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3 22:5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本课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文化“包容、自信、开放”为主线,以“任务驱动、全员参与”为方式,力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主要讲述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上承先秦秦汉,下启宋元,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儒释道兼容并蓄、共同发展的时期,是中国文化开放、包容而又自信的时期。儒道的发展,使儒学受到了冲击,不断吸收佛道精华促进自身发展,体现着吸收外来的文化发展特质;书法、绘画、诗歌大放光彩,展现着中国文化的高度自信;注重对外交流、不断对外传播既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吸收外来和自信满满,又彰显着中国文化的世界眼光和世界价值。
三、学情分析:
在知识铺垫方面,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初中有所涉及,但内容呈现比较浅显,学生对内容的分析缺乏广度和深度。
从课题风格上看,本课理论性高,趣味性不足,学生潜意识里会认为这是一节枯燥的理论课,从而降低对本课的心理期待。本课注重创设情境,变换方法,改变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认清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对民族的认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史料、人物、图片、视频和地图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在梳理和概括这一时期文化成就和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包容、自信、开放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世界眼光、世界意识对于推动文化交往、文明互鉴的重要价值,进而理解隋唐文化对外传播产生的世界价值。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三国至隋唐时期文化发展的成就和特点;包容、自信、开放的文化出现的原因及产生的价值。
六、教学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在思考中了解文化的多元和包容,在欣赏中领略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在探究中分享文化的视野和价值。用史料和图片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在讲完思想发展,文学书法绘画成就后,让学生思考文学艺术达到高峰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在三国至隋唐五代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在南北朝书法风格的不同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在多元包容的文化发展中,在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中,在自由洒脱的书法绘画中,在充满自信的文学作品中,在包容开放的对外交往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步步深入,不断推进,引导学生不断坚定对个人、时代和国家的高度自信。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杨叔子院士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没有优秀文化,没有民族精神,不打自垮。”三国至隋唐五代是中国文化的辉煌时代。它有何特点,又给我们今天以何启示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领略文化的魅力。
设计思路:用杨院士关于文化对民族、对国家深远影响的经典论述作答,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三国至隋唐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启示作为引领,让学生明确这一课要讲述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方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一、文化包容
PPT展示:魏晋隋唐时期儒释道发展的资料并提出问题:魏晋隋唐时期文化发展有何特点?
生:思想多元,文化包容。
师:思想的多元并存推动了文化的交流碰撞,下面请大家通过熟悉的人物讲述他身上儒释道的印记?
PPT展示:学生熟悉的孙悟空的图片并提出探究问题:请大家根据自己所知的《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故事寻找他身上所体现的儒释道印记?
生:西天取经的故事本身就是佛教的故事,孙悟空七十二变师从于菩提祖师融儒释道于一身,具有鲜明的道教特色;遇见困难经常向各路神仙求教,既有佛教的观音菩萨,又有道教的太上老君;取经途中,伸张正义体现了儒家的浩然正气,本领再大却跳不出如来佛祖的手心体现儒家的等级观念。
师:由此可见,三教合一的印记在孙悟空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三教合一的发展特别是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一起来分析!
PPT展示:魏晋隋唐时期佛教发展的相关资料并提出问题:请大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根据材料分析佛教发展的影响?
生:消极,增加了政府支出,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积极,促进了文化艺术特别是书法绘画的发展。
师:这给我们提供了分析问题的方法那就是要在唯物史观的的指导下,全面辨证的分析问题!面对佛道发展带来的冲击,儒学在自省,儒者在应对。
PPT展示:魏晋隋唐时期儒学吸收佛道精华的资料并提出问题:请大家据材料分析这一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
生:既坚守儒家思想,又吸收佛道的精华。
生:理论自信,是一种自信基础上的发展。
师:可以说多元、包容和自信构成了这一时期文化的显著特点,这种自信在文学艺术领域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下面我们一起进入第二部分“读诗 译诗 观心态”。
设计思路:本环节讲述这一时期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的文化特征,通过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多元、包容的文化发展特征,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素养;通过大家熟悉的人物,让学生在熟悉的西天取经的故事中自主寻找在孙悟空身上体现的儒释道印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已知探究未知,获得新知的能力,构建多角度、开放性的答题方式,突破文化在包容中走向三教合一的难点;提取课本关于佛教发展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评价佛教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儒学在冲击下的自省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到吸收外来对于儒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于保证儒学独尊地位的重要价值,进而加深对今天“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文化发展方向的理解和认同。
二、文化自信
PPT展示:曹操的 《短歌行》并提出问题:请大家朗读并翻译熟悉的诗句?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生: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生:人生苦短,建功不成,求才不得,忧虑,忧虑!
师:这首诗反映了曹操身处战乱时代,建功不成的忧虑心态。
PPT展示:李白的 《将进酒》并提出问题:请大家朗读并翻译熟悉的诗句?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生:天生下我,一定有需要用到我的地方,需要我去完成。金钱用尽了,这些散失的东西以后依然会归来。
生:天生有用,钱没再来,还是自信,是对自我的肯定,是对未来的乐观,是对人生的自信。
师:一千两百多年过去了,这种自信仍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
PPT展示:被谱成歌曲的 《将进酒》并提出问题:听完歌曲大家有何感受?
生:感受到的是全场沸腾,我们感到的是心潮澎湃,感到内心在燃烧。这是在唱歌,更是在唱我们自己啊!这是当下我们年轻人心声最真实表达啊!
师:这就是自信的力量,这种自信穿越历史,在新时代唤起了我们年轻人的自信、共识和共鸣。
师:自信的力量不仅在诗歌中穿越,在书法绘画中更是大放光彩。
PPT展示:王羲之的 《兰亭序》并提出问题:请大家仔细欣赏,从中你可以感受到作品背后怎样的时代风貌?
生:潇洒飘逸,游离世外,社会动荡,寄情山水。
师:这是书法,更是魏晋文人逃离现实的真实写照,唐朝则与之不同,我们一起来看。
PPT展示:颜真卿、柳公权、张旭的书法作品并提出问题:从以上楷书及解读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时代风貌?
生:雄浑精巧,兼容并蓄,创新发展,注重法度。
师:其实啊,唐朝书法不仅重视法度,我们一起来感受。
生:个性张扬,自由奔放,博大清新,气势恢宏。
师:重视法度,个性张扬,气势恢宏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大唐气象,这是大唐时代中华民族的国家自信。书法美,绘画更美,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绘画之美。
PPT展示:播放北宋摹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并提出问题:大家在视觉冲击中感受到《洛神赋图》美在何处?
生:色彩鲜明,栩栩如生。
师:这幅画历经千年而色彩鲜明,说明其颜料之精;凄惨故事,栩栩如生,说明其画技之高。他用神来之笔推动着古代绘画的繁荣,这是画家的文化自觉,彰显着魏晋时代的艺术自信。唐朝时出现了画圣吴道子。讲到这里,我们发现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出现了“书圣”“画圣”“诗仙”“草圣”等杰出的文学艺术家,请结合所学分析他们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生: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经济凋敝,佛道盛行,玄学发展,文人寄情于书法和绘画;道家“逍遥自由”的精神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佛教盛行,大量佛像碑记的书写,佛像石窟的开凿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崇尚老庄逃避现实强调自由的玄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隋唐: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开明,兼容并蓄。
师: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发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政治经济的基础是文化自信的根源。我们在导言中提到,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下面我们一起分析材料中的科技特点。
生:科技繁荣,领先世界。
师:领先世界的科技成为我们这一时代国家强大、文化自信的技术支撑,强大而不自满,谦逊而注重交流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接下来,我们进入最后一部分“具有世界视野的文化交流”。
设计思路:这一部分是本课的亮点所在,是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的核心内容。在三国至隋唐五代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在南北朝书法风格的不同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在诗歌、书法风格的变迁中,引导学生读诗、译诗、谈感受,既体现历史核心素养的水平层次,又使学生理解它们背后所反映的时代风貌,培养学生形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思维;在多元包容的文化发展中,在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中,在自由洒脱的书法绘画中,在充满自信的文学作品中,在包容开放的对外交往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坚定个人自信、时代自信和国家自信。
三、文化交流
PPT展示:有学者指出,隋唐时期“文化的开放性使得中华文化具有了世界眼光和世界性的文化价值”并提出问题:请仔细阅读本课“中外文化交流”部分,对上述观点进行说明。
生:东晋法显,唐朝玄奘西行求取真经——(主动学习,吸收外来的世界眼光);
中亚、印度高僧来华,传播将佛经翻译成汉文。唐朝,中国化的佛教形成。唐朝后期从海上丝绸之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南方港口城市定居。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兼容并蓄,自信发展的世界眼光);
日本的空海来中国求法,唐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创新发展,对外传播的世界价值)。
师: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博大的胸怀和坚定的自信,展现出中国文化的世界眼光和世界价值。
设计思路:这部分主要讲述魏晋隋唐文化的世界眼光和世界价值,通过提供探索方向,让学生主动探究、全面参与,训练学生开放性作答和多角度作答的能力,增强学生论证问题的能力,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加深学生对“文化相通,文明互鉴”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和世界意识。
总结提升: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在思考中了解了文化的多元和包容,在欣赏中领略了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在探究中分享了文化的视野和价值 。坚持不忘本来,不断吸收外来,积极面向未来,坚定个人自信、时代自信和国家自信,我们一定会在新时代创造拥有世界眼光,具备世界价值,多元包容全面繁荣的新文化。
设计思路:三句话回顾本课内容,既体现魏晋隋唐文化的特点,又理解魏晋隋唐文化的世界眼光和世界价值,更坚定了学生的个人自信、时代自信和国家自信。在此基础上,用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发展的表述升华本课,做到紧扣包容、开放、自信的主题。
八、教学设计评价:
本课教学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历史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素养的同时坚定了文化自信。
1、注重使用有价值的教学拓展资料。杨叔子的经典讲话,孙悟空形象运用集中体现了这一点。通过孙悟空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儒释道的三教合一的印记,充分调动了课堂氛围、促进了学生的探究学习,有效突破了儒释道合一的特点。
2、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课本正文用现代规范化的语言详细介绍儒释道的发展、文学艺术的发展、科技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并通过每一框题的学习聚焦进行精确的概括,学生在自我概括后与学习聚焦进行比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在讲完思想发展,文学书法绘画成就后,让学生思考文学艺术达到高峰的原因,培养了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在三国至隋唐五代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在南北朝书法风格的不同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在多元包容的文化发展中,在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中,在自由洒脱的书法绘画中,在充满自信的文学作品中,在包容开放的对外交往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3、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亮点。杨叔子院士讲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没有优秀文化,没有民族精神,不打自夸。这一时期,我们的科技是领先世界的,我们的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我们的文明是高度繁荣的,我们的文化交流是具有世界眼光的,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弘扬的。这些思想、理念和精神都是极具现代价值的。学习它,借鉴它,在新时代实现他们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的高中生所必备的,是民族复兴所需要的。
4、满怀希望而来,带着自信而去,自信而不自满,是本教学设计留给学生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何以优秀?学完本课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因为它领先、开放、多元、包容。有这样的文化科技,我们不能不自信,这还不够,这一时期的文化交往告诉我们可以自信但不能自满,还要具有世界意识和世界眼光,要兼容并包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这对今天我们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极具借鉴意义。培养学生自信的品格,博大的胸怀和世界的视野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世界眼光,坚守包容发展在本课学习中处处彰显。
九、板书设计:
(一)文化包容
1、史料中的思想:多元、包容
2、发展中的利弊:积极、消极
3、冲击下的自省:自省、自信
(二)文化自信
1、诗歌中的心灵寄托:个人自信
2、书法中的时代风貌:国家自信
3、绘画中的神采飞扬:时代自信
(三)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中的世界眼光和世界价值,文化发展中的文化相通和文明互鉴。
十、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本课容量过大,共七页;时段较长,内容众多,涉及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思想发展,文学成就,绘画艺术,科技成果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重要内容,在每个小专题中又按时间加以论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史料运用体现不足,用史料提高学生实证的意识有待加强。这一时期儒释道的包容发展,科技多服务于农业,中外文化交流部分应该有必要史料加以论证,论从史出,应该成为古代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另外核心素养的渗透、学生的任务驱动、全员参与程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未来的解决思路:进一步整合知识,强化体系,明确概念,注重用生动、形象的图片、故事和史料有效降低知识的繁杂程度和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感受、思考和探究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加强史料运用、强化史观引领,提高学生读史、学史、研史的能力;进一步明确知识考查梯度,推动任务驱动、全员参与的教学方式深入发展,给所有孩子提供机会,让所有孩子主动获得机会,促进全体学生的知识学习、思维训练和能力提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