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课件 教学设计 (山东省优质课泰安市十五中杨华)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课件 教学设计 (山东省优质课泰安市十五中杨华)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22 21:19:10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泰安第十五中学 杨华
冒顿单于
mò dú chán yú
冒顿单于是个心狠手辣的人,他把
军队训练成绝对服从、忠于自己的部
队。他制造了一种名鸣镝的响箭,有一次出猎时,他射出鸣镝,随从有不随鸣镝射往同一目标的都被斩了。而后,他用鸣镝射自己的宝马,左右随从不敢射,也被立刻斩了。后来,他又用鸣镝射自己的爱妻,左右随从仍有不敢射的,又被斩杀。在一次随父亲头曼单于出猎时,冒顿用鸣镝射向自己的父亲,左右也都随之放箭,射杀头曼就这样他慢慢的拥有了自己强大的军队,后来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族的生产生活迅速发展。草原上的畜牧业、冶铸业也很发达。匈奴进入鼎盛时期。
(mò dú chán yú)
匈奴知识点
匈奴人生活在蒙古草原上
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畜牧业、冶铸业发达、铁器被广泛应用。从汉族人那里学会农耕。匈奴贵族不断侵扰中原。
(mò dú chán yú)
和-------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汉初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荒年)。
人相食(人吃人)死者过半。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二:大城市户口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二三。
汉高祖路过一个县, 先前有三万多户,
现只剩下五千户。————《影响中国的100次事件》
第一篇章---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材料三:
强大的匈奴与虚弱的西汉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娄敬鉴于美人计的效用,便向刘邦提出与匈奴和亲的主张……匈奴经常小规模入侵,但无大规模的南下行动。 ——新华网 《 历史上的“汉匈和亲”》
汉初和匈奴是以什么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因和结果如何?
被迫和亲---限于国力---匈奴仍然年年挥师南下
第一篇章---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战-------
三面黄金甲
单于破胆还
西汉和匈奴的战争示意图
河 套
河西走廊
第二篇章——三面黄金甲 单于破胆还
第二篇章——三面黄金甲 单于破胆还
卫青,河东平阳人。卫皇后弟。本平阳公主家奴,后被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即最高的军事将领。多次带兵同匈奴作战,屡立战功。史书说:卫青为人,谦虚爱士,深得部下拥戴。
第二篇章——三面黄金甲 单于破胆还
霍去病,河东平阳人。 卫青的外甥,善骑射。十七岁跟随卫青作战,官至骠骑(piào jì)将军。他用兵灵活,重方略,不拘古法,深得武帝信任。与卫青被称为“帝国双璧”。并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卒,年仅二十四岁。
汉武帝称赞霍去病: “初生之犊不畏虎,你年纪轻轻的,打起仗来就这样勇敢,你一往无前,勇冠三军,就封你为冠军侯吧!”
第二篇章——三面黄金甲 单于破胆还
要想“彻底解除匈奴对汉朝的威胁”,作为汉朝一员大将的你,将有哪些好的计策献给汉武帝呢?
第二篇章——三面黄金甲 单于破胆还
西汉和匈奴的战争示意图
河 套
河西走廊
漠北大战
卫青
霍去病
第二篇章——三面黄金甲 单于破胆还
任务:分析漠北大战的结果、原因及影响。
漠北大战
第二篇章——三面黄金甲 单于破胆还
第二篇章——三面黄金甲 单于破胆还
任务: 分析漠北大战的结果、原因及影响。
汉武帝为什么会取得
反击匈奴的彻底胜利?
第二篇章——三面黄金甲 单于破胆还
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反击匈奴。(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卫青、霍去病的出色指挥;将士们的英勇善战。)











第二篇章——三面黄金甲 单于破胆还
(1)政治:
(2)思想:
(3)经济:
(4)军事: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
漠北之战的影响是什么?
解除了匈奴对西汉北部边境的威胁;但双方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双方没有来往。
第二篇章——三面黄金甲 单于破胆还
和-------
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
第三篇章——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
第三篇章——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
昭君出塞知识点
1、汉元帝时
2、呼韩邪(yé)单于向汉称臣。
3、昭君自请前往
第三篇章——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
汉与匈奴合为一家
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汉书》
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匈奴传赞》
第三篇章——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说说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
第三篇章——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
对比感悟---汉匈和亲
呼韩邪单于向汉请求和亲,昭君出塞。
国力强盛
汉元帝
时期
被迫和亲,但匈奴仍年年南下侵扰。
限于国力
汉初
结果
原因
时期
匈奴的去向问题
时间 汉匈关系 维持时间
汉高祖九年至前133年 和 约60年
汉武帝时期 战 约20年
汉元帝时期至汉明帝时 和 约60年
前情回顾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三面黄金甲,
单于破胆还
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
中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游戏规则
1、 每组派出一位同学代表举手示意,举手最快的小组获得答题权。答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以请求小组成员的帮助。答对者加一个标志,答错不扣分。
2、回答问题时其他小组成员保持
安静、学会倾听。
勇夺桂冠

辨一辨: 对匈奴贵族生活描述是否正确?
A 他家里羊马成群,他住在宽敞的帐篷里,最喜欢吃烤肥羊。
B 因为他们完全不会种谷物,不能冶铁,更不会制作金银首饰。
说说他(她)是谁?
1、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的人是_________
2、汉朝时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并取得
1
彻底胜利的在位的皇帝:__________
3、指挥漠北战役取得胜利的汉朝将领 _________
4、汉元帝时期向汉朝求亲的匈奴单于__________
5、“何如一曲琵琶好,鸣笛无声五十年”描述的谁
1
的历史功绩___________
冒顿单于
汉武帝
卫青、霍去病
呼韩邪单于
王昭君
“昭君自由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董必武《谒昭君墓》
你能说出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吗?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历史人物,你最崇拜谁?
说一下理由.
纵观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战看武帝, 雄才大略。帝国双璧,决胜千里。
和看昭君,才貌双绝。深明大义,孤身出塞。
战与和的背后,只有一种声音在诉说:
伟大的祖国
您有勤劳善良的人民,您有爱好和平的天性,
您有自强不息的传统,您有保家卫国的品格,
为了您,
每个中华儿女,
将永唱和平之歌!山东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教学设计
泰安第十五中学 杨华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教科书七年级上第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主要内容有:匈奴的崛起与蒙古草原的统一;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匈奴自战国时兴起历经秦汉。本民族的统一强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与中原地区的和战变迁;两汉时国力的变化及对匈奴政策的不断调整;“战”与“和”两种方式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
学习至此,学生已经通过认识秦、汉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历史初步了解建立统一的国家是大势所趋。本课的学习将向学生进一步阐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如何逐渐形成的。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心智还不很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熟,尚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但好奇心驱使他们思维活跃、乐于表达、求知欲望强烈,有主动学习的愿望。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从较多图片、小故事、视频等资料入手,抽丝拔茧,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不利因素是他们学习历史课程的时间还不长,还没有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而且知识积累有限,本课涉及民族问题较多,学起来不那么容易。
三、学习目标:
1、了解匈奴的兴起;认识匈奴在开发边疆中的作用及汉匈关系。
2、掌握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史实,归纳漠北大战胜利的原因,分析漠北大战的影响。掌握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3、通过认识昭君的贡献与品质,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认识和平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重点:漠北战役和昭君出塞
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四、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七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情景体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组间竞赛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通过动手活动描绘几千年之前蒙古草原上匈奴人万马奔腾的景象,激励团队的合作精神争夺冠军,讲述冠军的来历。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游戏的导入,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够拉近师生的距离,增加教师的亲和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良好基础。
(二)探索新知
在仔细阅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战”“和”为线索,把本课内容整合为:“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三大篇章。
为更好的学习这三大篇章,先来学习匈奴的知识。
1、感知匈奴:今天我们56个民族中已经没有匈奴族了。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呢?通过视频,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设计意图】直观的视频介绍易于学生感受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介绍冒顿单于,教师强调有关“匈奴”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重视双基的落实,使学生直观感受匈奴这一民族,为了解汉匈的关系做好铺垫。
第一篇章----“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出示材料,依次提问,师生共同探究:汉初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西汉统治者此时拿起武器反抗会出现什么结果?该怎么办?什么是和亲?
【设计意图】第一篇章主要使学生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汉初年与匈奴被迫和亲的背景,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能力,使其初步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第二篇章----“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该部分采取从整体感知到具体学习,最后到合作探究的学习步骤来完成。
过渡语:和亲虽然不会彻底解决匈奴的南下,但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给西汉赢得了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机,如“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使西汉国力不断增强,才使武帝有能力大规模反击匈奴。
1、出示漠北大战示意图。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曾三次大规模反击匈奴,其中前两次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这不仅归功于武帝的果断决策还离不开他的左膀右臂---卫青、霍去病。让学生分享他们在课下搜集到的卫青、霍去病的故事或简介。
【设计意图】总体认识汉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时期对匈奴发动的三次大规模反击战,使学生感受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另外,通过对课外相关材料的搜集,提高学生搜集、提炼、组织、处理材料的能力。
2、进入“畅所欲言”环节:面对匈奴的进攻,汉武帝将如何调整对匈奴的政策?假如你是汉朝的大臣,你将给汉武帝什么建议?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国力强盛是反击匈奴的决定条件。了解漠北之战的背景,为归纳“漠北大战的胜利原因”埋下伏笔。
3、让学生带着任务(分析漠北大战的结果、原因及影响)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使学生直观感受漠北大战的恢 ( http: / / www.21cnjy.com )弘场面和战争的残酷。认识到漠北大战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同时西汉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为“昭君出塞”埋下伏笔。
4、分析:汉武帝取得漠北大战彻底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从不同角度来归纳战争胜利的因素;掌握汉武帝在军事上大一统的措施;领悟到卫青、霍去病的指挥才能。
第三篇章----“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过渡语:漠北一战让双方意识到和平的珍贵。后来是谁重新架起两族人民之间友好关系的桥梁呢?
1、学生介绍王昭君,昭君美在哪里?
2、史书记载:昭君出塞后取汉之优,补匈奴之短。让我们在视频中领略风华绝代、深明大义的昭君吧。(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印证昭君为匈奴所做的贡献。
3、根据史料分析: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4、归纳总结:汉初和亲和汉元帝时期的和亲有何异同?
【设计意图】表格形式一目了然,易于接受,帮助学生顺利攻克本课重难点。
5、匈奴的去向问题。
(三)前情回顾
再次出示三大篇章,让学生小结本课内容,教师点拨并深化主题。认识民族关系的主流。通过“三大篇章”、“一条主线”梳理本节课知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四)勇夺桂冠
【设计意图】通过做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夯实基础。
(五)感悟升华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今天56个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建设着我们可爱的祖国。纵观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小诗一首作为总结。
【设计意图】一方面培养学生全面客观掌握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诵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思维上的对话,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升华。
六、预期效果
1、通过观察分析图片和史料,学生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