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5《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一中国古典名著阅读单元的首篇课文。它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尊重原著,通过浅显的现代白话语言,讲述诸葛亮巧施妙计草船借箭、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一要素指向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学点着重落实在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聚焦主要人物,借助资料插图等方法感悟名著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多角度、多层次探寻诸葛亮之“神机妙算”,一步步揭开他巧施妙计的前因后果,进一步凸显小说传奇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通过深入文本,补充材料等方法深化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认识,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 通过大单元任务群的创设,产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深入文本,补充材料等方法深化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认识,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任务引入
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开启了古典名著阅读之旅,并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通过任务一初步了解了单元的整体特点,今天我们将正式开启学习任务二:名著大观园,继续读三国故事,品人物特点。齐读今天的课题。
活动一:猜人物 理情节
1.看句子猜人物。
师:读名著,首先要认识故事中的人物。老师来考考大家:读句子 猜人物。
2.串人物,理清故事情节。
师:认识了人物,让我们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串联起来理清故事情节。
3.梳理关键词,再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梳理关键词周瑜......【板书:妒忌 借箭 叹服】,结合这三个词语,再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请你。表达得清晰流畅。
活动二:品对话 识“心机”
1.走进活动二,品读“起因”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
想要读懂名著中的人物,先得读懂文字背后的秘密。让我们一起走进活动二,品读起因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咱们先分角色读,你们当诸葛亮,老师当周瑜。
2.品读语言密码,识破人物“心机”。
师:周瑜是什么身份?既然是都督,自然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一问分明就是明知故问。诸葛亮回答用箭,就(逐步坠入周瑜的圈套)。诸葛亮回答不出,周瑜就(更有理由找他的茬)。如此来看,只要诸葛亮回答,周瑜就能称心如意。所以这第一句话背后的秘密就是——诱诸葛亮上钩,一个字说,就是“诱”。
引导:高手过招,果然句句刀光剑影,处处暗藏杀机!从第一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了周瑜的心机, 请大家像老师这样,品读周瑜的其他语言,看又能发现哪些文字背后的秘密?
3.师总结诱、压、逼、伪、拖。
【压】“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何为公事?东汉末年,魏蜀吴三足鼎立,由于曹魏占据中原地区,国力强盛,曹操便想要一统天下。于是,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起来,共同抗魏。在此期间,刘备这方实力不如孙权,诸葛亮舌战群儒才得以联盟,而且此时周瑜官位也要诸葛亮来得高。所以周瑜可以拿公事来诸葛亮,而诸葛亮是不得不从的呀。这是典型的职场pua,,总之一个字“压”!
【逼】“十天造得好吗 ”——计算:十天十万支,一天一万支,在当时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军令状:如果不能完成任务,要军法处置。'当面”立下军令状,主打一个白纸黑字,避免夜长梦多。 总之一个字,逼!
【伪】为什么要请吃饭 (让诸葛亮放松警惕、周瑜自己的提前庆祝)总之别有用心。
【拖】……
4.多种形式朗读
师小结:都督看似是在商议军事,实际上阴谋阳谋全都用上,这一套攻击力拉满的组合拳打下来,果然暗藏杀机。谁能把感受带进去,再来读读这组对话,请你当诸葛亮,你做 周瑜 。
活动三:研借箭 明智慧
1.快速默读课文4—9自然段,画出对应句子,圈出关键词,批注感受。
师:听故事的我们也禁不住捏了一把汗,那么被称为“智绝”的诸葛亮又是如何见招拆招,最终巧妙借箭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活动三,请你读学习提示。
2.分享交流,师相机板书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预设【知天】
生:这时候大雾漫天。 可在你的朗读中我感觉只是一小片水汽,不像“大雾”呀!预设:读的不好(1大?有多大——面对面都看不见 2浓3时间长),重读不仅要把音读重,还可以把声调拉长。再试试。大雾漫天,诸葛亮利用大雾这一自然条件做了天然的掩体,妙哉!
师:我有疑问,你怎么知道是诸葛亮算准,而不是碰巧遇到大雾天。文中有没有哪句话能够证明?
生补充:第2自然段中诸葛亮的语言描写,“诸葛亮说:只要三天”,“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为你独立思考的能力点赞。
第6自然段中第一天、第二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才开始行动。也能证明。 是否可以改成“诸葛亮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为什么 (不能体现诸葛亮早就有计划有安排,料事如神。)
很会阅读,很会思考。
师小结:大家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找到了这些关键语句,读懂了诸葛亮对天气的完美把控,这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板书:知天→】
联系上下文读懂故事情节,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让我们积累下来。【板书:联系上下文】
预设【识人】
我们继续交流
A.曹操
师:诸葛亮前面这样说,曹操后面果然这样做,诸葛亮真是料事如神呀。
师追问:关注诸葛亮的神态,怎样说?全文对诸葛亮语言的描述共有11处,但仅有这一处在笑着说——
请看,当时船上空空如也,而船正在逼近曹军水寨,正值军情紧急之时,而诸葛亮却是“——”说
同行的鲁肃吃惊询问,而诸葛亮却是“笑着”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
(自信,胸有成竹,运筹帷幄,深识人心)
师:从中我们也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曹操呢?
师总结:其实诸葛亮了解的可不单单是曹操,还有一人,他可是帮助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关键人物。这个人是——鲁肃。
B.鲁肃
师问:你读出一个怎样的鲁肃?
(忠厚守信,一诺千金)
师总结:曹操的小心多疑,鲁肃的忠厚守信,诸葛亮全部考虑在内,他算准了人心,知人善用,也是借箭成功的原因之一。【板书:识人】
预设【善事】 (借助时间顺序:借船时的巧妙安排,行船前,行船中,曹操得知真相后)
师:除了知天,识人以外,在船只方面他还做了一些巧妙地安排,我们继续分享。
(引导:细节决定成败。借助时间顺序会更有条理:借船时的巧妙安排,行船前,行船中,曹操得知真相后)
(学生找到句子,交流)连船,方便管理,不至于在大雾弥漫中落下一艘船;船头朝西船尾朝东,照应调转船头,可双面受箭;一字摆开,增加船的受箭面积;擂鼓呐喊营造浩大声势;在受箭完毕之后,曹操得知真相之时,借助水流走势,顺利回营。
你的解读彰显了你思考的深度,真好。
师:让我们在视频中再次领略诸葛亮周密的安排吧!
小结:结合影视作品,我们更能发现诸葛亮做安排时前呼后应,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真乃神人也。【板书:善事】 好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记录下来。【板书:结合影视作品】
3.师总结:诸葛亮知天、识人、善事,难怪鲁迅评他“多智而近妖”,诸葛亮真不愧是智慧的化身、“智绝”之神。我们认识了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活动四:辩一辩 谁是赢家
1.辩一辩,谁才是真正的赢家,小组四人交流,阐明理由。
师:草船借箭的故事结束了,在诸葛亮和周瑜的这场博弈中,究竟谁才是真正的赢家呢?我们一起走进活动四 辩一辩,小组四人交流,阐明理由。
2.分享交流。
师:同学们交流得热火朝天,一定是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谁是真正的赢家?为什么?请你。
预设:
A.诸葛亮是赢家:神机妙算(引导:为何还主动立军令状,为何还要替周瑜借十万支箭呢)将计就计 顾全大局 【板书:借助资料】
评:真好,你的回答有理有据,我还想听一听不一样的声音。请你
B.周瑜是赢家:(周瑜仅仅是出于私心出于嫉妒想置诸葛亮于死地吗?)
借箭成功——联吴抗曹胜利,借箭不成功——处死诸葛亮,少竞争对手
评:每个人的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会不一样。作者罗贯中站在蜀国诸葛亮的立场评价历史,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评价周瑜,为你的创新点赞。
小结:通过这一场辩论,我们发现无论诸葛亮能否成功借箭,周瑜都能实现双赢,更能体会出他的阴险狡诈。而诸葛亮的将计就计、见招拆招,看到了诸葛亮胸怀天下、顾全大局的一面。
3.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借草船之箭,习阅读之法,读懂了文字背后的秘密,体会了不同人物的魅力。【板书:画箭头】
本课是诸葛亮和周瑜的第一次较量,在《三国演义》原著中两人还有很多次交锋。让我们聚焦原著目录,请快速浏览,看谁是火眼金睛 发现他们在哪些章节还有较量?
51回、55回和第56回,孔明一气二气三气周公瑾,这“三气周瑜”中,诸葛亮是如何气周瑜的,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周瑜为什么会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请同学们课下从书中找答案。
课堂总结:
三国论英雄,西游话神魔,水浒识好汉,红楼叹兴衰。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畅游名著大观园,期待同学们在“人物风云会”上大展手脚。
拓展延伸:
聚焦原著目录,发现周瑜与诸葛亮的多次较量,激起整本书阅读兴趣。
板书设计