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优质课大赛
《快乐的音乐会》说课稿
科 目: 音乐
年 级: 二年级
版 本: 人音版
执教者:
《快乐的音乐会》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的音乐会》、这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下面我将从以下八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本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当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
理论依据:
2022 年艺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
新课标中也提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本节课的育人价值体现就是通过学习独具风格的民族乐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爱国情感、坚定文化自信。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重组单元,以“精彩纷呈的音乐会”为主题,通过学唱歌曲《快乐的音乐会》《乃呦乃》初步展示我国民族乐器的部分种类及少数民族独有的音乐特点。让学生认识这些独具风格的民族乐器音色之外体验人们在演奏及舞蹈时那份快乐心情。通过对比聆听《百鸟朝凤》与《青蛙音乐会》从而启发学生对模仿乐器音色及探索悦耳音源的乐趣。本单元在“编创活动”中侧重打击乐器的实践练习,其中自制小乐器演奏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音色听辨的能力和音乐创编能力。
本课教材分析
《快乐的音乐会》是有马华作词、潘振生作曲的一首民歌风的儿童歌曲,此曲为四二拍、六声徵调式,一段体分节歌。曲调欢快活泼、朗朗上口、歌词风趣幽默,八分、四分休止符的出现,使得旋律收放有度、极尽得意的炫耀了小乐手吹、拉、弹、唱的技巧。风趣的道白、小动物的加入让这场音乐会获得了成功。词曲耐人寻味,是一首学生喜爱的儿童歌曲。
学情分析
学习优势
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尤其是对活泼的、贴近生活的歌曲更加喜爱。并且他们敢于发言、乐于表现。
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二年级的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识不够具体、容易混淆。感知及表现音乐的方
法积累较少——通过“语言说”“肢体做”“声音唱”等直观地方式让其感知音乐、体会音乐中所呈现民族乐器。
2、二年级的学生敢于表现、乐于歌唱、但有时容易喊唱。——结合歌词的内容,
通过教师范唱与模仿学生唱的对比中让其自我感悟歌唱时应该保持怎样的状态。
3、二年级的学生合作意识较弱——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需要耐心地引导,并在
教师鼓励性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及小饰品奖励中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的设立
鉴于以上分析,并结合我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制定了本课的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
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充分感受演奏乐器时的极尽得意。
艺术表现
通过语言、肢体、声音、等多种方式表现音乐及边唱边模仿乐器演奏的动作。
创意实践
利用身边的“文具”结合“铃鼓”和“小镲”让学生体验音色的同时并为歌词进行二度创作。
文化理解
欣赏民乐合奏版《孤勇者》拉近民乐与学生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增强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五、教学重难点确定
教学重点
能用活泼、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的同时正确的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
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及对歌词二度创作。
六、说教法与学法选择
说教法
本课从“我会认”“我会读”“我会唱”“我会创”的教学思路出发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我会认”“我会读”中运用了情境创设法、视听结合法、启发提问法。“我会唱”“我会创”教学环节中运用了体态律动法、直观演示法等。其核心是为了引导学生多感观体验音乐。
说学法
基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将以“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为导向,主要采取了系统认知法、游戏互动法、体验探究法、情景表演法等。
七、教学准备与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使用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提前准备:课件、铃鼓“小镲”等自制小型打击乐器。选择的原因—铃鼓是本单元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要学习的内容,也是低年级认识小型打击乐器中的最后一件乐器,新课标提出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小镲”不仅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打击乐器,更是校鼓号队的重要成员,他贴近学生生活也比较常见,同时也是为本册关于“锣鼓经”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过程
结合以上分析,接下来我将从“我会听”“我会读”“我会唱”“我会创”四个板块阐述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板块一:“我会听”
环节 1:创设情境、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对于一节唱歌课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本课的导入就巧妙的将发声
练习融入到情景创设中,从模仿汽笛声闭口音“DI”到开口音“DA”让学生想
象跟着老师的小火车出发去参加一场具有神秘的东方色彩的音乐会。
环节 2:初步聆听
小使者的出现拉开了本课堂的序幕,故事中的小使者这样说道?
(同学们,你们好呀,欢迎你们的到来,我是这场“快乐音乐会”的使者,赶紧来感受一下这场音乐会的气氛吧?有请我的三位乐器好朋友为大家一首《快乐的音乐会》,跟随音乐的节拍,尽情的舞动起来吧!播放小动画)
环节 2:初步聆听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音乐术语的理解不够具体,但是在以故事为牵引下,换个问法学生就能在不经意间感受到歌曲的情绪和三件乐器的种类。通过初步聆听,学生先用语言回答问题,紧接着调动学生的视觉以图片展示让其加深认知、明确答案。因此通过聆听学生是在自我评价中分辨出了本堂课的三件民族乐器“小胡琴” “小喇叭”“小铜鼓”。
板块二:“我会读”板块三:“我会唱”
这两个板块相辅相成,“读”是前提“唱”是目的。“语言说”“肢体做”“声
音唱”的设计思路贯穿整个过程,由浅入深逐步递进。
“语言说”
语言说中我继续用故事作为引导,让小使者不仅与学生有对话的过程,还与老师有互动。(播放小动画)
(哇,你们真是太棒了,笛笛老师?诶,我在呢?请你跟同学们介绍一下我的三位好朋友,我让他们准备一下,待会儿再给大家表演个模仿秀。好的好的。
师:同学们,不如这样吧,老师再放一遍歌曲,请这次聆听的过程中,找一找三个乐器都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呢?)
设计意图:这样的互动方式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明确了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肢体做”
学生通过再次聆听用语言说出三件乐器音色的同时用肢体模仿乐器演奏的姿势,这一步的达成让学生建立了一个初步感知。
“声音唱”
教师在鼓励性评价中边讲解边示范,当学生对音色和姿势有了深刻的认识后再通过节奏、旋律的加入让其用声音来表现歌曲。
“难点教学”休止符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部分,我让学生自创表达开心、快乐的肢体动作插入休止符中,在通过老师的对比演唱,让其感受到休止符的出现使的旋律收放有度,衬词更是表达了小乐手们极尽得意在跟我们炫耀呢!
“难点教学”歌词二度创作
在歌词二度创作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片段聆听,学生从“听”到“说”再到“做”,根据前两段的学习,他们就能很快的到达最后一步“声音唱”,这种呈螺旋式的上升态势符合二年级的思维方式。
“难点教学”转句部分
在歌曲转句部分,通过老师用启发式提问,学生用肢体做,师生共同唱的方式让其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学会歌曲后半部分。再者通过“大家来找茬”的小游戏学生找出相同衬词“得儿喂”与前半段的不同,后在经过的对比演唱让其体会节奏的变化。
设计意图:以上的教学,我希望呈现的是一种“教的无痕”,让学生在自然情境中感受歌曲,学唱歌曲、唱好歌曲,表现歌曲。
板块四:“我会创”
环节 1:创编活动
2022 年艺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创意实践包括营造氛围、激发灵感、对创作的
过程和方法进行探究和实验、生成独特的想法并转化为艺术成果。本课我将铃鼓、自制乐器和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打击乐器“小镲”加入了创编环节。通过教师示范“匡才匡才匡才匡才匡才得儿喂”
通过刚刚的示范,学生们愈发的对铃鼓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分别用“拍”和
“摇”来展示“铃鼓”,让学生们通过创编歌词感受铃鼓的音色.为了帮助学生在
探索过程中提高音乐创编能力,除了单独邀请学生之外,我还将学生身边的文具用品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尺子”、“铅笔”“文具袋”发出的声音也运用到了教学中。
环节 2:拓展延伸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一个特定的教学情景中进行,于是小使者再次出现这样说道:“哇,这歌声也太好听了吧,你瞧,我的小伙伴也准备好了,他们不仅准备了模仿秀,还说要用神秘的东方音乐与你们也来对个暗号呢?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看着热闹学门道”—为了拉近民乐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对民乐的喜爱,我不仅选用了乐器用音色模仿小动物的视频,还选用了当下学生们传唱率最高的《孤勇者》民乐合奏版让其跟唱,其制造课堂氛围的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聆听与演唱,初步认识这些独具风格的民族乐器音色,学习和领会中华民族的艺术精髓,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看着热闹学门道”。其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对身边的音乐和音乐现象感兴趣,拉近民乐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让其对民乐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
七、作业设计
本课作业设计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现的机会,结合课程学习及不同的学生能力特点我分别设计了三项内容,学生只需选择其中一项作业、以视频、音频的方式提交即可。他们分别是。
小百度—模仿三种乐器的演奏姿势及有节奏的读出相应的音色。
小酷我—创编一段歌词并用活泼、欢快的情绪完整的演唱歌曲。
小达人—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一个小型打击乐器并在演唱中为歌曲伴奏。
八、教学反思
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资源及文化遗产更是丰富多彩,在构成我们灿烂的民族文化的这些瑰宝中,当属民族乐器是最为闪耀的一颗珍珠。本课以单元“精彩纷呈的音乐会”为骨架,在一个个情境中、问题中、任务中串联知识,夯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1、本堂课注重音乐知识与审美体验和趣味性学习的有机结合。
2、根据二年级的学生特点,我采用了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板书设计,其目
的是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捕捉到本堂课重难点。
3、在双减背景下,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和作业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如何在课堂仅有时间内提质增效、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然
是我今后还需努力的方向。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感谢聆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