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3单元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3单元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23 06:5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
了解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意义。
体会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大战争的过程也是不断将其自己套进绞索的过程。
说明:
教学时要注意把握本课内容中重大事件间的内在联系及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第一阶段:战争的初期(1939.9—1941.6)(第4课) 第二阶段:战争的扩大 (1941.6—1942.6)(第5课) 第三阶段;大战的转折 (1942一1943) (第6课) 第四阶段;大战的结束(1943.5-1945.9) (第7课)第二阶段:战争的扩大 (1941.6—1942.6)(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一、苏德战争爆发(1941.6)二、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三、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942.1)苏 联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卢森堡1939、9月突袭波兰,二战爆发扩张疆域建立东方阵线英 国1939、9月对德宣战1940年4、5月间绕过马奇诺防线
1940年6月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6月22日法国投降1941年2月隆美尔出兵北非1940年9月三国正式结盟1941年相继控制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希腊“如果要在欧洲取得领土,只有在牺牲俄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 ----希特勒《我的奋斗》一、德国入侵苏联(1941.6.22)(1)必要性:
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
(2)可能性:
德国为此进行了精心准备。加上, ①1940年9月,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又迫使匈、罗、保三国加入轴心国。 ②为扫除进攻苏联的侧翼,德国先后占领了南斯拉夫和希腊,③至此,已经占领和控制了欧洲14个国家和地区,占有了强大的军事资源。1、背景:2、经过: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计划”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 开战第一天,苏联就损失了1200架飞机,其中有800多架被摧毁于地面。到11月,德军对苏军实施了六次大规模包围战,苏军被俘人数超过了200万。苏联失去150万平方千米土地和7000多万居民。书P64探究一:哪些因素导致苏联在战争初期出现如此战况?3、苏军初期失利的原因:P66本课测评⑵苏联:
①苏军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没有组建起来;
②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员( 1936—1938年肃反运动);
③苏联对德国发动进攻的时间估计错误,战备迟缓;
④主力部队的部署过于靠近国境线。⑴德军: 经济军事势力强大,准备充分,且采用闪电战术;⑵苏联:
①苏军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没有组建起来;
②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员( 1936—1938年肃反运动);
③苏联对德国发动进攻的时间估计错误,战备迟缓;
④主力部队的部署过于靠近国境线。⑴德军: 经济军事势力强大,准备充分,且采用闪电战术;3、苏军初期失利的原因:P66本课测评⑵苏联:
①苏军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没有组建起来;
②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员( 1936—1938年肃反运动);
③苏联对德国发动进攻的时间估计错误,战备迟缓;
④主力部队的部署过于靠近国境线。⑴德军: 经济军事势力强大,准备充分,且采用闪电战术;钢铁般的勇士们,把侵入我们祖国领土的所有德国人--占领者一个不剩地歼灭掉!---斯大林苏军步兵在严冬恶劣条件下行军作战思考:苏联为什么能在蒙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坚持下来?①苏共的坚强领导,苏联军民为保卫祖国奋勇抵抗,迟滞敌人进攻;
②苏联幅员辽阔,拥有广大的战略纵深,因此能够在德军强大攻势面前坚持下来。 我们曾估计敌人大约有200个师。现在已经查明仅有番号的就有360个师……他们的武器和装备不如我们,战术指挥官的素质也很差。但是……如果我们消灭十几个师,俄国人就会又投入十几个师……时间……对他们有利,他们靠近自己的资源,而我们却一步步远离自己的资源。 ——(德)哈尔德将军的战地日记4、影响: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德国入侵苏联的影响?⑴对苏:
⑵对德:损失惨重,但顶住了德军的压力;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从而加速了德国的失败⑶整个战局:二战进一步扩大,同时美英调整对苏政策,从而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二战爆发后,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 “我们愿意看到德国人躺在坟墓里,更愿意看到俄国人躺在手术台上。” 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说: “俄国人民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英国对苏联的态度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仇视社会主义调整对苏政策, 主张与苏合作共同抗击法西斯原因:世界主要矛盾变化,两国都面临法西斯的严重威胁。变化: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大清洗严重削弱了苏军战斗力
②苏联领导人没有做好充分的临战准备
③战略上犯了严重错误
④德军实施“闪电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珍珠港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战况:日本共有约
60艘船只参与珍珠港行动;
损失:
飞机29架,
6艘袖珍潜艇,死伤人数不过百名。2、原因⑶根本原因:日本在亚太的扩张(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严重威胁到美英等国的利益。(2)客观因素:由于本国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等,日本一直把……东南亚视为其主要战略目标之一。⑷直接原因:美英等对日实行贸易禁运,这无异于给日本经济套上了枷锁,使日本决心对美作战。⑴外部动因:德国在欧洲侵略的得手刺激了日本的野心;二、太平洋战争爆发⑸1941日本主战派代表东条英机组阁,积极准备战争;3、影响:(1)对日本:战术上暂时取得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本综合国力不如美国,为失败埋下祸根。损失重大,卷入战争;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美国的加入)
促进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2)对美国:(4)整个战局:(3)对亚太: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丘吉尔:美国好像是“一只巨大的锅炉。一经在它下面生起火来,它就能够产生无穷的力量”。当我去睡觉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并且洋溢着感情与感想,所以睡了一个得到拯救而心怀感激的人所睡的觉。戴高乐将军知道此事后高兴地说:“现在,战争肯定无疑地打赢了。日本人将被碾成粉末。”中国蒋介石抑制不住心间的喜悦,口里哼起了一段京剧的唱腔。丘吉尔戴高乐蒋介石 山本五十六:面对络绎不绝前来祝贺的官兵们,他不无忧虑地重复着他曾经说过多次的那句话:“我们不过是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思考:在美国下面生起火来是指什么事件? 丘吉尔为什么能够睡一个好觉?山本五十六忧虑的是什么?为什么两人有不相同的反应?山本五十六 美国作为参与者的作用就是成为“个民主国家的兵工厂”。1943年至1944年,这家“兵工厂”的最高生产记录是每天生产一艘船,每五分钟制造一架飞机;6年的战争中,它生产了87000辆坦克、296000架飞机和5300万吨位的船只。 ——《全球通史》 仅就经济方面互相支援而言,美国向其他盟国提供了总额近500亿美元的租借援助物质,英国得到最多,近300亿;苏联其次,约111亿,包括卡车约45万辆;中国约16亿。
----《世界史 》 同意,
说它是战术上的胜利: 是因为日本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说它是战略上的失误: 是因为日本综合国力不如美国,珍珠港事件把美国卷入了大战,加强了对手的力量,为日本法西斯失败埋下祸根。P65学思之窗: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希特勒注定完了。墨索里尼注定完了。至于日本人,他们将被碾为齑粉。剩下要做的仅是正确使用占压倒优势的力量而已。
——丘吉尔
“把不帮助轴心国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做全体轴心国的共同的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
——罗斯福 为了“正确使用占压倒优势的力量”,英美等主要反法西斯国家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这些行动的影响如何?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1、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在反法西斯斗争中,西方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都迫切要求联合行动。2、过程:(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加速了联盟的形成;2、过程:⑴1939年,美国通过新的《中立法》(内容、意义?)
⑵1941年,美国通过《租借法》 (内容?) ;
⑶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
⑷ 1941年8月,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内容?)
⑸ 1941年9月,美英苏签定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的 第一个协定书。(意义?)
⑹1942年元旦,26国《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内容、意义?)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1、原因:⑴大大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表现?);
⑵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胜利信心;
⑶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⑷摧毁法西斯成为大家共同的目标,这种根本利益使他们在战争中互相配合,并赢得了最后胜利。4、影响:1、原因:2、过程:3、性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走向战争1938吞并奥地利
慕尼黑阴谋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全面爆发1939突袭波兰控制欧洲扩大1941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亚洲战场欧洲战场1.珍珠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 日本企图建立亚太地区霸权
B.日本为取得战争主动权
C.英美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D.美国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
2.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是在:
A.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后
B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C.苏德战争爆发后
D 德国入侵巴尔干和北非后
C课堂练习:B3.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
A.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B.美英荷等国对日实行贸易禁运
C.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D.美日在亚太地区争夺矛盾激化
4.导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
B. 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C.美国的参战
D.苏联的参战 DB5.为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国,实现国际合作,中苏美英等26国共同签署了: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协定》
6.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政治基础是 :
A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B恢复被法西斯破坏的世界政治秩序
C维护各国的独立和主权
D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世界和平BC据初步统计,1936—1939年,苏联约有400万人遭逮捕和判刑。1934年1月17大选出的12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的98人,1966名代表中1108人被逮捕或镇压。在当时列宁格勒省154名代表中,只有2名继续当选为18大代表。在军队,大约有2万名军官遭到清洗,全军5名元帅中有3名被杀害,十多位副国防委员,无一人得到幸免,15名集团军司令中有13名被清洗。1938年,红军师以上的军官中,只有39﹪的人是原任的。在经济部门,大批专家、工程师和企业管理干部被清洗,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进行。到1939年,大清洗运动才得以平息。大清洗运动: 1934年12月,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省委书记基洛夫遇刺身亡。此后,苏联开展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规模的肃清反革命运动。 美国中立法
1935年8月31日,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中立法”,禁止向一切交战国输出武器。
1936年2月,该法进行修改,增加禁止贷款给交战国和武器禁运不适用于拉丁美洲。
1937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第三个“中立法”,使武器禁运适用于发生内战的国家。
1939年10月底至11月初,通过了新中立法,取消武器禁运条款,改为“现款自运”。思考:1939年前美国的三个中立政策与1939年后的中立政策有何不同?前三个:原因:
①忙于恢复经济,无暇顾及(同英法)
②孤立主义思潮,竭力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③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的驱动;
④外交需要:阻止法西斯,压制英法,遏制苏联,利用三股力量互相牵制削弱。
实质:
是美国的绥靖政策,有利于法西斯的侵略。1939年:原因:
二战爆发后,美国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为了遏制和反对法西斯的侵略。
作用:
实际上为海上力量占优势的英法提供军火打开了方便之门(现款自运),它的通过表明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即在不直接参战的前提下尽可能援助反法西斯国家。英美首脑会晤调整关系和战略1941年8月,在大西洋东北部的纽芬兰阿金夏湾,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行了他们在二战中的第一次会谈,14日公布了联合宣言,即“大西洋宪章”。①背景:
苏德战争爆发后
②内容:
反对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各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1942年元旦 [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它各国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请回答:(1)《联合国家宣言》是在什么时候签署的?(2)据材料概括《联合国家宣言》的主要内容。(3)《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定有何意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阅读下列材料: 1、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2、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