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07 记叙文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冲刺秘籍(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通关07 记叙文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冲刺秘籍(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3 21:18:20

文档简介

通关07记叙文阅读(解析版)
目录
【中考预测】预测考向,总结常考点及应对的策略
【误区点拨】点拨常见的易错点
【抢分通关】精选名校模拟题,讲解通关策略(含新考法、新情境、押题型等)
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记叙文材料来自散文和小说,阅读材料几乎都来自课外,重视材料的思想内涵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引导学生对生存、生活、人文的关怀和思考。
从考点频率看,除了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外,还可能出现一些新的题型,突出考查阅读能力,以小说和散文的常规考点为着力点,综合考察考生对文章内容、结构、语言和手法等方面的全方位理解,引导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人文发展要素的试题将得到进一步重视。
从题型角度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辅。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和表达的开放性试题会逐步增加,而且赋分相对较高。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满师 陆涛声
①民国后期,江南毗陵城南门外有条“木匠街”,有一里多长,两边开满木匠铺。每家木匠铺都有个手艺好的师傅领班。一家朱记木铺店里,领班师傅姓罗,可以说是“木匠街”的公众人物,既能造屋立柱架梁,又善跨行做家具,是个多面手,手艺特别高超,为人也厚道,名气很大。
②毗陵东城外有个小伙子,叫白金生,拜罗师傅为师,聪明、勤快、好学,师父喜欢他,把本事都教给了他。他当三年学徒,样样都熟练了,到了满师的日期,按规矩得办谢师酒席。可是家穷没钱,他父亲说,先向亲戚借一借,等他挣了工钱再归还。
③他便找罗师傅约定办酒日子。罗师傅却说:“你家里也难,这谢师酒就先欠着,等你干了三五个月挣到钱了再办吧。”可以不借债了,白金生好感动。罗师傅接着又问他:“你打算留在这铺子里当客师,还是自己出去闯闯?”
④白金生早就了解行情,到外头独自接活干,比在铺里当客师拿月工钱挣得多,便说:“我想出去练练。”
⑤罗师傅说:“羽毛长齐了,出去飞飞也好。人家知道你是我徒弟,会相信你活儿不差。不过,请干活的主家有各种各样的人,量气有大有小,供待有好有差,你即使心里有不满,活儿还是要精心干好,不能拆半点烂污,别给自己脸上抹黑断自己的路。”
⑥白金生连称知道,也确实记在心里。师父随后问,是否已经接到活干,他说没有。师父说手里接了一宗活,来不及干,是城郊有户姓周的人家要造三间新楼,先让他去做。
⑦白金生好开心,只是这工程一个人做不了,便在另一家生意清淡的木匠铺里找了一个名叫阿富的年轻木匠。
⑧正是初夏时节,他和阿富到乡下周家干活了,主家是开土布作坊的,发了点小财,就想造三间新楼。同时开工的还有两个瓦匠,还有两个同村要好邻居帮工。主家供待,头天早饭是菜肉馅糯米粉团子,中饭菜有三荤两素,还有白酒。
⑨可是,第二天早上米粉团子就没馅了,中午也只有一荤三素,酒也没了。他觉得奇怪。其实他并不好酒,只是觉得即使他不喝,主家也该拿上来亮亮,是对他们看重。
⑩之后每天都如此,两瓦匠和两帮工却都没什么反应。白金生可觉得很不舒服,猜想也许因自己年轻初出师门让周老板看轻,不过只在心里,没有表露。阿富却忍不住,私下对他说:“主家既然这么抠,我们活儿也可以马虎点,不必这么卖力。
白金生虽然心里不快,但记得师父的叮嘱,便强忍着,还说服阿富,用自己漂亮的活儿,让主家心服口服。
可是,到房子造好,瓦匠、帮工走后,他俩还留下打橱柜台凳,又干了半个月,一直都是一荤三素,都没有酒。
这天活儿将全部结束,傍晚就要收工结工钱,阿富再也忍不住,私下对白金生说:”听了你的,活儿干得这么好,主家还是这么抠,不把我们当回事,这口气真咽不下。“
白金生也觉得憋屈,说:”咽不下也只能咽,没办法。“
阿富说:”怎么没有办法?听我师父说,无论木匠还是瓦匠,都有治抠门主家的招。这家正在发财,有个儿子也快成人了。待会儿我们用小木块做三个骰子,悄悄在新楼正梁上挖个凹塘放进去,会作祟让他儿子染上赌瘾,败他家业。“
这办法白金生也曾听过,心一冲动,就依阿富说的,私下与阿富一起做了手脚,心里有了几分报复的痛快。
最后一顿晚饭,周家在老屋的堂前来上,摆了满台菜,有鱼有肉有虾有鸡有蛋有酒,比头天开工中饭还丰盛许多。吃完,主家如数算了工钱,给白金生十块银圆,白金生按事先约定四六分,也当场给了阿富四块。随后主家又拿出四块,再给白金生和阿富各两块,说,”听罗师傅说二位小师傅家里都很拮据,供待你们荤菜又总吃不了老剩下,我让你们吃素点,省下这点钱让你们带回去,我想这也是罗师傅的意思。“
原来是这样!白金生望着多出的两块银圆,心里百感交集。一时没有办法,只好尴尬而又慌乱地连声说谢谢。离开周家,一路上抱怨阿富。
白金生不光挣到办谢师酒的钱,还余五块银圆给爹。可是良心不安,不敢去见师父,总想找个办法去把那梁上三颗骰子取掉,焦虑了两天,硬着头赶往周家,说是回家整理家什发觉有把凿子没了,可能在哪根梁上用时落在那儿了,周老板任他搬梯子上楼找。没跟着看。他终于顺利取下三颗木骰子藏进衣袋,对主家说凿子没找到,匆匆告别,心里石头搬掉了,第二天一早就赶到木匠街去见师父。
罗师傅一见他就随意地问:”梁上那三颗骰子拿掉了? 白金生一吓,魂飞魄散,低下头羞惭地说:“徒弟错了。”“其实那样做不过是恶念的痴想,哪会真灵验。你这一关如果没过,我就不再认你是我徒弟。”师父认真地说,“好在你知愧能改,这事你该一生一世记牢。谢师酒你可以先办,不过你是不是真够格正式满师,还得看以后遇到真抠门的主家你什么做。”
白金生想了想,真诚地说:“徒弟知道了。”随后又怯怯地问:“师父您怎么知道的!
师父说:”其实我经常在你们收工后去看呢。“
原来这头笔活儿是师父故意在考他的。白金生完全明白了师父的良苦用心。到水匠街去见师父。
罗师傅一见他就随意地问:”梁上那三颗骰子拿掉了?“白金生一吓,魂飞魄散,低下头盖惭地说:”徒弟错了。“”其实那样做不过是恶念的痴想,哪会真灵验。你这一关如果没过,我就不再认你是我徒弟。“师父认真地说,”好在你知愧能改,这事你该一生一世记牢。谢师酒你可以先办,不过你是不是真够格正式满师,还得看以后遇到真抠门的主家你怎么做。”
白金生想了想,真诚地说:“徒弟知道了。”随后又怯怯地问:“师父您怎么知道的!”师父说:“其实我经常在你们收工后去看看。”
原来这头笔活是师父设的考题,白金生完全明白了师父的苦心。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大都非常简练,不做过多的陈述,使小说主要情节更加突出。
B.小说巧妙地运用了铺垫和伏笔,虽然情节一波三折,多处突转,但读来并无突兀之感。
C.文中对师父这一角色着墨不多,但刻画出了他对徒弟既关心理解又要求严格的形象。
D.白金生知道头笔活是师父设置的考题后,对师父心存感激,揭示出小说知恩图报的主题。
2.请结合全文,从罗师傅的角度,梳理小说故事情节。
①白金生到满师日期后无钱办谢师酒, ;——② ,白金生没能经受住考验:——③ ,白金生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满师。
3.从加点词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白金生望着多出的两块银圆,心里百感交集。(从加点词语角度)
4.某同学认为阿富在小说中着墨不多,可删去与之相关的情节,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5.联系小说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文末句子的理解以及公众人物应该如何对待“艺”与“德”的关系。
【链接材料】
艺人是公众人物,承担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责任,应该有公众人物的样子。公众人物行为合不合理、正不正当,对社会价值有着潜在影响。公众人物的言行举止,也是一种价值输出,应该起到表率、带头作用。
(《令不可破,法不可违,人要做好》)
【答案】1.D 2.罗师傅给他提供了头笔活 在罗师傅设置的满师考题上 经罗师傅的点醒后 3.“百感交集”指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里指白金生在得知真相感到惊讶,对于师傅一直关心自己的感动,对误会主家的愧疚,对于听了阿富的话,把骰子放在房梁上感到后悔。 4.①从情节发展看,通过阿富的言语,推动剧情情节发展,白金生就是在他的一次次怂恿下,渐渐忘记师父的教诲。②从人物塑造来看,通过阿富与白金生的对比来塑造白金生的形象,白金生虽然技艺已经“满师”,但是“艺德”还需要磨炼。③从主题表现来看,文中阿富作为手艺人,但是生意不好,从侧面反映他“人品”不好,也体现文中“立艺也要立德,德艺双修”的主题。 5.白金生认认真真学艺三年,样样精通,说明他的“艺”是“满师”,但是通过白金生与主家在伙食上的矛盾冲突,说明他的“德”未“满师”。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艺人,“艺”与“德”缺一不可,“技艺与艺德兼修”,才能拥有更为丰饶而灿烂的艺术人生。
②公众人物必须把艺术与德行共同提升,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以更高的道德水准律己,以优良的社会形象示人,以纯粹的职业操守从艺,真正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D.有误,小说的主题应是:做生意要守住底线,心存善意,不能见利忘义;
故选D。
2.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注意题目要求“请结合选文,帮助小语从罗师傅的角度,围绕‘满师’梳理剧本情节”,即要从罗师傅的角度来概括故事情节。
一空,结合第③段“他便找罗师傅约定办酒日子。罗师傅却说:‘你家里也难,这谢师酒就先欠着,等你干了三五个月挣到钱了再办吧’”,第⑥段“白金生连称知道,也确实记在心里。师父随后问,是否已经接到活干。他说没有。师父说手里接了一宗活,来不及干,是城郊有户姓周的人家要造三间新楼,先让他去做”可知,白金生到满师日期后无钱办谢师酒,罗师父给他提供了头笔活;
二空,结合第 段“阿富说:‘怎么没有办法……败他家业’”,第 段“这办法白金生也曾听过,心一冲动,就依阿富说的,私下与阿富一起做了手脚,心里有了几分报复的痛快”,第 段“原来这头笔活是师父设的考题,白金生完全明白了师父的苦心”可知,在罗师父设置的满师考题上,白金生没能经受住考验;
三空,结合第 段“‘其实那样做不过是恶念的痴想,哪会真灵验。你这一关如果没过,我就不再认你是我徒弟。’师父认真地说,‘好在你知愧能改,这事你该一生一世记牢。谢师酒你可以先办,不过你是不是真够格正式满师,还得看以后遇到真抠门的主家你怎么做’”第 段“白金生想了想,真诚地说:‘徒弟知道了。’随后又怯怯地问:‘师父您怎么知道的!’师父说:‘其实我经常在你们收工后去看看’”,第 段“原来这头笔活是师父设的考题,白金生完全明白了师父的苦心”可知,经过罗师父的暗中观察、点醒后,白金生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满师。
3.本题考查词句理解赏析。
结合第 段“这办法白金生也曾听过,心一冲动,就依阿富说的,私下与阿富一起做了手脚,心里有了几分报复的痛快”,第 段“随后主家又拿出四块,再给白金生和阿富各两块,说,‘听罗师父说二位小师傅家里都很拮据,供待你们荤菜又总吃不了老剩下,我让你们吃素点,省下这点钱让你们带回去,我想这也是罗师父的意思’”可知,“白金生望着多出的两块银圆,心里百感交集”中的“百感交集”写出当白金生听主家说明后来没有给予周到的款待的真相后,感到十分惊讶;从主家的话中知道,自己的师傅一直关心自己,他对此十分感动;又因为误会了主家而感到愧疚;也为自己听了阿富的话,把木骰子放在房梁上感到无比的后悔。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第 段“阿富却忍不住,私下对他说:‘主家既然这么抠,我们活儿也可以马虎点,不必这么卖力’”“这天活儿将全部结束,傍晚就要收工结工钱,阿富再也忍不住,私下对白金生说:‘听了你的,活儿干得这么好,主家还是这么抠,不把我们当回事,这口气真咽不下’”,第 段“阿富说:‘怎么没有办法……会作祟让他儿子染上赌瘾,败他家业’”可知,小说通过阿富的言语,推动剧情情节发展;
结合第⑩段“阿富却忍不住,私下对他说:‘主家既然这么抠,我们活儿也可以马虎点,不必这么卖力’”,第 段“白金生虽然心里不快,但记得师傅的叮嘱,便强忍着,还说服阿富,用自己漂亮的活儿,让主家心服口服”,第 段“这天活儿将全部结束,傍晚就要收工结工钱,阿富再也忍不住,私下对白金生说:‘听了你的,活儿干得这么好,主家还是这么抠,不把我们当回事,这口气真咽不下’”,第 段“白金生也觉得憋屈,说:‘咽不下也只能咽,没办法’”可知,小说通过阿富与白金生的对比来塑造白金生的形象,白金生虽然技艺已经“满师”,但是“艺德”还需要磨练;所以在人物塑造上,通过塑造阿富这一形象来衬托出白金生的内心的变化与成长;
结合第⑦段“白金生好开心,只是这工程一个人做不了,便在另一家生意清淡的木匠铺里找了一个名叫阿富的年轻木匠”,第 段“阿富说:‘怎么没有办法……会作祟让他儿子染上赌瘾,败他家业’”可知,文中阿富作为手艺人,但是生意不好,说明他“人品”不好,从侧面反映文中“立艺也要立德,德艺双修”的主题,所以从主题表现来看,阿富从侧面来表现主题。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与运用。
一问,结合第②段“毗陵东城外有个小伙子,叫白金生,拜罗师傅为师,聪明、勤快、好学,师父喜欢他,把本事都教给了他。他当三年学徒,样样都熟练了”,第 段“这办法白金生也曾听过,心一冲动,就依阿富说的,私下与阿富一起做了手脚,心里有了几分报复的痛快”可知,白金生认认真真学艺三年,样样精通,对专业技艺的赤诚之心,下真功夫、练真本事,说明他的“艺”是“满师”,但是通过白金生与主家在伙食上的矛盾冲突,说明他的道德修养还未出师,不知“行止”,即“德”未“满师”;结合片尾字幕“勤修为,知行止,越是名气大越爱惜羽毛,才能拥有更为丰饶而灿烂的艺术人生。(人民网)”可知,“勤修为,知行止”是指勤奋练习,提升自己的技艺能力与道德修养;懂得行,也要懂得止,即懂得进退有度;“越是名气大越爱惜羽毛,才能拥有更为丰饶而灿烂的艺术人生”的意思是越是名气大,越是要爱惜自己的名誉,越是要提升自己的技艺与道德修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艺人,这样“才能拥有更为丰饶而灿烂的艺术人生”;
二问,公众人物,首先要讲艺德。这里的艺德包括德的品性、敬业、爱岗。作为公众人物,承载着社会的期许,肩负着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责任,要守住行业规范,管好自己的言行,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作为公众人物,还应该爱岗敬业,勤加练习,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创作出更多的高水平的代表作。
1.概括内容:人物+事情; “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2.标题的含义: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3.标题的作用: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交代了描写对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点明线索,首尾呼应;揭示文章主旨;如果有修辞一定要点出来
4.人物形象: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5.加点词或句子赏析:本意+文中意+作用(这个词语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表达了)……的情感(性格);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文中哪里运用了修辞手法+结合文中内容,说明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表达了)……的情感(性格));运用哪种细节描写+文中哪里用了这种细节描写+写出了……的情态,突出……人物形象+主旨。
6.分析句子或语段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1)内容上:点明中心(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为……作铺垫。
(2)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总领全文、 引出下文等作用;在文章中间:承接上文 ,引出下文 ;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照应开头、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升华主题、卒章显志、意味深长、回应悬念等;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7.线索的作用:是贯串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路,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配景;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表情、感情);F为下文作铺垫
9.作者情感变化题:全面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依据情节每一段提取关键字,最后进行梳理。
10.开放性阅读试题: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文章的内容+举例子+总结。
【例1】(押题型,提能力)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至简
①现在,扶贫,大家都致富,周晨也想致富。
②不过,周晨是个哑巴。大家都替他想办法,可以做雕刻,黟(yī)县雕刻蛮出名的,还可以做别的事。周晨摇着头,他不要政府帮扶,他用手语表示,自己行,能脱贫。
③这个年轻人,有些过于好强了。
④好强,是好性格,可过于好强,不能面对自己缺点,就是坏毛病,就是不自量力。
⑤周晨有点不自量力,竟然承包了一片香榧(fěi)园。
⑥香榧是一种坚果,能吃,去壳炒过,果仁金黄,带着一股香味,吃在嘴里香、脆,口感好。当然,香榧也能入药。“助消化,益筋骨,聪耳明目”,古书说的,不会错。黟县出产香榧,极品的,因为外壳黑色,这儿的人又称之黑果。
⑦可是,这咋行?最近,生意大多不好做,这不找赔吗?大家都担心,都劝,周晨,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发财也要一步一步来,看准了出手,千万别冒失。
⑧周晨不,愣是承包了。
⑨香榧开花,绿黄色,小小的,花香四溢,整个镇子都飘着香榧花儿的香味。大家嗅了,看看周晨的香榧,由于管理得法,枝叶青葱。这个周晨,香榧到时朝哪儿销售啊?大家操心,着急,叹气。
⑩香榧成熟,周晨请人摘了。
他自己炒着,忙着,然后到处寻找商店,想将炒熟后的香榧卖出去。
这时,微信群里就出现了一条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周晨的香榧,千万别买,不地道。”镇上人见了,都气得呼呼的。这是谁啊?这么缺德,说人家香榧不地道,就说出原因啊。大家看看发帖人名字,是网名“大道至简”。有人就在下面留言:“哥们儿,太不地道了吧?你说周晨香榧不地道,说说原因啊。”“大道至简”随后跟帖:“我尝了,他的香榧太香了,什么香啊?尝不出来,不会是加了化学药剂吧?”
镇上人更怒了,香,就加入了化学药剂啊?胡说。
有人禁不住问:“什么香?”
“大道至简”说,脆、爽外,有香榧香,还有各种草木清香,世间有那样迷死人的香味吗?不可能,绝对假的。
大家听了,都好奇了,就有人去了周晨那儿,称了几斤炒香榧,回家吃了,就咂巴着嘴,再去称几斤,再吃了,就在后面跟帖:“真的,周晨香榧有荷花香味,有百合香味,有迎春香味,还有……反正很多。”
镇上人知道了,纷纷去吃,纷纷夸赞。跟帖也如过江之鲫,一个挨着一个说好。
“大道至简”急了:“世间有那样的香味吗?”
有人诚实地回答:“没。”
“大道至简”说:“没,就有问题,大家千万注意。”
这个“大道至简”是谁啊?咋就和周晨过不去?镇上人纷纷猜测,是周晨的冤家对头,可这小子不惹事,见人就笑,见谁有困难都帮忙,从没冤家对头。难道是同行?同行竞争嘛?可镇上几家销售香榧的老板,都还帮着周晨,也不像啊。大家最后一致认定,这个“大道至简”,一定心怀叵测,见不得别人好,见不得别人发。得,周晨嘴不能说,不能辩解,大家不能让他白白受冤,得替他出头打抱不平。打抱不平最好的方法,村长吴艺说,就是请工商部门来鉴定一下。
反正,工商局就在旁边,隔着一道拱桥。
于是,吴艺和左邻右舍就去了,接待的是一个眉眼细长的女孩,叫朱曾。
吴艺说:“我们不能让人冤枉周晨。”
左邻右舍都点头,义愤填膺。
朱曾听了经过,笑着答应,去了周晨家,吃了一个香榧,咂巴嘴,再吃一个,又吃一个。然后才检查,才化验,随后就举起大拇指对周晨道:“小子,真聪明。”
周晨一笑,很得意。
吴艺和邻人都放心了,忙问:“这果子那么香,究竟怎么回事?”朱曾看看周晨,周晨点点头。朱曾说,这个周晨啊,将炒香榧改革了。他提前在春夏时期,将刚绽苞的各种花儿摘了,阴干,放在那儿,等到炒香榧时,提前将这些花儿浸泡水中,然后,将剥壳的香榧果仁泡在这水中。再炒之后,果仁当然就有各种花儿的香味了。
大家听了,都鼓掌,然后纷纷建议,要挖出那个可恶的“大道至简”,不许他再胡说。
可是,“大道至简”仿佛知道似的,玩了蒸发,不见了影子。
周晨的香榧,销售越来越红火,一月时间,全部售完,不是给了镇上商店,是和新加坡一个厂家签订了合同。周晨的香榧当然不够,还得收购,镇上人的香榧也被高价买下。周晨规定,炒香榧不能用机器,这样香榧易碎,质量不好,得人工加工。于是,镇上年轻人都成为了工人。
周晨办起一个公司,名叫“大道至简”。
大家看了,恍然太悟,原来,网上贴帖子的竟然是周晨自己,他想出这么个宣传产品的方法啊。
周晨摇着头,用手语告诉大家,这个方法不是自己想的,是别人想的。说着,他指着星期天特意来帮忙的朱曾。
朱曾得意地笑了,叮嘱道:“‘大道至简’只有一条,就是质量至上。小子,不然本美女可是要罚款的。”
周晨笑呵呵地点头,脸上一片阳光。
朱曾也一脸微笑,犹如阳光。
整个小镇,此时更是罩在一片温暖的阳光里,黑瓦粉墙,纤尘不染。
(作者:余显斌。有删改)
1.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故事情节,将下面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2.请联系上下文,赏析第 段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朱曾听了经过,笑着答应,去了周晨家,吃了一个香榧,咂巴嘴,再吃一个,又吃一个。然后才检查,才化验,随后就举起大拇指对周晨道:“小子,真聪明。”
3.文末三次出现“阳光”,用意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对于周晨的“炒作”,有人觉得是妙计,有人觉得方法不当,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大道至简”的内涵和小说内容加以评价。
【答案】1.①认为他过于好强,不自量力。②香榧长势良好,需要找到销售渠道。③“大道至简”在网上造谣周晨的香榧加化学药剂。④都放心了,建议挖出“大道至简”不许他再胡说。 2.①“再”“又”突出朱曾品尝之多、品味之细,两个“才”字突出她检查之缓、程序之繁。②暗示她心知肚明,只不过在给大家做“演示”,与众人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也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或:以此显现香榧经过了严格的审查,证明了香榧的质量,为她夸赞周晨、让众人放心做了充分的铺垫。 3.①周晨脸上洋溢着“阳光”,展现出他创业成功的幸福和喜悦。②把朱曾的微笑比作阳光,表现了她帮助周晨脱贫致富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③整个小镇笼罩在“一片温暖的阳光里”,赞美了小镇的人情淳朴,温馨和睦,互助互爱,亲如一家。 4.示例一:“大道至简”指产品质量至上,这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真正的致富之道。周晨的“炒作”并未违背这个原则,他精心选花取香,对香榧进行改革,且生产时不用机器,全用人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正是质量至上的表现。从另一方面来说,周晨是哑巴,自我宣传障碍重重,利用舆论规律,“炒作”效果更佳,从原文看,大家并未觉得不妥,而是对他的创意感到佩服,说明是妙计。
示例二:“大道至简”讲求产品质量至上,本质是对消费者负责,诚信待人。诚信应贯穿于产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包括宣传。可周晨用“炒作”的办法把大家骗得团团转,镇上人焦急、愤怒、替他鸣不平,甚至到工商部门讨说法,他看在眼里,却无动于衷,想办法与大家周旋,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实际上辜负了大家的心意,方法实属不当。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第②段“周晨摇着头,他不要政府帮扶,他用手语表示,自己行,能脱贫”根据第④段“好强,是好性格,可过于好强,不能面对自己缺点,就是坏毛病,就是不自量力”可知,镇上人认为他过于好强,不自量力。
根据第⑨段“这个周晨,香榧到时朝哪儿销售啊?大家操心,着急,叹气”,第⑩段“香榧成熟,周晨请人摘了”和第 段“他自己炒着,忙着,然后到处寻找商店,想将炒熟后的香榧卖出去”可知,香榧长势良好,周晨需要找到销售渠道。
根据第 段“这时,微信群里就出现了一条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周晨的香榧,千万别买,不地道’”“‘大道至简’随后跟帖:‘我尝了,他的香榧太香了,什么香啊?尝不出来,不会是加了化学药剂吧?’”可知,“大道至简”在网上发帖造谣周晨的香榧加了化学药剂。
根据第 段“吴艺和邻人都放心了”和第 段“大家听了,都鼓掌,然后纷纷建议,要挖出那个可恶的‘大道至简’,不许他再胡说”可知,此处可填“都放心了,建议挖出‘大道至简’不许他再胡说”。
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再”和“又”两个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朱曾品尝香榧的过程。她不仅吃了一个,而是继续品尝,再吃一个,又吃一个,这两个词语的使用突出了她品尝的数量之多和品味之细致。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朱曾的严谨和专注,她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通过多次品尝来全面了解香榧的品质。两个“才”字的运用,则突显了朱曾的检查过程之缓慢和程序的繁琐。她在品尝完香榧后,并没有立刻进行检查和化验,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和思考后,才开始进行这些步骤。这两个“才”字,传达出了朱曾的严谨态度和对工作的尊重。因此,这四个加点字的运用,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朱曾的工作过程,也通过她的行为,暗示了香榧经过了严格的审查,证明了其高质量。同时,这也为后文她夸赞周晨、让众人放心做了充分的铺垫。这种描写方式,既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也使得朱曾的形象更加鲜明和立体。
3.本题考查文章词语理解和分析。
①“周晨笑呵呵地点头,脸上一片阳光”这里的“阳光”是指周晨脸上的表情,根据前文周晨创业成功,销售红火,还办起了公司的情节,可知这里的“阳光”展现出他创业成功的幸福和发自内心的喜悦。
②“朱曾也一脸微笑,犹如阳光”这里的“阳光”是用来比喻朱曾的微笑。朱曾帮助周晨想出了独特的宣传方法,并叮嘱他质量至上,她的微笑中透露出帮助周晨脱贫致富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就像阳光一样温暖人心。
③“整个小镇,此时更是罩在一片温暖的阳光里”这里的“阳光”是形容整个小镇的气氛。小镇被温暖的阳光所笼罩,这里的“阳光”不仅指自然界的阳光,还象征着小镇的人情淳朴、温馨和睦、互助互爱的氛围,就像阳光一样普照每一个角落,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小镇和谐美好社会风气的赞美。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阅读和理解能力。解答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大道至简”的内涵和小说内容来阐述自己的理由。“大道至简”的内涵是指产品质量至上,要对消费者负责。
如果认为周晨的“炒作”是妙计,可以强调他虽然使用了炒作的手段,但并没有违背产品质量至上的原则。他通过精心选花取香,对香榧进行改革,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这些都是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而且,作为哑巴的周晨在自我宣传方面存在障碍,利用舆论规律进行炒作可以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并且从原文来看,大家对他的创意感到佩服,说明这是一种妙计。如果认为周晨的“炒作”方法不当,可以指出他虽然注重产品质量,但在宣传过程中使用了欺骗的手段,让镇上人感到焦急、愤怒,甚至需要到工商部门讨说法。这种行为实际上辜负了大家的心意,对消费者的信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从诚信待人的角度来看,这种方法实属不当。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例2】(新考法,蕴素养)
阅读欣赏课上,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散文《猎笋人》,请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猎笋人
蒋芳仪
①那年春天,我在老家偶遇一位朋友,她邀我去她父母家玩,我便去了。
②朋友父母都已年迈,见来了客人,便让一位嫂子过来帮忙做饭。也不知这位嫂子是他们家什么亲戚,她瘦瘦小小,穿得灰扑扑的,脚上一双解放鞋,看上去又土气又寒酸。她端茶过来时,也没人向我介绍,我只好含糊地喊一声“嫂子”。她局促地笑一下,放下茶杯就回了灶间。
③中午吃饭时,她也没上桌。大家喊她来吃饭,她说要照看灶里的火,端着一个大碗坐在灶前吃。碗里有饭有菜,她吃得挺香,但若有人进去,又赶紧放下碗站起来,忸怩不安。
④饭后,朋友要带我去挖笋。她父母说她几年没回家,怕是连山里的路都不认识了,便让嫂子带我们去。嫂子眼睛一亮,脸上多了几分兴奋的红晕,赶紧去背竹篓、扛锄头。
⑤奇怪了,一走到上山的路上,刚才还有些“社恐”的嫂子,就一下子健谈起来。她指着田野,说某处有一片野芹菜;再走一走,告诉我们某处有一坡蕨菜;至于笋子,后山多,那里有一大片毛竹林……
⑥她熟知这里的每一片山坡、每一处竹林、每一条小溪,以及每一种野菜的模样和习性。在这里,样样事情她都做得漂亮,挖笋子,采蕨菜,薅野葱,手脚麻利,不知疲倦。
⑦嫂子最会挖笋子,一双眼睛虽然不大,但像探照灯一样,近处远处一扫,藏得再隐蔽的笋尖也会被她发现。一旦锁定目标,她便会放下背篓,拎起锄头,弓着身子走过去。她那凝神屏息的 子、仿佛猎人逼近自己的猎物,生怕惊动了竹丛下的笋子,让它一溜烟跑了。
⑧等到了目标附近,她并不急于开挖,而是用锄头刮开附近的草皮,先观察一下,找准位置再一锄头挖下去。别小看这一锄头,挖不准的话,就会伤了笋子。她耐心地挖开笋子身周的土,渐渐让它露出地下粗短肥壮的身躯,最后一锄头将它干净利落地挖断,用手刨出,将这带着新鲜泥土芬芳的“猎物”丢入竹篓。
⑨一会儿的工夫,她就挖了十多个大竹笋,竹篓变得沉甸甸的。我看得兴起,也抢着要来挖笋,结果一锄头下去,仅勉强挖出浅浅的一个土窝,再挖几下,便举不动锄头了。嫂子哈哈大笑,将锄头接过扛在肩头,潇洒自若。
⑩我被她迷住了。这个初见时毫不起眼的女人,一来到山林,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山林是她的主场,她是沉着冷静的猎手,她猎的不是野兽,而是笋,是蕨菜和野葱。
那天,我们满载而归,一路欢声笑语,相约明年再来。可惜。我后来远行,再未于春天回过老家,也再未去过朋友家。但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那天的事,记得那位嫂子。
她是我这辈子都难以忘怀的人。我是从她那里知道,无论看似多么平凡的人,只要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事,那灰扑扑的人生,也会在一瞬间流光溢彩。
读完这篇美文后,同学们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
(1)启智小组针对这篇文章的标题展开了讨论。
小宁说:我觉得这篇文章标题完全可以用《挖笋人》呀,为什么要用《猎笋人》呢?
小静说: 。
小宁连连点头说:听你这么说,确实是《猎笋人》这个标题意蕴更丰富。
(2)润心小组从不同角度赏读了本文,请你结合具体内容从下面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不少于150字)
细致的描写,丰满的形象。
鲜明的对比手法使文章更生动。
平凡的人也有不平凡的瞬间。
【答案】(1)示例:《猎笋人》这个题目意蕴更丰富。首先,这个题目与文中“山林是她的主场……是蕨菜和野葱”一句形成文题呼应,结构上更严谨、圆融;其次,“猎”比“挖”更生动地凸显了嫂子挖笋时动作的敏捷与神情的专注,更细腻地表达出“我”对嫂子的钦佩与赞美之情。
(2)示例:鲜明的对比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在灶间的她与在山林中的她判若两人:灶间的她“社恐”、“局促地笑”、“忸怩不安”,山林间的她“哈哈大笑”、“潇洒自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展现出迷人的自信。山林中的她精准地“锚定猎物”、“出手又快又准”,又与文中“我”“勉强挖出”、“举不动锄头”的笨拙形成对比,她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沉着冷静的猎手。在对比中,人物饱满立体,文章摇曳生姿。
【详解】(1)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根据题目本身“猎笋人”中的“猎”能引起人们的疑问——“笋”不是挖吗,怎么用“猎”;怎么个“猎”法;““猎笋人”有何独体之处等可知,新颖醒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合⑦段“一旦锁定目标,她便会放下背篓,拎起锄头,弓着身子走过去。她那凝神屏息的 子、仿佛猎人逼近自己的猎物,生怕惊动了竹丛下的笋子,让它一溜烟跑了”可知,“猎”比“挖”更生动地凸显了嫂子挖笋时动作的敏捷与神情的专注,更细腻地表达出“我”对嫂子的钦佩与赞美之情。
结合⑩段“山林是她的主场,她是沉着冷静的猎手,她猎的不是野兽,而是笋,是蕨菜和野葱”可知,与文题呼应,结构上更严谨、圆融。
(2)本题考查文章赏析。从题干所给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找出角度,结合具体内容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即可。
根据“细致的描写,丰满的形象”可知,此句要求从描写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鲜明的对比手法使文章更生动”可知,此句要求从对比角度,分析文章写法。
根据“平凡的人也有不平凡的瞬间”可知,此句意在理解文章主题。
示例1:细致的描写,丰满的形象。开始“嫂子”见人“局促”和“忸怩不安”,吃饭也在灶前吃,见有人进去“赶紧放下碗站起来”,细腻的描写将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写出了嫂子“社恐”的样子。但走进大山后,开始健谈起来,“一双眼睛虽然不大,但像探照灯一样”,发现竹笋时“ 她便会放下背篓,拎起锄头,弓着身子走过去。她那凝神屏息的 子、仿佛猎人逼近自己的猎物,生怕惊动了竹丛下的笋子,让它一溜烟跑了”这些细节描写,有刻画了“嫂子”的另一面。在细节描写中,人物形象逐渐饱满,富有立体感,是文章更加感人。
示例2:平凡的人也有不平凡的瞬间。根据⑦段“嫂子最会挖笋子,一双眼睛虽然不大,但像探照灯一样,近处远处一扫,藏得再隐蔽的笋尖也会被她发现。一旦锁定目标,她便会放下背篓,拎起锄头,弓着身子走过去。她那凝神屏息的 子、仿佛猎人逼近自己的猎物,生怕惊动了竹丛下的笋子,让它一溜烟跑了”和⑧段“等到了目标附近,她并不急于开挖,而是用锄头刮开附近的草皮,先观察一下,找准位置再一锄头挖下去。别小看这一锄头,挖不准的话,就会伤了笋子。她耐心地挖开笋子身周的土,渐渐让它露出地下粗短肥壮的身躯,最后一锄头将它干净利落地挖断,用手刨出,将这带着新鲜泥土芬芳的‘猎物’丢入竹篓”详写了“嫂子”的两个瞬间,结合 段“她是我这辈子都难以忘怀的人。我是从她那里知道,无论看似多么平凡的人,只要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事,那灰扑扑的人生,也会在一瞬间流光溢彩”可知,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对平凡人的喜爱和赞美,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024·山东滨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下面小题。
暖心时刻
白雪松
①夏日的凌晨,天亮得早,三时一刻就蒙蒙亮了,虽然启明星仍闪耀在天幕东南方,但其他星辰只是依稀可见了。坐在出租车里的司机小陈见天色还早,想再眯上一会儿,突然电话铃声响起,一个苍老的女声传进耳廓:“师傅,我要到医院,但腿脚不好,下不了楼,想请你帮忙上楼接我,会高价付车费……”没等老人再说下去,小陈打断了女人的话茬儿:“老人家不必再说了,我上楼接你就是。”
②小陈赶到老人居住的四楼,轻按了一下门铃,门被打开了,老人已经坐到轮椅上在门口等着,她不好意思地说:“我是身有残疾的空巢老人,身边没人陪伴。”小陈那一刻心中有种被打碎的感觉,被触碰得酸疼。
③小陈把老人从轮椅上扶下来,把轮椅折叠好,放到自己肩上。然后腾出另一只手搀扶老人,想背她下楼。老人却顺手拿过门旁的拐杖,对小陈说:“你只搀我一把就行,我还能走。”小陈搀着老人的手臂,一步一步地下楼梯,从四楼到一楼,一共有五十四个台阶,足足用了半个多钟头。
④坐上车以后,老人不停地感谢小陈。小陈忙说: “老人家,你不用客气,谁都有老的时候,啥时候生病也摸不透。”接着又问老人是否到市医院。老人点点头,却说:“我是到市医院,不过,我想从市中心穿过,再看一眼几个地方。”小陈说:“那会绕很远的路。”老人赶忙说: “我会给你多付车费的。”小陈笑着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怕路途远,时间长了,你坐车不舒服。”
⑤路上,老人一直趴在车窗上,目不转睛地看着灰蒙蒙的外边,一再提醒小陈,把车速降一下,说她老眼昏花看不太清楚。车速降下来以后,小陈忍不住追问老人:“您老人家起这么早,又绕这么大个弯,究竟要去探望谁呀?”老人转头望了一眼小陈,凄苦地说:“在这个世上我已经没有任何亲人了,只剩下我一个孤老婆子,哪里还有亲人可探望呀! ”这话头一起,老人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说她不久前查出肺上有个核桃大的东西,确诊是肿瘤,需要做开胸手术摘除。她已经是八旬老人,做这样大的手术,怕自己下不了手术台,想在手术前再看一眼自己曾经历过的老场景、老物件。
⑥老人长叹一声,悲怆地说:“经历过的那些老场景始终在眼前晃来荡去,让我有种亲切温馨的感觉,弄得我彻夜难眠,就想抹掉,可是越抹越清晰,睁眼闭眼都能看得到。有些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让人淡忘,但有些事物,只要得到一点触动,就会从心底最隐匿的深处悄悄抬起头来,像根坚韧的绳索捆绑着自己,深深勒进脑海和肉体。”
⑦小陈随声附和:“回忆也不见得是坏事,它能带来忧伤,但也能创造喜悦,虽然有伤感,但更多更深的还是趣味盎然,火星四溅。”最后小陈出语惊叹地说:“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上,总会遇到命运的跌宕,生死的别离,情爱的聚散,关键要保持心灵的激情和生命的智慧,这样才会恰如其分地咀嚼惆怅,反刍不幸。”
⑧听了小陈这番话,老人苦涩的脸泛上一层喜悦,她动情地说:“我原本对这台手术不抱太大的希望,或许从此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我总留恋世上的一切,总想多看一眼,特别想看看自己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没想到你这个年轻人满足了我老婆子的愿望,还这般开导鼓舞我战胜这场疾病,我真不知道如何感谢你。”
⑨“感谢倒不必了。”小陈意味深长地说,“我只希望你看过那些旧场景后,能从过往的情景中得到快乐,得到熨贴。”
⑩老人像个孩子似的贴在车窗上看,车路过一个小区时,老人高兴地说:“我结婚时就住在那座平房里,住在最东头那座房,现在已改造成六层大楼,没有了过去的一点痕迹。”当车开到一个超市门前,老人又说早先这里是个评书场,自己还在这里听过评书;当车开到一栋楼的拐弯处,老人不再说一句话,只出神地凝视着楼前的花圃,她看着看着就哭了,嗓音有些嘶哑地说:“这里原来是糕点厂,我在烘烤车间整整工作了十年。”说到这里老人脸上浮出一种自豪的神态。
这时曙光已经透出地平线,那条红带慢慢地扩大,形成了一片红云,刹那间那深红的光圈突然发出夺目的光亮,附近的云也染上了光彩。老人抬头看天已经大亮了,对小陈说:“咱们去医院吧。 ”
车开到医院门口,小陈看手表,他们在路上整整转了三个小时。只见有两个医护人员已等在那里。小陈赶忙把老人搀扶下来,又从后备厢搬下轮椅,扶她坐上去。
老人坐正了身子,又昂起头,脸上盈满了红霞。这时老人从贴身衣袋里掏出钱包,轻声问小陈:“我该付你多少钱? ”小陈说: “不必了! ”老人惊愕地说:“那怎么成呀,你还得谋生计呢! ”小陈说; “祝愿你战胜疾病。”说到这里,小陈又高声说道,“老人家,你看,朝阳已经照射到你身上,你会像那新阳一样,活得更加年轻! ”
小陈和老人道别的时候,老人示意小陈走近一些,小陈刚一靠前,老人突然抱住他,布满皱纹的老脸紧贴在他脸上,小陈觉得有颗滚烫的泪水落了下来。老人扶住小陈的肩头,带着哭腔说:“谢谢你,孩子,你给了我生命中最暖心的时刻,有这个底气在心中,我还惧怕病魔吗?”
小陈再没有说什么,紧紧握住老人干枯的手,在她手背上轻拍了一下,然后才走进万道霞光里。小陈坚定地相信,老人一定能闯过这道鬼门关,因为朝霞已经照到她的心中……
(选自《小说选刊》2023年2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不好意思地说”“凄苦地说”“悲怆地说”“动情地说”“高兴地说”等状态,反映了老人一路情感变化的过程。
B.小说插叙老人曾住过的平房、去过的评书场、工作过的糕点厂等内容,与前文她想绕道市中心相照应。
C.小说没有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平实叙述中蕴含着人物复杂的情感,传达出作者的人生感悟。
D.小陈与老人分别时在她的手背上“轻拍了一下”,他是在用无声的语言向老人传递安慰、信任、鼓励和期待。
3.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第 段中的画线语句。
老人扶住小陈的肩头,带着哭腔说:“谢谢你,孩子,你给了我生命中最暖心的时刻,有这个底气在心中,我还惧怕病魔吗? ”
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第 段中画线语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
5.文章标题叫“暖心时刻”,你觉得“暖心时刻”具体体现在文中哪些细节上,请结合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小说主要写了出租车司机小陈送空巢老人去医院,并帮助她燃起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关爱的温暖。 2.B 3.运用了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突出了老人对小陈用温暖让她不再惧怕病魔的感激之情。 4.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描写了曙光透出地平线时发出夺目光亮的情景,推动小说情节向前发展,同时衬托出老人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对未来充满希望。 5.①小陈搀着老人的手臂,一步一步地下楼梯,从四楼到一楼,一共有五十四个台阶,足足用了半个多钟头,尽显了小陈对老人的“暖心”。②当老人为生病、回忆悲伤时,小陈的劝慰和鼓舞是“暖心”的。③小陈为了满足老人再看一眼熟悉的地方的愿望而开车绕道市中心所花费的三个小时,也尽显了小陈对老人的“暖心”。④送到医院后,小陈没有收老人的钱,还祝愿她战胜疾病,活得更加年轻,也是“暖心”的。⑤小陈和老人道别的时候,老人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可见“暖心时刻”贯穿着小陈帮助老人走出孤独和悲观的全过程。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内容。
结合文章标题和第①段“老人家不必再说了,我上楼接你就是”,第④段“我是到市医院,不过,我想从市中心穿过,再看一眼几个地方”,第⑧段““我原本对这台手术不抱太大的希望,或许从此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我总留恋世上的一切,总想多看一眼,特别想看看自己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没想到你这个年轻人满足了我老婆子的愿望,还这般开导鼓舞我战胜这场疾病,我真不知道如何感谢你”, 段“车开到医院门口,小陈看手表,他们在路上整整转了三个小时。只见有两个医护人员已等在那里。小陈赶忙把老人搀扶下来,又从后备厢搬下轮椅,扶她坐上去”等分析,小陈为了满足老人再看一眼熟悉的地方的愿望而开车绕道市中心花费三个小时,还帮助老人走出孤独和悲观;老人心中燃起了生的希望,有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关爱的温暖。可据此作答。
2.本题考查文章艺术特色分析。
C.“插叙”错误,老人曾住过的平房、去过的评书场、工作过的糕点厂等内容是经由老人之口说出的,小说是按顺叙进行叙述,并非插叙;
故选C。
3.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老人扶住小陈的肩头”是动作描写,“带着哭腔”是神态描写,“谢谢你,孩子,你给了我生命中最暖心的时刻,有这个底气在心中,我还惧怕病魔吗? ”是语言描写,突出了老人对小陈的感激之情。使得小陈的形象丰满立体。
4.本题考查环境描写作用。
结合“这时曙光已经透出地平线,那条红带慢慢地扩大,形成了一片红云,刹那间那深红的光圈突然发出夺目的光亮,附近的云也染上了光彩”可知,推动小说情节向前发展,结合第⑧段“没想到你这个年轻人满足了我老婆子的愿望,还这般开导鼓舞我战胜这场疾病,我真不知道如何感谢你”第⑩段“说到这里老人脸上浮出一种自豪的神态”可知,此处的环境也衬托出老人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她勇敢直面病魔,对未来充满希望。
5.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内容。
结合第③段“小陈把老人从轮椅上扶下来,把轮椅折叠好,放到自己肩上。然后腾出另一只手搀扶老人,想背她下楼……小陈搀着老人的手臂,一步一步地下楼梯,从四楼到一楼,一共有五十四个台阶,足足用了半个多钟头”分析,小陈搀着老人的手臂,一步一步地下楼梯,从四楼到一楼,一共有五十四个台阶,足足用了半个多钟头,尽显了小陈对老人的“暖心”。
结合第⑦段“回忆也不见得是坏事,它能带来忧伤,但也能创造喜悦,虽然有伤感,但更多更深的还是趣味盎然,火星四溅……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上,总会遇到命运的跌宕,生死的别离,情爱的聚散,关键要保持心灵的激情和生命的智慧,这样才会恰如其分地咀嚼惆怅,反刍不幸”分析,当老人为生病、回忆悲伤时,小陈的劝慰和鼓舞是“暖心”的。
结合第 段“车开到医院门口,小陈看手表,他们在路上整整转了三个小时。只见有两个医护人员已等在那里。小陈赶忙把老人搀扶下来,又从后备厢搬下轮椅,扶她坐上去”分析,小陈为了满足老人再看一眼熟悉的地方的愿望而开车绕道市中心所花费的三个小时,也尽显了小陈对老人的“暖心”。
结合第 段“‘我该付你多少钱?’小陈说:‘不必了!’老人惊愕地说:‘那怎么成呀,你还得谋生计呢!’小陈说;‘祝愿你战胜疾病。’说到这里,小陈又高声说道,‘老人家,你看,朝阳已经照射到你身上,你会像那新阳一样,活得更加年轻!’”分析,送到医院后,小陈没有收老人的钱,还祝愿她战胜疾病,活得更加年轻,也是“暖心”的。
结合第 段“老人扶住小陈的肩头,带着哭腔说:‘谢谢你,孩子,你给了我生命中最暖心的时刻,有这个底气在心中,我还惧怕病魔吗?’”分析,小陈和老人道别的时候,老人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可见“暖心时刻”贯穿着小陈帮助老人走出孤独和悲观的全过程。
(2024·重庆·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 完成小题。
题目
梁柱生
①封四是村里的贫困户,光棍,县博物馆对口帮扶他,联系人是馆长梁智。梁智在封家里里外外察看时,发现墙角有只肮脏的青釉瓷碗,就习惯性地拿起来看,还两眼放光地用指甲刮掉上面的污垢仔细端详。
②“这碗是干啥的?”梁智问。封四说:“喂狗的。”“狗呢?”“嘿嘿,吃了。”封四不好意思道。同时想,文化人就是怪,对一只狗碗感兴趣。唉,自己霉,被清水衙门来帮扶,刚才送的都啥啊,一袋米,一桶油,两百块钱,跟打发讨饭的一样,哪像村里的潘七,被县财政局帮扶,一给就是两三万,养了一大群羊。
③转完后,梁智说:“你屋后有片山林,可以发展芦花鸡养殖……”
④“说得轻巧,哪来的本钱!”封四没好气道,好像梁智欠了他钱似的。
⑤“这样吧,你把这只喂狗碗卖给我,我给你一万块钱。你就用这钱买鸡苗发展养殖。”
⑥啥,喂狗碗值一万块钱? 封四瞪大了眼睛,立马答应:“行!可我上哪儿去买这么多鸡苗呀?”
⑦“我帮你联系。”梁智说着便打电话。一会儿,农业公司便送来了价值一万元的芦花鸡苗四百只。
⑧梁智把一摞一万元现金交给封四。封四从来没拿过这么多钱,手都有些发抖,可钱还没有拿热,就得交给送鸡人,封四不舍极了。
⑨梁智说:“这些鸡,只要你好好养,五个月后就能长成四五斤重的成鸡,到时公司负责收购,两百一只。四百只就是八万,扣除各种成本,你至少能赚五万。”
⑩梁智等人走后,满耳的鸡叫声。封四家没有喂鸡的东西,他只好扛上那把锈迹斑斑的铁锹,引上鸡群,到荒芜多时的坡地上挖蚯蚓喂鸡。
此后,封四天天上坡掘蚯蚓喂鸡。不知不觉,把自家的坡地翻了一遍。封四趁机种上玉米,玉米越长越高,芦花鸡也越长越大,很快就有两斤多重了,封四嘴馋,想吃鸡。
他逮鸡时,放羊的潘七见了,就过来跟他聊天。得知那只狗碗被梁智以一万元买走,潘七顿足道:“你亏惨了。我看网上,有人也是到乡下买了一只喂狗的青釉瓷碗,结果咋样?值一个亿!”
“一亿是多少?”封四问。
“就是一万捆一万元哪!你有那只狗碗,就是亿万富翁了,还脱啥贫!”
封四后悔不迭:“可我已经卖掉了……”
“反悔呀!梁智这哪是买,简直是抢,还打着帮扶的幌子!你把他电话给我,我给他打电话,咋能这样欺负乡下人!”
封四把联系卡拿来,上面有梁智手机号。潘七拨通后说,他是封四的朋友,封四那只狗碗不卖了,想要回来。
“已经成交了,咋能出尔反尔!”梁智不悦道。
“不好意思,那是人家的传家宝,虽说用来喂狗……”
“好吧,他把一万块退我,我就把碗还他。”
封四高兴地抢过手机说:“梁馆长,一言为定,过两个月我把鸡卖了,就把钱还你!”
如此一来,封四非但不敢吃鸡,还更悉心喂养。两月后,芦花鸡出栏。梁智和公司一块儿前来收购。封四卖了鸡,得了八万块,拿出其中的一万块交给梁智,梁智把狗碗还给他,说:“其实,这只青釉资碗是建国初生产的,文物价值不大。”
“不是说值一亿吗?”封四愣住了。
“值一亿的那只青釉瓷碗,是明宣德年间的,当然值钱。”
“我这只碗,到底能值多少钱?”“几百吧。”“那你当初为啥要用一万买下? ”
梁智笑道:“那一万,其实是我们单位给你的帮扶资金。如果直接给你,你肯定觉得钱来得太容易,用起来大手大脚。把它变成你卖文物所得,性质就不一样了。把鸡养到两斤多重,你馋嘴,想吃鸡,但这只碗把你卡住了,一举两得,哈哈!”
原来,梁智在帮扶前,就从表弟潘七那儿知道封四就是因懒和馋才致贫,便想了个法让他养鸡,要把几百只鸡养大,人哪懒得起来,鸡一饿,那叫声铺天盖地,还能坐得住? 只好给鸡找吃的,慢慢地,再懒的人,也会变得勤快。至于封四嘴馋的毛病,同时用狗碗也给治住了。
说完,梁智把那一万元重新拍到封四手上。
封四眼睛有些潮,把六万元拍到收鸡人手里:“你再给我拉六万元的鸡苗来,我现在养出经验了,要扩大规模。虽然脱了贫,但咱还要奔小康呢!”
(选自2021年《第十九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获奖作品集》,有删改)
【小说·梳理】
1.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可以有不同的角度,请按提示完成填空。
(1) 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来梳理。
(2)按照“悬念一结局”的小说写作技巧来梳理。
【小说 情节】
2.小说情节往往环环相扣,设计巧妙。小语和小文读完本文后就此展开了讨论,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对话,并谈谈小语所说情节的作用。
小语:我觉得很蹊跷,为什么潘七在封四要逮鸡吃时,告诉他那个碗值一个亿?
小文:我觉得这里潘七就是和他表哥梁智事先约好的,是为了 小语所说情节的作用是:
【小说·人物】
3.按要求回答问题。
(1)本文除了运用大量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也有不少神态和动作描写。如小说第①段,为什么梁智看到一只肮脏的青釉瓷碗,会“两眼放光”,还“仔细端详”?
(1)请以本文中“潘七”和以下选项中的一篇课文里的配角为例,谈谈小说中配角的作用。
A《故乡》中的水生和宏儿 B《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船长
【小说 细节】
4.优秀的小说常会精于细节。请参照示例,对第 段画线句做朗读重音设计,并说说设计理由。
【示例】行!可我上哪儿去买这么多鸡苗呀! 朗读设计:重读“哪儿”或者“这么多”。 设计理由:这样可以突出封四不想养鸡,但是又想要一万块钱,表现出封四的懒惰和想不劳而获的心态,也反衬出扶贫工作人员梁智为帮助封四脱贫的用心良苦。
虽然脱了贫,但咱还要奔小康呢!
朗读设计:
设计理由:
【小说·文题】
5.你觉得下面哪项作为文章题目最合适?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A扶贫 B值钱的文物 C狗碗
【答案】1.①梁智给一万买鸡苗,封四悉心养鸡。
②潘七告诉封四狗碗值钱,封四想要回狗碗,封四更悉心养鸡。(封四悉心养鸡买回狗碗)
③那只狗碗到底值不值钱 封四是不是卖亏了 狗碗要得回不
④梁智是为了帮助封四脱贫才说狗碗是文物。或者狗碗并不值钱,是梁智他们设计让他脱贫。
2.是为了阻止封四吃鸡,以改掉他身上懒和馋的毛病,使他顺利脱贫 作用:体现了梁智料想到了封四中途可能会偷懒半途而废,为了帮扶封四脱贫,想尽办法;塑造了梁智聪明机智、考虑周全、认真负责的干部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引出后文封四悉心养鸡想买狗碗;使情节曲折有变化,文章叙事有波澜(或:增强故事的可读性)。 3.(1)特意表现出看到狗碗很感兴趣(兴奋、惊奇)的样子,或想到帮助封四脱贫方法的兴奋在封四面前装作他的狗碗很值钱,以买碗的方式给他钱,表现了梁智的良苦用心。
(2)示例1:小说中的配角可以衬托主要人物:潘七对封四的劝导衬托梁智的用心良苦;《故乡》中天真单纯的宏儿和水生亲密的相处反衬出现在的“我”和闰土间可悲的隔膜。
示例2:小说中的配角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潘七和封四的对话促使封四改变吃鸡念头,进而努力把鸡养至出栏,让故事情节走向高潮;《我的叔叔于勒》借船长的话补充交代了于勒的经历,推动了菲利普夫妇与于勒间的矛盾冲突,故事情节走向高潮。 4.重读“奔小康; 这样可以表现出封四被梁智的良苦用心感动,决定要扩大养殖规模,勤劳致富奔向小康,体现封四的奋发向上,对美好的未来充满激情
5.示例一:B.值钱的文物
梁智假装狗碗是值钱的文物来帮助封四脱贫,后来封四知道狗碗不是真正的文物不值钱,实现了思想上的脱贫,小说中最值钱的是梁智巧妙改造封四好吃懒做毛病,帮助其勤劳致富的良苦用心,体现了梁智聪明机智、考虑周全、一心为民、想方设法带领群众致富的的干部形象,狗碗是不是文物,值不值钱,贯穿文章始终,使情节发展曲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值钱的文物比另外两个题目更含蓄,更有深意。
示例二:A.扶贫
“扶贫”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文章写了干部梁智为了对贫困户封四进行扶贫,想尽办法让封四从行为到思想上真正实现脱贫,体现了梁智聪明机智、考虑周全、一心为民、想方设法带领群众致富的的干部形象,“扶贫”比“值钱的文物”和“狗碗”更能体现主旨:对用智扶贫的赞美。扶贫相比其他两个题目更直白,突出中心。
示例三:C.狗碗
梁智假装狗碗是值钱的文物来帮助封四脱贫,后来封四知道狗碗不是真正的文物实现了思想上的脱贫,体现了梁智聪明机智、考虑周全、一心为民、想方设法带领群众致富的的干部形象,狗碗是文章非常重要的道具,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狗碗相比其他两个题目,更加有趣。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与概括。
(1)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来梳理。
开端。“梁智来封四家扶贫,欲买下喂狗碗”对应开头至第⑤段。
发展。结合第⑤段“我给你一万块钱。你就用这钱买鸡苗发展养殖”、第 段“此后,封四天天上坡掘蚯蚓喂鸡。不知不觉,把自家的坡地翻了一遍”可概括为:梁智给一万买鸡苗,封四悉心养鸡。
高潮。结合第 段“潘七见了,就过来跟他聊天。得知那只狗碗被梁智以一万元买走,潘七顿足道:‘你亏惨了。我看网上,有人也是到乡下买了一只喂狗的青釉瓷碗,结果咋样?值一个亿’”、第 段“封四那只狗碗不卖了,想要回来”、第 段“如此一来,封四非但不敢吃鸡,还更悉心喂养”,可概括为:潘七告诉封四狗碗值钱,封四想要回狗碗,封四更悉心养鸡。
结局。梁智道明原因,封四感动欲奔小康。
(2)按照“悬念一结局”的小说写作技巧来梳理。
第③空要求填“悬念”,结合第 段“放羊的潘七见了,就过来跟他聊天。得知那只狗碗被梁智以一万元买走,潘七顿足道:‘你亏惨了。我看网上,有人也是到乡下买了一只喂狗的青釉瓷碗,结果咋样?值一个亿’”、第 段“好吧,他把一万块退我,我就把碗还他”,可知这里悬念是:那只狗碗到底值不值钱?封四是不是卖亏了?狗碗要得回不?
第④空是“结局”。结合第 段“梁智笑道:‘那一万,其实是我们单位给你的帮扶资金。如果直接给你,你肯定觉得钱来得太容易,用起来大手大脚。把它变成你卖文物所得,性质就不一样了。把鸡养到两斤多重,你馋嘴,想吃鸡,但这只碗把你卡住了,一举两得,哈哈’”、第 段”原来,梁智在帮扶前,就从表弟潘七那儿知道封四就是因懒和馋才致贫,便想了个法让他养鸡……至于封四嘴馋的毛病,同时用狗碗也给治住了”,可知狗碗并不值钱,是梁智他们设计让他脱贫。或者答:梁智是为了帮助封四脱贫才说狗碗是文物。
2.本题考查理解故事情节的作用。
结合第 段“封四嘴馋,想杀鸡吃”,第 段“他逮鸡时,在他屋后山林里放羊的潘七见了,就过来跟他聊天。得知那只喂狗碗被梁智以一万元买走后,潘七跌足道:‘你亏惨了。我从网上看到,某人到乡下买了一只也是喂狗用的青釉瓷碗,结果咋样?价值一亿元’”可知,潘七在封四要逮鸡吃的时候,告诉他那个碗值一个亿;结合第 段“原来,梁智在帮扶之初,就从表弟潘七那儿知道封四的致贫原因是懒惰和嘴馋,所以出点子让他养殖芦花鸡……至于封四嘴馋的毛病,同时也给治住了”可知,潘七就是和他表哥梁智约好的,目的是要治住封四嘴馋的毛病,使他真正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
3.(1)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描写的作用。结合“梁智在封家里里外外察看时,发现墙角那儿有只肮脏的青釉瓷碗,就习惯性地拿起来看看”分析,“用指甲刮掉上面的污垢仔细端详”是对梁智的动作描写,“两眼放光地”是对他的神态描写;联系前句“县博物馆对口帮扶他,具体联系人是馆长梁智”可知,他的动作符合他的身份,体现了他的职业特点;联系第 段“那一万块钱,其实是单位给你的帮扶资金。如果直接给你,你肯定觉得这钱来得太容易,用起来大手大脚。而把它变成你出售文物的所得,性质就不一样了。把鸡养到两斤多重,你馋嘴发作,想吃鸡,但这只喂狗碗把你卡住了,一举两得”可知,此时的梁智看到了这只碗,想到了帮助封四致富的方法,表现了梁智想方设法做好扶贫工作,一心为民的精神。
(2)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作用。
可从两篇文章中任选一篇,结合人物的作用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故乡》中的水生和宏儿几天时间就成了好伙伴,让“我”想到“我”和少年闰土曾经亲密无间,后来长大成人后却有了可悲的隔膜和障壁。这篇小说中的潘七故意误导封四说狗碗值大钱,其实是梁智早已安排好的,从而衬托了梁智扶贫的良苦用心。因此小说中的配角起到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4.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结合“虽然脱了贫,但我还要奔小康”分析,结合第 段“封四听后很感动,帮扶人员真是用心良苦哇”可知,这是封四在得知帮扶人员的良苦用心后说的话,可重读“脱了贫”“奔小康”,以此突出封四的巨大改变,尤其是思想上的改变,改掉了懒惰和嘴馋的毛病,表现了封四积极向上,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更表现了帮扶人员对他的巨大帮助,扶的不仅是“贫”,更是“志”。
5.本题考查拟写文章标题。
可从三个标题中任选其一,结合小说内容和主题谈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选《值钱的文物》。结合第 段“‘那一万块钱,其实是单位给你的帮扶资金。如果直接给你,你肯定觉得这钱来得太容易,用起来大手大脚。而把它变成你出售文物的所得,性质就不一样了。把鸡养到两斤多重,你馋嘴发作,想吃鸡,但这只喂狗碗把你卡住了,一举两得’”、第 段“原来,梁智在帮扶之初,就从表弟潘七那儿知道封四的致贫原因是懒惰和嘴馋,所以出点子让他养殖芦花鸡。而要把四百只小鸡崽养大,人根本就懒不起来。鸡一饿,那叫声铺天盖地,令你坐立不安,只好去给鸡找吃的,平息它们的叫声,渐渐地,再懒的人,也会变得勤快。至于封四嘴馋的毛病,同时也给治住了”,第 段“封四听后很感动,帮扶人员真是用心良苦哇”可知,梁智巧妙改造封四好吃懒做毛病,想方设法帮助其勤劳致富,实在是良苦用心;故“值钱”的不是文物,而是梁智像想方设法帮助封四勤劳致富的良苦用心,为治其懒惰让其把四百只小鸡崽养大;为治其嘴馋,让表弟潘七用价值一亿的喂狗碗卡住;“值钱”是像梁智一样的扶贫干部们一心为民,想方设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精神品质,不光是扶起民众物质上的贫困,更是扶起他们精神上的积极与自立。可见“值钱的文物”作为题目既能概括文章内容,又反映了文章的主题,是很恰当的。
(2024·江苏·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的滋味
杨晓梅
①“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二月初。”特别喜欢清代诗人郑燮描写江南春季美食的这两句。食材的新鲜应时自不必说,把春风作为配料一起“烂煮”,简直绝妙至极,春天的特殊滋味和鲜香气息已然跃出纸境,直击味蕾。
②每个人都有偏爱的美食,所谓偏爱,不是所有人都爱,不一定贵重;往往小众,也不一定紧俏。有些食物季节感很强,可谓“时俏”,民间说“春韭香,冬韭臭”,就是说只有春天的韭菜才美味。
③同样的,初春的野菜也是南京人的最爱。我总感觉野菜有点特殊的青涩味道,可喜欢的人就独爱那个味道,他们说那就是初春独有的香味。于是春天的山坡田野上,总能看见三五成群结伴出来挖野菜的小团队。这里面还需懂植物的高人,否则满眼青翠,你很可能把野草甚至有毒的植物挖回来了。
④我也有几样特别偏爱的美食:臭豆腐、毛鸡蛋、螺蛳。其中毛鸡蛋和螺蛳,虽然价格便宜,但也是只有在春季才能品尝到的“时货”。螺蛳还只能在清明前食用,因为这个时期的螺蛳肥美,且没有污染,品质最好。所以从螺蛳上市到清明这短短的时期内,我会抓住一切品尝的机会。偏偏这个东西就不是那么容易到嘴,就好像成功总要经过一些磨砺。
⑤小时候,见妈妈把买来螺蛳放在一个充满清水的大桶里,还会往里面滴几滴油。妈妈说这是为了让螺蛳吐出肚子里的脏,吐干净才能食用。我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桶里的螺蛳。见它们三三两两沿着桶壁爬了上来,才相信它们并不只是一堆坚硬的壳壳,而是有生命的活物。妈妈每天都会淘洗换水,直到桶里的水不再浑浊。这样一天天的等待让美食入口的期待更加热烈和迫切。终于,妈妈在厨房铁锅里翻炒的巨大声响宣告了品尝仪式的正式开始。美味上桌前,需做好一场有趣对抗的准备,牙签是必须的。螺蛳确切地说不是“吃”,“吸”才是正确的品尝方法。因为螺蛳壳的空间里有鲜美的卤汁,如果能把卤汁连同螺蛳肉一起吸食出来,就是最佳的品尝体验。不过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实在吸不出螺蛳肉,就只能用牙签把它挑出来了。多年前有位同道中人教了我一个方法,每遇到顽固不化,多大吸力也不露头的螺蛳,可以先用筷子把螺蛳头往里顶一下,再吸就很容易出来了。这一招欲擒故纵真管用,对付顽固分子还真有成就感。鲜美螺蛳下肚后,口腹的满足自不必说,攻而克之的小小成就更是愉悦了精神。
⑥我吃过的最好的螺蛳都不是自己买的。小时候妈妈年年都会做给我吃。婚后有一年清明前回老家,婆婆听说我来,亲自在门前的小河里摸了一大桶又大又干净的螺蛳。儿子知道我喜欢这个,跑了很远,去一家有名的饭店为我购买……
⑦生命中所有的美好都需要时刻感知,不可辜负,就像这转瞬即逝的春天。就让我们在春风中,一起好好品味春天的滋味吧!
(选自《现代快报》2024.03.26)
【散文·梳理】
1.文章写到的春天滋味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散文·品味】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偏偏这个东西就不是那么容易到嘴,就好像成功总要经过一些磨砺。(“这个东西”指什么?“不容易到嘴”表现在哪里?)
(2)这一招欲擒故纵真管用,对付顽固分子还真有成就感。(结合加点字,赏析该句)
3.文章以郑燮的诗句开头有什么好处?
4.文章第⑤段重墨叙写吃螺蛳的经历,第⑥段接着还写吃螺蛳。请你从文章内容和结构安排上分析作者的用意。
【散文·感悟】
5.结合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节的理解。
【答案】1.示例:野菜的青涩味、韭菜的清香味、螺蛳的鲜美。 2.(1)示例:这个东西指的是螺蛳。“不易到嘴”表现①在下锅前要把螺蛳放在清水里吐肚子里的脏,②吃时也很费事,既要工具,又要技巧。
(2)示例:“欲擒故纵”大词小用,将吃螺蛳的技巧写得极具情态,“顽固分子”更是突出了作者对难吸的螺蛳那种欲罢不能之感,两个词传神地流露出了作者吃到螺蛳后的满足与愉悦。 3.示例:①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春天的食物;②点明题目;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给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增添文章的感染力。 4.示例:从内容上看:第⑤段写小时候妈妈做螺蛳给我吃的情形,第⑥段接着写了婆婆为我摸螺蛳、儿子给我买螺蛳的事,多人物、多角度突出了家庭温馨美满,丰富了我的幸福之源,升华文章主旨;从结构上看:第⑤段写得很详细,第⑥段则略写,详略得当,匠心独运。 5.示例:生命中像春天这样的美好事物、美好的时刻有很多,如妈妈的叮嘱、爸爸的关心、奶奶做的饭菜、同学的笑容、现在的青春年华等等,我们要及时用心去欣赏这些美景、感受这些温情、把握这些时机,做一个有品位、有情怀、懂感恩的人。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第②段“有些食物季节感很强,可谓‘时俏’,民间说‘春韭香,冬韭臭’,就是说只有春天的韭菜才美味”可知,文章写到的春天滋味有韭菜的清香味;
结合第③段“同样的,初春的野菜也是南京人的最爱。我总感觉野菜有点特殊的青涩味道,可喜欢的人就独爱那个味道,他们说那就是初春独有的香味”可知,文章写到的春天滋味有野菜的青涩味;
结合第④段“其中毛鸡蛋和螺蛳,虽然价格便宜,但也是只有在春季才能品尝到的‘时货’。螺蛳还只能在清明前食用,因为这个时期的螺蛳肥美”可知,文章写到的春天滋味有螺蛳的鲜美(肥美)。
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结合(1)句“偏偏这个东西就不是那么容易到嘴,就好像成功总要经过一些磨砺”分析,结合第④段“所以从螺蛳上市到清明这短短的时期内,我会抓住一切品尝的机会”可知,“这个东西”指的是螺蛳;结合第⑤段“妈妈说这是为了让螺蛳吐出肚子里的脏,吐干净才能食用”“美味上桌前,需做好一场有趣对抗的准备,牙签是必须的。螺蛳确切地说不是‘吃’,‘吸’才是正确的品尝方法”“不过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实在吸不出螺蛳肉,就只能用牙签把它挑出来了”可知,“不容易到嘴”表现在下锅前要把螺蛳放在清水里吐肚子里的脏;吃时也很费事,既要工具,又要技巧。
结合(2)句“这一招欲擒故纵真管用,对付顽固分子还真有成就感”分析,“欲擒故纵”的意思是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结合第⑤段“多年前有位同道中人教了我一个方法,每遇到顽固不化,多大吸力也不露头的螺蛳,可以先用筷子把螺蛳头往里顶一下,再吸就很容易出来了”可知,“欲擒故纵”是指吃螺蛳的技巧,这是大词小用,将吃螺蛳的技巧写得极具情态;“顽固分子”是指难吸的螺蛳,这一个词语突出了作者对难吸的螺蛳那种欲罢不能之感,这两个词传神地流露出了作者吃到螺蛳后的满足感与愉悦之情。
3.本题考查理解句段作用。
结合第①段“‘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二月初。’特别喜欢清代诗人郑燮描写江南春季美食的这两句。食材的新鲜应时自不必说,把春风作为配料一起‘烂煮’,简直绝妙至极,春天的特殊滋味和鲜香气息已然跃出纸境,直击味蕾”可知,文章以郑燮的诗句开头,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春天的食物(春天的美食);结合标题“春天的滋味”可知,引用郑燮的诗句还点明了题目;引用郑燮的诗句,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给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增添文章的感染力。
4.本题考查理解句段作用。
结合第⑤段可知,本段详写了小时候妈妈做螺蛳给我吃的情形;结合第⑥段“婚后有一年清明前回老家,婆婆听说我来,亲自在门前的小河里摸了一大桶又大又干净的螺蛳。儿子知道我喜欢这个,跑了很远,去一家有名的饭店为我购买”可知,第⑥段略写了婆婆为我摸螺蛳、儿子给我买螺蛳的事。从内容上看,文章写吃螺蛳的经历,从多个人物、多种角度来写,突出了家庭温馨美满,丰富了“我”的幸福之源,同时还升华了文章主旨;从结构上看:第⑤段详细,第⑥段略写,这在文章结构上做到了详略得当,匠心独运。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与阅读感悟。
结合第⑦段“生命中所有的美好都需要时刻感知,不可辜负,就像这转瞬即逝的春天。就让我们在春风中,一起好好品味春天的滋味吧”可知,作者告诉我们生活中有着许多的美好时刻,只要我们用心感知,就能够发现生活的美好,品尝到生活的美好滋味。据此我们可以描述自己生活中感受的美好事物,美好时刻,美好滋味,从而表达我们对生活的感悟与体会: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认真品味生活的滋味,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等。
(2024·江苏苏州·一模)故乡的变化让乡愁更加深刻和复杂,请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何处是乡愁
梁衡
①乡愁,这个词有几分凄美。原先我不懂,故乡或儿时的事很多,可喜可乐的也不少,为什么不说乡喜乡乐,而说乡愁呢?最近回了一趟阔别六十年的故乡,才解开这个人生之谜。
②我家院子里长着两棵大树,一棵是核桃,一棵是香椿,直翻到窑顶上遮住了半个院子。香椿炒鸡蛋是一道最普通的家常菜,但我吃的那道不普通。老香椿树的根,不知何时从地下钻到我家的窑洞里,又从炕边的砖缝里伸出几枝嫩芽。每当我有小病,或有什么不快要发一下小脾气时,母亲安慰的办法是,到鸡窝里收一颗鸡蛋,在炕沿边掐几根香椿芽,就在锅台上翻手做一个香椿炒鸡蛋。那种清香,那种童话式、魔术般的乐趣,永生难忘。这次回村,那两棵大树早已被砍掉,只有旧窑在,寂寞忆香椿。
批注:第③段写了蛇鸡对阵的好戏。大蛇突降令人悚惧,其“嗖”然而去又令人紧张之态顿解;群鸡圆瞪鸡眼死盯着蛇,呆憨之状令人哑然失笑。其中有蛇鸡的物趣,也有童真童趣。现在再也看不到这样的好戏,让人怀念而又遗憾!
③出了院子,大门外还有两棵树,一棵是槐树,另一棵也是槐树。大的那棵特别大,在孩子们眼中就是一座绿山、一座树塔。夏天的一个中午,正日长人欲眠,突然老槐树上掉下一条蛇,足有五尺多长,直挺挺地躺在树荫中。一群鸡,虽以食虫为天职,但还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虫子,一时惊得没有了主意,就分列于蛇的两旁,圆瞪鸡眼,死死地盯着它。双方相持了足有半个时辰。这时有人吃完饭在河边洗碗,就随手将半碗水泼向蛇身。那蛇一惊,嗖的一下蹿入草丛,蛇鸡对阵才算收场。现在,就是到动物园里,也看不到这样的好戏。
④一天晚上,一个叔叔串门回来,见老槐树下卧着一个黑影,便上去踢了一脚,说:“这狗,怎么卧在当道上!”不想那“狗”嗖地翻身逃去。星光下分明是一只狼。大约是来河边喝水,顺便在树下小憩片刻。第二天听了这故事,很令人神往,我们决心去找这只狼。长期在农村,早得了关于狼知识的秘传:铜头、铁身、麻秆腿。腿是它的最弱项。傍晚时分,四五个孩子结伴向村外走去。随身带上镰刀、斧头、绳子,这都是平时帮大人打柴的家什。大家七嘴八舌,说见了狼,我先用镰刀搂腿,你用斧砍,他用绳捆。正说得热闹,碰见一个大人,问去干什么,答,去找狼。大人厉声训斥道:“天快黑了,你们还不都喂了狼?给我回去!”我们永远怀念那次未遂的捕狼壮举。
批注:第④段写
⑤忆童年,最忆是黄土。村里人土炕上生,土窑里长,土堆里爬。黄土是我的襁褓、我的摇篮。农村孩子穿开裆裤时,就会撒尿和泥。
⑥一群孩子,将胶泥揉匀,捏成“窝头”状,窝要深,皮要薄,口朝下,猛地往石上一摔,泥点飞溅,响如炮仗,声震四野,名“摔响窝”。以声响大小定输赢,以炸洞大小要补偿。孩子们虽个个溅成了泥花脸,仍乐此不疲。这场景现在也没有了,村子成了空壳村,新盖的小学都没有了学生。村庄没有了孩子,就没有了笑声,也没有人再会去让泥巴炸出声了。
⑦从春到夏,蝉儿叫了,山坡上的杏子熟了,嫩绿的麦苗已长成金色的麦穗,该打场了。割倒的麦子被车拉人挑,铺到场上,像一层厚厚的棉被,用牲口拉着碌碡,一圈一圈地碾轧。孩子们终于盼到一年最高兴的游戏季,跟在碌碡后面,一圈一圈地翻跟斗。一次我不小心,一个跟斗翻在场边的铁钯子上,钯齿刺破小腿,鲜血直流。大人说:“不碍,不碍。”顺手抓起一把黄土按在伤口上,就算是止血了。至今还有一块疤痕,留作了永久的纪念。也许就是这次与土地最亲密的接触,土分子进入了我的血液,使我一生不管走到哪里,总忘不了北方的黄土。现在机器收割,场是彻底没有了,牲口也几乎不见了,碌碡被可怜地遗弃在路旁或沟渠里。
批注:第⑦段写
⑧没有了,凡值得凭吊的美好记忆都没有了。我问自己,既知消失何必来寻呢?这就是矛盾,矛盾于心成乡愁。历史总在前进,失去的不一定是坏事。但上天偏教这物的逝去与情的割舍,同时作用在一个人身上,搅动你心底深处自以为已经忘掉了的秘密。于是岁月的双手,就当着你的面将最美丽的东西撕裂,这就有了几分悲剧的凄美。但它还不是大悲、大恸,还不至于呼天抢地,只是一种温馨的淡淡的哀伤,是在古老悠长的雨巷里“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乡愁是留不住的回声,捕捉不到的美丽,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节选自《梁衡散文》,有删改)
【散文 融情于事】
1.散文的叙事蕴含情思。作者深情回顾童年趣事,事事都藏着情思。请仿照第③段的批注结构,给第④段或第⑦段做批注。
批注:第 段写
【散文 品味语言】
2.请从修辞、句式两个角度,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群孩子,将胶泥揉匀,捏成“窝头”状,窝要深,皮要薄,口朝下,猛地往石上一摔,泥点飞溅,响如炮仗,声震四野,名“摔响窝”。
【散文 朗读技巧】
3.请根据你的理解,为下面句子标出两处重音,以体现“童话式、魔术般的乐趣”。请在原句中标注,并阐述理由。
到鸡窝里收一颗鸡蛋,在炕沿边掐几根香椿芽,就在锅台上翻手做一个香椿炒鸡蛋。
【散文 情感主旨】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乡愁是留不住的回声,捕捉不到的美丽,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的理解。
【答案】1.示例1:第④段写孩子们未遂的捕狼壮举,孩子们对夜路遇狼的神往,以及七嘴八舌商量捕狼的热闹,表现了孩子们勇于冒险的激动与无知者无畏的情怀,有一种童真童趣,令作者永远怀念。
示例2:第⑦段写我们在打麦场翻跟斗,我不小心把铁耙齿刺破小腿,用黄土止血,表现了孩子们游戏的快乐,以及我与黄土之间紧密的生命联系;表现了我对童年游戏的快乐以及故乡黄土地的怀念(对故乡黄土地上孩子们游戏的快乐不再的遗憾)。 2.修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摔响窝”声响比作炮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摔响窝”声音响亮、声震四野的特点。
句式:示例1:多用短句,节奏明快,短促,表现了孩子们玩“摔响窝”游戏时的欢快。
示例2:连用四字句,句式整齐雅致,将童年游戏趣事写得富有雅趣。 3.示例①重音:“鸡窝里”“炕沿边”,突出鸡蛋与香椿就地取材、取材之地奇妙;
示例②重音:“就”“翻手”,突出香椿炒鸡蛋烹制速度快、时间短。 4.示例:文中的乡愁是作者思乡而归乡,满怀心愿回乡后却发现旧景不在、旧乐难寻,人物全非,因而产生凄凉怅然之情。我离开故乡并不远,乡愁于我主要是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淳朴乡亲的亲切感,远离生活、学习压力的愉悦感。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乡愁主要是围绕着童年生活的美好不再、淳朴轻松的感觉远去而展开的情感,这可能是共同之处。
【解析】1.本题考查用批注法赏析句子。
一般而言,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展开联想、想象,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题干要求仿照示例做批注,根据示例可知,第③段的批注是从内容着手,写出心得体会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据此可以找到如:第④段“第二天听了这故事,很令人神往,我们决心去找这只狼。长期在农村,早得了关于狼知识的秘传:铜头、铁身、麻秆腿。腿是它的最弱项。傍晚时分,四五个孩子结伴向村外走去。随身带上镰刀、斧头、绳子,这都是平时帮大人打柴的家什。大家七嘴八舌,说见了狼,我先用镰刀搂腿,你用斧砍,他用绳捆。正说得热闹,碰见一个大人,问去干什么,答,去找狼。大人厉声训斥道:‘天快黑了,你们还不都喂了狼?给我回去!’我们永远怀念那次未遂的捕狼壮举”
可以从内容上对这段描述做批注,如: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次捕狼经历,孩子们用镰刀、斧头、绳子等工具,准备捕捉一只大蛇。然而,当他们遇到一只狼时,却因为害怕和紧张而未能成功。这个故事充满了童真和趣味,展现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现在,这样的场景已经消失,让人怀念而又遗憾。
又如:第⑦段“割倒的麦子被车拉人挑,铺到场上,像一层厚厚的棉被,用牲口拉着碌碡,一圈一圈地碾轧。孩子们终于盼到一年最高兴的游戏季,跟在碌碡后面,一圈一圈地翻跟斗。一次我不小心,一个跟斗翻在场边的铁钯子上,钯齿刺破小腿,鲜血直流。大人说:‘不碍,不碍。’顺手抓起一把黄土按在伤口上,就算是止血了。至今还有一块疤痕,留作了永久的纪念。也许就是这次与土地最亲密的接触,土分子进入了我的血液,使我一生不管走到哪里,总忘不了北方的黄土”
可以从内容上对这段描述做批注,如:写了孩子们在麦场翻跟斗,快乐无比,尽管我不小心受伤了鲜血直流,但是大人却用黄土止血这样特殊的方式使我与土地有了最亲密的接触,让我与黄土之间生命联系更加紧密,表现了我对童年游戏的快乐以及故乡黄土地的深切怀念。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短句和排比的句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玩“摔响窝”游戏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修辞方面:“将胶泥揉匀,捏成‘窝头”状”使用了比喻,将孩子们揉泥巴的动作比作揉面做窝头,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的动手过程。“窝要深,皮要薄,口朝下”这里的夸张手法,强调了“窝头”的特点,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想象出孩子们的游戏场景。“猛地往石上一摔,泥点飞溅,响如炮仗,声震四野”这里使用了夸张和比喻,将孩子们摔泥巴的动作比作炮仗爆炸,形象地描绘了泥点飞溅的场景,增强了语言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
句式方面:句子采用了短句的结构,如“将胶泥揉匀”“捏成‘窝头”’状”“窝要深”“皮要薄”等,使得描述更加简洁明快,符合儿童游戏的生动活泼特点。使用了排比的句式,如“窝要深,皮要薄,口朝下”,通过并列三个要求,强调了“窝头”的制作技巧,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综上所述,这句话通过修辞和句式的巧妙运用,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摔响窝”游戏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和对童年纯真乐趣的珍视。
3.本题考查朗读的设计。
此题答案不唯一,能说出理由即可。
根据重音表强调原则,重音标在“鸡窝里”“炕沿边”,上可以突出鸡蛋与香椿就地取材、取材之地奇妙,表现出故乡黄土地上物产丰富,遍地是宝,如变魔术一般瞬间就可找出许多宝贝,这也促成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丰富有趣,体现出童话式魔术般的乐趣;重音标在“就”“翻手”上,可以突出香椿炒鸡蛋烹制速度快、时间短,一瞬之间如变魔术一般就变出了香椿炒鸡蛋这样的美食,不仅从物质上给孩子们美的享受,更从精神上给孩子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重读这两个词表现了故乡黄土地上的孩子们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乐趣无穷,体现出童话式、魔术般的乐趣。
又如:这句话中的两处重音可以标注在“收”和“翻”两个字上。理由如下:“收”字的重音体现了孩子们对香椿芽的期待和兴奋。这个词描述了孩子们到鸡窝里取鸡蛋的动作,而这个动作通常是快速而敏捷的,反映出孩子们的天真好奇和对家禽的亲密关系。在这个场景中,“收”字的重音强调了孩子们对这次行动的期待,以及他们对香椿芽的新鲜感和对即将到来的美食的兴奋。“翻”字的重音展现了孩子们对烹饪过程的喜爱和参与的乐趣。这个词描述了孩子们在锅台上翻动手中的香椿炒鸡蛋,这个动作带有技巧性和表演性,反映出孩子们对烹饪的热爱和对成果的期待。“翻”字的重音在这里强调了孩子们在烹饪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对手艺的自豪感,体现了他们对于这种“童话式、魔术般的乐趣”的珍视。通过在这两个词上标注重音,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孩子们在制作香椿炒鸡蛋过程中的纯真童趣和对于这个活动的热爱。
4.本题考查品读文章内容理解关键语句。
根据第①段“乡愁,这个词有几分凄美。原先我不懂,故乡或儿时的事很多,可喜可乐的也不少,为什么不说乡喜乡乐,而说乡愁呢?最近回了一趟阔别六十年的故乡,才解开这个人生之谜”可知,作者在文章中的表现的乡愁是作者思乡而归乡。
根据第②段“那种清香,那种童话式、魔术般的乐趣,永生难忘。这次回村,那两棵大树早已被砍掉,只有旧窑在,寂寞忆香椿”和第⑧段“没有了,凡值得凭吊的美好记忆都没有了。我问自己,既知消失何必来寻呢?这就是矛盾,矛盾于心成乡愁。历史总在前进,失去的不一定是坏事。但上天偏教这物的逝去与情的割舍,同时作用在一个人身上,搅动你心底深处自以为已经忘掉了的秘密。于是岁月的双手,就当着你的面将最美丽的东西撕裂,这就有了几分悲剧的凄美。但它还不是大悲、大恸,还不至于呼天抢地,只是一种温馨的淡淡的哀伤,是在古老悠长的雨巷里‘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可知,作者满怀希望回乡后却发现旧日景不在、旧日乐难寻,且人物全非的凄凉帐然之情,这份失落之情再难弥补:昔日的香椿树不在了,只剩下了一座空窑洞;昔日蛇鸡对阵、孩子摔泥的有趣场景没有了,只剩下成了空壳的村子;昔日的场也不见了,只剩下被遗弃的碌碡,场上翻跟斗的乐趣更是无处寻觅。作者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再也无法重现,所以作者说“乡愁是留不住的回声,捕捉不到的美丽”。
(2024·山西太原·一模)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秋天的蝴蝶
沈书枝
①我有一个刚满五岁的、对蝴蝶羽化过程很感兴趣的小孩。要不要买几只蝴蝶蛹回来,让小孩观察一下它的羽化呢?几乎是没太犹豫,很快我就在网上买了十只蝴蝶蛹和一个装蝴蝶的小网笼。三天后收到快递,打开一看,却只是两只很小的塑料圆盒,里面塞着些太空棉。几只蝴蝶蛹就这样被塞在太空棉中间,原本化蛹时结在树枝上用以固定的丝被取掉了,一只只孤零零地在质感不太好的太空棉里躺着。
②我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将那蛹倒出来,一个个拈进小网笼里。原本静静地等待它们羽化就行,然而到这时,我才意识到一个五岁孩子的好奇心和行动是多么难以控制——他在屋里走着,到哪儿都要拎着他的新蝴蝶蛹,总想偷偷地把蛹拿出来,放到手上看一看。于是我充满暴躁地提醒:“不要总是把蝴蝶蛹拿出来!让它睡觉好吗!这样总是拿来拿去会让它受伤的!”
③小孩被骂过,有些失落地趴在那小小的网笼旁边,睁大眼睛盯着里面毫无动静的蛹,问:“蝴蝶什么时候才会羽化呀?”
④“不知道,可能还要再过几天,蝴蝶还没有发育好,不要动,就安安静静地等着啊!”
⑤“唉—通关07记叙文阅读(原卷版)
目录
【中考预测】预测考向,总结常考点及应对的策略
【误区点拨】点拨常见的易错点
【抢分通关】精选名校模拟题,讲解通关策略(含新考法、新情境、押题型等)
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记叙文材料来自散文和小说,阅读材料几乎都来自课外,重视材料的思想内涵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引导学生对生存、生活、人文的关怀和思考。
从考点频率看,除了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外,还可能出现一些新的题型,突出考查阅读能力,以小说和散文的常规考点为着力点,综合考察考生对文章内容、结构、语言和手法等方面的全方位理解,引导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人文发展要素的试题将得到进一步重视。
从题型角度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辅。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和表达的开放性试题会逐步增加,而且赋分相对较高。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满师 陆涛声
①民国后期,江南毗陵城南门外有条“木匠街”,有一里多长,两边开满木匠铺。每家木匠铺都有个手艺好的师傅领班。一家朱记木铺店里,领班师傅姓罗,可以说是“木匠街”的公众人物,既能造屋立柱架梁,又善跨行做家具,是个多面手,手艺特别高超,为人也厚道,名气很大。
②毗陵东城外有个小伙子,叫白金生,拜罗师傅为师,聪明、勤快、好学,师父喜欢他,把本事都教给了他。他当三年学徒,样样都熟练了,到了满师的日期,按规矩得办谢师酒席。可是家穷没钱,他父亲说,先向亲戚借一借,等他挣了工钱再归还。
③他便找罗师傅约定办酒日子。罗师傅却说:“你家里也难,这谢师酒就先欠着,等你干了三五个月挣到钱了再办吧。”可以不借债了,白金生好感动。罗师傅接着又问他:“你打算留在这铺子里当客师,还是自己出去闯闯?”
④白金生早就了解行情,到外头独自接活干,比在铺里当客师拿月工钱挣得多,便说:“我想出去练练。”
⑤罗师傅说:“羽毛长齐了,出去飞飞也好。人家知道你是我徒弟,会相信你活儿不差。不过,请干活的主家有各种各样的人,量气有大有小,供待有好有差,你即使心里有不满,活儿还是要精心干好,不能拆半点烂污,别给自己脸上抹黑断自己的路。”
⑥白金生连称知道,也确实记在心里。师父随后问,是否已经接到活干,他说没有。师父说手里接了一宗活,来不及干,是城郊有户姓周的人家要造三间新楼,先让他去做。
⑦白金生好开心,只是这工程一个人做不了,便在另一家生意清淡的木匠铺里找了一个名叫阿富的年轻木匠。
⑧正是初夏时节,他和阿富到乡下周家干活了,主家是开土布作坊的,发了点小财,就想造三间新楼。同时开工的还有两个瓦匠,还有两个同村要好邻居帮工。主家供待,头天早饭是菜肉馅糯米粉团子,中饭菜有三荤两素,还有白酒。
⑨可是,第二天早上米粉团子就没馅了,中午也只有一荤三素,酒也没了。他觉得奇怪。其实他并不好酒,只是觉得即使他不喝,主家也该拿上来亮亮,是对他们看重。
⑩之后每天都如此,两瓦匠和两帮工却都没什么反应。白金生可觉得很不舒服,猜想也许因自己年轻初出师门让周老板看轻,不过只在心里,没有表露。阿富却忍不住,私下对他说:“主家既然这么抠,我们活儿也可以马虎点,不必这么卖力。
白金生虽然心里不快,但记得师父的叮嘱,便强忍着,还说服阿富,用自己漂亮的活儿,让主家心服口服。
可是,到房子造好,瓦匠、帮工走后,他俩还留下打橱柜台凳,又干了半个月,一直都是一荤三素,都没有酒。
这天活儿将全部结束,傍晚就要收工结工钱,阿富再也忍不住,私下对白金生说:”听了你的,活儿干得这么好,主家还是这么抠,不把我们当回事,这口气真咽不下。“
白金生也觉得憋屈,说:”咽不下也只能咽,没办法。“
阿富说:”怎么没有办法?听我师父说,无论木匠还是瓦匠,都有治抠门主家的招。这家正在发财,有个儿子也快成人了。待会儿我们用小木块做三个骰子,悄悄在新楼正梁上挖个凹塘放进去,会作祟让他儿子染上赌瘾,败他家业。“
这办法白金生也曾听过,心一冲动,就依阿富说的,私下与阿富一起做了手脚,心里有了几分报复的痛快。
最后一顿晚饭,周家在老屋的堂前来上,摆了满台菜,有鱼有肉有虾有鸡有蛋有酒,比头天开工中饭还丰盛许多。吃完,主家如数算了工钱,给白金生十块银圆,白金生按事先约定四六分,也当场给了阿富四块。随后主家又拿出四块,再给白金生和阿富各两块,说,”听罗师傅说二位小师傅家里都很拮据,供待你们荤菜又总吃不了老剩下,我让你们吃素点,省下这点钱让你们带回去,我想这也是罗师傅的意思。“
原来是这样!白金生望着多出的两块银圆,心里百感交集。一时没有办法,只好尴尬而又慌乱地连声说谢谢。离开周家,一路上抱怨阿富。
白金生不光挣到办谢师酒的钱,还余五块银圆给爹。可是良心不安,不敢去见师父,总想找个办法去把那梁上三颗骰子取掉,焦虑了两天,硬着头赶往周家,说是回家整理家什发觉有把凿子没了,可能在哪根梁上用时落在那儿了,周老板任他搬梯子上楼找。没跟着看。他终于顺利取下三颗木骰子藏进衣袋,对主家说凿子没找到,匆匆告别,心里石头搬掉了,第二天一早就赶到木匠街去见师父。
罗师傅一见他就随意地问:”梁上那三颗骰子拿掉了? 白金生一吓,魂飞魄散,低下头羞惭地说:“徒弟错了。”“其实那样做不过是恶念的痴想,哪会真灵验。你这一关如果没过,我就不再认你是我徒弟。”师父认真地说,“好在你知愧能改,这事你该一生一世记牢。谢师酒你可以先办,不过你是不是真够格正式满师,还得看以后遇到真抠门的主家你什么做。”
白金生想了想,真诚地说:“徒弟知道了。”随后又怯怯地问:“师父您怎么知道的!
师父说:”其实我经常在你们收工后去看呢。“
原来这头笔活儿是师父故意在考他的。白金生完全明白了师父的良苦用心。到水匠街去见师父。
罗师傅一见他就随意地问:”梁上那三颗骰子拿掉了?“白金生一吓,魂飞魄散,低下头盖惭地说:”徒弟错了。“”其实那样做不过是恶念的痴想,哪会真灵验。你这一关如果没过,我就不再认你是我徒弟。“师父认真地说,”好在你知愧能改,这事你该一生一世记牢。谢师酒你可以先办,不过你是不是真够格正式满师,还得看以后遇到真抠门的主家你怎么做。”
白金生想了想,真诚地说:“徒弟知道了。”随后又怯怯地问:“师父您怎么知道的!”师父说:“其实我经常在你们收工后去看看。”
原来这头笔活是师父设的考题,白金生完全明白了师父的苦心。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大都非常简练,不做过多的陈述,使小说主要情节更加突出。
B.小说巧妙地运用了铺垫和伏笔,虽然情节一波三折,多处突转,但读来并无突兀之感。
C.文中对师父这一角色着墨不多,但刻画出了他对徒弟既关心理解又要求严格的形象。
D.白金生知道头笔活是师父设置的考题后,对师父心存感激,揭示出小说知恩图报的主题。
2.请结合全文,从罗师傅的角度,梳理小说故事情节。
①白金生到满师日期后无钱办谢师酒, ;——② ,白金生没能经受住考验:——③ ,白金生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满师。
3.从加点词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白金生望着多出的两块银圆,心里百感交集。(从加点词语角度)
4.某同学认为阿富在小说中着墨不多,可删去与之相关的情节,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5.联系小说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文末句子的理解以及公众人物应该如何对待“艺”与“德”的关系。
【链接材料】
艺人是公众人物,承担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责任,应该有公众人物的样子。公众人物行为合不合理、正不正当,对社会价值有着潜在影响。公众人物的言行举止,也是一种价值输出,应该起到表率、带头作用。
(《令不可破,法不可违,人要做好》)
1.概括内容:人物+事情; “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2.标题的含义: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3.标题的作用: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交代了描写对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点明线索,首尾呼应;揭示文章主旨;如果有修辞一定要点出来
4.人物形象: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5.加点词或句子赏析:本意+文中意+作用(这个词语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表达了)……的情感(性格);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文中哪里运用了修辞手法+结合文中内容,说明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表达了)……的情感(性格));运用哪种细节描写+文中哪里用了这种细节描写+写出了……的情态,突出……人物形象+主旨。
6.分析句子或语段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1)内容上:点明中心(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为……作铺垫。
(2)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总领全文、 引出下文等作用;在文章中间:承接上文 ,引出下文 ;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照应开头、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升华主题、卒章显志、意味深长、回应悬念等;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7.线索的作用:是贯串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路,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配景;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表情、感情);F为下文作铺垫
9.作者情感变化题:全面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依据情节每一段提取关键字,最后进行梳理。
10.开放性阅读试题: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文章的内容+举例子+总结。
【例1】(押题型,提能力)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至简
①现在,扶贫,大家都致富,周晨也想致富。
②不过,周晨是个哑巴。大家都替他想办法,可以做雕刻,黟(yī)县雕刻蛮出名的,还可以做别的事。周晨摇着头,他不要政府帮扶,他用手语表示,自己行,能脱贫。
③这个年轻人,有些过于好强了。
④好强,是好性格,可过于好强,不能面对自己缺点,就是坏毛病,就是不自量力。
⑤周晨有点不自量力,竟然承包了一片香榧(fěi)园。
⑥香榧是一种坚果,能吃,去壳炒过,果仁金黄,带着一股香味,吃在嘴里香、脆,口感好。当然,香榧也能入药。“助消化,益筋骨,聪耳明目”,古书说的,不会错。黟县出产香榧,极品的,因为外壳黑色,这儿的人又称之黑果。
⑦可是,这咋行?最近,生意大多不好做,这不找赔吗?大家都担心,都劝,周晨,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发财也要一步一步来,看准了出手,千万别冒失。
⑧周晨不,愣是承包了。
⑨香榧开花,绿黄色,小小的,花香四溢,整个镇子都飘着香榧花儿的香味。大家嗅了,看看周晨的香榧,由于管理得法,枝叶青葱。这个周晨,香榧到时朝哪儿销售啊?大家操心,着急,叹气。
⑩香榧成熟,周晨请人摘了。
他自己炒着,忙着,然后到处寻找商店,想将炒熟后的香榧卖出去。
这时,微信群里就出现了一条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周晨的香榧,千万别买,不地道。”镇上人见了,都气得呼呼的。这是谁啊?这么缺德,说人家香榧不地道,就说出原因啊。大家看看发帖人名字,是网名“大道至简”。有人就在下面留言:“哥们儿,太不地道了吧?你说周晨香榧不地道,说说原因啊。”“大道至简”随后跟帖:“我尝了,他的香榧太香了,什么香啊?尝不出来,不会是加了化学药剂吧?”
镇上人更怒了,香,就加入了化学药剂啊?胡说。
有人禁不住问:“什么香?”
“大道至简”说,脆、爽外,有香榧香,还有各种草木清香,世间有那样迷死人的香味吗?不可能,绝对假的。
大家听了,都好奇了,就有人去了周晨那儿,称了几斤炒香榧,回家吃了,就咂巴着嘴,再去称几斤,再吃了,就在后面跟帖:“真的,周晨香榧有荷花香味,有百合香味,有迎春香味,还有……反正很多。”
镇上人知道了,纷纷去吃,纷纷夸赞。跟帖也如过江之鲫,一个挨着一个说好。
“大道至简”急了:“世间有那样的香味吗?”
有人诚实地回答:“没。”
“大道至简”说:“没,就有问题,大家千万注意。”
这个“大道至简”是谁啊?咋就和周晨过不去?镇上人纷纷猜测,是周晨的冤家对头,可这小子不惹事,见人就笑,见谁有困难都帮忙,从没冤家对头。难道是同行?同行竞争嘛?可镇上几家销售香榧的老板,都还帮着周晨,也不像啊。大家最后一致认定,这个“大道至简”,一定心怀叵测,见不得别人好,见不得别人发。得,周晨嘴不能说,不能辩解,大家不能让他白白受冤,得替他出头打抱不平。打抱不平最好的方法,村长吴艺说,就是请工商部门来鉴定一下。
反正,工商局就在旁边,隔着一道拱桥。
于是,吴艺和左邻右舍就去了,接待的是一个眉眼细长的女孩,叫朱曾。
吴艺说:“我们不能让人冤枉周晨。”
左邻右舍都点头,义愤填膺。
朱曾听了经过,笑着答应,去了周晨家,吃了一个香榧,咂巴嘴,再吃一个,又吃一个。然后才检查,才化验,随后就举起大拇指对周晨道:“小子,真聪明。”
周晨一笑,很得意。
吴艺和邻人都放心了,忙问:“这果子那么香,究竟怎么回事?”朱曾看看周晨,周晨点点头。朱曾说,这个周晨啊,将炒香榧改革了。他提前在春夏时期,将刚绽苞的各种花儿摘了,阴干,放在那儿,等到炒香榧时,提前将这些花儿浸泡水中,然后,将剥壳的香榧果仁泡在这水中。再炒之后,果仁当然就有各种花儿的香味了。
大家听了,都鼓掌,然后纷纷建议,要挖出那个可恶的“大道至简”,不许他再胡说。
可是,“大道至简”仿佛知道似的,玩了蒸发,不见了影子。
周晨的香榧,销售越来越红火,一月时间,全部售完,不是给了镇上商店,是和新加坡一个厂家签订了合同。周晨的香榧当然不够,还得收购,镇上人的香榧也被高价买下。周晨规定,炒香榧不能用机器,这样香榧易碎,质量不好,得人工加工。于是,镇上年轻人都成为了工人。
周晨办起一个公司,名叫“大道至简”。
大家看了,恍然太悟,原来,网上贴帖子的竟然是周晨自己,他想出这么个宣传产品的方法啊。
周晨摇着头,用手语告诉大家,这个方法不是自己想的,是别人想的。说着,他指着星期天特意来帮忙的朱曾。
朱曾得意地笑了,叮嘱道:“‘大道至简’只有一条,就是质量至上。小子,不然本美女可是要罚款的。”
周晨笑呵呵地点头,脸上一片阳光。
朱曾也一脸微笑,犹如阳光。
整个小镇,此时更是罩在一片温暖的阳光里,黑瓦粉墙,纤尘不染。
(作者:余显斌。有删改)
1.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故事情节,将下面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2.请联系上下文,赏析第 段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朱曾听了经过,笑着答应,去了周晨家,吃了一个香榧,咂巴嘴,再吃一个,又吃一个。然后才检查,才化验,随后就举起大拇指对周晨道:“小子,真聪明。”
3.文末三次出现“阳光”,用意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对于周晨的“炒作”,有人觉得是妙计,有人觉得方法不当,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大道至简”的内涵和小说内容加以评价。
【例2】(新考法,蕴素养)
阅读欣赏课上,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散文《猎笋人》,请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猎笋人
蒋芳仪
①那年春天,我在老家偶遇一位朋友,她邀我去她父母家玩,我便去了。
②朋友父母都已年迈,见来了客人,便让一位嫂子过来帮忙做饭。也不知这位嫂子是他们家什么亲戚,她瘦瘦小小,穿得灰扑扑的,脚上一双解放鞋,看上去又土气又寒酸。她端茶过来时,也没人向我介绍,我只好含糊地喊一声“嫂子”。她局促地笑一下,放下茶杯就回了灶间。
③中午吃饭时,她也没上桌。大家喊她来吃饭,她说要照看灶里的火,端着一个大碗坐在灶前吃。碗里有饭有菜,她吃得挺香,但若有人进去,又赶紧放下碗站起来,忸怩不安。
④饭后,朋友要带我去挖笋。她父母说她几年没回家,怕是连山里的路都不认识了,便让嫂子带我们去。嫂子眼睛一亮,脸上多了几分兴奋的红晕,赶紧去背竹篓、扛锄头。
⑤奇怪了,一走到上山的路上,刚才还有些“社恐”的嫂子,就一下子健谈起来。她指着田野,说某处有一片野芹菜;再走一走,告诉我们某处有一坡蕨菜;至于笋子,后山多,那里有一大片毛竹林……
⑥她熟知这里的每一片山坡、每一处竹林、每一条小溪,以及每一种野菜的模样和习性。在这里,样样事情她都做得漂亮,挖笋子,采蕨菜,薅野葱,手脚麻利,不知疲倦。
⑦嫂子最会挖笋子,一双眼睛虽然不大,但像探照灯一样,近处远处一扫,藏得再隐蔽的笋尖也会被她发现。一旦锁定目标,她便会放下背篓,拎起锄头,弓着身子走过去。她那凝神屏息的 子、仿佛猎人逼近自己的猎物,生怕惊动了竹丛下的笋子,让它一溜烟跑了。
⑧等到了目标附近,她并不急于开挖,而是用锄头刮开附近的草皮,先观察一下,找准位置再一锄头挖下去。别小看这一锄头,挖不准的话,就会伤了笋子。她耐心地挖开笋子身周的土,渐渐让它露出地下粗短肥壮的身躯,最后一锄头将它干净利落地挖断,用手刨出,将这带着新鲜泥土芬芳的“猎物”丢入竹篓。
⑨一会儿的工夫,她就挖了十多个大竹笋,竹篓变得沉甸甸的。我看得兴起,也抢着要来挖笋,结果一锄头下去,仅勉强挖出浅浅的一个土窝,再挖几下,便举不动锄头了。嫂子哈哈大笑,将锄头接过扛在肩头,潇洒自若。
⑩我被她迷住了。这个初见时毫不起眼的女人,一来到山林,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山林是她的主场,她是沉着冷静的猎手,她猎的不是野兽,而是笋,是蕨菜和野葱。
那天,我们满载而归,一路欢声笑语,相约明年再来。可惜。我后来远行,再未于春天回过老家,也再未去过朋友家。但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那天的事,记得那位嫂子。
她是我这辈子都难以忘怀的人。我是从她那里知道,无论看似多么平凡的人,只要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事,那灰扑扑的人生,也会在一瞬间流光溢彩。
读完这篇美文后,同学们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
(1)启智小组针对这篇文章的标题展开了讨论。
小宁说:我觉得这篇文章标题完全可以用《挖笋人》呀,为什么要用《猎笋人》呢?
小静说: 。
小宁连连点头说:听你这么说,确实是《猎笋人》这个标题意蕴更丰富。
(2)润心小组从不同角度赏读了本文,请你结合具体内容从下面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不少于150字)
细致的描写,丰满的形象。
鲜明的对比手法使文章更生动。
平凡的人也有不平凡的瞬间。
(2024·山东滨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下面小题。
暖心时刻
白雪松
①夏日的凌晨,天亮得早,三时一刻就蒙蒙亮了,虽然启明星仍闪耀在天幕东南方,但其他星辰只是依稀可见了。坐在出租车里的司机小陈见天色还早,想再眯上一会儿,突然电话铃声响起,一个苍老的女声传进耳廓:“师傅,我要到医院,但腿脚不好,下不了楼,想请你帮忙上楼接我,会高价付车费……”没等老人再说下去,小陈打断了女人的话茬儿:“老人家不必再说了,我上楼接你就是。”
②小陈赶到老人居住的四楼,轻按了一下门铃,门被打开了,老人已经坐到轮椅上在门口等着,她不好意思地说:“我是身有残疾的空巢老人,身边没人陪伴。”小陈那一刻心中有种被打碎的感觉,被触碰得酸疼。
③小陈把老人从轮椅上扶下来,把轮椅折叠好,放到自己肩上。然后腾出另一只手搀扶老人,想背她下楼。老人却顺手拿过门旁的拐杖,对小陈说:“你只搀我一把就行,我还能走。”小陈搀着老人的手臂,一步一步地下楼梯,从四楼到一楼,一共有五十四个台阶,足足用了半个多钟头。
④坐上车以后,老人不停地感谢小陈。小陈忙说: “老人家,你不用客气,谁都有老的时候,啥时候生病也摸不透。”接着又问老人是否到市医院。老人点点头,却说:“我是到市医院,不过,我想从市中心穿过,再看一眼几个地方。”小陈说:“那会绕很远的路。”老人赶忙说: “我会给你多付车费的。”小陈笑着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怕路途远,时间长了,你坐车不舒服。”
⑤路上,老人一直趴在车窗上,目不转睛地看着灰蒙蒙的外边,一再提醒小陈,把车速降一下,说她老眼昏花看不太清楚。车速降下来以后,小陈忍不住追问老人:“您老人家起这么早,又绕这么大个弯,究竟要去探望谁呀?”老人转头望了一眼小陈,凄苦地说:“在这个世上我已经没有任何亲人了,只剩下我一个孤老婆子,哪里还有亲人可探望呀! ”这话头一起,老人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说她不久前查出肺上有个核桃大的东西,确诊是肿瘤,需要做开胸手术摘除。她已经是八旬老人,做这样大的手术,怕自己下不了手术台,想在手术前再看一眼自己曾经历过的老场景、老物件。
⑥老人长叹一声,悲怆地说:“经历过的那些老场景始终在眼前晃来荡去,让我有种亲切温馨的感觉,弄得我彻夜难眠,就想抹掉,可是越抹越清晰,睁眼闭眼都能看得到。有些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让人淡忘,但有些事物,只要得到一点触动,就会从心底最隐匿的深处悄悄抬起头来,像根坚韧的绳索捆绑着自己,深深勒进脑海和肉体。”
⑦小陈随声附和:“回忆也不见得是坏事,它能带来忧伤,但也能创造喜悦,虽然有伤感,但更多更深的还是趣味盎然,火星四溅。”最后小陈出语惊叹地说:“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上,总会遇到命运的跌宕,生死的别离,情爱的聚散,关键要保持心灵的激情和生命的智慧,这样才会恰如其分地咀嚼惆怅,反刍不幸。”
⑧听了小陈这番话,老人苦涩的脸泛上一层喜悦,她动情地说:“我原本对这台手术不抱太大的希望,或许从此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我总留恋世上的一切,总想多看一眼,特别想看看自己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没想到你这个年轻人满足了我老婆子的愿望,还这般开导鼓舞我战胜这场疾病,我真不知道如何感谢你。”
⑨“感谢倒不必了。”小陈意味深长地说,“我只希望你看过那些旧场景后,能从过往的情景中得到快乐,得到熨贴。”
⑩老人像个孩子似的贴在车窗上看,车路过一个小区时,老人高兴地说:“我结婚时就住在那座平房里,住在最东头那座房,现在已改造成六层大楼,没有了过去的一点痕迹。”当车开到一个超市门前,老人又说早先这里是个评书场,自己还在这里听过评书;当车开到一栋楼的拐弯处,老人不再说一句话,只出神地凝视着楼前的花圃,她看着看着就哭了,嗓音有些嘶哑地说:“这里原来是糕点厂,我在烘烤车间整整工作了十年。”说到这里老人脸上浮出一种自豪的神态。
这时曙光已经透出地平线,那条红带慢慢地扩大,形成了一片红云,刹那间那深红的光圈突然发出夺目的光亮,附近的云也染上了光彩。老人抬头看天已经大亮了,对小陈说:“咱们去医院吧。 ”
车开到医院门口,小陈看手表,他们在路上整整转了三个小时。只见有两个医护人员已等在那里。小陈赶忙把老人搀扶下来,又从后备厢搬下轮椅,扶她坐上去。
老人坐正了身子,又昂起头,脸上盈满了红霞。这时老人从贴身衣袋里掏出钱包,轻声问小陈:“我该付你多少钱? ”小陈说: “不必了! ”老人惊愕地说:“那怎么成呀,你还得谋生计呢! ”小陈说; “祝愿你战胜疾病。”说到这里,小陈又高声说道,“老人家,你看,朝阳已经照射到你身上,你会像那新阳一样,活得更加年轻! ”
小陈和老人道别的时候,老人示意小陈走近一些,小陈刚一靠前,老人突然抱住他,布满皱纹的老脸紧贴在他脸上,小陈觉得有颗滚烫的泪水落了下来。老人扶住小陈的肩头,带着哭腔说:“谢谢你,孩子,你给了我生命中最暖心的时刻,有这个底气在心中,我还惧怕病魔吗?”
小陈再没有说什么,紧紧握住老人干枯的手,在她手背上轻拍了一下,然后才走进万道霞光里。小陈坚定地相信,老人一定能闯过这道鬼门关,因为朝霞已经照到她的心中……
(选自《小说选刊》2023年2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不好意思地说”“凄苦地说”“悲怆地说”“动情地说”“高兴地说”等状态,反映了老人一路情感变化的过程。
B.小说插叙老人曾住过的平房、去过的评书场、工作过的糕点厂等内容,与前文她想绕道市中心相照应。
C.小说没有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平实叙述中蕴含着人物复杂的情感,传达出作者的人生感悟。
D.小陈与老人分别时在她的手背上“轻拍了一下”,他是在用无声的语言向老人传递安慰、信任、鼓励和期待。
3.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第 段中的画线语句。
老人扶住小陈的肩头,带着哭腔说:“谢谢你,孩子,你给了我生命中最暖心的时刻,有这个底气在心中,我还惧怕病魔吗? ”
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第 段中画线语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
5.文章标题叫“暖心时刻”,你觉得“暖心时刻”具体体现在文中哪些细节上,请结合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2024·重庆·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 完成小题。
题目
梁柱生
①封四是村里的贫困户,光棍,县博物馆对口帮扶他,联系人是馆长梁智。梁智在封家里里外外察看时,发现墙角有只肮脏的青釉瓷碗,就习惯性地拿起来看,还两眼放光地用指甲刮掉上面的污垢仔细端详。
②“这碗是干啥的?”梁智问。封四说:“喂狗的。”“狗呢?”“嘿嘿,吃了。”封四不好意思道。同时想,文化人就是怪,对一只狗碗感兴趣。唉,自己霉,被清水衙门来帮扶,刚才送的都啥啊,一袋米,一桶油,两百块钱,跟打发讨饭的一样,哪像村里的潘七,被县财政局帮扶,一给就是两三万,养了一大群羊。
③转完后,梁智说:“你屋后有片山林,可以发展芦花鸡养殖……”
④“说得轻巧,哪来的本钱!”封四没好气道,好像梁智欠了他钱似的。
⑤“这样吧,你把这只喂狗碗卖给我,我给你一万块钱。你就用这钱买鸡苗发展养殖。”
⑥啥,喂狗碗值一万块钱? 封四瞪大了眼睛,立马答应:“行!可我上哪儿去买这么多鸡苗呀?”
⑦“我帮你联系。”梁智说着便打电话。一会儿,农业公司便送来了价值一万元的芦花鸡苗四百只。
⑧梁智把一摞一万元现金交给封四。封四从来没拿过这么多钱,手都有些发抖,可钱还没有拿热,就得交给送鸡人,封四不舍极了。
⑨梁智说:“这些鸡,只要你好好养,五个月后就能长成四五斤重的成鸡,到时公司负责收购,两百一只。四百只就是八万,扣除各种成本,你至少能赚五万。”
⑩梁智等人走后,满耳的鸡叫声。封四家没有喂鸡的东西,他只好扛上那把锈迹斑斑的铁锹,引上鸡群,到荒芜多时的坡地上挖蚯蚓喂鸡。
此后,封四天天上坡掘蚯蚓喂鸡。不知不觉,把自家的坡地翻了一遍。封四趁机种上玉米,玉米越长越高,芦花鸡也越长越大,很快就有两斤多重了,封四嘴馋,想吃鸡。
他逮鸡时,放羊的潘七见了,就过来跟他聊天。得知那只狗碗被梁智以一万元买走,潘七顿足道:“你亏惨了。我看网上,有人也是到乡下买了一只喂狗的青釉瓷碗,结果咋样?值一个亿!”
“一亿是多少?”封四问。
“就是一万捆一万元哪!你有那只狗碗,就是亿万富翁了,还脱啥贫!”
封四后悔不迭:“可我已经卖掉了……”
“反悔呀!梁智这哪是买,简直是抢,还打着帮扶的幌子!你把他电话给我,我给他打电话,咋能这样欺负乡下人!”
封四把联系卡拿来,上面有梁智手机号。潘七拨通后说,他是封四的朋友,封四那只狗碗不卖了,想要回来。
“已经成交了,咋能出尔反尔!”梁智不悦道。
“不好意思,那是人家的传家宝,虽说用来喂狗……”
“好吧,他把一万块退我,我就把碗还他。”
封四高兴地抢过手机说:“梁馆长,一言为定,过两个月我把鸡卖了,就把钱还你!”
如此一来,封四非但不敢吃鸡,还更悉心喂养。两月后,芦花鸡出栏。梁智和公司一块儿前来收购。封四卖了鸡,得了八万块,拿出其中的一万块交给梁智,梁智把狗碗还给他,说:“其实,这只青釉资碗是建国初生产的,文物价值不大。”
“不是说值一亿吗?”封四愣住了。
“值一亿的那只青釉瓷碗,是明宣德年间的,当然值钱。”
“我这只碗,到底能值多少钱?”“几百吧。”“那你当初为啥要用一万买下? ”
梁智笑道:“那一万,其实是我们单位给你的帮扶资金。如果直接给你,你肯定觉得钱来得太容易,用起来大手大脚。把它变成你卖文物所得,性质就不一样了。把鸡养到两斤多重,你馋嘴,想吃鸡,但这只碗把你卡住了,一举两得,哈哈!”
原来,梁智在帮扶前,就从表弟潘七那儿知道封四就是因懒和馋才致贫,便想了个法让他养鸡,要把几百只鸡养大,人哪懒得起来,鸡一饿,那叫声铺天盖地,还能坐得住? 只好给鸡找吃的,慢慢地,再懒的人,也会变得勤快。至于封四嘴馋的毛病,同时用狗碗也给治住了。
说完,梁智把那一万元重新拍到封四手上。
封四眼睛有些潮,把六万元拍到收鸡人手里:“你再给我拉六万元的鸡苗来,我现在养出经验了,要扩大规模。虽然脱了贫,但咱还要奔小康呢!”
(选自2021年《第十九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获奖作品集》,有删改)
【小说·梳理】
1.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可以有不同的角度,请按提示完成填空。
(1) 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来梳理。
(2)按照“悬念一结局”的小说写作技巧来梳理。
【小说 情节】
2.小说情节往往环环相扣,设计巧妙。小语和小文读完本文后就此展开了讨论,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对话,并谈谈小语所说情节的作用。
小语:我觉得很蹊跷,为什么潘七在封四要逮鸡吃时,告诉他那个碗值一个亿?
小文:我觉得这里潘七就是和他表哥梁智事先约好的,是为了 小语所说情节的作用是:
【小说·人物】
3.按要求回答问题。
(1)本文除了运用大量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也有不少神态和动作描写。如小说第①段,为什么梁智看到一只肮脏的青釉瓷碗,会“两眼放光”,还“仔细端详”?
(1)请以本文中“潘七”和以下选项中的一篇课文里的配角为例,谈谈小说中配角的作用。
A《故乡》中的水生和宏儿 B《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船长
【小说 细节】
4.优秀的小说常会精于细节。请参照示例,对第 段画线句做朗读重音设计,并说说设计理由。
【示例】行!可我上哪儿去买这么多鸡苗呀! 朗读设计:重读“哪儿”或者“这么多”。 设计理由:这样可以突出封四不想养鸡,但是又想要一万块钱,表现出封四的懒惰和想不劳而获的心态,也反衬出扶贫工作人员梁智为帮助封四脱贫的用心良苦。
虽然脱了贫,但咱还要奔小康呢!
朗读设计:
设计理由:
【小说·文题】
5.你觉得下面哪项作为文章题目最合适?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A扶贫 B值钱的文物 C狗碗
(2024·江苏·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的滋味
杨晓梅
①“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二月初。”特别喜欢清代诗人郑燮描写江南春季美食的这两句。食材的新鲜应时自不必说,把春风作为配料一起“烂煮”,简直绝妙至极,春天的特殊滋味和鲜香气息已然跃出纸境,直击味蕾。
②每个人都有偏爱的美食,所谓偏爱,不是所有人都爱,不一定贵重;往往小众,也不一定紧俏。有些食物季节感很强,可谓“时俏”,民间说“春韭香,冬韭臭”,就是说只有春天的韭菜才美味。
③同样的,初春的野菜也是南京人的最爱。我总感觉野菜有点特殊的青涩味道,可喜欢的人就独爱那个味道,他们说那就是初春独有的香味。于是春天的山坡田野上,总能看见三五成群结伴出来挖野菜的小团队。这里面还需懂植物的高人,否则满眼青翠,你很可能把野草甚至有毒的植物挖回来了。
④我也有几样特别偏爱的美食:臭豆腐、毛鸡蛋、螺蛳。其中毛鸡蛋和螺蛳,虽然价格便宜,但也是只有在春季才能品尝到的“时货”。螺蛳还只能在清明前食用,因为这个时期的螺蛳肥美,且没有污染,品质最好。所以从螺蛳上市到清明这短短的时期内,我会抓住一切品尝的机会。偏偏这个东西就不是那么容易到嘴,就好像成功总要经过一些磨砺。
⑤小时候,见妈妈把买来螺蛳放在一个充满清水的大桶里,还会往里面滴几滴油。妈妈说这是为了让螺蛳吐出肚子里的脏,吐干净才能食用。我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桶里的螺蛳。见它们三三两两沿着桶壁爬了上来,才相信它们并不只是一堆坚硬的壳壳,而是有生命的活物。妈妈每天都会淘洗换水,直到桶里的水不再浑浊。这样一天天的等待让美食入口的期待更加热烈和迫切。终于,妈妈在厨房铁锅里翻炒的巨大声响宣告了品尝仪式的正式开始。美味上桌前,需做好一场有趣对抗的准备,牙签是必须的。螺蛳确切地说不是“吃”,“吸”才是正确的品尝方法。因为螺蛳壳的空间里有鲜美的卤汁,如果能把卤汁连同螺蛳肉一起吸食出来,就是最佳的品尝体验。不过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实在吸不出螺蛳肉,就只能用牙签把它挑出来了。多年前有位同道中人教了我一个方法,每遇到顽固不化,多大吸力也不露头的螺蛳,可以先用筷子把螺蛳头往里顶一下,再吸就很容易出来了。这一招欲擒故纵真管用,对付顽固分子还真有成就感。鲜美螺蛳下肚后,口腹的满足自不必说,攻而克之的小小成就更是愉悦了精神。
⑥我吃过的最好的螺蛳都不是自己买的。小时候妈妈年年都会做给我吃。婚后有一年清明前回老家,婆婆听说我来,亲自在门前的小河里摸了一大桶又大又干净的螺蛳。儿子知道我喜欢这个,跑了很远,去一家有名的饭店为我购买……
⑦生命中所有的美好都需要时刻感知,不可辜负,就像这转瞬即逝的春天。就让我们在春风中,一起好好品味春天的滋味吧!
(选自《现代快报》2024.03.26)
【散文·梳理】
1.文章写到的春天滋味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散文·品味】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偏偏这个东西就不是那么容易到嘴,就好像成功总要经过一些磨砺。(“这个东西”指什么?“不容易到嘴”表现在哪里?)
(2)这一招欲擒故纵真管用,对付顽固分子还真有成就感。(结合加点字,赏析该句)
3.文章以郑燮的诗句开头有什么好处?
4.文章第⑤段重墨叙写吃螺蛳的经历,第⑥段接着还写吃螺蛳。请你从文章内容和结构安排上分析作者的用意。
【散文·感悟】
5.结合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节的理解。
(2024·江苏苏州·一模)故乡的变化让乡愁更加深刻和复杂,请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何处是乡愁
梁衡
①乡愁,这个词有几分凄美。原先我不懂,故乡或儿时的事很多,可喜可乐的也不少,为什么不说乡喜乡乐,而说乡愁呢?最近回了一趟阔别六十年的故乡,才解开这个人生之谜。
②我家院子里长着两棵大树,一棵是核桃,一棵是香椿,直翻到窑顶上遮住了半个院子。香椿炒鸡蛋是一道最普通的家常菜,但我吃的那道不普通。老香椿树的根,不知何时从地下钻到我家的窑洞里,又从炕边的砖缝里伸出几枝嫩芽。每当我有小病,或有什么不快要发一下小脾气时,母亲安慰的办法是,到鸡窝里收一颗鸡蛋,在炕沿边掐几根香椿芽,就在锅台上翻手做一个香椿炒鸡蛋。那种清香,那种童话式、魔术般的乐趣,永生难忘。这次回村,那两棵大树早已被砍掉,只有旧窑在,寂寞忆香椿。
批注:第③段写了蛇鸡对阵的好戏。大蛇突降令人悚惧,其“嗖”然而去又令人紧张之态顿解;群鸡圆瞪鸡眼死盯着蛇,呆憨之状令人哑然失笑。其中有蛇鸡的物趣,也有童真童趣。现在再也看不到这样的好戏,让人怀念而又遗憾!
③出了院子,大门外还有两棵树,一棵是槐树,另一棵也是槐树。大的那棵特别大,在孩子们眼中就是一座绿山、一座树塔。夏天的一个中午,正日长人欲眠,突然老槐树上掉下一条蛇,足有五尺多长,直挺挺地躺在树荫中。一群鸡,虽以食虫为天职,但还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虫子,一时惊得没有了主意,就分列于蛇的两旁,圆瞪鸡眼,死死地盯着它。双方相持了足有半个时辰。这时有人吃完饭在河边洗碗,就随手将半碗水泼向蛇身。那蛇一惊,嗖的一下蹿入草丛,蛇鸡对阵才算收场。现在,就是到动物园里,也看不到这样的好戏。
④一天晚上,一个叔叔串门回来,见老槐树下卧着一个黑影,便上去踢了一脚,说:“这狗,怎么卧在当道上!”不想那“狗”嗖地翻身逃去。星光下分明是一只狼。大约是来河边喝水,顺便在树下小憩片刻。第二天听了这故事,很令人神往,我们决心去找这只狼。长期在农村,早得了关于狼知识的秘传:铜头、铁身、麻秆腿。腿是它的最弱项。傍晚时分,四五个孩子结伴向村外走去。随身带上镰刀、斧头、绳子,这都是平时帮大人打柴的家什。大家七嘴八舌,说见了狼,我先用镰刀搂腿,你用斧砍,他用绳捆。正说得热闹,碰见一个大人,问去干什么,答,去找狼。大人厉声训斥道:“天快黑了,你们还不都喂了狼?给我回去!”我们永远怀念那次未遂的捕狼壮举。
批注:第④段写
⑤忆童年,最忆是黄土。村里人土炕上生,土窑里长,土堆里爬。黄土是我的襁褓、我的摇篮。农村孩子穿开裆裤时,就会撒尿和泥。
⑥一群孩子,将胶泥揉匀,捏成“窝头”状,窝要深,皮要薄,口朝下,猛地往石上一摔,泥点飞溅,响如炮仗,声震四野,名“摔响窝”。以声响大小定输赢,以炸洞大小要补偿。孩子们虽个个溅成了泥花脸,仍乐此不疲。这场景现在也没有了,村子成了空壳村,新盖的小学都没有了学生。村庄没有了孩子,就没有了笑声,也没有人再会去让泥巴炸出声了。
⑦从春到夏,蝉儿叫了,山坡上的杏子熟了,嫩绿的麦苗已长成金色的麦穗,该打场了。割倒的麦子被车拉人挑,铺到场上,像一层厚厚的棉被,用牲口拉着碌碡,一圈一圈地碾轧。孩子们终于盼到一年最高兴的游戏季,跟在碌碡后面,一圈一圈地翻跟斗。一次我不小心,一个跟斗翻在场边的铁钯子上,钯齿刺破小腿,鲜血直流。大人说:“不碍,不碍。”顺手抓起一把黄土按在伤口上,就算是止血了。至今还有一块疤痕,留作了永久的纪念。也许就是这次与土地最亲密的接触,土分子进入了我的血液,使我一生不管走到哪里,总忘不了北方的黄土。现在机器收割,场是彻底没有了,牲口也几乎不见了,碌碡被可怜地遗弃在路旁或沟渠里。
批注:第⑦段写
⑧没有了,凡值得凭吊的美好记忆都没有了。我问自己,既知消失何必来寻呢?这就是矛盾,矛盾于心成乡愁。历史总在前进,失去的不一定是坏事。但上天偏教这物的逝去与情的割舍,同时作用在一个人身上,搅动你心底深处自以为已经忘掉了的秘密。于是岁月的双手,就当着你的面将最美丽的东西撕裂,这就有了几分悲剧的凄美。但它还不是大悲、大恸,还不至于呼天抢地,只是一种温馨的淡淡的哀伤,是在古老悠长的雨巷里“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乡愁是留不住的回声,捕捉不到的美丽,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节选自《梁衡散文》,有删改)
【散文 融情于事】
1.散文的叙事蕴含情思。作者深情回顾童年趣事,事事都藏着情思。请仿照第③段的批注结构,给第④段或第⑦段做批注。
批注:第 段写
【散文 品味语言】
2.请从修辞、句式两个角度,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群孩子,将胶泥揉匀,捏成“窝头”状,窝要深,皮要薄,口朝下,猛地往石上一摔,泥点飞溅,响如炮仗,声震四野,名“摔响窝”。
【散文 朗读技巧】
3.请根据你的理解,为下面句子标出两处重音,以体现“童话式、魔术般的乐趣”。请在原句中标注,并阐述理由。
到鸡窝里收一颗鸡蛋,在炕沿边掐几根香椿芽,就在锅台上翻手做一个香椿炒鸡蛋。
【散文 情感主旨】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乡愁是留不住的回声,捕捉不到的美丽,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的理解。
(2024·山西太原·一模)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秋天的蝴蝶
沈书枝
①我有一个刚满五岁的、对蝴蝶羽化过程很感兴趣的小孩。要不要买几只蝴蝶蛹回来,让小孩观察一下它的羽化呢?几乎是没太犹豫,很快我就在网上买了十只蝴蝶蛹和一个装蝴蝶的小网笼。三天后收到快递,打开一看,却只是两只很小的塑料圆盒,里面塞着些太空棉。几只蝴蝶蛹就这样被塞在太空棉中间,原本化蛹时结在树枝上用以固定的丝被取掉了,一只只孤零零地在质感不太好的太空棉里躺着。
②我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将那蛹倒出来,一个个拈进小网笼里。原本静静地等待它们羽化就行,然而到这时,我才意识到一个五岁孩子的好奇心和行动是多么难以控制——他在屋里走着,到哪儿都要拎着他的新蝴蝶蛹,总想偷偷地把蛹拿出来,放到手上看一看。于是我充满暴躁地提醒:“不要总是把蝴蝶蛹拿出来!让它睡觉好吗!这样总是拿来拿去会让它受伤的!”
③小孩被骂过,有些失落地趴在那小小的网笼旁边,睁大眼睛盯着里面毫无动静的蛹,问:“蝴蝶什么时候才会羽化呀?”
④“不知道,可能还要再过几天,蝴蝶还没有发育好,不要动,就安安静静地等着啊!”
⑤“唉——”小孩轻轻地叹一口气,继续等下去。要理解大人的冷静无谓,对他来说大概也是很难的事吧。
⑥两天过后,蝴蝶竟然羽化了!一下子有了两只,不知什么时候从蛹里挣脱了出来,翅膀也已经展开——蝴蝶刚羽化出来时,翅膀还皱皱的,看起来很小,要过一会儿,用腹部将体液挤压到翅脉里面,才会完全舒展开来,变成我们看到的大大的翅膀的样子。这是两只美丽的玉带凤蝶,翅膀大而黑。
⑦想到孩子前一天晚上还在问蝴蝶什么时候能羽化,也只有等他放学回来后看过,第二天早上再送出去了。
⑧我去厨房冲了一点儿蜂蜜水,放在一只小酒杯里,轻轻打开网笼边的盖子,把酒杯放进去。没过一会儿,当我再抬头看时,却发现第三只蝴蝶也羽化了,仍是一样的玉带凤蝶雄蝶。不妙的是第三只雄蝶羽化时,不知怎样扑腾,把酒杯里的蜂蜜水弄泼了一些,翅膀受伤了。
⑨傍晚小孩回来,见到羽化的蝴蝶,果然高兴得不得了,趴在地上盯着里面的蝴蝶看,又想把它们拿出来,照例被我阻止。我担心他将笼子里的水弄泼,又开始追在他身边让他拿笼子时轻一点儿,不要吓着了蝴蝶。
⑩第二天早晨,我拎着网笼,准备把羽化的蝴蝶送到公园。到了公园,以为一定有地方放生的,到了里面仔细一看,才发现处处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看不到蝴蝶可以吸食花蜜的花朵,到处是松柏与杨树,林下空地上,几乎再没有别的花了。到处重叠的鸟鸣,也让我心惊胆颤。这里是不能放蝴蝶了。想到家旁边还有另外一个很小的公园,那里有一丛醉鱼草,是蝴蝶喜欢的花朵,现在应当还有一些花。于是又小心翼翼地将蝴蝶拎回来。
走到小公园,两只粉蝶翩翩而过。“啊,粉蝶可以活下来的地方,你们也可以活下来吧。”我感到松了口气,蹲下来,把笼子打开,一只立刻飞了出去,很快不见踪影,一只在眼前一朵万寿菊上停了一会儿,也许是积攒力气,然后过了一会儿飞了起来,停在旁边一朵百日菊上,试着吸了一下花蜜,然后立刻也飞走不见。最后笼子里剩下的那只翅膀受伤了,它立刻飞出去,高高地飞过旁边的一棵悬铃木,然后消失不见了。它们飞得那么好,薄薄的翅膀在空气中抖动着,迅速变小变远,有些像正在燃烧的火花,我忽然就卸下了所有的担心。
剩下的几只蝴蝶蛹,过了两天,又羽化出四只枯叶蝶。余下的几只蛹则都慢慢枯死。
____________
散文阅读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赏读《秋天的蝴蝶》。
(1)文中第②⑤⑥段各有一处使用了破折号,请你选择其中两处,参考助读支架,并结合文本说说其作用。
助读支架
破折号的常见作用:①表示解释说明;②表示话题转换;③表示声音的停顿或延长。
(2)好的结尾往往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情感共鸣。你认为下面哪个结尾更好?请你结合文本,为所选结尾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150字)
结尾一:生命的事,实在是太难以承担,我想我应该不会再去买蝴蝶蛹了。
结尾二:秋天的风从窗户缝隙温柔地吹进来,我想那几只羽化后的蝴蝶此刻正在尽享生命的欢愉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