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仿真模拟(2)(北师大版)(原卷版+解析版+答题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仿真模拟(2)(北师大版)(原卷版+解析版+答题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5-14 09:52:0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仿真模拟(2)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满分54分,每小题3分)
1.(3分)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订书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簧对订书钉的力大于订书钉对弹簧的力
B.随着订书钉越来越少,弹簧产生的弹力越来越大
C.弹簧对订书钉的弹力与订书钉对弹簧的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静止的弹簧对订书钉的弹力与钉槽对弹簧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解答】解:、弹簧对订书钉的力与订书钉对弹簧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始终相等,故错误;
、随着订书钉越来越少,弹簧的压缩程度变小,产生的弹力越来越小,故错误;
、弹簧对订书钉的弹力与订书钉对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正确;
、静止的弹簧对订书钉的弹力与钉槽对弹簧的弹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错误。
故选:。
2.(3分)比较以下四幅图中的“力”,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A.运动员对弓弦的拉力 B.对弹簧的压力
C.滑动的冰壶受到的阻力 D.人对地面的压力
【答案】
【解答】解:、拉力使弓发生了形变;
、压力使弹簧发生了形变;
、滑动的冰壶受到的阻力速度减小,改变了冰壶的运动状态;
、人对地面的压力使地面发生了形变;
由此可知,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
故选:。
3.(3分)2022年2月12日,在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我国选手高亭宇以34秒32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冬奥会纪录。如图所示是他比赛时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冰时向后蹬冰,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加速滑行时,他的冰刀与冰面之间没有摩擦
C.匀速转弯过程中,他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到达终点后停止蹬冰,他受到的惯性不变
【答案】
【解答】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员脚向后蹬冰面,冰面同时给运动员一个反作用力,所以运动员就会前进,故正确;
.加速滑行时,他的冰刀与冰面之间有滑动摩擦,故错误;
.匀速转弯过程中,高亭宇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其运动状态改变,故错误;
.到达终点后停止蹬冰继续运动,是由于人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了惯性的作用,故错误。
故选:。
4.(3分)下列四个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力的是  
A.运动员的鞋底有许多花纹和鞋钉
B.给雪车的轮胎加上防滑链
C.冰壶比赛时,运动员用冰刷不断摩擦冰面
D.跳台滑雪运动员的滑雪板长而且宽
【答案】
【解答】解:、在跑鞋的底部有许多花纹和鞋钉,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不符合题意;
、给雪车的轮胎加上防滑链,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不符合题意;
、冰壶比赛时,运动员用冰刷不断摩擦冰面,使冰熔化,在冰面上形成一层水膜,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力的,故符合题意。
、跳台滑雪运动员的滑雪板长而且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5.(3分)下列措施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站在滑雪板上滑雪 B.载重汽车有很多车轮
C.刀刃磨得很锋利 D.书包背带做得很宽
【答案】
【解答】解:、站在滑雪板上滑雪,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不符合题意;
、载重汽车装有很多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不符合题意;
、刀刃磨得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符合题意;
、书包背带做得很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6.(3分)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学习小组设计了图甲和图乙两种实验方案,图甲中实验对象是小车,图乙中实验对象是轻质小卡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通过调整砝码质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B.图甲中将平衡后的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是为了探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方向是否必须相反
C.图乙中将平衡后的小卡片从中间剪开,是为了探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图乙中使用小卡片可以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
【解答】解:、因为实验中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且拉力等于重力,因此实验中通过调整砝码质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故说法正确;
、图甲中将平衡后的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是为了探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方向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故说法错误;
、图乙中将平衡后的小卡片从中间剪开,是为了探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说法正确;
、图甲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或运动都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就会影响实验效果,而图乙中将小卡片悬空,可以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说法正确。
故选:。
7.(3分)有关大气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一地点大气压强的值是固定不变的
B.注射器注射药液时利用了大气压
C.历史上是用马德堡半球实验首先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D.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水的沸点也随着降低
【答案】
【解答】解:
、同一地区大气压与天气、温度等因素有关,所以同一地区大气压也是变化的,故错误;
、用注射器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是靠外力,与大气压无关,故错误;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错误;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减小,故正确。
故选:。
8.(3分)如图所示,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缓慢放入水中,从铁块下表面刚接触水面,到浸没后逐渐下沉(未沉底)的过程中  
A.铁块受到的浮力一直变大
B.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一直变小
C.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持续变大
D.桌面受到溢水杯的压强不变
【答案】
【解答】解:、从铁块下表面刚刚接触水面到铁块浸没在水中的过程,铁块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变大,根据知,浮力逐渐变大;铁块浸没后继续下沉的过程中,铁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变化,根据知,浮力不再变化,故错误;
、已知铁块所受浮力先变大后不变,根据称重法可知测力计的示数,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先变小后不变,故错误;
、由于溢水杯中装满水,则从铁块下表面刚刚接触水面直至测力计示数为零的过程中,水的深度不变,根据知,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不变,故错误;
、从铁块下表面刚刚接触水面到浸没后逐渐下沉(未沉底)的过程中,铁块受到的浮力先变大后不变,但始终等于其排开水的重力,此时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力:(其中为溢水杯和原有水的总重力,为溢出水的重力),可知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力始终不变,根据知,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强不变,故正确。
故选:。
9.(3分)圆柱形容器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将其放在水平桌面上,把球放入水中沉底,容器对桌面压力为,水对容器底部压强为;若用细绳将球悬吊起来。静止时如图甲所示,细线对球的拉力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水对容器底部压强为;若将球放入该容器中静止时,球有体积露出水面,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水对容器底部压强为;若将球用细线拴住,细线另一端固定在杯底,如图乙所示,细线对球的拉力仍为,容器对桌面压力为,水对容器底部压强为,,两球的密度分别为,,重力分别为,,体积分别为,,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1)把球放入水中沉底,容器对桌面压力为;
用细绳将球悬吊起来。静止时如图甲所示,细线对球的拉力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若将球放入该容器中静止时,球有体积露出水面,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
如图乙所示,把容器、水、球看作一个整体,容器对桌面压力为;
设球的体积为,则球的体积为,若将球放入该容器中静止时,球有体积露出水面,根据漂浮条件可知:
如图甲所示,细线对球的拉力为,;
若将球用细线拴住,细线另一端固定在杯底,如图乙所示,细线对球的拉力仍为,即:
可得:;
;;;故错误;
(2);

;故正确;
(3);得;,得;故错误。
(4)由题意可知:,故错误。
故选:。
10.(3分)中国海军成立71周年纪念日前夕,075型两栖攻击舰的2号舰在上海某造船厂正式下水。如图所示,这艘攻击舰最大排水量约为,是中国海军舰艇中尺寸仅次于航母的军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军舰满载时能受到的最大浮力约为
B.军舰航行时,受到的浮力大于军舰的总重力
C.军舰从长江驶入东海后,液体密度增大,排开液体体积增大
D.直升机从军舰上飞走后,军舰所受浮力减小
【答案】
【解答】解:
、此军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故错误;
、军舰处于漂浮状态,浮力始终等于军舰的重力,故错误;
、军舰不管是在海水中还是在江水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浮力始终等于军舰的重力,而军舰的重力不变,所以军舰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
从长江驶入东海后,由于海水的密度大于江水的密度,由公式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故错误;
、直升机起飞时,舰艇仍漂浮,但自重减小,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军舰所受浮力减小,故正确。
故选:。
11.(3分)下列工具在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开瓶扳手 B.核桃夹
C.老虎钳 D.食品夹
【答案】
【解答】解:、开瓶扳手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错误;
、核桃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错误;
、老虎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错误;
、食品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正确;
故选:。
12.(3分)一架飞机在同一高度匀速飞行,边飞行边用降落伞投下物资,在这个过程中,关于飞机的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的重力势能保持不变 B.飞机的动能保持不变
C.飞机的动能减小了 D.飞机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答案】
【解答】解:一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的同时,不断向地面投下物资,其速度不变,质量减小,故动能减小;同时高度不变,质量减小,故重力势能减小,所以机械能减小,故正确。
故选:。
13.(3分)如图所示,我国最近发射的“嫦娥号”月球探测器先是绕地球旋转几周后再奔向月球.“嫦娥号”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嫦娥号”在绕地运动中,其机械能不断减少
B.“嫦娥号”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过程中,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嫦娥号”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过程中,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嫦娥号”在运动过程中,其动能和重力势能都保持不变
【答案】
【解答】解:、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嫦娥号”在绕地运动中,没有能量的损失,机械能是守恒的,故错误;
、“嫦娥号”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质量不变,它的运动的速度变大,故它的动能变大,而“嫦娥号”距离地球的高度在减小,所以它的重力势能在减小,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错误,正确。
故选:。
14.(3分)如图所示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高为、长为的斜面。工人用拉力沿斜面向上把重为的物体从斜面底端以速度匀速地拉到斜面顶端。则在上述过程中  
A.拉力的功率为
B.额外功为
C.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D.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答案】
【解答】解:
、拉力所做的总功,拉力的功率,故错误;
、拉力所做的有用功,额外功,故正确;
、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故错误;
、斜面的机械效率,故错误。
故选:。
15.(3分)下列关于一个中学生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A.如图,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
B.如图,水平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约
C.正常情况下,上到三楼做功约为
D.百米赛跑时功率可达到
【答案】
【解答】解:、中学生的质量在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人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水平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约为:,故正确;
、人对地面的压力约为:,双脚站立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约,所以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故错误;
、一层楼的高度,三楼的高度,上到三楼做功约为:,故错误;
、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动力约为,跑用时约,做功约为:,则功率约为:,故错误。
故选:。
16.(3分)如图所示,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不同的两个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其中,所用的拉力分别为、,机械效率分别为、,若不计绳重与摩擦的影响,则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同一滑轮组绳的有效股数相同,
若不计绳重与摩擦的影响,由可知,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所用的拉力越大,
由可知,两次所用的拉力的关系为,故错误;
由可知,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大,
所以,两次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关系为,故正确、错误。
故选:。
17.(3分)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力为的物体,滑轮组绳子自由端在拉力作用下竖直匀速移动了,用时,滑轮组的额外功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
B.物体上升的速度是
C.拉力的功率是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答案】
【解答】解:、物体上升的距离为;
速度:,故错误;
、拉力做的有用功:,
拉力做的总功:,
拉力的功率为:,故、错误;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正确。
故选:。
18.(3分)将重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一半浸在水中未接触容器底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则物体放入酒精中排开酒精的重力为  ,,取,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一半浸在水中未接触容器底部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的体积为:

由可知,物体的密度为:,
故将物体放入酒精中会沉入酒精底部,此时排开酒精的重力为:

故选:。
二.非选择题(共9小题,每空1分,满分46分)
19.2023年5月17日10时4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如图所示,使火箭升空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火箭在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卫星的动能   ,机械能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喷出的燃气;增大;增大。
【解答】解:火箭升空时向下喷出高温、高压燃气,此时火箭对燃气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喷出的燃气也会给火箭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因此使火箭获得向上的推力的施力物体是喷出的燃气;加速升空过程中,火箭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加,动能增大,高度升高,重力势能增大,因此机械能增大。
故答案为:喷出的燃气;增大;增大。
20.小明周日在家里帮妈妈做家务,发现泼水时盆还在手里,而水却泼出去了,是因为水具有 的缘故;他还注意到敞开的窗口处悬挂着薄纱窗帘,当风沿着外墙吹过时,窗帘将飘向屋  (填“内”或“外” 。
【解答】解:(1)泼水时,水和盆一起运动,盆在手的作用下静止,而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水被泼出去了,而盆留在手里;
(2)风沿着外墙吹过时,薄纱窗帘外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内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薄纱窗帘受到向外的压强大于向内的压强,把薄纱窗帘压向窗户外面。
故答案为:惯性;外。
21.小华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时,按照如图甲所示的方式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他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木块受到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作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 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接着他改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案来进行实验: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在墙上,将木块与弹簧测力计相连。若时,木板能被匀速拉动,而木块保持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用图乙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优点是:  、  。
【答案】平衡力;不等于;6;不一定控制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操作;实验时测力计的示数稳定,便于读数。
【解答】解:(1)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力平衡,此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木块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只有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因甲图中,弹簧测力计沿斜上方拉动木块,故它的示数不等于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2)图乙中,木块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受到测力计的拉力与受到长木板施加的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3)滑动摩擦力与木板运动的速度无关,所以实验时不一定控制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操作,且实验时测力计的示数稳定,便于读数。
故答案为:平衡力;不等于;6;不一定控制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操作;实验时测力计的示数稳定,便于读数。
22.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名称是    ,可以用它进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实验时通过观察   来比较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由图乙、图丙和图丁所示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水,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   。通过图乙、图丙和图丁中所给的器材还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   的关系。
【答案】液体压强计;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
【解答】解: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名称是液体压强计,可以用它进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根据转换法,实验时通过观察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来比较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图乙、图丙和图丁中,橡皮膜的朝向不同,而形管内两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由图乙、图丙和图丁所示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水,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图乙、图丙和图丁中所给的器材,液体密度相同,通过改变金属盒在水的中深度,还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液体压强计;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
23.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水、小石块(不吸水)、溢水杯、小桶、细线等实验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水所受重力的关系。
(1)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个实验步骤,最科学合理的顺序是  。
(2)在某次实验中,小明没有将溢水杯中的水装满,其他步骤无误,他会得出  (选填“”“ ”“ ” 的结论。
(3)改正错误后,小明换用不同的物体(不吸水)科学合理地进行了多次实验,最终得出  (选填“”“ ”或“” ,从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4)图中为某次实验记录的数据,计算可得石块的密度为   。
(5)在某次实验中,小明换用不吸水的杨木块进行实验,发现上述步骤   中无需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答案】(1)丙、甲、丁、乙;(2);(3);(4);(5)丁。
【解答】解:(1)为了使小桶在接水之后可直接计算水的重力,应先测量空桶的重,然后再测出石块的重力,并直接浸入水中观察测力计的示数,最后测排出的水和小桶的总重,求排出的水的重力.因此,最合理的顺序应为:丙、甲、丁、乙;
(2)实验时,忘记将溢水杯中液体装满,则偏小,实验时认为,因而他会得出的结论;
(3)因,;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进行了多次实验,最终得出,从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2)根据,物体的质量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体积:

石块的密度为:

(5)如果换用杨木块(不吸水)来进行该实验,此物体会漂浮在水面上,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则图丁步骤中可不使用弹簧测力计。
故答案为:(1)丙、甲、丁、乙;(2);(3);(4);(5)丁。
2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a)所示位置,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
(2)如图甲(b),将弹簧测力计从竖直位置移动到图中位置时,始终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小明发现人体也有很多杠杆。
①踮脚时主要靠腓肠肌收缩,骨骼和腓肠肌状况如图乙所示,身体重力的作用点在点,腓肠肌的动力作用点在点,则踮着的脚可以看作是   杠杆。
②如图丙所示,人的头部、颈椎和颈部肌肉可当成一个杠杆(支点在颈椎处)。当头颅为竖直状态时,颈部肌肉的拉力为零,当低头时,颈部肌肉会产生一定的拉力,点为肌肉拉力的作用点,拉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低头过程中,重力的力臂逐渐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拉力逐渐   ,所以长时间低头会产生疲劳。
③如图丁(a)为举哑铃时的前臂骨骼,可将其视为图丁(b)所示杠杆,不计前臂自重,若肱二头肌能施加的最大拉力,,则锻炼时最多能举起质量为   的哑铃。
【答案】(1)右;(2)变大;(3)①省力;②增大;增大;③5。
【解答】解:(1)如图甲,杠杆左端下沉,杠杆的右端上翘,应将杠杆重心向右移,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2)将弹簧测力计从竖直位置移动到图中位置时,可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而动力臂变小,则动力变大,即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
(3)①由图可知人体杠杆绕着点转动,重力的作用点在点,腓肠肌的动力作用点在点,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踮着的脚属于省力杠杆;
②由题意和图示可知,为支点,肌肉拉力(动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则拉力的力臂(动力臂)不变;低头过程中,头颅重力的力臂增大(即阻力臂变大),而阻力、动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会增大。
③由图可知,支点是点,肱二头肌对前臂产生的拉力为动力,哑铃的重力即为阻力,
由图知,,,,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即,
则。
所以哑铃的重力,
哑铃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1)右;(2)变大;(3)①省力;②增大;增大;③5。
25.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
次数 钩码重 钩码上升的高度 测力计拉力 测力计移动距离 机械效率
1 2 10 0.9 30
2 4 10 1.6 30
3 4 10 1.0 50
(1)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应竖直方向   提升重物。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   ,机械效率为   。
(2)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所做的额外功将   (增大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3)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答案】(1)匀速;0.4;;(2)增大;越小;(3)1、2;越高。
【解答】解: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第3次实验中:
有用功:,
总功:,
机械效率:;
(2)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所做的额外功将增大;
由实验2、3得,有用功相同,总功增大,额外功增大,机械效率降低;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动滑轮的重有关,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小;
(3)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知,甲乙是同一个滑轮组,甲提起的物体,乙提起的物体,其他的条件相同,甲的机械效率是,乙的机械效率是,所以,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为:(1)匀速;0.4;;(2)增大;越小;(3)1、2;越高。
26.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斜面上滚下,已知三个小球质量关系为,开始下滚的高度关系为,被推动的小木块移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1)此实验是通过观察   ,从而比较三个小球滚到水平面时的动能的大小;从图中可看出三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  球的动能最大。
(2)要探究小球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我们应选择  两图来进行比较。
(3)通过观察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  。
(4)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此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 得出结论。
【解答】解:(1)此实验采用转换法,是通过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比较三个小球滚到水平面时的动能的大小的;丙图中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最远,所以球的动能最大;
(2)要探究小球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要控制小球质量相同,改变小球到达水面的速度,即改变小球下滑的高度,因,开始下滚的高度关系为,故应选择甲、乙两个图来进行比较;
(3),甲和丙两次实验中小球释放的高度相同,滚到底面时的速度相同,而,即丙球的质量大,丙中小木块推得更远,由此可知,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4)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由牛顿第一定律,被撞击的木块会一直运动下去,故无法比较出小球动能的大小,不能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1)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 (2)甲乙; (3)速度;大; (4)不能。
27.(10分)某轻型水陆两栖坦克的质量为,当它以的航速在水中匀速行驶时,发动机功率为,求:
(1)坦克浸入水中的体积是多少?
(2)发动机所做的功多少?
(3)坦克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解答】解:(1)坦克在水中漂浮,
所以,即,
即;
(2)坦克行驶的时间为,
发动机所做的功;
(3)坦克受到的阻力为。
答:坦克浸入水中的体积为;发动机所做的功为;坦克受到的阻力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仿真模拟(2)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满分54分,每小题3分)
1.(3分)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订书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簧对订书钉的力大于订书钉对弹簧的力
B.随着订书钉越来越少,弹簧产生的弹力越来越大
C.弹簧对订书钉的弹力与订书钉对弹簧的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静止的弹簧对订书钉的弹力与钉槽对弹簧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2.(3分)比较以下四幅图中的“力”,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A.运动员对弓弦的拉力 B.对弹簧的压力
C.滑动的冰壶受到的阻力 D.人对地面的压力
3.(3分)2022年2月12日,在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我国选手高亭宇以34秒32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冬奥会纪录。如图所示是他比赛时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冰时向后蹬冰,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加速滑行时,他的冰刀与冰面之间没有摩擦
C.匀速转弯过程中,他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到达终点后停止蹬冰,他受到的惯性不变
4.(3分)下列四个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力的是  
A.运动员的鞋底有许多花纹和鞋钉
B.给雪车的轮胎加上防滑链
C.冰壶比赛时,运动员用冰刷不断摩擦冰面
D.跳台滑雪运动员的滑雪板长而且宽
5.(3分)下列措施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站在滑雪板上滑雪 B.载重汽车有很多车轮
C.刀刃磨得很锋利 D.书包背带做得很宽
6.(3分)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学习小组设计了图甲和图乙两种实验方案,图甲中实验对象是小车,图乙中实验对象是轻质小卡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通过调整砝码质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B.图甲中将平衡后的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是为了探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方向是否必须相反
C.图乙中将平衡后的小卡片从中间剪开,是为了探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图乙中使用小卡片可以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7.(3分)有关大气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一地点大气压强的值是固定不变的
B.注射器注射药液时利用了大气压
C.历史上是用马德堡半球实验首先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D.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水的沸点也随着降低
8.(3分)如图所示,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缓慢放入水中,从铁块下表面刚接触水面,到浸没后逐渐下沉(未沉底)的过程中  
A.铁块受到的浮力一直变大
B.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一直变小
C.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持续变大
D.桌面受到溢水杯的压强不变
9.(3分)圆柱形容器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将其放在水平桌面上,把球放入水中沉底,容器对桌面压力为,水对容器底部压强为;若用细绳将球悬吊起来。静止时如图甲所示,细线对球的拉力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水对容器底部压强为;若将球放入该容器中静止时,球有体积露出水面,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水对容器底部压强为;若将球用细线拴住,细线另一端固定在杯底,如图乙所示,细线对球的拉力仍为,容器对桌面压力为,水对容器底部压强为,,两球的密度分别为,,重力分别为,,体积分别为,,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10.(3分)中国海军成立71周年纪念日前夕,075型两栖攻击舰的2号舰在上海某造船厂正式下水。如图所示,这艘攻击舰最大排水量约为,是中国海军舰艇中尺寸仅次于航母的军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军舰满载时能受到的最大浮力约为
B.军舰航行时,受到的浮力大于军舰的总重力
C.军舰从长江驶入东海后,液体密度增大,排开液体体积增大
D.直升机从军舰上飞走后,军舰所受浮力减小
11.(3分)下列工具在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开瓶扳手 B.核桃夹
C.老虎钳 D.食品夹
12.(3分)一架飞机在同一高度匀速飞行,边飞行边用降落伞投下物资,在这个过程中,关于飞机的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的重力势能保持不变 B.飞机的动能保持不变
C.飞机的动能减小了 D.飞机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13.(3分)如图所示,我国最近发射的“嫦娥号”月球探测器先是绕地球旋转几周后再奔向月球.“嫦娥号”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嫦娥号”在绕地运动中,其机械能不断减少
B.“嫦娥号”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过程中,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嫦娥号”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过程中,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嫦娥号”在运动过程中,其动能和重力势能都保持不变
14.(3分)如图所示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高为、长为的斜面。工人用拉力沿斜面向上把重为的物体从斜面底端以速度匀速地拉到斜面顶端。则在上述过程中  
A.拉力的功率为
B.额外功为
C.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D.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15.(3分)下列关于一个中学生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A.如图,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
B.如图,水平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约
C.正常情况下,上到三楼做功约为
D.百米赛跑时功率可达到
16.(3分)如图所示,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不同的两个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其中,所用的拉力分别为、,机械效率分别为、,若不计绳重与摩擦的影响,则  
A. B.
C. D.
17.(3分)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力为的物体,滑轮组绳子自由端在拉力作用下竖直匀速移动了,用时,滑轮组的额外功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
B.物体上升的速度是
C.拉力的功率是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18.(3分)将重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一半浸在水中未接触容器底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则物体放入酒精中排开酒精的重力为  ,,取,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9小题,每空1分,满分46分)
19.(3分)2023年5月17日10时4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如图所示,使火箭升空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火箭在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卫星的动能   ,机械能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0.小明周日在家里帮妈妈做家务,发现泼水时盆还在手里,而水却泼出去了,是因为水具有  的缘故;他还注意到敞开的窗口处悬挂着薄纱窗帘,当风沿着外墙吹过时,窗帘将飘向屋  (填“内”或“外” 。
21.小华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时,按照如图甲所示的方式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他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木块受到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作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 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接着他改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案来进行实验: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在墙上,将木块与弹簧测力计相连。若时,木板能被匀速拉动,而木块保持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用图乙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优点是:  、  。
22.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名称是   ,可以用它进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实验时通过观察   来比较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由图乙、图丙和图丁所示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水,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   。通过图乙、图丙和图丁中所给的器材还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   的关系。
23.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水、小石块(不吸水)、溢水杯、小桶、细线等实验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水所受重力的关系。
(1)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个实验步骤,最科学合理的顺序是   。
(2)在某次实验中,小明没有将溢水杯中的水装满,其他步骤无误,他会得出  (选填“”“ ”“ ” 的结论。
(3)改正错误后,小明换用不同的物体(不吸水)科学合理地进行了多次实验,最终得出  (选填“”“ ”或“” ,从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4)图中为某次实验记录的数据,计算可得石块的密度为   。
(5)在某次实验中,小明换用不吸水的杨木块进行实验,发现上述步骤   中无需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2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a)所示位置,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
(2)如图甲(b),将弹簧测力计从竖直位置移动到图中位置时,始终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小明发现人体也有很多杠杆。
①踮脚时主要靠腓肠肌收缩,骨骼和腓肠肌状况如图乙所示,身体重力的作用点在点,腓肠肌的动力作用点在点,则踮着的脚可以看作是   杠杆。
②如图丙所示,人的头部、颈椎和颈部肌肉可当成一个杠杆(支点在颈椎处)。当头颅为竖直状态时,颈部肌肉的拉力为零,当低头时,颈部肌肉会产生一定的拉力,点为肌肉拉力的作用点,拉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低头过程中,重力的力臂逐渐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拉力逐渐   ,所以长时间低头会产生疲劳。
③如图丁(a)为举哑铃时的前臂骨骼,可将其视为图丁(b)所示杠杆,不计前臂自重,若肱二头肌能施加的最大拉力,,则锻炼时最多能举起质量为   的哑铃。
25.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
次数 钩码重 钩码上升的高度 测力计拉力 测力计移动距离 机械效率
1 2 10 0.9 30
2 4 10 1.6 30
3 4 10 1.0 50
(1)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应竖直方向   提升重物。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   ,机械效率为   。
(2)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所做的额外功将   (增大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3)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26.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斜面上滚下,已知三个小球质量关系为,开始下滚的高度关系为,被推动的小木块移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1)此实验是通过观察  ,从而比较三个小球滚到水平面时的动能的大小;从图中可看出三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  球的动能最大。
(2)要探究小球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我们应选择  两图来进行比较。
(3)通过观察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  。
(4)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此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 得出结论。
27.(10分)某轻型水陆两栖坦克的质量为,当它以的航速在水中匀速行驶时,发动机功率为,求:
(1)坦克浸入水中的体积是多少?
(2)发动机所做的功多少?
(3)坦克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二.非选择题(共9小题,每空1分,满分46分)
19.    ;   ,   。
20. ;  。
21.  ,   。   。  、  。
物理答题卷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27.(10分)
22.    ,   。   。   。
23.(1)  。
(2)  。
(3)  。
(4)  。
(5)   。
24.(1) 。
(2)   。
(3)①   。
②   ,   。
③   。
25.(1)   。   ,   。
(2)   。   。
(3)   ,  。
26.(1)   ,  。
(2)  。
(3)  ,  。
(4)  。
姓 名:____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_____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填涂样例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并正确填涂右侧考号。
2、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
3、 严格按照题号在相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在草稿纸和试卷上答题无效。
4、 要求书写工整,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注 意 事 项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填写准考证,并用黑色字迹的书写笔填写右侧缺考标记:考生禁填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满分54分,每小题3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