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五单元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本课通过三个子目(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讲述两次鸦片战争的概况,从而认识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转型的关系。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联系发展、客观辩证的方法,评价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两次鸦片战争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实证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特点、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鸦片战争时期睁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的主张,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1.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结果与影响
2.难点:多角度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的时空背景和历史影响以及鸦片战争性质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
通过相关视频《复兴之路-鸦片战争》,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视频,视频讲述的是19世纪中国和英国的社会背景和战争爆发的相关原因。大家思考一下,通过相关视频《复兴之路-鸦片战争》,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视频,视频讲述的是19世纪中国和英国的社会背景和战争爆发的相关原因。我们再结合图片,大家思考一下,19 世纪中期的英国与中国有何差异?(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思考?)
【讲授新课】
一、19 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指出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的形势如何?
自主学习
1、19世纪中期的世界形势:19世纪中期,世界形势发展到全新的格局。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产品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当时,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英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法国从越南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19世纪40年代,俄国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美国商人活跃于世界各地,美国资产阶级成了英国侵华的帮凶。
学生思考后得出
19世纪中期的中国形势:当欧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代,清政府作为中国的统治者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中国社会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仍很顽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处在传统状态。武备落后,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很差,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社会阶级矛盾正在激化中,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师总结:综上所述,中国是落后的封建社会,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
过渡:19世纪上半叶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 需要2-3个月,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
硝烟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二、两次鸦片战争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师:通过材料中国出产的茶叶以及丝绸带给西方巨大的贸易逆差,以致于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商人不得不向中国输入巨额白银以换取这些物资;为了解决贸易逆差的问题,英国的一些居心叵测的官员决心利用鸦片来扳回局面。
就有了,以下
(1)具体原因: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战争的经过与结果如何?
自主学习
(2)直接原因:鸦片战争前,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使中国一年流失的白银在1000万两以上。面对广州外海的鸦片走私,道光皇帝特命湖广总督林则徐前往广州严厉禁烟。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2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此举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和弃绝毒品的道德心。英国大鸦片贩子认为中国禁烟措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英国议会通过决议批准政府对华发动战争。
过渡: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问题探究: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材料: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学生得出:仍然会发生,因为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3)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材料情境
英国人马尔丁R.M.Martin说:“鸦片贩卖者腐化了、降低了
和毁坏了不幸福的人底精神生活,而且还毒杀了他们的身体。鸦片贩卖者时时刻刻向贪婪无厌的吃人神贡献新的牺牲品,而充当凶手的英人和服毒自杀的华人,就彼此竞争,向吃人神的祭台上贡献牺牲品。”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
思考:有人说,英国为了平衡贸易而来;也有人说,英国是为了通商发动战争,因此把鸦片战争称为“通商战争”,你同意上述说法吗?为什么?
师生共同得出:不同意,平衡贸易必须是对等权利下的贸易,贩卖鸦片在英国本土是违法的,在中国也是违法的。英国用非法的鸦片走私和军舰、大炮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以便进行野蛮的掠夺,这是中国被迫开关的直接原因。鸦片贸易是赤裸裸的掠夺,不带有任何传播资本主义文明的性质。西方有些学者把鸦片战争称为“争取平等通商权利的战争”是出于对殖民主义侵略的辩护,是对可耻的鸦片贸易的美化。
过渡:了解完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后,我们来看下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自主学习
(2)战争经过与结果:1840年,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40余艘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组织了抵抗。这场反击英国侵略的战争,以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而结束。这个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1844年,美国、法国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内河航行自由权等。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
图片情境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下条约产生的影响
过渡:“鸦片战争”怎么还来了第二次?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鸦片战争后……英货输入总值,1842年为426万元,1845年达到1053万元。由于运到中国的棉毛制品销路不广……从1846年起,英国输华商品量开始减少。1846年至1855年的十年间,除1851年、1852年外,始终没到达到1845年的水平。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提出修约遭到清政府拒绝。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战争的经过与结果如何?
自主学习
(1)背景原因:英国等侵略者从鸦片战争中获得了种种特权,但是未能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他们便要求修约。清政府以《南京条约》不是商约为由,拒绝修约。
总结: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提出修约遭到清政府拒绝。
方式:“修约”→诉诸武力
战争借口:亚罗号事件;西林教案
材料情境
“亚罗号”事件
“亚罗号”是一艘中国的走私船,曾在香港注册,已过期。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黄埔逮捕了船上几名海盗和涉嫌船员。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在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指使下,硬指此船为英国所有,并且捏造船上悬挂的英国国旗曾被中国兵勇侮辱,要求中国送回被捕者并公开道歉。两广总督叶名琛据实驳斥,将人犯送到英国领事馆,但巴夏礼拒绝接受。这个所谓“亚罗号”事件,成为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西林教案”又称“马神甫事件”,是指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违反《中法黄埔条约》,自行进入中国内地活动。但马赖1856年2月广西西林县知县未依据条约义务(把拘捕的法国人解送至法领事馆的情况)就处死了马赖。1857年,法国政府遂以此为借口,任命葛罗为全权代表,与英国联兵侵略中国。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下战争进程
自主学习
(2)战争经过与结果: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次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大沽炮台,遭到清军反击,英军损失很大。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大量权益。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赢过吗?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制定路线进京换约,经过大沽炮台,遭到清军反击,英法兵舰损失很大。
但是最后我们还是战败了。
图片情境
思考:新增加的通商口岸有何特点?
新增加的通商口岸有何特点:
数量上:多
范围上:广
地域上:深
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又是如何?
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如何?
自主学习
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图片情境
合作探究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
社会性质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中国步入近代历史
社会政治 导致晚清政局的变化,出现洋务派
社会经济 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阶级关系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先后产生
社会思想 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对外关系 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
社会生活 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总结: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人民也开始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新思潮
三、开眼看世界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开眼看世界人们的具体有何表现?
自主学习
《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充分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颟顸、封闭与腐朽。
表现:
1.林则徐:林则徐具有实事求是的品格。他面对英美官员交涉鸦片烟土,需要国际知识,便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
2.魏源:林则徐被贬后,把《四洲志》交给他的朋友魏源。魏源注意收集外国史地知识,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和社会现状,介绍外国军事和科技,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徐继畬:福建布政使徐继畬是又一位开眼看世界的人。他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瀛寰志略》一书。《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这些睁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图片情境
林则徐与《四洲志》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课堂小结】
习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