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文言文概括分析冲刺法宝(四个常见考向)-2024年中考语文冲刺秘籍(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7 文言文概括分析冲刺法宝(四个常见考向)-2024年中考语文冲刺秘籍(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3 21:26:59

文档简介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抢分法宝(概括分析)(原卷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阅读检测的能力层级在于“识记”与“理解”,即以注释和工具书为载体,读懂并领会文言文大意,简单地对文言文进行主观概括和分析。要求考生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写作手法等,或对两篇文言文的某些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从题型上看,概括分析题以主观性试题居多,如填空题、简答题和赏析题等。
常考题型
1、内容概括
从原文筛选概括出具体事例,事情的表述要包含人、时、地、原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2、原因分析概括
分清层次,厘清因果,据果索因或据果述因,准确转译。
3、人物特点概括
概括人物形象,可以从文中直接找出词语、从文中所写的具体事件和从其他人物或作者的评价中概括。
4、评价作者观点态度
结合背景及相关文字把握作者对传主及事件的观点态度,进而明确写作意图、文章主旨和获得的启示。
二、答题技巧
1、审题干,定位相关区域。
明确内容概括、原因分析概括、人物特点概括和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等常考题型,迅速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答题区域。
2、扣文本,分条综合概括。
仔细阅读相关区域,可以运用摘录法或层意提取法,在文言翻译的基础上,以意译为主,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2023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宋濂两篇赠序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有删改》)
【乙】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①,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②,会余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余甚自愧。方余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余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③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④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余,余将不一愧而已也。
(节选自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有删改)
【注释】①照磨:掌管宗卷,钱榖的属吏。②以例自免归:依惯例自请免职。③没(mò):高过。④试归而求:试着归家之后去寻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生以乡人子谒余( )
(2)及年壮方可出( )
2.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
B.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
C.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
D.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流辈甚称其贤。
(2)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
4.【甲】【乙】两文都是赠序,这类文体,在赠人以言的同时,也往往抒发作者的某些情志或心怀。【甲】文旨在勉励马君则① 。【乙】文旨在勉励陈庭学② 。结合《送东阳马生序》全文及【乙】文,你读出了宋濂先生的志趣:③ 。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咏雪》)
【乙】
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①?”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②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④镞而砺之⑤,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节选自《孔子家书》,有删节)
【注释】①好(hào)乐:喜好,爱好。②柔:同“揉”,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或直的变曲。③达于犀革:射穿用犀牛皮制作的战甲。④栝而羽之:栝(guā),箭的末端;羽,作动词用,即用羽毛装饰。⑤镞而砺之:镞(zú),箭头;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砺。
5.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公欣然口/欣然前往
B.撒盐空中差可拟/其势若犬牙差互
C.汝何好乐/太守之乐其乐也
D.岂可及哉/及鲁肃过浔阳
6.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分析理解,选出错误的一项( )
A.甲文中胡儿用“撒盐”的比喻描绘了“雪骤”的场景。
B.甲文表现了谢道韫出色的文学才华。
C.乙文中孔子强调了人的天分对成才的重要性。
D.乙文划线句子,这样断句是正确的:“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8.谢公是无言教育子侄,孔子是有言教育子路,都获得很好的效果。结合甲乙文,分别谈谈谢公和孔子是如何做到教育子弟的。
(2023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真题)班级开展“走近诗人刘禹锡”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诗人传记]
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擢①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入为监察御史。工文章,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被贬为播州刺史,后易连州。去京师又十余年,连次数郡,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唱和往来,梦得尝为《西塞山怀古》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会昌二年七月卒,赠户部尚书。
(选自《新唐书》《旧唐书》,有删改)
[材料二:诗人作品]
◎贬谪期间
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②人狂。
◎晚年生活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酬乐天咏老见示》)
[注释]①擢(zhuó):提拔,选拔。②嗾(sǒu):使。
9.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土 风 僻 陋 举 目 殊 俗 无 可 与 言 者
10.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释义
善五言诗 成语推断法:多谋善断 (1)
执政不悦 语境推断法: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 (2)
又徙夔州刺史 查阅字典法:①迁移;②调动(官职) (3)
尝为《西塞山怀古》等诗 课内迁移法: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4)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去京师又十余年。
(2)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12.阅读材料二“贬谪期间”的两首诗,完成任务。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秋词》(其二)前两句的画面。
(2)两首《秋词》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分别联系诗句分析。
13.永贞革新失败后,与刘禹锡一同被贬的柳宗元写下了《小石潭记》,请联系材料二和链接材料,分析他们被贬后心境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4.通过此次主题学习,你从刘禹锡身上获得哪些积极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材料作答。
(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真题)材料一: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悲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材料二:
(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注引《魏略》)
材料三:
《书》曰:“好问则裕。”《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江南有一权贵,读误本《蜀都赋》注,解“蹲鸱①,芋也”,乃为②“羊”字;人馈羊肉,答书云:“损惠③蹲鸱。”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后寻迹方知如此。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①蹲鸱:大芋头,因其外形如鸱乌下蹲而得名。②为:同“伪”,虚假。③损惠:谢人馈礼物的敬辞。
15.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无冻馁之患 患得患失 B.奔走之劳 飞沙走石
C.其义自见 真知灼见 D.孤陋而寡闻 鳏寡孤独
16.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三处)
举 朝 惊 骇 不 解 事 义 久 后 寻 迹 方 知 如 此。
1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序,一种文体。在古代可分为:赠别序,如《送东阳马生序》;诗文序,如《桃花源记》;宴集序,如《兰亭集序》。
B.“太学”是古代的大学。孔子在鲁国始设太学,隋炀帝改为国子监。书院也是古代官办教育机构,明清时期,德州著名的书院有柳湖书院、繁露书院等。
C.博士,选文中为学官,古时也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如茶博士。现指最高一级学位。
D.古代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的地区称“江南”,也称“江东”“江左”。现在广义的“江南”比古代范围广。
18.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的意思。
19.阅读三则材料,你有哪些学习上的收获?你在学习上有什么独特的体会?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景祐中,范文正公知开封府,忠亮谠①直,言无回避,左右不便,因言公离间大臣,自结朋党。乃落②天章阁待制③,黜知饶州。余靖④安道上疏⑤论救,以朋党坐⑥贬。尹洙⑦师鲁言:“靖与仲淹交浅,臣与仲淹义兼师友,当从坐。”贬监郢州税。欧阳永叔贻书,责司谏高若讷⑧不能辩其非辜。若讷大怒,缴其书,降授夷陵县令。
(节选自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乙]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⑨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⑩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谠(dǎng):正直。②落:革除。③天章阁待制:官职名。④余靖:人名,字安道。⑤疏:给皇帝的奏议。⑥坐:犯罪。⑦尹洙:人名,字师鲁。⑧司谏高若讷:司谏,专管提意见的官职;高若讷,人名。⑨党引:结为朋党,互相勾结。⑩贼:伤害。
20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 释义
范文正公知开封府 查阅字典:①知道;②见解;③主持,主管 A
惟君子则有之 课内迁移: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湖心亭看雪》) B
则同心而共济 参考成语:同舟共济 C
2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朋党坐贬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B.及其见利而争先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C.君子则不然 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D.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22用现代汉语翻下面句子。
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23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范仲淹贬官饶州后,余靖、尹洙、欧阳修三人分别为他做了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写出。
②余靖、尹洙、欧阳修三人所为可印证[乙]文中“君子有朋”这一观点,请具体分析。专题07 文言文阅读抢分法宝(概括分析)(解析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阅读检测的能力层级在于“识记”与“理解”,即以注释和工具书为载体,读懂并领会文言文大意,简单地对文言文进行主观概括和分析。要求考生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写作手法等,或对两篇文言文的某些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从题型上看,概括分析题以主观性试题居多,如填空题、简答题和赏析题等。
常考题型
1、内容概括
从原文筛选概括出具体事例,事情的表述要包含人、时、地、原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2、原因分析概括
分清层次,厘清因果,据果索因或据果述因,准确转译。
3、人物特点概括
概括人物形象,可以从文中直接找出词语、从文中所写的具体事件和从其他人物或作者的评价中概括。
4、评价作者观点态度
结合背景及相关文字把握作者对传主及事件的观点态度,进而明确写作意图、文章主旨和获得的启示。
二、答题技巧
1、审题干,定位相关区域。
明确内容概括、原因分析概括、人物特点概括和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等常考题型,迅速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答题区域。
2、扣文本,分条综合概括。
仔细阅读相关区域,可以运用摘录法或层意提取法,在文言翻译的基础上,以意译为主,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2023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宋濂两篇赠序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有删改》)
【乙】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①,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②,会余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余甚自愧。方余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余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③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④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余,余将不一愧而已也。
(节选自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有删改)
【注释】①照磨:掌管宗卷,钱榖的属吏。②以例自免归:依惯例自请免职。③没(mò):高过。④试归而求:试着归家之后去寻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生以乡人子谒余( )
(2)及年壮方可出( )
2.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
B.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
C.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
D.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流辈甚称其贤。
(2)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
4.【甲】【乙】两文都是赠序,这类文体,在赠人以言的同时,也往往抒发作者的某些情志或心怀。【甲】文旨在勉励马君则① 。【乙】文旨在勉励陈庭学② 。结合《送东阳马生序》全文及【乙】文,你读出了宋濂先生的志趣:③ 。
【答案】1. 拜见 待,等到 2.A 3.(1)同辈的人十分称赞他的贤能。
(2)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 4. 再接再厉,不断进取 要像古之贤士“坐守陋室”那样,甘居一室,深入思考,心纳天下,进一步提升自我修养和精神境界 专心治学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谒:拜见。
(2)句意:等到我壮年时,才可以四处游历。及:等到,待。
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意:(他们)都坐在简陋的屋子里,被丛生的杂草掩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向意趣却经常是很充实饱满的。
重点字词:皆:都,全部。坐守:坐着守护,坚守。陋室:简陋的屋子。蓬蒿:形容环境荒凉,杂草丛生。没:掩没,覆盖。户:门,门户。志意:志向和意趣。常:经常,常常。充然:充实饱满的样子。
句子结构:“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是一个并列结构,描述了一类人所居住环境的共同特征;“而志意常充然”则是一个主谓结构,描述了这类人的精神面貌。这里的并列结构和主谓结构之间进行划分,以保持句子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1)重点字词:流:同一流,同一类。辈:同辈的人。称:称赞。其:指马生。贤:贤能,有德行有才能。
(2)重点字词:得无:莫非,岂不是。出于:来源于,产生于。之:的。乎:疑问语气词,吗、呢。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
第一空,根据甲文“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可知,宋濂希望马君则能够在学业上持续努力,不要因为现有的成就而满足,要再接再厉,追求更高的境界。因此,甲文旨在勉励马君则再接再厉,不断进取。
第二空,根据乙文第三段“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可知,宋濂通过赞美古代贤士的修行方式,希望陈庭学能够学习他们,不要过于追求物质的享受,而是要注重精神的提升和修养。因此,乙文旨在勉励陈庭学要像古之贤士“坐守陋室”那样,甘居一室,深入思考,心纳天下,进一步提升自我修养和精神境界。
第三空,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通过自身艰苦求学的经历,向马君则强调了学习的不易与珍贵,鼓励他“再接再厉,不断进取”。而在乙文中,他则通过赞美古代贤士的修行方式,勉励陈庭学要甘于寂寞,深入思考,以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在两篇赠序中,宋濂都反复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人们才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修养和能力,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这种对学习的执着追求,正是他专心治学的体现。因此,结合《送东阳马生序》全文及乙文,我们可以深入读出宋濂先生的志趣是专心治学。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高大的屋子里面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的年轻人马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乙)
天台陈庭学君,擅长作诗,多次以中书左司掾之职而随从大将北征,建有功劳,提拔为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经过水路到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曾经在此生活过,英雄豪杰曾在此攻伐征战、驻扎防守过,诗人文士也曾在此游历观览、饮酒射覆、赋诗吟咏。庭学无处不去游历观览,之后必定发而为诗,用来记录这些地方景物和时序的变化,由此他的诗艺更加精湛。三年之后,庭学依惯例自己辞职归来,在京师和我相聚。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语气更加豪壮,志趣理想更加高远,这大概是他得益于山水帮助的缘故吧。
我内心很是惭愧,正当我年少时,曾经立志要出游天下,只是由于学业未成而不得空闲。等到可以出游的壮年时,四方战乱,我无处落脚容身。到现在圣主兴起,天下太平,四海成为一家,然而我却越来越老了。想要像庭学那样游历天下,还有可能吗?
然而,我听说过古代的那些贤士,像颜回、原宪,他们都坐在简陋的屋子里,被丛生的杂草掩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向意趣却经常是很充实饱满的,仿佛有一种囊括天地宇宙的胸怀。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有超出山水之外的东西吗?庭学大概就是尝试着回去探索这方面的东西吧。如果庭学有什么收获,就要告诉我,那样的话我将不只是惭愧而已。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咏雪》)
【乙】
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①?”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②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④镞而砺之⑤,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节选自《孔子家书》,有删节)
【注释】①好(hào)乐:喜好,爱好。②柔:同“揉”,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或直的变曲。③达于犀革:射穿用犀牛皮制作的战甲。④栝而羽之:栝(guā),箭的末端;羽,作动词用,即用羽毛装饰。⑤镞而砺之:镞(zú),箭头;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砺。
5.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公欣然口/欣然前往
B.撒盐空中差可拟/其势若犬牙差互
C.汝何好乐/太守之乐其乐也
D.岂可及哉/及鲁肃过浔阳
6.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分析理解,选出错误的一项( )
A.甲文中胡儿用“撒盐”的比喻描绘了“雪骤”的场景。
B.甲文表现了谢道韫出色的文学才华。
C.乙文中孔子强调了人的天分对成才的重要性。
D.乙文划线句子,这样断句是正确的:“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8.谢公是无言教育子侄,孔子是有言教育子路,都获得很好的效果。结合甲乙文,分别谈谈谢公和孔子是如何做到教育子弟的。
【答案】5.A 6.C 7.(1)不如(把它)比作柳絮乘风飘舞。(2)据此说来,何必要学习呢? 8.示例:谢公通过下雪天应景发问,来考考他的子侄们的文学才情,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文雅的家庭氛围来无声地教育后辈;孔子循着子路的比喻,也用比喻教育他努力学习,结果子路心悦诚服。
【解析】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均为“高兴”;
B.差不多/交错;
C.喜好/以……为乐;
D.比得上/等到;
故选A。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由“学岂有益哉?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可知,孔子以箭头与未经加工的竹子比较作喻来说理,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同样重要的道理;
故选C。
7.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未若,倒不如。因,趁、乘。
(2)句重点词语:以此,据此。言,说。何,何必。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甲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内容可知,短文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谢公通过下雪天应景发问,来考考他的子侄们的文学才情,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文雅的家庭氛围来无声地教育后辈;
结合乙文中“学岂有益哉?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可知,孔子以箭头与未经加工的竹子比较作喻来说理,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同样重要的道理。
【点睛】参考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孔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吗?”……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牛皮(做的铠甲)。从这个道理来说,有什么可以学习呢?”孔子说:“如果劈开它在一端束上羽毛,并给它加上金属的箭头磨得更加锋利,它射得不就更加深了吗?”子路拜了两拜说:“恭敬地接受您的教导。”
(2023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真题)班级开展“走近诗人刘禹锡”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诗人传记]
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擢①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入为监察御史。工文章,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被贬为播州刺史,后易连州。去京师又十余年,连次数郡,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唱和往来,梦得尝为《西塞山怀古》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会昌二年七月卒,赠户部尚书。
(选自《新唐书》《旧唐书》,有删改)
[材料二:诗人作品]
◎贬谪期间
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②人狂。
◎晚年生活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酬乐天咏老见示》)
[注释]①擢(zhuó):提拔,选拔。②嗾(sǒu):使。
9.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土 风 僻 陋 举 目 殊 俗 无 可 与 言 者
10.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释义
善五言诗 成语推断法:多谋善断 (1)
执政不悦 语境推断法: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 (2)
又徙夔州刺史 查阅字典法:①迁移;②调动(官职) (3)
尝为《西塞山怀古》等诗 课内迁移法: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4)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去京师又十余年。
(2)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12.阅读材料二“贬谪期间”的两首诗,完成任务。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秋词》(其二)前两句的画面。
(2)两首《秋词》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分别联系诗句分析。
13.永贞革新失败后,与刘禹锡一同被贬的柳宗元写下了《小石潭记》,请联系材料二和链接材料,分析他们被贬后心境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4.通过此次主题学习,你从刘禹锡身上获得哪些积极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材料作答。
【答案】9.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10. 善于、擅长 高兴 ② 曾经 11.(1)离开京城又十多年。
(2)虽然(刘禹锡)官位不显达,(但)公卿大官中有很多人与他交往。 12.(1)霜降时节,山明水净,夜晚白露凝结为霜;远处的树木,叶大都变成深红,间或还有一两枝浅黄,耀眼夺目,绚烂缤纷。
(2)第一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运用对比手法,把人们对秋天的看法与自己的看法作对比,热情赞美秋天,表达对秋天的喜爱;第二首“岂如春色嗾人狂”将春季的轻浮与秋季的端庄素雅作对比,突出了秋之高洁和沉稳,反映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积极高昂的精神面貌。 13.材料二通过刘禹锡贬谪期间及晚年作的诗,表现了刘禹锡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不屈的意志;而柳宗元通过对小石潭周围景象的描绘,写出他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14.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有像刘禹锡一样积极乐观的心态和不屈的意志,要相信自己终能战胜困难。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该句意为:地方偏僻民风粗陋,满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句中“土风僻陋”写的是当地的状况,“举目殊俗”与“无可与言者”是刘禹锡的感受。据此可断句为: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含义。
(1)该句意为:善于作五言诗。联系成语“多谋善断”意为:很有智谋,又善于判断。迁移到此处即知“善”意为:善于、擅长。
(2)该句意为:执政的人很不高兴。联系前一句“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的意思“但刘禹锡写了《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中有讥讽之意”可知,此处指看到刘禹锡写的含有讥讽之意的诗而不高兴,故此处“悦”意为:高兴。
(3)该句意为:又迁任夔州刺史。“徙”后跟的是官职名称,联系字典含义可知,“徙”在此处应为“调动(官职)”之意;故选②。
(4)该句意为:刘禹锡曾经写了《西塞山怀古》等诗。联系“尝趋百里外”中“尝”是“曾经”的意思,此处“尝”意为:曾经。
1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1)句重点词:去:离开;京师:指京城。
(2)句重点词:虽:虽然;达:显达;交:交往。
12.(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作答此类题目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发挥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的意思是山明水净,夜晚下了霜;满树的叶子现在已有红有黄。然后抓住主要的意象“山”“水”“霜”“树”,分析出意象的主要特点,山的特点是“明”,“水”的特点是“净”,画面里还有“霜”;从“数树深红出浅黄”可看出叶的特点是“深红出浅黄”,树叶红黄相间,色彩绚丽、赏心悦目。由此展开描绘即可。
示例:秋天到了,山色清明溪水清澈,一夜的清寒让遍地的白露凝结成霜,在清晨的光芒下尽是一片惨白。远山上的树叶也由绿色变得一片深黄,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
(2)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对比分析。由《秋词》(其一)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可知,“秋日胜春朝”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秋日”和“春朝”进行对比,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将自己与人们对秋天的看法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热爱与赞美。诗歌《秋词》(其二)中“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意为: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使人轻狂。这句话将“春色嗾人狂”和秋天的“山明水净”“清入骨”对比,突出了秋天的清冷、高洁,表现了诗人清高、闲淡的情韵和积极高昂的精神状态。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3.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分析。
根据材料二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可知,作者通过将自己与他人心境的对比,言明对秋天不同于常人的感受,再联系诗人当时正值贬谪的人生处境,从这首诗中能够看出刘禹锡乐观的心态和不屈的人生态度。根据链接材料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本是寄情山水的柳宗元,幽微难明的心境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作者那种被贬的忧伤凄苦再次流露出来,“凄”“寒”两字表达作者内心的悲怆与凄苦。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4.本题考查人生启示。开放性试题,结合刘禹锡积极向上、高昂乐观的人生态度,谈对自己的人生启示,表达清晰,语言流畅即可。
示例:人生中总要遇到各种挫折与困苦,这是我们无法预料的。与其沉溺于悲痛之中,不如鼓起勇气,乐观面对,反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面对困难,收获精彩人生。
【点睛】参考译文:
材料一:
刘禹锡,字梦得,家中世代是儒生。(刘禹锡在)贞元九年被提拔为进士的等第,荣登博学宏辞科。(刘禹锡)精通写文章,善于作五言诗。贞元末年,王叔文被太子欣赏任用,刘禹锡因为名气在当时很大,(王叔文)和他交往,叔文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太子继承皇位后,朝廷中的重大议题和秘策多出自王叔文之手。(王叔文)请刘禹锡和柳宗元在宫中商议(国事),(刘、柳)所提出的观点都被(王叔文)采纳。
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牵连贬为连州刺史,(还)没到(连州),(又被再)贬为朗州司马。(朗州)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风气落后,满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只能用写文章和吟咏诗文来陶冶性情。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回(京城),宰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任职)。但刘禹锡写了《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中有讥讽之意,执政的人很不高兴,又被贬出(京城)做播州刺史,后来改调(刘禹锡)去连州。离开京城又十多年,接连在几个州任刺史,又迁任夔州刺史。
刘禹锡晚年和少傅白居易交好,诗词文章,当时没有在他们之上的人。白居易常常和刘禹锡相互和诗酬答,刘禹锡曾经写了《西塞山怀古》等诗,江南文士称这些诗为佳作。虽然(刘禹锡)官位不显达,(但)公卿大官中有很多人与他交往,会昌二年七月(刘禹锡)去世,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链接材料: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真题)材料一: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悲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材料二:
(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注引《魏略》)
材料三:
《书》曰:“好问则裕。”《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江南有一权贵,读误本《蜀都赋》注,解“蹲鸱①,芋也”,乃为②“羊”字;人馈羊肉,答书云:“损惠③蹲鸱。”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后寻迹方知如此。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①蹲鸱:大芋头,因其外形如鸱乌下蹲而得名。②为:同“伪”,虚假。③损惠:谢人馈礼物的敬辞。
15.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无冻馁之患 患得患失 B.奔走之劳 飞沙走石
C.其义自见 真知灼见 D.孤陋而寡闻 鳏寡孤独
16.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三处)
举 朝 惊 骇 不 解 事 义 久 后 寻 迹 方 知 如 此。
1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序,一种文体。在古代可分为:赠别序,如《送东阳马生序》;诗文序,如《桃花源记》;宴集序,如《兰亭集序》。
B.“太学”是古代的大学。孔子在鲁国始设太学,隋炀帝改为国子监。书院也是古代官办教育机构,明清时期,德州著名的书院有柳湖书院、繁露书院等。
C.博士,选文中为学官,古时也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如茶博士。现指最高一级学位。
D.古代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的地区称“江南”,也称“江东”“江左”。现在广义的“江南”比古代范围广。
18.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的意思。
19.阅读三则材料,你有哪些学习上的收获?你在学习上有什么独特的体会?
【答案】15.A 16.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后寻迹/方知如此 17.B 18.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因为闭门读书、自以为是,所以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错误言论(被人耻笑)。 19.收获:读书要专心;文章要读熟读透;合理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与他人相互交流切磋,弥补疏漏。体会:建立学习记录本,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
【解析】1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忧虑”的意思;
B.跑,疾行/滚动;
C.同“现”,显现,出现/见识,见解;
D.少,缺少/指妇人丧夫;
故选A。
1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句意:满朝官员都(对此)感到惊讶,不明白他写的是什么意思,很久以后追寻事情的来龙去脉,才知道是这么一回事。“不解事义”是“举朝惊骇”的原因;“久后寻迹”和“方知如此”为承接关系;
故断句为: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后寻迹/方知如此。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B.有误,太学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期,“孔子在鲁国始设太学”表述有误。书院是我国古代私人或官府所立讲学研习的场所,“古代官办教育机构”表述有误;
故选B。
1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作答本题,要理解其中关键词语的意思。
“师心自是”本指以己心为师,后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稠人广坐”的意思是大庭广众之下。
19.本题考查谈阅读收获与体会。根据三则材料的具体内容,结合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谈收获即可。谈学习上的体会时,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独特的学习方法或心得,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示例:
收获:结合材料一“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可知,读书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结合材料二“必当先读百遍”“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可知,文章要读熟读透,合理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结合材料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可知,学习过程中要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式学习能更好促进我们进步。
体会:我在学习上的体会是今日是今日毕,遇到难以理解或不明白的知识,第一时间请教老师或同学,决不能把问题留给明天。
【点睛】参考译文:
材料一: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材料二: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解说注释。(他)对《左传》也有很深的见解,(根据研究心得,)写作了《朱墨别异》这本书。有读书人想向他求学,他不肯教,却说:“一定要把书先读上一百遍。”(又)说:“把书读上一百遍,自然就明白其中的意思了。”向他求学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来读书)。”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中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空闲时间,雨天是四季里的空闲时间。”
材料三:《尚书》中说:“喜欢提问,便知识充足。”《礼记》中说:“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相互切磋),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学习必须要互相切磋,互相启发,这是很明白的。(我时常)见到有人(只知道)闭门读书,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而在)大庭广众之下,(又)口出诸多谬误。江南有一位权贵,读了错误百出的《蜀都赋》的注本,其中注解“蹲鸱,芋也”的“芋”字错作为“羊”字;(因此,)有人馈赠他羊肉时,(他)回信说:“谢谢您惠赐蹲鸱。”满朝官员都(对此)感到惊讶,不明白他写的是什么意思,很久以后追寻事情的来龙去脉,才知道是这么一回事。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景祐中,范文正公知开封府,忠亮谠①直,言无回避,左右不便,因言公离间大臣,自结朋党。乃落②天章阁待制③,黜知饶州。余靖④安道上疏⑤论救,以朋党坐⑥贬。尹洙⑦师鲁言:“靖与仲淹交浅,臣与仲淹义兼师友,当从坐。”贬监郢州税。欧阳永叔贻书,责司谏高若讷⑧不能辩其非辜。若讷大怒,缴其书,降授夷陵县令。
(节选自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乙]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⑨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⑩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谠(dǎng):正直。②落:革除。③天章阁待制:官职名。④余靖:人名,字安道。⑤疏:给皇帝的奏议。⑥坐:犯罪。⑦尹洙:人名,字师鲁。⑧司谏高若讷:司谏,专管提意见的官职;高若讷,人名。⑨党引:结为朋党,互相勾结。⑩贼:伤害。
20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 释义
范文正公知开封府 查阅字典:①知道;②见解;③主持,主管 A
惟君子则有之 课内迁移: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湖心亭看雪》) B
则同心而共济 参考成语:同舟共济 C
2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朋党坐贬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B.及其见利而争先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C.君子则不然 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D.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22用现代汉语翻下面句子。
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23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范仲淹贬官饶州后,余靖、尹洙、欧阳修三人分别为他做了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写出。
②余靖、尹洙、欧阳修三人所为可印证[乙]文中“君子有朋”这一观点,请具体分析。
【答案】20 A③ B只,只有 C渡
21A
22君子以理想目标相同结成朋友,小人以利益一致结成朋友,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23①余靖上奏折为范仲淹辩解,尹洙自请罪名被贬为郢州的酒税监,欧阳修给司谏高若讷写信,责备他没有尽言官之职。
②余靖、尹洙、欧阳修三人所为,所恪守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和节操,可以印证[乙]文中“君子有朋”的观点。
【详解】20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A.句意:范仲淹担任开封府的知府。知:主持,主管。根据字典给出的注释,故选③。
B.句意:只有君子才有。根据“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的“惟”的意思是只,只有可知;惟:只,只有。
C.句意:就能够携手同心、和衷共济。根据“同衷共济”的意思:本义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济:渡。
2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以:介词,因为/介词,因为。
B.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C.然:这样/……的样子。
D.之:代词,它们/定语后置的标志。
故选A。
2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
以……为:把……作为;此:这。
23①本题考查内容的梳理和概括。结合“余靖安道上疏论救,以朋党坐贬。尹洙师鲁言:‘靖与仲淹交浅,臣与仲淹义兼师友,当从坐。’贬监郢州税。欧阳永叔贻书,责司谏高若讷不能辩其非辜。若讷大怒,缴其书,降授夷陵县令”句可概括为:余靖上奏折为范仲淹辩解,尹洙自请罪名被贬为郢州的酒税监,欧阳修给司谏高若讷写信,责备他没有尽言官之职。
②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由“余靖安道上疏论救,以朋党坐贬。尹洙师鲁言:‘靖与仲淹交浅,臣与仲淹义兼师友,当从坐。’贬监郢州税。欧阳永叔贻书,责司谏高若讷不能辩其非辜。若讷大怒,缴其书,降授夷陵县令”句可知:余靖上奏折为范仲淹辩解,尹洙自请罪名被贬为郢州的酒税监,欧阳修给司谏高若讷写信,责备他没有尽言官之职。余靖、尹洙、欧阳修三人所为,所恪守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和节操,可以印证[乙]文中“君子有朋”的观点。
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景祐年间,范仲淹担任开封府的知府,忠诚耿直,说话从无顾忌,他身边的人感到很不适应,就诬告范仲淹在大臣之间挑拨离间,还和一些大臣结为团伙。皇上于是革除他天章阁待制的职位,把他贬为饶州的知府。余安道上奏折为他辩解,因为“同伙”罪连累被贬。尹师鲁说:“余安道与范仲淹交情很浅,我与范仲淹情谊上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应该连同获罪。”于是尹师鲁被贬为郢州的酒税监。欧阳修给司谏高若讷写信,责备他没有尽言官之职,不能辩明范仲淹、余靖和尹洙没有罪行,是清白的。高若讷很生气,收缴了这封信,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的县官。
【乙】君子以理想目标相同结成朋友,小人以利益一致结成朋友,这是很自然的道理。然而我认为小人没有朋友,只有君子才有。小人所喜好的是利益功名,所贪的是金钱财物。当他们利益一致的时候,暂时互相勾结而成为朋党,这种朋党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实利就会相互争先,或者到无利可图了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会互相保全,所以说小人没有朋友。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所恪守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和节操。用它们来修养品德,那么彼此目标相同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用它们来效力国家,就能够携手同心、和衷共济,自始至终一贯如此,所以说只有君子才有朋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