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必修)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第一课,上承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下启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前后相继的作用。本课讲述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革命的概况,指在揭示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产生的重要影响。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比较多,要一一讲述基本的史实,难以做到。初中历史教材中对于相关基本史实,已有所介绍。因此,本课在内容上的取舍,主要体现在选择关键的角度分析和评价这些重大历史事件。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高中生,他们求知欲望强烈,感性思维活跃,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学生的理性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史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辨别分析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培养。《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属于中国近代史中比较经典、比较重要的一节课。学生初中时就已经有所涉及,对于基本史实的掌握也很清楚,但更多局限于“知其然”,没有上升到“知其所以然”层面。为此,本课在设计和讲授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以上特点,通过补充相关的新史料。运用视频以及音频等新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地讨论、深入地思考。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概述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分析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代背景,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依据材料梳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基本史实,指导学生重视基础,夯实基础,增强知识迁移能力(素养目标:历史解释) 通过教材和课件所展示的图片、文本、视频资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分析材料,探究问题根本,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分析归纳能力。探讨五四运动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探究中共一大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所带来的中国革命的新面貌,总结国民革命的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通过基本史实的学习,加之视频材料的辅助,学生切实感受到史实背后的伟大革命精神,深刻理解“五四精神”和“红船精神”的基本内涵。回望百年峥嵘岁月,目睹依然风华正茂的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大增。(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原因和意义。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先进性,了解中国革命焕然一新的重要论点,理解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研习法、小组讨论法、情景创意教学法
教学时数 2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程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每年的五月四号是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立的,那你们是否想过为什么要纪念它,在那一天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一件事情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课程学习 课程内容: 五四运动 爆发原因 【师】放映电影《我的1919》中的一个片段,结束后让同学们结合ppt上的材料,思考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学生回答完后对其讲述进行一个适当的补充和总结。 材料:1919年1月, 27个(一战)战胜国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是一次主要战胜国分配战争胜利果实和由他们主导建立世界新秩序问题的会议。中国在大战中参加了协约国方面,也以战胜国的资格派出由顾维钧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会议。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了七项希望条件:废弃势力范围;撒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接着,在中国留欧学生要求下,又提出了取消“二十一条”的要求。但两项提案一提出就被和会最高会议所拒绝,理由是不在和会权限以内。且准备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国家权益仍然受到损害。 过程: 【师】播放一个五四运动过程的视频,提问学生有何感想?同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完成表格的填写 结果 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意义 性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外争国权 反帝 内惩国贼 反封) 特点:规模大,广泛性,彻底性。 (规模大——几乎遍及全国 广泛性——参加的社会阶层非常的广泛,将其与辛亥革命进行比较,出示一张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对比图片 彻底性——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之间没有妥协,革命势力将自己的意图基本实现了) 功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新旧民族主义革命的异同 同:革命任务:1.民族独立2.国家现代化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异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后 材料:十月革命 (1917)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1949年6月30日)》 (2)中心:北京和上海 (3)开始传播: ①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②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③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诞生条件 材料: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注意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投身到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组织工作,以他们为桥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而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加快了这一进程。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 【师】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总结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师】播放《建党伟业》中的一个片段,让同学对中共一大的流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 1921年7月23日。 (2)地点: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 【师】展示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的图片同时进行一个讲解 代表:毛泽东,李达,董必武等13人 【师】展示中共一大代表图片,让同学们对图片中代表的年龄,求学和从教经历的特点进行观察,得出结论:怀揣梦想的知识份子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内容; 【师】通过阅读教材和回忆前面视频的内容,组织同学们对ppt上中共一大内容进行连线 3.诞生意义 【师】: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产生了重大意义,首先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同时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这里所说的焕然一新“新”在哪里呢? 【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像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的国家才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幸福安康,目光所至,皆为华夏,红星闪耀,皆为信仰。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披荆斩棘换来的,所以我们要铭记先人,学习其革命精神。最后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红船精神。 (四)国共合作 1.背景 【师】阅读课本回答国共合作的背景是什么? 2.实现 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三民族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完成。 3.意义 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推动了“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师】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两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合作方式,即共产党员以个人的名义加入国民党。试想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合作方式 五.国民革命 (1)准备: 1925年, 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 (2)高潮: 1926年, 国共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师】出示一张国民革命军北伐示意图教师对其进行相关讲述 (3)结果:失败 ①原因: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剧。 ②标志: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 【师】结合课本回答,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中国共产党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生】 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民族危机: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根本原因:北洋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激起人民反抗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阶级基础: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生】 【生】 (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政治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4)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生】:年龄较小,且都有一定的从教经历。 【生】 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生】 新的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 主义 【生】 中国共产党再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必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生】 ①共产党人当时力量弱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目的是为了将它改造成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斗争任务。 ②党内合作不是共产党并入国民党,共产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合作不是组织上的合井,这是因为两党所代表的根本利益和最终目标不相同,两党的性质有着根本的区别。 【生】 失败原因: 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革命力量较小。 共产国际和苏联对中国革命的错误认识以及它的民族利己主义。 中共实行右倾路线,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教训: 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 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重视武装斗争。 通过问题引导法,设立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用振奋人心的一段视频,引导学生“神入”五四运动的现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求知欲望。同时带着问题思考有利于学生对五四运动爆发原因有一个深刻了解 通过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五四运动的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和记忆,直观的表格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提取有效的信息,训练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归纳和运用能力。 以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加深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理解。 通过材料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同时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 播放视频拉现实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连线活动调动起课堂活跃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创立过程和伟大历史意义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对中国革命“新”的理解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意义。 通过对红船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对学生进行思想爱国教育。 通过提问法了解当时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力量悬殊差距大这一事实,为下文国共合作破裂奠定基础。 通过问题引导法,使同学们对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为下节课的讲授奠定基础。
布置作业 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关梳理和复习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