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省新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分项过关突破06文学类文本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湖北省新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分项过关突破06文学类文本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4 08:19:0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湖北省新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分项过关突破
06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3分)
窗 花
初夏的一个下午,一只布谷大概迷路了, 在城市上空孤单地叫着,时远时近。黄昏快要到来,我留意到它好长一阵没有发声了, 就想, 它终于找到归路,还乡了。
布谷! 那叫声,却突然在我家窗外冒了出来。 窗关着, 那里并不能停留一只鸟。 我上上下下搜寻, 直到眼睛让两团红色晃得花了起来。 那是两幅红色窗花。窗花里藏着鸟,都不是真鸟。
我还是等了等,才把窗轻悄悄推开,没有一个扑棱棱的意外。 两幅窗花随着各自安身的窗玻璃, 拉开了一点距离。 左边一幅是四方形, 四边布满了梅花。今年是兔年,所以梅花中央有两只兔子, 一只曲着前 爪站着, 一只趴在地上,都乖乖地仰着头和梅花枝上的一只喜鹊说着什么。 从空白处钤印的“ 玉兔迎春 ” 四个字来看, 喜鹊虽高高在上, 却是一个配角。
右边一幅是圆形, 周围布满了梨花。 两只燕子正从花间往外飞, 嘴里衔着一朵梨花的那只已半身出框, 另一只紧随其后。 花间也有钤印, 是“ 与物皆春 ”。
我已经看出来, 两幅窗花的材质都不是纸, 只不过薄如纸罢了。 图案也不是镂空的, 只不过通透之处 与玻璃同色罢了。 那么,那样的窗花, 还是农耕文化之花吗?
窗花是窗上张贴的剪纸, 已有上千年历史。 一代一代剪纸艺人靠着双手, 靠着刀剪和纸, 让剪纸艺术 翩然传到今天。 而今, 凭着手手相传的温度提升, 凭着环环相扣的物流跟进, 窗花可以让城市任何一个门 户顺利接收, 为任意一扇窗添上祥瑞之景。 但高楼大厦窗玻璃那一个尺度, 显然又让窗花那一份娇弱感到 了局促, 也让乡野风味、 俚俗风趣等都有了一个换装进城的心思。 可以说, 窗花,恰是可以一窥民间艺术 之流变的窗 口。
天色暗了一些,我并没有从那窗前离开。 窗花里的花就不说了,兔子也不说了,但是,那鸟,我见了它们,怎么会没有几句话要说呢?
听, 布谷又在远处叫起来了。
我突然想到, 刚才眼皮底下冒出的那一声, 会不会是某个孩子气的邻居模仿布谷, 或者, 那就是一个 孩子的模仿呢? 要不, 那会不会是谁把电子钟和手机之类拿到了窗 口, 把从布谷那儿照搬来的铃声放送出 来, 给那只真正的布谷一个回应呢?
窗花并不能为我作证, 刚才有一只真正的布谷飞过。 那么,那布谷,会不会是从我梦中飞出去的一只 呢?
我到了那会儿才想起来, 之前我从一本书上知道,布谷是胆小的鸟。 它每年只有到农忙时节才会出来一 阵, 并且不把自己藏好就不会发声。 怪不得, 我至今都没有见过它的模样。 我却一直认为它是不由分说的鸟, 是飞来飞去的小喇叭。 我小时候在太阳下干活, 它躲在某个清凉的地方, 小眼睛一 定看见我割了那 么多麦子、 拾了那么多麦穗, 还照样不断给我下达命令。 我一点也不怕它, 它叫一声, 我就学着它叫一声。 我那是要把每一声都还给它, 有时抬头向着蓝天, 有时埋头朝着大地。 结果, 它一直当着它的小喇叭, 我 很快就成了临时的小哑巴。 几十年过去, 我大概把记忆里的那些叫声相加成了一个总和, 因此,一只孤单 的布谷在城市里的叫声,一嘴一嘴啄破了我的一个下午, 又一 句一 句唤回了我的一个春天。
喜鹊和燕子在窗花里, 而其他鸟,包括布谷,都在记忆里。
窗外,窗花之外,已是一派暮色。 家人们早已回来, 我家的灯也已经打开。 那两幅窗花, 又参与着迎 接夜晚的仪式。 尽管窗玻璃上多出来了两团红晕, 却是远近高低都不一定能看到。 我自己,终于,切切实实地看到了。那不是两朵晚霞,那是被夜晚暂时挽留住的两朵朝霞。
我的童年记忆在反复提醒我, 不能怀疑那是一只真正的布谷。 那个夜晚, 我不知道它会歇在哪儿。 我 愿意继续相信, 它是一只 勇敢的鸟, 一定不会被那高耸的灯山灼伤,或者被漫卷的灯海淹没。
我在这座城市已经生活了二十几年, 差不多每天都在同一条大街上行走, 感觉不是在追随它, 而是在 模仿它, 包括它的打开、 容纳、 变通、 堵塞, 以及堵塞之后的流动。 无论车流多么嚣张, 我依然能够听见 自己的脚步声, 它和车水马龙一样振振有词, 不断回答我对关于人生意义的新的追问。
站在高楼的窗前,我又有了一个追问。我一开口,却听见了自己的一声回答。
布谷!
(选自《解放日报》2023 年 8 月 3 日, 作者马平, 有删改)
17.把握散文内容。 阅读文本, 根据相关信息, 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所见所闻 所想
黄昏快要到来 看到与传统窗花有很大差异的现 在的窗花 那样的窗花, 还是农耕文化之花吗?
天色暗了一些 听到布谷的叫声 ①   
已是一派暮色 ②    在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中, 我依然能够听见自己的 脚步声, 寻求关于人生意义的答案。
18.完成阅读摘记卡。
摘记卡
摘录 笔记
我自己, 终于, 切切实实地看到了。 那不是两 朵晚霞, 那是被夜晚暂时挽留住的两朵朝霞。 ①有同学在阅读时, 觉得此句这样写有点意思, 但又说不出来, 请你作一赏析性批注。
①我到了那会儿才想起来, 之前我从一本书上知 道, 布谷是胆小的鸟。 ②我愿意继续相信, 它是一只 勇敢的鸟, 一定不会被那高耸的灯山灼伤, 或者被漫卷的灯海淹没。 ②作者对于布谷的评价是否自相矛盾, 谈谈你 的理解。
19.解答疑难问题。 在班级阅读分享会上, 同学们就“文章结尾部分的画线句子能不能去掉 ”这一 问题展 开讨论。 你们小组认为不能去掉, 请你代表小组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解释原因。
20.选用散文题目。 有同学认为题目改为“布谷 ”更贴切,你的看法呢? 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树医
聂鑫森
卫根生快六十岁了。
满脸皱纹,一头白发,背也有些微弯,左看右看,都像一棵进入衰年的老树。
曲曲巷的男女老少,当面叫他“卫爷”,背地里却称他为“树医”。
潭州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可名正言顺称为古城的,其一是地面上有许多历朝历代遗留的古迹可为印证,其二是古树多。古迹和古树,都由潭州博物馆管辖、护卫和修缮。故博物馆专设了一个科室:“古树科”。卫根生是该科的头,和几个同仁一起,要干的活无非是巡查古树的生存状况,严禁任何损伤古树的行为,对衰老多病的古树进行医治和护理。“古树科”其实就是“树医科”,卫根生喜欢这个名字。
年代久远的树,主干往往会中空,像被开膛破肚,主枝容易死亡,使得树体倾斜;又因树体衰老,枝条也会无力下垂,于是整棵树需要外力支撑,或以钢管编扎出撑持的棚架,或以扁钢箍紧干裂的树干。有些树干的伤口,因衰老、虫害、冰冻、雷击造成,需要人工治疗,在伤口旁钻眼注入激素,用生物胶重植树皮,还要改良土壤、施用不同的肥料,配备恢复健康的“营养餐”。卫根生是真正的行家里手,当树医当得有滋有味,但在博物馆,没人肯正眼看一看他,评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总是榜上无名。卫根生笑着说,古树是古城的老者,面对它们如同面对自己的长辈,难道侍奉长辈还要评功受奖吗?
屹立在公共环境的古树,他悉心照料。私家庭院里的古树,只要主人邀请,他也常去探看,而且一见钟情,相谈甚欢。
曲曲巷的魏家,卫根生就去过好几回。
魏家院子正中央,有一棵两人方可合抱的虬龙柏,三百多年了。树身有些歪斜,叶子稀稀拉拉的,根如龙爪,树身的下半截中空,在一个弯曲处破出一个大洞,坦然而见天光,树皮也破裂了,如披一件烂衣褂。
当家的叫魏遵规,比卫根生小两三岁,是个老中医。他告诉卫根生,院子和柏树都是祖上传下来的,院子不知翻修了多少次,但柏树依旧巍然不动。
五年前他们第一次会面,是因虬龙柏在雷雨夜,被劈去上部分左边的一个粗壮的侧枝,断面上还留着乌黑的烙痕。
“卫爷,这棵树会死吗?”
“死不了。我用药剂把伤口处理一下,你放心。”
“我那儿子说这棵树长得难看,要死不活的样子,不如连根刨了。”
“你不同意?”
“当然。看见树,就想起小时候的事情,我爹在树下教我背汤头歌诀,教我识别药草,心里满满的是怀念。”
“儿子是做什么的?”
“电脑程序员。新潮角色!”
“你要让他喜欢这棵古柏,它是这个庭院的魂。杜甫《古柏行》称:‘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古典的美丽,哪里去寻?”
“是啊,是啊。”
一眨眼,又是一年春风来。
魏遵规忽然打电话来,请卫根生去一趟。因为魏家要大规模翻修庭院,准备为儿子小魏办喜事。小魏坚决要求把虬龙柏刨掉,魏遵规坚决不退让,以死相拼,父子闹得如同仇人。
卫根生也知道,那棵虬龙柏寿限也快到了,上半截虽还有些半黄半绿的树叶,不过是苟延残喘。但若砍去了,魏遵规就会悲情难遣,会弄出大病来。唉!
卫根生很快来到魏家。
久雨初晴,满院是金箔似的阳光。
魏遵规父子和卫根生,坐在柏树旁的石凳边。
小魏说:“卫伯伯,这柏树活不长了,留它做什么?难看。”
卫根生微微一笑,说:“是啊,树是老朽了,还能活多久?谁也不知道。但这院子最贵重的不是你们要新建的房屋,却是这棵有着三百多年树龄的虬龙柏。”
小魏睁大了一双眼睛,想再说什么,忍着没开口。
“现在老城改造闹得风风火火,有些老巷子已经拆了。”
小魏眼睛一亮,问:“卫伯伯,这棵虬龙柏,假如拆院子的话,该给树一个什么价码?”
卫根生说:“以我过去评估的经验而论,虬龙柏应该在三十万上下。小魏,你舍得吗?”
“……树,可以不挖。不过,得让它活得久一些啊,别没等到拆迁它就死了。”
“我是树医,这点手段我还是有的。搭个棚架支撑树身,人工植树皮,还要在柏树根的空隙处再栽一棵小柏树苗,让绳子牵引它的枝叶在中空的树里顺着往上长,就像儿子长在父亲的怀抱里,直到它从那个洞开的地方出头露面,张开一片浓荫。”
……
小魏结婚了,生孩子了。
小柏树扎牢了根,枝叶顺着树的空心往上长,生机勃勃,从从容容。
魏遵规隔三差五打电话给卫根生,说:“卫爷给树看病,把我的心病也治好了。”
只有小魏常在网上探看古城改造的信息,自言自语:“这曲曲巷什么时候拆迁?”
谁知道呢?
(选自《湖南文学》2021年第1期,有删改)
17.小说写了卫根生和魏遵规的两次见面,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 原因 结果
第一次 五年前 虬龙柏被劈去侧枝,留着乌黑的烙痕。 ①   
第二次 又是一年春风来 ②    支撑树身,人工植树皮,在柏树根的空隙处再栽一棵小柏树苗。
18.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卫根生笑着说,古树是古城的老者,面对它们如同面对自己的长辈,难道侍奉长辈还要评功受奖吗?(分析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②久雨初晴,满院是金箔似的阳光。(这一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9.小说用了不少笔墨叙写了潭州古城及救治古树的内容,这有什么作用?
20.文章塑造卫根生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1.卫根生保护古树,医树又医心,是魏遵规心中的英雄。每个人都有英雄情结,“百度百科”对“英雄”有以下三种理解:①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②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③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谁是你心中的英雄?请从以下作品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作品内容,说明原因。
A. 鲁智深(《水浒传》)B. 朱德(《红星照耀中国》)C.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______
①她不会忘记那天傍晚她和女儿去公路边等他的情景。她一边指着火烧云,与女儿一起比拟着说像什么,一边往前走着。走着走着,她心里不踏实起来。出门时,她烧好了菜,他再不到都凉了。
②这时,手机铃响了,她接通,却只听见马路上的车来车往声。她轻轻地“喂”了一下,才听见他说:“上面有紧急任务,我要马上去执行,不能回来了!”她沉默了片刻,说:“那好吧,你路上小心!”
③她突然感到心里空空的。她不能说“你一定要回来”,尽管她已期盼了两星期。她愣了一会儿,似乎只是一刹那,天边的火烧云已不见了,只剩下一道隐隐的暗红。路灯亮了,万家灯火,她想,别人家该都在吃晚饭了吧。
④她走回单位时,门卫大爷伸出头来,对女儿说:“今天你爸爸不回来?”
⑤“我们是去散步的 ”她微微一笑,往里走去,一时泪要涌出。当晚,女儿莫名其妙地咳嗽起来。到后半夜,她一摸女儿的脑门儿,火烫火烫,她的心顿时缩成一团,因为女儿得过几次肺炎,都是先从咳嗽开始的。她不知道这一次能不能躲过去。要是他在,她就不用那么担心了。但是,实际上,一直以来,都是她一个人扛着。
⑥“爸爸怎么不回来?我生病了,他也不来看我!”
⑦“爸爸去学习了……”她总是这样说。深夜时,他打来一个电话告诉她,情况紧急,可能要与她失联一段时间,让她不要担心。她知道不能细问。他是军队的人,是海军军官,是党员,是先进,肯定是首先下潜艇,准备出海去了。
⑧有一次,一个同办公室的女同事问她:“你老公上了潜艇,会不会给你打电话?”
⑨“怎么可能呢!”
⑩“那你不担心?”
“那有什么好担心的,又不是战争年代!”她说得很轻松。
“换作我,肯定睡不着!”其实,同事哪里知道,很多个夜晚,她都是半梦半醒地挨过来的。她只是不说罢了。
女儿终于出院了,她悬着的心总算有了着落。可是,她的另一颗心又悬起来了,因为军事演习开始了。尽管只是演习,但万一真打起来了呢?这都半个月了,杳无音信,他们在深深的海底还好吗?时间长了,会不会得风湿病啊?
上班的时候,一个男同事向她打听:“我从网上看到一个小道消息,说中国的一艘潜艇失踪了,有军事专家说,很可能已失去动力,与陆上失联了……你老公怎么说?”
“他从没说起过!”但是,她的心里惊了一下。直到下班,她都有点儿魂不守舍。半夜里,她突然惊醒,因为她梦见一艘潜艇正向他袭来……
她度日如年,甚至有了不祥的预感。晚上女儿做作业时,随口念叨道:“爸爸怎么回事?是不是不要我们了?怎么还不回来啊?”
“不要乱说!”她突然猛喝了一声,女儿惊得抬起头来,怯生生地看了她一眼。她只能懵懂地一天天生活着。直到那个电话号码打来,她才知道,已经四十一天了。
他是在十天之后,才出现在她面前的。这一次的等待实在太长了,当女儿睡着之后,她甚至哭了。她说:“你知道吗?网上都说我们的潜艇失事了呢!”
“这你也信?”他说得很轻松,“他们天天这样说的!”
她替他去洗衣服时,从裤袋里摸出一个优盘。她有点儿好奇,于是将优盘插进了电脑。这时,正好他走出来,“你在干什么?”他走近一看,问道:“这优盘是谁的?”她愣住了,不出声。他厉声说道:“是我的工作优盘吗?你怎么可以在上网的情况下插上我的优盘呢!”他说得很重很严肃,就仿佛教育犯错的士兵一样。他不容分说,立马断开网线,拔出了优盘。她气得脸色都变了,一转身,倒在了床上,委屈地哭了。
他看了那个优盘,才猛醒过来,是自己太紧张了,自己根本就没把工作优盘带回家。这个优盘里面存放的是女儿的学习资料,上次人家拷给他的,他一时竟忘了。
多年之后,她在一本杂志里看到一篇解密文章,讲的是我国的一艘潜艇在海上惊心动魄的一幕。她忍不住把这本杂志拿给他看,问道:
“你们真是这样的吗?”
“比这还要惊险呢。那次出来,我不是先去疗养了十天吗?”
“你也不说!”
“不是要保密吗?何况说了,你更担心了!”
(选自《2022年3月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8. 根据你的理解,给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9. 梳理文中“她”的情绪变化过程,将下面的示意图补充完整。
期待落空的失落——______——等待音讯的担忧——______
20. 小说中出现了两次“火烧云”,对此你如何理解?
21. 小说的结尾对话很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22.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他”和“她”的叙述方式,对此你怎么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
我的火星日记
①天问一号,终于升空了,满载着全国人民对火星的期望。在数年之后的今天,我成为我国天问计划第一个前往火星的人类。
太空中飞行的第7个月
状态良好 进行恐怖7分钟登陆
②距离火箭发射已经过去了7个月,终于,着陆的时间到来了,砖红色的火星就在我眼前,在经历下降的恐怖7分钟后,我将登上这片神秘的土地。
③眼前掠过了一块像马铃薯的石头,我反应过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火卫一,还好跟计算的一样,没有与它亲密接触。
④几秒钟后,大气与航行器的摩擦顿起,颠得我有点儿喘不上气。火星的大气太过稀薄,摩擦力很小,探测器要用7分钟将速度从2万千米/小时降低到零,这让我很担心,并再次检查气动减速、降落伞减速和反推减速是否有差错。
⑤看向窗外的着陆地点——被熔岩填平的北方低原,荒凉而平坦。顿时,重力急速变化。发生着比过山车刺激一百倍的颠簸,就是现在!着陆器的发动机按钮被按下,巨大的火焰喷射出来进行反推,速度明显慢了下来。漫长而寂静的几秒钟后,背负降落伞的探测器终于在“当”的一声后落到了火星表面,我激动又忐忑地打开了着陆器,踏上了火星。
火星初体验
到达火星的第一天上午 风有点大
⑥冷。这里有四季,一季6个月,一天是24小时39分,我选择的到达时间是火星夏季的某天上午。温度显示为-33 ℃,还好火星服给了我足够的温暖。到了夜晚,这里的气温还会下降30~60 ℃。
⑦走路有点儿轻飘飘的。第一步有点儿踏空,即使训练了10年模拟火星行走,我还是觉得在火星上行走有些无处借力。火星重力是地球重力的37.7%。现在的我站上秤,80公斤也只显示30公斤。
⑧我被红色沙海包围了。满眼的氧化铁沙砾铺满了大地,风中裹挟着红色的沙子向我吹来。火星颗粒超级细且有毒,会灼伤人的肺泡,还会侵蚀装备或者航天服的连接处,覆盖火星车的太阳能电池板。不过从2020年的天问一号开始,这些问题都已经被陆续解决,此次带来的探测器,都采用了一体式防尘与清理装置,而我也将一直穿着特制的火星服,用科技与氧气来对抗低温和有毒颗粒。
⑨我将五星红旗从背包中拿出,把随沙飘扬的它深深插入地下,宣告:火星从此有人类踏入!
到达火星的第60天
天气良好 农夫初尝试
⑩罐头日渐减少,是时候开启火星生存经典项目——种土豆了!
说干就干,我拿出了从地球上带来的为火星气候设计的可控制气候的穹顶,搭建了一个简易大棚,棚内会将温度调节至适合土豆生存的零上气温,并且能收集太阳光能,用LED增加照射时间。根据以往的经验,火星越靠近赤道,土壤的pH值越小,而北极地表的土壤是可以种植物的。很幸运,经过测试土壤,我发现这里的pH值非常接近地球上的碱性土壤,我要把这一大发现记录下来。
两个月很快过去了,土豆长势喜人,但每天吃土豆,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颗大土豆。于是我拿出了珍藏的蔬菜种子——适合火星土壤酸碱度的芦笋和红色萝蔓生菜,火星土壤的营养成分还是过关的,含镁、钠、钾以及氯化物。想必有了种土豆的经验,28天后我就能吃到新鲜的蔬菜。
到达火星生存的第180天
汇报结果 与地面联系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来到火星的目的——火星能不能移民?今天是我向地面报告数据的大日子。
“喂,是国家航天局吗? 我是数科君。”
“现在报告火星探测结果一。”
“人类移民最大的安全威胁是太阳辐射。火星表面基本不存在磁场,稀薄的大气层被太阳风一吹就散了,很难抵御辐射。我在180天的火星旅程中,受到的辐射程度,相当于一名在核电站工作15年的员工。”
“现在报告火星探测结果二。”
“火星上是存在水的。火星曾遍布冰川湖泊,但是现在地表水早已消失。现存的水痕迹只有冰川,以及脚下有水化现象的岩石——水合矿物。我们可以通过分解水合矿物来生成水以及燃料氢。”
四十分钟后……
“数科君,这里是国家航天局,已收到你的探测报告。感谢你让人类迈出了探索宇宙的重大一步!人类虽然踏上了火星,克服了短暂的生存困难,但距离移民火星,我们还有许多难题需要攻克!180天火星旅程时间已到,允许返航!”
接到上级命令后,我设置了返回器的返回程序,一年不见同胞的我心情有些激动,迫不及待地按下了返回启动键……
18.(2分)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想要移民火星,我们还需攻克哪些难题。
19.(3分)文中把火箭下降着陆的阶段称为“恐怖7分钟”,能不能把“恐怖”一词删去?为什么?
20.(2分)结合本文,针对第⑨段中的画横线句子,补写“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21.(3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科幻小说作家吴岩曾说:“好的科幻作品就是要启发我们的思考。”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思考?
22.(2分)当文中的“我”返回地面,你会向“我”提出什么问题呢?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
①离开家乡山东省泰安市已有十五六年,2022年回到家乡,暂住在二姐家的新房子里,对家乡的变化感慨万千,最令我感慨的还是二姐家的房屋变迁史。
②2007年时我和老公去看望二姐,当时二姐在造纸厂上班,单位分的宿舍,就成了二姐的家。造纸厂常年弥漫着刺鼻的味道,周围的道路坑坑洼洼,那天正好下了雨,到处是积水,到处是泥巴,等走到二姐家时,我的鞋子已经惨不忍睹。
③开门进了屋,一切尽收眼底。一间屋子,两张挨着的床占据了房子的大半,走路转身都难。午饭时二姐点了蜂窝煤,烟雾弥漫在整个屋里,呛得人直咳嗽。最难的是上厕所,厕所在整个宿舍楼的一角。遇到早晚“高峰期”,要捂着鼻子等半天,还得不停拍打驱赶身边的苍蝇。那时的二姐心里有了一个愿望——住上有燃气、有独立卫生间的房子。
④2008年外甥要上小学,二姐排除万难决定要换房。多方筹款后二姐最终买了一套三居室。购房不仅花去了二姐所有的积蓄,还让她背负了沉重的贷款。几乎没有装修二姐一家就搬了进去,但三个独立的卧室、阳光满满的阳台、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小外甥爬楼梯时连蹦带跳,二姐满脸含笑,满满的幸福流溢而出。
⑤可是房子临路,来往车辆不断,尘土飞扬;晚上摆摊吵吵嚷嚷,吵得人难以入睡。小区放眼望去除了房子还是房子,看不到一片草坪一棵树,唯一的绿色是被一楼的人家圈起来种的蔬菜。小区空地上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辆,自行车、电动车、汽车等,孩子下楼找个玩耍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大人想散散步活动活动了。那时的二姐又有了一个愿望—一新的房子要面向公园,要环境好,能散步休闲。
⑥2016年二姐一家决定订下一套期房,2019年如约交房,经过精心装修,2020年二姐如愿搬进了新家。2022年暑假回来,我有幸在二姐家小住一段时间。二姐家的房子在小区边上,虽然也靠近路边,但是窗户的玻璃都是双层真空,关了门窗室内安安静静没有杂音。( )开了窗,一眼望去路边的街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令人心生愉悦。整个小区楼房错落有序,楼下有多个小花园,绿化率非常高,还有一个湿地小公园——泮河公园,是散步休闲的好去处。小区内还有儿童游乐场、健身设施、球场、凉亭、电动车充电棚、晾晒区,周围配套设施齐全,有大型购物超市和医院,更有幼儿园、小学、中学一站式学校。
⑦晚饭后,我和二姐到泮河公园散步。公园里的大型音乐灯光喷泉令人震撼,水、声、光、色交融在一起,精美绝伦,如梦如幻。清晨,我和二姐到泮河公园晨跑,整个公园,泮河静流,水波粼粼,处处皆景。入目是清澈的河水,岸边翠绿的树木在微风中拂动,连空气都弥漫着草木的清香,真是令人流连忘返。二姐笑着说:“这就是我理想中的房子,面朝公园,春暖花开!”看着二姐的笑脸,我看到了幸福的模样,这样的生活真好!
⑧二姐家的住房变化,是齐鲁大地千千万万普通家庭变化的真实写照。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人们对住房条件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从“有得住”到“住得开”再到“住得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活的富裕,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和文化的富足。住房的变迁见证了每一个家庭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般节节高。我相信二姐的房子还会变得更好!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作者:刘佃英《学习强国》)
18. 请你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并结合文章主旨,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9. 文章主要写了二姐家的住房变迁史。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住房特点 二姐的愿望
2007年单位分的宿舍 一间屋子,两张挨着的床,做饭用蜂窝煤,没有独立的厕所。 (1)
2008年三居室 三个独立的卧室,阳台、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但房子临路,来往车辆不断,尘土飞扬,晚上摆摊吵吵嚷嚷,缺少活动空间。 (2)
2020年新家 (3) 愿望已实现。
20. 结合语境,在第⑥段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因为划横线句是( )关系复句。
( )开了窗,一眼望去路边的街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令人心生愉悦。
21. 本文结尾升华主题很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22. 这篇文章是通过二姐的住房变化来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活的富裕,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和文化的富足”的大主题,请你说说,还有哪些表现我们美好新生活的变化?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大雁快飞
申平
①白露才过几天,一场寒潮突袭了草原。家住草原边缘的李进,一大早就被他爹吼起来,让他跟着去捡牛粪。
②一出门,18岁的李进就冻得直哆嗦。他背上背篓,拿起粪叉,咬牙跟爹往草原方向走。他今年高考失利,爹不让他复读了,李进落泪了。
③翻过山岗,就到了草原。风更猛烈了,人哈出的气立即变成了白雾,又在唇边结成了冰粒。今年的天气也太反常了!
④天渐渐亮了,路两侧已经枯黄的草地上,开始出现了一堆堆、一溜溜黑乎乎的牛粪。爷俩各自走到路的一侧,开始捡拾那些湿的和半湿不干的牛粪,捡满一篓,就找个高岗倒出、摊开,接着再捡。这活儿李进老早就干过,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烧牛粪,牛粪成为人们争抢的东西。这些年包产到户了,庄稼的秸秆都烧不完,已经没人捡牛粪了。但是爹仍然要捡,他是要留着秸秆喂家里的牛羊呢。
⑤捡了几筐牛粪,身上已经开始发热了。李进意外发现,在一处低洼的地方,卧着一片灰白色的东西,好像是一群羊。走近了才看清,哪里是羊,分明是一群大雁,一只只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咦,这群大雁见人来怎么不飞走呢?李进走过去喊了几声,又用粪叉去碰雁群依然不动。李进这才明白过来,这些大雁是被突如其来的寒潮冻死了。
⑥李进立即放下背篓,跑上高岗,挥手喊他爹。他爹快步走过来,看到一地死雁,立即高兴地叫起来:“啊呀,发财了!”他过去挨个踢着大雁,然后扔下背篓,对李进说:“作在这里看着,别让别人抢去。我回去赶车,咱拉回去,能卖好多钱哩!”
⑦看着爹连跑带颠地走了,李进的目光又落在那些大雁身上。大雁有的是两只靠在一起,有的是单独趴着;有的脑袋插在翅膀里,有的耷拉在地上。他弯下腰,用手摸着它们,小声嘀咕:“你们怎么就冻死了呢,真是太可惜了。”
⑧李进从小就喜欢大雁。听说这鸟生活在遥远的西伯利亚,每到秋天来临,就可以看见它们一群群从头顶上空飞过。奇妙的是,它们有时会排成“一”字,有时又排成一个“人”字。有时候,它们会在草原上歇歇脚,以前有猎人会乘机猎杀它们,但这些年提倡保护动物,已经没人敢捕杀它们了。
⑨他开始把大雁往一起堆。每捡起一只,都会仔细观察,他觉得这么大的家伙竟然可以在天上自由飞翔,真是不可思议。现在即便死了,它们还是那么美丽迷人。
⑩一共35只大雁,李进一只只地抱到土坎下,挤挤挨挨地形成一大堆。望着这堆大雁,李进想,它们很快就会变成老爸手里的钞票,成为人类的口中食、腹中餐,竟然有点心疼。不过他又想,反正它们已经死了,这也许是个机会,可以趁着老爸高兴,和他商量一下自己去复读的事情。
望着这群大雁,李进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同学,想到大家在操场上走步、唱歌的场面。一场高考下来,他们有的展翅高飞了,有的也遭遇了严寒,比如自己……李进心中不由泛起一阵酸楚。
忽然,他发现一只大雁似乎动了一下。他急忙扑过去,伸手去摸它,透过羽毛,他感觉到它的身体还有温度;再摸别的,好像也在回暖。哦,大雁并没有死,它们只是被冻僵了!现在它们被集中到背风的坎下,就又缓了过来。李进心中一喜,但是马上又心一沉:如果大雁跑了的话……
这时候,李进知道自己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上前去扭大雁的脖子,只要抓住用力一扭——家里杀鹅、杀鸭都是这么干的。他提起一只大雁,比画了一下,却下不了手。这么美丽的鸟儿……先不说国家提倡保护动物,就是没提倡,也不能随便杀害呀。想到这里,李进把心一横,脱下身上的羽绒服,盖在了雁群上面,他瑟缩着身子,跺脚大喊:“大雁大雁,快快醒来,快快醒来!”
大雁真的开始一只只动起来。先醒来的大雁看见李进,显得惊慌失措,开始四散奔逃,但是它们行动笨拙,一时无法起飞。这时不知从哪里跑来两只野狗,扑过去追咬大雁。李进急忙拿起粪叉,喊叫着过去打狗,又扔石头把它们撵得远远的。等他回来的时候,发现大雁已经全部苏醒了。它们聚在一起鸣叫着,好像在商量事情,看见他来,忽然一起扇动着翅膀奔跑起来,接着一只只腾空而起,越飞越高。但是它们并没有马上飞走,而是在李进头顶上绕了两圈,嘎嘎地叫着,似乎在向他表示感谢。
李进从地上捡起羽绒服,也开始在草地上奔跑起来。他挥舞着衣服,大声地喊着:“大雁大雁,快点飞吧,高高地飞吧,飞到南方去吧!”
跑着跑着,李进突然停住了。他看见他爹赶着一辆毛驴车,正站在不远处看着他。他立刻蔫了,什么也没说,穿上衣服继续去捡牛粪。他知道,今天的一场打骂是避免不了啦,复读的事情也别提了。他霎时感觉心里凉透了。
奇怪的是,这天爹什么也没说。晚上娘告诉他:“你爹同意你去复读了。”看着惊讶的李进,娘又说,“你爹说,你早上放飞大雁,在草地上又跑又叫的样子挺稀罕人的。他觉得你很有爱心,也应该让你像大雁一样高高地飞。”
啊,这真是意想不到的结局。李进的眼泪立刻涌了出来。
(刊于《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10期)
15. 请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心理
李进发现并误以为大雁冻死 ①_______________
李进望着一堆死雁 心疼和酸楚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李进救下大雁 激动
16. 选文第②段和第 段中两次写到李进“流泪”,这两次泪水中饱含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17.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李进从地上捡起羽绒服,也开始在草地上奔跑起来。他挥舞着衣服,大声地喊着:“大雁大雁,快点飞吧,高高地飞吧,飞到南方去吧!”
18.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小说标题“大雁快飞”的具体含义。
19. 本文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2023年度中国好小说”,你想在推介会上把它推荐给同学,将其按主题归类时,你会在“少年情志”“尊重生命”“父爱如山”的主题中选择哪个?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稗草
陈凤兰
①余秀华在诗歌《我爱你》中说:“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稗草似乎第一次这么主观地,卑微地,战战兢兢地,走进了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诗歌里。
②我从来没有对稗草有过如此的好感,唯一的记忆就是母亲一直喊稗草“败子”,赋予它一个贬义色彩。
③每到秧苗挺直了腰杆时,母亲便吆喝我们姐妹,去田地里把稗草一棵一棵辨认出来,然后拔茎除根,抛掷田埂。稗草叶片深绿,身姿挺直,若不是拔出后赫然呈红色的根,恐怕普通人真难以分辨。母亲能从有无毛绒、节结处的样子辨认出稗草和稻秧。这方面,母亲是专家。
④母亲把植物分了很多等级,无用的稗草被她一把一把地打个卷,骄傲地远远抛在田埂上,被烈日曝晒。我家的庄稼地,包括田埂,都是村妇们学习的样板。
⑤跨进新世纪,母亲再也守不住她的“江山”了。早年一望无垠的稻田变成了机器厂房,母亲的田地无处安放,心力与热情更无处寄托。她渐渐衰老,无奈地看自己变成无用的稗草。
⑥忽然有一天,母亲找到了十几里之外的一块荒地。劳动让她不再彷徨。她每天骑着电瓶车,横跨四座桥,转过三道弯,去地里忙乎。我开车去找她,在一片铺染的绿意中看到了那个佝偻的身影。母亲依旧在除稗草。母亲看到我怯怯地笑了,把手里的一把稗草胡乱地卷成一团,“噗”地一下扔到田埂上。田埂上的一团团稗草,在艳阳下已渐渐褪去了绿,变成浅白,继而枯黄。脚一踢,松散开,微风中,窸窣抖着。
⑦那块荒地盖了停车场后,母亲总忧虑自己无用,到了要害病的程度,我只能带她去医院。搀扶母亲走出医院,我不敢松开手,这个曾经无所不能的母亲,似乎成了一个婴儿。她不会乘电梯,看不懂楼层。她惶恐中死死地攥着我帮她补办的医保卡,生怕一不小心弄丢了。我也紧紧地抓着她粗粝的手,生怕把她弄丢了。城市,对不识字的母亲来讲,像是个人潮涌动的汪洋大海,很难找到自己的码头。
⑧母亲现在见到谁都一脸笑,全然没有当年把我们拽到田地里去体验体能极限的怒气。她渐渐矮了、蔫了,依然努力生活。我和母亲在阳台上种了一排蔬菜,她每天眯眼笑着拣着花盆里的稗草,喜悦而宁静。
⑨“稻田水浅,江湖水深”,稗草几千年来,一直在拼命“拟态”,努力跟水稻长得越来越像。哪怕战战兢兢,哪怕卑微怯懦,哪怕提心吊胆,努力地活过,也许这就是生命最大的意义,也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18. 阅读②﹣⑧自然段,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母亲是辨认出稗草和稻秧的专家  勤劳能干 她感到骄傲自豪
母亲成了“失地农民” 想在城里继续劳动 觉得①________
母亲失去了郊外荒地 觉得自己无用 她感到忧虑惶恐
母亲在阳台种菜 努力生活 体会到②______
19. 小丽对文章第⑥段中母亲看到“我”为什么“怯怯地笑”提出疑问,请你帮忙解答。
20. 小丽认为文章第①段无关紧要,可以删去?请说说你的理由。
21. 小丽觉得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点与众不同,请帮她加以赏析。
跨进新世纪,母亲再也守不住她的“江山”了。
22. 本文标题能否改为“稗草般的母亲”?说说你的见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杂货铺的赠品
沈嘉柯
①我几乎是突然之间才发现小区里面有一个杂货铺,里面的东西摆放得杂乱不堪,货品也跟小区外便利店的大不一样。起初我发现了卤肉。那个时候老爷爷和老婆婆还在一起看店,卤肉是老婆婆按照她家乡的风味制作的,跟我在餐厅里吃到的卤肉口味不一样,有种醇厚的香味。后来我妈妈去买,他们交流过,原来这里的卤肉多了一道传统工序,被稍微熏制过,可惜,好吃的卤肉如昙花一现,然后就没有了。后来我又发现了菜包子。说来很逗,我从杂货铺的冰柜里拿鸡胸肉,看见包子就顺便拿了几个,打算回家后做水煎包。老爷爷笑了起来,说这是他自家做来吃的,我要买就五角钱一个。
②昨天晚上,便利店关门了,超市也关门了,天还下着雨,只有这家杂货铺的灯还亮着。我家的冰箱空了,我忙碌了一天,不知不觉已是半夜,整个人却还陷在忙碌后的焦灼当中。饥肠辘辘的我打着雨伞去买零食。在杂货铺里躲雨的两只流浪白猫,朝我叫唤了两声,老爷爷冲我打招呼:“你好啊!”我仿佛没有那么焦躁了,买完食物,拎着一大包东西慢慢地走回家。雨滴在树叶上平缓敲打的声音,如同舒曼的曲子。其实,这个杂货铺是老爷爷家的客厅改造的。我去一趟杂货铺,只不过是从我家的楼栋走到附近的楼栋,我不知道是他的年纪的确非常老了,进入那生命当中最温和的阶段,还是这样一个和蔼的人,从年轻的时候就如此。所在的城市,本地居民以脾气火爆出名,很多八十多岁的老人性格仍然大大咧咧的。
③杂货铺的老爷爷守着他的店,度过他的晚年。没有什么工作压力,也没有什么盈利目标,更没有业绩要求。他就在店里坐着,有时候抽根烟,有时候弓腰驼背的在货架间徘徊。他的妻子,那个很擅长做卤肉和菜包子的老婆婆,去另外一个城市帮儿女照顾小孩了,于是这一年店里只有这个老爷爷。我也是后来才搞明白为什么卤肉和菜包子会突然消失。
④我一度觉得他太寂寞了。每次去店里,他会跟我打招呼。他从来不跟顾客锱铢必较,我有时候忘记带零钱,就隔天再给他送过去。有一回他,还额外给我的家人一盒饺子,那是他自己包的。除了问候一声,与我聊上几句,他的话并不多。不攀谈,不问东问西,偶尔会提示我店里有几种蔬果是刚送到的,如果我需要添加葱蒜,就自己拿。就连流浪猫,他也有空就喂一下,不逗弄,也不打扰,人和猫互不黏腻。
⑤我知道,总有一天这个店铺会变样,或者不存在了。他的子孙没有兴趣看守这么个杂货铺。这个小小的店铺,更像是他为了使自己有点事情做而开的,我心中的疑问也有了答案。他早年当过兵,还曾因年轻气盛给人提意见而遭受报复,并因此失去了工作。几十年过去,他仍然是一个善良的人,没有被戾气和仇恨所控制。
⑥如今,所有的东西我都可以从网上买,快递外卖极为方便,人不愁没吃的。然而有些东西是标准化的便利店永远不会有的。连锁便利店整洁干净,长相亲和的店员,他们是在为老板打工,所以无论如何亲切的微笑,脸上都带着一种疲倦。
⑦我希望杂货铺一直都在,它像是一种默契的陪伴。老爷爷在,这个杂货铺就在,两只流浪的白猫也会在。落雪的天气,下雨的天气,烈日暴晒的天气,我都会去杂货铺随便买点什么。
⑧我总会去买点什么,因为无论我买什么,他都会附赠我一份平静。
(选自《读者》2023年第14期,有删改)
18. 本文原标题为《人生的小赠品》,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为什么?
19. 根据下面具体要求进行欣赏。
(1)雨滴在树叶上平缓敲打的声音,如同舒曼的曲子。(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2)“他从来不跟顾客锱铢必较,我有时候忘记带零钱,就隔天再给他送过去。”(请赏析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均提到了流浪猫,有何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上进行简要分析。
21. 文中杂货铺的杂乱不堪与便利店的整洁干净对比,突出强调了杂货铺环境的简陋。对比手法在文中还有多处,请你再找出两处加以分析。
22. 如果将这篇文章编入你自己所搜集的美文集中,这篇文章最适合放进哪个栏目?请说明理由。
A.挚爱亲情 B.人性之美 C.成长悟语 D.家国情怀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年有回味
沈俊峰
①大年初九,我忽然想包饺子,独自,静静地包饺子。跑去菜市场,果然有荠菜,买了,兴冲冲拿回来,向家人宣布我要包荠菜馅饺子。
②除夕前一天,我去买荠菜,竟然没找到,不得已,只能买韭菜。若在以前,韭菜包饺子也是佳选,但是今年过年,没有荠菜就少了那么一点意思。
③小时候在山里,每年冬天我们定会去野地挖荠菜。荠菜和肉是绝配,一起剁碎包饺子,创造了一家人过年时其乐融融的幸福氛围,成为我们舌尖上的习惯。我家包饺子是皖北传统,擀饺子皮就像擀面条,擀出一张又薄又圆的大面皮,不切成面条,让面皮裹缠于擀面杖,在擀面杖上深深划上一刀,面皮便一层层铺展开,再切成大小合适的饺子皮。饺子皮大致呈长方形,一头宽些,另一头窄些,看上去生动活泼。拿起一个,填上馅,包住,边缘捏实,顺手翻过来,让两翼联结在一起,就成了饺子。家乡人说这样的饺子是“猫耳朵”,我们习惯了这样包饺子。
④有一回过年,军工厂许多职工回不了老家,就在山里过年。老乡吴叔和王姨请奶奶去家里吃饺子,让我跟着奶奶一起去。“猫耳朵”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浇点醋,热气腾腾,香味扑鼻。
⑤小时候过年真是难忘。
⑥择荠菜,洗净,剁碎,掺上肉馅和姜葱一起搅拌,然后和面、擀皮,一气呵成。我执意要自己动手包饺子,妻过来帮我,被我拒绝。她包饺子速度快,包得也好,常常是一个人擀面皮,一个人包,但是她不会包“猫耳朵”,就像我不会包她拿手的如月牙的饺子。她说“猫耳朵”是馄饨,可我认定“猫耳朵”是饺子。她包的饺子在我家乡叫“小汤”,这么多年我都是吃“小汤”,“小汤”成了饺子,盛在盘子里,不带汤,吃完可以喝点饺子汤。然而今年,我就觉得这样吃饺子少了一种滋味。
⑦除夕过年,十几口人依偎在老妈身边,热热闹闹,做了二十多个菜。开饭时,我给爸摆了一副碗筷和酒杯。我轻描淡写地快速向大家说了这事,没敢停留。大家的心情都很凝重,都向爸的座位看过去,像是和他打招呼。去年过年,爸还在,坐在轮椅上,说话已经艰难,脸上却挂着笑容。我请妈宣布年饭开始,爸突然不高兴了,大概是觉得自己受到冷落。几十年来,每年过年都是爸主持的,这次,我觉得他说话困难,没想到就惹他生气了。这是我的疏忽,没想到的。
⑧面和得有点硬,擀起来费劲。我又犯了擀面皮的老毛病——中间薄边缘厚。顾不上这么多了,擀好一张,切好,包一个,顿时找到了过年的感觉。那些年,爸妈就是这样包饺子的。饺子放在案板上,看上去像真的猫耳朵。爸去下饺子,我等不及,忍不住掀锅盖看。爸阻止我,说:“别掀,掀一掀,烧半天……”
⑨说实话,过年这几天我都像是在做梦,神思恍惚,像一只风筝找不到大地,不知道灵魂在哪。此刻,包着我熟悉的“猫耳朵”,气韵一下子打通了。我非常投入地包饺子,把自己的心和情也包进去了。
⑩一个个“猫耳朵”整齐地排列在盖帘上,像一只只小猫静卧,毛茸茸的耳朵支棱着。再细看,又觉得像肚脐,忍不住就乐了。八十七岁的老妈过来帮忙,面在她手里,像是制作一件工艺品,柔和而富于美感。那一排排“猫耳朵”在我眼前忽然风拂麦浪般,掀起了丰收的喜悦;又像是三月的大别山,春雨田野,燕子穿梭,茶尖上缀着晶亮的雨……
那是我逝去的童年吗?
“猫耳朵”稚拙的姿态,打捞起我沉入水底的岁月,让我触摸到那个遥远的梦。人就是这么奇怪,有时候,一杯茶,一盅酒,一口醋,一把新鲜的荆芥或野芹菜,就能把身体和灵魂唤醒。此刻,我醒了。
年有回味,回味的何尝不是思念的人生,何尝不是明天的一轮圆月?年是去年的,也是来年的。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假如生命是一座长长的桥,年就是那一个个不可缺少的桥墩。是这样的吗?
(选自2024年3月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
18. 阅读选文,具体说说作者在“回味”中体会到了“年”的哪些情味。
19. 选文围绕“包饺子”,插叙了几件往事,阅读第③—⑦段,完成填空。
(1)______;
(2)______;
(3)爸爸不满“我”让妈妈主持年饭仪式。
20. 简析第 段在文中的作用。
21. 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轻描淡写地快速向大家说了这事,没敢停留
22. 请参照第 段画线部分仿写句子,写出你对“年”的感受。
假如生命是一座长长的桥,年就是那一个个不可缺少的桥墩。
小北在阅读《微型小说选刊》时发现了《惊吓》这篇好文,想带到语文阅读课上进行分享,但他有五个问题不太明白。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和题目,帮他完成下面小题。
惊 吓
①七婶病了。
②七婶的病是因为受了惊吓。
③那一天,久未出门的七婶忽然来了兴致,颤巍巍地出了院门。
④当时邻居正在搬家,家具堆放了一地,七婶走着走着,猛一抬头,就看到一个老太太直勾勾地盯着自己,七婶心里一慌,吓得丢了拐棍,扑通一声坐到了地上。
⑤虽然后来,七婶意识到那个人就是自己,是自己走到了邻居放在那里的穿衣镜前,可当晚七婶还是发起了高烧。
⑥七婶被送去了医院,儿子德功听说了,慌忙告了假,急吼吼地往回赶。
⑦德功已经把官做到了省城里。
⑧他想把七婶接到省城去,七婶高低不去,说那楼不接地气,住不惯。先前去过一次,没两天,就死活要回来,还是这乡下的小院住着安生。
⑨相关部门的头头们听说德功回来了,都赶过来,前后簇拥着,到了医院,七婶早挂上了吊瓶。
⑩一位头头忽然不满意地皱皱眉,怎么住在这么差的普通病房呢,悄悄出去,一个电话,院长满头大汗地赶来了,不一会,就腾出了一间VIP病房,病房里有沙发、案几,不一会儿,又有了果盘。
七婶烧得有些糊涂了,看屋子里影影绰绰好些人,认为病得不轻,又慌了。院长说,问题不,不过既然来了,就做个全面检查。
一圈儿查下来,指标都挺正常,就是膝关节有些炎症。德功知道,这是娘的老毛病了,娘当年做过村里的妇女主任,一年秋天发山洪,为了抢救集体物资,娘带头跳进了冰冷的洪水里。娘常说,那时德功还没出满月,娘就是那时落下了这个病根。
七婶的烧退了,人马上就精神了,德功还不放心,问娘:“真的没事吗?”
“没啥事,”七婶说,“我觉着就是受了惊吓呢!”
许久,七婶又幽幽地道:“娘老了,十几年了,娘没认真地照过镜子了,没想到娘都不认得自己了。”德功知道,自打爹走后,娘就很少照镜子了,家里只有一面碗口大的圆镜子,那还是爹在世时给娘买的,却已在角落里蒙满了灰尘。
“娘真的是有些惊吓,十几年没照过这么敞亮的镜子了,不提防,冷不丁这么一照……”七婶絮絮叨叨地说着。她环视着宽敞的VIP病房,以及病房里的陈设,忽然似想到了啥,加了重重的语气,“你一天天不会觉得,天长日久,老以为还是原先的样子,可有些变化……”七婶忽然不说了,她定定地看着德功,好像还有话说,却又没有了话。
德功望着七婶,陷入了沉思,德功知道,娘是不会平白无故加重语气的。
七婶很快就好了。德功悄悄地办理了出院手续,把娘送回了家中。
德功回省城了,没有别人知道,他是自己坐公共汽车回省城的。
当下面的头头打来电话埋怨他不辞而别时,他正在自己家的穿衣镜前打量着自己,他的手里,拿着一张发黄的照片,那是年轻时的德功,挺瘦,却很精神,正在憨厚地笑着。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1年第10期)
18. 小北在梳理小说主要情节时,有两个地方存疑,请你根据示例,帮他补充完整。
七婶受惊住院—①______—众人齐聚病房—七婶病愈出院—②______
19. 小北不明白七婶为何会在对话间突然“加了重重的语气”?请你代为解答。
20. 小北想知道第②段中插入七婶膝关节炎症病因的叙述有何作用?请你简要分析。
21. 小北不理解在文中多次出现的“镜子”有何作用。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2. 小北不明白小说中究竟是谁受到了惊吓?请你帮忙解答,并说说这种“惊吓”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行走的苜蓿
①给母亲打电话,不知提起啥,我在电话里说,好多年没有吃过苜蓿菜了,然后就想到了满目的苜蓿,在初春的风里柔软地摇曳。
②苜蓿其实不是菜,是一种畜草,作为冬天改善驴子伙食的草料。在那些缺吃少喝的年月,人跟天抢食吃,跟地抢食吃,跟畜生抢食吃,很普遍。白面馍馍也是在重要的节日才能吃上,平时是糜子面馒头或者高粱面锅盔。买不起蔬菜,一整个冬天就靠一窑土豆和几捆大葱维持,除了过年,整个冬天的饭菜里很少能看见绿色。但是当苜蓿长出来,生活就有了希望。新长的苜蓿,嫩脆、饱含水分,掐断后指甲上还留着翠绿的汁液,那是可以果腹也可以当作蔬菜的食粮。
③生活就是这样,带给你绝望,也带给你希望。在漫长的冬天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春天悄悄把苜蓿送到了大地上。苜蓿可以凉拌,也可以炒菜,还可以与土豆一起,做成汤菜,春天的饭桌上,苜蓿几乎是唯一的一点绿。
④在县城上高中的时候,春天来临,母亲每周都不忘记托班车给我带些苜蓿、土豆和大葱。
⑤离乡后,多少年没尝过苜蓿的味道了,我甚至都忘了那些嫩绿的新芽经过唇齿间的感觉。
⑥母亲说,我给你寄些去。谈何容易,甘肃与内蒙古,隔着16小时火车、5小时汽车的距离。苜蓿不会行走,不像我,可以坐着火车、汽车不远千里来这座城市生活。但是,半个多月后,大包新采的苜蓿被母亲细心打包,送到我的办公桌上。同事以为寄来了什么稀罕特产,纷纷过来围观,但在看到苜蓿的一制那,不禁兴味索然。
⑦但是于我,一种莫名的情愫却油然而生。从甘肃到内蒙古,一千多公里的距离,这些苜蓿在行走中丢失了水分,丢失了柔软的身姿,越来越接近草的本质。这包苜蓿,更像是我在城市的影子,粗涩、干瘪,没有卖相。
⑧下班回到出租屋,将苜蓿倒在面盆里,外边一层已全部发黄,只有里面的一小部分,还保持着嫩绿的色,但是也像经了霜的土豆叶一样,看上去萎靡不振。我依然为此欣喜不已。坐在门槛上,仔细挑出那些还能被作为菜的苜蓿。下班回来的堂弟也为之惊喜,多少年,没有吃过苜蓿,早已经忘记那初春的味道。
⑨风沙肆虐,春雨下在别的地方。在这各色人等杂居的小院里,两人就坐在门槛上,细心地挑拣着一千多公里外的春色。挑拣完后,堂弟将它们放在电炒锅里焯了,拌上醋,佐之以食盐调料,配上胡麻油烧熟后浇的春韭段,捣碎的蒜泥,熟悉而又久违的味道扑鼻而来。
⑩那天,像过节一样,我和堂弟买了酒,做了揪面片,在满院子五花八门的饭菜味里,一小口一小口吃完了那盘苜蓿菜。一包行走的苜蓿,从一千公里外,浩浩荡荡走进我们依然饥饿的胃里,我为此感到欣慰而又难过。
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在那些缺吃少喝的年月,春天悄悄把苜蓿送到了大地上,就给我们带来了希望。
B. 文章在叙述中有两条线索,互相交织,使得苜蓿与“我”建立了联系。
C. “同事们对此却兴味索然”侧面写出苜蓿在生活中是普通的畜草,不是稀罕特别的。
D. 本文语言清新隽雅、柔婉含蓄,富有诗意,于灵动的描写中蕴藏作者的深情。
19. “苜蓿”与“我”从成长环境与经历来看,有什么共性?
20. 文章第②③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1. 请根据括号内的提示,揣摩下面的语句。
(1)一包行走的苜蓿,从一千公里外,浩浩荡荡走进我们依然饥饿的胃里,我为此感到欣慰而又难过。(加点词语赏析)
(2)这包苜蓿,更像是我在城市影子,粗涩、干瘪,没有卖相。(物我交融)
22. 贾平凹笔下的“小桃树”(《一棵小桃树》)与本文作者笔下的“苜蓿”,都是最平常不过的,为何却寄托着作者深挚的情感?请从托物言志手法角度来分析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8分)
我说个比喻
何羽
①这个比喻是我年少气盛时的顺口一说。没想到,几十年来,它似一条蛇影,时不时地窜出来,让妈妈惊慌,忧心忡忡。
②二十来岁时我迷上文学,第一份工作也是搞文字的。周末在家,我关上房门埋头爬格子。每每当我写得入神的时候,就会听到“笃、笃、笃”的敲门声。妈妈在外头说,“囡啊,出来走走吧,都写了一个多钟头了。”“噢。”我头也不抬,随便答应了一声,继续写。
③过了十来分钟,妈妈又说了,“囡啊,出来活动活动腿脚。”“噢,来了。”
④刚好写完一个段落,我就开了房门出来了。妈妈手上端着一个镶金色花边的玻璃碟子,碟子里盛着已削好皮、切成小块的脆苹果,旁边斜插着一枚小叉子。我接过小碟子,叉起苹果送进嘴里,边吃,边散步。妈妈笑眯眯地看着我,一副很满足的样子。
⑤妈妈的提醒就像人工闹钟,每隔一小时左右就会响一次。妈妈读书不多。但她知道,久坐不动对健康非常不利。写文章费心耗神,更加需要静动结合、劳逸结合。她说得没错。但我经常一扑进去写就根本停不下来,早把这劝告抛在脑后了。有时候,还会嫌她啰嗦,嫌她烦,嫌她吵。
⑥有一次,我赶写一个很要紧的长稿子。对着桌面上高高低低一摞摞材料,我沉浸在抽象思维的密闭空间里,苦苦求索出路,刚理出一条头绪准备下笔的时候,妈妈敲门了,“笃、笃、笃”,猛地把我从虚境中拉到现实,那一丝刚刚露出苗头的创意线索突然断了,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又急又怒,气呼呼地站起来,走几步,拉开房门,冲妈妈大吼,“都跟你说了,我在写东西,你又来敲敲敲,灵感都被你敲没了。”
⑦妈妈有点尴尬。停顿了一下,她放低了声音,说,“老坐着,不好。你得出来走一走,我怕你忘了。”我怒气未息,继续凶她,“你根本就是没文化,什么都不懂!不知道别人写文章多累多辛苦!”
⑧“我就是知道写文章很累很辛苦,才叫你注意休息的呀。”妈妈柔声解释。
⑨看着她茫然无措的样子,我的声音也慢慢低了下来,“唉,该怎么说你才会明白呢?这样吧,我说个比喻,写文章的时候,我就像钻到地底下挖洞、找矿,我已经挖得很深很深了,你突然一叫我,我就突然回到了洞口,然后,我又得从头开始……”
⑩听到这里,妈妈的脸色灰了,她望着我,眼神里满是内疚、自责、心疼,她转过身,默默走开了。
文章发表了,我很开心。拿着报纸或杂志给妈妈看,“喏,这是我写的!”妈妈瞥了一眼,并没有我期待的那么高兴,只是淡淡地说,“哦,又挖了一个洞。”我出版了第一本书,三十多万字,托在手上有点沉,送给妈妈看,她笑得似乎有点勉强,甚至还皱了皱眉头,说,“这个洞,得挖多长多深多久啊?”
后来,我到上海来了,工作还是写文。不过,父母都在浙江老家,自然也没有人像妈妈曾经那样定时敲门催我了。我心里有点空落落。有时候,妈妈会晚上打电话来,她带着歉意,怯怯地说,“我打电话也是犹豫了蛮久的。打吧,怕突然打扰你,不打吧,怕你一写起来忘了休息。”
直到我的孩子攻读某大学编剧专业,假期里的一天,她抱怨说,“你不要老是敲我的门,我在写剧本呢,别吵!”我才惊觉自己在重复妈妈做过的事、重复妈妈叮嘱的话,我才真正体会到妈妈这么多年来的忧心、焦虑、难受,我才醒悟过来,想把那个愚蠢的比喻从妈妈的印象中连根拔除,不留任何痕迹。
我想跟妈妈多聊聊写作的好处。于是对妈妈说,“写文章是像挖洞,可指不定哪天我真的挖到了金矿呢!”妈妈说,“我们普通老百姓粗茶淡饭过日子就挺好了,你要那么辛苦挖金矿做什么?不需要。”
我又劝她:“您就忘了那个比喻吧。文章写出来,发表了,别人表扬写得好,我很有成就感!”妈妈说,“什么成就感不成就感的,我不懂,我只晓得,人过了这辈子就没有下回了,一切都是空的。你用不着为了别人的表扬这么使劲。”
后来,有一次在餐桌上,我与孩子谈到学习,顺便问她,“做编剧需要大量读书、采风、写作。当初选了这个专业,你现在后悔吗?”她摇了摇头,表情坚决,“不后悔。写剧本,我开心!”
听到她干脆利落的真话,我很高兴,连连说,“开心就好,开心就好!能享受到写作的快乐,那就成功了……”
孩子马上打断我的话,补充说,“这个快乐就像一颗钻石。为了得到这么一丁点的宝贵的快乐,我要承受大山一样的创作过程。”
(选自2023年2月12日《钱江晚报》,有改动)
16. 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题目“我说个比喻”写了哪几件事。(2分)
17.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6分,每题3分)
①妈妈手上端着一个镶金色花边的玻璃碟子,碟子里盛着已削好皮、切成小块的脆苹果,旁边斜插着一枚小叉子。(赏析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②有时候,妈妈会晚上打电话来,她带着歉意,怯怯地说:“我打电话也是犹豫了蛮久的。打吧,怕突然打扰你,不打吧,怕你一写起来忘了休息。”(赏析加点词语对于表现妈妈人物形象的作用)
18.文章发表之后,“我”兴致勃勃地将文章拿给妈妈看,但是妈妈却并没有“我”想的那么高兴,这是为什么?(3分)
19.我才惊觉自己在重复妈妈做过的事、重复妈妈叮嘱的话,我才真正体会到妈妈这么多年来的憂心、焦虑、难受,我才醒悟过来,想把那个愚蠢的比喻从妈妈的印象中连根拔除,不留任何痕迹。“我”在重复的是什么事情?代际重复之间体现了什么?(4分)
20.选文和七年级的课文《荷叶·母亲》都与“母爱”有关,请从母爱的角度,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说说你对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理解。(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5分)
窗前的杏树
陈海强
①第一眼看到小杏树开花,我悄悄说了句:“从此算是住进杏花村啦。”十多年前的冬天,我抱着最后一箱子图书搬进这处房子。一天清晨,我隐约看见有花枝在窗外浮动,疑心看花了眼,于是出门抵近观察,结果遇见了伫立在晨曦中的小杏树。
  ②农历二月,小杏树准时复苏,枝头升起繁星般的蓓蕾。窗含杏花春意闹啊!我知道一场花事已经临近了。小杏树还是那么认真地遵守着与春天的约定,早早便在春风中呼唤着我的注意。春分之后,昼渐渐长了,夜渐渐短了,小杏树枝头的蓓蕾已愈发饱满,似乎一阵暖凤,就可以拉开枝头舞台的帷幕。一连几日,我起床后跑到小杏树下寻觅第一朵绽放的杏花。春分后第三日,天蒙蒙亮,我站在树下张望,见一朵粉扑扑的花儿盘踞在向阳的高枝上,花瓣沐浴着晨光。
  ③接下来的日子,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开得大大方方,开得热热闹闹。我自然知道,眼前的繁花似锦很快就要零落成泥。于是,拍摄杏花成了工作之余要紧的事情。有几天事情稍多,白日里误了时辰,就在夜里打开闪光灯拍。黑暗的背景前,花朵瞬间被照亮,恍如夜空里的星星。夜里有雨随风而至,展起后从树篱上检起几朵杏花,放在手心端详,无需放大镜,花茎上毛茸茸的细节纤毫毕现。这才看清,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
  ④或许,小杏树并不小,甚至可能与我同庚呢。我唤其为小杏树,是因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树木一七八米开外的大柳树足有合抱粗,根深势大,郁郁葱葱。而在大柳树和小杏树之间尚有从地面就分叉的大春椿树,挤挤挨挨将小杏树头顶的天空全都掠去了。然而,挡在杏树上的浓荫,主要还是来自一株大柿子树。此树年年枝繁叶茂,结出的柿子足有小儿拳头大小。
  ⑤去年夏天,一场风雨来临,我真真切切地听到“咔嚓”一声巨响。这声音是从大柳树上传来的,一根粗壮的枝丫开裂了,露出近一米长的缝隙,白生生的木茬裸露出来。维护树木的工作人员闻讯赶来,观察后决定将这段枝权锯掉,以免哪天掉落伤人。工作人员发动电锯后登高爬低忙活了整整半天,巨大的旁枝在嘶吼的电锯声中落下。那在空中立体舒展的枝叶如今平平地铺在地面上,竟然覆盖了整个草坪。小杏树头顶的天空豁然开朗,似乎一大片乌云忽然散去了。然而,只过了几个星期,这片空中区域就被小杏树一左一右的大香椿树和柿子树联手占领了。仰望着重新聚拢的浓荫,我的心头升起无可奈何的怅然。
  ⑥一朵杏花在成为一枚青杏儿之前,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有段时间,我短暂地居家办公,便有了更多时间注意小杏树。我惊奇地发现,每天都有麻雀呼朋引伴地飞到枝头啄食花蕊,一时间花瓣如雪片般坠落。有时候,我从小杏树下走过,看到小路上已经撒满落花,不禁担忧树上还能结几枚杏子。到了三月的第十八个黄昏,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坠落着。小杏树上的花会不会被风刮掉了呢?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儿呢? 我有些惴惴不安。趴在窗口向外张望,却发现大风中的小杏树颇有些临危不乱、气定神闲。小杏树黑黝黝的枝条,正在风中摇晃出健康的光泽。与那些在风雨中折枝断权的大树相比,这小杏树,似乎拥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⑦于是,当我再次看到小杏树在窗外探身起舞的样子,心里涌上莫名的感动。身处逼仄之地,依然一年年努力地开花结果,我渐渐觉出小杏树的了不起,常常拎起一桶清水去浇灌。有时,我也会顺带浇灌小杏树周围的树木和花草。因为,我渐渐明白了,小杏树的美,离不开周围一草一木的影响。它们之间似乎相互竞争,但好像也在相互成就。又或许,它们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复杂的问题,因为一草一木全都在认认真真地赴岁月之约,心无旁骛地走在万物生长的春天。
  ⑧二月萌芽发生,三月蓓蕾初绽,四月花自凋零。 这个过程,我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有一天,我站在窗前时,隔着朦胧的玻璃,看到窗外的小杏树焕然一新,似锦的繁花已经落尽,新叶正在风中闪亮。一位老人从小杏树下经过,正抬头张望新绽的叶芽。那一刻,我似乎听到了杏树枝头风吹过的声响。我想,那正是万物生长的律动。
(选自2022年04月06日《人民日报》)
18.(4分)根据表格,梳理文章思路,完成相应的填空。
时间 十多年前的冬天 农历二月 去年夏天 有段时间
所见小杏树 在晨曦中伫立 ② 头顶浓阴去了又来 ④
我的情感 ① 期待,喜爱,珍惜 ③ 感动,敬佩
19.(3分)请从加点词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到了三月的第十八个黄昏,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坠落着。
20.(3分)文中的小杏树有哪些生存的智慧?
21.(2分)联系全文,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22.(3分)文中说“它们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复杂的问题,因为一草一木全都在认认真真地赴岁月之约,心无旁骛地走在万物生长的春天”,请结合本文以及链接材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思考。
【链接材料】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贾平凹《一棵小桃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杂货铺的赠品
沈嘉柯
①我几乎是突然之间才发现小区里面有一个杂货铺,里面的东西摆放得杂乱不堪,货品也跟小区外便利店的大不一样。起初我发现了卤肉。那个时候老爷爷和老婆婆还在一起看店,卤肉是老婆婆按照她家乡的风味制作的,跟我在餐厅里吃到的卤肉口味不一样,有种醇厚的香味。后来我妈妈去买,他们交流过,原来这里的卤肉多了一道传统工序,被稍微熏制过,可惜,好吃的卤肉如昙花一现,然后就没有了。后来我又发现了菜包子。说来很逗,我从杂货铺的冰柜里拿鸡胸肉,看见包子就顺便拿了几个,打算回家后做水煎包。老爷爷笑了起来,说这是他自家做来吃的,我要买就五角钱一个。
②昨天晚上,便利店关门了,超市也关门了,天还下着雨,只有这家杂货铺的灯还亮着。我家的冰箱空了,我忙碌了一天,不知不觉已是半夜,整个人却还陷在忙碌后的焦灼当中。饥肠辘辘的我打着雨伞去买零食。在杂货铺里躲雨的两只流浪白猫,朝我叫唤了两声,老爷爷冲我打招呼:“你好啊!”我仿佛没有那么焦躁了,买完食物,拎着一大包东西慢慢地走回家。雨滴在树叶上平缓敲打的声音,如同舒曼的曲子。其实,这个杂货铺是老爷爷家的客厅改造的。我去一趟杂货铺,只不过是从我家的楼栋走到附近的楼栋,我不知道是他的年纪的确非常老了,进入那生命当中最温和的阶段,还是这样一个和蔼的人,从年轻的时候就如此。所在的城市,本地居民以脾气火爆出名,很多八十多岁的老人性格仍然大大咧咧的。
③杂货铺的老爷爷守着他的店,度过他的晚年。没有什么工作压力,也没有什么盈利目标,更没有业绩要求。他就在店里坐着,有时候抽根烟,有时候弓腰驼背的在货架间徘徊。他的妻子,那个很擅长做卤肉和菜包子的老婆婆,去另外一个城市帮儿女照顾小孩了,于是这一年店里只有这个老爷爷。我也是后来才搞明白为什么卤肉和菜包子会突然消失。
④我一度觉得他太寂寞了。每次去店里,他会跟我打招呼。他从来不跟顾客锱铢必较,我有时候忘记带零钱,就隔天再给他送过去。有一回他,还额外给我的家人一盒饺子,那是他自己包的。除了问候一声,与我聊上几句,他的话并不多。不攀谈,不问东问西,偶尔会提示我店里有几种蔬果是刚送到的,如果我需要添加葱蒜,就自己拿。就连流浪猫,他也有空就喂一下,不逗弄,也不打扰,人和猫互不黏腻。
⑤我知道,总有一天这个店铺会变样,或者不存在了。他的子孙没有兴趣看守这么个杂货铺。这个小小的店铺,更像是他为了使自己有点事情做而开的,我心中的疑问也有了答案。他早年当过兵,还曾因年轻气盛给人提意见而遭受报复,并因此失去了工作。几十年过去,他仍然是一个善良的人,没有被戾气和仇恨所控制。
⑥如今,所有的东西我都可以从网上买,快递外卖极为方便,人不愁没吃的。然而有些东西是标准化的便利店永远不会有的。连锁便利店整洁干净,长相亲和的店员,他们是在为老板打工,所以无论如何亲切的微笑,脸上都带着一种疲倦。
⑦我希望杂货铺一直都在,它像是一种默契的陪伴。老爷爷在,这个杂货铺就在,两只流浪的白猫也会在。落雪的天气,下雨的天气,烈日暴晒的天气,我都会去杂货铺随便买点什么。
⑧我总会去买点什么,因为无论我买什么,他都会附赠我一份平静。
(选自《读者》2023年第14期,有删改)
18.(2分)本文原标题为《人生的小赠品》,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为什么?
19.(4分)根据下面具体要求进行欣赏。
(1)雨滴在树叶上平缓敲打的声音,如同舒曼的曲子。(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2)“他从来不跟顾客锱铢必较,我有时候忘记带零钱,就隔天再给他送过去。”(请赏析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0.(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均提到了流浪猫,有何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上进行简要分析。
21.(2分)文中杂货铺的杂乱不堪与便利店的整洁干净对比,突出强调了杂货铺环境的简陋。对比手法在文中还有多处,请你再找出两处加以分析。
22.(2分)如果将这篇文章编入你自己所搜集的美文集中,这篇文章最适合放进哪个栏目?请说明理由。
A.挚爱亲情 B.人性之美 C.成长悟语 D.家国情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很小的时候,就觉得父亲与月光之间有着某种隐秘的关系。我觉得这月色,不单单是村庄、河流的月色,也不仅仅是田野、阡陌的月色,还是父亲的月色。夜归的父亲披着月色,每移动一步,白月光就紧随其后。
②起初,父亲上夜班,他回来时我已熟睡。偶尔醒来,也是被细密的东西扎疼,借一帘月色看看。竟是长着络腮胡的父亲在吻我的脸。
③待我渐渐长大,父亲已改上白班,但他照例晚归。夜里看书时,我常被夜月疏影扰乱思绪。于是心动得一脚踏进妖娆绽放的月华。不知不觉走上门前小径,眺望远方,一星昏黄的灯火在水气中摇曳。细一寻思,那正是我行走于月色中的父亲。他在查看布下的黄鳝笼,捕捉黄鳝贴补家用。
④父亲的身影很小,在辽远而润湿的月光里。渐渐有些飘忽不定了。我揉了揉双眼,望见他拐了几个弯,向更远的地方移动。捉黄鳝累人,夜半时分需查看黄鳝是否入笼。我仿佛看到父亲正弯腰拨开河岸上茂密的茭白叶,习惯性双手向后撑着堤岸。两只脚缓慢探向水中。我猜想那下面肯定隐藏着黄鳝笼,它被父亲用水花生与河泥压着沉入了水中。在父亲做出这些动作时,我的心被攥紧。害怕、恐惧,父亲身形矮小,患高血压,倘若一脚踩空,那怎么办?而且时间一久、用力过多,他还会咳嗽[ ]夜晚的凉气重。风好像将他一阵紧似一阵的咳嗽声传到了我的耳边。我忽然觉得冷。很想喊他回家。但我知道,他不肯。好不容易找到了落脚地,父亲于是猫着腰打破静谧而寒冷的河水,掏出黄鳝笼。摇一摇、听一听、“L”形的黄鳝笼是父亲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潜伏着许多危险。
⑤高中那年,我肝胃不和,父亲一方面带我寻医问药,一方面竭力伺候好我的肠胃。他不仅下黄鳝笼。还下“卡钩”(尼龙绳上一头系着鱼钩,一头捆着一拃长的竹条,是专钓黑鱼的一种工具)。还在港汉里布设“困龙网”(一种尼龙线编织的大型渔网,能捉各种鱼)。有时候,我半夜失眠,想起了还在月光里迟迟未归的父亲,那一刻,蓦地感觉父亲就是一片行走着的白月光,皎洁而柔和。
⑥在父亲夜复一夜、日复一日的操劳下,我身体终于康复。如今再回想起那些病中的滋味,病痛的苦楚早已淡忘,而鱼汤的鲜香仿佛还萦绕在舌尖唇齿上。
⑦我结婚后,妻子回娘家安胎。父亲担心她营养跟不上,特意从家里带了十只黄鳝笼去亲家公家里。手把手教我岳父如何捕捉黄鳝。但我岳父从来没有熬夜的习惯。父亲想想,仍旧自己放黄鳍笼,半夜巡视,清早收回。可能是营养太丰富,孩子出生时已有八斤多重,抱在手上沉沉的,我们一家人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快乐。
⑧月光从未停止过它的行走,父亲也从未停止过他的忙碌。每每看到或想到那铺天盖地的白月光,我就莫名感动,盈满期许,白月光与父亲是那么和谐融洽地相依相伴。我爱这白月光,行走着的白月光……
⑨然而有一天,那片千古不变的月光突然就破碎成一地泪珠。2014年,父亲于10月末的一个月夜不幸去世。据他生前的两个工友说,那晚他装卸化肥。中途没有休息……他太累了。感觉到胸闷、气喘,想要躺下来歇会儿。当他被送往医院时,距离他不适已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医生出具的死亡证明上,赫然写着:猝死。
⑩所有我曾眷恋过的月色都变得寒冷、孤独。我缺失了生命里最重要的一抹温馨月色。第二天临近中午,我才在一路奔波中再次看到父亲——他正躺在殡仪馆。我害怕地抚摸着他的乎,那手突然变得又瘦又冷,像浸泡了一晚上的月色。
有一次,梦见父亲站在午夜的码头上,猎猎江风吹得他衣袂飘飘,让我想起一个古人来——苏东坡。他们都是月中人,都是懂月亮的人。我很想握住他的手,可一挣扎,那轮落在江心的月亮,就被江水瞬间融化了。我唯一能握住的,只有眼眶再也无法藏住的泪滴。
(作者:刘鹏,有删改。《思维与智慧》2024年1期)
18. 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梳理全文情节,概括“我”和父亲之间的故事,完成下面的填空。
“我”幼小时,父亲月夜捉鳝鱼回来,偶尔把“我”吻醒。→“我”渐渐长大,随父亲捉黄鳝非常担心他的安全和健康→“我”上高中时,①_______________→“我”结婚后,父亲长期熬夜捉鳝鱼帮儿媳安胎保养→2014年10月一个月夜,父亲装卸化肥劳累猝死。→第二天,“我”一路奔波看到父亲,害怕地摸他的手→有一次,②________________。
19. 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1)倘若一脚踩空,那怎么办?而且时间一久、用力过多,他还会咳嗽[ ](请在[ ]中选择最恰当的标点,并说明理由。)
A.。B.!
(2)可能是管养太丰富。孩子出生时已有八斤多重。抱在手上沉沉的。我们一家人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快乐。(加点词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20. 文章第④段为表现父亲这个人物形象运用了多种手法,请你任选角度,举一例简要分析。
21. 污渍把这篇文章的题目遮住了,小雨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题目定为“行走的白月光”,小雯题目叫“懂月亮的人”更好,你觉得哪个更合适?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薛培政
①修鞋匠老单几时来镇子上的,没有人能说得清。
②老单不是本地人,又说一口浓重的方言,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身世,只记得镇子西头老槐树下有个修鞋的摊点,摆在那里多年了,修鞋匠姓单,人称单师傅,或直呼他老单。一年四季,只要不下雨落雪,老单就准时出摊。一辆半旧的人力三轮车、几个马扎、一台缝线机,还有一堆剪子、切刀、锥子、铁锤、钉子等零零散散的家什。
③在镇子上住久了,常听人说,老单这人不简单,话不多,但仁义。起先修一双鞋收个块儿八毛,如今顶多只收三五块钱,从来没有超过十块钱。
④别看老单粗手大脚,做起活儿来一针一线,那叫个仔细。有顾客送来磨坏了鞋底或旧得不成形的鞋子,问他能不能修,他都说尽量修。哪怕费半天事,他也想尽法子把鞋修结实。
⑤那天,一中年妇女来修鞋。老单接过来一看,是一只开了胶的劣质皮鞋。只见他往腿上铺一块垫布,把鞋放在腿上,先用抹布把开胶的地方擦干净,再拿起锉刀轻轻锉了两下,然后涂上胶水,用手按压了一阵子后,诚恳地对顾客道:“光粘胶不绱线,那不耐穿,过些日子还容易开裂。”征得主人同意,老单用刀子把鞋底划开一条缝,把钩针在蜡块上磨几下,又穿上粗线,沿着缝隙一针一针地缝了起来。修好这只鞋,又让其脱下脚上另一只鞋,翻着看了看说:“这只鞋也快开裂了,趁这会儿一块儿修修吧。”大夏天里,老单忙活得一头汗,一双鞋修下来,只收了顾客6块钱。待那顾客走后,挨着他卖针头线脑的老廖开腔了:“咦,你咋恁好说话哩?大热天忙活半晌,几块钱就给打发了?”
⑥“话不能那么说,看那顾客鞋上沾满的干泥巴,大概是进城卖菜的乡下人,挺不容易的,咱能帮就帮帮她吧。”望着他那副悯天怜人的表情,老廖张了张嘴,没再说话。
⑦草木枯荣,暑来寒往。几十年过去,老单仍孑然一身,每天过着波澜不惊的日子。年逾花甲的他,虽说没有挣大钱,但每天进项不断。要说没攒住钱,打死也没人相信。
⑧奇怪的是,他攒钱不买房子,也不置家产,仍住在那间低矮的平房里,房间狭小简陋,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家电。吃饭也不挑食,一天只吃两顿饭。他爱吃面食,成年都是馒头加白面条,很少见他买新鲜的青菜,买也是买剩下打折的蔬菜。
⑨可遇上镇里修桥补路建学校,他每次捐款都很慷慨,还先后资助十几名贫困学子完成了学业。
⑩按说老单这典型事迹早该见报上电视了,可他偏偏不喜欢那一套。前些年来过几拨记者,省里的、市里的,扛摄像机的、拿照相机的都有,他一句“没啥好说的”,就把人家打发走了。那年,镇里要上报他为道德模范,也被他婉拒了。
见他如此这般,几个老友就纳闷儿了,不解地问他道:“你做了这么多年好事、善事,既不让媒体宣传,也不要荣誉加身,到底图啥哩?”
他听罢只是嘿嘿一笑,不解释,仍然该出摊出摊,该修鞋修鞋。
去年底,服务站工作人员登门为他办理优待证时,才揭开了这个谜。那天,工作人员因为要帮他填报退役军人信息,他从床头柜里翻出一包东西,里面装着入伍登记表、退役军人证件和荣立军功的证书等资料。
那一刻,工作人员一脸困惑地问他道:“您咋选择隐姓埋名这么多年?”
老单沉默着,仿佛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说道:“俺本是个孤儿,1970年参军到了基建工程兵某部,奉命挺进川藏公路腹地,参加大规模整治改建工程。那年夏天,连日的大雨导致山体松动,大量碎石被山洪冲到公路上。我们赶赴抢险现场,正准备将路面碎石清理后疏导车辆通行,突然又有一股洪水裹挟山石倾泻而下。千钧一发之际,班长一把将我推开,自己却被巨石砸中,牺牲在了那片高原上。”
讲到这里,老单已是泪眼婆娑。顿了顿,他又说道:“俺这条命,是班长拿命换来的。等服役期满后,俺没有再回原籍,就来到了班长的家乡,想替他尽孝。结果一打听,班长的父母已去世多年。俺就在镇子上住了下来,以修鞋为生,竭尽所能,替班长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也好让过命的战友情谊延续下去。”
听了他的话,在场的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选自2023年《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8. 根据你的理解,给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9. 请品味第②段画横线句子中加点数量词的表达效果。
一辆半旧的人力三轮车、几个马扎、一台缝线机,还有一堆剪子、切刀、锥子、铁锤、钉子等零零散散的家什。
20. 请概括两件能体现老单“不简单”“仁义”的事件。
21. 作者没有在开篇直接交待老单的真实身份,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妙处?
22. 读完小说,也许你会想到下面这些词语:小人物、平凡、善良、仁义、坚守、情怀、友情……请结合选文,围绕其中一两个词谈谈感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眼睛
①我曾经注视一个孩子的眼睛,很久很久。
②一天早晨,我经过一个地方,突然,看见路旁有一双乌黑的小眼睛。我停下来走到他的面前。对我的这一举动,他并没有退缩。他只有四五岁的样子,稚气的模样逗得我无限怜爱。哦!多美丽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在心里赞美.如果说世界上有神圣、美丽的东西,哪里还能够找到比孩子的眼睛里蕴含更多的呢?
③凝望着,凝望着,我忽然有一些惶悚的感觉,怕我的面孔在他眸子中映出来。在这充满憧憬的眼睛里,找不到丝毫阴影,就像他没有忧郁的小心灵一样。我仿佛窥见他的灵魂在空中翔舞,那是自由而明朗的,我离开了这个孩子,但那明亮的眼睛依然闪耀在我的脑海。以后,每一次看到这孩子,我总爱凝视他可爱的眼睛。这双眼睛让我更相信:“从眼睛里,可以探悉到一颗心灵。”
④从此,我常以冷峻的逼视,去探索人们的眼睛。
⑤怀着一份奢望,我想在茫茫人海中寻获一些可贵的心灵。别怪我说得太颓丧,我是失望了!在潮水般的人群中,我从未再发现像孩子那样的眼睛。我看见英勇的、高傲的、睿智的、仁慈的眼,我也看见充血的、谄媚的、贪婪的、哀怨的眼,我还看见发光的或失神的眼、高尚的或卑鄙的眼,然而,我再没有看到过像那个孩子如秋夜莹星一样清澈明亮、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
⑥也许仍是有的,也许隐藏在晦暗的角隅,我想。
⑦一次,我走在薄暮的旷野里,斜阳昏黄的光线,笼罩了山峦水影,苍茫的气氛弥漫在天地间,空中充满了凄迷的情调。我孤寂地走着,一条又阔又直的黄土大路,一直伸展开去,没有尽头似的,隐没在遥远的暮色里。我的心灵被这一片暮色震撼了。
⑧前面,出现了一个行路人的身影,我加快了脚步赶上去。那是一位老人,拄着杖慢慢地走着。他已经很衰老了,可是步履仍很坚定,一步一步,迟缓却很有力。我从后面赶上,问:“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听到我的声音,老人似乎有些惊讶,有些犹豫,但他终于回答了我:“青年人啊!你的眼睛看得清楚,为什么还要问我呢?不过,要到宿店,路还是很远的。”朗朗的声调铿锵动人,我这时才注意到老人双目已经失明了。“你走得快还是先走吧,我独自走惯了,黑夜和白天,都是一样,我总是摸索着走。”
⑨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可是他并不能从我脑海里轻易抹去,就像那次我突然间发现孩子眼里的光亮一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忘不了老人那种强傲的姿态,常常咀嚼老人和我的一段对话,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
⑩是的,路是没有尽头的,从孩子心透明亮,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我懂得应该怀一份真情去创未来的道路。从老人双目已盲的行进中,我领悟到奋力前行的意义。
选定自己的方向,踏实地走,也许这就是人生应该做的。我得换上孩子般真挚而热爱的眼睛。
18.(2分)请你说说作者写一个孩子眼睛的用意。
19.(3分)“眼睛可以探悉到一颗心灵。”请你说说,“我”从孩子的眼睛探悉到的其主人的心灵。
20.(2分)请你用探究的眼光为第⑦段中的划线句子作批注。
21.(2分)有人觉得第⑧段中老人口中的“宿店”含义丰富,请你分析。
22.(2分)“我得换上孩子般真挚而热爱的眼睛。”结合前文请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北在阅读《微型小说选刊》时发现了《惊吓》这篇好文,想带到语文阅读课上进行分享,但他有五个问题不太明白。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和题目,帮他完成下面小题。
惊 吓
①七婶病了。
②七婶的病是因为受了惊吓。
③那一天,久未出门的七婶忽然来了兴致,颤巍巍地出了院门。
④当时邻居正在搬家,家具堆放了一地,七婶走着走着,猛一抬头,就看到一个老太太直勾勾地盯着自己,七婶心里一慌,吓得丢了拐棍,扑通一声坐到了地上。
⑤虽然后来,七婶意识到那个人就是自己,是自己走到了邻居放在那里的穿衣镜前,可当晚七婶还是发起了高烧。
⑥七婶被送去了医院,儿子德功听说了,慌忙告了假,急吼吼地往回赶。
⑦德功已经把官做到了省城里。
⑧他想把七婶接到省城去,七婶高低不去,说那楼不接地气,住不惯。先前去过一次,没两天,就死活要回来,还是这乡下的小院住着安生。
⑨相关部门的头头们听说德功回来了,都赶过来,前后簇拥着,到了医院,七婶早挂上了吊瓶。
⑩一位头头忽然不满意地皱皱眉,怎么住在这么差的普通病房呢,悄悄出去,一个电话,院长满头大汗地赶来了,不一会,就腾出了一间VIP病房,病房里有沙发、案几,不一会儿,又有了果盘。
七婶烧得有些糊涂了,看屋子里影影绰绰好些人,认为病得不轻,又慌了。院长说,问题不,不过既然来了,就做个全面检查。
一圈儿查下来,指标都挺正常,就是膝关节有些炎症。德功知道,这是娘的老毛病了,娘当年做过村里的妇女主任,一年秋天发山洪,为了抢救集体物资,娘带头跳进了冰冷的洪水里。娘常说,那时德功还没出满月,娘就是那时落下了这个病根。
七婶的烧退了,人马上就精神了,德功还不放心,问娘:“真的没事吗?”
“没啥事,”七婶说,“我觉着就是受了惊吓呢!”
许久,七婶又幽幽地道:“娘老了,十几年了,娘没认真地照过镜子了,没想到娘都不认得自己了。”德功知道,自打爹走后,娘就很少照镜子了,家里只有一面碗口大的圆镜子,那还是爹在世时给娘买的,却已在角落里蒙满了灰尘。
“娘真的是有些惊吓,十几年没照过这么敞亮的镜子了,不提防,冷不丁这么一照……”七婶絮絮叨叨地说着。她环视着宽敞的VIP病房,以及病房里的陈设,忽然似想到了啥,加了重重的语气,“你一天天不会觉得,天长日久,老以为还是原先的样子,可有些变化……”七婶忽然不说了,她定定地看着德功,好像还有话说,却又没有了话。
德功望着七婶,陷入了沉思,德功知道,娘是不会平白无故加重语气的。
七婶很快就好了。德功悄悄地办理了出院手续,把娘送回了家中。
德功回省城了,没有别人知道,他是自己坐公共汽车回省城的。
当下面的头头打来电话埋怨他不辞而别时,他正在自己家的穿衣镜前打量着自己,他的手里,拿着一张发黄的照片,那是年轻时的德功,挺瘦,却很精神,正在憨厚地笑着。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1年第10期)
18.(2分)小北在梳理小说主要情节时,有两个地方存疑,请你根据示例,帮他补充完整。
七婶受惊住院—① —众人齐聚病房—七婶病愈出院—②
19.(2分)小北不明白七婶为何会在对话间突然“加了重重的语气”?请你代为解答。
20.(2分)小北想知道第②段中插入七婶膝关节炎症病因的叙述有何作用?请你简要分析。
21.(2分)小北不理解在文中多次出现的“镜子”有何作用。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2.(3分)小北不明白小说中究竟是谁受到了惊吓?请你帮忙解答,并说说这种“惊吓”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5分)
花树有约
①春深,花盛。尤喜株株繁花加身的嘉树,在村庄,在庭院,在山岗,在池畔,相映成画,相融成诗。故而,最爱暮春时节,与花树有约,一起在滟滟春光中,饱蘸花香,写下一纸春日情书。
②花树,太张扬,太放肆,太汹涌。起先与其他枯瘦干黑的树木并无二致,可“嘭嘭”一通,便有无数春花如烟花炸响一般绽放枝头,密织霓裳,汇成花海,收尽春光;美了春树,美了春野,美了春天,美了有约的人儿。
③花树,又太低调,太孤独,太清寂。花开花落,皆在无声无息、不悲不喜之间,一切顺时而生,率性而为。花不为无人而不芳,孤芳亦可自赏。有人赴约而来,我自粲然相迎;人散后会无期,我亦静默馥郁。每一朵、每一枝、每一树,循着自然频率,完成一季又一季起承转合。
④为赴这一年一度的花树之约,我常在春风乍起时,便敞开胸,步于野,寻找旧年相约的那株,期待它也华华丽丽地准时赴约。然而,娇羞的花树总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一日花不放,三日花未盛,可稍不留意,它已满树华冠,几近荼蘼。盼与花约,心心念念已一年;又怕与花约,唯恐匆匆又错过。看来,与花树相约,没有耐心,是难成的,因而便格外珍惜。
⑤花树有约的最佳情境当如《论语》中所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恬淡适意、简静质朴,令人思慕与向往。花树在,花友在,情致在,情谊在,一切由心随缘,静享人间好时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湖北省新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分项过关突破
06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3分)
窗 花
初夏的一个下午,一只布谷大概迷路了, 在城市上空孤单地叫着,时远时近。黄昏快要到来,我留意到它好长一阵没有发声了, 就想, 它终于找到归路,还乡了。
布谷! 那叫声,却突然在我家窗外冒了出来。 窗关着, 那里并不能停留一只鸟。 我上上下下搜寻, 直到眼睛让两团红色晃得花了起来。 那是两幅红色窗花。窗花里藏着鸟,都不是真鸟。
我还是等了等,才把窗轻悄悄推开,没有一个扑棱棱的意外。 两幅窗花随着各自安身的窗玻璃, 拉开了一点距离。 左边一幅是四方形, 四边布满了梅花。今年是兔年,所以梅花中央有两只兔子, 一只曲着前 爪站着, 一只趴在地上,都乖乖地仰着头和梅花枝上的一只喜鹊说着什么。 从空白处钤印的“ 玉兔迎春 ” 四个字来看, 喜鹊虽高高在上, 却是一个配角。
右边一幅是圆形, 周围布满了梨花。 两只燕子正从花间往外飞, 嘴里衔着一朵梨花的那只已半身出框, 另一只紧随其后。 花间也有钤印, 是“ 与物皆春 ”。
我已经看出来, 两幅窗花的材质都不是纸, 只不过薄如纸罢了。 图案也不是镂空的, 只不过通透之处 与玻璃同色罢了。 那么,那样的窗花, 还是农耕文化之花吗?
窗花是窗上张贴的剪纸, 已有上千年历史。 一代一代剪纸艺人靠着双手, 靠着刀剪和纸, 让剪纸艺术 翩然传到今天。 而今, 凭着手手相传的温度提升, 凭着环环相扣的物流跟进, 窗花可以让城市任何一个门 户顺利接收, 为任意一扇窗添上祥瑞之景。 但高楼大厦窗玻璃那一个尺度, 显然又让窗花那一份娇弱感到 了局促, 也让乡野风味、 俚俗风趣等都有了一个换装进城的心思。 可以说, 窗花,恰是可以一窥民间艺术 之流变的窗 口。
天色暗了一些,我并没有从那窗前离开。 窗花里的花就不说了,兔子也不说了,但是,那鸟,我见了它们,怎么会没有几句话要说呢?
听, 布谷又在远处叫起来了。
我突然想到, 刚才眼皮底下冒出的那一声, 会不会是某个孩子气的邻居模仿布谷, 或者, 那就是一个 孩子的模仿呢? 要不, 那会不会是谁把电子钟和手机之类拿到了窗 口, 把从布谷那儿照搬来的铃声放送出 来, 给那只真正的布谷一个回应呢?
窗花并不能为我作证, 刚才有一只真正的布谷飞过。 那么,那布谷,会不会是从我梦中飞出去的一只 呢?
我到了那会儿才想起来, 之前我从一本书上知道,布谷是胆小的鸟。 它每年只有到农忙时节才会出来一 阵, 并且不把自己藏好就不会发声。 怪不得, 我至今都没有见过它的模样。 我却一直认为它是不由分说的鸟, 是飞来飞去的小喇叭。 我小时候在太阳下干活, 它躲在某个清凉的地方, 小眼睛一 定看见我割了那 么多麦子、 拾了那么多麦穗, 还照样不断给我下达命令。 我一点也不怕它, 它叫一声, 我就学着它叫一声。 我那是要把每一声都还给它, 有时抬头向着蓝天, 有时埋头朝着大地。 结果, 它一直当着它的小喇叭, 我 很快就成了临时的小哑巴。 几十年过去, 我大概把记忆里的那些叫声相加成了一个总和, 因此,一只孤单 的布谷在城市里的叫声,一嘴一嘴啄破了我的一个下午, 又一 句一 句唤回了我的一个春天。
喜鹊和燕子在窗花里, 而其他鸟,包括布谷,都在记忆里。
窗外,窗花之外,已是一派暮色。 家人们早已回来, 我家的灯也已经打开。 那两幅窗花, 又参与着迎 接夜晚的仪式。 尽管窗玻璃上多出来了两团红晕, 却是远近高低都不一定能看到。 我自己,终于,切切实实地看到了。那不是两朵晚霞,那是被夜晚暂时挽留住的两朵朝霞。
我的童年记忆在反复提醒我, 不能怀疑那是一只真正的布谷。 那个夜晚, 我不知道它会歇在哪儿。 我 愿意继续相信, 它是一只 勇敢的鸟, 一定不会被那高耸的灯山灼伤,或者被漫卷的灯海淹没。
我在这座城市已经生活了二十几年, 差不多每天都在同一条大街上行走, 感觉不是在追随它, 而是在 模仿它, 包括它的打开、 容纳、 变通、 堵塞, 以及堵塞之后的流动。 无论车流多么嚣张, 我依然能够听见 自己的脚步声, 它和车水马龙一样振振有词, 不断回答我对关于人生意义的新的追问。
站在高楼的窗前,我又有了一个追问。我一开口,却听见了自己的一声回答。
布谷!
(选自《解放日报》2023 年 8 月 3 日, 作者马平, 有删改)
17.把握散文内容。 阅读文本, 根据相关信息, 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所见所闻 所想
黄昏快要到来 看到与传统窗花有很大差异的现 在的窗花 那样的窗花, 还是农耕文化之花吗?
天色暗了一些 听到布谷的叫声 ①   
已是一派暮色 ②    在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中, 我依然能够听见自己的 脚步声, 寻求关于人生意义的答案。
18.完成阅读摘记卡。
摘记卡
摘录 笔记
我自己, 终于, 切切实实地看到了。 那不是两 朵晚霞, 那是被夜晚暂时挽留住的两朵朝霞。 ①有同学在阅读时, 觉得此句这样写有点意思, 但又说不出来, 请你作一赏析性批注。
①我到了那会儿才想起来, 之前我从一本书上知 道, 布谷是胆小的鸟。 ②我愿意继续相信, 它是一只 勇敢的鸟, 一定不会被那高耸的灯山灼伤, 或者被漫卷的灯海淹没。 ②作者对于布谷的评价是否自相矛盾, 谈谈你 的理解。
19.解答疑难问题。 在班级阅读分享会上, 同学们就“文章结尾部分的画线句子能不能去掉 ”这一 问题展 开讨论。 你们小组认为不能去掉, 请你代表小组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解释原因。
20.选用散文题目。 有同学认为题目改为“布谷 ”更贴切,你的看法呢? 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17.想起记忆中陪伴自己童年的布谷声。(会不会是从我梦中飞出去的一只呢?);看到暮色中像小岛一般建筑的影子和我家灯火映出的两团红晕。
18.①运用短句,突出强调。运用比拟,将灯火映出的窗花比作晚霞和朝霞,写出了窗花的美丽动人;用“挽留”二字写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运用对比,通过“那不是……,那是……”这样的句式,强调了窗花中所饱含的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对农村、童年美好的留恋和坚守。
②不矛盾。说布谷胆小是就其生活习性而言,这是客观事实;说它是一只“勇敢的鸟”是作者的主观愿望,布谷在这里是童年和乡村美好生活的象征,作者希望哪怕在城市中浸淫再久,这些美好的回忆都不会被现实的冷酷所磨灭。
19.结构上,呼应开头,开头写布谷在城市迷路的叫声,结尾回以人生追问的一声“布谷”。一头一尾,让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圆融,以布谷这一形象贯穿始终,也让文章线索更加清晰。内容上,结尾的一声“布谷”,暗含了作者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在单调、冰冷、机械的城市生活中,不要迷失本心,要回归童真和传统,从中获得慰藉和前进的力量。突出深化了主旨。
20.窗花既是全文内容的概括,也是全文重要的线索。窗花在现代都市的变异,引发了作者对农耕文化和城市文化差异的思考,窗花在城市中的格格不入、微不足道是身处城市中的人类处境的写照(象征意义),由此更引发了作者的共鸣,表达出作者写本文的意图:在洪流一般滚滚向前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容易迷失自我,而像城市的窗上贴着窗花,依然在小小的一方天地中坚守着一样,人们也应该固守心中那份淳朴,通过对本心的回望来追寻人生的意义。以此为题更贴切。
或者:布谷既是文章主要叙写的内容,更是全文重要的意象,它在虚实之间不断转化,带来深刻的内涵,寄托作者深厚的情感。布谷蕴含了对童年的回忆,寄托了他的童真童趣。布谷还是人在城市生活中自我迷失和孤独的象征,由此,作者表达出本文的意图:人们应该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固守本心、回归本真的思想。以此为题更贴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树医
聂鑫森
卫根生快六十岁了。
满脸皱纹,一头白发,背也有些微弯,左看右看,都像一棵进入衰年的老树。
曲曲巷的男女老少,当面叫他“卫爷”,背地里却称他为“树医”。
潭州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可名正言顺称为古城的,其一是地面上有许多历朝历代遗留的古迹可为印证,其二是古树多。古迹和古树,都由潭州博物馆管辖、护卫和修缮。故博物馆专设了一个科室:“古树科”。卫根生是该科的头,和几个同仁一起,要干的活无非是巡查古树的生存状况,严禁任何损伤古树的行为,对衰老多病的古树进行医治和护理。“古树科”其实就是“树医科”,卫根生喜欢这个名字。
年代久远的树,主干往往会中空,像被开膛破肚,主枝容易死亡,使得树体倾斜;又因树体衰老,枝条也会无力下垂,于是整棵树需要外力支撑,或以钢管编扎出撑持的棚架,或以扁钢箍紧干裂的树干。有些树干的伤口,因衰老、虫害、冰冻、雷击造成,需要人工治疗,在伤口旁钻眼注入激素,用生物胶重植树皮,还要改良土壤、施用不同的肥料,配备恢复健康的“营养餐”。卫根生是真正的行家里手,当树医当得有滋有味,但在博物馆,没人肯正眼看一看他,评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总是榜上无名。卫根生笑着说,古树是古城的老者,面对它们如同面对自己的长辈,难道侍奉长辈还要评功受奖吗?
屹立在公共环境的古树,他悉心照料。私家庭院里的古树,只要主人邀请,他也常去探看,而且一见钟情,相谈甚欢。
曲曲巷的魏家,卫根生就去过好几回。
魏家院子正中央,有一棵两人方可合抱的虬龙柏,三百多年了。树身有些歪斜,叶子稀稀拉拉的,根如龙爪,树身的下半截中空,在一个弯曲处破出一个大洞,坦然而见天光,树皮也破裂了,如披一件烂衣褂。
当家的叫魏遵规,比卫根生小两三岁,是个老中医。他告诉卫根生,院子和柏树都是祖上传下来的,院子不知翻修了多少次,但柏树依旧巍然不动。
五年前他们第一次会面,是因虬龙柏在雷雨夜,被劈去上部分左边的一个粗壮的侧枝,断面上还留着乌黑的烙痕。
“卫爷,这棵树会死吗?”
“死不了。我用药剂把伤口处理一下,你放心。”
“我那儿子说这棵树长得难看,要死不活的样子,不如连根刨了。”
“你不同意?”
“当然。看见树,就想起小时候的事情,我爹在树下教我背汤头歌诀,教我识别药草,心里满满的是怀念。”
“儿子是做什么的?”
“电脑程序员。新潮角色!”
“你要让他喜欢这棵古柏,它是这个庭院的魂。杜甫《古柏行》称:‘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古典的美丽,哪里去寻?”
“是啊,是啊。”
一眨眼,又是一年春风来。
魏遵规忽然打电话来,请卫根生去一趟。因为魏家要大规模翻修庭院,准备为儿子小魏办喜事。小魏坚决要求把虬龙柏刨掉,魏遵规坚决不退让,以死相拼,父子闹得如同仇人。
卫根生也知道,那棵虬龙柏寿限也快到了,上半截虽还有些半黄半绿的树叶,不过是苟延残喘。但若砍去了,魏遵规就会悲情难遣,会弄出大病来。唉!
卫根生很快来到魏家。
久雨初晴,满院是金箔似的阳光。
魏遵规父子和卫根生,坐在柏树旁的石凳边。
小魏说:“卫伯伯,这柏树活不长了,留它做什么?难看。”
卫根生微微一笑,说:“是啊,树是老朽了,还能活多久?谁也不知道。但这院子最贵重的不是你们要新建的房屋,却是这棵有着三百多年树龄的虬龙柏。”
小魏睁大了一双眼睛,想再说什么,忍着没开口。
“现在老城改造闹得风风火火,有些老巷子已经拆了。”
小魏眼睛一亮,问:“卫伯伯,这棵虬龙柏,假如拆院子的话,该给树一个什么价码?”
卫根生说:“以我过去评估的经验而论,虬龙柏应该在三十万上下。小魏,你舍得吗?”
“……树,可以不挖。不过,得让它活得久一些啊,别没等到拆迁它就死了。”
“我是树医,这点手段我还是有的。搭个棚架支撑树身,人工植树皮,还要在柏树根的空隙处再栽一棵小柏树苗,让绳子牵引它的枝叶在中空的树里顺着往上长,就像儿子长在父亲的怀抱里,直到它从那个洞开的地方出头露面,张开一片浓荫。”
……
小魏结婚了,生孩子了。
小柏树扎牢了根,枝叶顺着树的空心往上长,生机勃勃,从从容容。
魏遵规隔三差五打电话给卫根生,说:“卫爷给树看病,把我的心病也治好了。”
只有小魏常在网上探看古城改造的信息,自言自语:“这曲曲巷什么时候拆迁?”
谁知道呢?
(选自《湖南文学》2021年第1期,有删改)
17.小说写了卫根生和魏遵规的两次见面,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 原因 结果
第一次 五年前 虬龙柏被劈去侧枝,留着乌黑的烙痕。 ①   
第二次 又是一年春风来 ②    支撑树身,人工植树皮,在柏树根的空隙处再栽一棵小柏树苗。
18.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卫根生笑着说,古树是古城的老者,面对它们如同面对自己的长辈,难道侍奉长辈还要评功受奖吗?(分析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②久雨初晴,满院是金箔似的阳光。(这一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9.小说用了不少笔墨叙写了潭州古城及救治古树的内容,这有什么作用?
20.文章塑造卫根生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1.卫根生保护古树,医树又医心,是魏遵规心中的英雄。每个人都有英雄情结,“百度百科”对“英雄”有以下三种理解:①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②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③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谁是你心中的英雄?请从以下作品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作品内容,说明原因。
A. 鲁智深(《水浒传》)B. 朱德(《红星照耀中国》)C.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答案】17.①卫根生用药剂处理古树伤口,两人交谈甚欢;;②魏家父子就是否把虬龙柏刨掉,争执不下,请卫根生出面调节。
18.①“笑”写出了卫根生对评不上先进个人的不在意,以及对古树保护热爱和执着的心理。
②描写了久雨初晴,阳光灿烂的景象,交代了卫根生和魏家父子交谈的自然环境,为下文卫根生想出办法,魏家父子关系缓和做铺垫。
19.①写了潭州古城的内容,交代了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增添了小说的文化底蕴。②卫根生救治古树的内容塑造了一位专注于古树保护,技术高超,有匠心精神的“树医”形象。③为下文卫根生和魏家父子的见面等故事情节做铺垫,舒缓叙事节奏。④主旨方面:将传统与现代联系起来,深化了小说的思想主题。⑤用文化名城及古树救治的专业知识吸引读者。
20.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
第一层级:仅从个人的角度或者仅从群体的角度阐述,得1-2分。示例:对卫根生保护古树的高超水平的赞赏。
第二层级:从个人、群体的角度或从传统与现代的角度阐述,2-3分。示例:文章通过塑造卫根生这一类专注古树保护、技术高超、有匠心精神的人物,他们不仅专业医树,而且智慧医心。
第三层级:从个人、群体的角度和从传统文化的角度阐述,3-4分。示例:文章通过塑造卫根生这一类专注古树保护、技术高超、有匠心精神的人物,他们不仅专业医树,而且智慧医心,引导人们思考古迹和古树等传统文化的命运与价值,进而反思如何保护的问题。
21.示例1:我选A。鲁智是一个嫉恶如仇、拔刀相助的人,帮助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镇关西;他重义气,他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他曾经一路护送林冲前往沧州,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示例2:我选B。朱德作为革命领导人,平易近人,与士兵们同甘同苦;有卓越的领导能力,他的部下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之中,经受整整一个严冬的艰难,而能保持万众一心;他经历过许多磨难和险境,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示例3:我选C。保尔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他带伤战斗在最前线,在身体状况非常糟糕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在雪地里对铁路进行抢修,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______
①她不会忘记那天傍晚她和女儿去公路边等他的情景。她一边指着火烧云,与女儿一起比拟着说像什么,一边往前走着。走着走着,她心里不踏实起来。出门时,她烧好了菜,他再不到都凉了。
②这时,手机铃响了,她接通,却只听见马路上的车来车往声。她轻轻地“喂”了一下,才听见他说:“上面有紧急任务,我要马上去执行,不能回来了!”她沉默了片刻,说:“那好吧,你路上小心!”
③她突然感到心里空空的。她不能说“你一定要回来”,尽管她已期盼了两星期。她愣了一会儿,似乎只是一刹那,天边的火烧云已不见了,只剩下一道隐隐的暗红。路灯亮了,万家灯火,她想,别人家该都在吃晚饭了吧。
④她走回单位时,门卫大爷伸出头来,对女儿说:“今天你爸爸不回来?”
⑤“我们是去散步的 ”她微微一笑,往里走去,一时泪要涌出。当晚,女儿莫名其妙地咳嗽起来。到后半夜,她一摸女儿的脑门儿,火烫火烫,她的心顿时缩成一团,因为女儿得过几次肺炎,都是先从咳嗽开始的。她不知道这一次能不能躲过去。要是他在,她就不用那么担心了。但是,实际上,一直以来,都是她一个人扛着。
⑥“爸爸怎么不回来?我生病了,他也不来看我!”
⑦“爸爸去学习了……”她总是这样说。深夜时,他打来一个电话告诉她,情况紧急,可能要与她失联一段时间,让她不要担心。她知道不能细问。他是军队的人,是海军军官,是党员,是先进,肯定是首先下潜艇,准备出海去了。
⑧有一次,一个同办公室的女同事问她:“你老公上了潜艇,会不会给你打电话?”
⑨“怎么可能呢!”
⑩“那你不担心?”
“那有什么好担心的,又不是战争年代!”她说得很轻松。
“换作我,肯定睡不着!”其实,同事哪里知道,很多个夜晚,她都是半梦半醒地挨过来的。她只是不说罢了。
女儿终于出院了,她悬着的心总算有了着落。可是,她的另一颗心又悬起来了,因为军事演习开始了。尽管只是演习,但万一真打起来了呢?这都半个月了,杳无音信,他们在深深的海底还好吗?时间长了,会不会得风湿病啊?
上班的时候,一个男同事向她打听:“我从网上看到一个小道消息,说中国的一艘潜艇失踪了,有军事专家说,很可能已失去动力,与陆上失联了……你老公怎么说?”
“他从没说起过!”但是,她的心里惊了一下。直到下班,她都有点儿魂不守舍。半夜里,她突然惊醒,因为她梦见一艘潜艇正向他袭来……
她度日如年,甚至有了不祥的预感。晚上女儿做作业时,随口念叨道:“爸爸怎么回事?是不是不要我们了?怎么还不回来啊?”
“不要乱说!”她突然猛喝了一声,女儿惊得抬起头来,怯生生地看了她一眼。她只能懵懂地一天天生活着。直到那个电话号码打来,她才知道,已经四十一天了。
他是在十天之后,才出现在她面前的。这一次的等待实在太长了,当女儿睡着之后,她甚至哭了。她说:“你知道吗?网上都说我们的潜艇失事了呢!”
“这你也信?”他说得很轻松,“他们天天这样说的!”
她替他去洗衣服时,从裤袋里摸出一个优盘。她有点儿好奇,于是将优盘插进了电脑。这时,正好他走出来,“你在干什么?”他走近一看,问道:“这优盘是谁的?”她愣住了,不出声。他厉声说道:“是我的工作优盘吗?你怎么可以在上网的情况下插上我的优盘呢!”他说得很重很严肃,就仿佛教育犯错的士兵一样。他不容分说,立马断开网线,拔出了优盘。她气得脸色都变了,一转身,倒在了床上,委屈地哭了。
他看了那个优盘,才猛醒过来,是自己太紧张了,自己根本就没把工作优盘带回家。这个优盘里面存放的是女儿的学习资料,上次人家拷给他的,他一时竟忘了。
多年之后,她在一本杂志里看到一篇解密文章,讲的是我国的一艘潜艇在海上惊心动魄的一幕。她忍不住把这本杂志拿给他看,问道:
“你们真是这样的吗?”
“比这还要惊险呢。那次出来,我不是先去疗养了十天吗?”
“你也不说!”
“不是要保密吗?何况说了,你更担心了!”
(选自《2022年3月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8. 根据你的理解,给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9. 梳理文中“她”的情绪变化过程,将下面的示意图补充完整。
期待落空的失落——______——等待音讯的担忧——______
20. 小说中出现了两次“火烧云”,对此你如何理解?
21. 小说的结尾对话很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22.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他”和“她”的叙述方式,对此你怎么理解?
【答案】18. 示例1:保密(保守秘密、保守机密等)
示例2:盼归(妻儿的等待、妻子的牵挂等)
示例3:无悔(军人的无悔、妻子的无悔等)
19. ①. 独自承担的孤寂; ②. 受到委屈的气愤(“孤寂”“孤独”“寂寞”“气愤”“生气”等情感表达准确即可)
20. 示例1:两次不同的火烧云描写,暗示了“她”期待心境的转变。
示例2:第一次是对丈夫回家满怀期待,故而和女儿比拟相谈,而第二次则是期待落空,心中只剩失望与黯然。
21. 示例:1.利用主人公的对话,富有新意,营造了轻松生动的结尾氛围。2.与前文中的“十天之后”相呼应,使文章的情节更加完整。3.通过对话进一步展现主人公职业的特殊性,从而使其舍小家为大家、舍己为国的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22.
示例1:不受时空的限制,叙述自由灵活,利于全面展示人物的形象及心理。
示例2:作者采用“他”和“她”,代表的是千万个舍小家为大家的人物群像,以此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引人深思。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标题。本题的题干要求是为描述军嫂在丈夫执行军事任务期间所经历的心理波折和情感变化的小说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应该能够准确概括小说的主题,体现主要角色的心理状态,以及可能涉及的情节或情感元素。在拟定标题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点:主角:小说主要围绕军嫂展开,标题应体现出这一主角的身份。情感变化:军嫂在丈夫执行任务期间经历了从担忧、焦虑到等待、期盼等一系列情感变化,标题应能体现这些情感。丈夫的工作:丈夫作为军人,执行的是秘密且可能危险的军事任务,这一点也应在标题中有所体现。
示例:
军嫂心语:深海之畔的守望
这个标题融合了多个元素,既体现了主角军嫂的身份(“军嫂心语”),又表达了她在丈夫执行深海任务期间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深海之畔的守望”)。“心语”暗示了军嫂内心的独白和情感的流露,“深海之畔”则是对丈夫执行任务地点的隐喻,而“守望”则直接表达了军嫂的期待和坚持。整个标题既简洁又富有深意,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小说的内容。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第一空:根据文章第④至⑥段“她走回单位时……她一愣,心里顿时缩成一团”可以概括,军嫂在独自面对家庭问题时,尤其是女儿生病的情况下,感到深深的担忧和无助。她必须独自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这让她感到更加孤寂和焦虑。
第二空:根据文章第 至 段“她替他去洗衣服时……‘你也不说!’”可以概括,当军嫂无意中发现丈夫的工作优盘并因此受到责备时,她感到委屈和气愤。她原本只是想为丈夫做些事情,却没想到因此引发了丈夫的不满和责备,这让她感到既委屈又愤怒。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文章第①段“她一边指着火烧云,与女儿一起比拟着说像什么,一边往前走着”可以知,第一次出现火烧云时,军嫂正和女儿一同欣赏并比拟其形状,这体现了她内心的期待和轻松,她可能正在想象着丈夫回家后的温馨场景。火烧云的绚烂和变化,也象征着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根据文章第③段“她愣了一会儿,似乎只是一刹那,天边的火烧云已不见了,只剩下一道隐隐的暗红”可以知,第二次出现火烧云时,军嫂的期待已经落空,丈夫并未如她所愿回家。此时,火烧云已经消失,只剩下一道暗红,这象征着她的心情也从期待和激动转变为失落和黯然。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军嫂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和担忧,也展现了她在面对家庭重担时的坚韧和勇敢。通过两次火烧云的描写,小说巧妙地展示了军嫂情感的变化和内心的挣扎,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生动。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内容理解。
首先,小说结尾的对话形式富有新意,使得结尾不再单调沉闷,而是显得轻松生动。例如,结尾处丈夫说:“你也不说!”这句话以一种轻松甚至有些责备的口吻道出,打破了长时间的紧张和沉重,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其次,结尾的对话与前文中的情节相呼应,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加完整。前文提到“十天之后,他回来了”,而结尾的对话正是在丈夫归来后发生的。例如,妻子解释自己为何未告知丈夫发现优盘一事:“我等了十天,你十天没有音讯,我不敢说。”这既是对前文情节的回应,也是对妻子等待与担忧心情的进一步深化。最后,通过结尾的对话,进一步展现了主人公职业的特殊性,突出了其舍小家为大家、舍己为国的人物形象。例如,丈夫对妻子说:“你知道那是什么吗?那是我和战友们半个月的心血!要是泄露了,你……”虽然话语被打断,但足以表现出他工作的重要性和机密性,也体现出妻子对这一职业特性的理解和尊重。
综上所述,小说结尾的对话不仅形式新颖,使得结尾更加生动有趣,而且与前文情节相呼应,展现了主人公职业的特殊性,进一步突出了其人物形象。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称。
首先,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使得叙述者能够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灵活地穿梭于故事的各个角落。这种叙述方式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全面展示他们的形象及心理。无论是主人公军嫂在等待丈夫归来过程中的复杂心理,还是丈夫在执行任务时的紧张与焦虑,都能通过第三人称的叙述得到充分的展现。其次,通过“他”和“她”的叙述,小说构建了一个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视角。这样的叙述方式使得读者能够站在一个相对中立的位置,更加客观地看待和理解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同时,这种叙述方式也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后,作者选择采用“他”和“她”的叙述方式,实际上是在代表千万个舍小家为大家的人物群像发声。通过这样的叙述,作者表达了对这些无私奉献、默默坚守的人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这样的叙述方式也引人深思,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综上所述,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他”和“她”的叙述方式,不仅有利于全面展示人物的形象及心理,构建客观全面的视角,更能代表千万个舍小家为大家的人物群像发声,引人深思。这样的叙述方式使得小说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方面更加深入和丰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
我的火星日记
①天问一号,终于升空了,满载着全国人民对火星的期望。在数年之后的今天,我成为我国天问计划第一个前往火星的人类。
太空中飞行的第7个月
状态良好 进行恐怖7分钟登陆
②距离火箭发射已经过去了7个月,终于,着陆的时间到来了,砖红色的火星就在我眼前,在经历下降的恐怖7分钟后,我将登上这片神秘的土地。
③眼前掠过了一块像马铃薯的石头,我反应过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火卫一,还好跟计算的一样,没有与它亲密接触。
④几秒钟后,大气与航行器的摩擦顿起,颠得我有点儿喘不上气。火星的大气太过稀薄,摩擦力很小,探测器要用7分钟将速度从2万千米/小时降低到零,这让我很担心,并再次检查气动减速、降落伞减速和反推减速是否有差错。
⑤看向窗外的着陆地点——被熔岩填平的北方低原,荒凉而平坦。顿时,重力急速变化。发生着比过山车刺激一百倍的颠簸,就是现在!着陆器的发动机按钮被按下,巨大的火焰喷射出来进行反推,速度明显慢了下来。漫长而寂静的几秒钟后,背负降落伞的探测器终于在“当”的一声后落到了火星表面,我激动又忐忑地打开了着陆器,踏上了火星。
火星初体验
到达火星的第一天上午 风有点大
⑥冷。这里有四季,一季6个月,一天是24小时39分,我选择的到达时间是火星夏季的某天上午。温度显示为-33 ℃,还好火星服给了我足够的温暖。到了夜晚,这里的气温还会下降30~60 ℃。
⑦走路有点儿轻飘飘的。第一步有点儿踏空,即使训练了10年模拟火星行走,我还是觉得在火星上行走有些无处借力。火星重力是地球重力的37.7%。现在的我站上秤,80公斤也只显示30公斤。
⑧我被红色沙海包围了。满眼的氧化铁沙砾铺满了大地,风中裹挟着红色的沙子向我吹来。火星颗粒超级细且有毒,会灼伤人的肺泡,还会侵蚀装备或者航天服的连接处,覆盖火星车的太阳能电池板。不过从2020年的天问一号开始,这些问题都已经被陆续解决,此次带来的探测器,都采用了一体式防尘与清理装置,而我也将一直穿着特制的火星服,用科技与氧气来对抗低温和有毒颗粒。
⑨我将五星红旗从背包中拿出,把随沙飘扬的它深深插入地下,宣告:火星从此有人类踏入!
到达火星的第60天
天气良好 农夫初尝试
⑩罐头日渐减少,是时候开启火星生存经典项目——种土豆了!
说干就干,我拿出了从地球上带来的为火星气候设计的可控制气候的穹顶,搭建了一个简易大棚,棚内会将温度调节至适合土豆生存的零上气温,并且能收集太阳光能,用LED增加照射时间。根据以往的经验,火星越靠近赤道,土壤的pH值越小,而北极地表的土壤是可以种植物的。很幸运,经过测试土壤,我发现这里的pH值非常接近地球上的碱性土壤,我要把这一大发现记录下来。
两个月很快过去了,土豆长势喜人,但每天吃土豆,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颗大土豆。于是我拿出了珍藏的蔬菜种子——适合火星土壤酸碱度的芦笋和红色萝蔓生菜,火星土壤的营养成分还是过关的,含镁、钠、钾以及氯化物。想必有了种土豆的经验,28天后我就能吃到新鲜的蔬菜。
到达火星生存的第180天
汇报结果 与地面联系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来到火星的目的——火星能不能移民?今天是我向地面报告数据的大日子。
“喂,是国家航天局吗? 我是数科君。”
“现在报告火星探测结果一。”
“人类移民最大的安全威胁是太阳辐射。火星表面基本不存在磁场,稀薄的大气层被太阳风一吹就散了,很难抵御辐射。我在180天的火星旅程中,受到的辐射程度,相当于一名在核电站工作15年的员工。”
“现在报告火星探测结果二。”
“火星上是存在水的。火星曾遍布冰川湖泊,但是现在地表水早已消失。现存的水痕迹只有冰川,以及脚下有水化现象的岩石——水合矿物。我们可以通过分解水合矿物来生成水以及燃料氢。”
四十分钟后……
“数科君,这里是国家航天局,已收到你的探测报告。感谢你让人类迈出了探索宇宙的重大一步!人类虽然踏上了火星,克服了短暂的生存困难,但距离移民火星,我们还有许多难题需要攻克!180天火星旅程时间已到,允许返航!”
接到上级命令后,我设置了返回器的返回程序,一年不见同胞的我心情有些激动,迫不及待地按下了返回启动键……
18.(2分)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想要移民火星,我们还需攻克哪些难题。
气候问题、自然环境问题、太阳辐射问题、水资源问题(答对任意2点均可得2分)。
19.(3分)文中把火箭下降着陆的阶段称为“恐怖7分钟”,能不能把“恐怖”一词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1分)。原因:①“我”是国内第一个登上火星的人,对于这个未知的星球,“我”的内心存在一定的担忧和恐惧(1分);②火箭下降过程中,重力急速变化且颠簸巨大,探测器速度骤降,这一过程是极其恐怖的(1分)。
20.(2分)结合本文,针对第⑨段中的画横线句子,补写“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示例: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期望,我终于来到这个神秘之地,此刻我感到欣喜与激动,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1分)。作为全国第一个踏上火星的人,我将在任务期内做好探测与研究任务,为人类移民火星的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1.(3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科幻小说作家吴岩曾说:“好的科幻作品就是要启发我们的思考。”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思考?
示例一:文中提到“人类移民最大的安全威胁是太阳辐射……很难抵御辐射”,由此看出,探索太空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持续不断地探索,积极攻克难关,才能成功找到人类发展新方向。示例二:本文主要讲述了“我”怀着激动与忐忑的心情开启火星之旅,并进行一系列探索的故事,表明人类对探索太空一直怀有美好的憧憬。示例三:文中说“但距离移民火星,我们还有许多难题需要攻克”,说明我们的科技实力距离移民火星还有很大差距,需要不断探索,要以高新科技助力探索太空事业。(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2.(2分)当文中的“我”返回地面,你会向“我”提出什么问题呢?
示例一:支撑您在火星探险的动力是什么?示例二:您觉得人类是否可以实现移民火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
①离开家乡山东省泰安市已有十五六年,2022年回到家乡,暂住在二姐家的新房子里,对家乡的变化感慨万千,最令我感慨的还是二姐家的房屋变迁史。
②2007年时我和老公去看望二姐,当时二姐在造纸厂上班,单位分的宿舍,就成了二姐的家。造纸厂常年弥漫着刺鼻的味道,周围的道路坑坑洼洼,那天正好下了雨,到处是积水,到处是泥巴,等走到二姐家时,我的鞋子已经惨不忍睹。
③开门进了屋,一切尽收眼底。一间屋子,两张挨着的床占据了房子的大半,走路转身都难。午饭时二姐点了蜂窝煤,烟雾弥漫在整个屋里,呛得人直咳嗽。最难的是上厕所,厕所在整个宿舍楼的一角。遇到早晚“高峰期”,要捂着鼻子等半天,还得不停拍打驱赶身边的苍蝇。那时的二姐心里有了一个愿望——住上有燃气、有独立卫生间的房子。
④2008年外甥要上小学,二姐排除万难决定要换房。多方筹款后二姐最终买了一套三居室。购房不仅花去了二姐所有的积蓄,还让她背负了沉重的贷款。几乎没有装修二姐一家就搬了进去,但三个独立的卧室、阳光满满的阳台、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小外甥爬楼梯时连蹦带跳,二姐满脸含笑,满满的幸福流溢而出。
⑤可是房子临路,来往车辆不断,尘土飞扬;晚上摆摊吵吵嚷嚷,吵得人难以入睡。小区放眼望去除了房子还是房子,看不到一片草坪一棵树,唯一的绿色是被一楼的人家圈起来种的蔬菜。小区空地上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辆,自行车、电动车、汽车等,孩子下楼找个玩耍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大人想散散步活动活动了。那时的二姐又有了一个愿望—一新的房子要面向公园,要环境好,能散步休闲。
⑥2016年二姐一家决定订下一套期房,2019年如约交房,经过精心装修,2020年二姐如愿搬进了新家。2022年暑假回来,我有幸在二姐家小住一段时间。二姐家的房子在小区边上,虽然也靠近路边,但是窗户的玻璃都是双层真空,关了门窗室内安安静静没有杂音。( )开了窗,一眼望去路边的街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令人心生愉悦。整个小区楼房错落有序,楼下有多个小花园,绿化率非常高,还有一个湿地小公园——泮河公园,是散步休闲的好去处。小区内还有儿童游乐场、健身设施、球场、凉亭、电动车充电棚、晾晒区,周围配套设施齐全,有大型购物超市和医院,更有幼儿园、小学、中学一站式学校。
⑦晚饭后,我和二姐到泮河公园散步。公园里的大型音乐灯光喷泉令人震撼,水、声、光、色交融在一起,精美绝伦,如梦如幻。清晨,我和二姐到泮河公园晨跑,整个公园,泮河静流,水波粼粼,处处皆景。入目是清澈的河水,岸边翠绿的树木在微风中拂动,连空气都弥漫着草木的清香,真是令人流连忘返。二姐笑着说:“这就是我理想中的房子,面朝公园,春暖花开!”看着二姐的笑脸,我看到了幸福的模样,这样的生活真好!
⑧二姐家的住房变化,是齐鲁大地千千万万普通家庭变化的真实写照。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人们对住房条件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从“有得住”到“住得开”再到“住得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活的富裕,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和文化的富足。住房的变迁见证了每一个家庭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般节节高。我相信二姐的房子还会变得更好!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作者:刘佃英《学习强国》)
18. 请你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并结合文章主旨,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9. 文章主要写了二姐家的住房变迁史。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住房特点 二姐的愿望
2007年单位分的宿舍 一间屋子,两张挨着的床,做饭用蜂窝煤,没有独立的厕所。 (1)
2008年三居室 三个独立的卧室,阳台、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但房子临路,来往车辆不断,尘土飞扬,晚上摆摊吵吵嚷嚷,缺少活动空间。 (2)
2020年新家 (3) 愿望已实现。
20. 结合语境,在第⑥段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因为划横线句是( )关系复句。
( )开了窗,一眼望去路边的街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令人心生愉悦。
21. 本文结尾升华主题很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22. 这篇文章是通过二姐的住房变化来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活的富裕,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和文化的富足”的大主题,请你说说,还有哪些表现我们美好新生活的变化?
【答案】18. 示例:二姐家的住房变迁
19. (1)住上有燃气,有独立卫生间的房子。(2)新的房子要面向公园,要环境好,能散步休闲。(3)虽然靠近路边,但有双层真空玻璃隔音,环境好,楼下有小花园,旁边有泮河公园。
20. ①. 假设 ②. 即使
21. 结尾在结构上总结了全文,在内容上由二姐家的住房变化谈到“齐鲁大地千千万万普通家庭变化”,由住房变化谈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巧妙升华主题。
22. 谈多个方面(三个或三个以上),如,通讯、交通、电器……或者谈一个方面的几次变化,均可。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拟写。
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二姐家的住房变迁”这个标题恰当地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内容。第②段和第③段描述了2007年二姐在造纸厂单位分的宿舍的生活情况,那时的居住环境相对较差。第④段则描述了2008年二姐换房后的情况,他们买了一套三居室,虽然背负了贷款,但生活环境有了明显的提升。第⑥段和第⑦段详细描绘了2020年二姐搬进新家后的生活环境,新家的环境条件非常优越,不仅有绿树成荫的环境,还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全文以二姐家住房的变化为主线,详细描述了从2007年的单位宿舍,到2008年的三居室,再到2020年的新家,二姐家的住房条件在不断改善。这个变化过程反映了二姐家庭生活的变迁,也折射出社会发展的历程。因此,“二姐家的住房变迁”这个标题能够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旨,即通过二姐家的住房变迁来展现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升。同时,这个标题也紧扣了文章的关键词“二姐家”、“住房”和“变迁”。
示例:幸福家园的升级之路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分析。
根据第③段“最难的是上厕所,厕所在整个宿舍楼的一角。遇到早晚‘高峰期’,要捂着鼻子等半天,还得不停拍打驱赶身边的苍蝇。那时的二姐心里有了一个愿望——住上有燃气、有独立卫生间的房子”可知,二姐当时的愿望是住上有燃气、有独立卫生间的房子。
根据第⑤段“小区放眼望去除了房子还是房子,看不到一片草坪一棵树,唯一的绿色是被一楼的人家圈起来种的蔬菜。小区空地上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辆,自行车、电动车、汽车等,孩子下楼找个玩耍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大人想散散步活动活动了。那时的二姐又有了一个愿望——新的房子要面向公园,要环境好,能散步休闲”可知,二姐那时的愿望是新的房子要面向公园,要环境好,能散步休闲。
根据第⑥段“二姐家的房子在小区边上,虽然也靠近路边,但是窗户的玻璃都是双层真空,关了门窗室内安安静静没有杂音。开了窗,一眼望去路边的街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令人心生愉悦。整个小区楼房错落有序,楼下有多个小花园,绿化率非常高,还有一个湿地小公园——泮河公园,是散步休闲的好去处”可知,二姐家的房子的特点是虽然靠近路边,但有双层真空玻璃隔音,环境好,楼下有小花园,旁边有泮河公园。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复句类型及语境分析。
根据第⑥段的语境,划线的句子描述了一种假设的情景,即如果做了某个动作(开窗),就会看到某种景象(路边的街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这种句子结构是典型的假设关系复句。对于第⑥段括号里应填的关联词,考虑到前后文的关系,这里需要一个表示让步的关联词来引出后面的情况。即,尽管存在某种情况(即使开了窗),但是仍然会有某种积极的结果(路边的街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令人心生愉悦)。因此,“即使”是一个合适的关联词,它表示尽管有某种情况存在,但是后面的情况仍然会发生。所以括号里应填“即使”。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句段的作用不能脱离全文孤立看待,要看它在全文的位置,做到“段不离篇”。
结构上,文章的结尾部分“二姐家的住房变迁见证了每一个家庭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般节节高。我相信二姐的房子还会变得更好!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既是对二姐家住房变迁史的总结,也为整篇文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内容上,结尾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二姐一家的变化上,而是通过“二姐家的住房变化,是齐鲁大地千千万万普通家庭变化的真实写照”这样的表述,将二姐家的变化提升到了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代表了齐鲁大地,甚至更广泛地区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变化。接着,作者进一步升华主题,由住房变化谈到“人们对住房条件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从‘有得住’到‘住得开’再到‘住得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活的富裕,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和文化的富足”。这样的结尾不仅巧妙地将个体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还揭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层次提升,从而深刻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美好变化。言之成理即可。
通讯方式:从早期的书信、电报到固定电话,再到手机的普及,现在我们有智能手机,可以随时进行视频通话、社交媒体互动和网络购物,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沟通与交流。
示例:
交通设施:从自行车、摩托车到私家车的普及,公共交通工具的发展,再到高铁、飞机的便利,出行速度大大提升,人们的活动范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电器设备: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再到智能电视;从电冰箱、洗衣机等基本家电,到微波炉、电烤箱、空调等生活电器,再到智能家电,科技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教育条件:教育资源的丰富,如远程在线教育、多元化的课程选择、国际交流项目等,使得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医疗健康:医疗技术的进步,如远程医疗、电子病历、智能健康设备等,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文化娱乐:电影院、剧院、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完善,以及网络流媒体、数字阅读的普及,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了精神文化需求。
环境改善:城市绿化、公园建设、环保政策的实施,使生活环境更加宜居,人们更加重视与自然和谐共生。
食品安全与饮食: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以及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流行,保障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大雁快飞
申平
①白露才过几天,一场寒潮突袭了草原。家住草原边缘的李进,一大早就被他爹吼起来,让他跟着去捡牛粪。
②一出门,18岁的李进就冻得直哆嗦。他背上背篓,拿起粪叉,咬牙跟爹往草原方向走。他今年高考失利,爹不让他复读了,李进落泪了。
③翻过山岗,就到了草原。风更猛烈了,人哈出的气立即变成了白雾,又在唇边结成了冰粒。今年的天气也太反常了!
④天渐渐亮了,路两侧已经枯黄的草地上,开始出现了一堆堆、一溜溜黑乎乎的牛粪。爷俩各自走到路的一侧,开始捡拾那些湿的和半湿不干的牛粪,捡满一篓,就找个高岗倒出、摊开,接着再捡。这活儿李进老早就干过,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烧牛粪,牛粪成为人们争抢的东西。这些年包产到户了,庄稼的秸秆都烧不完,已经没人捡牛粪了。但是爹仍然要捡,他是要留着秸秆喂家里的牛羊呢。
⑤捡了几筐牛粪,身上已经开始发热了。李进意外发现,在一处低洼的地方,卧着一片灰白色的东西,好像是一群羊。走近了才看清,哪里是羊,分明是一群大雁,一只只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咦,这群大雁见人来怎么不飞走呢?李进走过去喊了几声,又用粪叉去碰雁群依然不动。李进这才明白过来,这些大雁是被突如其来的寒潮冻死了。
⑥李进立即放下背篓,跑上高岗,挥手喊他爹。他爹快步走过来,看到一地死雁,立即高兴地叫起来:“啊呀,发财了!”他过去挨个踢着大雁,然后扔下背篓,对李进说:“作在这里看着,别让别人抢去。我回去赶车,咱拉回去,能卖好多钱哩!”
⑦看着爹连跑带颠地走了,李进的目光又落在那些大雁身上。大雁有的是两只靠在一起,有的是单独趴着;有的脑袋插在翅膀里,有的耷拉在地上。他弯下腰,用手摸着它们,小声嘀咕:“你们怎么就冻死了呢,真是太可惜了。”
⑧李进从小就喜欢大雁。听说这鸟生活在遥远的西伯利亚,每到秋天来临,就可以看见它们一群群从头顶上空飞过。奇妙的是,它们有时会排成“一”字,有时又排成一个“人”字。有时候,它们会在草原上歇歇脚,以前有猎人会乘机猎杀它们,但这些年提倡保护动物,已经没人敢捕杀它们了。
⑨他开始把大雁往一起堆。每捡起一只,都会仔细观察,他觉得这么大的家伙竟然可以在天上自由飞翔,真是不可思议。现在即便死了,它们还是那么美丽迷人。
⑩一共35只大雁,李进一只只地抱到土坎下,挤挤挨挨地形成一大堆。望着这堆大雁,李进想,它们很快就会变成老爸手里的钞票,成为人类的口中食、腹中餐,竟然有点心疼。不过他又想,反正它们已经死了,这也许是个机会,可以趁着老爸高兴,和他商量一下自己去复读的事情。
望着这群大雁,李进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同学,想到大家在操场上走步、唱歌的场面。一场高考下来,他们有的展翅高飞了,有的也遭遇了严寒,比如自己……李进心中不由泛起一阵酸楚。
忽然,他发现一只大雁似乎动了一下。他急忙扑过去,伸手去摸它,透过羽毛,他感觉到它的身体还有温度;再摸别的,好像也在回暖。哦,大雁并没有死,它们只是被冻僵了!现在它们被集中到背风的坎下,就又缓了过来。李进心中一喜,但是马上又心一沉:如果大雁跑了的话……
这时候,李进知道自己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上前去扭大雁的脖子,只要抓住用力一扭——家里杀鹅、杀鸭都是这么干的。他提起一只大雁,比画了一下,却下不了手。这么美丽的鸟儿……先不说国家提倡保护动物,就是没提倡,也不能随便杀害呀。想到这里,李进把心一横,脱下身上的羽绒服,盖在了雁群上面,他瑟缩着身子,跺脚大喊:“大雁大雁,快快醒来,快快醒来!”
大雁真的开始一只只动起来。先醒来的大雁看见李进,显得惊慌失措,开始四散奔逃,但是它们行动笨拙,一时无法起飞。这时不知从哪里跑来两只野狗,扑过去追咬大雁。李进急忙拿起粪叉,喊叫着过去打狗,又扔石头把它们撵得远远的。等他回来的时候,发现大雁已经全部苏醒了。它们聚在一起鸣叫着,好像在商量事情,看见他来,忽然一起扇动着翅膀奔跑起来,接着一只只腾空而起,越飞越高。但是它们并没有马上飞走,而是在李进头顶上绕了两圈,嘎嘎地叫着,似乎在向他表示感谢。
李进从地上捡起羽绒服,也开始在草地上奔跑起来。他挥舞着衣服,大声地喊着:“大雁大雁,快点飞吧,高高地飞吧,飞到南方去吧!”
跑着跑着,李进突然停住了。他看见他爹赶着一辆毛驴车,正站在不远处看着他。他立刻蔫了,什么也没说,穿上衣服继续去捡牛粪。他知道,今天的一场打骂是避免不了啦,复读的事情也别提了。他霎时感觉心里凉透了。
奇怪的是,这天爹什么也没说。晚上娘告诉他:“你爹同意你去复读了。”看着惊讶的李进,娘又说,“你爹说,你早上放飞大雁,在草地上又跑又叫的样子挺稀罕人的。他觉得你很有爱心,也应该让你像大雁一样高高地飞。”
啊,这真是意想不到的结局。李进的眼泪立刻涌了出来。
(刊于《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10期)
15. 请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心理
李进发现并误以为大雁冻死 ①_______________
李进望着一堆死雁 心疼和酸楚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李进救下大雁 激动
16. 选文第②段和第 段中两次写到李进“流泪”,这两次泪水中饱含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17.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李进从地上捡起羽绒服,也开始在草地上奔跑起来。他挥舞着衣服,大声地喊着:“大雁大雁,快点飞吧,高高地飞吧,飞到南方去吧!”
18.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小说标题“大雁快飞”的具体含义。
19. 本文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2023年度中国好小说”,你想在推介会上把它推荐给同学,将其按主题归类时,你会在“少年情志”“尊重生命”“父爱如山”的主题中选择哪个?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5. ①. 意外和可惜 ②. 李进发现大雁还活着 ③. 惊喜和担心
16. 第一次落泪是李进因高考失利,父亲不允许他复读而伤心无奈。第二次落泪是李进因救护的大雁重新展翅高飞而欣喜,也因获得复读机会而激动感恩。
17. 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李进对大雁重获新生的欣喜,对大雁自由高飞的期盼,同时也表现出了李进想通过复读实现和大雁一样重新起飞的愿望。
18. “大雁快飞”既是指冻伤的大雁经过李进的救护重新展翅快飞,也是指落榜的李进得到了复读的机会,要像大雁一样展翅快飞,追寻梦想。
19. 示例一:我认为应归于“少年情志”。李进遭遇了高考的失利十分痛苦,但内心却渴望通过复读来实现自己展翅高飞的愿望,小说赞美了李进的远大志向和进取精神。
示例二:我认为应归于“尊重生命”。李进在面临着自己失去复读希望和挽救大雁生命抉择时,毅然地选择了挽救大雁的生命,从中看出小说是在启示人们要爱护动物,尊重生命。
示例三:我认为应归于“父爱如山”。李进的父亲本不想让儿子复读,但最后还是变了主意。由此看出尽管生活艰难,但父亲仍选择帮助儿子实现梦想,表现出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文章第⑥段“李进立即放下背篓,跑上高岗,挥手喊他爹。他爹快步走过来,看到一地死雁,立即高兴地叫起来:‘啊呀,发财了!’”可以概括出,李进在发现大雁时,误以为它们已经冻死,这对他来说是出乎意料的。同时,文章通过描述他对大雁的仔细观察和用手摸它们的动作,表现出他对大雁死去的可惜之情。因此,对于第一个空,应填“意外和可惜”。
根据文章第⑩段“一共35只大雁,李进一只只地抱到土坎下,挤挤挨挨地形成一大堆。望着这堆大雁,李进想,它们很快就会变成老爸手里的钞票,成为人类的口中食、腹中餐,竟然有点心疼。”可以概括出,李进在将大雁抱到土坎下并望着这堆大雁时,内心感到心疼和酸楚。心疼是因为大雁的生命即将被剥夺,酸楚则可能是因为联想到自己高考失利的处境,对未来感到迷茫和不安。因此,对于第二个空,应填“李进将大雁抱到土坎下并望着它们”;对于第三个空,应填“心疼和酸楚”。
根据文章第 段“忽然,他发现一只大雁似乎动了一下。他急忙扑过去,伸手去摸它,透过羽毛,他感觉到它的身体还有温度;再摸别的,好像也在回暖。”可以概括出,李进在仔细观察大雁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它们还活着,只是被冻僵了。这一发现对他来说是一个惊喜,因为这意味着大雁的生命还有机会被挽救。但同时,他也感到担心,因为如果大雁苏醒并逃跑,他和父亲之前的计划(可能是将大雁卖掉换取钱财)就会落空。因此,对于第二个情节空,应填“李进发现大雁还活着”;对于第三个心理空,应填“惊喜和担心”。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分析。
第一次流泪出现在第②段,原文描述:“爹把烟袋锅在鞋底上磕磕,说:‘复读个啥?村东头你表叔在建筑队当小工,一天能挣百十块。你明天就去,我给你说说。’”紧接着,“李进的眼泪立刻涌了出来。”在这里,李进流泪是因为高考失利后,父亲的态度让他感到无奈和失望。父亲不支持他复读,而是希望他像表叔一样去做小工,这样的决定让李进觉得自己的学业梦想被无情地打碎了,他感到心痛和迷茫。
第二次流泪出现在第 段,原文描述:“这时,大雁一只只展开翅膀,飞上天空,围着他嘎嘎地叫。李进笑了,笑得满脸都是泪水。”这一次,李进流泪是因为他成功救护了大雁,让它们重新获得了生命和自由。大雁的展翅高飞不仅是对他善举的回应,也象征着他自己困境中的希望和转机。同时,父亲的态度也有所转变,同意他复读,这让李进感到激动和欣慰。他的泪水是喜悦和感恩的泪水,是对自己坚持和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表现。
综上所述,第一次流泪是李进对高考失利和父亲不支持复读的无奈和失望;第二次流泪则是他因救护大雁成功和获得复读机会而感到的喜悦和感恩。这两次流泪不仅反映了李进情感的变化,也展示了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成长。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人物描写。
该句子通过细腻的人物描写,充分展现了李进在救护大雁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首先,通过动作描写,“李进从地上捡起羽绒服”这一动作表明了他对救护大雁的重视,羽绒服不仅是他保暖的工具,此刻也成为了他驱赶大雁、帮助它们飞翔的重要道具。紧接着,“开始在草地上奔跑起来”这一动作则生动地描绘出李进为了让大雁尽快起飞而付出的努力和急切心情。他奔跑着,用尽全力驱赶大雁,希望它们能够尽快恢复体力,重新飞翔。其次,通过语言描写,“大雁大雁,快点飞吧,高高地飞吧,飞到南方去吧!”这句话直接展示了李进内心的呼声和情感。他呼喊着大雁,希望它们能够快点飞起来,高高地飞向南方。这既是他对大雁重获新生后的祝福和期盼,也是他自己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大雁重新获得自由,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像大雁一样,在困境中重新起飞,实现自己的梦想。
综合动作和语言描写,这句话生动地展现了李进救护大雁的情景,同时也深入揭示了他内心的情感和愿望。他不仅仅是在救护大雁,更是在通过这一行为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这种描写方式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饱满,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投入。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根据文章第⑧段“李进急忙脱下羽绒服,盖在大雁身上。接着,他解开衣扣,把十几只大雁一只只抱在怀里。过了一会儿,雁群苏醒过来,嘎嘎地叫着,在李进怀里乱挣。”可知,“大雁快飞”的表层含义是指李进救护的大雁重新展翅飞翔;根据文章第 段“爹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进儿,爹刚才去你表叔家借了三千块钱,明天你就去学校复读。’”可知,“大雁快飞”的深层含义是指落榜的李进得到了复读的机会,能够重新展翅飞翔,追寻梦想。这一标题既是对小说情节的概括,也是对人物命运的象征。大雁的复苏飞翔象征着李进困境中的希望和转机,而他获得复读机会则预示着他未来的成长和进步。因此,标题“大雁快飞”不仅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深刻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拓展应用、文章主旨。本题要求将本文在推介会上按主题归类,并从“少年情志”“尊重生命”“父爱如山”三个主题中选择一个进行归类,并结合选文内容谈谈看法。这需要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深入理解,分析文章所表达的核心情感和思想。文章主要讲述了李进在高考失利后,意外发现并救护大雁,最终获得复读机会的故事。文章通过李进的经历,展现了他在困境中的成长和对梦想的追求,同时也传递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父爱的感悟。
示例一(少年情志):本文讲述了李进在高考失利后,面对复读无望的困境,却通过救护大雁的经历重新找回追求梦想的勇气。李进的坚韧不拔和远大志向,正是“少年情志”的生动体现。他敢于面对挫折,勇于追求梦想,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看到李进在逆境中的成长与蜕变,感受到了青春的力量和少年的志气。
示例二(尊重生命):本文将尊重生命的主题贯穿始终。李进在发现大雁被冻僵后,毫不犹豫地脱下羽绒服为它们保暖,这一行为展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通过救护大雁的经历,李进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和脆弱,这也让他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和追求梦想的机会。本文启示我们,尊重生命不仅是一种道德责任,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种存在。
示例三(父爱如山):本文虽以李进为主角,但父亲的角色同样重要,他体现了“父爱如山”的深沉与伟大。起初,父亲因经济压力不支持李进复读,但看到儿子救护大雁的善举后,他改变了态度,甚至借钱让儿子复读。这一转变不仅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和支持,更凸显了父爱的深沉和无私。父亲的爱如山一般坚实可靠,为李进提供了成长的动力和支撑。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稗草
陈凤兰
①余秀华在诗歌《我爱你》中说:“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稗草似乎第一次这么主观地,卑微地,战战兢兢地,走进了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诗歌里。
②我从来没有对稗草有过如此的好感,唯一的记忆就是母亲一直喊稗草“败子”,赋予它一个贬义色彩。
③每到秧苗挺直了腰杆时,母亲便吆喝我们姐妹,去田地里把稗草一棵一棵辨认出来,然后拔茎除根,抛掷田埂。稗草叶片深绿,身姿挺直,若不是拔出后赫然呈红色的根,恐怕普通人真难以分辨。母亲能从有无毛绒、节结处的样子辨认出稗草和稻秧。这方面,母亲是专家。
④母亲把植物分了很多等级,无用的稗草被她一把一把地打个卷,骄傲地远远抛在田埂上,被烈日曝晒。我家的庄稼地,包括田埂,都是村妇们学习的样板。
⑤跨进新世纪,母亲再也守不住她的“江山”了。早年一望无垠的稻田变成了机器厂房,母亲的田地无处安放,心力与热情更无处寄托。她渐渐衰老,无奈地看自己变成无用的稗草。
⑥忽然有一天,母亲找到了十几里之外的一块荒地。劳动让她不再彷徨。她每天骑着电瓶车,横跨四座桥,转过三道弯,去地里忙乎。我开车去找她,在一片铺染的绿意中看到了那个佝偻的身影。母亲依旧在除稗草。母亲看到我怯怯地笑了,把手里的一把稗草胡乱地卷成一团,“噗”地一下扔到田埂上。田埂上的一团团稗草,在艳阳下已渐渐褪去了绿,变成浅白,继而枯黄。脚一踢,松散开,微风中,窸窣抖着。
⑦那块荒地盖了停车场后,母亲总忧虑自己无用,到了要害病的程度,我只能带她去医院。搀扶母亲走出医院,我不敢松开手,这个曾经无所不能的母亲,似乎成了一个婴儿。她不会乘电梯,看不懂楼层。她惶恐中死死地攥着我帮她补办的医保卡,生怕一不小心弄丢了。我也紧紧地抓着她粗粝的手,生怕把她弄丢了。城市,对不识字的母亲来讲,像是个人潮涌动的汪洋大海,很难找到自己的码头。
⑧母亲现在见到谁都一脸笑,全然没有当年把我们拽到田地里去体验体能极限的怒气。她渐渐矮了、蔫了,依然努力生活。我和母亲在阳台上种了一排蔬菜,她每天眯眼笑着拣着花盆里的稗草,喜悦而宁静。
⑨“稻田水浅,江湖水深”,稗草几千年来,一直在拼命“拟态”,努力跟水稻长得越来越像。哪怕战战兢兢,哪怕卑微怯懦,哪怕提心吊胆,努力地活过,也许这就是生命最大的意义,也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18. 阅读②﹣⑧自然段,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母亲是辨认出稗草和稻秧的专家  勤劳能干 她感到骄傲自豪
母亲成了“失地农民” 想在城里继续劳动 觉得①________
母亲失去了郊外荒地 觉得自己无用 她感到忧虑惶恐
母亲在阳台种菜 努力生活 体会到②______
19. 小丽对文章第⑥段中母亲看到“我”为什么“怯怯地笑”提出疑问,请你帮忙解答。
20. 小丽认为文章第①段无关紧要,可以删去?请说说你的理由。
21. 小丽觉得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点与众不同,请帮她加以赏析。
跨进新世纪,母亲再也守不住她的“江山”了。
22. 本文标题能否改为“稗草般的母亲”?说说你的见解。
【答案】18. ①. 心力与热情更无处寄托 ②. 喜悦而宁静
19. 母亲看到“我”因为有点不好意思,她从彷徨、内心无处寄托又找到了努力活下去和奋斗的动力,所以“怯怯地笑”了。
20. 引用歌词,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既点出了本文有关的叙述内容“稗草”;与结尾照应;又暗示了“卑微地,战战兢兢”的稗草的价值,深化文章主旨。
21. “江山”这里是大词小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田地对于母亲的重要,是母亲的一切。
22. 不能换成“稗草般的母亲”,因为“稗草般”写出了母亲的形象特点,给人的印象是“卑微怯懦、无用的”,不合适;“母亲的稗草”则形象地写出了“稗草”对于母亲的意义和价值,暗示文章主旨:要像母亲一样努力地活过,对生命展示出最大的尊重。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
根据第⑤段“早年一望无垠的稻田变成了机器厂房,母亲的田地无处安放,心力与热情更无处寄托。”结合第⑥段“每天,她横跨四座桥,转过三道弯,去地里忙乎”,可以看出,母亲虽然年岁已高且失去了原本的田地,但她依然保持着对劳动的热爱和追求。当她再次找到可以耕种的土地时,她的心力与热情有了寄托,这体现了她对劳动的执着和热情。但在此之前的“失地”阶段,她的这种心力与热情是无处寄托的。①可填:心力与热情更无处寄托
根据第⑧段“她和母亲在阳台上种了一排蔬菜,她每天眯眼笑着拣着花盆里的稗草,喜悦而宁静”,反映出她在努力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过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小乐趣。在阳台上种菜、拣稗草的过程中,她体会到了生活的喜悦与宁静,这种简单的日常活动给她带来了满足和安详。②可填:喜悦而宁静。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
一般来说,“怯怯”这个词描述的是一种羞涩、有些不安或不好意思的情感。文章第⑥段中,母亲在一天天地远离城市喧嚣,来到十几里外的荒地努力劳动。她这么做,是因为她在城市中失去了原本的劳动场所,心中那种对劳动的热爱和对生活目标的追求让她感到彷徨。当她重新找到可以让她投入热情的土地时,内心的激动和重拾的活力可想而知。就在这个时候,“我”出现了。母亲可能突然觉得,自己在这么大年纪还如此努力,可能会被“我”看作是不必要的挣扎或者是过于辛苦。同时,她也可能对于自己能够重新找到劳动的乐趣和生活目标感到一丝自豪,但又不太确定“我”会如何看待她的这种努力。所以,当母亲看到“我”时,她的笑容中既有羞涩,也有自豪和期待,更有一丝不确定和担忧。这就是为什么会用“怯怯地笑”来形容她当时的表情。
总的来说,母亲“怯怯地笑”反映了她复杂的内心情感:既有重拾劳动热情的喜悦,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还有对“我”看法的担忧。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首先,第一段引用了余秀华的诗歌《我爱你》中的歌词,这样的开头非常引人入胜,能够立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一个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在这里非常适用。其次,这段歌词不仅点出了本文的重要叙述内容——“稗草”,还与文章的结尾形成了照应,使得整篇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和完整。再者,这段歌词通过“卑微地,战战兢兢”的形容,暗示了稗草的价值。虽然稗草在农田中常被视为杂草,被农民拔除,但在这里,它代表了不屈不挠、努力生存的精神。这种精神与文章主旨紧密相连,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所以,第一段并不是无关紧要的。它不仅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趣味性,还巧妙地引出了文章的主题,并与结尾形成了完美的呼应。因此,不能轻易地将其删去。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与赏析。
“江山”通常指的是国家或国家的领土。然而,在这句话中,“江山”显然不是指真正的国家领土,而是用来形象地指代母亲的田地。这种用法在修辞上称为“大词小用”,也就是用一个通常用于描述重大事物或概念的词语,来描述一个相对较小或具体的事物。这样做的效果是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这个句子中,“江山”被用来形容母亲的田地,强调了田地对于母亲的重要性。可以说,这片田地就是母亲的一切,是她的精神寄托和生活的基础。当新世纪到来,由于城市化和其他社会变迁,母亲失去了这片她深爱的田地,这对于她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因此,“江山”这个词在这里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深刻地表达了母亲对田地的深厚感情以及失去它时的无奈和哀伤。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
先分析原文标题和提议的新标题的含义和差异。然后,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哪个标题更能准确反映文章的主题和母亲的形象。最后,需要给出结论,说明不能改换标题的原因。
首先,“稗草般的母亲”这个标题。“稗草般”这个形容词短语给人的感觉是“卑微怯懦、无用的”,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传达的母亲形象。虽然母亲在文章中确实与稗草有某种联系,但母亲的形象绝不是卑微和无用的。她是一个勤劳、坚强、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即使面对困境也从不放弃。原文的标题“母亲的稗草”。巧妙地表达了“稗草”对于母亲的意义和价值。这里的“稗草”并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母亲生活态度和精神力量的象征。母亲就像稗草一样,虽然不起眼,但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下来,并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此外,“母亲的稗草”这个标题还暗示了文章的主旨:要像母亲一样努力地活过,对生命展示出最大的尊重。这也是我们希望读者从这篇文章中获得的启示。
所以,可以看出,“母亲的稗草”这个标题更加贴切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和母亲的形象,而“稗草般的母亲”则可能会给读者带来误解。因此,不能将标题改为“稗草般的母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杂货铺的赠品
沈嘉柯
①我几乎是突然之间才发现小区里面有一个杂货铺,里面的东西摆放得杂乱不堪,货品也跟小区外便利店的大不一样。起初我发现了卤肉。那个时候老爷爷和老婆婆还在一起看店,卤肉是老婆婆按照她家乡的风味制作的,跟我在餐厅里吃到的卤肉口味不一样,有种醇厚的香味。后来我妈妈去买,他们交流过,原来这里的卤肉多了一道传统工序,被稍微熏制过,可惜,好吃的卤肉如昙花一现,然后就没有了。后来我又发现了菜包子。说来很逗,我从杂货铺的冰柜里拿鸡胸肉,看见包子就顺便拿了几个,打算回家后做水煎包。老爷爷笑了起来,说这是他自家做来吃的,我要买就五角钱一个。
②昨天晚上,便利店关门了,超市也关门了,天还下着雨,只有这家杂货铺的灯还亮着。我家的冰箱空了,我忙碌了一天,不知不觉已是半夜,整个人却还陷在忙碌后的焦灼当中。饥肠辘辘的我打着雨伞去买零食。在杂货铺里躲雨的两只流浪白猫,朝我叫唤了两声,老爷爷冲我打招呼:“你好啊!”我仿佛没有那么焦躁了,买完食物,拎着一大包东西慢慢地走回家。雨滴在树叶上平缓敲打的声音,如同舒曼的曲子。其实,这个杂货铺是老爷爷家的客厅改造的。我去一趟杂货铺,只不过是从我家的楼栋走到附近的楼栋,我不知道是他的年纪的确非常老了,进入那生命当中最温和的阶段,还是这样一个和蔼的人,从年轻的时候就如此。所在的城市,本地居民以脾气火爆出名,很多八十多岁的老人性格仍然大大咧咧的。
③杂货铺的老爷爷守着他的店,度过他的晚年。没有什么工作压力,也没有什么盈利目标,更没有业绩要求。他就在店里坐着,有时候抽根烟,有时候弓腰驼背的在货架间徘徊。他的妻子,那个很擅长做卤肉和菜包子的老婆婆,去另外一个城市帮儿女照顾小孩了,于是这一年店里只有这个老爷爷。我也是后来才搞明白为什么卤肉和菜包子会突然消失。
④我一度觉得他太寂寞了。每次去店里,他会跟我打招呼。他从来不跟顾客锱铢必较,我有时候忘记带零钱,就隔天再给他送过去。有一回他,还额外给我的家人一盒饺子,那是他自己包的。除了问候一声,与我聊上几句,他的话并不多。不攀谈,不问东问西,偶尔会提示我店里有几种蔬果是刚送到的,如果我需要添加葱蒜,就自己拿。就连流浪猫,他也有空就喂一下,不逗弄,也不打扰,人和猫互不黏腻。
⑤我知道,总有一天这个店铺会变样,或者不存在了。他的子孙没有兴趣看守这么个杂货铺。这个小小的店铺,更像是他为了使自己有点事情做而开的,我心中的疑问也有了答案。他早年当过兵,还曾因年轻气盛给人提意见而遭受报复,并因此失去了工作。几十年过去,他仍然是一个善良的人,没有被戾气和仇恨所控制。
⑥如今,所有的东西我都可以从网上买,快递外卖极为方便,人不愁没吃的。然而有些东西是标准化的便利店永远不会有的。连锁便利店整洁干净,长相亲和的店员,他们是在为老板打工,所以无论如何亲切的微笑,脸上都带着一种疲倦。
⑦我希望杂货铺一直都在,它像是一种默契的陪伴。老爷爷在,这个杂货铺就在,两只流浪的白猫也会在。落雪的天气,下雨的天气,烈日暴晒的天气,我都会去杂货铺随便买点什么。
⑧我总会去买点什么,因为无论我买什么,他都会附赠我一份平静。
(选自《读者》2023年第14期,有删改)
18. 本文原标题为《人生的小赠品》,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为什么?
19. 根据下面具体要求进行欣赏。
(1)雨滴在树叶上平缓敲打的声音,如同舒曼的曲子。(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2)“他从来不跟顾客锱铢必较,我有时候忘记带零钱,就隔天再给他送过去。”(请赏析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均提到了流浪猫,有何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上进行简要分析。
21. 文中杂货铺的杂乱不堪与便利店的整洁干净对比,突出强调了杂货铺环境的简陋。对比手法在文中还有多处,请你再找出两处加以分析。
22. 如果将这篇文章编入你自己所搜集的美文集中,这篇文章最适合放进哪个栏目?请说明理由。
A.挚爱亲情 B.人性之美 C.成长悟语 D.家国情怀
【答案】18. 示例一:我认为“杂货铺的赠品”更好,杂货铺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杂货铺有何赠品?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语双关,赠品既指杂货铺老爷爷在“我”买东西时送的饺子、葱蒜,便宜卖的菜包子,老爷爷附赠“我”的一份平静,“我”从老爷爷善良豁达的生活态度中获得了人生的真谛。
示例二:我认为“人生的小赠品”更好,突出强调了小赠品有大作用,表现了老爷爷的善良、豁达的生活态度对“我”人生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老爷爷的和蔼善良、淡泊平静的赞美。
19. (1)运用环境描写,渲染静谧美好的气氛,烘托焦躁的“我”受到老爷爷热情接待之后的愉悦心情,也体现了老爷爷的热情好客、和蔼可亲和善良友好。
(2)“锱铢必较”在这里的意思是“一分一厘也一定要计较”,表现了老爷爷做生意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生动地表现了老爷爷对顾客的和气友好。
20. 结构上:前后照应,使得全文结构紧凑。内容上:从侧面体现了老爷爷对流浪猫的友好,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气氛,体现了老爷爷的善良、有爱心
21. 对比一:老爷爷对“我”的热情招呼和便利店店员长相亲和,脸上却带有疲倦进行对比,突出老爷爷对顾客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友好。
对比二:本地居民脾气火爆,很多80岁的老人,性格人大大咧咧,与老爷爷和蔼的对比,突出了老爷爷对人的善良友好、和蔼可亲。
对比三:早年年轻气盛与晚年和蔼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老爷爷的善良,没有被戾气和仇恨所控制。
22. 示例:最适合放入B。
因为老爷爷开杂货铺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他热情招待顾客,不斤斤计较,送赠品,他用善良和蔼、热情友好、与世无争的人性之美,打动着周围的人,让他们感受到人世间的爱、温暖与善意。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分析。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使文章叙事脉络更加清楚用疑问句作标题,制造悬念,营造急于阅读的心理,也提示了故事内容,在文中反复出现,推进故事发展,彰显人物形象,突出主旨。本题答案不唯一,关键是要写清理由。
原标题《人生的小赠品》,这个题目以“小赠品”为中心语,老爷爷的赠品“我从杂货铺的冰柜里拿鸡胸肉,看见包子就顺便拿了几个,打算回家后做水煎包。老爷爷笑了起来,说这是他自家做来吃的,我要买就五角钱一个”“额外给我的家人一盒饺子”“如果我需要添加葱蒜,就自己拿”,赠品虽然微小,但给“我”温暖和慰藉是巨大的,突出小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和蔼善良、淡泊平静,表达赞美之情。
“杂货铺的赠品”这个题目,文章情节围绕“杂货铺”这一线索展开,结构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用“杂货铺”来修饰“赠品”引发读者疑问,杂货铺有何赠品?谁给的赠品?是什么样的赠品等一系列的问题,吊足读者的胃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赠品”语带双关,结合第①段“我从杂货铺的冰柜里拿鸡胸肉,看见包子就顺便拿了几个,打算回家后做水煎包。老爷爷笑了起来,说这是他自家做来吃的,我要买就五角钱一个”,第④段“额外给我的家人一盒饺子”“如果我需要添加葱蒜,就自己拿”,第⑧段“我总会去买点什么,因为无论我买什么,他都会附赠我一份平静”可知,老爷爷的赠品,既指杂货铺老爷爷在“我”买东西时送的饺子、葱蒜,便宜卖的菜包子等物品,也指老爷爷附赠“我”的一份平静,善良豁达的生活态度,对“我”产生的影响,令“我”重拾心中的宁静。
据此作答即可。
【19题详解】
(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及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以上各种作用常常同时出现,景物描写可以同进具有一种或几种表达作用。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画线句子中“如同舒曼的曲子”表现环境的静谧安详,结合“老爷爷冲我打招呼:‘你好啊!’我仿佛没有那么焦躁了,买完食物,拎着一大包东西慢慢地走回家”可知,渲染出“我”轻松愉悦的心情。“我”因老爷爷的热情招呼,焦躁的心情得以平复,侧面衬托出老爷爷的热情友好、和蔼可亲的形象。
(2)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
“锱铢必较”本义指对锱和铢这样微小的量都要计较。形容斤斤计较。画线句子“从来不跟 顾客锱铢必较”是说老爷爷气量大,从不斤斤计较,与世无争。写出老爷爷的和善,和气生财,做生意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跟顾客关系搞得很好,对顾客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友好。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作用的分析理解。
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就连流浪猫,他也有空就喂一下”提到流浪猫,结构上,与第②段“ 在杂货铺里躲雨的两只流浪白猫”和第⑦段“老爷爷在,这个杂货铺就在,两只流浪的白猫也会在”,前后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内容完整,结构严谨;内容上,老爷爷能让“两只流浪白猫在杂货铺里躲雨”,“就连流浪猫,他也有空就喂一下,不逗弄,也不打扰,人和猫互不黏腻”给流浪猫喂食,体现了老爷爷心地善良,有爱心,对流浪猫也很友好,人与猫和谐相处,更增添了温馨、宁静、祥和的气氛,闪烁着温润的光芒,感受到人世间的爱、温暖与善意。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对比写法的理解。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
示例一:第②段,“我不知道是他的年纪的确非常老了,进入那生命当中最温和的阶段,还是这样一个和蔼的人,从年轻的时候就如此”与“所在的城市,本地居民以脾气火爆出名,很多八十多岁的老人性格仍然大大咧咧的”进行对比,老爷爷和蔼温和的脾气与本地居民以脾气火爆,性格人大大咧咧。形成鲜明地对比,突出老爷爷和蔼可亲和善良友好的品质,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示例二:第②段“老爷爷冲我打招呼:‘你好啊!’我仿佛没有那么焦躁了,买完食物,拎着一大包东西慢慢地走回家”与第⑥段“连锁便利店整洁干净,长相亲和的店员,他们是在为老板打工,所以无论如何亲切的微笑,脸上都带着一种疲倦”进行对比,将老爷爷的和蔼可亲,友好善良与便利店的店员长相虽亲和,脸上却带有疲倦形成鲜明地对比,突出老爷爷善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对顾客和气友好,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拓展。本文讲述为工作忙碌而焦灼的年轻人“我”在与小区开小卖部的老夫妻交往过程,“我”在小区里的一个杂货铺买东西,遇到一个老爷爷,说话很热心,人也很和气,买东西时送“我”赠品,如饺子、葱蒜,还便宜卖的菜包子,还附赠“我”的一份平静,老爷爷对顾客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友好,感染了“我”,“我”从老人善良、豁达的生活态度中获得人生的真谛。文中写的那位老爷爷曾是一位退伍老兵,跟着家人颐养天年。每每见到老人,和老人聊上几句,老人的话朴素平实,却总能给人力量。老爷爷不斤斤计较,并热情真诚对待顾客,彰显了美好的人性,闪烁着温润的光芒,让读者感受到人世间的爱、温暖与善意。并没有写挚爱亲情,也没有写对自身成长的感悟和家国情怀。故而,放进“人性之美”栏目合适。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年有回味
沈俊峰
①大年初九,我忽然想包饺子,独自,静静地包饺子。跑去菜市场,果然有荠菜,买了,兴冲冲拿回来,向家人宣布我要包荠菜馅饺子。
②除夕前一天,我去买荠菜,竟然没找到,不得已,只能买韭菜。若在以前,韭菜包饺子也是佳选,但是今年过年,没有荠菜就少了那么一点意思。
③小时候在山里,每年冬天我们定会去野地挖荠菜。荠菜和肉是绝配,一起剁碎包饺子,创造了一家人过年时其乐融融的幸福氛围,成为我们舌尖上的习惯。我家包饺子是皖北传统,擀饺子皮就像擀面条,擀出一张又薄又圆的大面皮,不切成面条,让面皮裹缠于擀面杖,在擀面杖上深深划上一刀,面皮便一层层铺展开,再切成大小合适的饺子皮。饺子皮大致呈长方形,一头宽些,另一头窄些,看上去生动活泼。拿起一个,填上馅,包住,边缘捏实,顺手翻过来,让两翼联结在一起,就成了饺子。家乡人说这样的饺子是“猫耳朵”,我们习惯了这样包饺子。
④有一回过年,军工厂许多职工回不了老家,就在山里过年。老乡吴叔和王姨请奶奶去家里吃饺子,让我跟着奶奶一起去。“猫耳朵”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浇点醋,热气腾腾,香味扑鼻。
⑤小时候过年真是难忘。
⑥择荠菜,洗净,剁碎,掺上肉馅和姜葱一起搅拌,然后和面、擀皮,一气呵成。我执意要自己动手包饺子,妻过来帮我,被我拒绝。她包饺子速度快,包得也好,常常是一个人擀面皮,一个人包,但是她不会包“猫耳朵”,就像我不会包她拿手的如月牙的饺子。她说“猫耳朵”是馄饨,可我认定“猫耳朵”是饺子。她包的饺子在我家乡叫“小汤”,这么多年我都是吃“小汤”,“小汤”成了饺子,盛在盘子里,不带汤,吃完可以喝点饺子汤。然而今年,我就觉得这样吃饺子少了一种滋味。
⑦除夕过年,十几口人依偎在老妈身边,热热闹闹,做了二十多个菜。开饭时,我给爸摆了一副碗筷和酒杯。我轻描淡写地快速向大家说了这事,没敢停留。大家的心情都很凝重,都向爸的座位看过去,像是和他打招呼。去年过年,爸还在,坐在轮椅上,说话已经艰难,脸上却挂着笑容。我请妈宣布年饭开始,爸突然不高兴了,大概是觉得自己受到冷落。几十年来,每年过年都是爸主持的,这次,我觉得他说话困难,没想到就惹他生气了。这是我的疏忽,没想到的。
⑧面和得有点硬,擀起来费劲。我又犯了擀面皮的老毛病——中间薄边缘厚。顾不上这么多了,擀好一张,切好,包一个,顿时找到了过年的感觉。那些年,爸妈就是这样包饺子的。饺子放在案板上,看上去像真的猫耳朵。爸去下饺子,我等不及,忍不住掀锅盖看。爸阻止我,说:“别掀,掀一掀,烧半天……”
⑨说实话,过年这几天我都像是在做梦,神思恍惚,像一只风筝找不到大地,不知道灵魂在哪。此刻,包着我熟悉的“猫耳朵”,气韵一下子打通了。我非常投入地包饺子,把自己的心和情也包进去了。
⑩一个个“猫耳朵”整齐地排列在盖帘上,像一只只小猫静卧,毛茸茸的耳朵支棱着。再细看,又觉得像肚脐,忍不住就乐了。八十七岁的老妈过来帮忙,面在她手里,像是制作一件工艺品,柔和而富于美感。那一排排“猫耳朵”在我眼前忽然风拂麦浪般,掀起了丰收的喜悦;又像是三月的大别山,春雨田野,燕子穿梭,茶尖上缀着晶亮的雨……
那是我逝去的童年吗?
“猫耳朵”稚拙的姿态,打捞起我沉入水底的岁月,让我触摸到那个遥远的梦。人就是这么奇怪,有时候,一杯茶,一盅酒,一口醋,一把新鲜的荆芥或野芹菜,就能把身体和灵魂唤醒。此刻,我醒了。
年有回味,回味的何尝不是思念的人生,何尝不是明天的一轮圆月?年是去年的,也是来年的。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假如生命是一座长长的桥,年就是那一个个不可缺少的桥墩。是这样的吗?
(选自2024年3月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
18. 阅读选文,具体说说作者在“回味”中体会到了“年”的哪些情味。
19. 选文围绕“包饺子”,插叙了几件往事,阅读第③—⑦段,完成填空。
(1)______;
(2)______;
(3)爸爸不满“我”让妈妈主持年饭仪式。
20. 简析第 段在文中的作用。
21. 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轻描淡写地快速向大家说了这事,没敢停留
22. 请参照第 段画线部分仿写句子,写出你对“年”的感受。
假如生命是一座长长的桥,年就是那一个个不可缺少的桥墩。
【答案】18. 对童年的无比留恋,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对家乡的真切思念,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9. ①. 小时候过年包“猫耳朵”的做法 ②. 在山里过年时受邀去吴叔家吃饺子
20. 内容上,表明“妈妈包的‘猫耳朵’”带给“我”强烈的震撼,让“我”心生疑惑,仿佛梦回童年;结构上独立成段,既承上启下,又起强调作用,由上文描写“妈妈包的‘猫耳朵’”,引出下文写童年、往事对“我”灵魂的深深触动,突出了“我”对童年、对往事的无限怀念之情。
21. “轻描淡写”细腻地刻画了“我”不忍破坏家庭团圆氛围、强装轻松的言行,表达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
22. 示例:假如生命是一条弯弯的河流,年就是那一片片休憩的浅滩;假如生命是一部恢弘的乐章,年就是那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要结合题干,通读全文,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概括。
文章第③段中“小时候在山里,每年冬天我们定会去野地挖荠菜……我家包饺子是皖北传统,擀饺子皮就像擀面条……”等内容,回忆了小时候在山里挖荠菜的经历,表达了对家乡生活的怀念,对过年生活和习俗的留恋;
文章第⑤“小时候过年真是难忘”等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无比留恋;
文章第⑦段中“大家的心情都很凝重,都向爸的座位看过去,像是和他打招呼。去年过年,爸还在,坐在轮椅上,说话已经艰难,脸上却挂着笑容”等内容,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
文章第 段中“年有回味,回味的何尝不是思念的人生,何尝不是明天的一轮圆月?年是去年的,也是来年的。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