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西乐撷英(一)
—— 欣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Symphony No.40,in G minor,K.550),是由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作于1788年的交响曲,该交响曲共四个乐章。《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是莫扎特最后的三大交响曲(1788年6月26日完成《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8月10日完成《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之整部交响曲热情洋溢,有着充满感情化的理念,这首交响曲能听出巴洛克音乐的痕迹。
二、教学目标
1.聆听《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学习交响乐等知识。
2.通过听唱舞等活动掌握乐曲主题,感受和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3.把握乐曲的音乐风格,通过了解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使学生热爱古典音乐。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欢悦和乐观的音乐情绪。
四、教学过程
(一)感知歌曲
1作者简介
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他一生创作了549部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Gluck)、瓦格纳(Wagner)和威尔第(Verdi)被并称为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作为18世纪末时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优美欢乐性,然而其中又深含着悲伤,这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背景故事
莫扎特最后的三首交响曲,即降E大调(K.543)、G小调(K.550)、C大调“朱庇特”(K.551)都是在1788年夏天,只用了六个星期一气呵成的,是莫扎特交响曲的三大杰作,G小调(K.550)第40号交响曲抒情、真挚,蕴藏着不屈的斗争精神,是莫扎特音乐中最受世人珍爱的作品,是超越了一切时代的纯音乐典范,整个音乐史上真正完美的杰作之一。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从创作到成稿仅仅用了两个星期,而当时莫扎特正挣扎在贫苦艰难的生活之中,在这种困窘悲愤的情况下,他写下了人生最后三部交响曲作品,《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便是其中之一。当时的莫扎特穷困潦倒,经济状况一落千丈,甚至还需要救济补贴,他在一封信中如此写道:“那些灰暗的思绪如此频繁敲击我,我曾作出巨大努力来驱走这些思绪。”G小调在他的眼里是凄切悲凉的,隐含着忧郁,充满沉思和抚慰的深情,流露出悲剧而阴郁的美感。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体现着作曲家的哀怨之情以及对社会愤懑激昂的精神。这并非他贫寒生活的直接反映,而是深深的凝聚了一个穷困作曲家的生活体验,是他一生中所有悲惨遭遇和挫折的集中体现,是莫扎特含着泪水的微笑。这种“少年维特之烦恼”式的乐思,也为这首作品赢得了“维特”交响曲的称谓。
(二)整体欣赏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很快的快板,g小调。似花仙子跳舞般轻盈、曼妙,让人忍不住踮起脚尖跟着起舞。这一乐章也是是整部作品中最为人们喜爱的乐章。有音乐评论家称它为悲剧式的热情之舞,我想应该是把莫扎特的真实生活处境与他的音乐联系起而来作的主观评价吧。
第二乐章奏鸣曲式,行板,降E大调。 由第一乐章的急切和压迫转向了缓和,这里阴郁的g小调转为温暖的降E大调,明朗的色彩出现,但是长笛旋律的出现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谨慎,有着犹豫和紧张,弦乐和木管乐器之间的明暗色彩对比以及拉扯的张力,仿佛是内心踌躇的对话。
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g小调。主题旋律沉重但昂奋有力,像似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拖着沉重的步伐,奋击着,挣扎着前进。小提琴和木管穿插其中演奏出一段轻盈柔婉的旋律,仿佛是沉重生活中亮起的一丝光线。也许是因为我看过莫扎特的传记和电影,这一乐章常常听得我泪盈满眶。
第四乐章是极快的快板。是整部交响曲最有力度和气势的乐章,前三个乐章中的主题在这一乐章中都有出现,好像在对前三个乐章作一个总结。不过这一乐章中过于急促的节奏、有些尖锐刺耳的如狂风暴雨般音效完全不同于莫扎特之前的作品中所呈现的诗意、雅致的风格,让我有一种“人在困境中急躁的、狂乱不安的、茫然的找不着出路的”感觉。
教学小结
音乐可以抒发人的情感,拨动人的心弦,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我们要做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