗的坚定:即使是再灰暗浑浊的天空,都要放晴,都会出现七彩的虹。而我的幸福,在不远处等我。
初三是一场滂沱而下的夜雨,混杂着泥土的腥气和汗水泪水的咸涩,厚重得让人无所适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说,没有经历过初三的人,人生是不完整的。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应该经历这样一段沉重又快乐的时光,用年轻的心,在这个下着大雨的潮湿的夜里,彻夜守望,守望未来,守望幸福。
好多个晚上,我默默透过窗口在微寒的风中抬起近视的眼睛,仰望空中模糊的星光。耳边轻轻游走的风,勾勒出青春点点莫名的喜悦。我的脑子里盘旋着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也渐渐安静收敛下来。点点淡淡的灯火,在地上轻轻铺出沉沉的轨迹,就像我们正摸索的未来,不清晰,却很坚定。我知道,我好不容易来到这里,我明天还要追更多荣耀。这是一场永恒的长跑,谁停下脚步,谁就会落后。所以,我彻夜守望,在这场未知的游戏里挥霍青春的能量。
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让我彻夜守望?是对未来的期待,还是对美好的向往?为了心中最初的梦想,为了那个对自己关于幸福的承诺,在一个漫长又阴冷的夜里,我不断奔跑,追逐信心与希望。就像是奋不顾身的燕尾蝶,破碎,燃烧,追逐光一般的梦想;就像是学校某个角落里沉睡的木棉,在寒风的夜里傲然挺立,等待春天点燃她火红的生命,为她换上一袭华美的袍。
我时常感到很疲倦,宁愿就沉沉地睡去,不愿再离开暖暖的被窝。可是我知道,有许多人夜夜都点着一盏孤灯,成了午夜的都市迷茫的眼;第二天,又拖着疲惫的身躯迎接新的挑战。然后有一双无形的手,使着无形的力量,强劲地把我向前推。毕竟,没有谁会心甘情愿地失败,人永远是那样争强好胜。我们都在这场夜雨中透支着青春,唯有不灭的信念,如一座长明的灯塔,遥遥地指着方向。
一路走来,也曾经徘徊;一路走来,汗水泪水早已经迷失在雨水之中;一路走来,印在泥泞中的脚印依然清晰;一路走来,还在守望那最初的梦想。初三的灰暗掩不去青春的光华,一颗炽热如火的心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让我,让我们,在一个繁华的世界里静静地彻夜守望着,拼搏着,然后期待着我们明媚的未来。
【知识点】话题作文
【解析】【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话题作文。根据引导语来审题立意,注意从不同角度分析,从立意角度可以分正面立意、反面立意。然后进行选材构思。注意列提纲,明确整篇作文的框架,最后调动积累的好词佳句,填充内容,完成习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试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丰富细节,使文章内容更充实、主题更深刻。
1 / 1湖南省2024年中考仿真模拟试卷(二)
一、综合题
(2024·北流模拟)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劳动溯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析,“劳”字同“劳”。劳由“力、”、炊”三部分组成,“力”代表力气、用力,“”象征房屋,意指光明、温暖和希望。“勞”字本义为向上用力,意涵用力做工方能有所获,引申为劳作可以创造美好愿景。“动”字同“動”,“動”由“重、力”两部分组成,本义为发力起动,引申为很用力地负重劳作。故“劳”“动”合义,意为下力气劳作,即能有所创获,象征人们通过勤劳工作,能够走向光明,收获希望。华夏先民chóng( )尚劳动、辛勤劳动的心路历程,成为激励后人筚路蓝缕( )、实现梦想的原动力。
【劳动创造】热爱劳动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开物成务、命脉赓续、继往开来的“传家之宝”。从“南泥湾” “天下粮仓” “黑土地”到“禾下乘凉”,中国奇迹是劳动创造的“制胜密码”;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东风导弹”到“神舟”与“天宫”遨游太空,中国天眼探索宇宙,中国高铁展现中国速度,一代代劳动者艰苦奋斗、卓绝探索,让“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享誉全球,让中国人民坚挺脊梁。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大好时代,我们用劳动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劳模精神】樊锦诗守护敦煌,让莫高窟既“延年益寿”,又以数字化的方式得以“永生”;黄文秀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动全村实现整体脱贫,将30岁的年轻生命奉献给了扶贫事业; 张桂梅扎根边远地区,推动创建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真可谓“____,____”。他们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忘我境界和“功成必定在我”的使命担当,广大劳模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1.阅读【劳动溯源】,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chóng 尚 筚路蓝缕
2.【劳动创造】中有不少成语,请你写出其中3个
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
遨游: 享誉:
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填入【劳模精神】语段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连贯。将相应的序号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①事当两可要平心 ②风流人物看今朝 ③人到万难须放胆
④见贤思齐创佳绩 ⑤栉风沐雨卫国家 ⑥锦绣江山留胜绩
上联: 下联:
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勞”字本义为向上用力,意涵用力做工方能有所获,引申为劳作可以创造美好愿景。
B.中国奇迹是劳动创造的“制胜密码”。
C.樊锦诗守护敦煌,让莫高窟既“延年益寿”,又以数字化的方式得以“永生”。
D.广大劳模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答案】1.崇;lǚ
2.继往开来、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3.指“神舟”与“天宫”在太空中的自由飞行和探索。在这里,遨游强调了它们的自由度和探索精神;指“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得到了全球的认可的赞誉。这里,享誉强调了它们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
4.①⑤;②④
5.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释;近义成语语义轻重辨析;对联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 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
(3)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4)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5)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
1.”chóng “应写作“崇”,有“尊重”“重视”的意思,“崇尚”表示尊重和推崇某种观念、行为等。“缕”应写作 lǚ ,“筚路蓝缕”的“缕”读作“lǚ”,意思是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故答案为:崇;lǚ
2.继往开来:“继”是继承,“往”指过去,“开来”表示开辟未来。这个成语强调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未来开辟道路,体现了劳动精神中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千帆竞发:“千帆”指众多的帆船,“竞发”表示竞相出发。形象地描绘了在劳动中,人们如同众多帆船竞相前行,展现出积极进取、奋勇争先的精神面貌。百舸争流:“百舸”即许多船只,“争流”指竞相在水上疾驰。它寓意着在劳动中,大家你追我赶,努力奋进,充分体现了劳动的竞争与活力,以及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故答案为: 继往开来、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3.第 1 步,分析“遨游”一词,“神舟”与“天宫”遨游太空,形象地表现出它们在太空中自由地活动、探索的状态。第 2 步,“享誉”表示在某一领域或范围内获得广泛的赞誉和认可。“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享誉全球,说明它们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故答案为:指“神舟”与“天宫”在太空中的自由飞行和探索。在这里,遨游强调了它们的自由度和探索精神;指“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得到了全球的认可的赞誉。这里,享誉强调了它们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
4.根据对联的对仗要求来分析。“事当两可要平心”与“人到万难须放胆”相对,“见贤思齐创佳绩”与“栉风沐雨卫国家”相对,“风流人物看今朝”与“锦绣江山留胜绩”相对。从意义上看,“事当两可要平心”“栉风沐雨卫国家”表达了劳模的精神和品质,“见贤思齐创佳绩”“风流人物看今朝”体现了对劳模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
故答案为:①⑤;②④
5.B 项句子成分残缺,“中国奇迹”是主语,“是”为谓语,“制胜密码”为宾语,句子缺少“凭借”“依靠”等表示方式、手段的介词,应在“劳动创造的”前加上“凭借”。ACD.正确。
故答案为:B
二、默写
6.(2024·天河模拟)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蒹葭萋萋, 。(《蒹葭》)
②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
④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瑾《满江红》)
⑤ ,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⑥ ,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2)诗人常常通过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请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诗句 批注 出处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禅房,静谧祥和。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 , 。 大漠落日,旷远荒凉。 王维《使至塞上》
2 , 。 秋来雁去,萧瑟肃杀。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答案】(1)①白露未晞;②鸡声茅店月;③八十始得归;④秋容如拭;⑤淫慢则不能励精;⑥肉食者鄙
(2)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②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晞、茅、拭、鄙、衡。
故答案为:⑴①白露未晞②鸡声茅店月③八十始得归④秋容如拭⑤淫慢则不能励精⑥肉食者鄙⑵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②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三、名著导读
(2024九下·曾都模拟)阅读《儒林外史》《简·爱》片段,完成小题。
【甲】几个小老妈抱着小官,在大墙门口,同看门的管家说笑话。看见轿子进来,问道:"可是沈新娘来了?请下了轿,走水巷里进去。"沈琼枝听见,也不言语,下了轿,一直走到大厅上坐下。说道:"请你家老爷出来!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低三下四的人家。他既要娶我,怎的不张灯结彩,择吉过门,把我悄悄的抬了来,岂做娶妻的一般光景?我且不问他要别的,只叫他把我父亲亲笔写的婚书,拿出来与我看,我就没的说了!"老妈同家人都吓了一跳,甚觉诧异,慌忙走到后边,报与老爷知道。
....
沈琼被在宋家过了几天,不见消息,想道:"彼人一定是安排了我父亲,再来和我歪缠。不如走离了他家,再作道理。"将他那房里所有动用的金银器皿、真珠首饰打了一个包袱,穿了七条裙子,扮做小老妈的模样,买通了那丫鬟,五更时分,从后门走了。
____选自《儒林外史》
【乙】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吗?你认为我只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你认为我能忍受让人把我的一口面包从嘴里抢走,让人把我的一滴活命水从杯子里泼掉吗?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赐给了我一点美貌和大量财富,我也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凭着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肉体凡胎跟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离开人世,两人平等地一同站在上帝跟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
____选自《简.爱》
7.下面是小雨阅读《儒林外史》《简·爱》后的一些说法,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是我国明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全书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B.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了"喜极而疯"的范进、"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严监生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古人寸丝半栗的便宜"却拦劫别人家猪的严贡生。
C.《简.爱》这部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小说情节诡异,悬念迭起。那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和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以及悬念的巧妙设计和气氛的渲染,都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D.选段【乙】的情节是罗切斯特拐弯抹角试探简·爱的心思之后,简·爱的一番爱情宣言。可情说完,两人分道扬镳。
8.下面是小雨根据【甲】【乙】两选段,结合整部书,拟制出的名著对读单,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①②两部分。
第一次人生抉择:面对欺压 第二次人生抉择:面对婚姻
情节举例 性格特点 情节举例 性格特点
沈琼枝 面对押送自己的公差的无理讹诈,当面拒绝,不愿委曲求全。 刚烈勇敢, 勇于反抗 因宋家想要诱骗自己为妾,选择逃婚,独自到南京谋生。 ②
简·爱 ① 在婚礼上,得知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毅然离开。
9.小雯读了两部名著,很有收获。根据简·爱和沈琼枝在人生困境时的选择,结合她们在小说中的结局,说说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7.B
8.示例1:简·爱在读书时遭到表哥的欺辱毒打,不愿隐忍,与表哥厮打。示例2:当舅母散播自己善于撒谎的谣言时,简·爱当场拆穿他的伪善面具。;自尊自爱(自强),追求自由、平等。
9.简·爱最后与罗切斯特结婚,获得幸福;沈琼枝赢得了县令的尊重,得以还乡另嫁。
启示:面对生活中的不公,要勇于抗争,坚守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这样才能拥有想要的人生。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儒林外史》;《简·爱》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3)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7.A项错误在于,《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是清代的,而非明代。因此,A项中关于《儒林外史》的创作时代的描述是不准确的。
B.正确。
C项中的错误在于对《简·爱》叙述人称的描述。实际上,《简·爱》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的,而非第三人称。因此,C项中对叙述人称的描述是错误的。
D项中提到的“两人分道扬镳”与原著情节不符。在选段【乙】的情节中,简·爱表达了自己的爱情宣言后,并没有与罗切斯特分道扬镳,而是继续与罗切斯特保持关系。因此,D项中的描述是错误的。故答案为:B
8.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已知的“情节举例”和“性格特点”来填充剩余的空白部分。对于沈琼枝的部分,已知她在面对押送自己的公差的无理讹诈时,当面拒绝,展现了她的刚烈勇敢和勇于反抗的性格特点。接着,在面对宋家想要诱骗她为妾时,她选择逃婚,独自到南京谋生。这里需要概括她的这一行为所反映出的性格特点,可以总结为“独立自主,追求自由”。对于简·爱的部分,第一个空白需要填写的是她在面对欺压时的情节举例及其性格特点。从《简·爱》中,我们可以找到简·爱在面对表哥的欺辱毒打时,不愿隐忍,与之抗争的情节,这反映出她的自尊自爱,不畏强权的性格特点。或者当舅母散播她善于撒谎的谣言时,简·爱勇敢地拆穿舅母的伪善面具,这也体现了她的勇敢和反抗精神。故答案为: 示例1:简·爱在读书时遭到表哥的欺辱毒打,不愿隐忍,与表哥厮打。示例2:当舅母散播自己善于撒谎的谣言时,简·爱当场拆穿他的伪善面具。
自尊自爱(自强),追求自由、平等。
9.首先,需要概述简·爱和沈琼枝在面对困境时的不同选择。简·爱在小说《简·爱》中,面对各种挫折和磨难,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尊严,不屈不挠地追求自由和平等。她勇敢地离开了罗切斯特,但最终还是与真爱结合,获得了幸福。而沈琼枝在《儒林外史》中,面对压迫和困境,她选择逃离并独立谋生,展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她赢得了县令的尊重,最终得以还乡另嫁。其次,根据这两位人物的选择和结局,分析她们所表现出的共同品质和精神。无论是简·爱还是沈琼枝,她们都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敢于面对不公和困境,勇于抗争并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最后,结合两位人物的经历,提炼出启示。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和困境,我们应该像简·爱和沈琼枝一样,勇于抗争,坚守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故答案为: 简·爱最后与罗切斯特结婚,获得幸福;沈琼枝赢得了县令的尊重,得以还乡另嫁。
启示:面对生活中的不公,要勇于抗争,坚守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这样才能拥有想要的人生
四、综合性学习
10.(2023·白云模拟)某中学开展“我的偶像”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不少同学选择以苏轼为偶像开展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帮助“苏轼研究小组”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一】
诗词书画样样精通的东坡,对竹十分偏爱,在他的诗作中,竹诗不下百首。看东坡作品,在各个时期对竹子的态度都不同。年轻时,“门前 , ”抒写抱负;中年时,“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转向闲适;老年时,“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已达超脱……纵观东坡写竹之变,似乎看到东坡对人生的思考,对世事的感叹。
【材料二】
网友作品:《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见下图)
(1)请重组以下汉字,补充到材料一的横线上,并用简体汉字把完整的诗句抄写在答卷的田字格里。
書 上 萬 庫 竹 堂 四 竿
(2)请仔细阅读材料二,说说你从图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3)研究小组拟为苏轼纪念馆撰写宣传册文案,为游客介绍苏轼。他们打算仿照林语堂对苏东坡的评价——“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来组织语言。请你结合材料,再续写三个分句。
【答案】(1)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
(2)从图中我读到了苏东坡一生仕宦浮沉的轨迹(多次被贬官的经历)读到了他一生数次被贬但依旧从容(积极乐观/豁达乐观),读到他在贬官期间依旧有很多直抵人心的优秀作品,读到他在贬官期间依旧心系国家和百姓。
(3)示例:一个“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居士,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进退舍得的智者,一个百折不挠、豁达乐观的文人,一个淡泊名利、志趣高洁的词人,一个心系国家和百姓的官员。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图表信息;新闻标题;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1)注意题目要求,重组汉字,补充到横线上。给到的汉字分别是:书上万库竹堂四竿。根据后文的诗句,可以横线处其实是苏轼年轻时写的关于竹子的诗“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
(2)材料二的图中,苏轼一生被贬多次,经过多个地方,包括:杭州、徐州、密州、幽州、徽州、儋州、京城。虽然被贬多次,但是苏轼态度不变,写了很多优秀作品,一直积极乐观,心系国家。
(3)仿写注意格式,是什么什么样的人。可以是:是一个性格豪放、心胸开阔的词人。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是一个心忧国家的官员。语言得体即可。
故答案为:(1) 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
(2) 从图中我读到了苏东坡一生仕宦浮沉的轨迹(多次被贬官的经历)读到了他一生数次被贬但依旧从容(积极乐观/豁达乐观),读到他在贬官期间依旧有很多直抵人心的优秀作品,读到他在贬官期间依旧心系国家和百姓。
(3) 一个“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居士,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进退舍得的智者,一个百折不挠、豁达乐观的文人,一个淡泊名利、志趣高洁的词人,一个心系国家和百姓的官员。
【点评】(1)本题考查汉字辨别及书写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重组汉字,补充到横线上。注意给到的汉字分别是:书上万库竹堂四竿。
(2)本题考查图片信息概括能力。读懂图片内容,把所有的内容如地点、态度、名句背后的寓意都写出来,注意语言得体。
(3)本题考查仿写。注意例句格式,字数等隐形要求,语言得体即可。
五、文言文阅读
(2024·广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君尝言: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桓公伯,孔子称其仁,而不能止五公子之乱,使桓公死不得葬,曰:“管仲盖有以致此也哉!”
管仲身有三归,桓公内嬖如夫人者六人,而不议为非,此固适庶争夺之祸所从起也。然桓公之老也,管仲与桓公为身后之计,知诸子之必争,乃属世子于宋公。夫父子之间,至使他人与焉,智者盍至此乎
《传》曰:“管仲病且死,桓公问谁可使相者。管仲曰:‘知臣莫若君。’公曰:‘易牙何如 ’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何如 ’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刁何如 ’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管仲死,桓公不用其言,卒近三子,二年而祸作。”夫世未尝无小人也,有君子以间之,则小人不能奋其智。《语》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管仲知小人之不可用,而无以御之,何益于事?
内既不能治身,外复不能用人,举易世之忧而属之宋襄公,使祸既已成,而后宋人以干戈正之。于乎殆哉!
(节选自苏辙《管仲》)
材料二:
尝读《周官》《司马法》,得军旅什伍之数,其后读管夷吾书,又得管子所以变周之制。盖王者之兵,出于不得已而非以求胜敌也故其为法要以不可败而已。至于桓文,非决胜无以定霸,故其法在必胜。繁而曲者,所以为不可败也;简而直者,所以为必胜也。
若夫管仲之制其兵,可谓截然而易晓矣。三分其国,以为三军,万人为一军,三军三万人,疏畅洞达,虽有智者无所施其巧。
三代之制,至于列国犹有存者。及至管仲相桓公,南伐楚,北伐孤竹,九合诸侯,威震天下而其军垒阵法,不少概见者,何哉 盖管仲欲以岁月服天下,故变古司马法而为是简略速胜之兵,是以莫得而见其法也。
(节选自苏轼《管仲论》)
11.材料二面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出于不得A已B而C非D以求胜E敌也F故其为法G要H以不可败而已
1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通“霸”,文中的齐桓公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侯、秦伯都是“春秋五霸”。
B.倍,指背弃,与《湾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意思相同。
C.殆,指危险,与《项脊轩去》中“得不焚,殆有神护者”的“殆”意思不相同。
D.制,指统领,统率,与《过秦论》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的“制”意思相同。
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种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赢得了孔子的称许,但孔子也认为管仲未能及时制止五公子争夺君位,致使齐桓公死不得葬。
B.在管仲临终时,齐桓公就继任的人选征询他的意见,管仲认为易牙等三人都有悖人情,不可任用,但齐桓公后来没有所从。
C.苏辙认为,世间并非没有小人,君王防范小人得势的最好办法是重用君子,让小人无法逞其奸计,舜帝和商汤就是这样做的。
D.“什伍”是周朝军队的建制,这种编制方式较为繁琐,管仲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而采取了“三军”制,使军队运作非常流畅。
1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父子之间,至使他人与焉,智者盍至此乎?
②故变古司马法而为是简略速胜之兵,是以莫得而见其法也。
15.苏洵在《管仲论》中用“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来评价管仲,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1.BFG
12.D
13.A
14.①父子之间的事,竟然要由别人来介入,有智慧的人难道会这样做吗?
②(管仲)所以改变古代的“司马法”,而制定出了这种简单快速取胜的军队建制,因此我们就看不到他运用古代“司马法”的事迹了。
15.①齐桓公能够称霸,主要是管仲的辅佐,管仲托起了齐国,所以说“国以一人兴”。
②管仲临终时没有向桓公举荐合适的继承人,导致齐国发生内乱,同时他没有安排好身后事宜,导致小人作乱,所以说“以一人亡”。
③苏洵用“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评价管仲,主要是想说明国家的兴亡关键在人事安排是否得当。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⑵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⑸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先君曾说:管仲九次汇集诸侯,匡扶天下,辅佐齐桓公称霸,连孔子都称赞他的仁义,然而仍然不能阻止五位公子为了争夺君位而相互残杀,使齐桓公死后不能下葬,说:“大概是由于管仲才达到这种地步啊! ”
管仲自己有三个藏金宝库,齐桓公宠爱的侍妾有六个人,管仲却不劝谏其错误,这本来就是嫡庶争夺君位的祸患的起源。然而齐桓公老了,管仲为齐桓公身后之事打算,知道各位皇子一定会争夺君位,于是把世子托付给宋公。父子之间的事,竟然要由别人来介入,有智慧的人难道会这样做吗?
《传》说:“管仲快要病死了,桓公问谁可以任宰相,管仲说:‘了解臣下的,没有人能比得上君主。’桓公说: ‘易牙怎么样 ’(管仲)回答说:‘杀了自己的儿子,来取悦国君,是不近人情的,不可任用。’桓公道:‘开方怎么样 ’(管仲)回答说:‘背弃自己的父母来投合君主,不近人情,难以接近。’桓公说:‘竖刁怎么样 ’ 管仲答:‘他残毁了自己的身体来投合君主,不近人情, 难以亲信。’管仲死后,桓公不采用管仲的意见,最终亲近、任用了这三人,仅仅两年祸乱就发生了。”世上不曾没有小人,有君子来阻隔他们,那么小人不能发挥他们的才智。《语》说:“舜得到天下,从众人中选用人才,推举了皋陶,那些不仁德的人就都远离了。汤得到天下,从众人中选举人才,推举了伊尹,不仁德的人也都远离了。”管仲知道小人不能任用,却没有办法阻止他们,对于国家大事又有什么帮助呢?
在内不能修养自身,在外又不能任用人才,拿朝代更迭的忧患托付给宋襄公,让祸患已经形成,而后宋人只能用战争来纠正它。这时候就很危险了。
材料二:
曾经读过《周官》《司马法》等文章,知道了军旅的基层建制的人数,在之后又读过了管仲的书,进而知道了《管子》改变周朝军旅管理制度的原因。凡是王道的军队,除非出于不得已,而绝对不是以战胜敌人为目的。所以在他们制定办法的时候,只是要求不可以战败而已。至于在齐桓公和晋文公的时代,除非决战胜利而没有其他办法才能称霸,所以他们制定的办法目的就是必须胜利。只有复杂和曲折的办法,才可以能立于不败之地;而简单和直接的办法,才是能作为必胜的手段。
那管仲统领他的军队,可以说是非常直接简单而且容易明白啊。把国家的力量分成三份,用来成就三军。一万人编成一个军,三军共计三万人。非常通畅并且容易透彻理解,即便有智慧的人也没有他施展才能的地方。
所有三代的制度,到了春秋战国还有幸存的。等到管仲在齐桓公这里称相,南伐楚国,北伐孤竹国,把九个诸侯国联合在了一起,威震天下,但是他的军事防守和战斗阵法,却是很难真正见到,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管仲想要在很短时间内征服天下,(管仲)所以改变古代的“司马法”,而制定出了这种简单快速取胜的军队建制,因此我们就看不到他运用古代“司马法”的事迹了。
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是出于不得已,而不是为了求得战胜敌人,所以他们的法制,最重要的是不可败。“而”为连词,表转折,位于句首,在B后断开;“非以求胜敌也”判断句,在F后断开;“要以不可败而已”意思是最重要的是不可败,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在G处断开。
故答案为:BFG
12.ABC.正确。
D.“制,指统领,统率”错误,“制”是“制服”的意思。句意:秦有剩余的力量来制服他们。
故答案为:D
13.A.“但孔子也认为管仲未能及时制止五公子争夺君位,致使齐桓公死不得葬”错误,原文“先君尝言: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桓公伯,孔子称其仁,而不能止五公子之乱,使桓公死不得葬”,这是作者的父亲苏洵的评价,而非孔子。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1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①重点词语:与,参与;盍,何,为什么;至使他人与焉,宾语前置,别人参与其中。②重点词语:故,所以;是,这,这样;以,用来;是以,因此。
故答案为:①父子之间的事,竟然要由别人来介入,有智慧的人难道会这样做吗?
②(管仲)所以改变古代的“司马法”,而制定出了这种简单快速取胜的军队建制,因此我们就看不到他运用古代“司马法”的事迹了。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苏洵在《管仲论》中用“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来评价管仲,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的兴衰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作用。结合材料分析,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从国家的兴盛角度来看,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管仲的才能和贡献使得齐国兴旺发达,这正符合了“国以一人兴”的描述。其次,从国家的衰亡角度来看,管仲去世后,齐国内乱,桓公死无葬身之地。管仲虽然知道易牙、开方、坚搏这三个小人不可用,但却无法阻止桓公亲近他们,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这也验证了“国以一人亡”的说法。综上所述,苏洵的评价“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既肯定了管仲对国家兴盛的巨大贡献,也指出了管仲在阻止国家衰亡方面的不足。管仲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生平和事迹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故答案为:①齐桓公能够称霸,主要是管仲的辅佐,管仲托起了齐国,所以说“国以一人兴”。
②管仲临终时没有向桓公举荐合适的继承人,导致齐国发生内乱,同时他没有安排好身后事宜,导致小人作乱,所以说“以一人亡”。
③苏洵用“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评价管仲,主要是想说明国家的兴亡关键在人事安排是否得当。
六、现代文阅读
(2024·潮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说说“氛围感”
许 晴
①初秋,约二三好友,找间茶室,在古琴音韵中品一杯茶,浓浓的氛围感为秋日休闲生活平添了几许生趣与惬意。近年来,从拍照到穿搭,从就餐到出行,氛围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热词。
②何谓氛围感?置身蓝天绿草之间,看云卷云舒,是露营的氛围感;明艳的阳光、清凉的泳池、手中的冷饮,共同营造出夏日的氛围感……可以说,氛围感既是难以言喻的情绪、气氛,也是可知可感的具体事物,但本质上是一种审美需求和生活韵味。
③翻看古人的文选、诗集,“抱琴开野室,携酒对情人。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与今天的出行游玩有异曲同工之妙;“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古人捕捉“须臾之物”的意境,而我们称之为氛围感。
④今天,营造氛围感、享受氛围感,日益成为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是越来越多人消费升级的缩影。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消费更加注重品质与个性。好的氛围感使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饱满的情绪价值,在身心愉悦中创造出新的需求,也为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开辟了创新的路子。
⑤作为消费的新赛道,“氛围感经济”仍处于孕育期,需要多方呵护。“氛围感经济”重在氛围的个性与品质,如何避免在流量的作用下演变成千篇一律的“流水线作业”,伤害体验感这个关键竞争力?“氛围感经济”侧重消费感受,这样的商业模式如何监管,才能让消费者在消费前就拥有识别陷阱的慧眼?氛围感带来的放松、惬意是无价的,享受氛围感的消费却是有价的,如何优化监管,让创新的种子既可以快长,又不会长歪,考验着监管者智慧。
⑥不管是在大自然中探寻内心,还是在生活中追求舒适环境,抑或是购买氛围灯、香薰等“氛围感好物”,对美好的向往无处不在,满足美好向往的商业创新前景广阔。从这个角度看,氛围感事关个人体验,也关系超大规模市场的消费潜力。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9月1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南京街头的茶馆、民宿、咖啡店等不少商家,正紧锣密鼓地上新“围炉冰茶”。所谓“围炉冰茶”,正是夏季版的“围炉煮茶”。烟雾缭绕的图片、视频,配上“来一桌围炉冰茶,看云雾吞吐;配几碟江南点心,品花开花落”“偷得浮生半日闲”等一类的文案,作为“围炉”2.0版本的围炉冰茶,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走红全网。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其相关话题的播放量已超过1009万次,笔记话题阅读量也超百万次。
②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类消费主打氛围感和体验感。这种商业现象实际上是新茶饮结合新消费而创造出的一个新社交消费场景,是在冬季围炉煮茶场景基础上,结合季节变换的升级与创新。其自然会顺应一部分社会群体的社交消费需求,并会在短时期内形成和引领一定的消费潮流。火热褪去后,大概率会作为常规消费方式之一而长期延续下去。”
(选自《华夏时报》2023年4月30日,有删改)
16.下列关于上述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第①段以日常生活现象举例,引出话题:在生活众多方面,“氛围感”已然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词。
B.材料一第④段加点词“日益”“越来越多”强调了今天氛围感越来越重要,体现了本文语言的准确性。
C.材料一第⑤段连用两个问句,意在指出:“氛围感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需要新的监管模式。
D.材料二中“围炉冰茶”是“围炉煮茶”顺应季节变换的升级与创新,有可能会成为一种常规消费方式。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18.有人认为,“氛围感”只是一种营销手段,不值得推广。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结合材料内容和生活体验简要分析。
【答案】16.C
17.材料一第②段首先通过举例的方式,具体解释了“氛围感”的含义,然后进一步概括指出“氛围感”是情绪气氛和具体事物的结合,最后强调其本质上是审美需求和生活韵味。
18.示例:我不同意该观点。理由如下:①“氛围感”是审美需求和生活韵味的体现,它能让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饱满的情绪价值,创造出新的需求,也能为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开辟创新的路子。②“氛围感经济”是消费的新赛道,其商业前景广阔,对满足人们的美好向往和促进消费潜力的释放具有重要意义。③“氛围感”在日常生活中也无处不在,如人们在大自然中探寻内心,在生活中追求舒适环境,购买“氛围感好物”等,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氛围感”不仅仅是一种营销手段,它值得推广。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议论文文本;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一般步骤是一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二根据题干要求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三整理答案,列出序号,规范作答,最后还须根据题干赋分进行验证。概括时可以摘录文中的总起句或过渡句、重点句等,也可要素归纳,关注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还可段意合并或自行概括。如果是选择题,要将每一项选项都仔细与文本内容核对,找出正确的选项。
(2)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分析论证思路的步骤是:一审清题干,确定是某段还是全篇,确定答题区域;二通读答题范围内容,明确论点;三勾画出能提示论证方法、揭示主旨或论点的关键词,简单划分层次;四按照顺序分析每个层次,对论点论据内容进行分析,明确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在论证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提出了什么观点;五在把握层次的基础上,整合语言,分析概括论证思路,表述时要用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这样的逻辑关系的词语。
(3)本题考查谈观点看法。谈观点看法不要脱离文本,要再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表明自己的观点,再从原文出发联系现实谈看法,需要精心组织语言,完整表达。
16.材料一是一篇议论文,第1段由 日常生活现象举例,引出话题 ,第2段解释什么是”氛围感“,第3段介绍古人的”氛围感“,第4段论述今天, 营造氛围感、享受氛围感,日益成为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是越来越多人消费升级的缩影;第5段,阐明作为消费的新赛道,“氛围感经济”仍处于孕育期,需要多方呵护;第6段,结束全文, 氛围感事关个人体验,也关系超大规模市场的消费潜力 。第5段的问句意在阐明作为消费的新赛道,“氛围感经济”仍处于孕育期,需要多方呵护,故AB正确;C理解分析不正确。材料二中的“围炉冰茶”,是夏季版的“围炉煮茶”, 是在冬季围炉煮茶场景基础上,结合季节变换的升级与创新。 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7.材料一第2段共有3句话,第1句设问,第2句举例具体解释,第3句概括指出氛围感的内涵和本质。
故答案为:
材料一第②段首先设问,通过举例的方式,具体解释了“氛围感”的含义,然后进一步概括指出“氛围感”是情绪气氛和具体事物的结合,最后强调其本质上是审美需求和生活韵味。
18.材料一说:“氛围感”是情绪气氛和具体事物的结合,是审美需求和生活韵味。其作用是既可使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饱满的情绪价值,在身心愉悦中创造出新的需求,也为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开辟了创新的路子;同时,作为消费的新赛道的“氛围感经济” 是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其商业创新前景广阔。所以,“氛围感”是值得推广的。
故答案为:
示例:我不同意该观点。理由如下:①“氛围感”是审美需求和生活韵味的体现,它能让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饱满的情绪价值,创造出新的需求,也能为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开辟创新的路子。②“氛围感经济”是消费的新赛道,其商业前景广阔,对满足人们的美好向往和促进消费潜力的释放具有重要意义。③“氛围感”在日常生活中也无处不在,如人们在大自然中探寻内心,在生活中追求舒适环境,购买“氛围感好物”等,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氛围感”不仅仅是一种营销手段,它值得推广。
(2024·广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葛师傅
陆文夫
我的师傅姓葛,名字叫增先,五十八岁。总戴一顶瓦灰色的鸭舌帽,为的是遮掩了那一头斑白的头发。他总共有两个徒弟:一个是广德,一个就是我。
我自小欢喜听苏州评弹,而且居然学会了《水浒》中的几个段子。师兄广德便来鼓动我,说:“你何不把厂里的新鲜事情,编几段评弹?”
我说:“师兄,说书这一行,还有点窍门:你听或松打虎那一段,说起来多神!多险!那有个情节;眼前这厂里的事情,太淡。”
广德说:“这话不对,就说我们的葛师傅吧,他身上就有好材料。
“先对你说一段:葛师傅三十八岁那年,从汉口回到苏州。有个史老板,接下一宗大生活,替客户配一只大活塞。那时没有科学仪器测量,全靠一把大卡钳,手头上的功夫。照理,这样大的生活要到上海去做的,史老板想创招牌,硬把生活接下了。
“那活塞车了三天,最后一刀没人敢车了。史老板一急,把苏州一带稍有名气的车工都请到厂里。车工有句老话:“千刀万刀,最后一刀。”这最后一刀吃对了,就是正品,吃不准,就得报废。生活一废,史老板的招牌就碎了,车工的饭碗也得过河,没人敢落车。
“葛师傅站出来,拿起卡钳,量了个仔细。量完了,二话没说,把车床马达一推,拖板一摇,嗤溜溜地车了一刀,大模大样地说:“落车!”——活塞进汽缸,正好!
“从此,葛师傅到哪爿厂,哪爿厂就生意兴隆。葛增先这三个字,被人家喊成了活神仙!”我听了这段故事,来劲了,说:“这有点像式松打虎哩!”
广德笑起来说:“你怎么老是武松打虎啊?当今的英雄不同了,葛师傅去年革新二十八项技术,这才是正文哩。以后有空,我慢慢说给你听。”
我把葛师傅这段故事编成评弹,题目叫“活神仙巧车大活塞”,果然大受欢迎。
……
去年九月,葛师傅开会去了。这时候,来了紧急任务,也是要配大活塞。我心里想,这下子可以显显葛师傅的威风了。我把任务交给一个车工,关照他说:“这最后一刀你别车,放着等葛师傅回来。”
葛师傅刚回来。车间里的人呼隆一下把他围在当中,有人直着嗓子喊:“快来呀,活神仙要表演啦!”
葛师傅被弄得莫名其妙,我说:“别听他们瞎起哄,有只活塞请你卡一卡。”
葛师傅听到活塞两字,眉毛动了一下,问:“生活急不急?”
“人家一爿榨油厂停工,几百人等着哩!”
“活塞有多大?”
我说:“和你二十年前车的一样大。”
葛师傅脸色一虎,说:“什么二十年前,快领我去看。”
我见师傅脸色不对,心里有点虚。说实话,这样紧要的生活,是不能当耍的。那些看表演的人,一个劲地喊:“快来呀,表演开始罗!”
葛师傅跑到车床跟前,立刻把袖管一捋,拿起卡钳就量。量完问我:“厂里有没有这么大的分厘卡?”
“货已经订了,还没来,最快也要三天。”
葛师傅责怪我:“你为啥一点准备不做,莽莽撞撞地干险事?”
我听了,肚皮里泛泡泡。你二十年前干得那么神奇,如今却非分厘卡不可了。用分厘卡算啥稀奇。
那些看表演的人,也和我一个心思。本想见识葛师傅的当机立断,干脆利落,没想到活神仙却磨磨蹭蹭!有些人熬不住了,嘁喊嚓嚓地议论起来:
“并不那么神嘛!”
“他过去跟资本家做,也不曾考虑嘛,是怕塌面子!”
葛师傅耳朵十分尖灵,抬起头来追问:“这话是哪个说的?你哪知道替老板卖命的寒苦?那辰光,你当我真是神仙?我是拎着饭碗碰运气啊!碰对了,我能在苏州多吃几年饭。碰不对,大不了再闯几个码头。如今能这么乱闯?损失工料还是小事,榨油厂几百人等着!停一天工要给国家造成多大损失?这不是个人的饭碗问题了!”
车间里鸦雀无声,只有车床在咝咝嘘嘘地旋转,铁器轻轻地碰击。天窗里突然射进耀眼的阳光,我才看清葛师傅严肃的目光。我忙劝他说:“那就等三天吧。”
葛师傅拧起眉头,翘起下巴,味细着眼睛,停了一息说:“不能等。眼下正是新豆登场,榨油厂任务紧急。”
我说:“万一报废了,时间也差不多。”
葛师傅说:“通知翻砂车间,别把活塞的泥模毁了,随时准备浇第二只······”他把帽子一脱,现出一头斑斑白发。
旁边那些看表演的,肃静无声,好像在替葛师傅助劲,大家共担着一个责任。
紧要关头到了,见他满满地吸了口气,摆开八字步,把全身的力气都提到两只膀子上,屏住气,稳住劲。卡钳脚在活塞上轻轻地一探,跟着一挥手,高喊:“开车!”床飞舞起来了,车刀嗤喷地切削过来,雨点般的铁屑,沙沙地四洒开来。工夫不大,一刀到头,大活塞完工了。我没等葛师傅吩咐,便吹响哨子,指挥落车。那一边,人们个个抢着活干,忙着向汽缸里装。只听见梆头梆梆梆三响,车间里一片欢叫:“正好!”
我的一颗心从喉咙里落下肚去。回头看葛师傅,才发现他上半身的衣衫全湿透了,眉毛上都吊着汗珠。
这以后,我花了三个夜晚,编了一段新的评弹,它受到了大伙儿更加热烈的欢迎。
1961年发表
(有删改)
文本二,
向评弹学习(节选》
陆文夫
我向苏州评弹学过不少东西,所以有人说我的某些短属小说有点像苏州评弹。爱上苏州评弹,那是在我开始写小说之后。那时我为写小说而苦恼,而评弹带给了我各种启发。苏州评弹的语言很生动。很优美,很有表现力,可惜的是我不能用吴语来写小说,不懂苏州话的人看不懂,懂苏州话的人着起来也很吃力,何况吴语也和许多地方语言一样,许多传神之处无法用普通话加以翻译,只好吸收一些读音不同,字面能懂的方言,如“瞎七搭八”“滴溜滚圆”等等。
(有删改)
19.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德讲故事,先说葛师傅三十八岁从“汉口”回来,暗示他一身本领是从何而来的。
B.“我”让车工留下最后一刀,也故意不准备分厘卡,就是想亲眼看“活神仙”表演。
C.葛师傅告诉大家,二十年前为史老板巧车大活塞是“碰运气”,这里有谦虚的成分。
D.“我”建议“等三天”,而葛师傅想清楚得失利弊之后,果断决定冒险去车大活塞。
20.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年革新二十八项技术,从榨油厂来的任务很紧急,文本一中的这些细节透露出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时代气息。
B.文本一多处以描摹五官来刻画人物,如“眉毛动了一下”“拧起眉头”,神形兼备,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C.文本一中,工人们从议论纷纷到肃静无声再到欢呼一片,烘托了故事气氛,也表现了人们对葛师傅认识的转变。
D.两则文本都写到了评弹,但用意不同,文本一以评弹为主线串联情节,文本二以评弹为学习对象,谈论小说创作。
21.文本一中两处划线部分都描写葛师傅车活塞,却写出了“不一样”的葛师傅,谈谈你的理解。
22.陆文夫指出“有人说我的某些短篇小说有点像苏州评弹”,请结合两则文本中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文本一哪些方面“像苏州评弹”。
【答案】19.B
20.D
21.①第一处划线句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葛师傅车活塞时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气度,突出其技艺高超。②第二处划线句以“我”的视角,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葛师傅车活塞时的全神贯注和竭尽全力,突出其勇于担当的精神。
22.①情节设置巧妙、有吸引力。文本一写“我”听说葛师傅的故事,编成评弹大受欢迎,又遇到新任务,葛师傅再次显露身手,故事环环相扣,情节张弛有度,和评弹一样吸引了听众。②人物形象鲜明。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等方式塑造了一位技艺高超、勇于担当、有责任心的主人公形象。③语言富有表现力。文本以的语言质朴生动,通俗易懂,和评弹的语言一样有感染力。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⑵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此题,既要对文本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本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 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⑶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⑷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19.ACD.正确。
B.“也故意不准备分厘卡”错误,结合“货已经订了,还没来,最快也要三天”可知。
故答案为:B
20.ABC.正确。
D.“主线”错误,以人物故事为主线。
故答案为:D
21.结合“葛师傅站出来,拿起卡钳,量了个仔细。量完了,二话没说,把车床马达一推,拖板一摇,嗤溜溜地车了一刀,大模大样地说:‘落车!’一活塞进汽缸,正好!” 可知,第一处描写葛师傅车活塞迅速快捷,看起来自信满满,其实是对失败并不那么在乎;结合“紧要关头到了,见他满满地吸了口气,摆开八字步,把全身的力气都提到两只膀子上,屏住气,稳住劲,卡钳脚在活塞上轻轻地一探,跟着一挥手,高喊:‘开车!’床飞舞起来了,车刀嗤嗤地切削过来,雨点般的铁屑,沙沙地四洒开来。工夫不大,一刀到头,大活塞完工了”可知,第二处描写葛师傅车活塞小心翼翼,沉稳谨慎,唯恐出错;结合“这话是哪个说的 你哪知道替老板卖命的寒苦 那辰光,你当我真是神仙 我是拎着饭碗碰运气啊!碰对了,我能在苏州多吃几年饭。碰不对,大不了再闯几个码头。如今能这么乱闯 损失工料还是小事,榨油厂几百人等着!停一天工要给国家造成多大损失 这不是个人的饭碗问题了!”可知,葛师傅的表现不同,显示出 葛师傅勇于担当的精神,突显新时代工人阶级的主人翁意识。
故答案为:①第一处划线句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葛师傅车活塞时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气度,突出其技艺高超。②第二处划线句以“我”的视角,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葛师傅车活塞时的全神贯注和竭尽全力,突出其勇于担当的精神。
22.①结合“照理,这样大的生活要到上海去做的,史老板想创招牌,硬把生活接下了”可知,语言借鉴评弹,吸收吴地方言,语言富于表现力;②结合“先对你说一段: 葛师傅三十八岁那年,从汉口回到苏州。有个史老板……”等可知,情节像评弹,跌宕起伏,富有传奇色彩;③结合“我的一颗心从喉咙里落下肚去。回头看葛师傅,才发现他上半身的衣衫全湿透了,眉毛上都吊着汗珠”可知,人物形象与主题像评弹,歌颂时代英雄,赞美以葛师傅为代表的精益求精的新时代工人。
故答案为:①情节设置巧妙、有吸引力。文本一写“我”听说葛师傅的故事,编成评弹大受欢迎,又遇到新任务,葛师傅再次显露身手,故事环环相扣,情节张弛有度,和评弹一样吸引了听众。②人物形象鲜明。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等方式塑造了一位技艺高超、勇于担当、有责任心的主人公形象。③语言富有表现力。文本以的语言质朴生动,通俗易懂,和评弹的语言一样有感染力。
七、写作题
23.(2023·婺城模拟) 活动助写:
苦标签 乐标签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苦是他,乐也是他。苦、恨到底是何滋味,竟让文人有一夜白头之说:喜、乐又是何种样貌,竟让人有“欣喜若狂”之状态。屏气凝神,沉思冥想,想出一个最能传达“苦”或者“乐”滋味的词、物、事或者场景。阐述理由,100字左右。
【答案】浊酒杯。这一个词的背后充满悲愁之绪。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但此时一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不觉中增添了无限悲慨。
或者:喜欲狂。回头望见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感到欣喜若狂。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解析】【分析】①关键字“浊酒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翻译为: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
②关键字“喜欲狂”。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翻译为:回头望见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感到欣喜若狂。“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用妻儿的欢欣来衬托诗人的欣喜之情。
故答案为:浊酒杯。这一个词的背后充满悲愁之绪。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但此时一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不觉中增添了无限悲慨。
或者:喜欲狂。回头望见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感到欣喜若狂。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理解古诗句表达含义,抓住诗句中的能传达“苦”或者“乐”滋味的词、物、事。结合诗句内容,理解描写的场景。分析描写的内容作用是什么,表达诗人何种情感、观点等。
24.(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守望是誓言,守望是承诺,守望是一种心灵的期盼。一个守望,或关乎友情,或关乎亲情,或关乎过往,或关乎未来。一个守望,揣着喜悦,怀着期待,留住了时光与真情,带给我们希望与力量。
请以“守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到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有一种力量彻夜守望
冬天马上就要过了,春天就要汹涌而来了。我依然还是一个人摇着一杯咖啡细数光阴,像一只流失在繁华世界里无人认领的狗,默默地逡巡和守望。偶尔会翻出心底那幅幸福的地图,让她见见光,晒晒太阳。原本关于幸福的梦想还是一样清澈而明亮。
夜未挥去,铅华未尽;喧嚣未停,尘埃未定。手掌上关于命运的那条线总是那样扑朔迷离,令我总是怀疑,上帝把人当作游戏的玩偶,而他在那至高无上的位置,观看人类的快乐和哀伤,嘲笑人类的无知与愚昧。怀疑之后,心里却又有一种暗暗的坚定:即使是再灰暗浑浊的天空,都要放晴,都会出现七彩的虹。而我的幸福,在不远处等我。
初三是一场滂沱而下的夜雨,混杂着泥土的腥气和汗水泪水的咸涩,厚重得让人无所适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说,没有经历过初三的人,人生是不完整的。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应该经历这样一段沉重又快乐的时光,用年轻的心,在这个下着大雨的潮湿的夜里,彻夜守望,守望未来,守望幸福。
好多个晚上,我默默透过窗口在微寒的风中抬起近视的眼睛,仰望空中模糊的星光。耳边轻轻游走的风,勾勒出青春点点莫名的喜悦。我的脑子里盘旋着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也渐渐安静收敛下来。点点淡淡的灯火,在地上轻轻铺出沉沉的轨迹,就像我们正摸索的未来,不清晰,却很坚定。我知道,我好不容易来到这里,我明天还要追更多荣耀。这是一场永恒的长跑,谁停下脚步,谁就会落后。所以,我彻夜守望,在这场未知的游戏里挥霍青春的能量。
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让我彻夜守望?是对未来的期待,还是对美好的向往?为了心中最初的梦想,为了那个对自己关于幸福的承诺,在一个漫长又阴冷的夜里,我不断奔跑,追逐信心与希望。就像是奋不顾身的燕尾蝶,破碎,燃烧,追逐光一般的梦想;就像是学校某个角落里沉睡的木棉,在寒风的夜里傲然挺立,等待春天点燃她火红的生命,为她换上一袭华美的袍。
我时常感到很疲倦,宁愿就沉沉地睡去,不愿再离开暖暖的被窝。可是我知道,有许多人夜夜都点着一盏孤灯,成了午夜的都市迷茫的眼;第二天,又拖着疲惫的身躯迎接新的挑战。然后有一双无形的手,使着无形的力量,强劲地把我向前推。毕竟,没有谁会心甘情愿地失败,人永远是那样争强好胜。我们都在这场夜雨中透支着青春,唯有不灭的信念,如一座长明的灯塔,遥遥地指着方向。
一路走来,也曾经徘徊;一路走来,汗水泪水早已经迷失在雨水之中;一路走来,印在泥泞中的脚印依然清晰;一路走来,还在守望那最初的梦想。初三的灰暗掩不去青春的光华,一颗炽热如火的心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让我,让我们,在一个繁华的世界里静静地彻夜守望着,拼搏着,然后期待着我们明媚的未来。
【知识点】话题作文
【解析】【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话题作文。根据引导语来审题立意,注意从不同角度分析,从立意角度可以分正面立意、反面立意。然后进行选材构思。注意列提纲,明确整篇作文的框架,最后调动积累的好词佳句,填充内容,完成习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试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丰富细节,使文章内容更充实、主题更深刻。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