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望岳》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望岳》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3 21:1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飞来峰》和《望岳》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诗句、结合创作背景等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能够赏析这两首“登高诗”。
2.在比较、理解两首诗所传达出诗人情志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充分把握古代文人“经世济民”志向。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品味诗歌意向,体会作者情感。通过创作背景,知人论世,把握诗人“登高抒怀”。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古人“登高必赋诗”,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河中,登高赋诗抒怀言志是一个传统。登上高处,眼界更为开阔,内心更为荡漾,情感更为澎湃。今天,我们一起赏读两首“登高诗”,品味两位诗人在登高之时,抒了怎样的情,言了怎样的志。
一、自读诗歌,为画配“题”
1.自读诗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图画,通过诵读,为画配“题”
点拨:在画上题写诗文叫作“题”,“题”既可以直接使用诗句的原词原句,也可以进行组合、做些变化。
预设:《登飞来峰》
(1)不畏浮云、身在最高
(2)凌绝顶、众山小
二、聚焦意象,品析情怀
1.(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此时,王安石站在了塔的最高层,他眼前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此刻会有哪些古人的诗句涌向王安石的心头呢?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时,杜甫站在了泰山的顶峰,他眼前看到怎样一幅画面?此刻会有哪些古人的诗句涌向杜甫的心头呢?
提示:围绕意象进行拓展和发散
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用文字描绘古诗中的景物画面的方法——
(1)读懂写景诗句,明确句中所有【景物】;
(2)展开联想想象,构建景物联系【情境】;
(3)运用【描写方法和修辞】等,扩展描绘景物;
(4)整体【概括意境】,注意情感,形成完整画面。
句式:此时作者眼前展现的是一幅_______的画面;此时,_______(诗人)的诗句“_____”会涌上作者的心头,因为________。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与“荡胸生曾云”两句诗中“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借助“云”想要表达什么呢?请概括出你的发现。
明确:不畏艰险、勇攀顶峰等。
三、助读材料,了解志向
1.古人云“诗言志,词缘情”。请根据助读材料,小组合作探讨两位诗人登高之感的深层原因,并用简单语言概括。
【材料一】《登飞来峰》创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
【材料二】《望岳》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本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明确:
王安石“不畏浮云”,是因为他初涉宦海,正值壮年,抱负不凡。
杜甫“一览众山小”,即使刚刚落第,但在一种漫游生活中依然不怕困难,俯视一切,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二人各自遭遇不同,却积极乐观面对,勇于“登高言志”。
2.根据你对两首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补全语句。
王安石_______,藐浮云遮眼,感前途光明,_______;杜甫登上泰山,赞_______,叹_______,豪情壮志。
提示:每空四个字,可使用原词,合理通顺即可。
明确:无标准答案,言之有理皆可。
3.阅读在流传的史书与世人自叙身世的诗歌中对王安石和杜甫的评价,思考并探寻你对二人“志”的感悟与理解。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架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宋史·王安石传》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明确:“兼济天下”的为国为民之心,“定国安邦”的人生志向
四、拓展提升,“情”“志”多样
孔子认为:“君子登必赋,小子愿者何?”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在登高之后,能赋诗述说内心的感受。“登高诗”各异,其中表达的感情各不相同,不论是感怀个人境遇,还是登高抒怀,感情都真挚感人,给后来人以感怀和思考,这也是它们流传千古的原因。因此,除了“登高可言志”外,“登高可借古抒怀”,“登高可思乡怀人”。
1.请根据以下提示,补充诗句。
(1)“登高言志”之王之涣:无事《登鹳雀楼》,真挚朴素,嘹亮诵读,_______,________。
(2)“登高借古抒怀”之陈子昂:在政治上屡受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登上蓟北楼,在《登幽州台歌》中,慷慨悲吟,_______,________。
(3)“登高思乡怀人”之王维:在重阳佳节时,身在他乡,想象着家乡的兄弟正登高过重阳节,却缺少他一人。于是,挥笔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放声吟咏,_______,________。
明确:欲穷千里目,登上一层楼;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请任选上面诗句,谈一谈自己的“登高之情”。
明确:无标准答案,言之有理皆可。
【作业设计】
课下搜集“登高诗”,结合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怀。
【教学反思】
本篇教学设计基于“登高言志”类专题教学,是古诗类“组合阅读”的一次尝试。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登飞来峰》和《望岳》两首诗,来寻找“登高文化”。通过“自读诗歌,为画配题”“聚焦意向,品析情怀”“助读材料,了解志向”到“拓展提升,情志多样”,帮助学生关怀人生、关怀自己,从中能够感受中国“登高文化”所带来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