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区棉城中学2024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
语文科期中考试题(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文学经典切入,以文学的内容、文学的手段、文学的姿态,通过阅读鉴赏,提高感
觉美、鉴赏美、享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恋识和能力,无疑是开展美有的有效方式。而
十分可责的是,文学经典以其语言艺术的独特属性,将不同的艺术形式包蕴其问,为鉴赏
者提供了领略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建筑、民间工艺等各类艺术之美的问接途
径,使人们在阅读文学经典、感受语言艺术的同时,能够获得多重艺术的审美愉悦。
中华民族向来重视文学经典中的艺术美有价值。“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游于艺”,正是对“艺”之美有方式及人格塑造最为筒约的表达。对“游于艺”之“游”,
朱熹以为“游者,玩物适情之谓”,钱穆以为“游,游泳。艺,人生所需”,均在强调于
从容之境中涵泳性情,成就君子人格。阅读文学经典,沉浸其间,从容品读,自然有潜移
默化的心灵滋润。通过文学经典再度领悟、感受多种艺术形式之美,也早已为古今中外文
学家、美学家所关注。
谈论美育,人们时常会直接对应于“艺术教育”。论及艺术教育,使人自然而然联想
到一门技巧,并将其理解为学一门“技术”,比如弹琴、绘画、跳舞、写字。然而,正如
艺术大家们所认为的,艺术教有不是让每个人都成为钢琴家、画家、舞蹈家、书法家,美
有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可以撷取文学经典中的“艺术”内容,在艺术的
感受、体悟中领会各类艺术的美好境界,得到审美教有,而且这样的优质资源俯拾即是。
比如:文学经典中有大量的题画诗、乐舞诗、体有诗,画、诗、书、舞、琴、棋之美往往
相互辉映,欣赏者在阅读一首小诗时,也能有如临其境之美感。文学经典通过对“艺术”
的书写,将语言艺术与某一类具体“艺术形式”交织融合,使其具备了多重审美功能。由
此所生发的美有,适应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接班人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将“美有”置于“五有”之一。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具体的
事物和抽象的观念中,我们都可以发现美的存在。苏联牧有京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美是
一种心灵的体採,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有作为一种以
审美活动为主要方式与手段的教育活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发展人的感性,成为人的全面发
展不可缺少的关使环节。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文学经典阅读开始,将蕴藏于文学经典中的
“艺术”教育元素加以发掘、闲释,引导广大读者通过对文学经典的品读,汲取多重艺术
素养,提高审美能力,从心灵滋润的角度真正实现艺术教育的价值,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
总之,我们要善于从文学经典尤其是古典文学中发掘艺术教育素材,在多重教育维度
中潜移默化,推进审美教有,建构诗意人生。
(摘编自杨晓霭《从文学经典中探寻“人文”之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